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No.1图书

Academic Reports on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No.1

SSAPID:101-9762-6866-90
ISBN:978-7-5097-1921-3
DOI:
ISSN: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本书汇集了17篇论文,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崇富教授的新作以外,其余16篇文章的作者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的学者。本书研究范围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中心问题,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及规律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等重大课题,进行了系统、扎实的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赵智奎 贾可卿
编 辑:曹义恒;于智明;董;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关于“普世价值”的追问和思考

   一 所谓“普世价值”的所指是什么?

    1.有些人崇拜和迷信西方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制度,说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最终的制度进化归宿”

    2.有些人认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离开甚至背离了人类近代文明主流”,改革开放是向资本主义的“价值回归”

    3.有些人断言我们党提倡“解放思想”,就是要“确立普世价值”,并把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曲解和归结为“普世价值”

    4.有些人大谈“普世价值”,名曰谈“学术”,实则是做政治文章,即公开主张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还有一个典型实例,就是有些人所搞的“零八宪章”中,宣扬更为露骨的所谓“普世价值”

   二 “普世价值”的历史根源和政治背景

    1.在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中,一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思想和学说,即剥削阶级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往往都是以普世的或以“普遍性的”形式出现

    2.一些世界性宗教教义也往往把自己的宗教教条说成“普世的”

    3.从现实背景看,“普世价值”也是当代西方的舶来品,是呼应西方资产阶级战略家“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的错误主张

   三 思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与剥削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

   四 所谓“普世价值”在学理上也不能自圆其说

    1.所谓“普世价值”的提法和内容本身,就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

    2.从事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看,只能证伪而不能证实“普世价值”

    3.从思想文化观念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历史进步性的辩证关系看,只能证伪而不能证实“普世价值”

    4.从思想文化发展的时代性、民族性与阶级性的辩证关系看,只能证伪而不能证实“普世价值”

    5.我们之所以说没有所谓“普世价值”,没有全人类统一的普世价值观,是因为没有这样统一的价值主体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与实践

   一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二 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商品生产的阶段

   三 历史昭示:思想与实践的矛盾及其教训

  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一 探索背景

   二 探索经过

   三 理论成果

   四 实践成果

   五 探索教训

  毛泽东早期求学教学经历与教育方法思想的形成

   一 体验私塾的教育方法

   二 体验新式学堂的教育方法

   三 体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教育方法

   四 职业教员时代的教育方法

   五 湖南自修大学的教育方法

   六 毛泽东早期教育方法思想的发展

    1.毛泽东的实际教学活动

    2.毛泽东发表演讲、论文,指明正确的工作方法、教育方法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内涵及历史意义

   一 什么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二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怎样形成的?

   三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特色”表现在哪里?

    1.这场革命发生的地方不同于欧洲国家,这是在东方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的一场革命

    2.这条革命道路的路线图是“城市——乡村——城市”

    3.这条道路是在反“左”反右的过程中形成的

   四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模式”走向成功的历史基础

    1.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模式走向成功的开端

    2.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在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理分析与实践检验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理分析

    1.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3.同一和差异的关系

    4.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大特征

    1.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

    2.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3.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

    4.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社会主义

    5.是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社会主义

    6.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的社会主义

    7.是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

    8.是“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

    9.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社会主义

    10.是共同富裕的、和谐的社会主义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检验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一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界定

   二 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

    1.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

    2.村级集体经济总体实力呈下降趋势

    3.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 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种实践形式分析

    1.“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经典模式:以刘庄为例

    2.“集体控股,村民做股东”的现代模式:以湾底为例

    3.集体经济与家庭经济充分结合的模式:以毛家峪为例

   四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

    1.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利条件

    3.当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4.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一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化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要国际化

    1.向世界正确介绍中国

    2.提升中国理论软实力

    3.扩大中国国际话语权

    4.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实现国际化

    1.积极“走出去”

    2.打造国际化平台

    3.培育国际化人才

  西方经济危机的现实性转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机制潜伏着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二 西方国家奉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三 资本主义的新一轮调整延展了西方经济危机的现实性转化

    1.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市场,但又造成更大范围的生产过剩

    2.经济金融化成为生产过剩的暂时出路,但又形成加速过剩的主要杠杆

    3.经济自由化放松了对资本逐利的管制,但又推动基本矛盾向纵深演化

    4.信贷消费暂时掩盖了有效需求不足,但又透支了未来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5.新自由主义体制是资本主义进行上述系列调整的主导治理机制

   四 资本主义此轮调整的难以为继,直接触发了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

    1.世界市场难以扩容:促使生产过剩危机从必然性转化为现实性

    2.次贷泡沫的破灭: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3.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贪婪:助长和刺破金融泡沫的助推器

   五 中国发生原发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六 小结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正义

   一 市场的内在正义性

   二 优先于效率的公平

   三 市场正义的界限

 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于思想方法的几点讨论

   一 为什么讨论方法问题?方法是什么呢?

   二 毛泽东的方法

   三 关于方法的属性问题

   四 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思考和研究问题

  当代西方文化批判的符号化和边缘化及其理论后果

   一 符号化:阶级政治批判向符号政治批判的转变

   二 边缘化:主流文化批判向边缘文化批判转变

   三 理论后果:消解政治意识,淡化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中国化道路

   一 中国国情决定理论实践的方向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中国化实践

   三 社会主义建设前期:继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中国化实践

   四 启动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五 继续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科教兴国的战略

   六 21世纪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七 结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当代价值

  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一 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挑战

    2.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带来的挑战

    3.互联网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挑战

   二 爱国主义的内涵分析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2.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三 应对挑战的对策

    1.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2.针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3.针对互联网的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腐败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腐败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肌体和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

    1.腐败的第一波冲击:20世纪80年代初期沿海开放地区的走私贩私

    2.腐败的第二波冲击:1984~1989年,新形势下的不正之风——“公司热”、“官倒”

    3.腐败的第三波冲击:1992年以后的10年,出现了经商热、开发区热、房地产热,高官腐败屡见不鲜。滋生腐败的土壤有所扩大

    4.腐败的第四波冲击,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民生领域发生大量腐败,以及司法领域、金融领域的腐败。民间关于“新三座大山”的说法,是党群关系紧张的一种形象表达。腐败问题导致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先进性产生质疑

   二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几个问题

    1.“根除”腐败,还是“遏制”腐败?

    2.对中国反腐倡廉成效的评估

    3.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

    4.教育、制度、监督哪一个最重要?坚持“体系反腐”,是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面临的十大挑战

   一 新世纪新阶段世情的新变化及对党的建设的挑战

   二 国情的新变化及对党的建设的挑战

   三 党情的新变化及对党的建设的挑战

  论党群关系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

   一 苏共的垮台及启示

   二 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考验

   三 当前党群关系的突出特点

   四 加强党群关系建设的因应之策

 编后记

本报告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的学者,从各自的学术背景和专长出发,新近撰写的报告和论文。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但又始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中心问题。本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基本理论和逻辑、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对策等,进行了详略不等的梳理和讨论。对于学术理论界亟须深入讨论的问题,给予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