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关系图书
Maritime Silk Road and China-ASEAN Relations
[内容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基于历史,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本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东盟关系的历史、现状展开,并据此分析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发展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机遇、挑战和深远历史意义。
序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战略支点国家建设
一 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建设的基本要点
(一)战略支点建设具有阶段性,需形成合理的功能定位,切实保证诉求、能力与目标的相互契合
(二)战略支点建设具有曲折性,需立足于长远规划,坚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评判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战略支点建设具有开放性,要着眼于多边合作,充分发挥双边合作的示范、引导、激励作用
二 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政治稳定性:对象国权力运作有序,政治主导集团与我国形成战略互信,能够有效遏制国内外的各类负面因素影响,确保对象国长期坚持并有效落实对华战略合作的基本方略
(二)经济依存性:通过跨国产业分工,对象国与我国形成紧密的互惠依存关系,从而使其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都能获得对华战略合作的发展红利,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利益共识
(三)安全协同性:基于亚洲安全观的战略共识,对象国与我国在安全领域形成制度化的协同合作,能够有效处置各类安全议题,从而为海上丝路的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提供有力支撑
(四)文化包容性:依托涵盖官方和民间的全方位交流合作机制,促使对象国各阶层对我国文化形成相对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鉴共荣关系
三 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在政府外交方面,应当加强国内各部门和各地区的政策协调,统和条块关系,形成积极有序的外事协调机制
(二)在商业合作方面,应当引导规模化、集群化的跨国产业分工,形成更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对外投资机制
(三)在民间交流方面,应当构建新闻传媒、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以推动对外文化交流
四 东盟支点国家建设
(一)印度尼西亚
1.顶层设计对接
2.海洋通道的共建
3.海洋经济的合作
(二)马来西亚
1.互联互通的桥头堡
2.经贸合作的引领者
3.文化交融的使者
(三)泰国
1.政治沟通的协调者
2.社会矛盾的疏通者
3.互联互通的先导者
“一带一路”与中国新时期的周边战略
一 “一带一路”提出的中国周边背景
二 “一带一路”对中国周边战略的影响
三 “一带一路”政策设计与优化的视角
四 结语
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
一 政治外交:和平共处
二 经济贸易:合作共赢
(一)扩大传统贸易
(二)推进互联互通
(三)加强金融合作
三 民间文化:和谐交流
(一)发展双向旅游,增加人员往来
(二)扩大教育交流
(三)发展佛教文化交流
(四)增进艺术交流
(五)建设和谐边界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一)先秦至汉代的开辟期
(二)魏晋至隋唐的发展期*
(三)宋代至元代的繁荣期
(四)明代至清代的由盛转衰期
二 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一)以实力为后盾*
(二)以官方为主导
(三)外交与外贸同步进行*
(四)海路贸易并非主要贸易渠道
三 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一)建立机制化的沟通渠道
(二)强调公平原则
(三)提倡共享精神
四 结语
人道主义援助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 概念界定和研究概述
二 中国对东盟国家人道主义援助的历史发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
(二)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
(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三 人道主义援助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四 人道主义援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
(二)对策建议
互联互通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优势
(二)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劣势
二 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
(一)互联互通的内涵
(二)互联互通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三 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模式
(一)“底座式”互联互通
(二)“高楼式”的互联互通(基础楼层与高层)
(三)互联互通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见图1)
四 重启海上丝绸之路,在全方位互联互通基础上打造多层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五 结论
历史上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海上交往
一 历史上广西北部湾地区海上交往的主要地区
(一)以合浦为起点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南亚各国
(二)三国至隋的广西北部湾是中国与东南亚朝贡往来和佛教从海上进入中国的口岸
(三)唐朝时期,合浦、乌雷是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的主要港口
(四)两宋时期是广西北部湾与东南亚地区进行海上交往最繁荣的时期
(五)元明清时期广西北部湾地区主要与东南亚进行民间交往
二 历史上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南亚地区海上交往的特点
(一)早期以朝贡贸易为主,后期私人海上贸易逐步增多
(二)对外交往带有很大的偶发性
三 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交往中持续影响的因素
(一)交通条件的变化对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南亚交往的影响
(二)海外移民对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交往的影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洋航线:历史与现实反思
一 东洋航线的开辟
二 东洋航线与中菲关系
(一)前殖民时期的中菲关系
(二)西治时期的中菲关系
三 东洋航线与中国—拉丁美洲联系
(一)大量中国商品输入拉丁美洲
(二)众多西班牙传教士途经美洲前来中国
四 东洋航线之遗风:贸易与宗教仍是主题
(一)经贸联系的推动作用
(二)宗教因素的阻碍作用
五 东洋航线的重建与文化调适:中国礼仪之争的启示
(一)尊重主权
(二)文化调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协同发展
一 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实践的一种视角
二 区域联动:跨国民族协同发展是推手
三 语言及族源:跨国民族实现协同发展的基础
四 结语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成果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现状
(一)CAFTA港口航运合作机制逐步完善
(二)CAFTA枢纽型大港不断发展壮大
(三)CAFTA港口航运合作不断深化
(四)CAFTA交通合作不断推进
1.公路方面
2.铁路方面
3.航空方面
(五)CAFTA旅游合作不断深化
1.旅游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2.出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二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
三 政策建议
简 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大局的重大发展倡议,文化构建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包容,以及与沿线各国合作、互利共赢的思想。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期盼的目标。本书运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自身的传承与新变切...
作者:
王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