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6 !

参考文献

0

依附式发展的第三部门图书

The Third Sector in Dependent Development

SSAPID:101-9631-0681-22
ISBN:978-7-5097-2312-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后,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的又一力作,在理论架构、思想创新方面又有进展。本书对政府、企业、海外力量、本土文化等环境因子对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公益领域的问责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非营利研究丛书
作 者: 康晓光
编 辑:李兰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前言

 依附式发展的第三部门:第三部门环境分析

  一 导论

  二 分析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逻辑

    1.环境因子及其变迁

    2.环境变迁与第三部门的发展

    3.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与力量分析

    4.环境影响下的第三部门

   (三)报告结构

  三 第三部门

   (一)定义

   (二)结构

    1.数量种类

     (1)组织数量显著增长

     (2)多元化和不平衡

     (3)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发育水平

     (1)整体发育水平有了明显进步

     (2)不均衡性

     (3)发育水平较为初级

    3.治理方式

     (1)多元化

     (2)弱自主性

    4.价值观和理念

    5.行动与互动

     (1)集体行动和互动正在浮现

     (2)行动方式呈现出西化特征

   (三)功能

    1.支持市场发展

    2.提供社会服务

    3.促进社会创新

    4.影响公共政策

    5.反抗市场暴政

    6.制约政府权力

   (四)总结

    1.发展的初级阶段

    2.多元化及不平衡性

    3.弱自主性

    4.弱挑战性

    5.结构与功能失调

  四 环境

   (一)政府

    1.法律框架及特征

     (1)政府主导

     (2)双重管理

     (3)行政分割

     (4)限制竞争

     (5)强制年检

    2.政府的管理策略

     (1)政府的控制策略

     (2)政府的发展策略

     (3)控制策略和发展策略的相互关系

     (4)政府行为的逻辑

    3.新的探索和趋势

     (1)降低登记门槛,改革双重管理体制

     (2)强调专业化,政社分离,尊重行业自身的规律

     (3)有选择地鼓励一些民间组织发展

     (4)主动规范引导

     (5)实施政府采购

     (6)控制第三部门组织的资金来源

     (7)加强民间组织党建工作

     (8)加紧对海外力量组织的监控

     (9)小结

    4.对第三部门的影响

     (1)促进与限制

     (2)导致第三部门内部多元化及不平衡

     (3)造成第三部门缺乏自主性

     (4)造成第三部门缺乏挑战性

     (5)政府价值和纪念上的“真空”为第三部门价值观西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企业

    1.概况

    2.背景

    3.行动策略

     (1)战略性公益

     (2)品牌形象导向型公益

     (3)新战略性公益

    4.意识形态

    5.对第三部门的影响

     (1)支持第三部门发展

     (2)加大第三部门内部的分化和不平衡

     (3)降低了第三部门对政府和海外力量的依赖

     (4)强化第三部门组织的非挑战性

   (三)公众、媒体与文化

    1.公众

     (1)越来越认同第三部门

     (2)提供从业人员

     (3)捐款

     (4)志愿者

    2.互联网与传统媒体

     (1)宣传员

     (2)合作者

     (3)监督与问责

     (4)媒体背后的研究与教育机构

    3.公益文化

     (1)本土现代公益文化

     (2)西方现代公益文化

     (3)公益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现阶段格局

     (4)公益文化对第三部门的影响

   (四)海外力量

    1.概况

    2.背景

     (1)施加示范压力

     (2)以“人权外交”对中国政府施加政治压力

    3.行动方式

     (1)发挥示范影响

     (2)提供资源

     (3)复制西方第三部门运作模式

     (4)支持开展能力建设

    4.对第三部门的影响

     (1)促进第三部门发展

     (2)造成第三部门多元化及不平衡发展

     (3)提高第三部门对于政府的独立性

  五 环境对第三部门的协同影响

   (一)环境因子及其变迁

   (二)环境变迁与第三部门的发展

   (三)环境因子的互动及力量格局分析

    1.政府与海外力量

    2.政府与企业

    3.企业与海外力量

   (四)环境因子对第三部门的影响

    1.环境因子与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阶段

    2.环境因子与第三部门的多元化

    3.环境因子与第三部门的弱自主性

    4.环境因子与中国第三部门的弱挑战性

    5.环境因子与中国第三部门的结构与功能失调

  六 结论:依附式发展的第三部门

 嵌入性控制: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新观察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一)30年来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国家—社会关系文献评述

   (二)对2004年来中国社会组织管理研究文献的述评

  三 研究设计与理论框架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框架

  四 政策梳理

   (一)中央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

    1.经费来源:对境外机构捐赠外汇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

    2.资金使用:加强对社会组织在社会突发灾害救灾捐赠方面的管理

    3.对民间组织免税资格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4.评估定级:开展民间组织的评估工作

    5.进一步推进政府对社会团体的规范化管理

    6.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社会服务领域发展的推动

    7.规范基金会的管理体制

   (二)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

    1.对特定领域社会组织试行无业务主管单位登记改革

    2.社区组织备案制的出现和完善

    3.开展商会组织异地登记和发展工作的探索

    4.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改革

    5.在民间组织中推行党建工作

    6.支持和培育功能替代性社会组织

    7.提倡对社会组织实行柔性监管方式

  五 研究结论

   1.自2004年以来,中国国家—社会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不是局部性的、个人化的,而是全局性的、制度性的

   2.从理论概念上分析,近年来中国第一部门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变化可以概括为“嵌入性控制”模式的出现

   3.中国国家—社会关系领域中的“嵌入性控制”模式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4.“嵌入性控制”模式仍然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国家—社会关系进行诠释,但其理论体系仍然有待完善

 企业战略性慈善理论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两流派理论综述

   (一)战略性慈善理论

    1.钻石模型

    2.战略性慈善理论

   (二)品牌导向型慈善理论

    1.公益—品牌战略论

    2.其他品牌导向型慈善理论

   (三)品牌导向型慈善理论评述

    1.公益—品牌战略型慈善理论评述

    2.其他品牌导向型慈善理论评述

   (四)战略性慈善理论评述

   (五)两流派理论对比

  三 新战略性慈善理论构建

   (一)钻石模型的拓展

   (二)新战略性慈善理论

   (三)新战略性慈善理论的优势

  四 小结

 国际社会对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影响:世界社会的视角

  一 绪论

   (一)前言

   (二)相关研究

    1.关于在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研究

    2.国际社会对中国第三部门的影响

   (三)分析框架

   (四)研究理论

   (五)研究内容

    1.国际社会影响中国第三部门产生、发展的一个静态结构分析

    2.国际社会的规范、标准、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对中国第三部门的影响分析

   (六)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数据

    1.环境领域

    2.扶贫领域

    3.艾滋病防治领域

   (七)本文结构

  二 国际性组织和机构

   (一)多边机构

    1.和政府部门合作传播有关第三部门的国际经验

    2.资助第三部门组织的项目

    3.聆听第三部门组织的意见

    4.邀请第三部门组织参与世行项目

    5.寻求与第三部门组织的合作

   (二)双边机构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

    1.基本概况

    2.关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3.一个案例——福特基金会

    4.国际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几个特征

   (四)国际性商业组织

   (五)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领域:艾滋病防治

  三 世界文化对国家的影响

   (一)亲NGO的世界文化

   (二)几个案例

    第一类:参与国际性项目合作,获取资金、技术支持

     案例一:江西村级扶贫项目

     案例二: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中国项目

     案例三: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的艾滋病防治项目

    第二类:学习国际社会经验,利用国际模式解决国内社会问题

     案例四:国际组织的教化作用:救助儿童会的瑞江中心案例

    第三类:加入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遵守和维护国际规范和标准

     案例五:中国加入WTO与国内行业协会的发展*

    第四类: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争取合法性

     案例六:绿色申奥

   (三)国家社会化过程分析

    1.国家社会化的作用机制

    2.国家社会化的主动程度

    3.国家的社会化过程

   (四)国际社会影响的局限性

  四 国际社会与国内第三部门组织

   (一)国际社会的示范作用

    1.NGO的产生

    2.运作方式的示范

   (二)推进第三部门的能力建设

    1.信息的推广和交流

    2.对于中国第三部门的研究的资助

    3.能力建设项目

   (三)第三部门组织的合法性

   (四)第三部门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五)NGO的策略

   (六)过度依赖国际社会带来的限制

  五 结论和讨论

   (一)国际社会是影响国内第三部门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国际NGO的地方化——中国NGO的国际化

   (三)中国市民社会在全球市民社会中的位置

 当代中国大陆慈善文化研究

  一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思路

    1.观念特征群及其定义

    2.描述框架

   (三)研究方法

    1.工作流程

    2.经验资料的获取

  二 目前中国大陆存在的两种慈善文化观念特征群

   (一)本土现代慈善文化特征群描述

    1.本土现代慈善文化的终极价值观

    2.本土现代慈善文化的慈善理念

     (1)对人性的看法

     (2)对“善”的定义

     (3)达到“善”的途径

     (4)对行善的看法

    3.本土现代慈善文化的行动模式

     (1)行善主体

     (2)行善对象

     (3)帮助内容

     (4)行善方式

   (二)西方现代慈善文化观念特征群描述

    1.西方现代慈善文化的终极价值观

    2.西方现代慈善文化的慈善理念

     (1)对人性的看法

     (2)对“善”的定义

     (3)达到“善”的途径

     (4)对行善的看法

    3.西方现代慈善文化的行动模式

     (1)行善主体

     (2)行善对象

     (3)帮助内容

     (4)行善方式

  三 结论

   (一)慈善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现阶段格局

   (二)两种慈善文化观念特征群比较

 公益领域问责研究

  一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1.问责定义

    2.问责的分析框架

     (1)Barbara S.Romzek和Melvin J.Dubnick的公共部门问责分析框架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47,No.3,1987.">*

     (2)Kevin P.Kearns的非营利组织问责分析框架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54,No.2,1994.">*

     (3)Alnoor Ebrahim的问责机制分析框架World Development,Vol.31,No.5,2003.">*

     (4)GAP的四维度问责框架Pathways to Accountability:A Short Guide to the GAP Framework,United Kingdom:One World Trust,2005.">*

     (5)康晓光、陈南方——抗震救灾时期的问责机制分析框架*

     (6)其他研究问责机制分析框架

    3.问责的效果

     (1)GAP——根据影响、责任和代表性决定

     (2)Brown & Moore——根据NPO的战略决定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Vol.30,No.3,September 2001,pp.569-587.">*

     (3)Benjamin——根据问责空间决定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Vol.37,No.2,June 2008,pp.201-223.">*

    4.小结

  二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公益领域问责

    2.问责要素

    3.问责机制

     (1)问责机制划分的必要性

     (2)硬制度与软制度

     (3)硬机制与软机制

   (二)研究框架

   (三)资料来源

  三 公益领域问责现状

   (一)公益领域问责扫描

    1.问责主体

    2.问责对象

    3.问责内容

    4.问责方式

    5.问责效果

   (二)硬机制运行现状

    1.《合同法》中有关公益捐赠的条款

    2.《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关于公益捐赠的规定

    3.《信托法》中关于公益信托的规定

   (三)软机制运行现状

  四 问责机制分析

   (一)问责启动

    1.硬机制

    2.软机制

    3.机制互动

   (二)问责运行

    1.硬机制

    2.软机制

    3.机制互动

   (三)问责效果

    1.硬机制

    2.软机制

    3.机制互动

  五 有效问责的影响因素

   (一)危机状态与常态问责对比

    1.问责要素的对比

    2.危机状态问责有效的原因

    3.常态问责低效的原因

   (二)硬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和制度

    2.保证执行人的恪尽职守

    3.软机制的促进作用

   (三)软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全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普遍提高

    2.问责主体的能力感增强

    3.硬机制的保障作用

  六 结论和讨论

简 介:本书旨在探讨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上篇围绕“信任为何重要”,通过介绍慈善组织的本质和我国慈善组织的生长环境,剖析了公众信任对于慈善组织的重要意义,以及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中篇围绕“信任是什么”进行了剖析,内容包括信任的意涵、信任的测量,以及对“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这一概念的解构;下篇围绕理解、共...

作者: 杨永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简 介:本书系统分析了2007-2012年社会组织(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国性学术类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全国性公益类社团、全国性职业类社团、全国性联合类社团)评估的数据变化,梳理有关社会组织个案材料,发现社会组织在结构与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促进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简 介:2013年3月两会期间,《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通过,期待已久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包括现行行政法规修改和新法律起草的社会组织立法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社会组织立法,至少应考虑行政法规、专门法及基本法、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结社权法律化三个层面的问题。本刊积极配合,先后举行了三次专题学术沙龙,就这三个层面的立法...

作者: 王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简 介:本书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卷围绕基金会与社会创新的主题,从不同的视角,重点对于非营利组织领域中关于基金会和社会创新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比如:市场化还是社会化-中国官办基金会的转型选择,公开募捐制度改革及其影响研究--基于广州的实证分析,如何资助非营利组织等。此外,...

作者: 王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简 介:2021版慈善蓝皮书致力于忠实记录历史并为中国公益慈善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新观点和新材料。它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年度报告,也是社会各界参与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份“成绩单”。每年度的慈善蓝皮书是对上一年度中国慈善事业的追踪、总结和反思。本书致力于发掘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致力于推动公益慈善领域的创新并...

作者: 杨团 朱健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简 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云南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的主题为“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20多名博士后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交流与讨论,本书是从本次论坛中遴选出的优秀研究成果的汇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