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5

北京市民家庭生活研究(1949—1966)图书

Family Life of Beijing Residents, 1949-1966

SSAPID:101-9330-6923-61
ISBN:978-7-5201-3040-0
DOI:
ISSN:
关键词:

#N/A

[内容简介] 本书从北京市民的户籍人口、家庭收入、妇女就业、居住与出行、家庭关系、家庭娱乐等方面关注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民社会生活方式,着重梳理并凸显其中的演变轨迹,再现在新思想、新精神的指导和影响下北京市民的生活状况。从本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出政治、文化与家庭的关联与互动,也可了解政治变迁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对于研究及解决当今家庭伦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
作 者: 姜虹
编 辑:刘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总序

 文后辅文

 后记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1.学术价值

    2.现实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

   (二)国内的研究

  三 史料介绍

   (一)档案资料

   (二)方志

   (三)报纸、杂志、图片

   (四)口述资料

   (五)资料集

   (六)网络资料

  四 概念界定

   (一)时间

   (二)北京城

   (三)老北京人

   (四)新北京人

   (五)家庭

   (六)市民

  五 研究方法、视角、思路

   (一)方法

   (二)视角

   (三)思路

  六 研究框架

  七 难点与创新点

   (一)难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户籍与人口

  第一节 重建户籍与清查人口

   一 重建户籍

   二 户口迁移

    1.迁入户口

    2.迁出户口

   三 市民基本情况

    1.文化程度

    2.宗教信仰

    3.民族构成

  第二节 家庭人口

   一 家庭人口数量

   二 家庭人口构成

 第二章 家庭收入与妇女就业

  第一节 1958年前的家庭收入

   一 私营收入:以家庭店铺为例

   二 下层市民的就业与政府救济

    (一)下层市民就业

    (二)政府救济

  第二节 1958年后的收入

   一 国家机关单位的工资情况

   二 普通知识分子、工人的工资水平

   三 大、中学(专)毕业生的工资水平

   四 工资变化

   五 居民储蓄

  第三节 妇女就业

   一 妇女得到法律保护

   二 城市妇女广泛就业

    1.参加社会工作是个人的解放

    2.妇女就业状况

    3.家庭与工作的矛盾

 第三章 家庭消费

  第一节 精打细算的消费

   一 制定收支计划

   二 节约使用物品

  第二节 票证的使用

  第三节 家庭饮食

   一 粮食供应

   二 饥饿年代

  第四节 衣着打扮

  第五节 物价状况

 第四章 居住与出行

  第一节 租房

   一 住上新建的房屋

   二 租住私房与公房

  第二节 拥挤的居住状况

  第三节 家庭的居住形式

   一 四合院和大杂院里的家庭

    1.生活环境

    2.四合院里的居民

   二 楼房里的家庭

    1.楼房的建设

    2.楼房里的家庭

  第四节 居民的出行

 第五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一 老干部变心

   二 因经济问题引发夫妻关系出现问题

  第二节 亲子关系

   一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二 养父母、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三 儿童教育

   四 节制生育

  第三节 婆媳关系

 第六章 家庭的休闲娱乐

  第一节 成人的世界

   一 看电影

   二 看曲艺和戏剧

   三 其他休闲活动

    (一)阅读活动

    (二)逛庙会

  第二节 游戏的童年

 结语

 附录

 编委会

本书是梁景和主编的“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第二辑第一种,从北京市民的户籍人口、家庭收入、妇女就业、居住与出行、家庭关系、家庭娱乐等方面关注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民社会生活方式,着重梳理并凸显其中的演变轨迹,再现在新思想、新精神的指导和影响下北京市民的生活状况。从本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出政治、文化与家庭的关联与互动,也可了解政治变迁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对于研究及解决当今家庭伦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北京市户口统计月报(1949年8月~12月)》,档案号133-010-00495,1949,北京市档案馆藏。

《对北京市有关市民福利的意见》,档案号002-026-00028,1949,北京市档案馆藏。

《[第二区区公所第一科1949年]八、十、十二月份办理申请定婚、结婚、离婚情况统计表》,档案号002-002-00090,1949,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公安局户籍工作初步意见及户口统计月报》,档案号002-026-00047,1950,北京市档案馆藏。

《北京市妇联1950年度、季度工作计划、总结报告、通知及女工工属工作和组织家庭劳动妇女的工作总结等》,档案号084-002-00023,1950,北京市档案馆藏。

《[北京市第四区人民政府民政科1951年]离婚情况统计表》,档案号004-002-00089,1951,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北京市西四区人民政府民政科1952年]结婚情况统计表》,档案号004-002-00100,1952,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普选运动户口调查工作报告、总结》,档案号014-002-00073,1953,北京市档案馆藏。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优待抚恤标准,贯彻婚姻运动工作、寺庙管理办法、规定、意见及华北行政委员会张苏副主席在划乡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档案号002-105-00108,1953,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藏。

《[西单区人民政府民政科1953年]春节拥军优属工作总结立功革命军人家属名单和残废军人烈军属调查登记表》,档案号002-001-00254,1953,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北京市西四区人民政府民政科1954年]全年离婚登记表及领销婚姻证书月报表》,档案号004-002-00132,1954,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北京市西四区人民政府1954年]关于街道居民委员会统计及人口统计》,档案号004-001-00105,1954,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中华全国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关于北京市私营商业调查资料(一、二、三、四、五、八、九)前门区五金、百货纸张批发商中心商店、家庭店调查部分》,档案号039-001-00567,1955,北京市档案馆藏。

《烈军属、残废军人代耕及家庭情况统计表》,档案号037-001-00092,1955,北京市档案馆藏。

《[西单区人民委员会节约粮食办公室1955年]关于居民、集体伙食单位粮食定量工作的计划和总结》,档案号002-001-00511,1955,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北京市西四区人民委员会人事科1956年]关于干部工资待遇、技术人员、环境卫生、工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共同性工种的工资待遇标准和通知》,档案号:004-002-00061,1956,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清洁队关于居民污水池问题的调查报告》,档案号055-002-00003,1956,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北京市1957年职工家庭收支调查综合资料》,档案号133-011-00279,1957,北京市档案馆藏。

《1957年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印发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退职、公费医疗、婚、丧假等问题的暂行规定》,档案号054-002-00017,1957,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1957年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印发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退职、公费医疗、婚、丧假等问题的暂行规定》,档案号054-002-00017,1957,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公安局1958年1至12月北京市户口统计月报》,档案号002-010-00050,1958,北京市档案馆藏。

《北京市1958年职工家庭收支调查综合资料》,档案号133-011-00280,1958,北京市档案馆藏。

《市人委关于加强保姆管理工作大力发展街道托儿站、幼儿班和家庭服务站指示、市人委办公厅关于各区人委星期一和假日办理结婚登记问题的函》,档案号002-021-00210,1958,北京市档案馆藏。

《[西城区人民委员会人事科1958年]市人事局、市人委关于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及文教科干部工资等问题的通知》,档案号008-002-00150,1958,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工业局人保科1958年]市有关局关于职工服兵役退伍;拥军优属;家属绝育手术费支出;临时工待遇;技校、干校学员助学金经费开支以及安全生产、打击刑事犯罪》,档案号011-005-00286,1958,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委1958年街道工作办公室关于福绥境、展览路街道党委发动群众开展街道居民炼钢运动的体会》,档案号007-007-00376,1958,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北京市西城区商业局关于吸收街道妇女参加商业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街道居民参加生产劳动工作的情况汇报及街道妇女评薪转正的意见等材料》,档案号075-002-00069,1958,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委街道办公室1958年]关于在街道居民中开展整风运动的计划、动员报告、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意见等》,档案号007-001-00790,1958,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委1958年西城区街道居民整风办公室及有关单位关于在整风中答复居民意见的函件》,007-007-00375,1958,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委1959年西城区工业局党组关于工厂撤消、合并、分家及1958年进厂临时工福利问题的请示报告》,档案号007-006-00054,1959,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动员临时户口还乡和整顿粮食当中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典型调查材料》,档案号002-020-01023,1960,北京市档案馆藏。

《本局关于职工历年收入和家庭人口调查情况和调查报表》,档案号119-001-00525,1961,北京市档案馆藏。

《职工家庭收支调查综合资料》,档案号133-011-00286,1962,北京市档案馆藏。

《职工家庭收支调查综合资料》,档案号133-011-00288,1962,北京市档案馆藏。

《职工家庭收支调查季度与全年分析资料》,档案号133-011-00290,1962,北京市档案馆藏。

《职工家庭收支调查1-3季度与全年资料汇编》,档案号133-011-00291,1962,北京市档案馆藏。

《国家统计局职工家庭生活调查方案》,档案号133-001-00213,1962,北京市档案馆藏。

《劳动部、全总、本局、市总工会关于进行职工家庭生活情况调查的通知和调查报告》,档案号110-001-01313,1962,北京市档案馆藏。

《本局1963年全局干部本人成份家庭出身情况调查统计表》,档案号130-001-00509,1963,北京市档案馆藏。

《职工家庭收支调查综合资料》,档案号133-011-00292,1963,北京市档案馆藏。

《典型农村人民公社社员户家庭收支调查年报表》,档案号133-006-00442,1964,北京市档案馆藏。

《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国民经济八大部门及分单位资料)》,档案号133-011-00297,1964,北京市档案馆藏。

《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家庭付业调查报告》,档案号134-001-00672,1964,北京市档案馆藏。

《市人民银行关于农村社员货币持有量、工业企业资金潜力、工业企业存款和调整工资后职工家庭收入和储蓄力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档案号002-021-00415,1964,北京市档案馆藏。

《[西城区委员会组织部1964年]关于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工作人员工资年报表和福利费收支情况年报表》,档案号007-001-00447,1964,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委员会组织部1964年]关于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工作人员工资年报表和福利费收支情况年报表》,档案号007-001-00447,1964,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1964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房产管理局关于私有出租房屋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报告》,档案号054-002-00162,1964,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委办公室1964年]关于区服务公司当前工作任务以及二龙路地区居民住房紧张情况的调查报告》,档案号,007-002-00041,1964,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工业局秘书室1964年~1965年]西城区委关于公社工业工作报告及本局关于公社工业一九六五年基本情况和一九六六年工作安排、工业调整情况及接受家属工厂的报告》,档案号011-004-00154,1964,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人民委员会人事科1965年]市人事局关于动员外调职工留京家属迁出费用开支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等》,档案号008-002-00186,1965,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1965年北京市房管局关于居民车棚管理、订租问题,各单位零星交房接管工作,统管;楼房住宅租金,停止群众评议分配房等方面通知》,档案号054-002-00187,1965,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西城区煤建管理处转发区计量所、市煤建公司关于改变收费办法、收费标准、停止出售桃材通知动员居民贮存生活用煤请示报告五寸蜂煤保管汇报》,档案号068-002-00057,1966,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北馆)藏。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史料选》,《北京档案史料》2004年第1期,新华出版社,2004。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实行免费医疗史料》,《北京档案史料》2007年第4期,新华出版社,2007。

《1952年北京市救济失业工人和贫民工人和贫民史料》,《北京档案史料》2007年第4期,新华出版社,2007。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市的商品供应》,《北京档案史料》2008年第1期,新华出版社,2008。

《解放初期北京市改造连环画工作史料选》,《北京档案史料》2010年第4期,新华出版社,2010。

《1959年北京市女工劳动保护工作史料》,《北京档案史料》2010年第4期,新华出版社,2010。

《195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市人口政策及人口规模等问题文件一组》,《北京档案史料》2002年第4期,新华出版社,2002。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编《北京市六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李庆山主编《新中国百姓生活60年》,人民出版社,2009。

梁景和主编《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11、2013、2014、2016。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966年5月。

《北京日报》1952年10月~1966年5月。

《北京晚报》1958年3月~1966年5月。

《中国妇女》(原名《新中国妇女》)1949年10月~1966年5月。

《北京妇女》1949年11月~1952年3月。

《人民画报》1950年7月~1966年5月。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综合经济管理卷·劳动志》,北京出版社,1999。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市政卷·房地产志》,北京出版社,2000。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市政卷·供水供热燃气志》,北京出版社,2003。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商业卷·副食品商业志》,北京出版社,2003。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卫生卷·卫生志》,北京出版社,2003。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北京出版社,2004。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商业卷·粮油商业志》,北京出版社,2004。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综合卷·人民生活志》,北京出版社,2004。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人民团体卷·妇女组织志》,北京出版社,2007。

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五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张国刚编《家庭与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张国刚主编《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祝瑞开主编《中国婚姻家庭史》,学林出版社,1999。

蒲慕州主编《生活与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潘允康主编《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笑思:《家哲学:西方人的盲点》,商务印书馆,2010。

邓伟志:《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邓伟志:《我的家庭观》,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李胜渝:《建国初期西南地区婚姻家庭制度变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批判与重建》(性别与中国第四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梁景和:《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梁景和主编《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梁景和主编《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13、2015。

梁景和主编《社会生活探索》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第六辑、第七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10、2013、2013、2014、2015、2016。

梁景和主编《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12、2013、2014、2016。

杨东平:《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新星出版社,2006。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07。

费孝通:《生育制度》,商务印书馆,1999。

行龙:《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人民出版社,2008。

王军:《城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吴建雍等著《北京城市生活史》,开明出版社,1997。

刁五一:《北京的庙会民俗》,北京出版社,2000。

尹钧科:《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出版社,2000。

袁熹:《近代北京的市民生活》,北京出版社,2000。

高巍等著《四合院:砖瓦建成的北京文化》,学苑出版社,2003。

李建盛:《北京文化六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曹子西主编《北京通史》(第10卷),中国书店,1994。

尼跃红主编《北京胡同四合院类型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张郎郎:《大雅宝旧事》,文汇出版社,2004。

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定宜庄:《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宋卫忠:《民俗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邓云乡:《北京四合院》,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肖复兴:《北京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刘心武:《刘心武侃北京》,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刘一达:《凭市临风》,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刘一达:《皇天后土》,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刘一达:《城根众生 皇都市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刘仰东:《北京孩子:六七十年代的集体自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靳飞:《北京记忆》,时事出版社,2001。

周汝昌:《北斗京华: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中华书局,2007。

史铁生:《我与地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张中行:《步痕心影》,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邹仲之编《抚摸北京:当代作家笔下的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姜德明编《北京乎——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赵忠祥:《岁月情缘》,作家出版社,1999。

薛炎文、王同立主编《票证旧事》,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辑局译《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

〔法〕安·比尔基埃等主编;袁树仁等译《家庭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著;王献生、王宇译《家庭论》,商务印书馆,2010。

〔加〕切尔著;彭铟旎译《家庭生活的社会学》,中华书局,2005。

〔美〕阎云翔著;龚小夏译《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奥〕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赵世玲等译《欧洲家庭史:中世纪至今的父权制度到伙伴关系》,华夏出版社,1987。

〔日〕上野千鹤子著;吴咏梅译《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商务印书馆,2005。

〔英〕简·弗里德曼著;雷艳红译《女权主义》,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瑞典〕洛夫格伦、弗雷克曼著;赵丙祥等译《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英〕艾华著;施施译《中国的女性与性相——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美〕威廉·J.古德著;魏章玲译《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美〕林·亨特著;郑明萱、陈瑛译《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商务印书馆,2008。

Neil J.Diamant:Revolutionizing the Family:Politics,Love,and Divorce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1949-196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梁景和:《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松辽学刊》1997年第4期。

梁景和:《论清末的“家庭革命”》,《史学月刊》1994年第1期。

梁景和:《民国初期“家庭改制”的理论形态》,《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梁景和:《论五四时期的家庭改制观》,《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梁景和、王宇英:《“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研究论纲》,《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梁景和:《关于社会文化史的几个问题》,《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王玉波:《中国家庭史研究刍议》,《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左际平:《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解放与男女平等: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受》,《社会》2005年第1期。

张允熠、颜士敏:《关于家庭史的交叉研究》,《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6期。

余华林:《近20年来中国近代家庭史研究评析》,《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王利华、张分田:《思想、社会和家庭的历史互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2001年学术年会综述》,《历史教学》2001年第7期。

朱高林、郭学勤:《1949~1956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

张永健:《家庭与社会变迁——当代西方家庭史研究的新动向》,《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2期。

刘维芳:《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巨变》,《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5期。

吴宏岐:《区域社会生活史的若干理论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出发》,《人民日报》2011年3月31日第7版。

李小尉、朱汉国:《近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综述》,《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李长莉:《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中国“社会文化史”的反思与展望》,《学术月刊》2010年第4期。

韩晓莉:《从文化史到社会文化史——兼论文化人类学对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左玉河、李文平:《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雷洁琼:《新中国建立以来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丁文:《建国五十年来的中国家庭巨变》,《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6期。

谢俊美:《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婚姻状况的嬗变》,《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56页。

沈峻:《五十年来婚姻家庭中妇女地位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天津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第65页。

杨奎松:《从供给制到职务等级工资制——新中国建立前后党政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史研究》2007年第4期。

齐世荣:《谈小说的史料价值》,《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谭烈飞:《解放后北京城市住宅的规划与建设》,《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11月。

Shuzhuo Li,Marcus W.Feldman and Xiaoyi Jin,Marriage Form and Family Divisionin Three Villages in Rural China,Pulation studies,vol.57,No1,2003,pp.95-108.

王宇英:《“文革”时期家庭政治化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7。

李慧波:《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婚姻文化嬗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12。

朱云河:《北京产业工人生活研究(1956~1966)》,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12。

郑全红:《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家庭变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3。

李飞龙:《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婚姻与家庭研究(1950~1985)》,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10。

李斌:《1950年代的塘村妇女:村庄研究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1。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立足于社会变革背景下冀南地区的考察》,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3。

李小尉:《1949~1956年北京社会救助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7。

余华林:《中国现代家庭文化嬗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2。

李静:《新中国家庭文化变迁》,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5。

李二苓:《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9。

李兴锋:《新中国初期北京地区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9。

贾大正:《新中国初期北京地区婚姻文化嬗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9。

王一翁:《北京曾经的粮店和粮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4cb0a0100zzxk.html。

王一翁:《两限房申购记》,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4cb0a01015w86.html。

《消逝的粮店》,http://news.qq.com/a/20091110/000731.htm。

锦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的公共汽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218e00100yzv3.html。

《中国生活记忆之60年代(上):物质短缺时期》,http://history.news.163.com/09/0828/18/5HQTLNA700011247_17.html。

上海电影译制厂:http://baike.baidu.com/view/206959.htm。

《人民记忆五十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437c301015lui.html。

《黄苗子和郁风 艺术界内亦师亦友的“双子星”》,http://hb.qq.com/a/20130327/000659.htm。

《老北京的影剧院》,http://news.163.com/10/0307/14/6169V6C1000146BB.html。

金汕:《五六十年代矿石收音机大行其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2dwk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