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2

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2010)

SSAPID:101-9293-7393-96
ISBN:978-7-5097-1908-4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09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率先复苏,中国的产业与企业国际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还获得了提升。本书不仅就人们迫切想了解的由危机所揭示的经济规律是什么,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道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分析,还对三一重工、金风科技、上海汽车的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度的案例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企业蓝皮书
作 者: 金碚
编 辑:丁凡;蔡继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本书特别说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中国皮书网

 企业蓝皮书编撰委员会

 法律声明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企业竞争力监测的理论与方法

   一 竞争力的概念、源泉与表现

   二 竞争力监测的理论与方法

    (一)竞争力监测基本逻辑

    (二)跨行业企业竞争力的监测

    (三)竞争力监测指标选择与分类

    (四)竞争力监测基础数据指标的权重

   三 数据处理说明

    (一)竞争力基础数据计算方法

    (二)竞争力动态指数计算的方法

    (三)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

  第二章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企业竞争力及经济前景

   一 金融危机中中国工业的良好表现

    (一)工业生产快速恢复

    (二)国际竞争力在危机中得到提升

   二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执行

    (二)企业积极应对危机

   三 中国制造业今后将面临的挑战

    (一)气候变化与中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挑战

    (二)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出口增长

    (三)比较优势变化与产业升级

   四 对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前景的判断

    (一)中国是需求强盛的发展中国家

    (二)中国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优势

    (三)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队伍

    (四)劳动力结构高于产业结构

   五 结束语

  第三章 企业竞争力监测结果分析总报告

   一 上市公司竞争力总体状况

    (一)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分析

    (二)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百强分析

    (三)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

   二 上市公司竞争力区域视角分析

    (一)区域竞争力总体分析

    (二)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区域分布分析

    (三)区域竞争力变化分析

   三 上市公司竞争力的行业分布分析

    (一)行业竞争力总体分析

    (二)竞争力百强行业分布分析

   四 小结

 第二篇 行业

  第四章 采掘业与冶炼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我国采掘业总体发展概况

    (一)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高,但部分产量增幅小幅回落

    (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部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增幅减缓

    (三)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但部分行业增幅出现持续回落

    (四)煤炭与原油等主要产品对外贸易出现逆差,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五)行业收入增速先减缓后大幅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有所减弱

   二 采掘业上市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采掘业上市企业基础竞争力分析

     1.第一组上市企业基础竞争力分析

     2.第二组上市企业基础竞争力分析

     3.第三组上市企业基础竞争力分析

     4.第四组上市企业基础竞争力分析

    (二)采掘业上市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三 提升采掘业上市企业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第五章 能源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能源行业运行态势

    (一)生产增速先上升后下降

    (二)价格指数波动明显

    (三)亏损面有所缩小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

    (五)出口额增速波动幅度较大

   二 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

    (一)2009年主板上市能源企业竞争力分析

    (二)2009年中小板上市能源企业竞争力分析

    (三)进入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主板300强的能源企业竞争力分析

   三 我国能源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

    (一)推行兼并重组,优化调整结构

    (二)严控经营风险,稳定生产运行

    (三)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经营成本

    (四)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存空间

   四 进一步提高能源企业竞争力的方向与路径

    (一)提高石油企业竞争力的方向与路径

    (二)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方向与路径

    (三)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的方向与路径

  第六章 化工行业企业竞争力报告

   一 总体发展态势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增加值增长较快,但产能过剩较严重和开工率较低

    (二)基础原料和主要有机化工原料产量增长较快,但许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三)从业人员持续增长

    (四)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五)研发投入强度纵向比较有所提高,横向比较差距较大

    (六)大中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下降

   二 基础数据分析和竞争力得分分布

   三 各组别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得分分析

    (一)第一组别的特点

    (二)第二组别的特点

    (三)第三组别的特点

    (四)第四组别的特点

    (五)第五组别的特点

    (六)第六组别的特点

    (七)第七组别的特点

    (八)第八组别的特点

    (九)第九组别的特点

    (十)第十组别的特点

    (十一)第十一组别的特点

    (十二)第十二组别的特点

   四 未来发展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基本原料、中间原料和最终产品的比例关系,平衡好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进口替代需要,调整化学工业服务方向

    (三)加快改组、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

    (四)继续调整原料结构,注意总结陆续建成投产的煤化工项目运行情况

    (五)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第七章 纺织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 危机冲击下纺织工业的总体运行态势

    (一)纺织工业整体运行情况

     1.产量继续增长,产品增速出现分化

     2.收入和利润增长较快,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3.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快速回升

    (二)纺织工业的竞争力状况

     1.在国际市场仍然有较强竞争力

     2.与其他主要行业相比,纺织行业出口的竞争力相对稳定

   二 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

    (一)大部分纺织服装上市企业排名提升、竞争力得到提高

    (二)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分组分析

     1.第一组的特点

     2.第二组的特点

     3.第三组的特点

     4.第四组的特点

     5.第五组的特点

     6.第六组的特点

     7.第七组的特点

     8.第八组的特点

     9.第九组的特点

     10.第十组的特点

     11.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特点

    (三)调整后的纺织企业竞争力排名

   三 结语

  第八章 机械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机械行业的运行情况

    (一)2009年机械产品出口恢复性增长,2010年上半年达到危机前水平

    (二)机械行业整体生产及效益持续快速回升

    (三)机械产品出厂价格指数2009年继续下滑,2010年逐步止跌

    (四)增长热点受扶持政策影响较大,产品结构加速升级

   二 机械行业主板上市公司基础数据分析

   三 机械行业主板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

    (一)机械行业主板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得分分布

    (二)主要分行业基础竞争力得分分布

    (三)机械行业主板上市公司各组别基础竞争力得分分析

     1.第一组的特点

     2.第二组的特点

     3.第三组的特点

     4.第四组的特点

   四 机械行业主板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

    (一)机械行业主板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得分分布

    (二)各组别竞争力得分变动情况

    (三)主要分行业企业竞争力得分变动情况

   五 机械企业相对竞争力变化的动因分析

    (一)危机期及后危机期的企业竞争力变动分布

    (二)竞争力升幅较大企业的动因分析

    (三)竞争力降幅较大企业的动因分析

  第九章 汽车行业竞争力分析

   一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汽车产业的运行状况

    (一)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屡创新高

    (二)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先升后降仍居第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三)出口回升缓慢,进口回升较快

    (四)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并快速增长

   二 上市公司竞争力监测

   三 国际金融危机与汽车行业企业竞争力

  第十章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 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竞争力得分

   二 各组别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得分分析

    (一)第一组的特点

    (二)第二组的特点

    (三)第三组的特点

    (四)第四组、第五组的特点

    (五)第六组的特点

    (六)第七组、第八组的特点

    (七)第九组、第十组的特点

    (八)第十一组、第十二组的特点

   三 复苏中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一)2009年的电子信息产业

    (二)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的继续回暖

    (三)新兴信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

     1.信息网络

     2.核心基础产业

     3.信息服务业

    (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信息产业的两大关键

  第十一章 房地产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 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回顾

    (一)房地产投资前低后高,增速达16.1%

    (二)新屋销售面积9.3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2.1%

    (三)开发资金5.71万亿元,同比增长44.2%

    (四)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7.8%

   二 2010年1~7月全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全线飘红

    (二)商品房销售较为低迷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充裕

    (四)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但涨幅回落

   三 2009年底至2010年8月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分析

   四 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

   五 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兼顾民生和经济增长

  第十二章 金融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 2009年以来金融业整体运行情况

    (一)银行业运行情况

     1.资产负债规模持续增长

     2.存贷款规模稳步上升

     3.盈利水平稳步提高,收入结构继续优化

     4.资本充足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保险业运行情况

     1.保费收入与总资产持续快速增长

     2.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3.资产配置结构不断优化

    (三)证券业运行情况

     1.收入及利润增长受市场环境影响

     2.业务贡献结构有所变化

    (四)信托业运行情况

     1.信托业保持稳健发展

     2.信托结构变化较快

     3.信托行业重组进程加快

   二 金融业上市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金融业竞争力整体特征

     1.行业整体竞争力排名有所提升

     2.行业内竞争力呈现梯次分布

     3.子行业间竞争力差距明显

    (二)金融业竞争力组别分析

     1.第一组别金融企业基础竞争力分析

     2.第二组别金融企业基础竞争力分析

     3.第三组别金融企业基础竞争力分析

    (三)引入动态指数因素后的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情况

   三 后危机时期外部形势与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建议

    (一)后危机时期金融业面临的国际环境

     1.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但内生增长动力仍然不足

     2.国际金融市场虽然有所反弹,但不确定因素较多

     3.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展明显,呈现监管从严趋势

     4.国际金融格局加速演变,金融业经营模式有所调整

    (二)后危机时期金融业面临的国内环境

     1.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

     2.金融市场保持健康平稳运行

     3.金融业改革与监管调整稳步推进

    (三)后危机时期金融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1.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金融体系内部结构

     2.应对经营环境急剧变化,持续推动经营转型

     3.加强风险管理,顺应监管强化要求

     4.参与国际金融格局重构,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

     5.探索综合经营模式,金融控股迈开步伐

  第十三章 文化产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 2009年以来文化产业的总体运行态势

    (一)2009年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总体经营情况

    (二)2009年按行业的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9年不同区域文化产业经营情况分析

   二 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

    (一)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基础竞争力分析

     1.文化类上市公司竞争力分布

     2.文化类上市公司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二)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各行业中的竞争力分析

     1.文化类上市公司与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比较

     2.文化类上市公司与第三产业内其他行业的竞争力比较

   三 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形成了一定冲击

    (二)金融危机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四 面对金融危机文化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思考

    (一)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三)加快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四)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增强文化产品的技术水平

    (五)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内外需协同发展

 第三篇 企业

  第十四章 三一重工:“重剑”长舞的秘诀

   一 研发与创新:从重围中打破技术壁垒替代进口

   二 服务与配件:客户价值论的探求

   三 一体化与国际化:战略制胜的未来前景

   四 维持与竞争:市场策略的狼性法则

   附录一:高端访谈

   附录二:记者手记

  第十五章 金风科技:从高速成长到耐力长跑

   一 创新:一波三折之路

    (一)哑铃模型——轻资产上路

    (二)休克转型——豪赌直驱永磁技术

    (三)蹒跚曲折——自主创新三步走

   二 复盘:长跑比拼耐力

   三 文化特质:决定竞争力的内在基因

    (一)现场文化

    (二)快乐工作

    (三)善待伙伴

    (四)按规律办事

   附录:记者手记

  第十六章 上海汽车:自主创新之路

   一 初涉海外并购

   二 整合资源再战自主

   三 谁的泛亚

   四 让对手尊重

   五 绿动未来

   六 1%的博弈

    (一)通用:“觊觎”五菱

    (二)“放大”技术平台

    (三)海外开拓

   七 合作双赢

   附录:记者手记

 第四篇 专题

  第十七章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

   一 出口变化

    (一)总体状况

    (二)出口产品结构

    (三)出口来源地结构

    (四)目标市场结构

   二 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

    (一)综合评价体系

    (二)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

   三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二)对部分政策的效果存在争论

    (三)国内市场环境尚需改善

   四 “十二五”期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

    (一)总体趋势

    (二)不同产业的变化趋势

    (三)在不同国家的变化趋势

  第十八章 吸引外资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 中国吸引投资的现状和评价

    (一)外商在华投资持续增长

    (二)制造业仍是主要投资领域,房地产和服务贸易领域比重有所上升

    (三)港台和自由港是对华投资的主要来源地

    (四)外商独资成为对华投资的主要方式

   二 吸引外资与产业竞争力

    (一)内资企业竞争力增长较快,部分行业内资企业竞争力高于外资企业,部分行业内资企业的竞争力落后于外资企业且差距在明显扩大

     1.内资企业的竞争力已经超过外资企业

     2.内外资企业存在差距,内资企业竞争力在提高

     3.内资企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二)中国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外资贡献较大,但是作用在减弱

    (三)外资企业降低了中国产品整体的贸易竞争力

   三 “十二五”期间中国吸引外资变化趋势及政策建议

    (一)在内资企业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中,不再实行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

    (二)强化引资过程中的技术转移

    (三)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十九章 “走出去”战略与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

   一 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

    (一)2003~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及存量

    (二)2003~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主体的分析

    (三)2003~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分布

    (四)2003~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分布

    (五)2003~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方式

   二 “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投资特点分析

    (一)增速快,总量低

    (二)区位选择过于集中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四)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三 “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趋势及政策建议

    (一)趋势判断

     1.金融危机给我国对外投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3.我国对外投资在区位布局过于集中的局面仍将持续

     4.我国对外投资在产业选择更趋优化

     5.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上更趋多元化

    (二)政策建议

     1.完善政策法规

     2.细化“走出去”战略

     3.建立与“走出去”相关的国际多双边合作机制

     4.规避投资风险,形成风险分担机制

     5.构建国家风险体系

     6.金融支持

     7.加快海外投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8.支持媒体走出去

  第二十章 中国企业生存状况与环境调研

   一 样本量及分布

   二 价格上涨压力仍旧处于高位

   三 贷款难的问题略有缓解

   四 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坚实

   五 企业对出口判断差异较大

   六 生产要素成本提高过快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

   七 中国经济依旧乐观

   八 世界经济低迷,难以短时间摆脱困境

   九 中高级人才供给不足成为经济增长瓶颈之一

 附录

  附录一 2010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竞争力300强

  附录二 2010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监测标准值

  附录三 2010年中小板公司基础竞争力监测标准值

  附录四 2010年创业板公司基础竞争力监测标准值

 主要编撰者简介

 内容摘要

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经济体和企业都面临了巨大挑战。在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即便是一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大集团也难以幸免于难而无奈倒闭。巨大的冲击使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为了走出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各国企业也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很欣慰地看到,2009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率先复苏,中国的产业与企业国际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还获得了提升。因此,人们迫切地想知道,由危机所揭示的经济规律是什么,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道。本报告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危机也许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至少危机使那些不顾国情而盲目谈产业升级的人开始反思中国目前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是什么。在危机中,中国工业表现良好,不仅快速恢复了生产,而且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能在本次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危机的快速反应及有力执行;二是中国企业积极应对危机。中国有一大批创业型企业家,拥有很强的对企业的控制力和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力,从而能够帮助企业在经济波动中争取主动,把企业的决策快速转变为企业的行动,从而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可以说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表现也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重要微观基础。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制造业将面临气候变化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加速回潮与中国出口增长压力加大的挑战,以及比较优势变化与产业升级的挑战。但是,我们仍然对中国经济在今后15~20年内保持高速增长怀有信心。因为,中国人均GDP相对发达国家要低很多,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旧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具有组织保护(政府的执行能力)和人力资源的基础。可以说,经过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后危机时期”,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步伐也将更快。利用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和2010年半年报财务数据指标,《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10)》对1151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跟踪和监测。从最新的监测结果来看,1151家上市公司的基础竞争力继续呈现明显的梯队结构。和2009年监测结果相比,上市公司的规模竞争力水平出现回升,但是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水平均有所下降。这一方面说明在国外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刺激政策双重作用下,中国上市公司顽强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效果显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无论是在经营效率还是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平稳增长方面,都尚未摆脱危机影响。上市公司竞争力整体水平有所下滑,但也有部分规模较小、富有效率、增长迅猛的上市公司敏锐地捕捉到经济调整中出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提升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相比之下,部分规模庞大的传统强势上市公司,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方面则略逊一筹。从综合竞争力百强的行业分布来看,百强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行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房地产业、医药生物制品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另一方面,中国区域竞争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广东、北京、上海、山东等省份仍然保持区域竞争力突出优势的同时,西藏、河南、内蒙古等省份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而宁夏、新疆等省份的竞争力则相对下滑。本报告不仅对热点行业的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还对三一重工、金风科技、上海汽车的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度的案例研究。

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分析报告(2009年4季度)》。

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一辑)》,内部资料。

李克强:《继续贯彻房地产调控系列政策》,人民网,2010年8月16日。

李克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华网,2010年8月21日。

国家统计局,2010年1~7月房地产运行数据,2010年8月。

国家统计局,2009年1~12月房地产运行数据,2010年1月。

Wind,《房地产行业研究精粹》2010年第30期

国家信息中心:《房地产动态》,2010年8月10日。

金碚主编《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IMF,2009.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Sustaining the Recovery.http://www.imf.org.

Rodrik,Dani,2006.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s?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11947.

World Bank,2009.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Commodities at the Crossroads.http://www.worldbank.org.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2006.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6 Revision.http://esa.un.org/unpp/index.asp?panel=2.

UNCTAD,2009.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http://www.unctad.org.

杜修立、王维国:《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金碚、李钢和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0期。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裴长洪:《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出口结构变化分析:2006~2008》,《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彭宇:《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施炳展、李坤望:《中国靠什么实现了对美国出口的迅速增长——基于产品广度、产品价格和产品数量的分解》,《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田丰:《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有限》,《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

许斌:《技术出口与中国出口竞争力》,《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5~6期。

徐奇渊:《轮胎特保案的警示:中国贸易政策应该反思和内省》,《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11~12期。

姚枝仲:《如何在出口下降时实现宏观稳定》,《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2期。

易靖涛:《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技术溢出效应与出口参与决定》,《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袁堂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曾毅:《试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张杰、刘志彪、张少军:《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扩张》,《世界经济》2008年第10期。

张车伟:《中国30年经济增长与就业:构建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期。

郑昭阳、孟猛:《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变化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朱宇:《出口退税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