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Media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2016)

SSAPID:101-9611-3712-89
ISBN:978-7-5097-8629-1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15年,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建构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奠定基础。本书以“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为主题,梳理2015年媒体格局,解读传媒政策,分析传媒形态,探究中国传媒的现状与未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在打破机制和形态的藩篱,以互联网为传播中心,推陈出新、兼容并蓄,在竞争中发展,在融合中创新,呈现纷繁复杂、活力无限的局面。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上海蓝皮书
作 者: 强荧 焦雨虹
编 辑:郑庆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6)》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摘要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融合新阶段: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

   一 “数字中国”战略助推传媒新格局

   二 传统媒体全线收缩中艰难转身

    (一)核心价值链缺乏支撑

    (二)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三)新媒体产品盈利困难

     1.两微平台

     2.客户端

    (四)人才加速转型

   三 新媒体百舸争流泥沙俱下

    (一)跨界超级媒体集团显露雏形

    (二)两微平台回归社交功能

    (三)无移动不媒体

    (四)内容生态链正在重塑

    (五)专业媒体垂直细分化与自媒体水平专业化

   四 问题与对策

    (一)“泛媒”与“祛媒”:媒体将消亡?

    (二)价值品牌的重生与塑造

    (三)新媒体的治理监管

 Ⅱ 上海文广专题评估

  B.2 上海广电迈上新征程:SMG改革一周年评估报告

   一 评估基本情况

   二 改革成效

    (一)确保导向正确,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主流舆论影响力

    (二)机构整合与内部管控初步实现基本目标,为深化改革夯实基础

    (三)以内容生产体系、模式、体制机制的全面优化,促进可持续的内容创新

    (四)全媒体转型的主体改革符合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特色项目和重大进展较为突出

    (五)资产重组有效凝聚优势资源,提升管理效率,为国资国企改革积累有益经验

    (六)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制度创新激发内部活力

   三 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问题

     1.媒体市场格局改变已成定局,传统媒体颓势难逆

     2.市场化新媒体攻城略地之势不减,竞争形势不容乐观

     3.制播分离增强内容生产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内容制作主动权的争夺,特色产品以及现象级产品成为竞争的重要领域

     4.资本介入程度呈增长态势,节目形态创新持续,荧幕多样化时代到来

    (二)改革存在的具体问题

     1.整合尚存在许多管理难题

     2.价值观引领要实现社会利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目标,需要付出越来越多的努力

     3.内容创新既面临全国同行的竞争和挑战,也面临新媒体同类业态竞争者的挑战

     4.全媒体深化转型尚需解决多重问题

     5.资产重组后的风险防范尚需重视

     6.人才结构有待优化,人才流失风险增加

   四 整体评估结论

  B.3 大胆创新 加速互联网化转型

   一 完善管理机制为内容创新提供支持

    (一)创新创优项目管理机制

    (二)重大项目管理机制

    (三)独立制作人机制

    (四)创新合作机制,研发生产影视舞台艺术精品

   二 SMG内容创新与全媒体转型实践

    (一)电视新闻中心:建设全媒体指挥中心,实现全媒体流程与组织再造

    (二)东方广播中心:整合四大广播板块,重点推出数字媒体产品——阿基米德

     1.“阿基米德”项目样态初显竞争力,社区活跃超预期

     2.启动“广播全媒体制作中心”项目

    (三)第一财经:实现广播、电视、日报、周刊全媒体整合

     1.重构业务流程,打通各个业务平台

     2.形成新媒体矩阵,提升传播抵达率

    (四)东方卫视中心:携手优质互联网伙伴,推动全媒体转型

     1.全面启动“哇啦”改版,打造粉丝专属互动娱乐平台

     2.番茄手机优质内容带动精准营销,率先布局移动终端

     3.借力地铁Wi-Fi架设抢占流量入口,打造移动互联内容客户端

    (五)百视通:紧紧抓住新媒体用户资源,引领建设互联网媒体生态

     1.用户规模居国内国有新媒体第一位

     2.跨界布局家庭游戏领域

     3.打造中国首个跨屏的广告程序化投放和精准营销系统平台

    (六)“看看新闻”:去“PC”化,拓展品牌发展空间

    (七)两微一端:提升内容服务到达率

    (八)秒鸽网:传媒行业首家集版权信息、咨询、服务和交易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交易平台

   三 转型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内容生产方面

    (二)全媒体转型方面

     1.全媒体深化转型面临资金压力

     2.与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合作处于弱势地位

     3.一些新媒体项目的同质化导致内耗

     4.全媒体人才匮乏制约转型进程

   四 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一)提升员工思想水平,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

    (二)全面提升“内容+渠道+品牌”三位一体的集团竞争力水平

    (三)构筑以台为核心的互联网电视生态体系

    (四)增加新媒体资金支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媒体产品

  B.4 以改革求发展:大小文广整合与内部管控评估报告

   导言

   一 本次评估的对象、目的、方法、内容及工作的开展

    (一)评估对象

    (二)评估内容

    (三)评估目的

    (四)评估方法

     1.焦点访谈法

     2.实地观察法

     3.专家访谈法

     4.资料分析法

   二 大小文广整合与内部管控具体情况的评估

    (一)改革实施的背景

     1.党和国家的重视

     2.外部因素的倒逼

     3.SMG自强的内部需求

      (1)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2)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需要

      (3)提升收益的需要

      (4)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及实现社会效益的需要

    (二)总体评价

    (三)具体工作

     1.机构整合:强化整合力度,完善法人制度

     2.内部管控调整:加大改革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四)面临的问题、难点

     1.规章制度建立问题

     2.转型之后竞争问题

     3.政策支持及补贴问题

   三 趋势研判和对策建议

    (一)趋势研判

     1.内容供应的多元化

     2.内容供应不断创造IP(内容版权)

     3.以股东利益为重

     4.做媒体引领者

    (二)对策建议

     1.融合发展

     2.互联网转型

     3.体制机制改革

     4.建设企业文化

   结论

  B.5 激发活力 夯实智造力量

   一 人才队伍总体概况

    (一)总体规模:人员总量略有减少,年轻化特征显著

     1.企业人员成为人才主力,占比远高于事业人员

     2.中青年人才占比超八成,年轻化趋势特征显著

    (二)入职情况:外部招聘占据多数,人才成熟度提升

    (三)岗位结构:专业技术高度集中,传统岗位超六成

    (四)学历结构:高学历结构较显著,岗位之间差异大

    (五)职称结构:中级以上职称集中,成为业务主力军

   二 人才队伍建设举措

    (一)优化配置人才队伍,确保了“大小文广”整合的顺利进行

     1.优化了总部职能设置和干部员工整合

     2.完成了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清理工作

    (二)推进职业通道建设,构建科学有序的人才发展环境

     1.明确构建员工职业发展体系

     2.制订具体的专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

     3.制订专业岗位等级评定方法和程序

     4.探索尝试多元化激励

    (三)强化岗位管理,探索了双轨制下的选人用人制度

     1.推行干部任期管理制

     2.推进干部竞聘上岗制

     3.完善了董监事委派制

    (四)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工作热情

     1.有序推进总部员工薪酬福利并轨工作

     2.根据改革要求制定台、集团人员管理原则

     3.顺利推进东方卫视中心和东方广播中心改革

     4.用长期激励手段吸引凝聚内容创作人才

    (五)全面展开各类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养

     1.开展全媒体融合培训

     2.开展节目创意开发赴英、韩培训

     3.开展新任主管系列培训

     4.开展“助跑新人——新员工入职培训”

     5.加强内部讲师团队建设

   三 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积累的经验

     1.注重激发内部活力,创新实施“独立制作人”制度

     2.注重提升员工素养,大力推进业务培训手段创新

     3.注重员工职业规划,通过人才发展机制留住人才

   四 人才队伍建设的评估结论

   五 趋势的研判和下一步建议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趋势研判

     1.人才结构水平有待提升

     2.人才流动速度逐步加快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1.在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要有新突破

     2.在人才职业通道建设方面,要有新进展

     3.在核心人才选拔培养方面,要有新变革

 Ⅲ 社会篇

  B.6 当前中国主要社会矛盾与问题研究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 研究过程与样本说明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与操作路径

   第四部分 样本走势与话题分布

    一 时间走势

    二 区域分布

    三 发布平台分布

   第五部分 主要结论与调查发现

    一 社会公众对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总体看法

    二 不同类型主体对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关注分析

    三 不同类型主体对社会问题与矛盾的传播效果分析

    四 当前社会媒体最关注的主要话题聚类

  B.7 上海城市形象的国际社交媒体呈现

   一 研究设计

   二 高频词与呈现主题特征

   三 共现词与语义网络分析

   四 共词聚类分析

   结语

  B.8 新浪微博中官员形象的媒介呈现与社会化传播研究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 样本说明与传播态势

   第三部分 样本走势与话题分布

    一 时间走势

    二 地域分布

    三 发布平台分布

   第四部分 主要调查发现

    一 社会公众对“官员”的情绪表达明显呈负面倾向

    二 官员财产和粗暴言行是相关微博获得高转发率的主要诱因

    三 不同机构、不同人群有关“官员”的“发布主题”呈明显差异

    四 “官员”的负面话题集中呈现于“贪腐”

  B.9 互联网时代的司法信息传播:上海市司法局“两微一网”的传播研究*

   一 司法信息传播的生态及现状分析

   二 上海市司法局“两微一网”的运营概况

   三 上海市司法局“两微一网”的使用频率

   四 上海市司法局“两微一网”的内容分析

   五 上海市司法局“两微”平台的传播效果

   小结:“互联网+”时代的司法信息传播

  B.10 新媒体对城市老人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一 研究现状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现状

     1.社会适应研究

     2.老人社会适应研究

     3.新媒体与社会适应研究

    (二)研究目的

   二 核心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社会适应”的概念界定

    (二)调查方法

   三 研究变量

    (一)人口变量

    (二)媒介使用程度

    (三)社会适应

    (四)人际关系适应

    (五)社会心理适应

    (六)社会适应认知度

   四 研究结果

    (一)上海老人社会适应现状

     1.上海老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2.上海老人的经济适应情况

     3.上海老人的人际关系适应情况

     4.上海老人的社会心理适应情况

     5.上海老人社会适应的识别度

    (二)上海老人新媒体的使用现状与使用频次

    (三)新媒体对上海老人社会适应的影响情况

   五 研究总结

  B.11 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的趋向*

   一 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的背景与历史沿革

    (一)国企改革背景下的文化体制改革

    (二)传媒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二 媒体融合条件下传媒体制改革的挑战

    (一)媒体融合态势下传媒产业竞争加剧

    (二)泛媒体行业中业外资本突破规制异军突起

   三 继续推进传媒改革的路径与战略

    (一)存量改革的核心是产权改革

    (二)以试行特殊管理股为契机让渡更多治理权

   结语

  B.12 在校传播学专业学生对传媒行业认知调查

   前言

   一 问卷基本情况

   二 受访者去传媒行业就业意向比例不高

   三 探索“不高”的原因

    1.受调查者对传媒行业的认知

     (1)传媒行业工作人员睡眠质量差、工作时间长且无规律是一大原因

     (2)从事传媒行业工作影响恋爱和家庭、用人双轨制、传媒行业未来不明朗非主要因素

     (3)受调查者基本一致认为在传媒行业能实现人生理想、传媒行业工作人员地位高且受尊重、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离职潮不影响他们的抉择

     (4)传媒行业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薪酬是一大原因

    2.在传播学教育方面

     (1)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混淆非主因

     (2)课程理论重实践少、缺乏传媒行业相关信息等是重要原因

    3.受调查者自身因素探讨

   结论

 Ⅳ 媒体篇

  B.13 世界知名报业集团转型发展研究(2014~2015)

   一 行业转型

    (一)坚守“内容”为王

    (二)大数据与数据库分析

    (三)业务分拆与媒介融合

    (四)数字化阅读模式

   二 集团转型

    (一)多元业务结构

    (二)数字终端建设

    (三)数字付费阅读

    (四)数据库营销化

   三 媒体转型

    (一)品牌瘦身及整合

    (二)“王中王”成主流共识

    (三)提振交互式新闻生产

    (四)强化阅读终端开发

   四 区域转型

    (一)美国

    (二)英国

    (三)日本

  B.14 传统媒体参与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与编辑素养提升

   一 媒体融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媒体融合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二)媒体融合是保持主流舆论领导地位的需要

    (三)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走出困境的需要

   二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环境中的作为和路径选择

    (一)关于媒体融合的两种思路

    (二)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表述

    (三)传统媒体实施“互联网+”的若干路径

     1.引进互联网理念,让出版物成为互动的媒介

     2.适应碎片化阅读趋势,开发掌上移动阅读资源

     3.网络出版先行,运用大数据,反向延伸产业链

     4.适应读图需求,着力开发可视化新闻,积极参与视频内容市场竞争

     5.介入线上线下教育,实现跨界融合转型

   三 媒体融合时代编辑人员的素养提升

    (一)编辑素养制约着媒体融合的进程

    (二)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素养的新要求

  B.15 2015年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一 从三网融合到媒体融合的背景转换

   二 地方广电机构融合发展的相同战略

   三 地方广电机构融合发展的差异化战略

    (一)湖南广电——打造媒体融合的最佳样本

    (二)上海电视台——资本运作开创融合新局面

    (三)其他——依据具体实情展开多元化实践

   总结

  B.16 新时期中国期刊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 期刊的恢复性发展阶段

   二 期刊发展的品牌化及集团化趋势

    (一)传媒市场竞争使得期刊业分化加剧

    (二)追求独特的格调、打造期刊品牌

    (三)期刊的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

   三 网络时代期刊出版的困境与机遇

    (一)期刊出版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

    (二)期刊的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策略

    (三)读者阅读习惯改变与期刊的媒体融合道路

 Ⅴ 网络篇

  B.17 媒介生态变迁视阈下出走媒体人的自媒体创业*

   一 媒介生态变迁与媒体人的出走

    (一)关于“为什么要出走”

    (二)关于“为什么要创业”

   二 出走媒体人的自媒体创业现状

    (一)出走媒体人不再做新闻,做的是服务和意见生产

    (二)出走媒体人创建的自媒体内容呈现图文消息向视频、音频的升级,传播则主要借助社交媒体和视频、音频分享平台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三)融资和盈利是自媒体创业的一大难题,目前原生广告获得的利润最为可观

   三 出走媒体人的自媒体创业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一)出走媒体人创建的自媒体满足了中产阶层用户分众信息和分众服务的需求,以及媒介社会中信息化生存的需求

    (二)出走媒体人创建的自媒体冲击了新闻专业主义

    (三)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已不在同一个平台上,新的媒介格局已形成

  B.18 终端化不等于碎片化*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的特点

    (一)更强的时效

    (二)更多的终端

    (三)更多的新闻生产主体

    (四)同时媒介消费与互动的受众

   三 对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的反思

    (一)对媒体融合的认识不到位,以传统媒体的视角发展新媒体

    (二)过于迎合终端,新闻走向碎片化

    (三)严重的同质化

    (四)谣言充斥于移动终端各信息传播平台

    (五)缺乏新媒体新闻制作人才

   四 未来的新闻生产展望:终端化不等于碎片化

    (一)打破新与旧的二元对立:用融合的观念重新认识媒体

    (二)减少碎片化:更加专业化的新闻内容生产

    (三)提高技能:更加全能的新闻内容生产者

    (四)加强定制化:服务型的新闻内容生产

    (五)消除同质化:更加多样化的新闻内容

    (六)回归新闻本质:探索新的深度和报道模式

   结语

  B.19 再生产的“结构洞”:大型互联网公司对媒体反向融合的结构与意义

   一 “反向融合”:大型互联网公司组建“传媒帝国”

   二 视角与方法

    (一)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结构洞”理论及其脉络

    (二)视角、方法与补充说明

   三 问题与假设

   四 分析与阐释

    (一)占有结构洞

    (二)嵌入环境

    (三)优化结构洞

    (四)竞争性再生产

   结论与讨论

  B.20 融合报道的效果:基于“融合报道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 “融合报道指数”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三 研究发现

    (一)不同媒介机构间的融合报道程度差异

    (二)“融合报道指数”模型的检验

    (三)融合报道的效果

   结论与讨论

    1.融合报道传播效果明显优于文字报道

    2.采编流程的融合程度居于首要地位

    3.添加图片、提供可视化信息、插入话题最为有效

    4.“融合报道指数”模型具有强解释力

  B.21 旧时王谢堂前燕:媒介融合背景下自媒体的使用及相关问题

   一 媒介融合的语境

    1.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2.手机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3.手机媒体自身的融合

   二 自媒体对应的社会关系

    (一)即时性

    (二)平民化

    (三)个性化

    (四)互动性

   三 自媒体对社会的重塑

    (一)重塑消息与通信

    (二)重塑发行渠道与内容

     1.《赫芬顿邮报》

     2.Buzzfeed

     3.众筹新闻网站如Contributoria、De correspondent等

    (三)重塑日常活动

   四 对自媒体的质疑

    (一)所谓“内容为王”的内容从哪里来?是否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

    (二)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促进关系是否可以形成对严肃公共议题的理性讨论,促进问题的真正解决?

    (三)自媒体的扩张是否意味着公共性的扩张?

   结语:面向未来的自媒体

  B.22 技术视角的反思:新媒体文化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工具理性与媒介技术批判:结构性的内在支撑

    (一)媒介技术与理性批判维度一:数学化的世界、大数据中的文化产品

    (二)媒介技术与理性批判维度二:“自我保存理性”、类人化的文化

    (三)媒介技术与理性批判维度三:理性、权力与“自由”表征

    (四)媒介技术与文化:新技术对反思理性的唤醒可能

   结语

  B.23 媒介、文化与传媒教育:媒体融合时代的媒介素养研究

   一 媒介素养范式变革历程

   二 媒体融合时代:新问题与新文化

    (一)新数字鸿沟:“数字使用鸿沟”

    (二)融合文化和参与式文化

   三 新媒介素养:转型的可能

    (一)基础:信息管理、识读与制造

    (二)社会化协作与共情能力

  B.24 网络社群: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进路

   一 研究概述

   二 网络舆情概念的界定

   三 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网络舆情的关系研究

    (一)网络论坛舆情研究

    (二)微博舆情研究

    (三)微信舆情研究

   四 群体、群体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关系研究

   五 网络舆情及其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研究

   六 研究缺陷与未来进路

   七 网络社群:核心概念、理论起点和分析框架

  B.25 后记

 上海蓝皮书编委会

 主编简介

 Contents

2015年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建构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开启新征程。《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6)》以“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为主题,梳理2015年媒体格局,解读传媒政策,分析传媒形态,探究中国传媒的现状与未来。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在收缩中艰难转身,通过打造新产品、重塑价值链、搭建新平台、借力资本等方式拥抱互联网,进行深度转型创新。新媒体继续快速扩张,移动客户端迅猛发展,影响传媒业整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社交媒体在用户获取、新闻分发、资本控制领域的掌控进一步强化。同时产生的还有垂直产品裂变细分,自媒体强势加入,资本深度介入等新趋势、新动向。本报告认为,中国传媒融合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在打破机制和形态的藩篱,以互联网传播中心,推陈出新、兼容并蓄,在产业形态、舆论生态、传播格局上再造重生,呈现纷繁复杂、活力无限的局面。随着融合改革的深入,中国传媒将在激烈竞争中继续前行。全书主要由总报告、上海文广专题评估、社会篇、媒体篇、网络篇五大部分构成。总报告梳理了2015年传媒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现象,围绕“媒体融合”的主题,基于社会现实与传媒现状,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变革的机制、策略、问题以及可能的路径。“上海文广专题评估”集中探讨上海文广集团改革一周年的成效,包括整体评估、互联网化转型成效、内部管控、人才建设等专题。“社会篇”重点探析了媒体平台呈现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对社会矛盾、城市形象、法治建设、官员形象、老年化社会、传媒教育等热点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媒体篇”以传统媒体的转型为核心,探讨报业集团、电视台、期刊业的转型话题。“网络篇”从不同角度分析网络的表征与影响,包括自媒体、新闻内容生产、BAT集团的媒体化、新媒体文化、媒介素养、网络社群等现象与产品。中国传媒发展已经进入构建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全球传播新格局的新阶段,国际化的广阔空间带来了新的历史契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借力资本拥抱技术,锐意创新打造品牌。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是所有领域的生存法则,执念于新旧之分已经毫无意义。打破机制和形态的藩篱,“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国传媒当在竞争中发展,在融合中创新,共同创造中国传媒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