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8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4—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s Urban-Rural Integration(2014-2015)

SSAPID:101-9607-8626-81
ISBN:978-7-5097-7466-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重点分析了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集体经济优化升级、新型城市化推进、城乡结合部改造、城市病治理等体制机制领域,重点对城乡土地利用方面进行了关注,展望2015年,北京城乡发展面临重要机遇,绿色发展、城市功能优化、农村土地改革创新等新要素会助推北京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编 辑:王玉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

 摘要

 Abstract

 BⅠ 总报告

  B.1 2014年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

   一 北京城乡一体化进展

    (一)首都经济稳中提质,农村经济总体稳定

    (二)实施区县差异化考评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农民就业与增收态势良好

    (四)新“三起来”增强集体经济活力

    (五)新型城镇化试点启动,城乡结合部治理和改造持续推进

    (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七)农村环境建设及节能改造持续发力

    (八)农村社区社会化管理成效显现

    (九)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二 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呈现波动,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

    (二)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三)城乡关系短板制约首都功能优化

    (四)城乡结合部问题解决任重道远

    (五)高城镇化率下需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

   三 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展望

    (一)城乡结合部建设进入提升期

    (二)改革和创新将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

    (三)绿色发展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常态

    (四)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中需同步考虑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的替代性发展空间

 BⅡ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B.2 北京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一 对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等概念的认识

    (一)关于城市化与城镇化

     1.二者同源

     2.联系区别

     3.表述变迁

    (二)关于城乡一体化与城镇化

     1.“城乡一体化”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2.城乡一体化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

     3.北京仍然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

   二 近年来北京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重点村改造

    (二)第一、二道绿化隔离带建设

    (三)土地储备开发

    (四)大项目带动

    (五)新农村建设

   三 新时期推进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建议

    (一)坚持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总体策略

    (二)把握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

    (三)把解决城乡结合部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四)把推动农民主体的城镇化作为主攻方向

    (五)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六)把解决农民社保问题作为工作切入点

    (七)把土地政策创新作为突破口

  B.3 北京市区县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及比较

   一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

   二 2013年北京市区县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结果

    (一)城乡一体化总体水平分析比较

    (二)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分析比较

    (三)城乡居民生活一体化水平分析比较

    (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分析比较

   三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通过服务化与产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

  B.4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管理研究

   一 近年北京市在加强和改进城乡结合部管理方面所做的探索

    (一)进行整体改造重建,为解决管理问题提供物质基础

     1.推进区域拆迁,解决违建泛滥问题

     2.发展优势产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就业率

     3.保障绿地面积,改善区域环境

     4.强化基层力量,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

    (二)在已建成区域调整管理力量和管理方式,逐步缓解现有矛盾

     1.聚焦源头控制,防止区域人口无序过快扩张

     2.高度重视、部门联动,严厉打击违建工程

     3.加强软硬件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二 当前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合部地区经过多年整治,资金缺口仍然突出

    (二)各地措施难以复制推广,整体改革推进速度不够

    (三)影响结合部地区长期发展和管理的核心障碍仍未破除

   三 加强和改进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管理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抓住根源性障碍,以发展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

     1.重视中远期规划设计,明确土地开发方式

     2.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逐步疏解人口

    (二)完善体制机制,针对结合部地区具体问题落实重点措施

     1.调整近期规划,合理分配住宅、绿化与产业地块

     2.充实基层力量,处理好“责”、“权”、“利”的对应关系

     3.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B.5 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研究

   一 北京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情况

    (一)公共交通投入情况

    (二)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二 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沿革

   三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

    (一)轨道交通票制票价

    (二)地面公交票制票价

   四 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水平分析

   五 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必要性分析

    (一)低票价影响了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二)单一票制没有体现多乘坐多付费原则

    (三)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

    (四)地面公交票制票价未实现城乡一体化

   六 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思路与原则

    (一)总体思路

    (二)调整原则

     1.坚持公益性、公平性原则

     2.坚持安全性、便捷性原则

     3.坚持可承受性、可持续性原则

    (三)轨道交通票制票价改革主要思路

    (四)地面公交票制票价改革主要思路

    (五)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票价动态调整思路

  B.6 北京传统村落文化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一 北京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成果

    (一)北京传统村落文化现状

    (二)北京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成果

     1.建立传统村落档案

     2.编制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规划

     3.利用媒体和培训等方式,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4.传统村落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5.传承传统村落节俗文化,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弘扬公共道德起着重要作用

     6.传统村落的革命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二 北京传统村落文化现存问题

    (一)对传统村落建筑及其整体风貌的保护,亟须加强

    (二)关于京郊传统村落,存在政府部门“多头管理”,资金渠道多但使用不统一等问题。同时,由于旅游地产公司等商业开发的介入,新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开始出现,这些都给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三)一些传统村落原住民迁走,导致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严重流失,无法活态传承

    (四)传统村落存在建设性破坏

    (五)传统村落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其交通设施亟待改善

   三 北京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干部和村民对历史文化村镇建筑遗产及其整体风貌的保护意识

    (二)在政府主导下,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三)出台《北京传统村落建筑遗产保护规范及其技术指导》等法规文件,用以指导传统村落文物古迹、民居建筑等的保护与修缮工作

    (四)留住传统村落原住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成立合作制餐厅,尽可能减少对传统村落的开发性破坏

    (六)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开通直达传统村落的公交线路

   结语

  B.7 干峪沟村闲置农宅盘活利用期待制度创新*

   一 闲置农宅盘活利用为贫困村带来新变化

    1.变资源为资本,闲置住宅派上了大用场

    2.变封闭为开放,乡村寒舍闯进了大市场

    3.变单干为合作,农民增收拓出了新平台

   二 农村闲置住宅盘活面临制度障碍

    1.现行宅基地管理制度不适应农宅商业运营

    2.传统村庄定位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

    3.现行农村治理方式不适应企业资本投入

   三 深化农村闲置房屋利用制度改革

    1.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拓展农民财产收入

    2.明确乡村发展定位,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水平

    3.改进农村治理方式,激发农村的内在活力

  B.8 首都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一 首都住房保障体系的运行现状

    (一)保障目标——层次多、范围广

    (二)保障制度——政策完善、形式转变和并轨机制

    (三)保障运行机制——建立“建设、审核、分配、管理”四大体系

   二 首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目标不稳定、不明确

    (二)保障责任主体繁多、工作重叠

    (三)政府社会功能弱化

     1.政府社会功能与市场经济功能的失衡

     2.市场经济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3.政府权责界定不清晰,企业参与度不高

    (四)保障房供需错配

     1.保障房供给滞后严重

     2.保障房需求旺盛

    (五)住房保障分配合理性存在不足

     1.保障对象准入条件单一

     2.部分保障房建设标准过高

     3.分配方法合理性欠缺

    (六)住房保障全方位监督缺失

   三 完善北京住房保障体系的原则

    (一)依法原则

    (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

    (三)公平高效原则

     1.公平原则

     2.效率原则

   四 完善北京住房保障体系的对策

    (一)设立独立的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二)完善保障房供地

    (三)加强保障房资金管理

    (四)优化保障方式

     1.按供给方式分两类

     2.按保障形式分三类

    (五)住房保障分配

     1.保障对象的划分

     2.保障标准的设定

     3.分配方法

    (六)住房保障运营

     1.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统筹协调

     2.建立信息关联机制

    (七)强化住房保障监督

     1.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和公示制度

     2.对住房保障对象监督

     3.对社会服务第三方监督

     4.严厉处罚违规行为

  B.9 旧城保护与核心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 对旧城保护和核心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二 国内外旧城保护启示借鉴及东城区旧城保护实践

    (一)国内外典型城市旧城保护发展的启示借鉴

    (二)东城区旧城保护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1.旧城整体保护理念不断深化,规划体系和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2.旧城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协调推进,古都魅力不断彰显

     3.旧城改造稳步推进,人口疏解和民生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4.积极开展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推动文化经济融合发展

   三 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点和挑战

    (一)保护难度大,风貌保护任务艰巨

    (二)人口疏解难,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三)资金缺口大,融资模式亟待创新

    (四)流动人口多,城市管理形势严峻

    (五)政策不健全,制度障碍亟待突破

   四 新形势下推进旧城保护与核心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思路

    (一)思路目标

    (二)抓好四大着力点

   五 东城区推进旧城保护与核心区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模式创新,构筑旧城保护多元参与的新格局

     1.积极探索旧城保护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2.引导支持公益社会组织参与旧城保护

     3.鼓励居民通过自治组织等方式参与旧城保护

    (二)坚持疏堵结合,多措并举调控旧城人口规模

     1.探索多元化疏解方式

     2.探索人口调控分类引导的新思路

     3.切实解决流动人口无序增长的问题

    (三)就地改造为主,逐步推进旧城民生改善

     1.试点示范,不断探索就地改造的推进模式

     2.统筹兼顾,把握好就地改造过程中的关键点

    (四)强化瘦身健体,推动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升级

     1.坚定不移地“瘦身”,对低端产业多做“减法”

     2.积极主动“健体”,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质量

     3.围绕宜居需求,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

    (五)因地制宜探索,建立适合旧城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1.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建立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

     2.加快适合旧城特点的交通微循环建设,打通城市发展的“毛细血管”

     3.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夯实城市管理基础

   六 推进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旧城保护发展的顶层设计、上位统筹机制

     1.加快旧城保护法治建设,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可行

     2.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实现旧城保护与发展协调并进

    (二)探索形成有利于旧城保护的政策体系

     1.加快完善直管公房的政策体系

     2.探索通过发展权转移方式实现跨区域联动发展

    (三)积极拓展多元化的旧城保护融资渠道

     1.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2.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旧城保护

    (四)统筹解决人口适度疏解中的瓶颈问题

     1.加强对接安置房源的统筹协调

     2.明确人口疏解政策形成“倒逼预期”

    (五)积极争取市级对旧城重大项目的支持

     1.争取北京市对东城区重大就地改造项目的支持

     2.积极争取市级层面加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

     3.积极争取市级层面对旧城地下空间利用项目的支持

  B.10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区街体制研究

   一 东城区城市管理区街体制现状与问题

    (一)区级层面高位统筹不到位,城市管理职责碎片化

     1.高位统筹机制不健全

     2.综合协调机制不到位

    (二)街道层面职能超载,属地责任无限化

     1.兜底责任无限扩大

     2.“条块”权责背离现象普遍

     3.财事不对等难以满足属地管理需要

     4.指导社区建设力度不够

    (三)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缺乏执法常态化

     1.区级层面的行政执法统筹机制不健全

     2.街道综合执法组执法效能未得以完全发挥

     3.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区街体制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2.主要原则

     3.主要目标

    (二)具体政策建议

     1.区级层面“强统筹”,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1)区级层面构建高位指挥、高位组织、高位协调的城市治理平台

      (2)部门层面明确强化区城管委综合管理权威职责

     2.街道层面“强综合”,夯实城市管理基层基础

      (1)建立权力清单,科学界定和调整街道办事处职能

      (2)强化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能力,加快职能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实现“条能专到底,块能统起来”

      (3)进一步健全区街财政体制,增强街道自主灵活性

      (4)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3.行政执法层面“强协同”,进一步理顺综合执法体制机制

      (1)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使其运行更加顺畅

      (2)进一步做强街道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组

 BⅢ 城乡土地问题

  B.11 二道绿隔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乡镇统筹利用的路径探索

   一 乡镇统筹方式配置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的特点与优势

    (一)发挥规划引领的积极作用

    (二)规避《土地管理法》的法律局限性

    (三)发挥社区机制的积极作用,形成资源配置的社区、政府与市场的耦合机制

   二 乡镇统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典型路径

    (一)重大项目带动型:以通州区台湖镇为例

     1.概况

     2.路径:“土地整治+搭建平台+统一开发”

    (二)产业就地升级型:以通州区宋庄镇为例

     1.概况

     2.路径:指标反哺+产权改革+自主改造

    (三)腾笼换鸟改造型:以丰台区长辛店镇为例

     1.概况

     2.路径:规划审批+产权改革+腾笼换鸟

     3.小结

   三 乡镇统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配套政策

  B.12 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 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现状特征

    (一)北京市2011~2013年土地出让特征分析

     1.总体情况

     2.出让方式

     3.空间布局特征

     4.价格交易特征

    (二)北京市近3年土地出让市场变化趋势

   二 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供给问题

    (二)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价格问题

    (三)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出让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北京市土地出让收入问题

    (五)北京市土地出让空间结构存在问题

   三 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实施

     1.推进新型城镇化

     2.加强在城乡一体化中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

    (二)完善土地定价机制

     1.定期制定更新基准地价

     2.加快完善土地登记,健全土地估价系统

     3.完善北京市土地出让方式

     4.规范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制度

     5.完善北京市土地出让空间布局

  B.13 浅析农房和宅基地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若干问题

   一 我国农房和宅基地权属管理机制分析

    (一)农房和宅基地权属制度的多次演变导致产权人忽视登记的重要性

    (二)现行农房和宅基地的法律缺位导致宅基地闲置严重

    (三)立法的滞后导致农房的权益处于尴尬位置

   二 完善宅基地和农房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建议

    (一)应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体系

    (二)应统一界定宅基地和农房权利主体

    (三)应明确农房和宅基地登记的客体

   三 对农房和宅基地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思考

    (一)加快推进宅基地地籍调查,明确宅基地及地上附着物的权属

    (二)建立统一的初始登记制度

    (三)逐步完善农房和宅基地的转移变更登记制度

    (四)建立宅基地和农房信息动态维护管理机制

   四 结束语

  B.14 城市化地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研究

   一 南部地区低效用地现状

    (一)研究区概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低效用地确认

     2.低效用地分类

      (1)按规划性质划分

      (2)按是否为城中村项目划分

   二 棚改低效用地项目资金平衡分析及开发模式探析

    (一)棚改低效用地情况

    (二)资金平衡情况分析

     1.基于完全货币方式的资金平衡分析

     2.基于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相结合的资金平衡分析

    (三)棚改低效用地项目开发模式建议

     1.棚改一次性招投标模式

     2.土地一级开发模式

     3.环境整治模式

     4.棚户区改造模式

   三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建议

    (一)划分低效用地整治单元,研究区域规划

    (二)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多种改造模式

    (三)拓宽融资渠道,筹集开发资金

    (四)制定创新政策,加快简政放权

    (五)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利于民

    (六)采取差异化开发策略,因地制宜,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七)提高用地标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B.15 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实施情况研究

   一 基本情况

    (一)集体建设用地量大,近年来增速总体上呈放缓态势,但粗放利用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1.从总量上看,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大,与国有建设用地基本持平

     2.从增速上看,土地规划实施以来,集体建设用地增速总体上呈放缓态势,土地规划的科学引导和整体管控作用初步显现

     3.从利用方式上看,集体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

     4.从效益上看,集体建设用地总体上业态低端、经济效益低下,集聚大量外来人口就业和生活

    (二)集体建设用地拆迁腾退改造以土地一级开发模式为主,规划拟拆迁腾退任务仍然艰巨

     1.土地一级开发是实施集体建设用地腾退改造的主要形式

     2.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拟拆迁腾退任务仍然艰巨

    (三)在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1.市级政策层面

     2.具体实施层面

   二 主要问题

    (一)从规划编制上看,土地规划属于传统的“增量”和“大拆大建”型规划,对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统筹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二)从规划执行上看,土地规划实施手段不健全,在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方面缺乏有力抓手

    (三)从保障措施上看,土地规划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土地规划难以顺利实施

   三 政策建议

    (一)调整完善土地规划,切实加大对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统筹力度

     1.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

     2.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健全土地规划实施手段,大力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

     1.组织编制和实施集体建设用地专项规划

     2.继续完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

     3.多途径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4.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流转和入市模式

    (三)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保障土地规划顺利实施

     1.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发证

     2.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

     3.强化规划实施过程管控

     4.建立健全促进土地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

  B.16 昌平区集体建设用地现状调查与利用政策探析

   一 昌平区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调查

    (一)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丰富,村庄用地占比最大

     2.工业用地分布较广,数量相对较大

     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挖掘潜力大,有利于实现规划目标

    (二)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工业用地使用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2.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较为严重

     3.宅基地利用矛盾突出

     4.设施农用地管理使用不规范

     5.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二 昌平区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创新方式研究

    (一)集体建设用地占地方式

    (二)集体建设用地征地利用方式

   三 推进昌平区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一)学习典型做法,借鉴有益经验,努力实现集体建设用地高效利用

    (二)立足区情,创新思路,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模式

    (三)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四)完善机制,规范程序,促进集体建设用地稳妥、规范、有序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五)明晰产权,规划先行,编制农村集体土地专项规划

 BⅣ 产业发展

  B.17 中关村核心区的制度创新与政策优化研究

   一 深刻认识深入推进制度改革和政策优化的重大意义

   二 系统总结核心区推进制度改革与政策优化的实践探索

    1.围绕服务创新改革科技园区管理机构,实现支持创新的行政资源再整合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精减压缩

    3.注重创新和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实现支持创新政策的再聚焦

    4.强化校地院地军地融合发展,实现驻区创新资源的协同

    5.积极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区域联动

    6.建设国际技术转移新载体,整合全球创新资源

   三 推进核心区制度改革与政策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1.总体思路

    2.基本原则

    3.对策建议

  B.18 未来高新集体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探讨

   一 东升科技园基本情况

   二 东升科技园用地方式及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一)盘活集体存量土地

    (二)以占地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三)高新集体产业用地的自主开发、建设和运营

    (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分享高新产业园区收益

    (五)东升科技园对集体产业园区的示范效应

     1.南部中关村科学城高新集体产业模式

     2.北部生态新区一镇一园的集体产业升级改造模式

     3.以公租房为试点的集体产业发展模式

   三 东升科技园的经验与启示

    (一)做到了紧密围绕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积极发展高端产业形态

    (二)做到了坚持自主开发,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做到了提升经营管理理念,实现园区科学管理

    (四)改革创新用地政策,推进高新集体产业园区发展

  B.19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一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打造五大现代农业园区

   二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丰收

   三 西柏店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BⅤ 新农村建设

  B.20 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一 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调转节”成效初步显现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总体稳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

     2.除禽蛋外,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呈下降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

     4.一批农业项目密集推出,农业园区化建设粗具规模

     5.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农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6.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体系进一步健全

     7.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平稳增长

     8.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宗农产品销售总体形势平稳向好

    (二)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形式继续创新发展,日益成为北京农业的新名片

     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提档升级

     2.会展农业蓬勃发展

     3.种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

     4.沟域经济区域特色更加鲜明

    (三)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1.2014年的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2.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分析

    (四)“新三起来”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进展顺利

     1.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推动土地流转起来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产经营起来

     3.加强合作社规范建设,推动农民组织起来

     4.一批先行的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5.农村金融继续创新

    (五)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1.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

     2.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二 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判断

    (一)随着百万亩平原造林基本结束,农林牧渔总产值将保持基本稳定

    (二)农民收入仍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

     1.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2.农民收入增长水平的影响

     3.物价因素的影响

   三 2015年的政策建议

    (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农业“三率”*

    (二)继续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三)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B.21 关于新时期首都郊区农村工作的探讨

   一 正确看待首都“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

   二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契机

   三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四 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五 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B.22 2013年北京市农民收入分析报告

   一 2013年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基本情况

    (一)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分析

     1.从全国看,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居第二位

     2.从全市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开始缩小

     3.分区县来看,海淀区农村居民收入最高,通州区同比增速最快

    (二)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分析

     1.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逐渐接近城镇居民

     2.传统农业生产规模收缩,家庭经营收入主要归功于非农产业收入

     3.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速较快,租金收入所占比重达七成

     4.离退休金、养老金收入增长达33%,拉动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三)北京市远郊区县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分析

     1.工资增收政策带动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2.样本结构调整导致家庭经营收入下滑明显

     3.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财产性收入增长

     4.养老金及补贴收入拉动转移性收入增速扩大

   二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一)基尼系数

    (二)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呈现倒U形曲线

    (三)2013年城乡收入差距突破20000元,绝对额持续拉大

    (四)从10个远郊区县收入的绝对值来看,门头沟区城乡收入差距最大

   三 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动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就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二)农业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大力发展合作社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三)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动“新三起来”,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五)健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B.23 北京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模式研究*

   一 北京农村集体资产现状分析

    (一)集体总资产情况

    (二)集体净资产情况

    (三)集体总负债情况

   二 北京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探索

    (一)存量资产量化型

    (二)“资源+资本”型

    (三)社员投资入股型

   三 北京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的典型模式

    (一)土地集约利用下的租赁模式

    (二)依托资金优势的自主经营模式

    (三)信托方式下的委托经营模式

    (四)吸引社会资本的联合经营模式

   四 北京集体资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经营效益偏低

    (二)资产监督管理不到位

    (三)债务负担较重

    (四)集体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五 政策建议

    (一)深化农村改革,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

    (二)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提高集体产业发展层次

    (三)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

    (四)创新监管方式,严控集体资产流失和债务风险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效益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编委会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北京卷编辑部

 主要编撰者简介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张文、李明:《城市化定义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

4.姜爱林:《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3期。

5.张占耕:《中国城镇化的动力、本质和对策》,《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1期。

1.袁蕾:《北京市区县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3~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李永进、张士运:《北京现代化报告2009——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北京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与思考2009》,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黄利军:《我国城市边缘区公共管理体系的整合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段成荣、朱富言:《“以房管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础》,《城市问题》2009年第4期。

3.宋健、何蕾:《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困境与探索》,《人口研究》2008年第5期。

4.谢宝富:《中国城乡结合部地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初探》,《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1期。

5.王娟、常征:《中国城乡结合部的问题及对策:以利益关系为视角》,《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3期。

6.格拉夫梅耶尔:《城市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5年4月。

2.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2012年7月。

3.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2012年12月。

1.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苑焕乔:《古文献里的中国琉璃之乡》,《前线》2013年第1期。

3.苑焕乔:《“举人村”之“秋粥节”》,《前线》2013年第6期。

4.苑焕乔:《京西古堡民居——爨底下》,《前线》2014年第8期。

5.百度百科网站,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52920/6797384.htm。

6.顾森:《关注历史,关注传统,关注民生》,《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3期。

7.于波:《关于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发言稿。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

4.《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市规发〔2010〕1137号。

5.《北京市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96号。

6.陈锡文等:《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人民出版社,2009。

7.牟玥:《中国物权法的制度结构分析——从继承角度浅论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期。

8.袁锦绣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及重新再分配问题研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9.陈小君等:《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范解析、实践挑战及其立法回应》,《管理世界》2010年第10期。

10.李丹丹:《古城浴火背后的消防执法之困》,《新京报》2014年4月1日。

11.杨春勇:《浅议丽江古城消防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9期。

1.郭士征、张腾:《中国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三元到四维”的视角》,《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2.陈淮:《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体系》,《北京日报》2009年3月2日。

3.李永乐:《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之民生住房保障体系对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4.许安拓:《构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5.李洪侠:《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论文》,2012。

6.邓宏乾、王贤磊、陈锋:《我国保障住房供给体系并轨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7.住房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研究》,《数据》2011年第2期。

8.郭洁、赵宁:《论保障房用地法律制度的创新》,《法学杂志》2014年第1期。

9.郭玉坤:《城镇住房保障水平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2期。

10.黄艺红、周玉梅:《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反思》,《学术交流》2012年第6期。

11.石利:《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监管机制新探》,《管理现代化》2012年第4期。

1.安体富、窦欣:《我国土地出让金: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2.张远索:《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第2期。

3.王亢:《北京市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张占录、张远索:《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与土地市场交易现状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5.周楚军:《土地市场“北京模式”——上半年土地供应及近年土地交易情况简析》,《中国土地》2013年第7期。

6.张占录、张远索:《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与土地市场交易现状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7.张占录、张远索:《我国城市土地出让方式球状体系建设》,《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年第3期。

8.李小兰:《重庆市土地出让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汪容容、何蒲明、李瑾:《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14期。

10.Magorzata Barbara Havel,“Deline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s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for Urban land Markets in Transition,” land use policy,Volume 30,Issue 1,January 2013,p.791-799.

11.Jinfeng Du,Jean-Claude Thill,Richard B.Peiser,Changchun Feng,“Urban Land Market and Land-use Changes in Post-reform China,” Habitat International,Volume 41,January 2014,p.307-313.

1.曹泮天:《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

2.唐俐:《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设立问题探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3.袁锦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问题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

4.韩玉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立法的价值选择》,《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2009。

2.广州市规划局:《关于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和旧厂房改造工作中临时建设工程有关规划管理要求的通知》,2010。

1.《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2.董丽晶、张平宇:《城市再生视野下的棚户区改造实践问题》,《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第3期。

3.宋才发、李文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研究》,《党政研究》2015年第1期。

4.李建建、戴双兴:《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23期。

1.刘佳:《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大观周刊》2012年第8期。

2.饶永辉、刘卫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管理改革分析》,《决策与信息》2013年第3期。

3.陈雪原、郑艳丽、毕德凯、周秋民:《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机制设计——以北京市东升科技园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案为例》,《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3期。

4.龙开胜、陈利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机制分析》,《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年第1期。

5.文斌:《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范流转的思考》,《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第8期。

1.《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立足优势 深化改革 勇于开拓 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新华网,2014年2月26日。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2013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监测公报》,北京市统计局,2014。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

2.郭光磊等:《城乡发展一体化:探索与创新》,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郭光磊等:《城与乡在博弈中共享繁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3年调查研究报告》合订本,2014。

5.蔡国雄:《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对北京市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作用的调查分析》,《北京市政协调研报告》,2011。

6.刘福志:《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文件,2013。

7.关成华:《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前线》2009年第2期。

8.农业部课题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第12期。

9.郑风田、赵淑芳:《论城市化与农村集体资产改制》,《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

10.董克用、成得礼:《从北京看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思路》,《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3期。

11.苑鹏:《乡镇集体资产的有效经营管理监督机制研究——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后的一个新课题》,《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12.苑鹏:《从集体资产控股公司到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对山东周村区王村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的调查》,《改革》1998年第5期。

13.徐明增、张军连:《农民如何参与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基于对南方四省的实地调查与模式分析》,《中国土地》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