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8

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No.2图书

Development Report on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System No.2

SSAPID:101-9371-6298-98
ISBN:978-7-5201-7827-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研究了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运行机制、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内容,探索了区域联盟和年报制度等创新机制,对展览展品研发、主题展览巡展、中国古代科技展示、智慧场馆建设、特效影院运营、安全管理等具体业务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科技馆体系建设进行了案例分析,以期为全国科技馆行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科普蓝皮书
作 者: 殷皓
编 辑: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No.2》编委会

 皮书

 法律声明

 摘要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新时代 新挑战 新征程

   一 科技馆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战略规划有待完善

     1.科技馆体系缺乏系统性的发展规划

     2.科技馆体系标准化建设薄弱

     3.实体科技馆建设发展和免费开放统筹管理不足

    (二)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1.各省区市科技馆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

     2.科技馆区域分布不均衡

     3.各级科技馆发展不平衡

    (三)体系运行机制与新时代要求不相适应

     1.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2.社会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四)科普展教能力有待加强

     1.展览展品研发能力不足

     2.展览教育能力亟须提升

     3.信息化应用能力相对滞后

    (五)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1.科技馆专业人才队伍编制和数量不足

     2.科技馆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受阻

     3.绩效管理激励不足

   二 科技馆体系可持续发展重点任务

    (一)推进科普场馆建设

     1.实施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示范项目

     2.加强全国科技馆建设并优化布局

     3.完善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

    (二)提升资源开发能力

     1.建立科技馆体系科普资源研发基地

     2.实施中小科技馆科普展览教育资源支持计划

     3.举办科技馆科普资源国际化和全国性的专业赛事

    (三)促进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1.通过行业、产业联盟促进馆际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

     2.形成多元化社会协作开发模式

     3.推进以流动科技馆方式开展县级科技馆区域化巡展

    (四)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1.探索科技馆体系下的总分馆制运行模式

     2.探索社会化运行模式,创新管理机制

     3.探索“馆校结合”长效机制

   三 科技馆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

    (一)健全协调机制

     1.加强科技馆体系发展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

     2.推动科技馆体系智慧化发展和信息化协同

    (二)完善制度标准

     1.推动科技馆体系标准化建设

     2.建立科技馆年报制度

     3.完善科技馆评估制度

    (三)创新人才机制

     1.探索科技馆体系专业人才发展和激励机制

     2.完善科技馆体系从业人员绩效激励机制

 Ⅱ 分报告

  B.2 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全国免费开放科技馆概况

   二 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运行成效

    (一)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持续保障

    (二)服务公众数量大幅增长

    (三)基本实现教育活动全覆盖

    (四)科普服务持续提质增效

   三 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情况

    (一)中央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二)展品更新改造费用情况

    (三)科技馆运行保障增量情况

   四 问题与困难

    (一)免费开放经费仍存在较大缺口

    (二)免费开放经费使用缺乏具体指导

    (三)科技馆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科技馆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导向

    (二)制定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

    (三)建立监督评估平台和考核机制

    (四)完善馆际交流和共享机制

    (五)强化科技馆自身能力建设

   六 结语

  B.3 流动科普设施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流动科普设施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流动科普设施发展现状

    (二)流动科普设施信息化建设现状

     1.全国流动科普设施服务平台

     2.流动科技馆互动大屏系统

     3.北斗动态管理系统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平台功能需完善

     1.账号管理不符合基层实际情况

     2.缺少线上展览内容展示

     3.缺少移动端应用

    (二)现有信息化导览使用率不高

    (三)信息化运行管理有待提高准确性与可行性

     1.自动人流统计方法尚不成熟

     2.活动次数统计尚在摸索中

    (四)尚未建立信息化网络

     1.维修售后服务关注度高,尚未实现统一管理

     2.现有技术培训手段不能满足基层需求

    (五)信息化发展受基层实际限制

     1.网络条件制约

     2.人员条件制约

   三 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流动科普设施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

     1.立足长远,高质建设

     2.统筹规划,服务业务

     3.因地制宜,便捷高效

     4.防患未然,安全可靠

    (二)流动科普设施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和建议

     1.提高项目大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探索可行可靠的数据获取手段

      (2)实现运行数据链的信息化管理

      (3)不断完善服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4)用大数据服务展览设计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展览水平

      (1)利用信息化手段加深公众对展览的理解

      (2)丰富信息化主题展览资源

      (3)提高信息化展品的质量和效果

     3.探索适合基层情况的信息化导览服务

     4.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科普持续效果

     5.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技术服务

     6.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和保障

      (1)进一步优化平台业务逻辑

      (2)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

      (3)借助专业力量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7.高效应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利用信息化加强技术培训

      (2)加强信息化系统使用培训和交流

  B.4 农村中学科技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发展现状

    (一)科学选址、精心布局、服务农村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欢迎

    (三)科学管理、运转顺畅、效益优先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与维护方面,“社会捐赠+政府支持”的投入方式尚不稳定

    (二)运行与管理方面,“跨系统、多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尚待健全

    (三)评估与激励方面,“以评促建、以奖代补”的支持动力尚显不足

   三 对策与建议

    (一)多方投入,合力共建

    (二)跨界联动,长效管理

    (三)开放共享,以评促建

  B.5 中国数字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一 中国数字科技馆发展现状

    (一)网站建设现状

    (二)新媒体平台建设现状

    (三)共建共享现状

   二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栏目架构需继续优化,检索功能尚待完善

    (二)与泛科普平台同质化严重,枢纽作用发挥不佳

    (三)基层专业人才不足,共建共享内容形式仍需创新

   三 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中国数字科技馆平台结构与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1.优化网站栏目架构

     2.完善检索功能,提高用户查找信息的便捷性

     3.建设大数据智能内容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精准科普服务

    (二)加强面向科技馆体系的特色科普资源建设,切实发挥枢纽作用

     1.围绕实体科技馆开发在线资源,促进线上和线下服务的交互融合

     2.建设科学教育直播平台,探索平台的体系化发展

     3.继续推进全国科技馆虚拟漫游项目建设,扩大建设范围

     4.发挥科技馆体系的集群优势,大力建设数字化展品资源

    (三)优化共建共享机制,加强行业交流

    (四)加强科普信息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Ⅲ 调研篇

  B.6 以制度建设推动我国科技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 前言

   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机构登记注册和年报制度

    (一)博物馆登记注册与年报制度

    (二)图书馆登记注册与年报制度

    (三)工人文化宫的相关管理制度

    (四)其他相关行业的登记注册制度

   三 科技馆年报制度的实施建议

    (一)落实年报主体,确定实施范围

    (二)制定年报内容,明确实施流程

    (三)加强政策协同,建立奖惩机制

    (四)确保年报质量,搭建管理平台

    (五)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

  B.7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

   一 主题展览巡展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

     1.中国科协实施“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项目

     2.中国科技馆实施“主题科普展览开发与巡展”项目

      (1)第一阶段(2009~2015年)

      (2)第二阶段(2016~2019年)

    (二)现状分析

     1.整体情况

     2.需求情况

     3.开发情况

     4.运行情况

   二 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度有待提高

    (二)展览内容匮乏,策划主题能力有待加强

    (三)运行模式单一,地方政府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四)效果反馈单一,缺乏有效评估机制

   三 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内容建设,优化人才配置

     1.做好顶层规划,提高展览开发的前瞻性

     2.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创新巡展模式,建立主题展览资源联动格局

     1.丰富巡展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2.建立主题展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三)建立巡展评估机制,提高观众满意度

     1.加强观众研究

     2.做好科学评估

   四 结语

  B.8 加强信息建设 提高共享能力

   一 我国科技馆信息化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1.我国科技馆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与场馆规模关系分析

    2.我国科技馆信息化系统建设数量和类别分析

    3.我国科技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方式分析

    4.我国科技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偏好分析

    5.我国科技馆建有信息化系统的数量与场馆规模关系分析

    6.展览教育中使用信息化技术情况分析

   二 我国科技馆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系统建设受场馆规模制约大,中小型场馆面临的困难更多

    2.场馆用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经费不足,信息化人才不足

    3.使用通用信息化系统多,场馆展品信息管理类系统建设不足

    4.场馆内的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少,信息数据利用率低

    5.信息化技术在展览教育中应用较多,但形成服务于展览教育的系统较少

   三 促进我国科技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成立全国科技馆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加强场馆间交流分享、互通有无、沟通协作、统建共享

    2.制定全国科技馆信息化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建设行业通用软件

    3.对信息化建设程度低的场馆给予针对性支持,提供评价和培训服务

    4.建设场馆内信息化管理平台,联通信息孤岛

    5.提高场馆全员信息化素养,成立信息化工作组,弥补人员不足

    6.场馆信息化建设统一归口、统一建设,实现场馆信息化统筹发展

  B.9 增强核心能力 提升行业水平

   一 科技馆行业展览展品设计研发现状

    (一)科技馆展览展品研发情况

     1.新展览展品研发情况

      (1)新展览研发

      (2)新展品研发

     2.展览展品设计研发部门

      (1)部门职责

      (2)研发人员

     3.展览展品开发工作

      (1)展览展品开发工作流程

      (2)展览展品自主研发能力

     4.加工车间基本情况

     5.展览展品设计研发标准化

      (1)展览展品通用设计标准

      (2)展品零部件通用化

    (二)展览展品研制企业研发现状

     1.创新展品研发

      (1)创新展品的项目来源

      (2)创新展品的创意来源

     2.展览展品研发部门(见表2)

      (1)部门职责

      (2)研发人员

     3.展览开发工作流程

     4.展品开发工作流程

     5.展品的加工制作

     6.企业的设计研发标准

      (1)展览展品通用设计标准

      (2)展品零部件通用化

   二 科技馆行业设计研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科技馆研发团队建设不足

     1.研发人员不足,难以充分投入展览展品研发工作

     2.研发人员专业、职责分布不平衡,不利于研发工作的开展

     3.研发人员自身能力弱,缺乏专业的研发能力提升途径

    (二)展览展品创新研发受制约

     1.创新研发周期受限,创新展品的稳定性难以保障

     2.创新回报率低,抑制创新研发热情

    (三)展览展品设计研发流程不规范

    (四)展览展品设计研发标准化程度低

   三 提高科技馆行业展览展品设计研发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升展览展品研发团队能力

     1.不同级别的科技馆应该具备相应的研发设计能力

     2.创新研发工作模式,调动多方力量,扩大设计研发队伍

      (1)创新自主研发工作模式

      (2)创新合作研发工作模式

     3.开发多样化的专业学习形式,精准提升团队研发能力

      (1)开展专业的培训

      (2)搭建线上研发交流平台

     4.组建联合项目组,于实践中锻炼团队能力

    (二)优化展览展品创新研发氛围

     1.增设创新研发课题,给予研发周期与研发资金的保障

     2.设置激励性研发奖励,营造全民参与的创新热度

      (1)发挥展览展品创新研发在科普工作人员职称考评体系中的作用

      (2)推动建立多样化创新奖励模式,鼓励全民参与

     3.建立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信息库,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共享平台

    (三)规范展览展品研发流程

     1.建立科学的、规范的研发流程

     2.展览展品研发流程建议

    (四)推进展览展品设计研发标准化建设

     1.建立展览展品研发标准体系

     2.展览展品开发标准推广应用

  B.10 拓展科普功能 融合科普产业

   一 我国科技馆特效影院运营现状

    (一)我国科技馆特效影院建设概况

     1.特效影院总量与区域分布

     2.特效影院类型及数量统计

     3.特效影院数量与场馆规模关系分析

    (二)我国科技馆特效影院基础运营概况

     1.影院运营模式

      (1)常规运营

      (2)免费开放

      (3)院线运营

     2.影院放映场次、观众量及票房

     3.影片资源配置

      (1)影片更新速度及片租

      (2)影片自主创作

     4.影院运行支出费用

     5.人员配置与技术保障

     6.特效影院科普功能开发利用

      (1)开展教育活动

      (2)举办特效电影展映活动

   二 我国科技馆特效影院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特效影院相关建设标准指导

    (二)特效影院硬件设施老化,放映效果不佳

    (三)特效影片供给不足,更新速度缓慢

    (四)特效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

    (五)缺少创意营销,吸引力不足

   三 制约我国科技馆特效影院运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政策制度不健全

    (二)特效影院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三)对特效影院重视不足

    (四)管理体制不畅

    (五)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四 提升我国科技馆特效影院运营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特效影院标准体系

    (二)加快特效影院建设与升级

    (三)坚持创新,充分发挥特效影院功能

     1.拓展特效影院科普教育功能,打造特效影院品牌科普教育活动

     2.开拓商业运营之路

     3.开发电影相关衍生科普产品

    (四)创建影院营销体系

     1.建立影院会员制度,拓展影院消费群体

     2.完善票制优惠模式,吸引观众多次观影

     3.利用外部条件加大宣传力度

    (五)充分发挥专委会平台作用

  B.11 弘扬传统文化 坚持文化自信

   一 科技馆中国古代科技展示教育现状

    (一)展览展示现状

    (二)教育活动现状

    (三)其他形式的科普资源现状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展览展示教育资源不足

     2.展示手段与内涵挖掘不充分

     3.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二)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

     2.合作交流不充分

     3.专业人员缺乏

   三 促进中国古代科技展示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大力开发专题展览

    (二)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与文博系统合作

    (三)聚力培养人才,丰富古代科技展示教育资源

  B.12 讲好科学家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 科学家题材特效电影发展概况

    (一)国产科学家题材商业电影长片发展脉络

    (二)科学家题材特效影片

     1.剧情纪录片

     2.人物故事片

   二 国产科学家题材特效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影片创作层面

     1.题材创作难度大

     2.创作思维有待突破

     3.特效影院需求特异化

    (二)行业制作层面

     1.创作主体类型单一

     2.外部影响因素较多

   三 科学家题材特效电影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深入理解和传达中国科学家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题材入手,人物先行,灵活采用不同影片类型

    (三)拓展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涵

    (四)搭建平台,架起科学界与影视界沟通的桥梁

    (五)开辟科普院线,提供政策催化

 Ⅳ 实践篇

  B.13 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一 科普场馆区域联盟产生的背景

    (一)科普场馆区域联盟的概念

    (二)科普场馆区域联盟产生的必要性

     1.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

     2.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 国内科普场馆区域联盟案例分析

    (一)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

    (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

    (三)京津冀科学教育馆联盟

    (四)联盟建设特点

   三 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成效

     1.提升科普资源使用效率,发挥更大合力

     2.促进馆际交流,活跃行业氛围,扩大科普“朋友圈”

     3.联盟运行方式灵活,为中小科普场馆发展带来机遇

     4.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推动“城市圈”建设

    (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起步较晚

     2.主体参与不充分,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3.联盟制度不够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欠缺

   四 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科普场馆联盟建设

    (二)优化联盟运行管理机制,设立专职管理和运营人员

    (三)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经费来源、联盟功能的多元化

    (四)规范联盟网站建设与运营,打造联盟品牌

    (五)构建联盟服务评价体系

   五 结语

  B.14 科技馆预警限流管理

   一 大型博物馆潜在安全风险

    (一)观众客流高位运行

    (二)所处区域位置敏感

   二 实施限流管理的法规依据及测算核定

    (一)法律依据

    (二)行业标准

    (三)测算依据

     1.瞬时承载量=有效可游览面积/人均游览面积

     2.日承载量=瞬时承载量×日平均周转率(开放时间/平均游览时间)

    (四)测算案例

   三 博物馆实施预警限流的现状与经验

    (一)故宫博物院

     1.分三阶段实施限流

     2.刚性推行全网售票

     3.扩大观众参观区域

     4.调整安检部署配置

    (二)国家博物馆

     1.“三步走”实施限流

     2.采取实名预约参观

     3.快速安检提升服务

    (三)中国科技馆

     1.分三阶段实施限流

     2.“西进东出”流向调整

     3.释放建筑内部空间

     4.实时公示客流数据

     5.调整团队分时入场

     6.建设全新票务系统

     7.核算安检通行速度

     8.加强主流媒体宣传

     9.加大馆校结合力度

   四 博物馆实施预警限流的建议

    (一)限流措施申报审批

    (二)充分调研设定承载量

    (三)推行全网预售机制

    (四)引导分时错峰出行

    (五)完善限流机制建设

    (六)推进安防配套建设

    (七)调整安检管理理念

    (八)改善馆区外部环境

    (九)集成数据智能服务

    (十)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B.15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与基金会:价值与困境

   一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与基金会合作现状

    (一)21世纪是我国博物馆和基金会大发展的时期

    (二)国内外博物馆与基金会的合作存在较大差异

    (三)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和基金会合作基本特性

    (四)上海科技馆与基金会的合作实践

   二 合作价值——以上海科技馆与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合作为例

    (一)促进办馆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二)提升社会资源的整合力

    (三)拓展服务大众的时空界限

   三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与基金会合作面临的困境

    (一)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与基金会合作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中国公益市场集中度过高,使得科普类基金会供给不足

    (三)“事社分离”使得两者原有的深度合作面临挑战

    (四)基金会捐赠博物馆资金使用的法律法规适用困境

   五 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明确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

    (二)博物馆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捐赠资金在规范的前提下使用

    (三)基金会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支持博物馆建设

    (四)在“事社分离”的原则下,进一步厘清合作中人和物的关系

    (五)鼓励发起设立以科学普及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基金会

  B.16 智慧管理 智慧运行 智慧服务

   一 智慧博物馆建设发展现状

    (一)发展背景

    (二)国外主要案例

    (三)国内主要案例

   二 智慧博物馆建设构思

    (一)智慧博物馆的内涵

    (二)智慧博物馆建设目标

    (三)智慧场馆建设实施原则

     1.整体规划,分步推进

     2.需求牵引,创新应用

     3.资源共享,集约建设

     4.规范开放,保障安全

   三 上海科技馆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实践

    (一)平台化智慧管理建设

     1.建设三馆跨平台协同办公平台

     2.建设数据总线及业务数据汇聚中心

     3.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二)智能化智慧运行建设

     1.构建智慧博物馆坚实的基础设施基石

     2.建设“三馆合一”的智能安防综合管理平台

     3.建设场馆运行服务高效支撑系统

     4.建设楼宇及展项智能化系统

    (三)网络化智慧服务建设

     1.建设数字博物馆学习平台,拓展互联网科普

     2.全方位信息传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

   四 智慧博物馆未来发展展望

    (一)人工智能将成为智慧博物馆的强大引擎

    (二)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1.智能客流监测及管理

     2.智能运行监测及管理

     3.智能游客导览及观展

     4.智慧全域旅游及服务

     5.智能辅助藏品修复及研究

  B.1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科普讲座

   一 科技馆科普讲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科普讲座面临的机遇

     1.新时代下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及政策支持,为科普讲座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应用,为科普讲座的传播助力赋能

    (二)科普讲座面临的挑战

     1.受多行业举办类似活动的冲击,平台优势减弱

     2.受组织模式单一的制约,资源存在短板

     3.受传统活动形式影响,科普传播延续性不够

   二 重庆科技馆科技·人文大讲坛发展思路

    (一)以MCR工作方式为指导,构建良性互动科普生态圈

    (二)以公益科普为基调,加强科普资源整合与机构联动

    (三)以科普内容为重心,优化服务保障机制与科普传播路径

    (四)以科普成果为导向,打造优质精品科普讲座与成果

   三 重庆科技馆科技·人文大讲坛发展举措

    (一)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二)积极拓展科普内容供给与宣传途径

     1.吸纳整合更多优势科普资源,倾力打造互利共赢的科普生态圈

     2.注重信息化科普资源的利用,积极开拓对外科普传播资源与载体

    (三)不断探索科普讲座新模式

     1.改变讲座内容单一的模式,多角度解构主题

     2.运用新媒体手段营造沉浸式科普氛围,注重线下线上相结合

    (四)聚焦讲坛主题内容的深度挖掘和二次研发

   五 结语

  B.18 以基层科普为抓手推动科技馆体系建设

   一 科技馆体系下新疆基层科普工作现状

    (一)流动科技馆

    (二)科普大篷车

    (三)农村中学科技馆

    (四)县域科技馆

    (五)社区科普馆

   二 新疆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经验

    (一)因地制宜,实现基本科普服务均等化

    (二)多级联动,实现科普资源效用最大化

    (三)省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打造品牌,主题活动见成效

   三 新疆现代科技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科普设施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研发能力不足

    (三)新媒体应用不够

   四 新疆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未来思考

    (一)制定完善流动科普设施管理机制

    (二)加强展教资源的开发与创新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丰富科普手段,综合运用新媒体等新型科学传播形式

   五 结语

 Ⅴ 借鉴篇

  B.19 博物馆集群协同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一 引言

   二 史密森学会集群化模式的确立

   三 史密森学会集群化模式的特点

    (一)统一有序的组织架构,有助集中管理

    (二)制定科学战略规划,统筹布局建设

    (三)资金先集中再分配,协调高效运作

    (四)凝聚共识、资源共享,促进资源流动

    (五)系统开展科学评估,提升执行力

   四 史密森学会博物馆集群模式的成效

    (一)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强劲

    (二)规模效益倍增,知名度不断提升

    (三)塑造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扩大“朋友圈”

   五 对我国科技馆建设的启示

    (一)明确发展方向,形成战略计划

    (二)设立品牌活动,发挥联动效应

    (三)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合作

 基本子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皮书网

程东红主编《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齐欣、朱幼文、蔡文东:《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报告》,《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年第2期。

“科技馆教育活动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组:《科技馆教育活动创新与发展研究报告》,载《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科技馆发展研究课题组:《科技馆发展研究报告》,载《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上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中国科协、中宣部、财政部:《关于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科协发普字〔2015〕20号),2015。

郑浩峻、周明凯、韩景红、邱永哲、廖红:《运用互联网理念,大力发展网络科普》,《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14年5月。

樊庆:《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科技传播》2015年第3期。

陈健:《科普大篷车十五年发展分析研究》,《科技与企业》2015年第5期。

陈珂珂:《中国流动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研究》,《科协论坛》2015年第9期。

苑楠:《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管理流动科技馆项目的几点思考》,《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年第6期。

Deqing Li,Honghui Mei,Yi Shen,Shuang Su,Wenli Zhang,Junting Wang,Ming Zu,Wei Chen,“ECharts:A Declarative Framework for Rapid Construction of Web-based Visualization,” Visual Informatics,Vol.2,Iss.2,2018:136-146.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发〔2006〕7号),2006。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号),2016。

中国科协:《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科协发普字〔2016〕20号),2016。

中共中央办公厅:《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2016。

程东红主编《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李璐、任贺春、卢志浩:《中国数字科技馆发展报告》,载殷皓主编《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进展》,《科技导报》2016年第12期。

殷皓:《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 实现国家公共科普服务能力跨越式发展》,载殷皓主编《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马宇罡、蔡文东、齐欣、陈闯、王美力:《新时代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发展与创新》,载殷皓主编《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邢致远:《博物馆审核设立与注册登记管理的实践探索和政策性建议》,《中国博物馆》2012年第4期。

刘光迪:《关于建立图书馆年度报告制度的思考》,《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6期。

何盼盼、陈雅:《我国城市图书馆年报制度建设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图书馆建设》2018年第12期。

陆敏洁:《非文物系统博物馆登记注册体系设计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何明翔:《两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立现代年报制度的研究和思考》,《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年第4期。

李新跃:《浅谈新时期工人文化宫的改革与建设》,《科技资讯》2006年第10期。

刘宁:《新时期工人文化宫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第23期。

项晓梅:《关于新时期依法加强文化宫建设的若干思考》,《艺术百家》2011年第S2期。

魏勇:《以建促改 以奖代补 双轮驱动 助推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会财会》2019年第6期。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号)。

殷皓:《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创新升级,助力公共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中国博物馆》2018年第2期。

程东红主编《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科技馆创新展览设计思路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科技馆创新展览设计思路及发展对策研究报告》,《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陈涛:《浅析目前科技馆临时主题展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科技展望》2016年第13期。

王紫色、李赞、张瑶:《如何策划科技馆短期专题展览——以“遇见更好的你”心理学专题展为例》,《科普研究》2017年第5期。

蒋志萍:《浅谈科普场馆的资源共建共享》,《科协论坛》2017年第12期。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16。

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建标101-2007),2007。

娄策群、桂学文、赵云合主编《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唐罡:《科技馆展品开发标准研究与思考》,《中国标准化》2016年第2期。

孙晓军:《浅析科技馆基础科学展品的创新研发及教育活动设计——以展品“随风而动”为例》,《学会》2018年第1期。

吕云祥:《影视技术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李念芦主编《影视技术概论》(修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许浅林:《中国电影技术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赵斌:《浅谈特效影院与现代科学技术》,《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5期。

曾平英:《探索科普影院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科协论坛》2010年第5期。

郑念:《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科普研究》2010年第6期。

初学基:《我国科技馆特效影院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11。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小组译,科学出版社,1975。

赵洋:《面向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的科幻主题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年第S2期。

张文娟、袁辉:《科技藏品的多维信息与多维传播——以“解密编钟”系列教育活动为例》,《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年第3期。

黄凯、李文君:《从局限性分析到针对性实践——关于突破科技博物馆主题展览设计困局的思考》,《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年第2期。

“创新我国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对策研究”课题组:《创新我国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对策研究报告》,《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科技馆创新展览设计思路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科技馆创新展览设计思路及发展对策研究报告》,《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岳晓英:《从〈李时珍〉到〈钱学森〉——我国科学家传记片创作特色及其缺失》,《电影新作》2013年第1期。

王冀邢:《邓稼先》,《当代电影》2009年第5期。

《〈我是医生〉平易中见崇高 开创主旋律传记片新模式》,《文汇报》2017年6月5日。

郑景丽:《联盟能力与联盟治理的关系研究——基于不同联盟动机的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

巫景飞:《企业战略联盟动因、治理与绩效》,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孙波、刘万国、倪煜佳、姜凯予:《美国典型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现代情报》2018年第3期。

赵峥、王炳文:《从“增长联盟”到“治理联盟”——世界大都市圈空间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国研网系列研究报告》2019年第180号。

王小明:《共建、共享与创新:关于长三角科普资源一体化的思考》,《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年第3期。

张玲莉、王保云等:《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场所高危点统计与分析》,《安全》2019年第10期。

赵红军、张平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客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第4期。

杨伟朋:《博物馆反恐风险评估要素分析》,《中国博物馆》2019年第1期。

胡柳:《古根海姆博物馆运营模式初探》,《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2期。

王守文、徐顽强:《科技类基金会发展现状、动因与趋势》,《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5期。

宋新潮:《智慧博物馆的体系建设》,《中国文物报》2014年10月17日。

燕煦:《博物馆的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述略》,《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7期。

李姣:《智慧博物馆与AI博物馆——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发展新机遇》,《博物院》2019年第4期。

何旭:《关于科普讲坛的一点建议》,《才智》2009年第33期。

余水立:《关于公共图书馆讲坛的思考》,《传媒论坛》2018年第20期。

“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报告》,《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上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冯静哲:《流动科普基础设施现状及对策探讨》,《科技风》2019年第2期。

龙金晶:《现代科技馆体系下流动科普设施运行机制的思考》,《学会》2020年第6期。

王小明、宋娴:《重构与发展——博物馆集群化运营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

柳懿洋:《博物馆集群化运营模式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7。

吴岳:《史密森学会的创立及其初期活动研究(1836~1878)》,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