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3

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 (2016)图书

County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port of Gansu (2016)

SSAPID:101-9339-7716-79
ISBN:978-7-5097-8522-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甘肃省县域和农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从县域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结构、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消费结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支农惠农政策效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尝试性地以村为单位进行了微观层面的入户调查,从农村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农村特困人群生存现状和扶贫模式与绩效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与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甘肃蓝皮书
编 辑:高振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Z1 丛书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总序

 皮书数据库

 摘要

 《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16)》编辑委员会

 Ⅰ 总报告

  B.1 甘肃农村发展报告

   一 2015年甘肃省农业与农村运行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情况

     1.2015年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十二连丰”

     2.蔬菜产业平稳发展

     3.林果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4.油菜生产呈结构性下降

     5.棉花生产继续萎缩

     6.中药材生产势头放缓

    (二)林业生产情况

    (三)畜牧业生产情况

     1.生猪生产继续下滑

     2.牛产业发展平稳,羊产业快速增长

     3.家禽饲养业发展速度加快

    (四)渔业生产情况

    (五)主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普遍上涨

     1.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价格涨多跌少

     2.中药材价格缓慢回升

     3.主要畜禽价格全面上涨

   二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一)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

     1.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处于准备实施阶段

     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梯度分布

     3.地区间现代农业发展差距较大

     4.各市(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聚类

    (二)甘肃省农民收入结构与增收潜力

     1.收入结构情况

     2.农民收入来源对增长的贡献程度(见表3)

     3.农民收入的内部结构情况(见图1)

     4.全省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差异

     5.农民收入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三)甘肃农村劳动力结构与潜力

     1.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变化

     2.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分析

     3.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

     4.农村劳动力潜力分析

      (1)农村劳动力供给规模的测算

      (2)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预测

      (3)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潜力估计

    (四)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甘肃省农业生产能力现状及特征分析

      (1)农业产出水平大幅提升

      (2)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3)特色农业发展形成突出优势

      (4)旱作农业地位不断增强

      (5)农业产业化特征渐趋明显

     2.甘肃省各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3.甘肃省农业产出与投入要素关系分析

    (五)甘肃省农村消费结构与变化

     1.地域消费结构比较

     2.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比较

     3.消费结构变动度分析

    (六)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

     1.城镇化水平缓慢上升,但与全国的差距不断拉大

     2.二元对比系数小,城乡一体化处于初始阶段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

   三 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围绕特色农业开发,全面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寻找增收新路子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B.2 甘肃县域竞争力评价报告

   一 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说明

    (二)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1.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时间与地域范围

     2.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方法

     3.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标准

   二 甘肃省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

    (一)甘肃省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二)甘肃省市(州)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三 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二)甘肃省县域产业发展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产业发展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产业发展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三)甘肃省县域基础设施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基础设施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基础设施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四)甘肃省县域社会保障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社会保障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社会保障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五)甘肃省县域公共服务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公共服务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公共服务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六)甘肃省县域生活环境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生活环境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生活环境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七)甘肃省县域社会结构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社会结构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社会结构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八)甘肃省县域科学教育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科学教育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科学教育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四 小结

 Ⅱ 专题篇

  B.3 甘肃县域发展水平空间布局分析

   一 研究对象及标准

    (一)研究区域

    (二)地域分类

    (三)判定标准

   二 甘肃县域发展水平空间布局*

    (一)县域发展水平空间分布

     1.县域空间分布

     2.各地域的空间分布

    (二)13个市(州)县域发展水平空间分布

   三 甘肃县域发展水平子系统空间布局

    (一)甘肃县域宏观经济空间分布

    (二)甘肃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分布

    (三)甘肃县域基础设施空间分布

    (四)甘肃县域社会保障空间分布

    (五)甘肃县域公共服务空间分布

    (六)甘肃县域生活环境空间分布

    (七)甘肃县域社会结构空间分布

    (八)甘肃县域科学教育空间分布

  B.4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一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

    (三)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二 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一)甘肃省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二)基于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

   三 结论

   四 对策建议

  B.5 甘肃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增收潜力分析

   一 甘肃农民收入结构现状

    (一)农民收入结构状况

     1.收入结构多元化,收入持续增长

     2.农业依然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3.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二渠道

     4.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

    (二)农民收入来源对增长的贡献程度

     1.家庭经营收入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2.工资性收入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贡献率波动较大

    (三)工资性收入内部结构

    (四)家庭经营收入结构

    (五)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结构

    (六)全省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差异

   二 西部同类省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差异

    1.西部省份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

    2.家庭经营收入对总收入增长贡献逐步缩小

    3.转移性收入区域间差距较大

   三 影响农民收入结构性的因素

    (一)影响工资性收入因素

     1.农村科技教育水平落后,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2.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农村工业化程度较低

    (二)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因素

     1.农业的脆弱性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3.农业生产资源比例不协调,农业增收空间受限制

    (三)影响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四)影响转移性收入的主要因素

   三 农民收入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四 对策建议

  B.6 甘肃农村劳动力结构与潜力分析

   一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特征

    (一)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变化

    (二)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分析

     1.男性仍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主力军

     2.农村劳动力供给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

     3.农村劳动力供给以中青年为主,劳动年龄外劳动力所占比重增加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

     1.农村转移的劳动力逐年增加

     2.转移的劳动力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

     3.劳动力转移地域以西部地区为主

   二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潜力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供给规模的测算

     1.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的预测

     2.农村劳动力供给规模

    (二)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预测

     1.耕地面积预测

     2.劳均耕地面积预测

     3.农业劳动力需求量计算

    (三)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潜力估计

   四 基本结论与建议

  B.7 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市场开发

   一 地域消费结构比较

   二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比较

   三 消费结构变动度分析

   四 构建商品流通体系、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运行机制

    (一)典型范例

     1.美国西尔斯营销模式*

     2.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模式*

     3.中国邮政连锁模式*

     4.供销合作社连锁模式*

    (二)开拓甘肃省农村消费市场的路径选择

     1.促进农产品流通是开拓甘肃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

     2.甘肃省区域消费环境差异大,消费模式应注重多元化

     3.消费市场的开拓应该同国家政策紧密结合,发挥政府的职能

     4.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应与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市场发展相结合

    (三)运行机制构建

    (四)运行要素

     1.互联网信息技术

     2.金融环境

     3.流通中介组织

     4.政府支持措施

    (五)金融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的发展策略

  B.8 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一 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太阳辐射充足,光温条件适宜

     2.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3.自然地域分异大,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

    (二)制约因素

     1.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2.水资源匮乏,水、土资源在时间、空间上配合较差

     3.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

     4.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农业外部投入不足

     5.农业比较收益低,农民兼业化现象普遍

   二 甘肃省农业生产能力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农业产出水平大幅提升

    (二)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三)特色农业发展形成突出优势

    (四)旱作农业地位不断增强

    (五)农业产业化特征渐趋明显

   三 甘肃省各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一)比较优势指数法解释

    (二)各市(州)主要农作物生产优势分析

   四 甘肃省农业产出与投入要素关系分析

    (一)甘肃省农业生产函数的构建

    (二)农业产出与投入要素关系分析

   五 提高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保障体系

    (二)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三)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五)建立完整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

  B.9 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一 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评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

     1.指标的选取与理由

     2.指标的解释与计算公式

     3.评价标准

    (二)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1.城镇化水平

     2.二元对比系数(R)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I)

     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

     5.综合评价(见表3)

   二 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城乡一体化总体水平低,连续5年排全国倒数第二

    (二)经济发展水平低严重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城镇化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二元强度高,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

    (五)甘肃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三 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经济先导发展路径

    (二)新型城镇化路径

    (三)农业现代化路径

    (四)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路径

    (五)制度化路径

    (六)生态化路径

  B.10 甘肃支农惠农政策效能研究

   一 甘肃省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举措

    (一)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二)农业补贴

    (三)金融支持

   二 甘肃省支农惠农政策效能分析

    (一)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政策效能分析

     1.提高了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能力

     2.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大幅度改善

    (二)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分析

     1.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2.促进了农作物良种推广,增强了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提高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3.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4.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

     5.构建市场化的生产保险体系、提高了农业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

    (三)金融支持政策效能分析

     1.农村金融政策组织体系逐步健全

     2.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加强

     3.农村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三 甘肃省支农惠农政策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政策的主要问题

     1.农村饮水方面

     2.农村住房方面

     3.农村道路方面

    (二)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问题

     1.补贴标准低,政策激励效应递减

     2.补贴范围不合理,政策目标不够清晰

     3.补贴政策工作量大,执行成本高,政策功效内耗大

    (三)金融支持政策的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多种类型金融机构没有发展起来,涉农主体有效融资渠道仍然偏少

     2.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单一,撬动信贷资金支持力度还比较小

     3.农村金融产品还不丰富

     4.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滞后

     5.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仍然滞后

   四 提升甘肃省支农惠农政策效能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投入方式,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构建“政府+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2.强化建设规划指导,有效整合住房建设项目资金

     3.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试点

    (二)改进补贴范围和对象,强化补贴政策的执行力

     1.加大补贴力度,提高政策效能

     2.强化补贴政策的目标导向

     3.健全完善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统筹好支农惠农资金的使用管理

    (三)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先导作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Ⅲ 调查篇

  B.11 农村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问题调查*

   一 调查村基本情况

    1.调查村基本情况

    2.调查农户基本情况

   二 土地确权流转现状调查

    1.土地确权的现状

    2.××村土地流转现状

    3.土地流转的形式

    4.农民对土地确权的认识

    5.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三 土地流转和土地确权中存在的问题

    1.流转土地过程中主体不清,政府功能错位

    2.流转土地的“非农化”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3.经营主体规模偏小、层次偏低

    4.土地流转形式单一,农业缺乏产业支撑

    5.土地流转机构不健全,土地流转的手续不齐全

    6.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干部和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

    7.农民无法预见土地确权的作用,对确权失去信心

    8.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导致四至不清,确权困难

   四 对策建议

    1.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强化耕地用途管制,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

    3.培育新型农业发展主体

    4.积极培育地方特色农业产业

    5.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构

    6.加大土地流转和确权政策的宣传力度

    7.完善土地抵押融资渠道

    8.挖掘“活档案”,化解确权纠纷

  B.12 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调查

   一 农村人口现状

    (一)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

    (二)农村人口性别比下降,外出人口性别比升高

    (三)教育水平整体不高,但程度不断提高

   二 ×× 村的人口结构与特征

    (一)人口自然结构特征

     1.人口年龄特征

     2.人口性别结构特征

    (二)人口社会结构特征

     1.人口家庭结构特征

     2.人口教育结构特征

   三 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二)留守妇女存在的问题

    (三)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

    (四)农业发展困难重重

   四 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抚养教育问题

    (二)更多地关注留守妇女问题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B.13 农村特困人群生存现状调查*

   一 S村贫困状况及社会结构

    (一)贫困因素及数量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四)对贫困的认识变迁

   二 S村所在地区贫困状况

    (一)地区贫困广度

    (二)地区反贫困状况

     1.投入专项扶贫资金逐年增多

     2.金融扶贫增速迅猛

     3.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组织覆盖贫困村的比例

     4.就业扶持规模呈扩大态势

   三 S村特困人群生存现状

    (一)特困人群的生存环境

     1.特困人群的自然生存环境

     2.特困人群的社会生存环境

    (二)特困人群的家庭规模与结构

     1.家庭规模

     2.家庭结构

     3.职业流动

    (三)特困人群的客观生活质量

     1.承包、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情况

     2.家庭收入构成

     3.家庭消费

     4.居住状况

      (1)住房和庭院面积

      (2)住房质量状况

     5.家庭财产与消费

      (1)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状况

      (2)耐用消费品价值

     6.社会保障状况

     7.媒体使用情况

    (四)特困人群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

     1.特困人群的政治参与

     2.特困人群的社会支持网

      (1)社会网的规模

      (2)社会支持网

    (五)特困人群的闲暇时间和闲暇生活

     1.特困群体的闲暇时间

     2.特困群体的闲暇活动

    (六)特困群体的生存负担

     1.生活负担

     2.交往负担

     3.照料负担

     4.精神负担

   四 特困人群的生存效果

    (一)特困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

     1.工作满意度

     2.家庭满意度

     3.本人生活的满意度

     4.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5.环境满意度

     6.幸福感

     7.特困群体的比较评价

    (二)特困群体的生存诉求

  B.14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调查

   一 清水县HX村整体状况调查分析

    (一)HX村自然状况

    (二)HX村基本情况

    (三)HX村产业发展

    (四)HX村基层组织

   二 清水县HX村扶贫绩效调查分析

    (一)HX村贫困群体生产生活保障扶贫绩效调查分析

     1.HX村基础设施调查及绩效分析

     2.HX村文化教育程度调查及绩效分析

     3.HX村医疗卫生调查及绩效分析

    (二)HX村贫困群体社会保障扶贫绩效调查分析

    (三)HX村产业扶贫政策绩效调查分析

    (四)HX村扶贫开发项目调查及绩效分析

     1.HX村危房改造项目调查及绩效分析

     2.整村推进项目调查及绩效分析

      (1)核桃栽植项目

      (2)全膜玉米种植项目

      (3)养殖项目

      (4)硬化村道路项目

      (5)扶贫互助协会

      (6)双联贷款贴息项目

      (7)技术培训项目

   三 基本结论

   四 扶贫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培育发展扶贫产业,为群众稳产增收奠定基础

    (三)建立健全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机制

    (五)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群众整体素质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和甘肃省统计局共同合作编写的《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16)》,在前八年县域蓝皮书的基础上,将县域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使其理论框架更加清晰、政策含义更加鲜明、实践经验更加丰富。这份报告相比以往有三大创新。一是第一次将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报告和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的指标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发展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社会保障竞争力、公共服务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社会结构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8个一级指标,以及21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二是增加了农业发展报告和专题。总结了2015年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并就农村和农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结构与增收潜力、支农惠农政策效能、农村劳动力结构与潜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消费结构与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进行了专题研究。三是增加了个案研究,针对农村发展现阶段的一些重点问题,如农村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问题、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农村特困人群生存现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模式与绩效等,进行了以村为研究单元的农村调查,并形成了调查报告。通过对2014年甘肃省77个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2014年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发展特征:一是甘肃省县域竞争力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二是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各市(州)及各市(州)所辖县域之间差异性较大,县域竞争力发展很不均衡;三是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各市(州)及各市(州)所辖县域之间要素配置差异性较大,县域竞争力要素配置很不均衡;四是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各市(州)及各市(州)所辖县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等因素制约下的分布特征;五是甘肃省贫困地区县域竞争力上升趋势较为明显。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全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创新驱动添活力”的主线,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李丽纯:《后现代农业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测评》,《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12期。

李树明、徐卫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制约因素研究》,《求索》2010年第7期。

杜华章:《长三角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综合评价》,《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邵一珊、李豫新:《西北五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新疆农垦经济》2010年第2期。

王国敏、周庆元、卢婷婷:《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与实证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美〕埃德加·M.胡佛著《区域经济学导论》,王翼龙译,商务印书馆,1990。

郭强、李荣喜:《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陈剑:《城乡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农业大学,2007。

《城乡融合需要制度创新》,《经营与管理》2010年第11期。

《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土地》,城市—凤凰网。

刘吉双、陈殿美:《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估与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第5期。

孙刚印、刘志琰:《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及其政策建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城乡一体化视野中农民的现代公民意识探究》,《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

卢小雪:《机遇还是挑战——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一点思考》,《今日财富》2010。

付慧娟、宋红霞:《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以安阳市为例》,《企业导报》2010。

刘冠生、宋燕华、马健:《我国城乡互动发展思想的流变》,《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欧阳敏、周维崧:《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启示》,《商业时代》2011年第3期。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中国名城》2013。

周颖杰:《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途径分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第7期。

《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其财税政策研究》,《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

《与玉米有关的试题归类解析》,《高考:理化生》2007。

曾业松:《新农村建设——新的背景、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举措》,《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6。

《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南蔬菜出口的影响以及对策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王三运:《不断开创我省“三农”工作新局面》(2014年1月10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伟平:《努力保持农业农村持续向好局面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15年1月15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办公厅、省水利厅联合调研组:《我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甘肃工作》2014年第2期。

省委办公厅联合调研组:《我省农村住房调查及情况分析》,《甘肃工作》2014年第3期。

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关于强化农业补贴政策激励效果的调研报告——以甘肃省为例》,《甘肃经济与信息》2015年第6期。

刘进军、柳民、王建兵:《甘肃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甘肃发展年鉴》(2015)未定稿。

甘肃省金融办:《甘肃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内部资料,2015年6月。

《2014年甘肃农村贫困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