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1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38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2018)

SSAPID:101-9325-5078-88
ISBN:978-7-5201-3591-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中小城市乡村振兴之路”为主题,从产业支撑、体制机制、空间优化、民生改善四个维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书中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名单。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小城市绿皮书
作 者:《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纂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城国研智库
编 辑:薛铭洁;祝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摘要

 Ⅰ 总报告

  G.1 中小城市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模式选择

   一 引言

   二 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1.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

    2.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

   三 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

    1.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3.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创新支农惠农政策

    5.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化

   四 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

    1.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

    2.确立合理目标愿景

    3.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

    4.培育长效动力机制

 Ⅱ 产业支撑篇

  G.2 促进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

   一 产业振兴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作用

    (一)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内涵

     1.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农村产业振兴的核心要义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

     3.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和动力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地位作用

     1.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2.产业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3.产业振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二 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1.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力量

     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方兴未艾,为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4.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转型升级不足,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

     2.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新业态发育不足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带动能力不强

     4.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三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任务

     1.农业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2.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3.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上升

     4.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增强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思路

     1.坚持市场导向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

     2.强化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产业的驱动作用

     3.培育造就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4.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一)传统产业升级型

    (二)特色产业带动型

    (三)功能拓展优化型

    (四)品牌创建引领型

    (五)新产业新业态辐射型

   五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措施与建议

    (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

    (二)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打造农业农村优势特色产业

    (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五)激活农业农村市场主体

  G.3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 十八大以来关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回顾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相关表述

    (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

   二 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

    (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 高效有序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

    (一)统筹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

    (二)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发挥积极主导作用

    (三)着力搭建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四)以保障农民利益为落脚点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五)拓展农业多维功能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六)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四 对策建议

    (一)整合部门政策举措,聚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

    (二)加强政策解读宣介,有效引导社会投资

    (三)深化开展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四)切实加强各类风险防范,及时纠偏错误方向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G.4 科技创新驱动村镇发展

   一 我国村镇发展的路径与现状

    (一)村镇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村镇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

    (三)村镇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村镇建设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

     2.乡村住宅建设跟风攀比建房现象突出

     3.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二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村镇健康发展

    1.村镇建设需要规划体系创新引导

    2.村镇产业兴旺需要科技支撑引领

    3.村镇建设需要宜居生态技术创新支撑

    4.村镇生态环境治理亟须适用技术与装备创新

    5.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服务

    6.乡村的有效治理需要科技创新保障

   三 村镇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与举措

    (一)健全村镇科技创新体系

     1.培育符合现代村镇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

     2.构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服务体系

     3.完善适应村镇科技创新规律的保障制度

    (二)夯实村镇科技创新基础

     1.布局跨区域全链条协同的创新基地

     2、构建村镇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

    (三)形成村镇科技创新优势

     1.以传统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丰富科技创新内涵

     2.以新兴产业和三产融合增强科技创新动力

     3.以村镇可持续发展模式稳定科技创新方向

  G.5 质量兴农的难点与重点问题

   一 质量兴农的重要意义

    (一)质量兴农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质量兴农有利于强化农业的基础支撑作用

     2.质量兴农有利于适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需要

     3.质量兴农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质量兴农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质量兴农有利于提升农业供给质量

     2.质量兴农有利于农业做大做强

     3.质量兴农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质量兴农是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

     1.质量兴农能够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2.质量兴农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绿色生态需求

     3.质量兴农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 质量兴农的难点与重点

    (一)质量兴农难点

     1.现代农业发展乏力

     2.农产品供需矛盾比较大

     3.农业供给质量效益不高

     4.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5.农民创收增收压力大

    (二)质量兴农的重点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3.优化质量兴农结构

     4.提高农业发展能力

     5.壮大质量兴农人才

   三 质量兴农的路径选择与政策保障

    (一)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体系

     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3.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二)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1.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质量兴农提供机制保障

     2.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为质量兴农提供政策保障

    (三)打造质量兴农的绿色生态模式

     1.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加快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3.促进农业“三生”协调发展

    (四)完善质量兴农的融合发展机制

     1.突出质量兴农品牌优势

     2.促进质量兴农融合发展

     3.提升质量兴农竞争力

 Ⅲ 体制机制篇

  G.6 乡村振兴过程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一 生态补偿及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一)国内外对生态补偿理念的认识

    (二)国内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二 乡村振兴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一)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是国家的战略要求

    (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是提升生态系统的多重生态价值的需要

    (三)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

   三 乡村振兴过程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和基础

    (二)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三)保护者受益、受益者补偿

    (四)统筹兼顾、转型发展

   四 从案例看乡村振兴过程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改进

    (一)具体案例

    (二)从案例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不足与改进

     1.科学确定生态保护补偿的地域范围

     2.明确生态保护补偿的主体

     3.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补偿的客体

     4.合理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标准

     5.科学评价生态保护补偿的效率

     6.正确处理生态保护补偿和缓减贫困

  G.7 知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知识外溢对农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 从农业技术输入到农业技术输出的变化及起源

   二 农业技术外溢理论

   三 传统农业技术输出国的技术外溢特点

   四 传统农业技术输出国技术外溢得到的启示

   五 本土研发能力对农业知识外溢的影响

  G.8 农村创新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

   一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是蓄积农业农村经济新动能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是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

    (三)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迫切需要

    (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是聚集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效手段

    (五)农民创业创新是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

   二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中国农村创业创新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农村创业创新的特点

   三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的典型模式

   四 农村创业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

    (一)农村创业创新模式的人才要素

    (二)农村创业创新模式的资金要素

    (三)农村创业创新模式的土地要素

    (四)农村创业创新模式的平台要素

    (五)农村创业创新模式的技术要素

    (六)农村创业创新模式的政策要素

  G.9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

   一 城乡要素流动的现状

   二 城乡要素流动中存在的问题

   三 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Ⅳ 空间优化篇

  G.10 乡村发展与布局的调整与优化

   一 引言

   二 乡村绿色发展与转型发展的背景和趋势

   三 当前乡村发展与布局的主要问题及资源要素分析

    (一)乡村发展与布局的结构性问题

     1.乡村人口持续减少,人口与社会结构失调

     2.空间资源利用粗放,区域空间结构失衡

     3.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乡村人居空间结构脆弱性显著

    (二)乡村发展与布局的资源要素分析

     1.人口要素

     2.土地要素

     3.资金要素

    (三)乡村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的重点

     1.空间管制维度更加多元

     2.镇村体系理论有待更新

     3.空间布局更加科学

   四 乡村发展与布局的调整和优化途径

    (一)乡村发展与布局的总体思路

    (二)优化布局,人、地、环境关系重构

     1.坚持分区管控与差异发展

     2.发挥基础设施的绿色和文化效益

     3.有效优化居民点总体布局

     4.精细管理村庄整体空间

     5.大力修复乡村生态空间

    (三)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乡村空间布局

     1.积极发挥小城镇的带动作用

     2.引导城乡公共设施共建共享

     3.链接城乡人才与资本的共同效益

   五 结语

  G.11 关于“多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一 “多规合一”源于现实需求,也对深化体制改革提出深层次要求

    (一)“多规合一”是法律规定和现实工作需求,更是深化改革的战略性要求

    (二)“多规合一”在技术性工作同时更推动了对规划客观科学理性的思考

    (三)“多规合一”在存量规划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空间管控是“多规合一”的核心

   二 “多规合一”是重要的战略性、科学性的工作方法,为构建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奠定基础

    (一)“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的构成和法律地位需要明确

    (二)空间规划实现城乡统筹、全域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还需要完成许多具体工作

   三 乡村发展与多规合一

    (一)乡村规划须纳入空间规划体系内,实现统一协调

    (二)乡村发展中制定战略性的规划十分重要

    (三)通过“多规合一”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土地使用问题

  G.12 “三生空间”协同与乡村绿色发展

   一 “三生空间”基本内涵

    1.“三生空间”的划定

    2.“三生空间”的相互关系

   二 乡村绿色发展的意义和要求

    1.乡村绿色发展的意义

    2.乡村绿色发展的要求

   三 乡村“三生空间”的现状问题

    1.生态空间品质下降,功能发挥不足

    2.生产空间污染严重,布局混杂无序

    3.生活空间内部“空心化”,整体品质有待提升

   四 以“三生空间”协同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1.统筹整合“三生空间”,推进“三生”融合,奠定乡村绿色振兴基础

    2.优化生态空间基底,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打造乡村绿色发展底色

    3.推动生产方式转型,丰富生产空间功能,加强乡村绿色发展动力

    4.重构生活空间格局,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共享乡村绿色发展成果

 Ⅴ 民生改善篇

  G.13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高质量就业的问题和出路

   一 引言

   二 涉农劳动力就业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第一产业堆积过多的劳动力

     1.与亚洲部分发达国家的对标研究

     2.与其他同等发展中国家的对标研究

    (二)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特殊问题

     1.户籍管制引致农民工的不稳定就业

     2.城市的高生活成本抑制农民工落户

     3.土地制度存在退出障碍

   三 提升涉农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出路

    (一)人口和要素的双向流动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

     1.涉农劳动力的转移能够扩大就业机会

     2.涉农劳动力的流出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3.市民化的城市化能够稳定就业

    (二)农村土地通过市场机制再配置

     1.充分发挥农业用地的规模效应

     2.农村农业用地可向非农产业倾斜

     3.改善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相结合

    (三)加快推进土地产权改革

     1.明确产权及特性

     2.保证承包年期足够长

    (四)保障涉农劳动力的教育公平

     1.为农村人口提供较好的义务教育

     2.保障涉农人口在城市接受良好教育

     3.加强涉农劳动力的职业化教育

   四 总结

  G.14 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与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 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二 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

    1.高度重视,合力攻坚

    2.精准扶贫,消除偏差

    3.整合资源,聚焦支持

    4.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5.全社会参与,跨区域帮扶

   三 脱贫增收的重点和难点

   四 构筑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

    1.要注重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2.要强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

    3.要善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4.要着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5.要加快完善相关机制建设

  G.15 新时代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和重点

   一 新时代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性

    (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带有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二 新时代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难题

    (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二)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不足

    (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供给不平衡

    (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不明晰

   三 新时代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框架

   四 新时代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思路和重点

    (一)城乡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思路和重点

    (二)城乡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均等化思路和重点

    (三)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均等化思路和重点

    (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思路和重点

    (五)城乡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思路和重点

    (六)城乡基本住房保障均等化思路和重点

    (七)城乡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均等化思路和重点

  G.16 微型学校标准化与农村教育质量提升

   一 农村地区教育政策的变化

   二 农村微型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微型学校发展理念的缺陷,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过强

    (二)农村微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无法满足正常教学需求

    (三)农村学生数量进一步减少,微型学校数量增多且教学质量下降

    (四)农村教师人才流失严重,教师质量下降严重

   三 农村微型学校标准化的建议

    (一)制定农村微型学校发展专项教育政策与制度

    (二)实施“农村微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三)开展农村微型学校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促进社会力量与市场机制的进入

   四 结论

 Ⅵ 典型案例

  G.17 守正出新 探索乡村振兴浔龙河模式

   一 浔龙河的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战略

   二 浔龙河在五大发展目标上的策略与成就

    (一)产业兴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生态产业为“基”

     2.文化产业为“魂”

     3.教育产业为“核”

     4.旅游产业为“体”

     5.康养产业为“配”

    (二)生态宜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建设“城镇化的乡村”

     2.建设“乡村式的城镇”

    (三)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1.以文化组织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让文明外化于行

     2.以“家国”文化为核心培育正能量,让文明内化于心

    (四)治理有效:扭住组织振兴关键,构筑“一核多元、五务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

     1.坚持党建引领,完善“一核多元、五务合一”的治理机构

     2.坚持创新手段,搭建党建O2O服务平台

     3.坚持不断探索,逐步实现社区化治理

    (五)生活富裕:建成全面小康,共享发展迈上新台阶

     1.深化地权改革,农民财产收益倍增

     2.产业融合,推动劳动力价值倍增

     3.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共享递进

   三 关于浔龙河发展模式的思考

    1.政策整合运用

    2.“多规合一”

    3.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证券化

  G.18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加快致富奔康进程

   一 政策背景

   二 小镇概况

    (一)发展历程

    (二)目标定位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秀实践

     2.经济文化资源连接城乡的重要平台

     3.推进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海南样板

     4.彰显中国文化海南特色的靓丽名片

    (三)丰富业态

     1.温泉度假

     2.中医康养

     3.民俗文化

     4.体育运动

     5.共享经济

   三 发展亮点和成效

    (一)创新发展机制和管理运营模式

    (二)坚持生态环境优先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

    (四)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G.19 特在小镇 美在乡村

   一 三次创业激活一池春水

    (一)新住宅时代的“领头雁”

    (二)城市运营服务商

    (三)美丽城镇生态商

   二 注产业 激活力 建高地

    (一)特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

    (二)产业集群联动区域发展

   三 筑就文化圣地 构建宜居家园

    (一)造“形”:建筑保留客家特色

    (二)铸“魂”:处处彰显客家文化

   四 客天下就是客天下 只为美好生活

    (一)完善配套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二)村民变身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五 领跑特色小镇 输出品牌模式

    (一)深耕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二)行业标准领跑者,品牌输出获肯定

   六 结语

  G.20 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聚集地

   一 顺应趋势,大力推进

   二 标杆引航,世界范本

   三 多重优势齐行,科技生态尽显

   四 物联网产业圈,创新智慧生态城

   五 万众瞩目,不忘初心

  G.21 致力民生强保障 聚焦富民增福祉

   一 澄江街道:砥砺奋进,扎实拼搏

   二 华西村:弘扬华西精神,走华西特色路

   三 新桥镇:务实创新,日新月异

   四 周庄镇:致力强企,聚焦富民

   五 徐霞客镇:团结实干凝合力,创新实践赢发展

   六 云亭街道:山水绿城奏新乐,活力云亭焕新颜

   七 祝塘镇:江南外贸第一镇,转型升级求发展

   八 南闸街道:江阴新城区,城市南花园

   九 月城镇:特色发展新征程,水韵月城展新颜

  G.22 创新示范 特色引领 倾力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

   一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农村美”

    (一)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开展镇村建设

    (二)坚持技术先行,有效实施环境治理

    (三)坚持特色培育,促进村容村貌提升

   二 创新发展引擎,助推“农业兴”

    (一)资本下乡共建模式

    (二)农旅结合共享模式

    (三)土地入股合作模式

    (四)科技创新引领模式

    (五)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三 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富”

    (一)制定一个文件

    (二)落实一笔资金

    (三)创新两种模式

     1.实施抱团发展模式

     2.实施产业带动模式

    (四)配套三个方案

  G.23 探索“4545”模式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明确“四个导向”

    (二)把好“五大关口”

    (三)探索“四条路径”

    (四)凸显“五大效益”

   二 改革的经验启示

    (一)突出因地制宜的实效性

    (二)突出以民为本的导向性

    (三)突出锐意创新的开拓性

  G.24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

   一 基本概况

   二 传统民族文化

    1.画坛父子俩

    2.祠堂古庙文化

    3.藏匿民宅的木雕圣旨

    4.百年古树

    5.古村活化、面貌一新

    6.南水村老人节

   三 相关工作汇报

    1.综合治理

    2.环境治理、持之以恒

    3.基础建设陆续完善、健康生活积极推进

    4.信息时代普及、沟通平台建设

    5.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及文化体育主题活动

    6.开展创建完善各类基层文化协会及服务渠道

    7.利用相关政策,提高村民幸福感

  G.25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一 “化零为整”,集约化发展聚拢效益

   二 万众创业,智慧创新抬高身价

   三 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扎根共建

   四 三产融合,构建农业产业新业态

   五 深化改革,全面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G.26 高质量城乡融合 多维度彰显特色 全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武进样本”

   一 以镇域振兴为基调、产业兴盛为关键,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 以确权赋能为抓手、激发活力为导向,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

   三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醉美水乡为本源,坚持走生态绿色之路

   四 以就业创业为重点、携手共富为宗旨,坚持走强村富民之路

   五 以资源共享为支撑、城乡融合为依归,坚持走统筹协调之路

   六 以强基固本为核心、心齐气正为保障,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

  G.2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

   一 迁安农村发展的现状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三)乡村城镇化步伐和村容村貌改造升级明显加快

    (四)乡村治理迈向制度化、规范化

   二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美丽乡村特色不突出、发展不平衡

    (二)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任务还很艰巨

    (三)农村环境和设施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全面健全

    (四)美丽乡村持续动能不足

   三 对我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工作重点

     1.强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

     2.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治理行动

     3.有序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4.加快提升村容村貌

    (二)工作措施

     1.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活乡村自身发展的原动力

     2.梳理市域村庄空间布局,分类施策、分期推进

     3.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难题

     4.强化组织推动和督导考核,凝聚建设合力

  G.28 农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太仓实践”

   一 太仓市以农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

    1.创新发展理念,在全省率先创办村集体合作农场

    2.加强示范带动,因地制宜推进合作农场发展

    3.坚持项目引领,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能力

    4.推进“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5.推进三产深度融合,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 太仓市以农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的主要成效

    1.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得到明显提升

    2.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3.品牌农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4.农民务农收入渠道得到大幅拓宽

    5.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全面壮大

   三 太仓市农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经验启示

  G.29 特色文创产业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一 立足创意,绘制乡村业态

    (一)崔岗艺术家村——偏僻村庄迎来最美“蝶变”

    (二)音乐小镇——“以乡村铸体,以音乐铸魂”

    (三)大科学装置集中园区——最美乡村插上“科学之翼”

   二 艺术气息,推动乡村转型

    (一)以市场思维做活生态乡村“赏花经济”

    (二)以文创产业打造招商引资“金字招牌”

   三 科学管理,塑形更要铸魂

    (一)在城镇化浪潮下留住乡愁

    (二)在文艺发展中立规定矩

    (三)在业态融合中铸文明新风

  G.30 让乡村振兴成为邗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一 壮大农村产业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一)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做强做优特色农业产业

    (三)着力发展质量农业

    (四)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二 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一)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二)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建设

    (三)积极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四)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 繁荣农村文化,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二)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四 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三)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五 构建民生保障机制,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攻坚行动

    (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五)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六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

   七 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领导保障

    (一)建立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二)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

    (三)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

    (四)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

    (五)着力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建设

    (六)大力营造乡村振兴浓厚氛围

  G.31 走在前列 先行先试 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 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工程,当好产业兴旺示范

    1.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2.提高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层次

    3.深化农业标准化建设

    4.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

    5.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

   二 实施美丽乡村升级工程,当好生态宜居示范

    1.优化城乡功能和空间布局

    2.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3.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和质量

    4.加强村庄风貌和农房规划建设引导

    5.深化美丽乡村示范创建

    6.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三 实施精神文明提振工程,当好乡风文明示范

    1.传承红色基因

    2.弘扬农村新时代新风尚

    3.发展农村文化

    4.弘扬优秀农村历史文化

    5.培育地方特色乡贤文化

   四 实施乡村三治融合工程,当好治理有效示范

    1.注重基层治理组织形式创新

    2.加强乡村治理平台建设

    3.推进法治自治德治深度融合

    4.提升乡村治理保障能力

   五 实施民生福祉提升工程,当好生活富裕示范

    1.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收致富

    2.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3.实施困难弱势群体精准帮扶

    4.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六 实施农村改革深化工程,当好城乡融合示范

    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2.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和改革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4.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

   七 实施乡村精英荟萃工程,当好人才强农示范

    1.鼓励人才向农业农村汇聚

    2.引导科技人员创业创新

    3.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4.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

   八 实施基层组织夯基工程,当好党建引领示范

    1.着力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2.深化“头雁”培育

    3.积极打造红色细胞

    4.全域实施“亮显”工程

    5.扎实推进党建联盟体建设

  G.32 全力培育工业特色小镇 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 平果县2017年经济发展情况

   二 平果县发展基础

    (一)产业基础

    (二)交通基础设施情况

   三 工业特色小镇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未来的发展定位

    (二)发展目标

   四 特色工业小镇发展亮点

    (一)主导产业基础扎实

    (二)产业形成规模集群

    (三)“铝二次创业”战略实现“平果速度”

    (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五)全产业链配套完整

    (六)完善的基础设施

    (七)投资服务平台作用显著

    (八)发展后劲硬底气足

   五 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保障,创新发展模式

    (二)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三)活用政策,实现规模化、集群式发展

    (四)提升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五)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工业发展的新动能

   六 平果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用能成本偏高

    (二)铝产业链延伸存在短板

    (三)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专业人才匮乏

   七 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吃透政策红利,提升做强铝产业

    (二)落实降成本政策,加强协调服务

    (三)谋划和狠抓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

    (四)抓住重点项目,促进全面带动

    (五)强化目标措施,抓好技改工作

  G.33 牢记使命嘱托 实施“六大工程”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 产业提升工程,构建乡村发展新体系

    (一)构建城乡发展星座网,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二)深挖整合资源禀赋,农商文旅优质融合

    (三)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刷新“郫都造”产品颜值

   二 改革创新工程,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三 人才开发工程,强化乡村人才新支撑

   四 文化浸润工程,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五 生态保护工程,打造和谐共生新格局

   六 基层基础工程,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G.3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倾情演绎大美永城

   一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四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五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G.35 发展注重差异化 实现乡村强富美

   一 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一)规划全域化,突出特色性

    (二)建设标准化,突出规范性

    (三)政策精准化,突出普惠性

   二 乡村振兴之齐河样板

    (一)沙张村生态农业旅游模式

     1.注重抓好党建,建强战斗堡垒

     2.农业旅游融合,实现富民强村

     3.顺应群众需求,建设美丽新村

    (二)胡官屯村农业工业协同发展模式

     1.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加快规模化经营步伐

     2.加大环境治理,扩大工业园区规模

     3.扎实开展民生工作,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美东产业园规模化经营模式

     1.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科学化种植

     2.土地大规模流转,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G.36 彰显新作为 争创新业绩 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 宁海基本情况

   二 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1.突出景观化建设,全面展现形象魅力

    2.突出特色化经营,全面增强发展活力

    3.突出制度化管理,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三 全力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1.突出产业强村,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带来好收入

    2.突出生态美村,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新水平,着力打造好环境

    3.突出文化润村,统筹推进精神文明新发展,着力培育好乡风

    4.突出依法治村,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新治理,着力建设好机制

    5.突出党建带村,不断落实基层党建新要求,着力夯实好基础

  G.37 统筹协调 亮点纷呈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一 乘势而上,创新发展,打造富美农村升级版

   二 种养结合,科技支撑,打造创新种植模式升级版

   三 持续推进农业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打造新型农村禹城升级版

   四 政策扶持,优化环境,打造人才农村升级版

   五 五位一体,提档升级,打造产业农村升级版

  G.38 担当作为 扎实推进 打造安徽乡村振兴的天长样板

   一 实施三产融合发展行动,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二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三 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繁荣兴盛农村文化

   四 实施社区治理提效行动,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五 实施农民增收帮扶行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六 实施民生福祉保障行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G.39 抢抓试点机遇 不辱改革使命 奋力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 突出顶层设计,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二 全面优化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

   三 整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五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六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七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八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九 强化组织保障,推动乡村振兴

  G.40 全力以赴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 众志成城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一 “三农”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着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三)深入推进农村机制改革,农村发展活跃度不断提高

    (四)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脱贫攻坚战果不断巩固

    (五)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 下步发展规划

    (一)聚焦高质高效,在“产业发展旺”上奋力争先

    (二)聚焦倾力倾斜,在“人才聚集密”上奋力争先

    (三)聚焦浓郁浓厚,在“文化氛围足”上奋力争先

    (四)聚焦宜居宜业,在“生态环境美”上奋力争先

    (五)聚焦有力有效,在“组织领导强”上奋力争先

    (六)聚焦精准精确,在“脱贫效果好”上奋力争先

 Ⅶ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

  G.41 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

   一 指数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原则

   二 中小城市的范围及其地位

    (一)中小城市的范围界定

    (二)中小城市的地位

     1.中小城市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

     3.中小城市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

   三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对象

    (二)资料来源

   四 评价体系及测评结果

    (一)综合实力指数

     1.经济发展

     2.社会进步

     3.环境友好

     4.城乡融合

     5.政府效率

    (二)绿色发展指数

     1.资源节约

     2.绿色生活

     3.污染治理

     4.生态建设

    (三)投资潜力指数

     1.人口和劳动力

     2.基础设施

     3.交通区位

     4.生态环境

     5.营商环境

    (四)科技创新指数

     1.“双创”平台

     2.研发潜力

     3.科技创新活力

     4.科技创新成效

    (五)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

    (七)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

   五 研究思路、计量方法和模型

    (一)研究思路

    (二)计量方法

     1.赋予权重

     2.选取标准并计算单项指标得分

    (三)指数和得分的具体计算

     1.综合实力指数

     2.绿色发展指数

     3.投资潜力指数

     4.科技创新指数

     5.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

     6.建制镇综合实力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纂委员会

 Abstract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

 序言

中小城市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本书以“ 中国中小城市乡村振兴之路”为主题,从产业支撑、体制机制、空间优化、民生改善四个维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城国研智库等机构倾力构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系统研究工程,持续14年对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逐年推出其阶段性研究成果。本书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暨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 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 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名单。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对引导中小城市树立科学政绩观发展观、总结中小城市发展规律、探索中小城市发展道路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2017年统计公报》,2018年2月28日。

金洪云:《日本的农村振兴政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4期。

李水山:《日本农村区域开发与振兴工程》,《世界农业》1995年第1期。

贾磊、刘增金、张莉侠等:《日本农村振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5期。

周云飞、赛云秀、惠晓翠:《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启示》,《世界农业》2018年第4期。

刘义强:《再识“新村运动”:跨越农村现代化关键阶段的韩国案例》,《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易鑫:《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第2期。

夏宏嘉、王宝刚、张淑萍:《欧洲乡村社区建设实态考察报告(一)——以德国、法国为例》,《小城镇建设》2015年第4期。

夏宏嘉、王宝刚、张淑萍:《欧洲乡村社区建设实态考察报告(二)——以丹麦、瑞典为例》,《小城镇建设》2015年第5期。

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

国土资源部:《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自然资源部:《2017中国土地矿藏海洋资源统计公报》。

赵玮璇、周俊仰、张钟文、张萍:《户籍制度改革与简政放权》,《开发性金融研究》2017年第5期。

Chan,Kan Wing.The Chinese Hukou system at50,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2009(2).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王美艳、蔡昉:《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都阳:《延续中国奇迹:从户籍制度改革中收获红利》,《经济研究》2014年第8期。

刘守英:《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上半程与下半程》,《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黄璜、杨贵庆、菲利普·米塞尔维茨、汉内斯·朗古特:《“后乡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当代德国乡村规划探索及对中国的启示》,《城市规划》2017年第11期。

陈诗波等:《新时期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年第1期,第5~10页。

孟秋菊:《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3卷第2期,第76~83页。

葛新权、和龙:《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取向》,《经济纵横》2017年第5期,第80~85页。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5月上,第58~64页。

姜晶、崔雁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18年第7期,第39~45页。

姜长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创新价值》,《全球化》2017年第12期,第25~33页。

姜长云:《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及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4期,第5~9页。

李治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综述与展望》,《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第16期,第157~164页。

魏后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基础和重点任务》,《团结》2018年第1期,第25~29页。

祝捷等:《法国、日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启示与借鉴》,《亚太经济》2017年第5期,第110~114页。

《“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农业工程技术》2017年第18期,第15~27,29页。

张立:《乡村振兴——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小城镇建设》2018年第4期,第1页。

王雯慧:《建设宜居村镇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中国农村科技》2018年第2期,第22~26页。

孙万心:《乡村振兴 文化发力——浅谈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恩施乡村文化创新》,《民族大家庭》2018年第3期,第43~45页。

Xie G,Cao S,Lu C,et al.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for eco-compensation in China,《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15年第6期,第355~362页。

B?rner J,Baylis K,Corbera E,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World Development,2017(96):359-374.

Chapman D V,Bradley C,Gettel G M,et al.Developments i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large river catchments using the Danube River as an example.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2016(64):141-154.

Sommerville M M,Jones J P G,Milner-Gulland E J.A revi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Ecology and Society,2009,14(2):34-34.

Wunder S,Engel S,Pagiola S.Taking stock: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rogram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5(4):834-852.

Feng D Y,Wu W L,Liang L,et al.Payments for watershed ecosystem services:mechanism,progress and challenges.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2018,4(1):13-28.

Liang L,Lal R,Wu W L,et al.The water footprint and validity analysis of ecosystem engineering in north Beijing,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2:1899-1909

Zheng H,Robinson E B,Liang Y C,et al.Benefit,costs,and livelihood implication of a regional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 program.Proc.Natl.Acad.Sci.USA,2013,110(41):16681-16686.

欧阳志云、郑华、岳平:《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措施》,《生态学报》2013年第3期,第686~692页。

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第4期,第40~43页。

胡旭珺、周翟尤佳、张惠远等:《国际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环境保护》2018年第2期,第76~79页。

柳荻、胡振通、靳乐山:《生态保护补偿的分析框架研究综述》,《生态学报》2018年第2期,第380~392页。

邹学荣、江金英、谭平:《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的生态补偿研究》,《创新》2018年第1期,第1~12页。

李青、王晶:《近20年来国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综述》,《当代经济》2015年第32期,第108~109页。

王晓玥、李双成、高阳:《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稻改旱工程多层次补偿标准》,《环境科学研究》2016年第11期,第1709~1717页。

谢高地、肖玉:《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进展》,《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第6期,第645~651页。

孙名浩、傅晓华、陈美璇:《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年第3期,第122~128页。

柳荻、胡振通、靳乐山:《生态保护补偿的分析框架研究综述》,《生态学报》2018年第2期,第380~392页。

赵文、程杰:《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考察——对基础数据的修正和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10期,第4~15页。

Alston,Julian M.“Spillover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2,46(3):315-346.

Andersen,Matthew A,et al.“A Century of US Farm Productivity Growth:A Surge Then a Slowdown.”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8.

Changsheng,Chen,et al.“From Poverty to Prosperity:Explaining China's Growth.”,2018.

Islam,Md Rabiul,Jakob B Madsen.“Knowledge diffus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8,49(2):265-276.

Dalrymple D G.“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as a global public good:a review of literature,issues,and the CGIAR experience.”Warren E.Kronstad Symposium,2001.

Fuglie,Keith,and Sun Ling Wang.“Productivity growth in global agriculture shifting to developing countries.”Choices,2012,27(4):1-7.

Griliches Z.“An appraisal of long-term capital estimates:comment.”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1961.

Griliches,Zvi.“The sources of measured productivity growth:United States agriculture,1940-60.”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3,71(4):331-346.

Islam,Md Rabiul,Jakob B.Madsen,and Hristos Doucouliagos.“Does inequality constrain the power to tax?Evidence from the OECD.”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8,52:1-17.

Kindleberger,Charles P.“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without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76(1):1-13.

Leeuwis,Cees,Laurens Klerkx,Marc Schut.“Reforming the research policy and impact culture in the CGIAR:Integrating science and systemic capacity development.”Global food security,2017.

Leahy,Dermot,J Peter Neary.“Public policy towards R&D in oligopolistic industrie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642-6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在推进农村双创助理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www.moa.gov.cn/xw/bmdt/201807/t20180724_6154576.htm, 2018年7月24日。

韩长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入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农村工作通讯》2017年第24期,第5~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农村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http://www.moa.gov.cn/ztzl/scw/scdtnc/201612/t20161214_5406926.htm,2016年12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部长韩长赋:以农村创业创新推动乡村振兴》,http://www.moa.gov.cn/xw/bmdt/201801/t20180104_6134042.htm,2018年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汪洋在首届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上强调:以双新双创促进乡村振兴》,http://www.moa.gov.cn/ztzl/qghlwjncblh/huiyi/201711/t20171111_5899063.htm,2017年11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部推出农村创业创新五大典型模式》,http://www.moa.gov.cn/xw/zwdt/201803/t20180319_6138628.htm,2018年3月19日。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http://www.gov.cn/premier/2017-03/16/content_5177940.htm,2017年3月26日。

《农村创业创新如火如荼 新动能挑起农民增收大梁》,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news/2017-09/15/content_41594769.htm,2017年9月15日。

李学术:《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主义论坛》2018年第2期,第17、19页。

张怀英:《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92~98页。

刘彦随、龙花楼、陈玉福等:《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科学出版社,2011。

黄宗智:《中国的隐形农业革命》,法律出版社,2010。

赵民、陈晨:《我国城镇化的现实情景、理论诠释及政策思考》,《城市规划》2013年第12期。

何灵聪:《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进展与展望》,《规划师》2012年第5期。

刘继来、刘彦随、李裕瑞:《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地理学报》2017年第7期,第1290~1304页。

朱媛媛、余斌、曾菊新等:《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经济地理》2015年第4期,第26~32页。

陈晓华、王方、储金龙:《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传统村镇居民点空间优化研究——以国家建制镇示范点源潭镇为例》,《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85~90页。

王娜、张年国、王阳等:《基于三生融合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以沈阳市西北绿楔为例》,《城市规划》2016年第增1期,第116~120页。

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5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6。

周天勇:《新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周天勇、王元地:《繁荣的轮回》,中国财富出版社,2017,第56页。

国家统计局:《2017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年4月27日。

古斯塔夫·拉尼斯、费景汉:《一个经济发展理论》,《美国经济评论》1961年第9期。

蔡昉:《中国经济改革效应分析——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视角》,《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周天勇:《迁移受阻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第1期。

田先红、陈玲:《“阶层地权”:农村地权配置的一个分析框架》,《管理世界》2013年第9期。

周天勇:《国民经济增速从下行扭转为上行的框架性方案设计》,《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第2期。

杨鹏程、陆丽芳:《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科技传播的弱化作用与对策研究》,《农业经济》2009年第8期。

李士梅、尹希文:《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第9期。

王秀芝:《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出:一个静态均衡分析模型》,《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郝大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53~2015》,《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第9期。

周天勇:《“五大协同”走好乡村振兴战略大棋局》,《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年第4期。

王国敏、罗浩轩:《中国农业劳动力从“内卷化”向“空心化”转换研究》,《探索》2012年第2期。

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2018年2月1日。

刘永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7日。

侯雪静、刘慧、胡浩:《刘永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从“打赢”向“打好”转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谈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新华社,2018年3月7日。

黄承伟:《我国精准扶贫实践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民主与科学》2018年第1期。

单士兵:《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要协调推进》,《经济日报》2018年3月29日,第14版。

李富根、魏博:《上下同欲 聚力脱贫攻坚》,《今日中国》2017年第8期。

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国发〔2016〕64号),2016年11月23日。

国家民委:《2017年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情况》,2018年8月15日。

胡光辉:《谈谈如何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人民日报》2017年1月23日,第16版。

刘永富:《认真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7期。

韩增林、李彬、张坤领:《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空间格局分析》,《地理研究》2015年第11期,第2035~2048页。

安红丽:《“控辍保学”攻坚战:学习困难成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主因》,http://edu.cnr.cn/list/20180223/t20180223_524141150.shtml,2018年2月23日。

教育部:《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227/sfcl/201802/t20180227_327990.html,2018年2月28日。

《2017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9亿人 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8/01/26/ARTIy5Ioy4ZeDIlEOq5b4UXf180126.shtml,2018年1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7年1月全面两孩政策工作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材料二: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稳中有降》,http://www.nhfpc.gov.cn/zhuz/xwfb/201701/42692ef6ec88453eb7593cfe720c411d.shtml,2017年1月22日。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及发展模式分析报告》,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2018。

国家广电总局:《2017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https://wemedia.ifeng.com/63700509/wemedia.shtml,2018年6月5日。

王坤宁:《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4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http://www.ndrc. gov.cn/gzdt/201703/t20170301_840190.html。

吴根平:《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与出路》,《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第1期,第33~37页。

刘成奎、龚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城市偏向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第63~73页。

刘成奎、王朝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研究》,《财政研究》2011年第8期,第25~29页。

余佶、余佳:《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供需视角的分析框架及其路径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101~106、154~155页。

骆永民、樊丽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选择问题研究——基于政策敏感度和福利效果的比较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5期,第16~26页。

耿卫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河北学刊》2011年第5期,第199~201,204页。

迟福林:《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东南学术》2009年第6期,第4~9页。

黄云鹏:《“十二五”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第9~13,41页。

吴根平:《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农村经济》2014年第2期,第12~16页。

赖扬恩:《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第193~199页。

雷万鹏、张雪艳:《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分类发展政策》,《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第6期。

赵丹、范先佐:《国外农村小规模学校研究综述》,《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刘胡权:《底部攻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振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第53页。

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访问网址: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7/,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8月19日。

王路芳等:《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全国20省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调研》,《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

王路芳等:《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全国20省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调研》,《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

简 介:本书以“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从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城乡融合、风险防范四个维度全面、系统地阐述高质量发展。书中发布了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等。全书由总报告、创新发...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