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94

公共服务的制度基础图书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Public Service

SSAPID:101-9788-9715-22
ISBN:978-7-5097-1643-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公共服务的制度基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完善的公共服务法律制度,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加快我国公共服务法治化进程的思路对我国现实中加快公共服务立法,指导公共服务朝着正确方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指出:保障基本人权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逻辑起点,维护公共利益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标准,能否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判断现有政权是否具备合法性的重要标准,公共服务主体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应当严格遵循公共服务基本原则,确保公民的公共服务受益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曹剑光
编 辑:吴海涛;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序

 后记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立题旨意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一)公共服务实践需要有效理论的指导

    (二)法学视角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三)借鉴西方经验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一)一般性研究

    (二)法学视角的研究

     1.社会服务论及为人民服务论

     2.服务行政(给付行政)与非强制行政

     3.公共服务发展与公法、私法变迁的相互关系

     4.具体法律制度层面对公共服务的研究

  第三节 相关概念

   一 多视角理解公共服务

   二 “公共服务”与“公共行政”

  第四节 研究思路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

    2.规范分析法

    3.文献分析法

   三 理论框架

   四 创新及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第二章 公共服务的法理基础

  第一节 公共服务的基础理论

   一 西方:社会契约论

    (一)代表性学说

     1.格劳秀斯的“一次性”社会契约说

     2.霍布斯的“民众间立约”契约说

     3.洛克的“部分权利转让”契约说

     4.卢梭的“以自由与平等为目标”契约说

    (二)为当代西方公共服务发展提供法理依据

   二 中国:为人民服务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二)我国领导人对该理论的发展

    (三)我国《宪法》的诠释

  第二节 公共服务的核心理念

   一 保障人权:公共服务的逻辑起点及归宿

    (一)保障人权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

     1.“天赋人权”理论发展

     2.“人权”的理解

     3.保障人权对公共服务的重要意义

    (二)维护公民基本权利是公共服务的现实要求

     1.人权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关系

     2.公民基本权利理解

     3.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对公共服务的意义

    (三)我国人权保护现状

     1.我国人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

     2.人权保护仍存在很大缺陷

    (四)完善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人权保护制度

     1.立法环节

     2.公共服务具体运行环节

     3.司法环节

   二 维护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标准

    (一)什么是“公共利益”

     1.经济学角度的理解

     2.公共管理学角度的理解

     3.法学角度的理解

    (二)“公共利益”标准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三)加强对“公共利益”的法律限定

   三 契约主义: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主要法理依据

    (一)契约主义全面影响着公共服务改革

    (二)契约主义盛行的缘由

    (三)契约主义盛行的表现

    (四)契约主义理念的影响

     1.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2.负面效应

     3.正确认识契约主义理念的价值

  第三节 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

   一 指导原则

    (一)基本内容

     1.社会国原则

     2.法治国原则

     3.辅助性原则

    (二)对我国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意义

   二 运行原则

    (一)持续性原则

    (二)适应性原则

    (三)平等原则

    (四)比例性原则

     1.比例性原则适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2.比例性原则对管制行为具有约束、规范功能

     3.比例性原则对公共服务适当供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三章 公共服务的基本制度安排

  第一节 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

   一 国家在公共服务安排中的总责任

   二 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生产制度安排

    (一)相关的指导理论

     1.“市场失灵”论

     2.“政府失败”论

     3.“治理”理论

     4.“多中心”理论

     5.公共服务“供给”与“生产”相分离理论

    (二)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安排

    (三)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及方式

     1.政府服务

     2.政府间协议

     3.合同承包

     4.特许经营

     5.补助

  第二节 政府间公共服务供给职责分工

   一 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的基本原则

   二 西方国家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

    (一)美国状况

     1.宪法对各级政府的权力分配

     2.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权演变

     3.政府间合作提供公共服务

     4.联邦、州及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事项划分

    (二)德国状况

     1.基本法对各级政府的权力分配

     2.公共服务供给职责分工

     3.政府间合作提供公共服务

    (三)法国状况

     1.1958年宪法规定

     2.1982~2003年间的改革

     3.2003年宪法修正案对地方分权的改革*

     4.各级政府之间合作提供公共服务*

   三 我国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

    (一)法制化程度不高

    (二)中央与地方职权划分不合理

    (三)政府之间合作提供公共服务亟待发展

   四 我国公共服务职责分工制度的完善

    (一)依法确定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划分

    (二)平衡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的责、权、利

    (三)扩大地方自主提供公共服务的权限

    (四)促进政府合作提供公共服务

  第三节 公共服务的组织法律制度

   一 西方公共服务组织的理论与制度(以德国为例)*

    (一)基本法律原理

     1.基本法确定的一般原则的影响

     2.公共服务组织形式选择的原则

    (二)公共服务组织具体形式

     1.官僚科层公共服务组织

     2.公法人公共服务组织

     3.私法形式的公共服务组织

    (三)对我国的启示

     1.促进公共服务组织多元化

     2.在变革中贯彻宪法基本原则

     3.发展公共服务组织的指导理论

     4.完善配套法律制度

     5.促进公共服务自治组织发展

   二 完善我国公共服务组织法律制度

    (一)完善非营利组织法律制度*

    (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构建公务法人制度

 第四章 公共服务的运行过程及机制

  第一节 公共服务程序法律制度

   一 对公共服务程序(法)的理解

    (一)公共服务程序(法)的含义

    (二)公共服务程序法发展的原因分析

     1.各国日益重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2.公共服务运行中私法精神影响日趋深远

   二 西方公共服务程序法的内容

    (一)英美法系的公共服务程序法

     1.美国公共服务程序法的发展

     2.美国公共服务程序的宪法依据: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

     3.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内容

    (二)大陆法系公共服务程序法

     1.德国公共服务程序法的发展

     2.德国公共服务程序法基本原则

     3.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的内容

   三 西方公共服务程序法的启示

    (一)认识公共服务程序的意义

    (二)重视对公民程序性权利的保护

   四 我国公共服务程序立法现状与未来

    (一)制定统一的公共服务程序法典

    (二)全面规范公共服务程序

  第二节 公共服务运行法律制度

   一 公共服务竞争法

    (一)对公共服务竞争(法)理解

    (二)西方公共服务竞争法(以欧共体为例)

     1.从公共服务组织适用竞争规则的角度进行规制

     2.从公共服务资金来源的角度进行约束

     3.欧共体公共服务竞争法对成员国的影响

    (三)启示: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竞争理念

    (四)完善我国公共服务竞争法

   二 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法

    (一)正确理解公共服务绩效管理

    (二)西方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法(以英国、美国为例)

     1.英国公共服务绩效法*

     2.美国公共服务绩效法

    (三)对我国的启示

    (四)我国公共服务绩效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

   三 规范柔性公共服务行为

 第五章 公共服务的辅助性制度

  第一节 公共服务救济法律制度

   一 公共服务救济法的基本原理

    (一)公共服务救济(法)理解

    (二)公共服务救济法的性质

     1.权利性

     2.监督性和责任性

     3.综合性

   二 西方在公共服务救济方面的经验

    (一)救济范围:不断拓宽

     1.将抽象公共服务行为侵权纳入司法救济范围

     2.强化对柔性公共服务侵权行为的救济

     3.有效解决公益诉讼技术难题

     4.拓宽对公共服务不作为侵权的救济

    (二)救济力度:不断加大

    (三)救济途径:构建便捷、高效途径

   三 我国公共服务救济法的缺陷

    (一)救济范围狭窄

     1.抽象公共服务侵权行为

     2.柔性公共服务侵权行为

     3.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的侵权行为

     4.公益诉讼困难重重

     5.公共服务不作为侵权行为

    (二)救济的力度不足

     1.司法审查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力度不足

     2.公共服务赔偿、补偿力度严重不足

    (三)有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救济途径有限

   四 我国公共服务救济法的完善

    (一)全面扩大公共服务救济范围

    (二)强化公共服务侵权救济力度

    (三)探索新的便捷、高效的救济途径

  第二节 公共服务伦理法律制度

   一 对公共服务伦理(法)的理解

   二 西方公共服务伦理建设法治化进程及内容

    (一)发展历程*

    (二)可资借鉴的内容*

     1.公共服务基本原则、价值的确立

     2.防止“代理转换”,确保公共服务宗旨

     3.解决责任冲突的规定

     4.设置专职公共服务伦理管理机构

   三 我国公共服务伦理立法现状与改进

    (一)我国公共服务伦理立法现状

    (二)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伦理立法

     1.确立公共服务基本伦理准则

     2.设立专职的公共服务伦理管理机构

     3.构建负责任的公共服务伦理管理制度体系

 第六章 推进中国公共服务法治化的思考

  第一节 从焦点事件看中国公共服务法治化现状

   一 “拒签”事件折射公共服务核心理念缺失

    (一)事件经过*

    (二)事故发生后各方态度

    (三)“据签”事件引起的反思

   二 “黑名单”事件凸显公共服务制度缺陷

    (一)事件经过

    (二)事件发生后各方态度

    (三)从“黑名单”事件看公共服务制度现状

  第二节 立足国情借鉴西方经验的基本原则

   一 注意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一)国家性质的差异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差异

    (三)政党制度的差异

   二 考虑中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三 认清中西方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四 重视法律兼容性问题

  第三节 解决中国公共服务法治化的突出问题

   一 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提高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一)对“政治合法性”的理解

    (二)公共服务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三)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二 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发展路径问题:经验主义还是建构主义

   三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公共服务法治化之间的关系

   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化

    (一)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解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其法治化

     1.构建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约束机制

     2.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制度

   五 规范公共服务民营化

    (一)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基本法律问题

     1.公共服务民营化与传统公、私二分法理论的冲突

     2.公共服务民营化应同时受公法和私法的拘束

     3.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问题

     4.防止出现公共服务“责任真空”

    (二)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状与未来

     1.正确认识公共服务民营化

     2.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的原因及存在的障碍

     3.构建规范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法律体系

     4.防止出现“责任真空”

   六 完善我国公共服务法律体系

    (一)《公务员法》亟须修改

    (二)修改《公务员法》为《公共服务基本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陈振明:《加强对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与方式的研究》,《东南学术》2007年第2期。

陈振明:《公共管理前沿》,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周旺生:《法理探索》,人民出版社,2005。

〔美〕珍妮特·V.登哈特等:《新公共服务》,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贾凌民等:《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若干问题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2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与领导行为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回应》,《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

陈振明等:《地方政府治理变革与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理论探索》,《东南学术》2007年第2期。

丁元竹:《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瞭望》2007年第22期。

陈海威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

陈一收:《论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制度安排》,《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潘敏:《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9期。

刘志昌等:《转型期构建社区公共服务模式探讨》,《理论界》2005年第12期。

任立兵等:《中西城市公共服务比较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刘绪涛:《行政改革新理念: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国改革》1999年第3期。

胡象明等:《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沈荣华:《论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沈荣华:《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的指导原则和改革方向》,《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中央地方关系》,《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1期。

马庆钰:《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钱冰等:《论公共服务精神》,《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2期。

张尚鷟:《走出低谷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张树义等:《中国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程干远:《再论市场经济与行政控权理论》,《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

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务的平衡》,《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

陈泉生:《论现代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法治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5期。

崔卓兰:《行政法观念更新试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5期。

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应松年等:《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杨海坤等:《行政法服务论的逻辑结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郭润生等:《论给付行政法》,《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3期。

程倩:《“服务行政”:从概念到模式——考察当代中国“服务行政”理论的源头》,《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张康之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服务行政——现实诉求、理论定位及研究取向》,《学习论坛》2006年第5期。

黄学贤:《给付行政适用法律保留原则若干问题探讨》,《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崔卓兰:《非强制行政行为初探》,《行政与法》1998年第3期。

崔卓兰:《论非强制行政行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5期。

崔卓兰等:《契约、服务与诚信——非强制行政之精神理念》,《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4期。

崔卓兰等:《非强制行政的价值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高秦伟:《行政法中的公法与私法》,《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柳砚涛等:《行政法的嬗变:由公法到公私法合一》,《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袁曙宏等:《通过公法变革优化公共服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5期。

袁曙宏:《服务型政府呼唤公法转型——论通过公法变革优化公共服务》,《中国法学》2006年第3期。

杨寅:《公共服务政府与行政程序构建》,法律出版社,2003。

靳文静等:《公共服务损害赔偿》,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李龙:《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挪〕艾德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教程》,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2。

赵一凡:《美国的历史文献》,上海三联书店,1989。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法〕莱昂·狄骥:《宪法论》,钱克新译,商务印书馆,1962。

〔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郑戈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法〕古斯塔夫·佩泽尔:《法国行政学(第十九版)》,廖坤明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陈新民:《公法学札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法〕莫里斯·奥里乌:《行政法与公法精要(上册)》,龚觅等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张书克:《“服务行政”理论批判》,《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曹剑光:《影响我国现阶段政策效应因素实证分析——以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为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谢维雁:《从宪法到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戴学正等:《中外宪法选编》,华夏出版社,1994。

李军鹏:《公共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柏良泽:《公共服务研究的逻辑和视角》,《中国人才》2007年第3期。

陈力:《区分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才》2007年第10期。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李强译,三联书店,1998。

祁欢:《欧共体竞争法适用共同利益服务原则的实践》,《中国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张成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1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7。

〔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2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7。

〔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3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7。

王连昌:《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罗豪才:《行政法学与依法行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石启佑:《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道与发展》,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3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上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选集》第3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2。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何水:《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应松年等:《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美〕托马斯·杰弗逊:《杰弗逊文选》,王华译,商务印书馆,1963。

〔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吴运楠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张越:《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美〕恩靳·伊辛、布雷恩·特纳:《公民权研究手册》,王小章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张继良、王保治、褚江丽:《公民权利与宪政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周伟:《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意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董和平、韩大元、李树忠:《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

〔德〕罗尔夫·斯特博:《德国经济行政法》,苏颖霞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袁曙宏:《公法学的分散与统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挪〕艾德等:《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胡建淼、邢益精:《公共利益概念透析》,《法学》2004年第10期。

张成福:《反思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笔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祁欢:《欧共体竞争法适用共同利益服务原则的实践》,《中国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刘星:《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制度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周敦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赵黎青:《非营利部门与中国发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美〕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都市警察服务的制度结构》,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陈幽泓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德〕罗尔夫·施托贝尔:《经济宪法与经济行政法》,谢立斌译,商务印书馆,2008。

〔德〕乌茨·施利斯基:《经济公法》,喻文光译,法律出版社,2006。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林万亿:《福利国家——历史比较分析》,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

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赵成根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1998。

〔挪〕汤姆·克莱斯滕森:《新公共管理——观念与实践的转变》,刘启君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美〕菲利普·库珀:《合同制治理——公共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竺乾威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周志忍:《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肖贤富:《现代日本法论》,法律出版社,1998。

许育典:《社会国》,《月旦法学杂志》2003年第12期。

〔印〕M.P.赛夫:《德国行政法——普通法的分析》,周伟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许育典:《法治国与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的教育法》,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德〕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4。

〔德〕哈姆雷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

翁岳生:《行政法2000(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华夏出版社,1986。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7。

郭玉琴:《完善公民公共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法〕让·里韦罗、让·瓦利纳:《法国行政法》,鲁仁译,商务印书馆,1999。

〔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赵涵舆译,商务印书馆,1965。

张英:《欧洲法院与欧盟法的一般法律原则》,《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础理论》,台湾三民书局,1994。

陈喜峰:《简论欧盟法中的相称性原则》,《法学评论》2003年第5期。

方世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罗豪才:《行政法学与依法行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于安:《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问题研究(下)》,《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26期。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蔡秋生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安秀梅:《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姚开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孙晓莉:《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戴学正等:《中外宪法选编》,华夏出版社,1994。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

〔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

〔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第二版)》,陈振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井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任进:《中欧地方制度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张丽娟:《法国修宪扩大地方分权》,2005年3月24日《法制日报》。

潘小娟:《法国行政体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沈荣华:《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唐铁汉等:《公共服务创新——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论文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代理机构、权力主体和其他政府实体》,中信出版社,2004。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娄成武、尹涛:《论政府在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作用》,《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9期。

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德〕汉斯-尤根·扎赫卡:《欧盟事务手册》,闫淑凤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潘小娟:《法国公共部门的改革(上)》,《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9期。

金三林:《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10期。

〔德〕迪尔特·格诺若、托马斯·海贝勒:《德国的行政改革——以公民参与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关系为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1期。

詹镇荣:《民营化后国家影响与管制义务的理论与实践——以组织私法化与任务私法化之基本型为中心》,《东吴法律学报》,2003。

陈爱娥:《公共事业民营化之合法性与合理性》,《月旦法学杂志》1998年第4期。

〔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7。

〔日〕美浓部达吉:《公法与私法》,黄冯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蔡放波:《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政府责任》,《美中公共管理》2004年第1期。

敖双红:《公共行政民营化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

张康之:《行政改革中的理论误导——对在政府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质疑》,《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英〕约翰·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陈岱孙主编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

朱淑娣:《欧盟经济行政法通论》,东方出版中心,2000。

胡乔敏、沈军、张艺耀:《公共服务公私法适用之变迁——法国经验》,《法治研究》2007年第4期。

〔美〕彼得·莱兰、戈登·安东尼:《英国行政法教科书(第五版)》,杨伟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史际春:《反垄断法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史际春、肖竹:《反公用事业垄断若干问题研究——以电信业和电力业的改革为例》,《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

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提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藏乃康:《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系统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提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英国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新视野》1995年第5期。

杜钢建:《英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改革》,《小城镇建设》2000年第4期。

王林生、张汉林:《发达国家规制改革与绩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卓越:《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朱立言、张强:《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历史演变》,《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林鸿潮: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述评》,《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蒋云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法制化建设的路径思考》,《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第3期。

〔日〕大桥洋一:《行政法学的结构性变革》,吕艳滨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张令杰:《程序法的几个基本问题》,《法学研究》1994年第5期。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

应松年、刘莘:《行政处罚法理论与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马怀德:《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及立法意义》,《政法论坛》2004年第9期。

张令杰:《程序法的几个基本问题》,《法学研究》1994年第5期。

叶必丰:《公共利益本位论与行政程序》,《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4期。

马怀德:《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及立法意义》,《政法论坛》2004年第9期。

宋功德:《行政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

叶必丰:《行政程序法的两大模式——两大法系行政程序法之比较》,《中外法学》1997年第1期。

〔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张焕光等:《行政法学原理》,劳动人事出版社,1989。

〔美〕约翰·弥勒特:《美国政府与公共行政》,陈侃伟、万德群译,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4。

〔美〕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6。

胡建淼等:《外国行政法规与案例评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应松年:《比较行政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邓志宏:《完善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论美国行政程序法对我国的启示》,《学术交流》2003年第8期。

刘莘:《美国行政程序法概念辨析》,《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2期。

章剑生:《两大法系行政程序法观念之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行政程序法观念》,《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1期。

李劲:《德国行政程序法对我国立法的启示》,《法学杂志》2006年第2期。

郝铁川:《中西行政法观念及制度的比较研究》,《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2期。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李继业、刘超:《程序基本权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研究生法学》2007年第1期。

胡敏洁:《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功能分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邓正来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日〕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吴微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林纪东:《行政法》,台湾三民书局,1986。

张光博:《简明法学大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公丕祥:《法律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中国近现代法制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关联考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应松年:《完善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

毕可志:《论行政救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蔡志方:《行政救济法新论》,元照出版公司,1995。

王景斌、张勤琰:《论我国行政救济的原则》,《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宋功德:《行政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

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焦泉:《关于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之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黄学贤:《行政公益诉讼若干热点问题探讨》,《法学》2005年第10期。

张树义:《冲突与选择——行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时事出版社,1992。

马怀德、喻文光:《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张永强:《浅议西方国家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理论依据》,《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2期。

〔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译,商务印书馆,1992。

莫于川:《法治视野中的行政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蔡巍:《美国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程序和制度保障》,《当代法学》2007年第7期。

张丽娟:《另一种视角:国外如何遏制“行政不作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9期。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

周桂党:《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张千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以美国行政法为视角》,《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王景斌:《西方国家赔偿制度历史发展简介》,《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第4期。

金艳:《德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特色与成因》,《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王伟:《公共行政伦理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

宋慧英:《行政伦理立法的现实意义探析》,《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

曾峻、邱国兵:《行政伦理建设的法治化路径初探》,《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王正平:《当代美国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4期。

王诞庆:《经合组织行政伦理建设》,《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9年第5期。

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外国公务员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新西兰〕理查德·诺曼:《新西兰行政改革研究》,孙迎春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王海龙:《公共服务的分类框架:反思与重构》,《东南学术》2008年第6期。

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法律出版社,2006。

钟瑞添:《政府治理变革与公法发展》,人民出版社,2007。

《列宁全集》第15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邱汉平:《宪法上关于人民之权利规定之商榷》,《邱汉平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日〕芦部信喜:《宪法》,林来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朱福惠:《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护观解析》,《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1。

《列宁全集》第9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59。

黎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之法律保留原则》,《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吴传毅:《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宪法保障》,《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徐振东:《对基本权利的侵害与救济》,《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

李侠:《论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问题》,《山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夏勇:《公法》,法律出版社,1999。

刘淑君:《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探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

周伟:《各国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制度之比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于宁:《试论我国公共利益的保障》,《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

唐忠民、温泽彬:《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模式》,《现代法学》2006年第9期。

关保英、梁玥:《论公共利益的法律限定》,《学术研究》2006年第4期。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马生安:《行政行为研究——宪政下的行政行为基本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应松年:《行政行为法》,人民出版社,1993。

廖义铭:《行政法基本理论之改革》,翰庐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

张万清:《区域合作与经济网络》,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局:《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中信出版社,2005。

李本公:《国外非政府组织法规汇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彭勇、汤耀国:《回归“公共服务”本色》,《瞭望》2007年第6期。

王鸿:《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法律问题》,《航天工业管理》2006年第1期。

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增订四版)》,台湾三民书局,1998。

曾繁正:《西方主要国家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红旗出版社,1998。

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左然:《公务法人研究》,《行政法学》2007年第1期。

陈新民:《行政法总论(修订六版)》,台湾三民书局,1997。

陈干全:《公共服务民营化及其政府管理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李彬:《关于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思考》,《管理世界》2003年第6期。

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何海兵:《公共服务市场化: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学术交流》2006年第4期。

孔凡河、蒋云根:《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潘小娟:《法国公共部门的改革(下)》,《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0期。

蔡放波:《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政府责任》,《美中公共管理》2004年第1期。

史际春:《反垄断法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唐要家:《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比较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周凯:《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美〕罗伯特·巴克沃:《绩效管理:如何考评员工表现》,陈舟平译,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刘长木:《论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吉林大学,2004。

马怀德:《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及立法意义》,《政法论坛》2004年第9期。

王万华:《论我国尽早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王万华:《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架构与中国立法的选择》,《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王诞庆:《经合组织行政伦理建设》,《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9年第5期。

金自宁:《公法—私法二元区分的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曾峻、邱国兵:《行政伦理建设的法治化路径初探》,《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李强译,三联书店,1998。

〔美〕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周海涛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王维达:《通过私法完成公共任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黄金兰:《法律移植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英〕维特根斯坦:《游戏规则》,唐少杰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徐家良:《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中美体制比较的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5年第2期。

刘世华:《论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国情基础及目标定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信春鹰:《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红旗文稿》2008年第18期。

陈福胜:《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源》,《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贺晓荣:《法制现代化的观念阻碍及其文化背景》,《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

陈云良:《儒家伦理与法治精神》,《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江泽民:《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1996年2月9日《人民日报》。

李成言:《政府权能的行政生态学探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梁治平:《新波斯人信札》,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殷陆君:《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张琳:《中西法律文化差异之我见》,《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高军:《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移植》,《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6期。

〔美〕格林顿等:《比较法律传统》,米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宋功德:《行政法的均衡之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袁曙宏:《社会变革中的行政法治(中国法学家自选集)》,法律出版社,2001。

袁曙宏:《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创造性结合的蓝本——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理论精髓》,《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美〕拉里·劳丹:《进步及其问题》,方在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抑扬:《杜拉克谈企管观念革命》,《中外管理》1999年第2期。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6。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美〕G.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霈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德〕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Ⅱ)》,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杨雪冬:《公共权力、合法性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美〕贾恩弗兰科·波齐:《近代国家的发展》,沈汉译,商务印书馆,1997。

〔美〕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王晓升:《合法化与可辩护性——评哈贝马斯的合法化概念》,《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陈道银:《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治理》,《学术论坛》2007年第4期。

薛晓源、周战超:《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彭忠益等:《新宪政论视野中政府合法性维系与巩固的路径选择》,《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第5期。

何增科:《政治合法性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一项初步的经验性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之现状研究》,《行政与法》2004年第11期。

李传军:《管理主义的终结——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历史与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基本公共服务与中国人类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陈海威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

卢映川、万鹏飞:《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人民出版社,2007。

杨宏山:《论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底线责任》,《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5期。

丁元竹:《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瞭望》2007年第2期。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

张勤:《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4期。

宋世明:《当代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我国公务员立法》,《理论探讨》2004年第2期。

姬亚平:《质疑〈公务员法〉中的八大问题》,《法学》2005年第7期。

孙晓莉:《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卓越、孔凡宏:《澳大利亚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的最新路向》,《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高小平、林震:《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发展与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

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V.Bogdanor(ed.),The Blackwe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Oxford:Blackwell,1987.

David C.Nice.Federalism,The Politics of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7.

Terry Sanford,Storm over the States,New York:McGraw-Hill,1967.

Dennis A Rondinelli,“Privatization,Governance,and Public Management:The Challenges Ahead”,Business and the Contemporary World,1998,2.

Terry L.Cooper,Handbook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New York:Marcel Dekker,2001.

J.Buchanan,“A Contractual Paradigm for Appling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75,5.

Katherine Willoughby,“The State of the States: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 Requirements in 47 out of 50”,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8.

Ann O’M,Bowman and Richard C,Kearney,The Resurgence of the State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6.

A.Papalardo,Measures of the States and Rules of Competition of the E.E.C.Treaty,Eleventh Annual Proceedings of Fordham Corporate Law Institute,1984.

D.Barounos,D.Hall,and J.R.James,EEC Antitrust Law:Principles and Practice,London:Butterworths,1975.

A.Deringer,The Competition Law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CCH Editions Ltd.,1968.

Geert Bouckaert,“The History of the Productivity Movement”,Public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Review,1990,Fall.

Alexander M.Brickel,Establishment and General Justification of Judicial Review,Newell Press,1962.

Sandel Michael,Democracy’s Discontent,Cambridge:Belknap Press,1996.

C.Pollit,Managerilism and the Public Service:The Anglo-American Experience,Oxford:Blackwell,Second Edition,1993.

Harbermas,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Ltd.1972.

Jan Kooiman(ed.),Modern Governance: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Sage Pubilcations,1993.

R.Rose,The Challenge to Governance:Studies in Overloaded Politics,London:Sage,1980.

Carol Graham,Private Markets for Public Goods-Raising the Stakes in Economic Reform,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8.

John Baylis&Steve Smith,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Oxford,1997.

Francisco Cardona,Scope of Civil Services in European Countries:Trends and Developments,Seminar at the European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astricht,2000,November.

Kahn A.E.,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Cambridge:MIT Press,1988.

Davis K.C.,Administrative Law and Government,West Publishing Co.,1960.

Michael Taggart,The Provi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Oxford:Hart Publishing,1997.

K.C.Davis,Administrative Law,West Publishing,1977.

Ahmed Galal,Mary Shirley,Does Privatization Deliver,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1994.

Laura Dickinson,“Public Law Values in a Privatized World”,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06,31.

P.Graig,Administrative Law,London:Sweet& Maxwell,1994.

Afred C.Aman,J.R.,“New Century of Administrative Law”,in Michael Taggart,The Provi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Oxford:Hart Publis-hing,1997.

Dwight Waldo,The Administrative State,New York:Ronand,1984.

David Schuman & Dick W.Olufs,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Lexington,Mass:D.C.Heath,1993.

Ingraham,New Paradigm for Government:Issues for the Public Ser-vice,Jossey Bass,1994.

Vincent Ostrom,“The Organization of Metropolitan Areas:Theoretical Inquiry”,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1,1.

Spiro Herbert J.,Responsibility in Government: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