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1

经济开放与中国产业发展图书

Economic opening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SSAPID:101-9515-1989-96
ISBN:7-80230-271-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篇13章,讲述了从亚洲金融危机看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全面开放背景下的中国贸易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等内容。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青年学者文库
作 者: 王如忠
编 辑:任文伍;鲁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第一篇 从亚洲金融危机看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第一章 亚洲金融危机的演进、成因与教训:集中在金融层面的分析

   一 亚洲金融危机的演进、影响及成因

    (一)亚洲金融危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与影响

    (三)亚洲金融危机的外因与内因

   二 从金融层面分析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教训

    (一)本国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外资

    (二)谨慎开放资本项目有效控制资本流动

    (三)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

    (四)稳健的国内金融体系是金融自由化的基础

    (五)几点简要结论

  第二章 亚洲金融危机:韩国与泰国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一 “东亚模式”的缺陷是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负面效应

    (二)对外部市场和外部资金的高度依赖所带来的隐患

   二 泰国与韩国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分析

    (一)经济高速增长与外贸逆差不断扩大

    (二)短期外债比例高,外汇储备少

    (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大量累积

    (四)危机集中表现为股市、汇市暴跌

   三 泰国与韩国金融危机的不同特点

    (一)金融危机的触发点不同

    (二)汇率制度不同

    (三)金融体制不同

   四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启示

    (一)谨慎开放资本市场

    (二)完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实现金融稳定

    (三)金融体系必须健全和相对独立

    (四)过度开放或封闭都不能保证免受冲击

    (五)中国更需要预防的是韩式金融危机

  第三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

   一 资本项目开放的利益与风险比较

    (一)资本项目开放的利益

     1.有助于更好地吸引外资特别是外国私人资本

     2.缓解货币升值或贬值的压力,促进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3.资本管制的效果正逐渐趋于下降

     4.清除加入国际组织的障碍

    (二)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

     1.削弱主权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2.给国际投机商冲击本币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 过早过快地开放资本项目的危害

    (一)资本管制的解除使本国政府难以控制外债的规模

    (二)解除了投机者对本币进行投机炒作的限制

    (三)资本项目的开放使游资大量进出,从而加剧了本国的金融动荡

   三 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措施

     1.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3.其他资本项目

    (二)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面临的一些困难

     1.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的划分

     2.外债的总量控制

     3.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和外汇收支不平衡的总量调节

     4.金融统计的质量有待提高

   四 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基本进程

    (一)实现利率市场化和自由化

    (二)健全人民币汇率的运行机制

    (三)建立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体系

    (四)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稳妥推进

  第四章 中国金融开放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

   一 金融开放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跨世纪挑战

    (一)金融开放的大势所趋与金融风险的进一步加大

    (二)加快金融开放可能对中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经验教训

   二 中国金融开放进程分析

    (一)中国金融开放进程的简要回顾

     1.银行业

     2.保险业

     3.证券市场

    (二)中国金融开放的基本特点

    (三)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三 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金融开放的基本原则

    (二)推进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选择

 第二篇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第五章 在华外资银行的现状及其在中国加入WTO后的发展趋势

   一 在华外资银行的分布和经营现状

    (一)以来自欧洲和亚洲的银行为主

    (二)机构网点主要分布于沿海发达地区

    (三)在华资产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四)以批发业务为主,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经营好的三资企业以及大型外向型国有企业

   二 外资银行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一)为我国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提供有利条件

    (二)促进我国银行业竞争效率的提高

    (三)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

    (四)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银行业中高级人才

   三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

    (一)机构分布仍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但中西部地区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在逐渐加大

    (二)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利润增长的突破口

    (三)外资银行将进一步抢占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但其所带来的冲击程度并不会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四)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趋势会进一步加强

    (五)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将会挑战中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

   四 简要结论

  第六章 加入WTO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一 加入WTO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冲击和影响

    (一)入世后,原来对外资银行在经营业务范围与地域范围上的限制将逐步取消,由于市场准入度的变化,来华设立营业机构的外资银行数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二)复杂的竞争态势会逐渐形成,国内银行体系的原有均衡将被打破

    (三)外资银行全能化的业务体系必将在多元化金融服务市场上对国内银行构成威胁

    (四)入世使中国资本市场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存度增加

   二 加快改革步伐,迎接入世挑战

    (一)鼓励商业银行按市场原则重组

    (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改进与完善风险管理模式

    (四)完善营销体制

    (五)大力推进业务和产品的创新

    (六)加快银行业信息化、电子化建设

    (七)积极地“走出去”,大胆探索跨国经营之路

  第七章 加入WTO与完善和强化我国中央银行职能

   一 前言

   二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一)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三)对资本流动的控制将更为困难

    (四)金融监管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三 加快改革,加强监管,完善和强化中央银行职能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

    (二)改进和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三)综合运用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建立本、外币政策协调的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收支项目的管理

    (五)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六)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第八章 从分业逐步走向混业: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的现实选择

   一 中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

    (一)混业经营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普遍和必然的趋势

    (二)加入WTO将对中国现行的分业经营体制带来冲击

    (三)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呼唤混业经营

   二 混业经营的效应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一)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正负效应分析

    (二)混业经营对中国银行业可能带来的严峻考验

   三 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模式及其监管框架选择

    (一)混业经营的两种模式

    (二)中国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三)建立与混业经营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监管体系和框架

   四 逐步推进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选择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进行试点,扩大其业务经营范围

    (二)以中间业务为突破口,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大力拓展金融混业业务

    (三)加强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和合作

    (四)加快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试点步伐

    (五)修改和制订相关立法,为“混业经营”制度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九章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一 加入WTO为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扫清了障碍

   二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对中国银行业的积极影响和巨大挑战

    (一)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逐渐呈现,国内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

    (二)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进行业务争夺,抢占市场份额

    (三)外资银行进入后本土人才的大量流失将对国内银行业构成较大的冲击

    (四)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将大大增加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五)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和模式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三 从WTO的基本原则和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一)认真研究并灵活运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有关规定和条款,在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适当的保护

    (二)从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改善外部经营环境两方面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步伐,提高其整体国际竞争力

    (三)扩大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为建立全能性商业银行打好基础

    (四)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重组步伐,推进中资银行以及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合作

    (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六)全方位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

 第三篇 全面开放背景下的中国贸易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第十章 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大规模进入与国家经济安全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一)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

    (二)零售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更重要的是,现代商业零售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

   二 加入WTO后外资零售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基本状况和趋势分析

    (一)最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主要动机分析

    (三)外资零售业巨头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分析

   三 正确评估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大规模进入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一)正面效应

     1.引进了全球领先的零售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外商零售企业加大了在中国的采购力度,支持了中国商品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

     3.增加了资金来源,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

     4.增加了我国的税收收入

     5.激活了国内零售业

     6.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

    (二)负面效应

   四 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制定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加强零售业的立法工作,使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在更加规范化、国际化的基础上进行

    (三)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强化行政管理

    (四)加快产业整合步伐,积极培育国内大型零售集团,增强我国零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创新市场调控手段,遏制企业之间的恶性和无序竞争

  第十一章 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实际变化状况及其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动的几个阶段

    (二)辨证看待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大幅度攀升

   二 最近10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的原因分析

    (一)外贸体制改革极大地刺激了地方和企业从事外贸的积极性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带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三)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样支撑了进口贸易额的大幅度攀升

    (四)入世效应和美元贬值大大改善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

   三 正确认识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 适当调整有关战略和政策,提高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水平

    (一)放弃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目标,注重提高外贸经营效益

    (二)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国内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刺激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四)充分利用WTO的有关机制和框架,积极争取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贸易市场环境,冷静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

    (五)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进程,降低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市场依赖程度

  第十二章 推进改革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商业大集团

   一 加入WTO后上海商业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目前上海商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处在全国领先地位

    (二)未来几年上海商业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上海商业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

   二 当前制约上海商业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制约上海商业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1.资金问题

     2.规模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问题

     3.税收和地方保护问题

     4.所有制结构和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5.人才和技术问题

    (二)小结

   三 国际著名零售业集团的成长经验和国际零售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国际著名零售业集团的成长经验及其启示

     1.坚定地坚持“顾客导向”是企业成功经营的源泉

     2.连锁经营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关键

     3.兼并和收购是零售企业实现跨区域、国界经营,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最佳手段

     4.不断创新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秘诀

     5.普遍注重本土化战略是国际零售业巨头跨国经营的一个鲜明特色

    (二)当今国际零售业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

     1.经营国际化、连锁化

     2.组织结构集中化、规模化

     3.商业品牌自有化

     4.经营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三)小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售业集团的基本特征

   四 上海、广东商业零售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上海、广东商业零售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比较

     1.在商业零售业的总体规模上,上海同广东有明显的差距

     2.在商业零售业的资源配置方式上,两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从商业零售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来看,同广东相比,上海占据一定的优势

     4.从商业零售业的经营业态来看,上海连锁业的发展要领先广东一步

     5.从商业零售企业的市场覆盖率或辐射范围来看,广东与上海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上海、广东发展商业大集团的思路和举措

     1.上海市

     2.广东省

   五 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商业大集团

    (一)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对原有的国有商业集团实施资本重组和整合

    (二)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商业集团发展

    (三)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收购、兼并和联合,加快市场开拓步伐

    (四)为商业流通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五)打通内外贸之间的界限,为跨国经营打好基础

    (六)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推进技术创新,以信息化提升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十三章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背景、影响与对策

   一 外资并购风起云涌的背后: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

    (一)跨国并购已成为最重要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给外资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外资并购的积极参与

    (四)跨国外资并购是全球性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

    (五)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日趋完善

   二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析

    (一)全球跨国并购的行业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反映

    (二)我国今后可能出现大规模外资并购的主要行业分析

     1.银行业

     2.零售业

     3.公用事业

     4.传统政策垄断性强的行业

     5.汽车制造业

   三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外资的跨国并购会形成行业垄断和产业渗透,冲击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

    (二)跨国集团对国有企业的并购可能导致民族品牌的大量流失

    (三)外资并购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我国的就业压力

    (四)大规模的外资并购会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控制力,并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

   四 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外资并购的产业导向,实施有差别的行业跨国并购政策

    (二)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依靠法律、制度手段来规范外资并购,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行为

    (三)以市场化的手段处理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评估问题

    (四)妥善处理外资并购中可能产生的富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

    (五)加快改革和创新,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大集团

 后记

本书以作者参加或主持的国家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报告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编撰而成。本书中的不少内容已经在有关报纸、杂志发表过,并被多次转载,有些政策建议已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纳和吸收。

[1]何秉孟等主编《亚洲金融危机:最新分析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朱民、程海:《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宏观危机和政策危机》,载《金融研究》1997年第11期。

[3]李克穆、谢伏瞻主编《深层思考: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金融危机的防范》,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4]樊纲:《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教训、政策、制度与危机》,载《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2期。

[5]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编《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6]肖林:《透视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分析、影响》,载《上海综合经济》1998年第2期。

[7]杨圣明:《东亚金融危机的深层透视》,载《财贸经济》1998年第8期。

[1]李翀:《论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我国金融开放的次序》,载《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2]孙琼:《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载《财贸经济》1998年第3期。

[3]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编《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4]吴晓灵:《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进展——人民币实现从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载《金融研究》1997年第1期。

[5]陶士贵:《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策略选择》,载《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9年第50期。

[6]何秉孟等主编《亚洲金融危机:最新分析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资本账户自由化——经验和问题》,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1]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金融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2]马西森·苏亚雷斯:《资本账户自由化:经验和问题》,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3]王允贵:《金融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

[4]王林生:《WTO与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研究》1999年第6期。

[5]王兆星:《金融开放与银行体制改革》,《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

[6]王世英、乔海曙:《论金融开放与民族金融安全》,《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期。

[7]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金融开放战略课题组:《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6月4日。

[8]汪晓亚、许国平:《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7~8期。

[9]牛鸿:《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中国的金融开放》,《兰州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10]李克穆、谢伏瞻主编《世纪末的冲击——深层思考: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1]阎淬:《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载《世界经济》2001年第6期。

[2]祝键:《外资银行在华经营风险与监控》,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3期。

[3]史晨昱:《外资银行在中国: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载《投资与合作》2001年4月号。

[4]钱琪:《外资银行坚守内地 味如鸡肋》,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5月21日。

[5]王立彬、董峻:《外资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力量》,2001年4月21日,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6]傅梓琨:《外资银行仍然首选境外客》,载《粤港信息报》2001年11月14日。

[7]邱延滨:《外资银行进入对新兴市场金融业的影响》,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1]王林生:《WTO与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研究》1999年第6期。

[2]王允贵:《金融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

[3]王兆星:《金融开放与银行体制改革》,《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

[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金融开放战略课题组:《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6月4日。

[5]王元龙:《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的收益、成本分析》,《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0年4月26日。

[6]叶永刚、胡昌生:《WTO挑战21世纪中国金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1]王元龙:《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载《金融研究》2000年第3期。

[2]汪晓亚、许国平:《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载《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7~8期。

[3]牟益斌:《关于我国引进外资银行若干问题的探讨》,载《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1期。

[4]沈炳熙、宋小梅:《加入WTO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载《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12月25日。

[5]张昀、安俊:《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中的中国外资银行监管》,载《上海金融》2000年第1期。

[6]钱小安:《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和金融调控的影响及对策》,载《金融研究》2000年第2期。

[7]王世英、乔海曙:《论金融开放与民族金融安全》,载《财经理论与实践》(长沙)1999年第1期。

[1]金乐清:《中国金融业从分业走向混业必然性及对策建议》,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第6期。

[2]赵瑞芹:《21世纪中国银行业分业制或全能制发展的取向问题》,载《金融与保险》2001年第1期。

[3]张显球:《银行控股公司:金融制度演进的必然趋势》,载《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0年第73期。

[4]徐宝华:《混业经营:回避金融风险的再造工程》,载《金融与保险》2001年第5期。

[5]张凤喜:《金融业抓紧热身迎接入世》,载《经济世界》2001年第7期。

[6]丁俊:《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7]周雄:《集团混业经营分业: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选择》,载《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第7期。

[8]李园丁、孙涛:《金融业监管体制选择的比较研究》,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9]阎庆民:《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银行业的监管问题》,载《财经科学》2001年第3期。

[10]崔荣慧:《综合经营: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载《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8月21日。

[1]萨奇、袁跃东:《站在世界贸易组织门槛前的中国银行业——关于银行业市场开放的若干思考》,载《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

[2]肖林:《我国加入WTO将有利于加快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载《上海综合经济》2000年第1期。

[3]钱小安:《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和金融调控的影响及对策》,载《金融研究》2000年第2期。

[4]刘钧:《银行重组——中国商业银行迎接入世的积极策略》,载《上海金融》2000年第2期。

[5]江其务:《制度冲击与制度改革——中国面对加入世贸的金融发展问题》,载《上海金融》2000年第6期。

[6]王元龙:《加入WTO后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载《金融研究》2000年第3期。

[7]张昀、安俊:《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中的中国外资银行监管策略》,载《上海金融》2000年第1期。

[8]王林生:《WTO与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载《金融研究》1999年第6期。

[9]邱延滨:《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业的影响》,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10]韩强:《论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载《金融早报》2001年12月27日。

[11]〔美〕尼楚拉斯·拉迪:《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发展》,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6月9日。

[12]李莉、鲁军:《中资银行入世后面临三大挑战》,载《深圳商报》2001年12月4日。

[1]王如忠:《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变动中的疑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国际贸易》2003年第12期。

[3]许统生:《我国实际贸易依存度的评估与国际比较》,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第11期。

[4]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3年第2期。

[5]潘永源:《经济开放度、外贸贡献度与外贸依存度辨异》,《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第2期。

[6]Steven Husted,Michael Melvin,International Economics,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5.

[1]卢泰宏、邱斌:《零售之王沃尔玛——世界第一大零售商经营案例》,《中国经营报》2002年5月13日。

[2]黄国雄:《中国流通业:入世后的挑战与对策》,《财贸经济》2002年第2期。

[3]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对美国沃尔玛公司的考察报告》,《中国统计》2001年第11期。

[4]忠杰:《麦德龙管理方式的启示》,《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3月13日第2版。

[5]王蔚、常晓华:《自有品牌成为商业竞争重要砝码》,新华网,2001年11月26日。

[6]赵慧君:《外资巨头加紧“圈地” 本土企业出路何在》,《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2年8月28日。

[7]姚贤涛:《沃尔玛:利用信息技术成全其零售业霸主地位》,Chinabyt,2004年4月9日。

[8]田旭:《国际零售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营销传播网,2000年11月11日。

[9]杨联民、花善岱:《“走出去”方知天高地阔 上海商业能否重续中国龙头地位》,《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