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81

经济学现象与本质辨析图书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s phenomena and nature

SSAPID:101-9779-7098-67
ISBN:978-7-5097-3887-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的学术论文集,这些科研成果体现了该院学者对经济学本质的探究及经济学现象的思考。本书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述翔实、信息量大,阐述了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学者在经历理论、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金融与保险、财务会计、物流管理、统计方法与应用等领域研究的独到见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学术资料。

相关信息

丛书名: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学者论丛
作 者: 徐晓光
编 辑:张景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理论经纬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探讨

   一 引言

   二 走独特的东亚区域主义道路

    (一)中日之间缺乏互信,携手合作推进东亚合作向深度发展的可能性不大

    (二)“中国威胁论”尚未彻底消除,东南亚小国对中国仍有疑虑

    (三)日本内外问题交织,担任区域领导的机会不大

   三 明确区域主义目的,正确选择一体化伙伴

   四 适当确定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

    (一)自由贸易区还是关税同盟

    (二)一体化的覆盖面

     1.投资

     2.服务贸易

     3.反倾销

   五 遵守“拇指法则”*(rules of thumb)

    (一)使区域合作成为促进竞争的手段

    (二)尽量与发达国家达成区域安排

    (三)使区域安排有效运作

    (四)有效率的区域安排才能实现政治目标

    (五)区域安排不一定非要包括贸易优惠

    (六)注意区域安排中的交易成本

    (七)区域安排对成员国的税收影响不确定

    (八)不能期望世界贸易组织保证区域贸易安排不会对非成员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世界遗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 世界遗产与我国的世界遗产

   二 我国世界遗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申报,却不兑现申遗时的承诺

    (二)追求效益,把世界遗产作为摇钱树

    (三)建设无序,致使遗产地内部“城市化”

    (四)游客泛滥,导致遗产地环境超负荷

    (五)资金缺乏,造成世界遗产保护不力

   三 原因

    (一)认识不足

    (二)管理体制滞后

    (三)管理经费缺乏

    (四)法律滞后

    (五)学术研究滞后

   四 解决办法和对策

    (一)借鉴国外经验,提高认识

    (二)完善法规体系,依法管理世界遗产资源

    (三)健全管理体制

    (四)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五)加大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

  论反垄断法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及其规则

   一 引言

   二 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

    (一)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

    (二)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

     1.各国(地区)竞争法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

     2.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标准

   三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含义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判定标准

   四 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危害及法律规制

    (一)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危害

    (二)各国反垄断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

     1.美国

     2.德国

     3.日本

    (三)我国应如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规制

     1.《反垄断法》中建立完善的制裁措施

     2.《反垄断法》应当明确规定如何建立反垄断法执法机关

     3.《反垄断法》中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应该有明确的规制

     4.《反垄断法》应该明确规定行政垄断的管辖权问题

   五 结语

  委托代理关系与代理成本问题

   一 委托代理问题的提出

   二 代理成本的含义

   三 市场经济国家降低代理成本的机制

    (一)资本市场中普通股的剩余要求权的无限制性质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

    (二)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有利于控制代理成本

    (三)通过经理市场来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迫使代理人为委托人服务

   四 产权制度、市场竞争与我国的企业改革

   五 我国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及其评论

    (一)年薪制与企业家队伍形成

    (二)财务总监制与稽查特派员制

    (三)资本市场与银行代理表决制的关系

  我国宪政建设的宪政经济学启示

   一 宪政与宪政经济学

   二 我国的宪政建设

   三 我国宪政建设的宪政经济学启示

    (一)从西方宪政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中华文化中挖掘宪政传统

    (二)着重保护公民权利,完善财产权的宪政地位

    (三)强调宪政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宪法规则

  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变迁分析

   一 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变迁

    (一)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产生和发展

     1.1944~1958年: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萌芽与产生

     2.1959~1980年: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与辉煌

    (二)转轨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衰退与重建

     1.1981~1989年:转轨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衰退

     2.1990~2002年:转轨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建与恢复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

   二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原因

    (一)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是否耦合

     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合适的制度环境

     2.转轨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制度环境的变迁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较为适宜的制度环境

    (二)制度是否均衡

     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制度均衡

     2.转轨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供给的短缺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三)是否存在路径依赖

   三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的建议

    (一)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加强配套制度的改革

    (二)强化政府的制度供给责任,进一步规范政府财政投入机制

    (三)走出路径依赖,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储备货币的汇率风险辨析

   一 两种层面的汇率风险

   二 “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缺乏从国内利益再分配看问题的视角

   三 储备货币的汇率风险更多是源于通货膨胀风险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研究

   一 我国出口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一)从数量上看,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与制裁的数量高于其他WTO成员

    (二)从国别上看,发展中国家对华提出反倾销调查的数量有增长之势

    (三)从涉案行业和涉案产品来看,范围越来越广

   二 我国出口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原因浅析

    (一)内部原因

     1.我国贸易结构严重失调

     2.出口秩序混乱

     3.国内企业应诉不力,不积极对待反倾销

    (二)外部原因

     1.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客观存在

     2.遭遇“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

   三 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具体对策

    (一)出口企业的对策

     1.出口企业应逐步实现“走出去”战略

     2.出口企业要改善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

     3.出口企业要转变观念,积极应诉

    (二)政府的对策

     1.政府应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2.培养反倾销专业人才

    (三)行业协会的对策

     1.行业协会应积极促进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2.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企业间的团队协作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研究

   一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界定

   二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具有长期上升趋势

    (一)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要素密集度特征决定其相对价格的长期走势

     1.全球化降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

     2.全球土地、自然资源相对于劳动、资本、技术日益稀缺

    (二)技术进步降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

    (三)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供给市场结构与相对价格

   三 普雷维什“贸易条件恶化论”探讨

    (一)“贸易条件恶化论”的依据

     1.技术进步与贸易条件

     2.需求收入弹性与贸易条件

     3.贸易周期与贸易条件

    (二)对“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评析

   四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改变贸易利益分配

   五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中国的贸易利益

  实际外部财富、劳动生产率与人民币实际汇率

   一 引言

   二 理论框架

   三 计量模型与数据

   四 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三)因果检验

    (四)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五 结论

 区域经济

  深港经济一体化与世界顶级城市铸造

   一 深港经济一体化具有国家层面的意义与价值

   二 “国际大都会”是深港未来发展的目标模式

    (一)“深港国际大都会”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之一

    (二)“深港国际大都会”是“C-P-C通道”的中央地理节点

    (三)“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四大中心与四大圈层是核心构造

     1.全球性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四大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深港国际大都会”发展的枢纽支柱

     2.“四大圈层”的逐步推进与完善是深港国际大都会的核心构造

   三 深港与珠三角共同形成世界顶级城市的竞争高地

  经济特区新发展

   一 研究背景

   二 经济特区发展路径

    (一)“点”—“线”—“面”

    (二)“试验”—“推广”—“趋同”

   三 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定位

    (一)喀什经济开发区在新疆战略中的定位

     1.积极创造条件,配置增长极

     2.打造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喀什经济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定位

     1.成为带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头羊”

     2.打造西部沿边民族地区开发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3.建设西部区域优势资源转换基地

    (三)喀什经济开发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

     1.推动经济发展,打造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与门户

     2.实施地缘战略,维护政治稳定

     3.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四 结束语

  基于灰色预测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二 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三 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

   四 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灰色预测

    (一)灰色预测建模原理

     1.对原始数据进行一次累加

     2.建立GM(1,1)模型

     3.模型检验

    (二)模型应用

     1.GDP的灰色预测

     2.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灰色预测

     3.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的灰色预测

   五 结论及建议

  东盟五国公共R&D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初探

   一 引言

   二 东盟五国公共R&D投资发展与现状

   三 东盟五国公共R&D投资及其效应分析

   四 结论

  我国区域出口竞争优势、技术分布及延续性

   一 引言

   二 指标与数据

    (一)商品显性竞争优势(RCA)

    (二)结构相异度(MIS)

    (三)数据

   三 出口显性竞争优势:总体测度

   四 出口显性竞争优势的技术分布和延续性

    (一)RCA技术分布

    (二)RCA延续性

   五 区域出口商品结构:趋同还是相异?

   六 讨论与总结

 金融与保险

  我国股指期货引导股指现货吗?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实证结果

    (一)数据处理及定性分析

    (二)协整检验

     1.平稳性检验

     2.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四)脉冲响应分析

    (五)方差分解

    (六)波动溢出效应分析

     1.MV-BEEK模型

     2.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检验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上市公司退市与投资者保护

   一 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一)信息披露充分性分析

    (二)对信息披露充分性的政策建议

     1.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内容包罗万象,但是可操作性不强,急需完善操作细则和指引

     2.信息披露制度单向特征明显,缺乏对投资者接受信息能力的考虑,投资者教育重形式、轻落实

     3.在退市规定方面,缺乏预警和提示性信息披露

   二 投资者的救济途径

    (一)救济途径缺陷分析

    (二)完善救济途径的政策建议

     1.建立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

     2.推动上市公司退市风险的商业保险创新

     3.建立上市公司持续救济制度

   三 投资者的诉讼成本

    (一)投资者诉讼成本分析

    (二)降低诉讼成本的政策建议

     1.尽快在司法条文和实践中落实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2.在证券司法实践中引入集体诉讼

     3.对司法审判系统进行培训

  美式期权定价中的数值优化方法

   一 美式期权定价模型

   二 美式期权定价的数值方法

    (一)二叉树方法与显式投影方法

    (二)投影松弛迭代方法

    (三)罚函数方法

    (四)乘子法与增广乘子法

   三 应用实例

   四 结论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综述

   一 引言

   二 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成果

    (一)内幕交易是否能获得超额利润

    (二)内幕交易对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

   三 国内学者主要研究成果

   四 未来研究方向

  GATS和CEPA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比较及建议

   一 GATS和CEPA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相同之处

   二 GATS和CEPA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不同之处

    (一)透明度程度有所差别

    (二)贸易自由化实施程度不同

    (三)服务提供者准入标准的不同

    (四)金融服务市场准入限制的不同

     1.关于保险服务

     2.关于银行服务

     3.关于证券服务

     4.关于期货服务

   三 比较的启示及建议

    (一)建立“深港金融特区”,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

     1.进一步降低港资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

     2.进一步开放证券期货基金业,允许两地机构互设

     3.加强深港两地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资格认证,扩大人才自由流动的“溢出效应”

    (二)进一步下放深圳对CEPA项目的审批权,从而在推进和完善CEPA上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三)继续深化实施CEPA各项措施,用好用足CEPA

  对保险业诚信危机的解读:一个商业伦理的视角

   一 我国保险业高速增长同时面临诚信危机

   二 保险业应重视商业伦理管理

    (一)企业需要承担多维的社会责任,其中伦理责任最容易引致公众不满

    (二)保险职能决定了保险公司特别重视商业伦理

    (三)保险经营受营销驱动,消费者与企业的伦理责任互动性最强

   三 消费者对我国保险业商业伦理表现评价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评价结果受评价标准的影响

    (二)受评价主体认知水平的影响

    (三)我国保险公司仍处于非道德管理状态

   四 相关政策建议

    (一)采取恰当方式对消费者维权组织的批评进行信息反馈和积极回应

    (二)保险行业协会应更多地承担建立保险企业伦理规制的责任

    (三)保险公司应向道德管理模式转化,以期获得长期成功和协调发展

  《保险学》案例教学的框架与思路初探

   一 《保险学》案例教学的引入思路

    (一)保险学的特征

    (二)《保险学》案例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格局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4.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5.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案例教学目标设计

   二 《保险学》案例教学框架

    (一)教材结构

    (二)案例特色

     1.案例应具有针对性

     2.案例应具有代表性

     3.案例应具有生动性

     4.案例应具有时效性

     5.案例应具有导向性

    (三)教学过程安排

     1.教学准备

     2.教学方式

     3.教学讨论

     4.教学总结

   三 《保险学》案例教学问题的延展思路

    (一)案例教学不能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对教学对象有一定要求

    (三)案例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

    (四)案例教学要有时间保证

 财务会计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的研究

   一 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一)有关分类所得税制

    (二)有关综合所得税制

    (三)有关混合所得税制

   二 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与个人所得税的立法要求不相适应

    (二)现行课税模式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及其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三)现行课税模式课税范围狭窄,应税所得项目口径不一致,存在税收征管漏洞

    (四)现行课税模式缺乏公平性,难当调节贫富差距的重任

    (五)现行课税模式费用扣除额固定,费用扣除简单化,容易形成避税现象

    (六)从现有的制度层面来看,不完善的税制设定严重制约了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七)就具体的操作而言,纳税人获得的收入信息不完善,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

   三 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的建议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改革思路

     1.综合所得税制是我国个税课税模式的必然选择

     2.税制模式应采取逐步过渡的实施方案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改革的具体建议

     1.实行对经常所得以综合征收为主,偶然所得以分项征收为辅的混合征收制

     2.及时进行个人所得税征管数据量化分析,积极完善相关税制

     3.建立大部门、多部门的共享信息系统,扩大信息化应用的范围,拓展与纳税人的信息共享领域,为纳税人提供相对全面的收入信息

     4.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主体建议为个人

     5.应税所得项目的重新确定*

     6.关于费用扣除标准*的基本方案

     7.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改革的设想

     8.综合与分类的个人所得税模式转变应完善的相关配套措施*

  商誉的价值与价格及其会计属性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产生购并差额的根本原因

    (一)人员素质及人员素质的整体效应是影响经营状况的关键因素

    (二)资产组合因素是影响经营状况的另一因素

   三 商誉价值的技术确定

    (一)确定企业个别资产价值总和

    (二)确定企业这个“整体资产”的价值及商誉的价值

   四 正、负商誉的会计属性

  新会计准则应用探析

   一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弹性较大

   二 资产减值损失难以合理预计

   三 商誉确认及减值执行难度大

   四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变化大,规定多,企业无所适从

    (一)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变化

     1.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从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2.权益法的核算与以往不同,引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概念

    (二)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规范多,要求不一,企业无所适从

   五 解决办法

    (一)出台更加详细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解释或者准则

    (二)对有多种选项的会计处理提供更进一步的指南

  论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度性

   一 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二 公允价值计量的范畴

   三 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教训

   四 公允价值的局限性决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适度性

   五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适度性应重视的问题

  我国套期保值会计透析

   一 套期保值会计缘起

   二 套期保值会计现存问题

    (一)套期保值会计复杂,实务操作难度大

    (二)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规范不明确,实务操作困惑多

    (三)套期保值会计存在利润操纵空间

    (四)套期保值会计动摇了财务报表列报基础的一致性,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 解决套期保值会计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简化套期保值会计,降低实务操作的难度

    (二)明确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规范,提高实务操作的明晰性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细化准则规范,尽可能压缩企业利用准则漏洞操纵利润的空间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适用性

    (二)《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三)会计实务趋同的程度

   二 文献回顾

   三 研究设计

   四 样本选择及描述统计

   五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职消费、公司治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

   一 提出研究的问题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 实证检验设计

    (一)提出假设

    (二)变量设计

    (三)样本来源

    (四)实证检验模型

   四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研究

 物流管理

  基于公共交通定价和补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一 引言

   二 博弈的概念

   三 纳什均衡

   四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五 改进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六 结论

  C2C退货逆向物流解决方案探析

   一 退货产生的原因

    (一)商品本身质量问题

    (二)网络购物的特点

    (三)物流渠道

    (四)无理由退换货政策的推行

    (五)顾客维权意识的提高

   二 需要克服的障碍

    (一)退货时间的不确性

    (二)退货数量的不确定

    (三)退货成本的承担

   三 解决方案

    (一)规则支持

     1.退货政策

     2.退货程序

    (二)信息网络和硬件设施的建设

     1.集中退货中心

     2.便利店模式

     3.仓配一体化

   四 小结

  国际物流形成机理与变动趋势分析

   一 国际物流形成机理

   二 国际物流变动影响因素及其变动分析

    (一)影响因素的影响分析

     1.商品价格差异对国际物流的影响

     2.商品物流成本对国际物流的影响

     3.商品商流成本对国际物流的影响

     4.贸易壁垒成本对国际物流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的变动分析

     1.降低贸易壁垒的主要因素——经济一体化

     2.降低商品商流、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应用

     3.增加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商品消费个性化

   三 国际物流发展变动趋势

  运筹学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 运筹学及其分支

   二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三 运筹学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数学规划的应用

    (二)图论与网络的应用

    (三)存储论的应用

    (四)排队论的应用

    (五)对策论的应用

    (六)可靠性理论

    (七)搜索论

   四 运筹学与供应链管理协同发展

    (一)不确定性研究

    (二)柔性研究

  深圳西部港口海公联运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一 发展现状

   二 问题识别与分析

    (一)结构失衡,公路分担比例过高

    (二)道路集疏运设施匮乏问题日益突出

    (三)道路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影响

    (四)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运行问题

     1.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

     2.道路集疏运空驶率较高,运输效率较低

     3.道路集疏运市场环境欠佳,监管难度大

    (五)信息化总体水平低下

   三 国内外港口发展海公联运的经验借鉴

    (一)欧洲

    (二)美国

    (三)亚洲

    (四)国内外港口发展海公联运的启示

   四 战略目标

    (一)深圳西部港口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海公联运体系的建设目标

   五 发展思路与战略措施

    (一)完善疏港道路网络体系

     1.道路疏港布局原则

     2.道路疏港系统布局思路

    (二)优化整合道路集疏运体系的设施资源

     1.合理配置后方陆域用地

     2.整合拖车公司,推动优化港口作业流程和降低空车率

    (三)建设道路集装箱拖车后勤服务园

    (四)规范与扶持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发展

    (五)促进港口多样式联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统计方法与应用

  基于Hedonic模型的台式电脑价格指数应用研究

   一 引言

   二 Hedonic模型应用原理

    (一)Hedonic价格函数

     1.线性形式(Linear)

     2.对数线性形式(Log-Linear)

     3.线性对数形式(Semi-Log)

     4.对数形式(Log-Log)

    (二)特征质量调整

    (三)将时间虚拟变量引入Hedonic价格函数

   三 Hedonic价格模型的建立

    (一)变量的选取

     1.选择特征变量的原则

     2.特征变量的含义及其量化

    (二)建立计算质量调整因子的Hedonic价格模型

    (三)建立含有时间虚拟变量的Hedonic价格模型

   四 Hedonic价格指数的测度

    (一)利用特征质量调整法计算Hedonic价格指数

     1.质量调整因子的计算

     2.名义价格指数

     3.Hedonic价格指数的计算

    (二)利用含有时间虚拟变量的Hedonic价格模型计算Hedonic价格指数

    (三)三种价格指数的比较分析

   五 结语

  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在信用评级中的应用研究

   一 引言

   二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一)研究方法

    (二)样本的选择

    (三)指标的选择

    (四)模型设定

   三 相关检验及其结果分析

    (一)收敛性检验

    (二)模型比较

    (三)结果与后验预测

   四 结论

  多目标抽样再认识及其问题

   一 引言

   二 多目标抽样问题的产生

   三 多目标抽样的实质再认识

    (一)多目标抽样的实质

    (二)多目标抽样再认识

   四 多目标抽样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目标抽样的分类问题

    (二)样本单位代表性问题

    (三)抽样成本问题

    (四)如何保证多目标抽样的随机原则问题

    (五)如何获取和运用辅助信息问题

    (六)多目标总体抽样框问题

    (七)多目标抽样方法与推算估计的设计问题

  基于综合案例实践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 引言

   二 基于综合案例实践的教学方法设计

   三 方法分析

   四 结束语

 序言

本书汇集了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0余篇高质量的论文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科研的整体水平。入编的论文涵盖理论经纬、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金融与保险、财务会计、物流管理、统计方法与应用几个方面的内容,既有对经济理论问题的探讨与分析,也有对经济热点问题的深邃思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富有现实意义。

[1]Stubbs,Richard,“ASEAN plus Three:Emerging East Asian Regionalism”,Asian Survey,2002,May/June.

[2]Tongzon,Jose,“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A Bane or Boon for ASEAN Countries?” The World Economy,2005,No.2.

[3]Urata,Shujiro,“The Shift from ‘Market-led’ to ‘Institution-le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in the late 1990s”,RIET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2004,04-E-012.

[4]Urata,Shujiro and Kozo,Kiyota,“The Impacts of an East Asia FTA on Foreign Trade in East Asia”,presented at the Fourteen Annual East Asian Seminar on Economics,Taipei,Taiwan,2003,September 5-7.

[5]冯雷:《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贸易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耿协峰:《新地区主义的核心价值》,《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3~4期。

[7]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李向阳:《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王洛林、余永定主编《世界经济黄皮书2002~20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李向阳:《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7~8期。

[1]百度百科:《世界遗产》,http://baike.baidu.com/view/9018.htm,2011。

[2]陈勇:《怒江政府上书发改委,争取国家支持水电站开发》,2010年4月9日《经济观察报》。

[3]裴钰:《张家界的“苦命”风光》,《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34卷。

[4]朱强:《登黄山天下无山》,2004年6月25日《南方周末》。

[5]丽江市民族宗教局:《丽江市2011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http:// www.ynethnic.gov.cn/Item/5088.aspx,2012年2月14日。

[6]葛熔金:《二氧化碳威胁壁画,莫高窟根据指标下逐客令》,2007年8月27日《东方早报》。

[7]《石林门票价何以“顶风涨”》,2009年9月23日《云南信息报》。

[8]《武当山突发大火,千年遇真宫主殿化为灰烬》,2003年1月20日《楚天都市报》。

[9]伍婷婷:《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中的法律问题探析》,《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7期。

[10]孙力楠:《我国高校世界遗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文化遗产保护在各国》,2004年7月2日《经济参考报》。

[12]美国法律联营网:《美国的遗产保护》,http://www.uslawchina.com/lvmei_content.asp?lmzx_id=1510,2006年11月8日。

[1]漆多俊:《经济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2]各国反垄断法编选组:《各国反垄断法汇编》(第1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3]陈荣文:《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比较研究》,裁《反垄断法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4]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

[5]孟雁北:《竞争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游劝荣:《反垄断法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7]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应与完善》,法律出版社,1998。

[8]王晓晔:《欧共体竞争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9]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邵建东:《经济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11]漆多俊:《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段永朝:《微软判决对中国的影响》,2005年5月17日《光明日报》。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81。

[2]俞品根:《西方经济学研究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经济研究》1998第11期。

[3]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4]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盛洪、陈郁译,上海三联书店,1981。

[5]詹森、梅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转引自陈郁主编《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上海三联书店,1998。

[6]郁光华、伏健:《股份公司的代理成本和监督机制》,《经济研究》1994年第3期。

[7]何炼成、赵增耀:《资本市场规则与公司治理模式形成》,《经济学家》2000年第1期。

[8]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5。

[9]林毅夫、蔡昉、李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10]赵海宽:《进一步规范中国的资本市场》,1999年4月5日《经济日报》。

[11]弗里德曼:《自由选择》,胡骑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1]黄军、刘丽娟:《宪政的经济价值初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

[2]钱弘道:《从经济角度思考宪政》,《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第5期。

[3]张剑荆:《从市场转型到宪政转型》,《南风窗》2004年第4期。

[4]Fred Schauer:《宪政基本原理与中国宪政转型》,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法人网,http://youth.scnu. edu. cn/zfr/html/2004-3-30/ 2004330142710,2004年3月30日。

[5]盛洪:《宪政经济学与宪政改革》,《决策与咨询》2004年第23期。

[6]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http://www.yannan.cn/data/detail.php?id=5013,2004年12月21日。

[1]曹建新:《合作医疗: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

[2]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3]王禄生、张里程:《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中国卫生经济》1996年第8期。

[4]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比较》第七辑,中信出版社,2003。

[5]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卫生改革专题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社会学评估报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6]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1~201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7]杨红燕:《我国城乡居民公平性研究》,《财经科学》2007年第3期。

[8]朱俊生:《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4期。

[9]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角度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10]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商务印书馆,1992。

[11]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编著:《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魏加宁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12]Bernd,Balkenhol and Craig,Churchill(1998),“From Microfinance to Micro Health Insurance.”(in)David M. Dror and Alexander S. Preker(eds),Social Reinsurance. A New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Community Health Financing. Washington,D.C. the World Bank.

[13]North,D. C.,“Economic Performance through Tim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Vol. 84,No. 3.

[1]向松祚:《不要玩弄汇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扬:《金融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2008年11月11日《中国证券报》。

[3]《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2010年3月15日《中国证券报》。

[4]盛松成:《“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金融研究》2008年第7期。

[5]陈雨露:《金钱统治》,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6]余永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

[7]程恩富、王中保:《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1期。

[8]王松奇:《也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银行家》2009年第4期。

[9]何帆、张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7期。

[10]李锋:《美国“印钞”,中国“输钱”》,《时代经贸》2009年第4期。

[11]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 pbc. gov. cn。

[12]《专访胡晓炼:聚焦当前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新华网,http://www. xinhuanet. com。

[1]程大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与应对思路》,《经济纵横》2010年第11期。

[2]郭蕊、王静:《国外频繁对华反倾销的深层原因与对策选择》,《国际经贸》2006年第3期。

[3]林花:《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问题研究》,《中国商贸》2010年第26期。

[4]代中强、梁俊伟:《市场化认同、贸易报复与反倾销》,《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0期。

[5]彭羽:《我国企业对欧盟反倾销规避措施的有效性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6]卓骏、顾宇:《完善对华反倾销预警信息交流机制的思考》,《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9期。

[7]王荔红:《中国政府应对反倾销浪潮的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3期。

[8]古玲:《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董国辉:《“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论争与发展》,《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3]汪素芹、史俊超:《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变动的实证研究:1995~2006年》,《财贸经济》2008年第8期。

[4]林桂军、张玉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期。

[5]乔宝华、黄坤:《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1]Frankel J. On the renminbi:The choice between adjustment under a fixed exchange rate and a flexible rate Written for a high-level seminar on foreign exchange system,Dalian China,2004.

[2]Chang G H. “Estimation of the under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currency by a non-linear model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8,15(1):pp. 29-40.

[3]卢锋:《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1979~2005)——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2期。

[4]Cheung Y. W.,Why the renminbi might be overvalued(but probably isn’t)Working Pap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Francisco Conference,2005.

[5]唐旭、钱士春:《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6]陈科、吕剑:《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财经科学》2008年第2期。

[7]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2期。

[8]鄂永健、丁剑平:《差别消费权重、生产率与实际汇率——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扩展》,《世界经济》2007年第3期。

[9]林伯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经济研究》2002年第12期。

[10]黄先海、徐圣:《生产率、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变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11]胡再勇:《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及错位程度的测算研究:1960~200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12]杨长江、皇甫秉超:《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人口年龄结构》,《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13]左尚武、谷留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14]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15]Lane P. R.,Milesi-Ferretti G. M.,“The transfer problem revisited:net foeign assets and real exchange rate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4,86(4):pp.841-857.

[16]Lane P. R.,Milesi-Ferretti G. M.,“The external wealth of nations mark II”,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73(2):pp.223-250.

[17]Dickey D. A.,Fuller W A. “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Econometrica,198149(4):pp.1057-1072.

[18]Johanson S.,“Estima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in gaussia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Econometrica,199159(6):pp.1551-1580.

[19]封建强、袁林:《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与物价波动研究》,《经济科学》2000年第6期。

[20]Enger R. F.,Granger C. W.,“Cointegration and error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 testing”,Econometrica,1987,55(2):pp.251-276.

[21]赵文军、于津平:《中国贸易顺差成因研究——基于跨期最优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8年第12期。

[1]魏达志:《“共同市场”与港澳珠三角前景构划》,《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2]魏达志等著:《城市群与城市国际化——兼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与特色》,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3]魏达志:《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形成基础、主导路径与发展规律》,《港澳研究》2007年冬季刊。

[4]魏达志等著《深港国际大都会形成机理研究》,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5]魏达志:《国际大都会是深港合作的目标模式》,2009年2月3日《深圳特区报》。

[1]徐现祥、陈小飞:《经济特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起点》,《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1期。

[2]樊纲等:《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昨天和明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Francois Perroux,“A note on the notion of growth Pole”,Applied economy,1995(1&2):pp.307-320.

[4]谢永萍:《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思路》,《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郭晓东:《浅谈新疆在我国向西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新疆社科论坛》2003年第2期。

[6]申晓梅、任勤:《西部跨越式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新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7]席来旺:《二十一世纪中国战略大策划:国际安全战略》,红旗出版社,1996。

[8]王逸舟:《探寻全球主义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蒋新卫:《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乐正:《深圳与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

[3]厉无畏:《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刘思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4。

[5]李志强:《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灰色模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Paul A.David,Bronwyn H.Halland Andrew A.Toole. “Is Public R&D a Complement or Substitute for Private R&D:A Review of the Econometirc Evidence”,Research Polciy,2000 Vol.29:pp.497-529.

[2]Romer,Paul M. “Endog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Vol.98,No.5,Pt.2:pp.S71-102.

[3]Park,Walter G.,“A Theoretical Model of Government Research and Growth”,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98 Vol.34:pp.69-85.

[4]Paul A.David and Bronwyn H.Hall. “Heart of Dearness:Modeling Public-Private Funding Interactions Inside the R & D Black Box”,Research Policy,2000 Vol.29:pp.1165-1183.

[5]MASTIC. National Survey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1994-2008.

[6]UNESCO. Statistical Yearbook,1972-1999.

[7]IMD. World Compititiveness Yearbook,2006.

[8]Ewout,F. and J.T.Lindbla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inIndonesia and Thailandsince 1950. ASEANE conomic Bulletin,2006.Vol.23,No.3:pp.303-324.

[9]Patarapong,I,P.Chairatana,and T.Tangchitpiboo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Less Successful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Case of Thailand”,Research Policy 2002.31:pp.1445-1457.

[10]Kelly Bird and Hal Hill. “Indonesian Industrial Policies:Before and After Crisis”,in Yun-Peng,Chuand HalHill,Eds. The East Asian High-Tech Drive,Edward Elgar,USA,2006:p.355.

[11]Greg F. “Technology Policies and Innovation System in Southeast Asia”,in JomoK.S,Eds. Southeast Asian Paper Tigers:From Miracle to Debacle and Beyond,Routledge Curzon,London,2003.

[12]Albert G.H. and S.Jang-Sup,“Climbing the Technology Ladder:Challenges Facing Singapore in a Globalized World”,in Koh Ai Tee,Lim Kim Lian,eds. Singapore Economy in the 21st Century:Issues and Strategies,Singapore:Mc Graw-Hill Education,2002:p.312.

[13]Anwar,S. and M.Zheng,“Government Spending on Research and Develop ment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Singapo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Management,2004(3):pp.53-65.

[14]Medhi Krongkaew. “Thailandasa High-Tech Industrial Economy:An Impossible Dream?”,inYun Peng Zhu,Hal Hill(eds.)The East Asian High-Tech Drive,Edward Elgar,2006.

[15]Thee Kian Wie. “Technology and Indonesia’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ADB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No.43,2006.

[16]Cororaton,C.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Japan and S&T Experiences in the Philippines:Drawing Policy Lessons for the Philippines”,PIDS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1-08.

[17]Abrenica,J.V. and G.R.Tecson,“Can the Philippines Ever Catch Up?”,In S. Lalland S.Urata,eds. Competitiveness,FDI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yin East Asia,Chelterman:Edward Elgar,2003.

[1]《广东焦虑:珠三角与长三角外贸增速差距持续扩大》,2010年6月21日《南方都市报》。

[2]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郑昭阳、孟猛:《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9第10期。

[4]郑展鹏:《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出口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7期。

[5]Balassa,B.,“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Manchester School,1965,33:pp.99-123.

[6]Zaghini,A.,“Evolution of Trade Patterns in the New EU Member States”,Bank of Italy,2005,No.568.

[7]Rodrik,D.,《中国出口有何独特之处?》,《世界经济》2006年第3期。

[1]Abhyankar,A.H.,“Return and Volatility Dynamics in the FT-SE100 Stock Index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995,Vol.15,No.4:pp.696-719.

[2]Brooks,C.,Rew,A.G,and Ritson,S.,“A trad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ot index and futures contract for the FT-SE10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2001,17:pp.31-44.

[3]Chan,K.,“An Analysis of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sh Market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2,Vol.5,No.l:pp.365-393.

[4]Cheung L Ng,“The Dynamics of S&P500 Index and S&P500 Futures Intraday Price Volatility”,Review of Futures Markets,1990:pp.120-131.

[5]Christos D,et al,Network security: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Wiley-IEEE Press,2007,(6):p.572.

[6]Engle R F,and Kroner K F. “Multivariate Simultaneous Generalized ARCH”,Econometric Theory,1995,2:pp.122-150.

[7]Ghosh,A,“Hedging with stock index futures:Estimation and forecasting with error correction model”,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October,1993:pp.743-752.

[8]Harris,Lawrence,“S&P500 cash stock Price volatilities”,Journal of Finance1989,46:pp.1155-1175.

[9]Herbst,A.,MeCormack,J. and West,E,“Investigation of a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t indices and their futures contracts”,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1987,7:pp.373-381.

[10]Juan A,Lafuente. “Intraday return and volatilit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bex 35 spot and futures markets”,Spanish Economic Review,2002,4:pp.201-20.

[11]Kawaller,I.G,Koch P.D,and Koch T.W,“The temporal pric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 500 futures and the S&P 500 index”,Journal of Finance,1987,(42):pp.1309-1329.

[12]Owain ap Gwilym and Mike Buekle,“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T-SE100 stock Index and its derivative contracts”,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es,2001,11:pp.385-393.

[13]Stoll,H.R. and Whaley,R.E,“The dynamics of stock index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retums”,Joum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0,25:pp.441-468.

[14]Wahab,Mahmoud and Malek,Lashgari,“Price Dynamics and Error Correction in Stoek Index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A Cointegration Approach”,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993,Vol.13,No.7:pp.122-151.

[15]Zhong M,Darrat A F and Otero R.,“Price discovery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in index futures markets:some evidence from Mexico”,Jonrnal of Banking Finance. 2004,28,(12)pp. 3037-3054.

[16]何诚颖、张龙斌和陈薇:《基于高频数据的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17]文先明、梁琳、黄亚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与现货相互引导关系》,《系统工程》2010年第3期。

[1]《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2012年2月26日,http://www.szse.cn/main/aboutus/xywjs/cybtszdyjg/39746804.shtml。

[2]《〈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和修改情况的说明》,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2012年2月26日,http://www.szse.cn/main/aboutus/xywjs/cybtszdyjg/39747183.shtml。

[3]《银广夏小股东不满重组方案:聚集深交所谋求维权》,《中国财经网》,2012年2月26日,http://finance.china.com.cn/stock/ssgs/20111130/369725.shtml。

[4]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2月26日,http://www.chinaclear.cn。

[1]Black F.,“Scholes M.,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Polit. Econ 1973,81:637-654.

[2]Chen Y.,M.Ye,“Improvement of using binomial tree method in pricing options”,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Science & Engineering),2006,4:373-376.

[3]Hull J.,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Huxia Press,2000.

[4]Wilmott P.,Dewynne J.,Howison S.,Option pricing:Mathematical Models and Computation. Oxford Financial Press,Oxford,1993.

[5]Jiang Lishang,Option Pricing:Mathematical Models and Methods,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3.

[6]Zhang K.,Yang X.Q.,Teo K.L.,Augmented Lagrangian method applied to American option pricing. Automatica,2006,42:1407-1416.

[7]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华夏出版社,2004。

[8]姜礼尚:《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王春峰、蒋祥林、韩冬:《中国股市的内幕交易及监管》,《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2]史永东、蒋贤锋:《内幕交易、股价波动与信息不对称: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4年第12期。

[3]曾亚敏、张俊生:《上市公司高管违规短线交易行为研究》,《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

[4]张俊生、曾亚敏:《上市公司内部人亲属股票交易行为研究》,《金融研究》2011年第3期。

[5]Bainbridge,Stephen.,2000,Insider Trading. Encyclopeia of L aw and Economics Ⅲ. Edward Elgar Publishing,Cheltenham,U. K.

[6]Bainbridge,Stephen.,2001,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Insider Trading:A Comprehensive Primer. SSRN Working Paper.

[7]Bhattacharya,Utpal and Daouk,Hazem.,2002,“The World Price of Insider Trading”,Journal of Finance 57,75-108.

[8]Corrado,C.,1989. “A non parametric test for abnormal security-price performance in event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3,385-395.

[9]Demsetz,Harold,and Kenneth Lehn,1985,“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 and Consequenc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3,1155-1177.

[10]Finnerty,J.,1976. “Insiders and market efficiency”,Journal of Finance 31,1141-1148.

[11]Givoly,D.,Palmon,D.,1985.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inside information:some 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Business 58,69-87.

[12]Grishchenko,V. O lesya;Lubomir,P. Litov and Mei,Jianping.,2002,Measuring Private Information Trading in Emerging Markets. SSRN Working Paper.

[13]Jaffe,J. F. 1974. “Special information and insider trading”,Journal of Business 47,410-428.

[14]Kyle,A.,1985. “Continuous auctions and insider trading”,Econometrica 53,1315-1335.

[15]Lakonishok J. and I. Lee.,2001“Are Insiders’ Trades Informativ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4,35-67.

[16]Leland,Hayne E.,1992,“Insider Trading:Should It Be Prohibited”,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00,859-887.

[1]CEPA协议正文及其系列补充协议(包括主体文件及6份附件,以及补充协议1~补充协议8),[EB/OL]http://tga.mofcom.gov.cn/subject/cepanew/index.shtml。

[2]李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金融业发展的法律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3]陶忠元:《对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的重新审视》,《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2期。

[4]慕亚平、王跃:《析CEPA中服务提供者的准入标准》,《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第6期。

[5]陈广汉、曾奕:《CEPA对内地香港生产者服务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经济学家》2005年第2期。

[6]厉力:《论原产地规则及其在区域贸易安排中的适用》,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7]冯邦彦、陈彬瑞:《CEPA框架下粤港澳金融合作与广东的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06年第1期。

[8]郝杰:《CEPA协议中内地与香港金融领域内容的回顾、评估与展望》,《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0期。

[9]吴俊:《深圳中小企业一年净增5.6万户》[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2年2月26日。

[1]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魏华林:《论人类对保险功能的认识及其变迁》,《保险研究》2004年第2期。

[3]韦正翔:《金融伦理的研究视角:来自金融领域中的伦理冲突的启示》,《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

[4]王曙光:《金融与伦理》,《中国经济》2011年第7期。

[5]Robert W.Cooper,Garry L.Frank,“The Highly Troubled Et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Has it Chang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Last Decade and if so,why?”,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5,48(149-157).

[1]胡运良、侯旭华:《浅谈保险实训教学与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6期。

[2]张艳芹:《〈保险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10期。

[3]吴穷:《在金融保险专业构建以实训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尝试》,《职业与教育》2007年第11期。

[4]雷冬嫦、周云:《培养应用型保险本科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职业与教育》2009年第8期。

[1]邹海钢:《促进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向综合征收转变》,《英才高职论坛》2009年第4期。

[2]徐丽:《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思考》,《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3]王天营:《浅谈新形势下个人所得税税制和征收改革问题》《中国市场》2010年第23期。

[4]李敏:《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大众商务》2010年第1期。

[5]张华清:《试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对策》,《科技信息》。

[6]曲晓琴:《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1期。

[7]江镓伊:《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议》,《税务研究》2010年第2期。

[8]武辉:《当前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9]李晓牧:《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研究》,《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第5期。

[10]张胜:《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方式不足之探悉》,中国民商法律网,2008年11月26日。

[11]郑榕:《美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中国纳税人》2008年第7期。

[12]杨丽君:《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法律制度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肖虹霞:《个人所得税流失的现状分析、法律对策及立法完善》,《当代经济》2009年6月(下)。

[14]余婧:《探析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综合征收方式》,《大众商务》2010年第5期。

[15]李字生、张媛:《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完善和改革设想》,《活力》2010年第4期。

[16]邓茜、陈诚:《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研究》,《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2期。

[17]王秀文:《优化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今日财富·学术探讨》2008年第10期。

[18]崔志坤:《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设想》,《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17期。

[19]黄萍、蔡报纯:《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财会月刊》2010年2期。

[1]《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忠:《略论新会计准则中公共价值计量的思考》,《财经界》2012年第2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王忠:《略论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2期。

[1]王诚军:《美国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争议之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年第3期。

[2]光娅:《危机下的公允价值去留争辩》,《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年第9期。

[3]彭丽梅:《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局限性和改进建议》,《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9期。

[4]郭梅:《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再思考》,《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9期。

[5]孙颖:《试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中内协网,www.ciia.com.cn。

[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2006。

[2]陈敏:《对套期保值准则的探讨》,《商业会计》2007年第2期。

[3]宋本强:《套期会计难点综述》,《上海企业》2008年第11期。

[4]周英:《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相关思考》,《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第12期。

[5]陈小悦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会计研究》,《会计研究》2001年第4期。

[6]鲍似晖:《套期会计:国际比较、现存问题与改进建议》,《新理财》2007年第8期。

[1]财政部会计司课题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会计研究》2008年第6期。

[2]财政部会计司课题组:《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会计研究》2009年第7期。

[3]陈丽花、黄寿昌、杨雄胜:《资产负债观会计信息的市场效应检验——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施行一年的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5期。

[4]董秀琴、彭胜、李婷:《新会计准则缩小双重披露差异了吗》,《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第3期。

[5]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评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会计研究》2006年第3期。

[6]洪剑峭、皮建屏:《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有用性比较》,《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第11期。

[7]姜国华:《基于会计信息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分析及展望》,《会计研究》2005年第11期。

[8]姜国华、李远鹏、牛建军:《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盈余报告差异及经济后果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

[9]金智:《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会计研究》2010年第7期。

[10]刘晓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盈余质量——来自B股公司的经验证据》,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1]刘永泽、孙翯:《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2期。

[12]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

[13]刘玉廷:《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14]陆庆春:《新旧会计准则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每股净资产的证据》,《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2期。

[15]陆宇峰:《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的投资决策有用性》,上海三联书店,2000。

[16]罗炜、王永、吴联生:《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中国会计评论》2008年第6期。

[17]潘妙丽、肖泽忠、蒋义宏:《强制执行IFRS之实证研究综述》,《中国会计评论》2008年第6期。

[18]谭洪涛、蔡春:《新准则实施会计质量实证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9年第2期。

[19]万继峰:《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经验评价》,西南财经博士硕士学位论文,2006。

[20]王跃堂、王亮亮、贡彩萍:《所得税改革、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21]吴水澎、徐莉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效果——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

[22]薛爽、赵立新、肖泽忠、程绪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新老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财贸经济》2008年第9期。

[23]杨钰、曲晓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程度——资产计价准则的经验检验》,《中国会计评论》2008年第4期。

[24]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3期。

[25]袁琳、廖晓鹏:《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投资决策有用性——基于“费森—奥尔森估值模型”的实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26]张景奇、孟卫东、王杏芬:《国际会计准则、国内会计准则与股票价格——来自中国A、H股双重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2期。

[27]张然、张会丽:《新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理论变革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信息含量变化的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12期。

[2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

[29]周洋、李若山:《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特征和市场反应》,《审计研究》,2007年第4期。

[30]周洋:《市场反应、价值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2]李焕宇、李志兰、李彩霞等:《论企业中职务消费纳入薪酬体系的合理性》,《价值工程》2006年第6期。

[3]刘国亮:《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

[4]卢静、胡运权:《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研究综述》,《会计研究》2007年第1期。

[5]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陈少华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乔旭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一种框架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5期。

[7]屠巧平:《控制权收益作为国有控股公司高管激励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管理》2006年第10期。

[8]王慧芳、原改省:《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性信息披露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

[9]张宗新、郭来生、季雷等:《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4。

[10]张德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11]Benjamin E.Hermalin,“Trend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5,5:pp.2351-2383.

[12]Eti Einhorn,“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ndatory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5,4:pp.593-621.

[1]苏中天:《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财会月刊》2008年第4期。

[2]知行合一百度百科。

[3]张维宾:《新编会计模拟实习——工业企业分册》(第四版),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1]王江、王镜:《博弈视角下的城市公共交通定价与补贴》,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王文举:《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学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刘洪营:《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评价、设计与优化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刘彤、巩丽媛、王逢宝:《城市公交票价定价与调整政策研究》,载《“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08。

[1]赵晶、李新春:《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退货管理》,《商业时代》2007年第5期。

[2]游艳雯:《B2C交易退货产生原因、对策及物流方式选择》,《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第6期。

[3]何娟:《我国C2C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技术》2007年第5期。

[1]刘金钵:《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L.A.Tavasszy,C.J.Ruijgrok,M.J.P.M.Thissen. “Emerging Global Logistics Networks:Implications for Transport Systems and Policies”,Growth and Change,2003(4):458.

[3]李永生、张丽芳:《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区经济》2006年第5期。

[1]胡运权主编、郭耀煌副主编《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徐玖平、胡知能编著《中级运筹学》,科学出版社,2008。

[3]马士华编著《新编供应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美〕杰里米·夏皮罗(Jeremy F.Shapiro):《供应链建模》,中信出版社,2005。

[5]范体军、胡清淮:《大型供应链设计的基本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第6期。

[6]杨艳丽:《供应链多级库存成本优化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7期。

[7]Anna Nagurney,June Dong and Ding Zhang. “A supply chain network equilibrium model”,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2,Vol.38:pp.281-303.

[8]周若虹、王志平:《电子商务下多商品流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9]滕春贤、胡引霞、周艳山:《具有随机需求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应对突发事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

[10]赵泽斌、麦强、安实:《不确定需求下动态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第4期。

[11]Karpak B.,Kumcu F.,Kasuganti R.,“An application of visual interactive goal programming:a case in vendor selection decisions”,Journal of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1999,8:pp.93-105.

[12]姚生保:《一个实用的供应商选择模型》,《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年第3期。

[13]余祖德:《基于电子商务的柔性供应链优化管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5期。

[14]黄河、陈剑、徐鸿雁:《多因素采购组合拍卖动态机制设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第1期。

[15]袁庆达、闫昱:《JIT采购模式下两个物流优化模型的讨论》,《西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6]李培勤:《电子市场与期权市场并存下的供应链优化》,《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第17期。

[17]周永务、王圣东:《库存控制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9。

[18]葛束、甘蜜:《基于遗传算法的集成逆向物流的供应链网络设计》,《中国铁道科学》2008年第6期。

[19]胡本勇、王性玉、彭其渊:《基于双向期权的供应链柔性契约模型》,《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第4期。

[20]邵晓峰、黄培清、季建华:《供应链中供需双方合作批量模型的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第2期。

[21]李秀森:《退货成本不同承担方式下供应链最优服务水平的确定》,《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第13期。

[22]徐贤浩、邓晨、彭红霞:《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随机需求条件下的订货策略》,《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第2期。

[23]Kalmarkar US,Kekre S and Keke S.,“Multi-Item Lot-sizing and Manufacturing lead-time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Rochester,1983.

[24]Paul H. Zipkin,“Models for design and control of stochastic multi-item batch production systems”,Journal Operations Research,1986.34(1):pp.91-104.

[25]Karmarkar U.S. “Lot size lead times and impocess inventories”,Management Science,1987(33):pp.409-418.

[26]王加中、赵林度:《基于排队论的业务流程重组绩效分析方法》,《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增刊。

[27]李建斌、张汉勤、于刚:《带有市场搜索的供应链最优策略的分析与比较》,《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0期。

[28]张昕瑞、王恒山、袁修竹:《博弈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物流科技》2008年第1期。

[29]王永平、孟卫东:《供应链企业合作竞争机制演化博弈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第2期。

[30]李仁旺、王欣、王莹:《基于博弈论的推拉式供应链边界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31]陈国华、王永建、韩桂武:《基于可靠性的供应链构建》,《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年第1期。

[32]李萧、黄英燕、钱存华:《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年第7期。

[33]王玮、范世东:《基于可靠性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年第2期。

[34]李志进:《供应链信任理论综述》,http://www.bianjibu.net/post/1522.html,2009。

[35]蒋大奎、李波:《基于混合禁忌搜索算法的供应链排序问题》,《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第2期。

[1]深圳大学中国交通经济研究中心:《深圳市道路货运行业监管模式研究》,2008。

[2]张戎、黄科:《集装箱港口集疏运体系影响因素通径分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期。

[3]黄晓敏:《国外港口集疏运发展经验借鉴》,《水运管理》2008年第6期。

[4]文华:《港口多式联运体系的发展经验与发展趋势》,《综合运输》2008年第9期。

[1]Brent R.Moulton. “Interarea indexes of the cost of shelter using hedonic quality adjustment techniques”,Journal of Econometrics 68,1995.

[2]Diane Bruce Anstine,“How Much Will Consumers Pay?A Hedonic Analysis of the Cable Television Industry”,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2001.

[3]Raimond Maurer,Martin Pitzer,and Steffen Sebastian. “Hedonic price indices for the Paris housing market”,Allgemeines Statistisches Archiv 88,2004.

[4]Christus Ioannidis and Mick Silver. “Estimating ExactHedonic Indexes:an Application to UK Television Sets”,Journal of Economics,1998.

[5]黄薇、任若恩:《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PPI波动率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5期。

[6]谢佳利、杨善朝、梁鑫:《我国CPI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比较及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9期。

[7]何光辉:《中国CPI与PPI的结构与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8]陈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短期预测》,《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4期。

[9]雷怀英、朱钰、高艳云:《基于质量调整的Hedonic价格指数研究》,《统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10]刘亮、王力宾:《编制手机特征价格指数中的模型比较》,《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1]徐国祥、牟嫣、郭薇婷:《特征价格指数编制研究——我国计算机硬盘价格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08年第6期。

[12]李贵孚:《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产品价格模型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3]鲍忠和:《基于Hedonic模型的地价评估修正体系建立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4]王力宾:《特征价格指数研究》,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夏英俊、李元:《债券评级的一种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Altman,E.I. 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1968,23(3):pp.589-609.

[3]郭敏华:《信用评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Ohlson,J.A.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pp.109-131.

[5]Giovanni.Butera & Robert.F. An integrated multi-model credit rating system for private firms. Rev Quant Finan Acc.2006,27:pp.311-340.

[6]Song,X.Y. & Lee,S.Y. A bayesian approach for analyzing hierarchical data with missing outcomes throug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Psychology Press,2008,15:pp. 272-300.

[7]Song,X.Y. & Lee,S.Y. Bayesian estimation and model sel-ection of multivariate linear model with polytomous variables.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2002,37(4):pp.453-477.

[8]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Lee,S.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Bayesian Appro-ach,2007:pp.243-290.

[10]Lee,S.Y.Song,X.Y. & Tang,N.S. Bayesian methods for analyz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covariates,interaction and quadratic latent variabl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2007,14(3):pp.404-434.

[1]〔美〕W.G.科克伦著《抽样技术》,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2]冯士雍、施锡铨:《抽样调查——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邵宗明、冯士雍:《分层次和多目标抽样调查方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

[4]黄良文、吴国培:《应用抽样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5]赵俊康:《统计调查中的抽样设计理论与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6]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中国农村统计多目标抽样设计》,《统计研究》2001年第8期。

[7]华仁海、陈茂奇:《多主题抽样调查综合研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8]董逢谷:《多目标抽样调查技术研究》,《上海统计》2001年第11期。

[9]沈岩、陈长华、施令同:《多主题抽样在农村统计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统计》2002年第9期。

[1]孙静娟:《统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超、吴喜之:《统计教学面对的挑战》,《统计研究》2012年第2期。

[3]卫海英:《应用统计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4]王升:《计量经济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