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1

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报告(201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Publishing and Media Industrial Security(2014)

SSAPID:101-9635-2572-96
ISBN:978-7-5097-5636-2
DOI:
ISSN:

[内容简介] 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国际竞争的发展进程中,民族产业具有持续自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本书对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了梳理,基于对产业风险研究成果的评述,建立了中国出版传媒产业运营风险分析框架,并据此对我国出版传媒产业运营风险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发现安全隐患、防范运营风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产业安全蓝皮书
作 者: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
编 辑:王莉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主编简介

 皮书数据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编委会

 文前辅文

 产业安全蓝皮书学术委员会

 法律声明

 BⅠ总报告

  B.1 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报告

   一 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研究现状综述

     3.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的内容

     2.研究的方法

    (三)出版传媒产业安全

     1.出版传媒产业安全概念的界定

     2.出版传媒产业安全与国家安全

    (四)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 中国出版传媒产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出版传媒产业基本情况

     1.经济总量规模

     2.图书出版总量规模

     3.期刊出版总量规模

     4.报纸出版总量规模

     5.音像制品出版总量规模

     6.电子出版物出版总量规模

     7.数字出版总量规模

     8.印刷复制总量规模

     9.出版物发行总量规模

     10.出版物进出口总量规模

     11.版权贸易总量规模

     12.单位数量与直接就业人数

    (二)产业结构分析

     1.产品结构分析(见表18、表19)

     2.产业类别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3.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三)出版传媒产业运行的基本特点

     1.出版业实力逐渐增强,内部竞争初步形成

     2.出版产品增长迅速,但总体规模偏小

     3.数字出版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深入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 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状况分析

    (一)影响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内部因素

     1.后转制时期出现的新问题

     2.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二)影响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外部因素

     1.中国出版传媒市场对国外出版传媒集团的诱惑

     2.国外资金、产品和技术的显性进入

     3.国外出版传媒机构的隐形渗透

     4.全球化时代文化霸权主义对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威胁

   四 维护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对策研究

    (一)应对来自出版传媒产业自身的安全隐患

     1.激活民营企业,鼓励出版传媒市场充分竞争

     2.完善法规,疏堵结合治理出版市场

     3.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

    (二)应对来自境外出版传媒集团渗透给产业安全带来的挑战

     1.完善法规,对跨国出版集团进入我国出版业进行规范和限制

     2.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违法进入中国出版传媒市场行为的执法力度

     3.加强出版内容监管 建立系统的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4.整合国内出版力量,培育我国出版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5.加快出版业对内开放速度,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6.着眼长远,优化出版传媒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BⅡ 安全现状篇

  B.2 国外出版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对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影响

   一 国外原版出版物输入中国出版传媒市场的情况

    (一)图书进口情况

    (二)期刊进口情况

    (三)报纸进口情况

    (四)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进口情况

   二 国外出版物版权输入到中国内地的情况

    (一)我国对外版权贸易的总体情况

    (二)图书对外版权贸易

   三 国外出版产品输入给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带来的威胁和挑战

  B.3 国外数字文献资源输入对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影响

   一 国外数字文献资源输入情况

    (一)数字文献资源概况

    (二)国外数字文献数据库进入我国的情况

     1.跨国出版集团数据库

     2.学会和协会的数据库

     3.数据库集成商的数据库

   二 国外数字文献数据库给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带来的风险

    (一)对我国现行的管理制度形成冲击

    (二)对我国数字资源的运行机制提出考验

    (三)挤压了国内数字出版的发展空间

    (四)给我国的文化安全造成风险

  B.4 国际“合作出版”对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影响

   一 “合作出版”概念的界定

   二 国际合作出版的常见形式

   三 国外出版企业在华合作出版活动

   四 期刊国际版权合作

   五 对外合作出版中的风险

    (一)违反政策法规的风险

    (二)经营中的经济风险

    (三)丧失自我的风险

  B.5 外资进入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形势分析

   一 外资进入中国出版传媒业的途径

    (一)直接投资

    (二)注资中国公司

    (三)对中国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持股

   二 印刷环节外资的存在状态

   三 发行环节外资的存在状态

   四 外资的多层次渗透

  B.6 外资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对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影响

   一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概况

   二 境外出版传媒企业对中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进入情况

    (一)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上游

    (二)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中下游

   三 外资介入非传统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的情况

   四 数字出版市场上的协议控制模式

  B.7 国外出版集团的渗透策略及其对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影响

   一 国外出版传媒集团布局中国的现状

    (一)国外出版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

    (二)国外出版集团进入中国出版传媒市场的分布特征

     1.业务领域分布

     2.地域分布

     3.国外出版集团来源地分布

    (三)国外出版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骤

     1.原版出版物输入和版权输入

     2.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项目合作和投资

     3.渐次推进的本土化战略

   二 跨国出版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特点

    (一)培育市场,着眼未来

    (二)部署外围,渗透核心

     1.从出版传媒产业链的两端向核心渗透

     2.从外围向利润丰厚的产业环节渗透

    (三)觊觎窥隙,伺机而动

   三 跨国出版集团的布局对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影响

    (一)对我国既有出版政策的影响

    (二)对我国传统出版观念的影响

    (三)对我国出版传媒市场的影响

     1.国外出版集团进入的“鲶鱼效应”

     2.国外出版集团的进入会促进我国传媒产业进一步融合

     3.国外出版集团进入带来的经济风险

    (四)国外出版集团的渗透给中国的文化安全带来的风险

  B.8 中国出版传媒市场竞争环境与产业安全

   一 国企改制未深化,活力待激发

    (一)产权制度尚未完善,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

    (二)企业内部机制还没有规范化,运行不畅

    (三)资本运营水平低,发展方式落后

   二 民企发展刚起步,实力未壮大

    (一)出版传媒产业中民营企业的发展状态

    (二)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 市场体系建设中,法规需完善

    (一)出版传媒业的立法

    (二)出版传媒业的执法

   四 外资企业久觊觎,一心想渗透

    (一)外资的显性进入

    (二)外资的隐性渗透

  B.9 数字技术给出版传媒产业安全带来的压力

   一 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发展不合理,技术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缺乏协作

    (二)产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无法创立品牌

    (三)技术标准体系缺乏,企业无从着手

    (四)赢利模式尚未确立,出版商进退维谷

   二 产业管理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迅速,法律界定困难

    (二)数字出版中的侵权现象严重

    (三)数字出版量大类多,监管困难

   三 产业环境的问题

    (一)国民阅读观念和习惯不适应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二)跨国出版传媒集团扩张带来了压力

    (三)数字出版产业复合型人才匮乏

 BⅢ 评价预警篇

  B.10 出版传媒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一 出版传媒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出版传媒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方法

     1.出版传媒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3.出版传媒产业国内产业环境评价指标

     4.出版传媒产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

     5.出版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6.出版传媒产业产业控制力评价指标

   二 出版传媒产业安全评价模型

    (一)产业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

    (二)指标赋值与赋权方法

    (三)产业安全度计算以及安全区间划分

    (四)出版传媒产业安全评价体系与安全度估算分析框架

  B.11 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状况评价

   一 中国出版传媒业国内产业环境评价

    (一)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的金融环境评价

     1.资本效率

     2.资本成本

    (二)相关产业竞争力评价

     1.印刷产业

     2.文化产业

     3.通信产业

    (三)市场需求环境评价

     1.国内市场需求量评价

     2.国内市场需求潜力评价

   二 出版传媒产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

    (一)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生产能力

    (二)劳动力素质与成本

    (三)资源要素

    (四)企业规模

   三 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一)现实的产业竞争力

     1.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

     2.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产业竞争力结构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产业集中度

   四 中国出版传媒产业控制力评价

    (一)出版传媒行业外资进入状态

    (二)外资品牌拥有情况

    (三)外资技术控制状况

   五 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度估算

  B.12 出版传媒产业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产业安全预警

   二 构建产业安全预警体系的具体步骤

    (一)产业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确定产业安全预警临界域

    (三)产业安全预警结果的分析及其输出

   三 出版传媒产业预警模型构建

    (一)指标法

    (二)专家预测法

    (三)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测

    (四)数量模型法

   四 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预警指标分析

    (一)出版传媒产业国内产业环境

     1.资本效率

     2.资本成本

     3.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4.国内市场需求量

     5.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二)出版企业经营管理评价

     1.生产能力

     2.劳动力素质及成本

     3.企业规模

     4.资源要素

    (三)出版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1.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

     2.产业国外市场占有率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产业集中度

    (四)出版传媒产业产业控制力评价

    (五)出版传媒业产业安全预警结果的输出

   五 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的执行

 BⅣ 国际经验篇

  B.13 国外维护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经验研究

   一 构筑壁垒,给外来势力设置障碍

    (一)进口关税壁垒

    (二)市场准入限制

    (三)暗设间接壁垒

   二 百般呵护,扶植本国企业发展

    (一)政策扶持

    (二)税收优惠

    (三)财政扶植

    (四)基金资助

    (五)贷款支持

  B.14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在各种传播媒介中,出版传播是迄今为止历史最为悠久、传播最为深广、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种传播方式,有着其他传播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出版传媒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有核心地位,在保障文化安全、繁荣文化发展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出版传媒产业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文化属性。然而,出版传媒产业的经济属性在我国长期受到忽视,出版曾一直被看成“出版事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出版传媒产业的发展。经过了十年左右的改革以及转企改制,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产业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总的来看,对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的挑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自身的安全隐患和外来的威胁。从自身的发展来看,第一,刚经历了转企改制的中国出版传媒产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第二,市场竞争不充分,我国的出版传媒市场呈现的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特征。第三,市场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的立法还不完善,执法监督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第四,多年积累下来的产业结构中的问题亟待解决: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规模优势;产业发展不平衡,专业协作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均衡;产品结构不合理。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的出版传媒产业目前面对国外出版传媒集团大军压境的局面。国外出版传媒集团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虎视眈眈。一方面,它们凭借强大的实力,利用产品、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从合法的途径进入中国的出版传媒市场,挤占我国出版传媒企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他们从出版产业的相关领域以及出版传媒产业链下游的印刷、发行业务,以国际合作出版等形式,向编辑出版核心业务逐步渗透,对我国的出版传媒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也凭借其强势文化,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同化。综上所述,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要消除出版传媒产业的安全隐患,必须从内外两方面入手。要消除内部隐患,保障中国出版传媒产业的安全,就得发展、增强自身的力量。国有企业全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全面激活民营企业,从而使得国内出版传媒市场实现充分竞争,全面提高中国出版传媒产业的总体竞争力。面对国外出版传媒企业进入带来的安全挑战,中国出版传媒产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要把握好对外开放的节奏。对于需要开放的领域,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对于需要保护的业务,要设置适当的壁垒;提高对违法进入中国出版传媒市场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强出版内容监管,建立系统的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另外,从长远来看,优化出版传媒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保障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安全至关重要。目前,需要大力改革出版传媒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出版传媒人才培养,优化出版传媒人才结构,提高出版传媒队伍的素质。总之,要保障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的长治久安,迎接跨国出版集团的竞争挑战,我们一方面要筑好篱笆,运用好各种壁垒;另一方面,要消除自身的安全隐患,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中国的出版传媒产业。

爱德华·萨义德著《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现译,三联书店,2003。

陈源蒸:《数字技术在国内出版业应用的几个问题》,《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年第6期。

陈颖:《论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出版安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董涛:《西方国家政府调控出版业的主要经济手段》,《出版发行研究》1998年第1期。

董中锋:《论数字化时代中国的出版文化安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郭全中:《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的现状与问题》,《青年记者》2013年2月(上)。

郝振省:《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郝振省:《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郝振省:《2009~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郝振省:《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郝振省:《2011~201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郝振省:《中国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第8期。

贺剑峰:《中国出版企业竞争力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当代文化产业论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黄先蓉、邓文博、田常清:《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模型化测量》,《现代出版》2013年第4期。

黄先蓉、黄霄旭:《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研究》,《科技和产业》2013年第6期。

黄先蓉、田常清:《我国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要素探析》,《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及烁:《海外巨头布局中国悄然成形》,《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12月3日。

姜飞:《海外传媒在中国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金炳亮:《中国出版产业化进程与国家文化安全》,《出版科学》2004年第5期。

景玉琴:《产业安全概念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景玉琴:《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济学家》2006年第2期。

景玉琴:《政府规制与产业安全》,《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

景玉琴、宋梅秋:《美国维护产业安全的政策及其借鉴意义》,《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管理现代化》2006年第3期。

李孟刚:《产业安全的分类法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3期。

李孟刚:《产业组织安全理论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24期。

李彤彤:《从波特的五力模型看我国图书出版业的竞争环境》,《编辑之友》2011年第9期。

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导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李怀亮编《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当代文化产业论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李先波:《WTO案例选评及对我国的启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李祥洲:《新时期出版安全面面观》,《中国出版》2001年第7期。

廖建军:《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分层立体评价模型》,《出版科学》2007年第2期。

刘平:《贝塔斯曼:成功是失败之母》,《中外企业文化》2009年第1期。

刘文忠:《简版书进军海外华文市场》,《出版参考》2005年第9期。

刘文忠:《台湾出版集团产业对华文市场的影响》,《出版参考》2006年第3期。

柳斌杰:《大力提升中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出版》2012第1期。

罗影:《培生曲线办学》,《英才》2009年第6期。

马晓刚:《合作出版不是版权贸易》,《出版工作》1990年第4期。

马莹:《十年国际巨头悄然织网布局中国》,《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9月22日。

缪立平、辛广伟:《世界华文出版业的新格局——访华文出版学者辛广伟》,《出版参考》2006年第7期。

欧宏:《转制——中国出版业艰难翻新页》,《半月谈》(内部版)2004年第10期。

潘一禾:《文化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潘文年:《中国出版产业“走出去”:新建式投资模式分析》,《科技与出版》2009年第10期。

彭伟祥:《走出去,我们准备好了吗?》,《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5期。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郝振省等:《传统与数字融合中的国民阅读走势分析——基于“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解读》,《出版参考》2012年第9期。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新华出版社,1998。

孙瑛等:《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企业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研究》,《现代出版》2012年第1期。

王雪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闻学、邢红霞、肖海林:《境外资本进入中国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市场的模式和分布》,《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第11期。

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07年7月。

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08年7月。

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09年7月。

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0年7月。

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1年7月。

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2年7月。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3年7月。

杨实诚:《面对入世,谈维护出版文化安全》,《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6辑》,2003。

姚德权、曹海毅:《外资进入中国传媒业与政府规制创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俞锋、李海龙:《对出版社改制后经济角色定位的探讨》,《生产力研究》2012年第9期。

曾庆宾:《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张斌:《国际文化贸易壁垒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张洪波:《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亟待破解版权问题》,《中华读书报》2012年3月28日第2l版。

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

张晋光:《行业协会自律监管机制探讨》,《商业时代》2007年第12期。

张蔚萍:《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理论研究》2001年第16期。

张晓东:《爱思唯尔的中国“攻略”》,《北京商报》2010年3月29日第F11版。

张雅:《中国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兰州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赵洪斌、盛梅等:《出版产业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周谋武:《开拓华文市场合作是关键》,《出版参考》2004年第6期。

朱建伟:《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出版安全观》,《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Arnold Wolfers,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2.

Baensch,Robert E.(ed.),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China,New Brunswick,N.J.: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3c.

Bergsland,David.,Introduction to Digital Publishing,Clifton Park,NY:Thomson/Delmar Learning,2002c.

Bretherton,Charlotte,Security After the Cold War:Towards a Global Paradigm?,Cambridge:Blackwell,2002.

Brown,David J.,Impact of Electronic Publishing:The Future for Publishers and Librarians,Open access resource,selected by the UC Libraries,DOAJ online journals,2011.

Cano,Guiomar Alonso,et al.,Culture,Trade and Globalization:Question and Answers,UNESCO Publishing,2000.

Campbell,Robert(eds.),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ing,Oxford:Chandos Pub.,2012.

Datamonitor,“Publishing in China”,http:// www.datamonitor. com,2013.

Foote,John,“Canada’s Cultural Policy Profile 2009”,http://www.cultural Policies.net/web/canada.PhP?aid=536,2012.

Gargi Bhattacharyya,Race and Power:Global Rac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London:Routledge,2002.

Gordon,Christopher,European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Policy,UNESCO Publishing,2000.

Greco,Albert N.,Jim Milliot,and Robert M.Wharton,The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New York,NY,Milton Park,Abingdon,Oxon:Routledge,2013.

Hesmondhalgh,David,Andy C.Pratt,“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5,11(1).

Marketline,“Publishing in China”,http://www.marketline.com/ 2013.

Media Awareness Network,“Canada’s Cultural Policies”,http://www.media-awareness.ea/ english/issues/cultural_policies/canada_cultural_polieies.cfm.

Porter,M.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Porter,Miehael E.,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Boston,M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6.

Publishersweekly,“The Global 50 The World’s Largest Book Publishers,2012”,http://www.publishersweekly.com/pw/ 2013.3.

Ranald Michie,The Global Securities Market:A History,Published to 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September,2007.

Reed Elsevier,“Annual Reports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2011”,http://reporting.reedelsevier.com/ar11/business-review/2012.

Striphas,T.,The Late Age of PrintEveryday Book Culture from Consumerism to Control,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9.

Taras,David,Maria Bakardjieva,and Frits Pannekoek(ed.),How Canadians Communicate ,Calgary:University of Calgary Press,2003c.

Taras,David,Maria Bakardjieva,and Frits Pannekoek(ed.),How Canadians Communicate II:Media,Globalization,and Identity,Calgary:University of Calgary Press,2007c.

Thompson,J.B.,Books in the Digital Age:The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c and Higher Education Publishing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Cambridge:Polity Press,2005.

Thompson,John B.,Merchants of Culture:The Publishing Busines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Cambridge:Polity Press,2010.

Thompson,John B.,Books in the Digital Age:The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c and Higher Education Publishing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Cambridge,U.K.;Malden,Mass.:Polity Press,2005.

Thompson,John B.,The Media and Modernity:A Social Theory of the Media,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Thomson Reuters,Global Publishinc:Changes in Submission Trends and the Impact on Scholarly Publishers,http://www.thomsonreuters.com,2012.

Xing Lu,Wenshan Jia,and D.Ray Heisey(ed.),Chinese Communication Studies:Contexts and Comparisons,Westport,CT:Ablex Pub.,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