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56

杯酒之间: 清末南昌教案研究图书

The Last Supper: A Study on the Nanchang Murde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SAPID:101-9611-8961-53
ISBN:978-7-5201-2326-6
DOI:
ISSN:

[内容简介] 1906年2月22日,江西南昌知县江召棠应法国教士王安之之邀,到天主堂赴宴,其间咽喉为利刃所伤,从而引发了二月初三日民众焚教堂杀教士之事。该案是晚清最后一个重大教案,亦是清末受人瞩目的涉外公共事件之一。案件涉嫌“教士戗官”,真相扑朔迷离,在排外思潮与媚外论说两种力量的历史交会点,激发了中外舆论的轩然大波。本书考察和分析了各种相关叙述文本,从事实、认知与言说三个层面完成对这一历史事件深度和立体的诠释。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杨雄威
编 辑:李丽丽;徐成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后记

 人名索引

 导言

  一 《章江送别图》

  二 作为神话的南昌教案

  三 剧场之外

 第一章 “排外之城”:南昌教案的历史脉络

  一 南昌和南昌的基督教

  二 南昌的官教交往

   1.法与礼

   2.南昌的反教传统

 第二章 “独其一死可塞责”:江召棠之死

  一 晚清吏治与江召棠的仕途

   1.晚清的吏治

   2.江召棠的仕途之谜

  二 江召棠的困境

   1.晚清官员在教案中的处境

   2.旧案未了

  三 夺命饭局

   1.二十九日之事

   2.江召棠最后的日子

 第三章 “为父母官报仇”:南昌教案的爆发

  一 暴力、死亡与教难

  二 二月初三

   1.南昌教案是如何“闹”起来的

    (1)幸存者的视角

    (2)闹教和围观者的视角

    (3)官员的视角

    (4)报馆访员的视角

    (5)江西大绅的视角

    (6)天主教的视角

   2.史事辨正

    (1)参加百花洲集会的人数是多少?

    (2)老贡院天主堂的火是谁点的?

    (3)闹教是有预谋的吗?

    (4)闹教者的动机是什么?

    (5)闹教者都是由什么人组成?

    (6)闹教队伍是如何行进的?

    (7)负责保护教堂的士兵起到什么作用?

 第四章 “觉不可无此一争”:中法交涉与清末政治

  一 南昌教案的交涉过程

   1.从江西到北京的强硬立场

   2.草约

   3.提京办理

  二 南昌教案与清末权力地图

   1.北京

   2.南昌

   3.武昌

   4.南京

   5.天津

  三 余肇康的角色

   1.制度史视野下的教案交涉

   2.“皆臬公一人把持作难”

   3.作为政治资源的人脉

   4.个性差异与教案交涉

 第五章 “疑案凭谁垂定论”:作为公众事件的南昌教案

  一 双重舆论形象

   1.舆论界的分裂

   2.上海中西“报战”

  二 报馆与民族主义

   1.民气

   2.中国公众

   3.西方列强

  三 两起案件的比较

 第六章 “二百年养士之报”:南昌教案与清末身份政治

  一 晚清的“教祸”

   1.发现“教祸”

   2.南昌城的恐慌

  二 从民教畛域到民教调和

   1.晚清民教畛域与教民敌对身份建构

   2.民教调和的契机

  三 南昌教案中的国民性神话

   1.作为神话的撒谎、面子和自杀

   2.作为历史的撒谎、面子和自杀

   3.传教士话语的教案语境

  四 身份抗争的两种话语

   1.士绅群体与传统认同

   2.中等社会与现代认同

 第七章 “杯酒之间”:晚清政府媚外形象的形成

  一 形象与事实

  二 排外与媚外

  三 交际与交涉

  四 政府与民间

 结语

  一

  二

  三

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江西南昌知县江召棠应法国教士王安之之邀,到天主堂赴宴,其间咽喉为利刃所伤,从而引发了二月初三日民众焚教堂杀教士之事。此即1906年南昌教案,亦称第二次南昌教案。该案是晚清最后一个重大教案,亦是清末受人瞩目的涉外公共事件之一。案件涉嫌“教士戗官”,真相扑朔迷离,在排外思潮与媚外论说两种力量的历史交会点,激发了中外舆论的轩然大波。本书考察和分析了各种相关叙述文本,从事实、认知与言说三个层面完成对这一历史事件深度和立体的诠释。

《关于“南昌教案”采访资料》,南昌市档案馆藏,卷宗号:1180-20-74。

《关于处理曾诚明“南昌教案纪实”稿情况经过请研究的函》,江西省档案馆藏,卷宗号:X034-1965长-024-107。

《关于帝国主义分子对“南昌教案”捏造事实的报导的材料》,南昌市档案馆藏,卷宗号:5080-20-77。

《关于南昌教案抄自有关文件之记载》,南昌市档案馆藏,卷宗号:1180-20-75。

《大公报》(天津)(1902~1906)

《大同报》(1907)

《东方杂志》(1905~1906)

《复报》(1906)

《广益丛报》(1906~1909)

《国风报》(1910~1911)

《国民报》(1901)

《国民日日报汇编》(1904)

《杭州白话报》(1901~1902)

《华字汇报》(1906)

《汇报》(1904~1906)

《江西官报》(1905~1906)

《津报》(1906)

《京话日报》(1906)

《经世报》(1897)

《警钟日报》(1904)

《竞业旬报》(1906)

《民报》(1906)

《南方报》(1906)

《南洋日日官报》(1906)

《清议报》(1900~1901)

《申报》(1872~1911)

《神州日报》(1907)

《时报》(1906~1907)

《时事新报月刊》(1911)

《苏报》(1903)

《通问报》(1906)

《外交报》(1904~1908)

《万国公报》(1874~1907)

《戊申全年画报·图画新闻》(1909)

《湘学新报》(1897)

《新民丛报》(1902)

《新闻报》(1901~1906)

《益闻录》(1885)

《云南》(1907)

《中外日报》(1901~1906)

奥古斯特·弗朗索瓦(方苏雅):《晚清纪事:一个法国外交官的手记(1886~1904)》,罗顺江、胡宗荣译,云南美术出版社,2000。

北京市档案馆编《杨度日记》,新华出版社,2001。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

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陈旭麓等编《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上册,中华书局,2005。

程宗裕辑《增订教案汇编》,实学书社,1902。

《大清搢绅全书(丙午春季)》第3册,荣禄堂。

戴执礼编《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科学出版社,1959。

丁贤俊、喻作凤编《伍廷芳集》(上),中华书局,1993。

董恂:《还读我书室老人手订年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9辑(282),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杜春和等编《荣禄存札》,齐鲁书社,1986。

方豪编录《英敛之先生日记遗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辑(21~23),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凤冈及门弟子编《民国梁燕孙先生士诒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傅德华编《于右任辛亥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4。

格籐君编、豫章孝董生校《南昌教案记略》,出版地不详,明治三十九年(1906)。

葛士浚编《皇朝经世文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5辑(741),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第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5辑(149),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郭嵩焘:《郭嵩焘全集》,岳麓书社,201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等合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

贺葆真:《贺葆真日记》,凤凰出版社,2014。

何刚德:《春明梦录·客座偶谈》,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胡思敬:《国闻备乘》,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胡思敬纂《盐乘》,胡氏退庐,1917。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古代近代史研究室校注《宋教仁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黄侃:《黄侃日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黄远庸:《黄远生遗著》,台北,华文书局,1968。

贾桢等编辑《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中华书局,1979。

金鼎:《金鼎致梁鼎芬书》,庄建平主编《近代史资料文库》第7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孔广德编《普天忠愤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3辑(226~228),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李伯元:《南亭笔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李庆铨:《钧石文集》卷2,槎溪李氏,1938。

李提摩太:《亲历在华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李宪堂、侯林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廉立之、王守中编《义和团资料丛编:山东教案史料》,齐鲁书社,1980。

梁鼎芬:《节庵先生遗稿》,香港,杨敬安自刊本,1962。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林伟功主编《林白水文集》(上),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林白水分会,2006。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第4册,王云五总编《万有文库》第2集,商务印书馆,1936。

刘晴波主编《杨度集》(1),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

鲁迅:《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鲁迅:《华盖集续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罗斯:《病痛时代: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张彩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朱涛等译,中华书局,2006。

明恩溥:《中国人的素质》,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9。

缪荃孙:《云自在庵随笔》,商务印书馆,1958。

那桐:《那桐日记》下册,新华出版社,2006。

南昌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编《一九○六年南昌教案资料专辑》,1957。

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7。

戚其章编《中日战争》第2册,中华书局,1989。

齐思和等整理《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6册,中华书局,1964。

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第1册,中华书局,1980。

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下册,中华书局,2001。

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瞿鸿禨:《瞿鸿禨朋僚书牍选》(上),《近代史资料》总108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饶怀民编《杨毓麟集》,岳麓书社,2001。

商金林:《叶圣陶年谱长编》第1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第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87。

沈葆桢:《沈文肃公牍》,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沈云龙编《清代四名人家书》,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3辑(624),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宋慈:《洗冤集录今译》,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孙静庵:《栖霞阁野乘》,《清代野史》第7辑,巴蜀书社,1988。

孙应祥、皮后锋编《〈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汤寿潜:《拟上摄政王书》,政协浙江省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萧山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汤寿潜专辑》,1993。

唐才常:《唐才常集》,岳麓书社,2011。

万枫江:《幕学举要》,李志敏编《中华资政绝学》第4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汪辉祖:《续佐治药言》,《汪龙庄遗书》,台北,华文书局,1970。

汪辉祖:《佐治药言》,《汪龙庄遗书》,台北,华文书局,1970。

汪康年:《汪康年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汪康年:《汪穰卿笔记》,中华书局,2007。

汪叔子编《文廷式集》上册,中华书局,1993。

汪诒年编《汪穰卿(康年)先生传记、遗文》,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辑(5),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汪钟霖:《赣中寸牍》,《近代史资料》总17号,科学出版社,1957。

王炳燮:《毋自欺室文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4辑(237),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王闿运:《王闿运日记》,岳麓书社,1997。

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第2册,岳麓书社,2008。

王迈常:《南昌教案见闻》,《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1960。

王明伦选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齐鲁书社,1984。

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3册,中华书局,1986。

王文韶:《王文韶日记》,中华书局,1989。

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第1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卫礼贤:《中国心灵》,王宇洁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魏元旷纂修《南昌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1~7卷,中西书局,2012。

吴恭亨:《对联话》,岳麓书社,2003。

吴相湘:《晚清宫庭实纪》第1辑,台北,正中书局,1982。

吴永兴:《梁敦彦在南昌教案中的往来函稿》,《清史研究》1992年第4期。

夏燮:《中西纪事》,岳麓书社,1988。

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2),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7。

薛福成:《筹洋刍议》,《庸庵全集》(一),台北,华文书局,1971。

薛福成:《薛福成日记》(下),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杨琥编《夏曾佑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佚名辑《戊戌变法档案史料》,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2辑(317),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

《英国蓝皮书·考察江西全省播告》,郑贞来译,湖北洋务译书局,1903。

余肇康:《敏斋日记》第30本,未刊稿,湖南省博物馆藏。

苑书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恽毓鼎:《恽毓鼎澄斋奏稿》,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2011。

张謇研究中心等编《张謇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张靖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群联出版社,1954。

张廷骧编《入幕须知五种》,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7辑(269),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张荫桓:《张荫桓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5卷,商务印书馆,2008。

张之洞:《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张祖翼:《清代野记》,中华书局,2007。

章炳麟:《訄书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章士钊:《章士钊全集》,文汇出版社,2000。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

郑观应:《盛世危言》,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郑孝胥:《海藏楼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2册,中华书局,199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清末教案》第1~6册,中华书局,1996~200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7),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工具书组校点《刘坤一遗集》第5册,中华书局,195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4集,中华书局,1963。

中华书局编《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

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编《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教务教案档》第1~7辑,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1981。

周秋光编《熊希龄集》上册,湖南出版社,1996。

周作人:《知堂小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朱彭寿:《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华书局,1982。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书信1,岳麓书社,2009。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董丛林:《晚清社会传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段琦:《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商务印书馆,2004。

葛懋春、项观奇编《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出版社,2012。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三联书店,1999。

李时岳:《反洋教运动》,三联书店,1962。

李时岳:《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人民出版社,1985。

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廖梅:《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宋伟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罗伯特·达恩顿:《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吕健忠译,新星出版社,2006。

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张汇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蒙文通:《蒙文通文集》第5卷,巴蜀书社,1999。

戚其章、王如绘编《晚清教案纪事》,东方出版社,1990。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

史式微:《江南传教史》第2卷,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四川省近代教案史研究会编《近代中国教案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苏萍:《谣言与近代教案》,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王文杰:《中国近世史上的教案》,福建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会,1947。

吴仰湘:《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岳麓书社,2002。

肖宗志:《候补文官群体与晚清政治》,巴蜀书社,2007。

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易惠莉:《易惠莉论招商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余凯思:《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孙立新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章清:《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赵树贵:《江西教案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董丛林:《“迷拐”、“折割”传闻与天津教案》,《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董丛林:《清末地方官员在教案中的难堪处境——以署江西永新知县阎少白死事为例》,《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傅琴心:《记南昌教案》,《光明日报》1953年5月30日。

郭熹微:《试论中华内地会的产生及特点》,《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1期。

和卫国:《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反思》,《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黄志繁:《近代基督教新教江西美以美会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李里峰:《从“事件史”到“事件路径”的历史》,《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罗志田:《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6期。

罗志田:《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罗志田:《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马自毅:《1906年“南昌教案”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2期。

茅海建:《中国近代政治史面对的挑战及其思考》,《史林》2006年第6期。

任云仙:《清末报刊评论视野下的南昌教案》,《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帅之光:《南昌教案的调查》,《江西教育》1964年第6期。

王宏斌:《光绪朝“政府”词义之嬗变》,《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

王开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新解》,《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

王天根:《在场与追忆:中外开平矿权纠纷缘起探析》,《史学月刊》2013年第11期。

杨大春:《晚清天主教会与耶稣教会的冲突》,《史学月刊》2003年第2期。

杨国强:《1900年:新旧消长和人心丕变》,《史林》2001年第1期。

杨念群:《为什么要重提“政治史”研究》,《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姚肖廉:《八十年前的南昌教案》,《江西文史资料选辑》总4号,1981年。

张秋雯:《光绪三十二年的南昌教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2期,1983年,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赵世瑜等:《政治史、整体史、自下而上的历史观》,《民俗研究》2000年第2期。

Alexander Michie,China and Christianity,Boston:Knight and Millet,1900.

Arthur Galton,Church and State in France,1300-1907,London:Edward Arnold,1907.

Arthur Judson Brown,New Forces in Old China,New York:Fleming H.Revell Company,1904.

China Centenary Missionary Conference,China Centenary Missionary Conference Records,New York:American Tract Society,1907.

Der Ostasiatische Lloyed.

Ernest P.Young,“The Politics of Evangelism at the End of the Qing:Nanchang,1906,” in Daniel H.Bays,ed.,Christianity in China: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Everard Cotes,Signs and Portents in the Far East,London:Methuen & Co.,1907.

F.L.Hawks Pott,The Emergency in China,New York:Missionary Education Mov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1913.

George Lynch,The War of the Civilisations,New York and Bombay:Longmans,Green,and Co.,1901.

Hiram Stevens Maxiam,Li Hung Chang’s Scrap-book,London:Watts & Co.,1913.

J.Campbell Gibson,Mission Problems and Mission Methods in South China,New York,Chicago,Toronto:Fleming H.Revell Company,1901.

James A.Whitney,LL.D.,The Chinese and the Chinese Question,New York:Tibbals Book Company,Second Edition,1888.

John King Fairbank,“Patterns Behind the Tientsin Massacr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20,No.3/4,1957.

John Livingston Nevius,China and the Chinese,New York:Harper & Brothers,1869.

Joseph C.Sasia,The True View of Present Persecution in France:an Appeal to the Unbiased Judgment of the American People,San Francisco:Mysell-Rollins Co.,1907,Edition 2.

L’Echo de Chine.

New York Times.

North China Daily News.

North China Herald.

R.S.Gundry,China Present and Past,London:Chapman and Hall LD.,1895.

Robert Hart,Bart.,G.C.M.G.,These from the Land of Sinim,London:Chapman & Hall LD.,1901.

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William C.Milne,Life in China,London:G.Routledge & Co.,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