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9

京津冀发展报告(202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Development (2022)

SSAPID:101-9521-9593-28
ISBN:978-7-5228-0252-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紧扣“数字经济助推区域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传统区位理论产生的影响,在机制层面上研究了数字经济助推区域协同的实现途径,在应用场景层面上推演了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促进、时空格局演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等的进展与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北京平台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推动三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努力缩小区域间的数字发展鸿沟,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京津冀蓝皮书
作 者: 叶堂林 李国梁
编 辑:冯咏梅;孔庆梅;蔡莎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1]戴长征、鲍静:《数字政府治理——基于社会形态演变进程的考察》,《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9期。

[2]韩兆柱、杨洋:《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应用》,《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6期。

[3]李少林、冯亚飞:《区块链如何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基于环保重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第3期。

[4]李燕:《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改革》2019年第10期。

[5]任保平、杜宇翔、裴昂:《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消费新变化:态势、特征及路径》,《消费经济》2022年第1期。

[6]杨开忠、王媛玉、胡校:《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空间经济基础》,《经济纵横》2021年第10期。

[7]章志萍编译《《〈202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如何有效促进全球经济转型》,社会科学报网站,2021年1月22日,http://shekebao.com.cn/detail/8/21265。

[8]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4月。

[9]周瑜、刘春成:《雄安新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逻辑与创新》,《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10期。

[10]OECD,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A New Perspective,Paris:OECD Publishing,2014.

[11]Tapscott,D.,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cGraw-Hill Publisher,1996.

[1]郭炳南、王宇、张浩:《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性——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金融与经济》2022年第1期。

[2]焦帅涛、孙秋碧:《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调研世界》2021年第7期。

[3]刘军、杨渊鋆、张三峰:《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

[4]毛丰付、张帆:《中国地区数字经济的演变:1994~2018》,《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第7期。

[5]任晓刚、李冠楠、王锐:《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化与区域差距变化》,《中国流通经济》2022年第1期。

[6]苏敏、夏杰长:《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的机理和路径》,《开放导报》2020年第6期。

[7]滕堂伟、方文婷:《新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空间格局演化与机理》,《经济地理》2017年第4期。

[8]王彬燕、田俊峰、程利莎、浩飞龙、韩翰、王士君:《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地理科学》2018年第6期。

[9]王娟娟、佘干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中国流通经济》2021年第8期。

[10]Tapscott,D.,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cGraw-Hill Publisher,1996.

[1]白积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效率的实证检验》,《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2]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测度与实证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白俊红、江可申、李婧、田泽永:《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率变动的实证分析——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系统工程》2008年第7期。

[4]陈敬武、段鲜鲜、贾芸菲:《京津冀技术转移网络分析——基于专利合作的视角》,《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5]程立茹:《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创新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9期。

[6]冯建平、郭伟:《三地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河北日报》2014年4月21日。

[7]龚勇:《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变革》,中国商业出版社,2020。

[8]李立维、张海峰、张伟等编著《洞悉“互联网+”:风已至·势必行》,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9]李雪、吴福象、竺李乐:《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绩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10]李妍:《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第2期。

[11]王钺、刘秉镰:《创新要素的流动为何如此重要?——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8期。

[12]武晓婷、张恪渝:《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测度——基于投入产出视角》,《中国流通经济》2021年第11期。

[13]熊励、蔡雪莲:《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效应——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20年第12期。

[14]徐晨、吴大华、唐兴伦主编《数字经济:新经济 新治理 新发展》,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

[15]许云林、赵茜、陈昱琦、戴超、刘剑:《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与展望》,《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2期。

[16]杨新臣:《数字经济重塑经济新动力》,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17]张森、温军、刘红:《数字经济创新探究:一个综合视角》,《经济学家》2020年第2期。

[18]张同斌、李金凯、高铁梅:《技术差距变动、研发资源驱动与技术进步效应》,《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1期。

[19]张昕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创新模式演化研究》,《经济学家》2019年第7期。

[20]赵立斌、张莉莉:《数字经济概论》,科学出版社,2020。

[21]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0年第10期。

[22]郑伟:《美国关税重置计划之背景、影响与中国的应对》,《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6期。

[2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概论:理论、实践与战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

[1]程虹、李唐:《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2]李允尧、刘海运、黄少坚:《平台经济理论研究动态》,《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7期。

[3]王娟:《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配置和战略选择》,《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4]王臻:《数字经济发展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北京观察》2021年第1期。

[5]杨汝岱:《大数据与经济增长》,《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2期。

[1]关会娟、许宪春、张美慧、郁霞:《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问题研究》,《统计研究》2020年第12期。

[2]韩文龙:《平台经济全球化的资本逻辑及其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6期。

[3]何宗樾、宋旭光:《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财贸经济》2020年第8期。

[4]胡荣、林彬彬:《媒体使用对居民消费观念的影响》,《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5]佘世红、王玉婷:《网络广告与网络消费相关性实证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10期。

[6]吴俊辉:《科技发展下新媒体艺术的前景探究》,《科技资讯》2015年第12期。

[7]吴欣桐、陈劲、梅亮、侯甲:《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BoP市场普惠机制研究——基于快手的案例》,《管理学报》2021年第4期。

[8]向国成、石校菲、邝劲松:《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吗?》,《消费经济》2021年第5期。

[9]张李义、涂奔:《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化影响——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财贸研究》2017年第8期。

[10]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经济研究》2019年第8期。

[1]樊自甫、吴云:《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2]韩兆安、赵景峰、吴海珍:《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非均衡性与地区差异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第8期。

[3]李治国、车帅、王杰:《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异质性检验》,《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4]万晓瑜、罗焱卿、袁野:《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5]王敏:《京津冀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6]王鹏振:《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7]许宪春、张美慧:《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5期。

[8]杨文溥:《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生产效率提升与消费扩容》,《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9]张雪玲、焦月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10]Turcan,V.,Gribincea,A.,Birca,I.,“Digital Economy—A Premis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20th Century”,Economy & Sociology Theoretical & Scientifical Journal,2014,2.

[11]Tapscott,D.,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cGraw-Hill Publisher,1996.

[1]蔡文清:《北京已建设5G基站5.1万个,终端用户超1400万户》,新浪网,2021年12月28日,https://k.sina.com.cn/article_1893892941_70e2834d0200153v3. html。

[2]郭峰、王靖一、王芳、孔涛、张勋、程志云:《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4期。

[3]郭家堂、骆品亮:《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管理世界》2016年第10期。

[4]何枭吟、成天婷:《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商业经济研究》2021年第10期。

[5]温珺、阎志军、程愚:《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经济问题探索》2019年第11期。

[6]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0年第10期。

[7]Mesenbourg,T.L.,“Measuring Electronic Business”,Definitions Underlying Concepts & Measurement Plans,1999.

[8]Tapscott,D.,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cGraw-Hill Publisher,1996.

[1]白雪楠、白昕、尤慧君:《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外企业家》2020年第14期。

[2]丁玉龙、秦尊文:《信息通信技术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面板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学习与实践》2021年第4期。

[3]韩晶、姜如玥、孙雅雯:《数字服务贸易与碳排放——基于50个国家的实证研究》,《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4]王灿:《碳中和愿景下的低碳转型之路》,《中国环境管理》2021年第1期。

[5]夏炎、王会娟、张凤、郭剑锋:《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非农就业影响研究——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第7期。

[6]谢云飞:《数字经济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当代经济管理》2022年第2期。

[7]徐君、高厚宾、王育红:《生态文明视域下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战略框架及路径设计》,《管理世界》2014年第6期。

[8]徐维祥、周建平、刘程军:《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地理研究》2022年第1期。

[9]杨青峰、任锦鸾:《发展负责任的数字经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7期。

[10]杨正东、李京文:《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研究》,《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12期。

[11]张逸昕、张杰:《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阶段性及其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科技管理研究》2020年第14期。

[1]洪银兴:《培育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升级版》,《经济科学》2018年第3期。

[2]胡曙光:《浮现中的数字经济评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第1期。

[3]李长江:《关于数字经济内涵的初步探讨》,《电子政务》2017年第9期。

[4]陆大道:《中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理科学》2015年第10期。

[5]刘玉凤、高良谋:《异质性环境规制、地方保护与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效应视角》,《中国软科学》2020年第9期。

[6]钱争鸣、刘晓晨:《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7期。

[7]乌静、肖鸿波、陈兵:《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金融与经济》2022年第1期。

[8]徐昊、马丽君:《数字经济、资源依赖与绿色经济发展》,《金融与经济》2022年第1期。

[9]杨龙、胡晓珍:《基于DEA的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地区差异与收敛分析》,《经济学家》2010年第2期。

[10]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经济研究》2019年第8期。

[11]刘玉凤、高良谋:《异质性环境规制、地方保护与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效应视角》,《中国软科学》2020年第9期。

[12]Anselin,L.,Gallo,J.L.,Jayet,H.,“Spatial Panel Econometrics”,Econometrics of Panel Data,2008,46(3).

[13]Charnes,A.,Cooper,W.W.,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6(2).

[14]Pearce,D.,Markandya,A.,Barbier,E.B.,Blueprint for a Green Economy,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 Limited,1989.

[15]Tone,K.,“A Slake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43(1).

[1]陈加友、吴大华:《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光明日报》2019年12月9日。

[2]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樊博、王妍:《数字治理的发展逻辑解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4]蒋敏娟、黄璜:《数字政府:概念界说、价值蕴含与治理框架——基于西方国家的文献与经验》,《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3期。

[5]孟庆国、林彤、乔元波、王理达:《中国地方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建设与演变——基于第八次机构改革的对比分析》,《电子政务》2020年第10期。

[6]王丽丽、安晖:《提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互联网经济》2020年第3期。

[7]于君博、戴鹏飞:《打开中国地方政府的数字治理能力“黑箱”——一个比较案例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第1期。

[8]郑磊:《数字治理的“填空”与“留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23期。

[1]李括、余南平:《美国数字经济治理的特点与中美竞争》,《国际观察》2021年第6期。

[2]李丽、张东旭、薛雯卓、张兼芳:《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机理探析》,《商业经济研究》2022年第3期。

[3]刘邦凡、王力为:《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发展态势——收入与利润分析》,《电子商务》2015年第10期。

[4]刘博雅、王伟、徐大鹏:《北京数字经济赋能城市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城市管理与科技》2021年第6期。

[5]孙红、张季东:《数字经济国际发展比较及对我国城市的启示》,《中国名城》2012年第9期。

[6]孙若丹、李梦茹、孟潇:《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路径研究》,《科技智囊》2022年第2期。

[7]徐逸智、常艳、刘作丽:《系统构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前线》2021年第9期。

[1]洪兴建:《数字经济:内涵、核算与评价》,《中国统计》2019年第8期。

[2]黄建忠:《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22日,第3版。

[3]金星晔、伏霖、李涛:《数字经济规模核算的框架、方法与特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年第4期。

[4]任保平、迟克涵:《数字经济支持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上海商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5]胥培俭、丁琦、张思文:《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0年第3期。

[6]曾燕主编《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社会效应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7]郑正真:《“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年第6期。

[1]宋辉、王笑阳、李元杰:《数字经济发展对河北经济拉动和贡献研究》,《统计与管理》2021年第2期。

[2]王鑫垚、黄欣、康丽滢、孙雪峰:《数字经济对河北省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投资与创业》2021年第19期。

[3]宣晓冬、傅啸、叶璟、魏澄莹:《推动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政策研究——基于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案例》,《中国科学基金》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