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6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E-commerce Ecosystem

SSAPID:101-9503-6872-65
ISBN:978-7-5097-1219-1
DOI:
ISSN:

[内容简介] 电子商务的出现,带来了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结构和现代人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重要变革。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经济竞争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从复杂自适应系统和商业生态学的角度,应用系统模拟、社会网络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对电子商务进行解剖和分析。书中囊括的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静态构成,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动态形成、演化和崩溃机制,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评价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叶秀敏
编 辑:叶灼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附录

 摘要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的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 研究背景

    1.电子商务交易额稳步提高

    2.网民数量仍保持高速增长,网络购物受到青睐

     (1)网民数量依然高速增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全球平均水平

     (2)网民结构呈现多元化和均衡趋势

     (3)网络购物和网络售物受到网民青睐

    3.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

     (1)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创出新高,用户增速放缓,移动电话用户数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2)宽带接入继续普及,手机接入快速发展,中小城市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3)互联网基础设施仍然处在建设期

    4.电子商务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受到风险投资的追捧

    5.企业的网络化和生态化趋势明显

    6.多年的电子商务情结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1.理论的提出

    2.理论的发展

    3.国内的研究进展

    4.生态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的定义

    5.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研究

     (1)共同进化

     (2)集成化

     (3)生态位

     (4)自组织

     (5)周期性和演化性

     (6)开放性

   二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

    1.圣菲研究所(SFI)的研究

    2.CAS的概念

    3.CAS理论的核心观点

    4.CAS理论的研究进展

    5.复杂自适应系统及商业生态系统的判定

   三 电子商务理论

    1.电子商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的研究

    3.电子商务与全球化

    4.电子商务的进入理论

     (1)发明

     (2)创新

     (3)体验

     (4)传播

    5.电子商务对企业商业实践和组织的影响

    6.电子商务对各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本书的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角度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电子商务系统是不是复杂适应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该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2.电子商务系统的产生和演化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3.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主体分别在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主体之间有何关系

    4.在某一阶段,如何评价电子商务系统和系统中的主体

    5.2000年,电子商务发生了崩溃,崩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 理论基石与研究方法

    1.CAS理论及Swarm模拟平台

    2.抽样调查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

    3.社会网络分析工具

   四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电子商务系统构成及特性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概念

   一 电子商务的定义

    1.国际会议和组织的定义

    2.政府部门提出的定义

    3.权威学者的定义

    4.其他一些定义

    5.本书所采用的定义

   二 电子商务的分类

   三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

   四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

    1.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浪

     (1)模仿学习阶段

     (2)高速成长阶段

     (3)泡沫阶段

    2.中国电子商务第二浪

     (1)理性恢复阶段

     (2)普及阶段

     (3)危机阶段

    3.中国电子商务第三浪

     (1)电子商务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2)电子商务投资热情继续高涨

     (3)电子商务在重大事件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第二节 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分析

   一 电子商务系统的组成

   二 电子商务系统的主体

    1.买家和卖家

    2.电子商务服务商

    3.交易服务商

    4.平台提供商

     (1)平台提供商的概念

     (2)平台提供商特征

     (3)平台提供商的作用

     (4)分类列举一些主要的平台服务提供商

   三 电子商务系统的环境

    1.政策及法律法规

     (1)政府的主要作用

     (2)我国近年出台的主要有关政策法规

    2.行业和标准化协会

     (1)行业和标准化协会主要特征

     (2)我国在行业规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3)我国在标准制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四 电子商务系统的关系

    1.主体和主体的关系

     (1)合作

     (2)竞争

    2.主体和环境的关系

    3.子生态系统和子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电子商务系统的特性

   一 系统层级结构

   二 系统的开放性

   三 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

   四 非线性关系

   五 自主均衡性

   六 自组织和自适应性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网商生态系统的组织机理分析

  第一节 网商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动因

   一 网商的概念

   二 网商的来源

    1.中小企业

    2.网民

   三 网商生态系统的初步形成

   四 网商生态系统形成的动因

    1.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

     (1)B2B

     (2)B2C

     (3)C2C

    2.需求强劲拉动

    3.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日趋完善

     (1)物流体系建设

     (2)支付体系建设

     (3)信用体系建设

     (4)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5)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6)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7)人才体系建设

    4.风险投资大量涌入

    5.政策大力扶植

  第二节 网商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特性

   一 自组织概念及其判定

    1.自组织的概念

    2.自组织发挥作用的条件

    3.自组织是系统进化的根本动力

   二 网商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

   三 网商组群的共生与协作关系

   四 实例分析

    1.网商联盟的成长

    2.宇光电子商务联盟

  第三节 网商生态系统的他组织行为

   一 他组织的概念

   二 政府的他组织行为和作用

   三 网络服务商的他组织行为和作用

  第四节 阿里巴巴会员调查

   一 网商构成情况

   二 网商行为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系统主体的协同关系研究

  第一节 社会网络分析(SNA)理论

   一 SNA的起源和发展

   二 SNA的基本思想

    1.研究视角

    2.主要观点

    3.社会网络要素和分析方法

   三 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

   四 相关概念的说明

    1.关系

    2.中心性

    3.度

    4.密度

    5.对称性

    6.角色(role)

    7.其他概念

  第二节 网站的友情链接

   一 友情链接的概念

   二 友情链接的作用

    1.友情链接是建立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之一

    2.从合作网站上带来直接访问者

    3.获得搜索引擎排名优势

    4.增加网站的可信度

    5.方便用户进入同类型网站

   三 友情链接的应用情况

    1.企业不重视友情链接的作用,没有链接其他网站的比例非常高

    2.政府网站擅于利用友情链接宣传自己,企业网站正相反

    3.网站的友情链接更新周期较长

  第三节 钢铁企业网站建设现状

   一 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二 钢铁企业网站的特点

    1.建设网站时间早

    2.网站建设普遍

    3.多为信息型网站

   三 钢铁企业网站存在的问题

    1.网站的功能不完善,处于初级阶段

    2.网站不会运营及宣传自己

    3.网站缺乏特色,没有体现企业的文化

    4.网站功能过于简单

    5.网站的信息量少

  第四节 钢铁企业网站的SNA研究

   一 网站样本选择

    1.选择网站的原因

    2.选择主要钢铁网站的原因

    3.选择主要钢铁网站之间的友情链接和发布企业新闻关系的原因

   二 数据获取与分析步骤

    1.获取样本

    2.获取数据

    3.绘制网络结构

    4.网络结构分析

   三 钢铁网站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特征

    1.网站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2.网络的中心性研究

     (1)整个网络的中心性

     (2)节点的中间中心性

    3.网络密度分析结果

    4.可达性研究结果

    5.网络的平均距离

    6.对称性研究

    7.结构对等性研究

   四 友情链接和行业新闻的关系特征

    1.友情链接和行业新闻关系的对比分析

     (1)中心性

     (2)密度

     (3)可达性、对称性

     (4)结构同等性分析

    2.友情链接和行业新闻的关系的相似程度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系统主体的综合评价研究

  第一节 网上商城的发展及评价

   一 网上商城的快速发展

    1.B2C

     (1)B2C成为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亮点

     (2)传统企业打造零售B2C平台

     (3)危机下的中国B2C企业表现各异

     (4)B2C发展趋势分析

     (5)B2C转型趋势

     (6)B2C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同质化竞争严重

    2.C2C

     (1)C2C交易额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淘宝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2)网购持续活跃,向二三线城市和中年人群渗透

     (3)C2C竞争更加激烈

     (4)C2C商业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

     (5)网络卖家成为新兴职业,网络开店的主要目的是赚钱

     (6)C2C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信用和售后服务

   二 网上商城存在的问题

   三 阿里指数

    1.阿里指数简介

    2.阿里指数的特色和优势

     (1)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数据来源可靠

     (3)可操作性强

     (4)指标值有连续性

    3.阿里指数存在的问题

     (1)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相背离

     (2)指标不具备代表性

     (3)样本不具备代表性

    4.阿里指数的改进建议

     (1)改变评价对象

     (2)加入交易额数据

   四 评价方法的缺陷

    1.指标没有量化

    2.指标体系不完善

    3.指标体系过于复杂

    4.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不强

    5.评价标准不统一

  第二节 网上商城AHP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二 判断矩阵的构造

    1.建立递阶层次模型

    2.构造权重判断矩阵

   三 权重的计算

    1.各级权重的计算

    2.综合权重的计算

   四 网上商城综合评价模型

  第三节 评价模型的应用

   一 国内网上商城综合评价

    1.网上商城的总评测结果,见表5-5

    2.主要二级指标评测结果

   二 国内网上商城评价结果分析

  第四节 评价模型的验证

   一 调研方案

    1.背景说明

    2.调研内容

    3.调查方法与调查实施情况

    4.数据预处理和数据统计方法

   二 调研结果

    1.抽样调查的统计结果

    2.建立评价模型

   三 模型比较与结论

    1.模型比较

    2.模型验证结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崩溃模拟研究

  第一节 系统崩溃的理论

   一 系统崩溃的含义

   二 系统崩溃的研究

    1.基于时间的研究

    2.基于空间的研究

    3.研究评述

  第二节 Swarm模拟工具的原理

   一 Swarm平台简介

   二 Swarm的建模思想

   三 Swarm模型的总体框架

    1.ModelSwarm

    2.ObserverSwarm

    3.模拟主体

    4.环境

  第三节 .com公司崩溃的Swarm模拟

   一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进行Swarm模拟的主要目的

    2.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模拟方案

    1.主体

    2.主体属性

     (1)赢利模式

     (2)资金数量

     (3)网民资源数量

    3.参数

     (1)政府支持力度

     (2)网民狂热程度

     (3)网民覆盖度

     (4)崩溃系数

    4.步长与基期

    5.初始(基期)状态

     (1)网站的数量

     (2)确定各个网站在基期的属性

    6.某一时期(步长)的状态变化

     (1)网站资金

     (2)用户资源的总量

     (3)网站的数量

     (4)各期新增网站的属性

    7.崩溃发生

     (1)网站死亡率

     (2)崩溃

   三 模拟流程图

  第四节 .com公司崩溃模拟的结果分析

   一 模拟结果与现实情况的对比

   二 系统增长的影响因素

    1.政策调节和网民的支持力度会影响网站的增长速度

    2.网站成本支出的速度过快,会导致系统过早崩溃

    3.网站数目增长过快,会导致系统崩溃

    4.风险资金的不同支持力度,会影响系统的发展趋势

   三 模型改进思路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环境适应模型

  第一节 电子商务系统的崩溃过程

   一 互联网的兴起与繁荣

   二 泡沫破灭与系统崩溃

   三 中国互联网

  第二节 电子商务系统崩溃的原因

   一 投机过度

   二 心理因素

   三 供过于求

   四 合作竞争

  第三节 GVUCI模型的建立

   一 模型原理

   二 最佳型环境

   三 最差型环境

   四 潜力型环境

   五 风险型环境

  第四节 GVUCI模型的应用

   一 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启示

    1.首先要明确自己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

    2.要尽可能了解环境,获得充分的信息

    3.制定方案,采取行动

   二 对政府宏观调控的启示

   三 GVUCI模型的适用性与意义

    1.GVUCI的适用情况

     (1)产业形成初期

     (2)产业所处的环境变动频繁

    2.GVUCI模型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本书的内容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的应用价值

   1.在电子商务理论研究方面的意义

   2.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 缺陷与改进思路

电子商务的出现,带来了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结构和现代人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重要变革,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主体。在发展经济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经济竞争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电子商务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应用。因此,对电子商务的理论探讨,尤其是定量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从复杂适应特性和商业生态特性的角度,对电子商务进行解剖和分析,主要研究系统的静态构成,系统的动态形成、演化和崩溃机制,以及系统的评价方法等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探讨电子商务系统的构成及CAS特性,通过对其概念、构成要素、要素之间关系及系统本质属性的分析,论证了电子商务系统既是商业生态系统又是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基本观点。以网商生态系统为例,研究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其自组织和他组织行为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系统描述。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及其辅助软件分析工具Netdraw,以传统钢铁企业网站的友情链接和新闻评论关系为案例,研究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各主体间协同关系的机理和表现。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了网上商城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10家主要网上商城进行了实际评价;通过与抽样调查方法的对比,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利用Swarm平台建立了.com公司演化发展的模拟模型,由微观主体网站的数量变化,来呈现整个系统的演化和崩溃过程;模拟结果比较逼真地拟合了电子商务网站在中国的发展以及2000年系统崩溃的过程。最后,通过对2000年电子商务系统崩溃原因的剖析,提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电子商务环境分析的有效工具——GVUCI 模型;以GVUCI模型的四种环境为例,介绍了它的适用范畴,并探讨了它对政府和电子商务企业的指导意义。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模仿学习、高速成长、泡沫、理性恢复、社会化等五个阶段。从本质属性上看,电子商务系统既是商业生态系统,也是CAS 系统。(2)作为系统主体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通过合理的友情链接来体现其协同作用关系。与关键节点网站链接,可以在网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可达性,以便让更多访问者浏览本站。网站的友情链接并不具备对称性,这和我们的传统认识相悖。网站的链接关系和网站登载对方新闻的关系非常相似;比较有地位的大型企业网站,通常既被其他企业网站主动链接,同时它们的新闻也是小网站捕捉的对象。(3)自组织行为是网商生态系统有序发展的内因和根本动力,他组织行为起辅助作用。网商生态系统的产生和演化是科技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网商之间自我组织、互相协同、适应环境、优胜劣汰的结果,网商内部的相互作用是根本动力。政府和网络服务商等外部环境他组织因素是系统有序演化的重要条件,通过积极调控、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措施促进了网商生态系统的高速有效发展。他组织的推动力通过系统的自组织发挥作用,转化为网商的自觉行动。他组织行为必须遵循网商生态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4)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网上商城综合性评价模型,适用于B2C和C2C商务平台的评测。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与抽样调查方法的对比得到了验证。由于网上商城从经营模式到开发的技术手段都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而且网上商城的性能和提供的服务也会经常更新,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应随之改变,所以网上商城的评测体系需要在应用中不断调整和完善。(5)Swarm模拟模型真实地再现了电子商务网站在中国的发展以及2000年系统崩溃的过程。模拟研究表明,政府、用户、风险投资、竞争对手、企业赢利能力是影响网站和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政策调节和网民的支持力度会正向影响网站的增长速度;网站成本支出的速度过快,会导致系统过早崩溃;网站数目增长过快,会导致系统崩溃;风险资金的支持力度,会影响系统的发展趋势。(6)互联网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投机过度、心理因素、供过于求和激烈竞争。GVUCI模型通过对政府、用户、风险投资、竞争对手、企业赢利能力五个要素组合的定量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清晰认识当前所处的环境特征。最佳型环境、最差型环境、潜力型环境、风险型环境是几种典型情形,企业和政府应该根据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创新点主要表现如下。(1)利用Swarm平台建立了模拟模型,通过微观网站的数量变化,成功地模拟了宏观电子商务系统的演化发展和崩溃过程,为政府和企业的策略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工具。(2)根据对政府、用户、风险投资、竞争对手、企业赢利能力等五个要素的组合和量化,首创了GVUCI模型;企业和政府可以通过对现实环境的分析,量化各个要素,构建现实世界的GVUCI图。GVUCI图有助于分析和认识环境特征,为制定应对战略提供依据。(3)首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一套量化的网上商城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定期对网上商城进行监测评价,可以了解网上商城的经营状况。该模型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本书以商业生态系统理论、CAS理论及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为基础,利用Swarm平台建模技术、社会网络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特点、演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很少从这几个角度或方法对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希望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电子商务理论研究的思路和角度,推动电子商务理论发展。本书的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可供电子商务企业制定竞争策略和相关政府机构制定宏观政策时参考。

[1]〔澳〕特瑞·波索马特尔(Terry Bossomaier):《沙滩上的图案》,陈禹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蔡晓明、尚玉昌编著《普通生态学(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车东:《如何评价一个网站的人气》,www.chedongATbigfoot.com。

[4]陈禹:《信息经济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陈禹:《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及其应用——由来、内容与启示》,2001年10月《系统辨证学学报》。

[6]〔德〕哈肯(H.Haken):《协同学导论》,德张纪岳、郭治安译,西北大学出版社,1981。

[7]〔德〕黑格尔(Hegel):《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册),商务印书馆,1992。

[8]〔德〕康德(Immanuel Kan):《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

[9]邓守彦等:《经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及其测度体系》,《世界林业研究》1998年第5期。

[10]董红召等:《分形行业企业联盟及其自组织动态联盟》,2003年1月《中国机械工程》。

[11]丁卫明、汤易兵:《动态环境下企业经营范式的变迁》,2005年4月《工业技术经济》。

[12]樊春晖等,互联网实验室《中国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研究报告》,2005。

[13]樊春晖等,互联网实验室,《中国网商研究报告》,2004。

[14]范建平、梁嘉:《企业生态系统及其复杂性探讨》,2002年3月《科技导报》。

[15]方美琪等:《一种经济模型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2005年4月《系统工程学报》。

[16]冯蔚东、陈剑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过程及其优化模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40期(10)。

[17]冯英健:《网站推广方法——资源》,www.marketingman.net。

[18]冯英健:《网站交换链接推广策略失效了吗?》,www.marketingman.net,2005-02-17。

[19]戈峰:《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20]龚炳铮:《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004,http://www.ec.org.cn/2004-05/08/content-4138744.htm。

[21]孔文:《移动通信生态系统的演化》,2002年1月《世界电信》。

[22]李林艳:《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3期。

[23]梁春晓:《电子商务——从理念到行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4]刘存福等:《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网络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

[25]刘军:《社会网络模型研究论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6]刘兴宇、王彤:《政府网站综合评价方法》,2004年1月《情报科学》。

[27]罗家德:《以濡染模型研究关系网络对电脑态度之影响》,http://140.109.196.10/pages/seminar/infotec4/7-1.doc。

[28]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9]〔美〕霍兰(J.Holland)著《隐秩序》,周晓牧、韩晖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30]〔美〕詹姆斯·弗·穆尔(James F.Moore):《竞争的衰亡》,杨飞雪等译,北京出版社,1998。

[31]〔美〕詹姆斯·迈天(James Martin):《生存之路——计算机技术引发的全新经营革命》,李东贤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2]〔美〕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大趋势(Megatrends-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ur Lives)》,梅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3]〔美〕艾德里安·里恩斯(Adrian Ryans)等:《市场领先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战略性市场策划》(Winning market leadership Strategic market planning for technology-driven businesses),徐蔚,李梅梅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4]〔美〕查理斯·P.金德尔伯格(Indleberger,C.P.):《经济过热、恐慌及经济崩溃——金融危机》,叶翔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5]欧志明、张建华:《企业网络组织的演进及类型研究》,2002年1月《决策借鉴》。

[36]潘军、黄昕:《一种新的视角——商业生态系统观》,《生态经济》2004年第8期。

[37]彭晖:《电子商务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对策》,2003年12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自然杂志》,第13卷第1期,1990。

[39]覃亮、王喜成:《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研究》,2005年10月《社会科学家》。

[40]秦书生、李洪新:《从市场经济自组织过程看社会公正》,2001年1月《系统辨证学学报》

[41]邱昭良:《学习型组织:即将到来的组织革命》,1998年3月《决策借鉴》。

[42]饶京海:《Swarm:一个支持经济建模的面向对象的模拟平台》,中国人民大学,1997。

[43]施振荣:《联网组织—知识经济的经营之道》,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00。

[44]师汉民:《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关于制造哲理的沉思》,2000年2月《中国机械工程》。

[45]谭跃进、邓宏钟:《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系统工程》2001年第9期。

[46]万守付等:《电子商务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7]王健:《电子商务——现代化贸易手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资料,2005。

[48]王宵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业集群建模及实证检验》,2005年3月《系统工程》。

[49]王晓涛:《数字解读今日中国电子商务》,http://www.ceh.com.cn/news/detail.asp?id=21718&type=107。

[50]王周焰、王浣尘:《复杂适应系统》,《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第11期。

[51]吴建材、谢永平:《共同进化时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52]未署名:《什么是“链接广度”(Link Popularity)?链接广度在搜索引擎营销中有什么作用?》,www.wm23.com,2005年3月29日。

[53]未署名:《网商时代引领风骚》,2004年6月21日《国际金融报》(第15版)。

[54]未署名:《网络犯罪应引起警惕》,《中国警务报道网》,2004年3月http://www.china110.com/police/plnews/gdjs/shanx/item/2004-03/751638.shtml。

[55]未署名:《公安机关2002年受理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6633起》,《新华网》2003年7月,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07/21/content-985962.htm。

[56]许国志等:《系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57]许树伯:《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58]杨坚征:《电子商务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9]叶秀敏等:《网商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他组织》,2005年3月《系统工程学报》。

[60]殷国鹏等:《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促进隐性知识管理》,2005年12月《清华大学学报》。

[61]〔英〕拉尔夫·D.斯泰西(Stacey Ralph D.):《组织中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宋学锋、曹庆人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62]袁永康:《网络热潮的阵痛与反思》,《国外科技动态》,2002年第1期。

[63]赵道致、李广:《网络组织向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2005年1月《工业工程》。

[64]张存刚等:《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65]曾国屏:《走向综合的系统科学——读〈开创复杂性研究的新学科〉》,1994年4月《系统辩证学学报》。

[66]郑思明、程利国:《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看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集美大学学报》,Vol.5,2004年3月。

[67]周翔、纪路:《我国互联网公司与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合作的成因和障碍分析》,2000年4月《现代计算机》。

[68]钟佳桂:《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集群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本书编辑部译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70]Andreas Krause,“Predicting Crashes in a Model of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Complexity,2004,Vol.9,No.4.

[71]Arthur,W.B.,1989,“Competing Technologies,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The Economic Journal,99.

[72]Barry Rabkin,David Bradford. Evolution Theory. Best’s Review,Aug. 2002,Vol.10 3 Issue4,3p.

[73]Burr,Ronald and M.J.Minor(eds.)1983. Applied network analysis:Amet-hoaob-cal introduction Beverly Hi11s:Sage.1992,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4]Charles P.Kindleberger(1996). Manias,Panics,and Crashes:A Hisstory of Financeial Crises,3ed. New York:Wiley.

[75]F.Gerard Adams,The E-Business Revolution & The New Economy,2003.

[76]Gossain Sanjiv,“Cracking the collaboration code”,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Nov/Dec 2002,Vol.23 Issue6,6p.

[77]Hal Varian. “Economic Scene:The Usual Decorous Waltz Between Prices and Sales Becomes a Lively Tango in the World of Online Sales.”,New York Times,December 19,2002.

[78]James F.Moore,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93,Vol.71 Issue3.

[79]Kraut,R.,Lundmark,V.,Patterson,M.,Kiesler,S.Mukopadhyay,T.,& Scherllis,W. 1999. Internetparadox: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53,(9).

[80]Marco Iansiti & Roy Levin,Strategy of Ecology,“Harvard Business Review”,April 2004.

[81]Moore.Geofrey A. Crossing the Chasm.New York,NY:Harper Business,1995.

[82]Normann Richard,Ramirez Rafael. From value chain to value constellation:designing interactiv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00178012,Jul Aug93,Vol.71,Issue4.

[83]Peter R.Monge、Noshir S.Contractor,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Oxford University,2003.

[84]Robert Solow. “We’d Better Watch Out.”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July 12,1987.

[85]Robert M.Solow(1957).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9.

[86]Ronald Coase(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4.

[87]Sanjay Jain and Sandeep Krishna,Crashes,Recoveries,and “Core-Shifts” in a Model of Evolving Networks,http://www.santafe.edu/sfi/publications/wpabstract/200112075.

[88]Schaffer E. and Sorflaten J.(1998)“Web Usability Illustrated:Breathing Easier with your Useable E-Commerce Site”,EDI Forum:The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Vol.11,Part4.

[89]Tapscot Don,Playing to new rules.Director.Mar 2002,Vol.55 Issue8.

[90]Wei-Xing Zhou and Didier Sornette,Non-Parametric Analyses of Log-Periodic Precursors to Financial Crashes,Int.J.Mod.Phys.C 14(8),(2003).

[91]xiuminYe,“Domestic e-shop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earch”,(The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and Services Management(ICSSSM05)).

[92]Y.Huang,H.Saleur,D.Sornette,Re-examination of log-periodicity observed in the seismic precursors of the 1989 Loma Prieta earthquake. J.Geophys. Res.,105(B12),2000.

[93]参考网址:

http://www.chinabtob.net/news/viewnews.asp?id=7732&title=%D3%AA%CF%FA%C0%ED%C4%EE.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56137.htm.

http://fangxd.bokee.com/3333601.html.

http://www.cnii.com.cn/X10/ppt/dianzishangwu.ppt.

http://www.enan.cn/xinwen/007.html.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0601/34a33be7d7b445fab333185af634739f.shtm.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5000060-d5353533.html.

http://ad.sina.com.cn/minisite/contentdemo/1014diaocha/yulediaocha.html.

http://www.yaday.com/redirect.php?tid=774&goto=lastpost.

http://it.sohu.com/2004/06/01/86/article220338604.shtml.

http://www.qdeca.net/articles/Showfile.asp?ID=103.

http://tech.tom.com/1121/1794/2004531-102341.html.

http://tech.ccidnet.com/art/1548/20060110/410763_1.html.

http://www.cnnic.net.cn/download/2005.

http://finance.news.tom.com/1001/1002/2005323-191929.html.

http://www.chinabbc.com.cn/news/news.asp?newsid=200461717442109&classid=115.

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5/0629/A20050629429304.shtml).

http://www.3721.com/040514/2/hz.html.

http://www.yantaimarket.com/cn/500Q/cn1-100.asp.

http://www.eprobj.com.cn/itfw/itfw_zwt.asp.

http://www.chinaclick.com.cn/knowledge6.htm.

http://www.chinaicn.com/concept.htm.

http://www.ecw.cn/page.php?cid=96&aid=7157&page=.

http://www.ec.org.cn/2004-05/08/content_4138744.htm.

http://news.xinhuanet.com/ec.

http://news.xinhuanet.com/dzswdh/2004-12/29/content_2300322.htm.

http://www.iresearch.com.cn/html/b2b/detail_news_id_25398.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ec/2005-10/21/content_3662450.htm.

http://www.iresearch.com.cn/html/Online_Shopping/detail_news_id_25766.html.

http://tech.sina.com.cn/i/2005-09-08/0949714851.shtml.

http://www.iresearch.com.cn/Online_Shopping/detail_news.asp?id=22374.

http://www.economist.com.

http://www.Internetindicators.com/indicato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