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

北大红楼:永远的丰碑(1898~1952)图书

SSAPID:101-9235-0669-86
ISBN:978-7-5097-3694-4
DOI:
ISSN:

[内容简介] 1898~1952年的北京大学,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她孕育和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民主运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形成了北大特有的精神和传统。这个时期的北京大学,不仅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孕生地,她为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红楼,作为北京大学精神和传统的象征,见证、记载了这段辉煌的校史。为了让北大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继续弘扬北大精神和北大传统,几位老校友不顾年高体弱,组成编委会,并从各种历史资料和校友回忆录中遴选出一百四十篇文章,通过北大精神和北大传统、校史探源、红色圣地、五位老校长、名师风采、爱国民主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党的孕生、北大社团,以及保护收回红楼等十个专题如实再现这段波澜壮阔的校史。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杜家贵
编 辑:吴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编后记

 ·序一· 为什么要出版这书

 ·序二· 老校友缅怀母校

 编委会名单

 文前彩插

 第一部分 北大精神与北大传统

  我看北大

  何谓北大真精神?

   一

   二

  岁月对北大精神的诠释

  试论北京大学的基本传统

   一 有关北大传统的不同视角和表述

    1.从社会改革先锋作用的角度

    2.从学者培育独立品格的角度

    3.从大学之间相互比较的角度

    4.从稳重妥当力求全面的角度

    5.从北大特色学术气象的角度

   二 阐述北大基本传统的主要根据

    1.五四基本精神的学术体现

    2.中西文化教育思想的最佳融合

    3.北大兴旺发达的血脉所在

    4.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迫切要求

   三 关于北大基本传统的辨认和期望

  继承和发扬北京大学的光荣革命传统

   一 北大的光荣革命传统是在斗争中形成的

   二 什么是北大的光荣革命传统

  继承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遗产

   一 蔡元培出长北大

   二 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

   三 北大成为传播马列主义和中共建立的根据地

   四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泽被后世

 第二部分 巍巍上庠,悠古源长

  世界最古老又最具特色的国立综合大学

   一 为什么重新提出北京大学定位问题?

   二 为什么说北京大学是世界最古老的国立大学?

   三 为什么说北京大学又是世界最具特色的大学?

  北大校史:怎样溯源?

  戊戌维新与京师大学堂

   一 维新派的教育改革思潮

   二 维新派与京师大学堂的倡议与筹办

   三 百日维新的第一项改革措施

   四 京师大学堂的章程

   五 戊戌维新的仅存硕果

   六 京师大学堂开办与开学日期考

  北京大学校庆史话

   一 北大校庆始于何时?

   二 校庆活动停止举办之谜

   三 25周年校庆办了两次

   四 西南联大的校庆和校歌

   五 校庆日也有更动

   六 胡适请人捐助建礼堂

   七 校庆节·返校节

   八 百年校庆的历史意义

   九 关于北大校龄的热门话题

  北大工学院的缘起*

  历史上的北京大学校友会

 第三部分 中国红色历史圣地

  红楼是北大的象征

  漫步北大老校区

  红楼·灰楼·北楼

  马神庙公主府校区

  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老北大校舍

  三院五斋的校园格局

  老北大的西斋学生宿舍

  北大第四院在哪里?

  怀念端王府夹道

 第四部分 革故鼎新的先驱:五位老校长

  严复:第一位北京大学校长

  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

  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

  严复:会通中西与教育维新

   一 以开民智为取向的维新思想

   二 会通中西

    (一)《天演论》中的中西会通

    (二)会通之方法:超越中西而会通中西

     1.对中学的批评与超越

     2.对西学的超越:从科学到哲学

     3.会通中西学术方法

    (三)严复在会通中西方面的一些特质

   三 教育维新实践

  蔡元培:一代宗师开先河

   一 五四前主持北大校务

   二 五四时期的重大贡献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我在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

  蔡元培校长和北京大学

  改革学生观念

   一

   二

   三

  蒋梦麟:主持北大校政十七年

  北大之精神

  个人之价值与教育之关系

  胡适:剪不断的北大情节

  胡适在北京大学

   一 胡适为什么把北京大学视同母校

   二 胡适和傅斯年的关系

   三 任北大文学院长的胡适

   四 担任北大校长时期的胡适

  我所见到的胡适

   一 书法和标点

   二 胡适打过白话电报

   三 胡适博士与新闻记者

   四 胡适与摄影

   五 “今天是我太太的生日”

  马寅初:耿耿铁肩担道义

   一 忧国忧民的经济学家

   二 为真理不怕犯上

  马寅初与国民党四大家族的针锋相对

 第五部分 师恩永沐:北大名师风采

  回忆许德珩老师在北京大学

   一

   二

   三

  顾颉刚和钱穆的友情和学术交流

   一

   二

   三

  曾昭抡在北京大学

  一代宗师潘光旦

  纪念郑天挺先生

  李四光教授在北京大学

  回忆周炳琳老师

   一

   二

   三

   四

  钱玄同与《文字学音篇》

  忆杨振声老师

  辜鸿铭:一代怪才下西洋

  一代名士刘文典

   一 “疾恶真推祢正平”

   二 “只吃鲜桃一口”

   三 癫言狂语

    1.两个半庄子

    2.替庄子跑警报

    3.太上教授

    4.吹牛的本钱

    5.好生之德

    6.观世音菩萨

    7.擦皮鞋者

    8.我再生了

  杨昌济:欲栽大木柱长天

   一

   二

   三

   四

  史学家钱穆

  林语堂:从漳州走向世界

  受用不尽的教诲

  沈从文与北大

  与钱钟书先生的几次文字交往

  季羡林教授与东语系

  汤用彤学术方法论述略

  朱光潜的学术品格

  费青先生和《中建》半月刊

  杨晦:沉默的五四英雄

  纪念国学大师游国恩先生

  侯仁之的北京城

  曹靖华:给人间盗来天火

   一

   二

   三

   四

   五

  贺麟:黑格尔哲学的执著追求者

  传播现代逻辑建立哲学体系

  纪念罗常培先生百年诞辰

  怀念罗庸先生

  学贯中西的语言学家岑麒祥

   一 著书立说兴科教

   二 精诚合力创新系

   三 坦诚做人为敬业

  陈翰笙在多学科领域的建树

  刘半农与白涤洲之死

  萧友梅与北大音乐传习所

   一 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

   二 创建我国第一支西式管弦乐队

   三 引进和传播西洋音乐

   四 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先行者

  葛利普:中美友谊的桥梁

  莘莘学子贺恩师

   一 马大猷先生和北大

   二 卓越的科学成就

   三 出色的工科教育家

 第六部分 民主、科学大旗下的爱国民主运动

  光辉的足迹

   一 京师大学堂和反帝活动

   二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三 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四 五四运动和北方党组织的发祥地

   五 “三一八”惨案和“一二·九”运动

   六 不屈的北大

   七 南下征途

   八 第二条战线的先锋

  胡适和我国思想、文化之现代化

  白话、国语、五四新文学革命

   一

   二

   三

  五四运动的经过

  九一八事变与北大同学的反日爱国斗争

  “一二·九”运动在北大

   一 同仇敌忾,抗日救亡

   二 英勇拼搏,不怕牺牲

   三 南下农村,宣传抗日

   四 学习军事,奔赴战场

  历史的转折

  北大的峥嵘岁月

   一 古城怒吼“美军滚出中国去!”

   二 南北社引导我去参加革命斗争

   三 “五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四 扎实工作,从容应对“四月风暴”

   五 “六九”“七九”“八一九”的游行与斗争

    1.“六九”反美扶日大游行

    2.“七九”“反剿民,要活命”大游行

    3.反对“八一九”大逮捕的斗争

    4.穿过封锁线,直奔解放区

  解放战争中的北京大学

  沈崇事件与抗议美军暴行再回顾

  战斗在“一二·一”运动中

   一 运动中的经历

   二 四烈士灵堂

   三 四烈士出殡

   四 四烈士公葬典礼

  追忆我在理学院参加的学运活动

  回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回忆我在北大四院参加的一些活动

  关于“八一九”大逮捕及“黑名单”的一些情况

   一 国民党“特刑庭”发出的两批“黑名单”

   二 北大被通缉之学生名单

   三 反对军警入校捕人及胡适的一封密电

   四 8月22日的一张布告

   五 胡适与陈继承的往来信函

   六 对43人和50人两部分名单的分析

  北大工学院学生运动片段

  回忆北大农学院学运和剧运

  抗暴运动中的北大女同学

   一 第一张墙报

   二 女同学会首先行动

   三 全校同学联合起来

   四 北大当局的嘴脸

   五 特务的捣乱

   六 游行示威

   七 我们胜利了

  “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中北大女同学

   一 饥饿迫使人们不再沉默

   二 组织起来战斗

   三 五四纪念周

   四 “五一八”血案

   五 游行前的准备

   六 “五二○”大游行

   七 “民主广场”命名典礼

   八 “六二”反内战日

   九 助学运动

 第七部分 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共产党孕生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

   一 从图书部主任到史学系教授

   二 以评议员、校长室秘书参与校务

   三 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与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一

   二

   三

   四

  北大纪事·建党*

   一 “微言如闪首传真”

   二 爱国救亡运动中的北大人身影

   三 来自红楼的共产党人

   四 鲜红党旗上的北大人热血

  北大纪事·共产党人*

   一 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二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三 毛泽东“三进北京”

   四 邵飘萍智取新闻

  陈独秀的“红色传奇”

   一 创办《新青年》

   二 发动和设计共产主义运动

   三 “南陈北李”创建中共

  陈独秀:在崎岖坎坷中对信念的执著

   一 斯大林给其定罪

   二 身陷国民党监狱

   三 出狱后的努力

   四 安葬陈独秀

   五 对陈独秀的评价

    1.毛泽东论陈独秀

    2.胡耀邦谈正确评价陈独秀

    3.萧克谈对陈独秀问题的研究

    4.包惠僧眼中的陈独秀

    5.从“右倾投降主义”至“右倾机会主义”

    6.陈独秀重回中共领导人行列

    7.关于苏联经验与民主问题

 第八部分 黎明前的战斗:北大社团异彩纷呈

  五四前后北大的社团活动

  北大20世纪40年代的社团

   一 光荣的传统

   二 北大的社团知多少

   三 在三条战线上作战

   四 社团的三大作用

  扛起历史留下的这面大旗

   一 峥嵘岁月,发轫北大

   二 开风气之先,芳泽后世

   三 薪火相传,守正创新

  小记溪流社

  记北大工学院野草社

  回忆北大剧艺社

   一 从联大复员到北大剧艺社的成立

   二 四院分社成立

   三 1947年的五四

   四 “五二○”“反饥饿、反内战”

   五 1947年戏剧节

   六 小剧场

   七 助学运动

   八 学生自治会选举

   九 于子三事件

   十 剧艺社成立一周年

   十一 “四月风暴”

   十二 1948年的五四

   十三 “六九”反美抗日

   十四 “七五”血案

   十五 成立“学剧联”

   十六 “八一九”大逮捕后

   十七 迎接解放

   十八 1949年的五四

   十九 院系调整

  北大的歌咏(1945.8~1949.9)*

   一 星海合唱团

   二 沙滩合唱团

   三 火红的五月

   四 向横向、向纵深

   五 成立“歌联”

   六 校园到处歌声

  《新法》:解放战争时期红楼的第一份进步壁报

  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大呐喊社

   一

   二

   三

   四

  回忆北大实学社

  生活社回忆片断

  北大文艺社忆旧

  回忆诗号角社

  新诗社:战斗的诗朗诵

  记老校友顾肇基在北大的文艺活动

  沙滩合唱团回忆片断

  记大地合唱团

  文化服务社的战斗

  回忆南北社

  北京人社与五四史料展览

  忆北大民间歌舞社

  黎明时期的北大学生会

  北大摄影学会片断回忆

  忆沙滩北大音乐社

  记北大工学院的音乐歌咏活动

 第九部分 思念流淌,故土情怀:怀念北大红楼

  二十年代的北大生活

   一 一大·二长

   二 三院

   三 四部·十六学系

   四 五舍

   五 三千学生·五百教职员

   六 八十万经费

  在激荡巨变的岁月里成长

   一 回到北平

   二 北大开学

   三 入系学史

   四 置身学运

  红楼受业

  受教于名师

   一 熊十力学术上绝不让步

   二 刘半农指点我完卷

   三 俞平伯循循善诱

  永忆红楼

  忆东黄城根62号

   一

   二

  沙滩回忆*

   一 红楼地下室

   二 一次京剧演出

   三 《新野》杂志

   四 红楼教室

   五 游艺室

   六 西斋

   七 天字楼

   八 景山东街

   九 北文剧团

  西斋岁月

  忆老北大的图书馆

   一 张申府:从藏书楼到红楼

   二 任继愈:松公府旧馆杂忆

  我的大学生活

  60年前的北大食堂

  在国会街结成的深情厚谊

   一 劫后重逢的喜悦

   二 重返故地

   三 《老同学通讯录》

   四 《老同学通讯》

   五 翻印、分赠、共同赏析当年的老照片和有关资料

  缅怀母校民主科学校风

  北大四院的回忆

  校园歌曲伴我们成长

 第十部分 保护、收回红楼

  要求保护和收回北大红楼老校区活动纪实

  担当历史重任,保护北大旧址

  愿北大红楼明天更辉煌

   一

   二

   三

   四

1898~1952年的北京大学,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孕育和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了北京大学特有的精神和传统。这个时期,北京大学不仅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孕生地,为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大红楼,作为北京大学的象征,见证、记载了这段校史的辉煌。为了让北大人永远铭记并继续弘扬北京大学的精神和传统,几位老校友组成编委会,从各种历史资料和校友回忆录中遴选出一百四十多篇文章,辑成北大精神和北大传统、校史探源、红色圣地、五位老校长、名师风采、爱国民主运动,以及保护、收回红楼等十个专题,如实再现这段校史的波澜。

①张大中、宋柏、马句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运动史》,北京出版社,1995。

②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学生运动史》编写组,《北京大学学生运动史(1919~1949)》,北京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