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改革:企业·劳动·社保图书

Reform: enterprise·labor·social security

SSAPID:101-9721-6167-33
ISBN:7-80230-134-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企业改革、劳动体制、社会保障三部分,描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变化。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
作 者: 宋晓梧
编 辑:屠敏珠;孙振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序言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编委会成员

 总序

 论坛成员

 第一篇 企业改革

  加强定额定员工作,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一 正确处理定员工作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1.企业各类人员都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一个生产和工作岗位的职责

    2.根据定员的数量、质量标准,确定企业各类人员的余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培训,使培训工作适应人员调整、增减、更新和普遍提高素质的要求

    3.根据定员的数量、质量标准和企业生产、工作的需要,择优录用职工

   二 建立管理人员定员标准的经济数学模型

   三 广开门路妥善安置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

    1.“安置性”富余人员

    2.“结构性”富余人员。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3.“单纯性”富余人员

   四 开展专业化协作提高企业定额定员水平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

   一 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

    1.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2.有利于实行民主管理

    3.有利于集中统一指挥

    4.有利于专家集团管理

    5.有利于企业实行自主经营

    6.有利于企业建立横向经济联系

   二 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1.现行企业领导体制的弊端

    2.厂长(经理)负责制

    3.厂长负责制的含义

    4.厂长负责制的适应性与局限性

   三 多种类型的企业领导体制

    1.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

    2.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厂长(经理)身份地位的转变

   一 厂长(经理)地位的转变

    1.执行者地位

    2.指挥者地位

    3.经营者地位

   二 厂长(经理)身份的转变

   三 厂长(经理)作用的转变

    1.抽象分析

    2.具体分析

  厂长(经理)代表国家还是代表企业

   一 厂长(经理)双重身份的起因及其弊端

   二 改革深化要求厂长(经理)只代表企业

  促进国有企业职工合理流动

   一 企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1.中国企业劳动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

    2.企业劳动力流动的必要性

    3.企业劳动力流动的作用

   二 企业劳动力流动的途径

    1.企业劳动力流动的两个层次

    2.劳动力进出企业的流动途径

    3.企业内部劳动力流动的途径

   三 企业劳动力的输出管理

    1.企业劳动力输出的作用

    2.企业劳动力输出应注意的问题

  以“两种所有权分离”指导企业改革

   一 资本法律所有权与职能所有权的分离

   二 国有资产法律所有权与职能所有权的分离

   三 关于厂长身份等几个问题的理论比较

    1.厂长身份

    2.经营权的归属和企业职工的地位

    3.自有资金的归属和企业短期行为

  国有企业改革与就业问题

   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 国有企业改革与就业问题

  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界定问题

   一 所有权与经营权

   二 所有权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

   三 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的两权分离

  产权关系明晰与建立企业工资约束机制

   一 市场经济国家分配机制与产权的制约关系

   二 中国国有企业分配机制与产权的制约关系

   三 明确产权关系建立企业内部分配制约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产权关系与劳动关系

   一 关于明晰产权关系的几个问题

    1.法人财产权与法人所有权

    2.法人收益权

    3.企业改革模式的多样性

    4.明晰产权关系与加强企业管理

   二 关于劳动关系转变的几个问题

    1.劳动关系主体明晰化

    2.劳动关系行为契约化

    3.劳动关系规范法制化

    4.劳动关系形式多样化

  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

   一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主体

    (一)地方政府仍然充当市场主体

    (二)企业组织行为缺失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二 发达国家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

    (一)历史和现状

    (二)性质与作用

   三 当前中国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

    (一)定位不明确

    (二)职能不到位

   四 规范中国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

    (一)高度重视市场主体组织行为的作用

    (二)规范市场主体组织行为的两点建议

 第二篇 劳动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失业问题

  失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面临的新挑战

   一 老问题与新挑战

    1.1980年代就业概况

    2.1980年代失业现象新特点

   二 对改革理论的挑战

    1.坚持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失业

    2.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失业问题

   三 对改革实践的挑战

    1.控制劳动力的供给

    2.控制劳动力的需求

    3.控制劳动力的流动

  借鉴国际经验培育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

   一 劳动力市场的内涵与名称

    1.劳动力市场的内涵

    2.劳动力市场的名称

   二 劳动力市场的共性与个性

    1.劳动力市场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共性

    2.劳动力市场的特性

   三 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与稳定性

    1.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

    2.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四 劳动力市场的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

  以培育劳动力市场为主线深化劳动体制改革

   一 确立以培育劳动力市场为主线的改革观

   二 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与主体转变

    1.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

    2.主体转变对劳动体制改革的要求

   三 劳动力市场培育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2.劳动力市场培育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关于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提法问题

   一 关于“劳务市场”的提法

   二 关于“劳动市场”的提法

   三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提法

  劳动力市场主体与集体谈判

   一 中国实行集体谈判的必要性

    1.实行集体谈判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关键环节

    2.实行集体谈判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

    3.实行集体谈判有利于社会和政治局势的稳定

    4.实行集体谈判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 中国实行集体谈判的可行性

    1.谈判主体问题

    2.国有企业参加集体谈判问题

   三 集体谈判的结构和程序

    1.集体谈判的结构

    2.集体谈判的程序

   四 集体谈判中政府的作用

    1.政府的原则立场

    2.谈判程序

    3.谈判内容

    4.集体协议实施

    5.提供信息和培训服务

    6.经济困难时期政府对工资谈判的干预

  劳动力市场运行与宏观调控

   一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

    1.构造市场框架与宏观经济政策

    2.宏观调控的发展过程

    3.几点结论

   二 中国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应考虑的问题

    1.宏观调控与政府其他各种职能之间的关系

    2.劳动力市场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相互作用

    3.当前在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别

   三 中国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的基本框架构想

    1.明确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2.加强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支撑条件的建设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 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商品论

    1.劳动力市场是买卖劳工的场所吗?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归劳动者所有?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

    4.劳动力商品论是否是中国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5.西方经济理论是怎样看待劳动力商品问题的?

   二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制度

    1.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对分配制度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单纯由市场机制确定个人收入水平存在缺欠?

    3.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国家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主要不受企业内部工资制度制约?

    4.职工持股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利益主体有什么影响?

   三 劳动力市场的统一与分类

    1.为什么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2.为什么要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分类研究?

    3.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发展劳动力市场有什么影响?

    4.为什么说中国劳动力市场在总体上将是需求约束型的?

    5.中国存在资源约束型劳动力市场吗?

    6.为什么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存在无组织的劳动力市场?

    7.为什么要研究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

    8.有没有完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

   四 政府、企业和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

    1.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起什么作用?

    2.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起什么作用?

    3.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中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政府部门用人并不意味着政府也是劳动力市场主体?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

   一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基本形势

    1.举世瞩目的成就

    2.当前面临的严峻局面

    3.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战略选择

    1.计划、市场与过渡时期的双轨体制

    2.物质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

    3.发展经济、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4.社会保障水平、工资水平与就业水平

    5.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

    6.农村就业与城镇就业

   三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对策建议

    1.确立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新体制

    3.结合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

    4.采取有效措施,调节人力资源供给,控制失业

    5.建立和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6.健全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

  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问题

   一 国有单位职工劳动报酬的非工资化、货币化倾向

    1.工资与保险福利的结构变化

    2.工资与工资外收入的结构变化

    3.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结构的变化

   二 国有单位职工劳动报酬非货币化、工资化的原因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

    2.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失控

    3.机关事业单位未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

   三 加快职工收入工资化、货币化的建议

    1.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分类进行指导

    2.坚决废止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创收活动,清理收费项目,理顺行政机关经费源头

    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职工个人缴费率

    4.继续推进住房福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转换

  把就业列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目标

  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问题

   一 收入分配总体差距分析

    1.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趋势

    2.基尼系数的国际比较

   二 中国收入分配关系严重失衡的几个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2.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

    3.公务员收入差距问题

    4.再分配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功能错位

   三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和几点建议

  中国就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

    (一)西方就业理论

     1.完全市场调节

     2.国家干预理论

    (二)国家干预就业的目标、原则

     1.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政府调控就业的原则

    (三)市场经济国家就业结构的变化

     1.就业人员产业结构变化

     2.就业人员职业结构变化

    (四)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

     2.发展中小企业

     3.利用外资和发展国际贸易

     4.鼓励灵活就业方式

     5.加大政府对就业的投入

    (五)就业仍然是世纪难题

   二 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就业

    (一)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

     1.就业总量

     2.就业结构

    (二)就业体制转变

     1.打破计划经济国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就业模式

     2.把消灭失业的目标转变为实现充分就业

    (三)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1.建立“待业保险”制度

     2.完善“待业保险”制度

     3.建立规范的失业保险制度

     4.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

     5.失业保险和促进就业有机结合

     6.真实失业率问题

    (四)促进就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1.把就业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提高就业弹性

     3.统筹城乡就业

     4.关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5.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

  经济转轨与社会公平

   一 要高度重视社会矛盾可能导致的发展中断

   二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调节利益矛盾的作用

 第三篇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

   一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 产权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三 价格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四 就业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和框架

   一 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

   二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

    1.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社会公平原则与市场效率原则相结合

    3.行政管理职能与基金收缴营运相分离

    4.城镇保障制度与农村保障制度相区别

    5.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合理分担风险

   三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1.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其中主要包括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三项

    2.主要项目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负担的社会保险

    3.由企业和个人出资的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

  统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二 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发展补充保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一 建立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一)国际多层次养老保险发展趋势

     1.西方国家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2.一些国家的养老保险模式探索

     3.西方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趋势

    (二)关于中国建立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想

     1.发展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迫切性

     2.关于中国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设计

     3.向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过渡问题

   二 积极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一)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有关理论问题

     1.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定义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

     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法律、政策依据和实施主体、对象

     4.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

    (二)中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

     1.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现状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问题

    (三)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应更多地体现效率原则

     2.建立个人账户,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3.企业与职工自主决策、民主管理

     4.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一 失业总量与结构

   二 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2.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 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

    1.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定外部条件

    3.对促进再就业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四 当前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现行失业保险规定不能满足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2.登记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实际失业状况

    3.隐性就业对失业状况的影响

    4.提前退休对就业状况的影响

    5.劳动技能和就业观念对再就业的影响

   五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1.加强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调控

    2.完善现行失业保险规定

    3.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的衔接工作

    4.坚持失业救济与促进再就业紧密结合

    5.建立预防高失业率风险基金

  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

   一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

    1.改革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原因

    2.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的基本内容

   二 统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和保障标准

    2.落实保障基金,理顺管理体制

  关于配套推进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一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

    1.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2.通过试点探索“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3.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多种探索

   二 建立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1.总结“统账结合”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的经验和教训

    2.建立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政策

  让“公平”在社会发展旗帜上飘扬

   一 把“公平”鲜明地写到当前社会发展旗帜上

   二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卫生体制改革力度

  中国农村的基本保障问题

   一 应当高度重视中国农村基本保障问题

   二 从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农村基本保障问题

   三 建立中国农村基本保障的原则和重点

  解决隐性债务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 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规模

    (一)隐性债务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隐性债务的结构和规模

    (三)隐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

   二 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途径

    (一)解决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国际经验

    (二)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为主解决隐性债务

   三 进一步完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

    (一)完善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二)向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过渡的措施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压力

    3.养老保险基金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要求

   二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满足经济转轨的要求

    1.转型期间的高失业风险

    2.转型期间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3.转型期间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三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宏观经济的波动

    1.面临双重压力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提高职工个人缴费比率与增加职工支出预期

    3.坚持长远改革目标与调整具体实施力度

  加大投入和深化改革同步推进

   一 卫生事业和卫生体制存在的弊端

    1.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2.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公

    3.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

    4.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

   二 加大投入与深化改革应同步推进

    1.加大政府公共卫生投入

    2.加快调整医疗资源结构

    3.改变公立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财务机制

    4.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三 要关注投入的公平性和协调发展

    1.要关注公共卫生投入的公平性

    2.要关注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的协调发展

  东北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展情况与重要意义

   一 辽宁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展情况

    1.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基本完成

    2.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本做实

   二 吉林和黑龙江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

    1.围绕再就业开展并轨工作

    2.分步做实个人账户

   三 东北三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重要意义

    1.为全国建立规范的失业保险制度提供经验

    2.为全国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模式的转型提供经验

  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争论

    (三)关于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二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调整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保障水平,使之基本保持一致

     2.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模式的转型

    (三)同步推进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三项制度”改革

    (四)尽快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的并轨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简介

简 介:以气为研究视角,是为了克服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 如前所述,理性论与情感论、权利论与道义论各有所偏,每一种视角都可以解释复杂的抗争政治的某一面向,但又难以将对方的视角排斥在外。究其实,人本身就是理性与情感兼备、时而为利益所驱时而为道义所激的复杂动物,更何况,群体行动更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因此...

作者: 应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