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2021)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Gansu (2021)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2020年甘肃社会发展成绩显著: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贡献明显提升;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脱贫攻坚全面完成;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021年甘肃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人力资本建设;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倡导理性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进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基本子库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总序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2021)》编辑委员会
Ⅰ 总报告
B.1 2020~2021年甘肃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0年甘肃社会发展总体形势
(一)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就业总量达到新的高峰
(二)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贡献明显提升
(三)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地区面貌焕然一新
(五)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疫抗疫树立国际标杆
二 2021年甘肃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城乡居民就业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
(二)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仍不平衡
(三)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升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任务艰巨
(五)防疫抗疫形势依然严峻
三 2021年甘肃社会发展态势和政策建议
(一)重视人力资本建设,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
(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倡导理性消费
(三)统筹布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Ⅱ 发展篇
B.2 2020~2021年甘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分析与预测
一 甘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一)城乡居民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三)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持续优化
(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明显改善
(五)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状况快速改善
二 甘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面临的挑战
(一)城乡居民就业结构仍不均衡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存在
(三)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模式有待升级
(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需要深化
(五)城乡社会保障还有不足
三 提升甘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就业机制,增加社会活力
(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倡导健康生活以鼓励理性消费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五)统筹布局,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3 2020~2021年甘肃社会救助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0~2021年甘肃省社会救助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增强
(三)应对自然灾害的反应效率进一步提升
(四)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扎实推进三大专项行动
二 2020~2021年甘肃社会救助发展的特点
(一)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二)覆盖城乡居民的统一的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
(三)社会救助各项政策衔接工作有序推进
(四)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健全完善
(五)引导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六)持续加大政策培训力度
三 当前甘肃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救助城乡以及区域间的发展不协调
(二)社会救助政策综合运用仍需整合
(三)社会救助项目发展不平衡
(四)社会救助的监督与管理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社保救助法规未形成体系
(六)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有限
(七)保障对象动态管理仍需加强
四 进一步完善甘肃社会救助工作的建议
(一)大力推动社会救助城乡与区域间的平衡发展
(二)积极完善社会救助项目,大力丰富社会救助方式
(三)切实加大监管督查力度
(四)进一步提升基层经办和特困供养服务能力,加快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设
B.4 2020~2021年甘肃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概念界定
二 甘肃公共安全的基本态势
(一)应急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二)应对公共安全突发性事件水平显著提高
(三)生产安全态势逐年好转
(四)公共卫生监控严密
(五)公共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
三 影响公共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特征
(一)影响公共安全主要因素
1.统筹协调的应急联动机制有待完善
2.网络安全隐患渐显
3.复合型气象地质灾害频发
4.公共卫生的潜在危机
5.部分行业和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
6.公共安全文化缺失
(二)公共安全的风险特征
四 甘肃省构建公共安全新格局的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的应急联动机制
1.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
2.构建无缝隙公共安全管理机制
3.构建立体化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
4.完善资源配置共享机制
(二)筑牢网络安全防护屏障
1.构建甘肃省公共信息安全网络防控体系
2.强化公众沟通系统,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物资储备体系
1.构建一体化物资储备体系
2.夯实人力资源储备基础
B.5 2020~2021年甘肃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甘肃城市发展现状
(一)城市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地区发展差异显著
(二)城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
(四)城市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五)城市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污染防治继续深化
1.城市绿地
2.空气质量
(六)城市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七)城市文化效应日益显著,品牌文化逐步形成
二 甘肃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间城镇化水平不均衡
(二)城市生态环境亟须改善,环保理念有待深入
(三)城市规划设计不科学,道路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四)城市发展建设任重道远,现代化治理能力不足
(五)城市文化内涵缺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
三 甘肃城市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运行机制
(二)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优化城市布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四)深化环保理念,打造绿色可持续城市环境
(五)打造文化品牌,彰显城市文化内涵
Ⅲ 专题篇
B.6 甘肃科技创新机制优化研究报告
一 甘肃省科技创新机制优化成就
1.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
2.强化创新供给,提升创新能力
3.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主体
4.搭建创新平台,发挥集聚效应
5.助力乡村振兴,惠及人民群众
6.加强开放合作,推进合作平台与项目建设
二 甘肃省科技创新机制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落实不到位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
3.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4.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偏弱
三 甘肃省科技创新机制优化的对策建议
1.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2.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3.优化转移转化体系
4.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B.7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柳泉镇农村社会治理的现实基础和做法
(一)狠抓党建促发展,全力打造“五彩柳泉”
(二)振兴产业创品牌,不断推动经济稳增长
(三)夯实基础,提升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四)以文化人强信心,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
(五)抓综合治理保平安,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 当前柳泉镇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局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持续提高
(二)乡村自治的主体缺失
(三)村两委村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四)文化阵地的作用不充分
(五)法治建设相对滞后
四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双提升
(二)不断提升基层政府服务能力,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力促产业兴旺夯实经济基础,使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四)增强村民自治活力,激发农村社会治理主动性
(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六)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治理法制化
B.8 社会治理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一 以社会治理的视角开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路径研究的基本逻辑
(一)社会治理的科学内涵
(二)以社会治理的思路开展扶贫脱贫是必由之路
二 东乡县基本情况
(一)县情概况
1.基本县情
2.脱贫背景
(二)东乡县深度贫困的因素分析
1.特殊的自然地理禀赋难以实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2.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低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三)东乡县脱贫攻坚实效
三 社会治理视角下东乡县脱贫攻坚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落实重点任务责任
(二)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明乡村建设
(四)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科学规划促民生
四 推进全面社会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规范农村企业管理制度,促产业兴旺
(二)推进易地搬迁工程,促生态宜居
(三)升级乡村文化活动促乡风文明
(四)不懈促进基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B.9 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一 白银区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生存和发展状况
(一)地方经济社会状况
1.地方经济稳步发展
2.社会事业积极推进
(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
(三)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1.落实就业政策,保障民生就业
2.加强民生保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3.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 白银区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生存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质量问题仍然长期存在
1.就业选择范围狭窄
2.缺乏失业保障机制
(二)住房困难问题未得到根本改善
(三)就医、就学等社会保障问题表现突出
(四)新市民思想意识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三 白银区城市化进程中影响新市民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二)主观因素
1.内部素质市民化不足
2.外部资格市民化障碍
四 白银区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生存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推动进城人员内在素质的市民化
(二)创新管理,促进进城人员外在资格的市民化
(三)统筹兼顾,保障进城人员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四)与时俱进,鼓励新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B.10 “互联网+”背景下甘肃大学生返乡创业研究报告
一 “互联网+”背景下甘肃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二)甘肃农村电商发展迅猛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前景乐观
二 “互联网+”背景下甘肃省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查
(一)受访者中男生返乡创业的热情高于女生
(二)县乡及农村籍贯的大学生比城市籍贯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返乡创业
(三)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返乡创业需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
(四)涉农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返乡创业
(五)多数被访者认为当前政策有许多还不能落实到位
(六)多数被访者认为农村电商网络基础设施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最大
三 “互联网+”背景下甘肃大学生创业模式
(一)依托家乡旅游资源优势进行创业
(二)带头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三)回乡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四)返乡成立电商公司创业
四 “互联网+”背景下甘肃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项目选择难度大
(二)缺乏社会资源
(三)经营能力和经验缺乏
(四)融资困难
(五)农村电商面临新挑战
五 “互联网+”背景下甘肃大学生返乡创业对策建议
(一)健全金融支持网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二)建立大学生返乡创业补偿机制
(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培训
(四)借助“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路径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经营环境
B.11 大数据视域下甘肃生态文明建设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
一 大数据视域下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背景
二 大数据视域下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一)大数据助力,甘肃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1.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2.甘肃层面的顶层设计
(二)大数据助力,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互联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大数据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2.信息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规模
(三)大数据视域下甘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1.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2.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明显
3.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4.构建“天眼”,守护绿水青山
二 大数据视域下甘肃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大数据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共享基础和体制机制障碍
(二)大数据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和人才障碍
(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生态数据的创新性应用不足
三 大数据视域下甘肃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
(一)强化制度保障,促进共建共享
(二)强化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稳固强基,完善基础设施
(四)创新应用,提升价值
结语
Ⅳ 疫情防控篇
B.1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基层治理经验
一 A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迅速建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二)严防输入、精准防控,实行分区分级防控
1.严格防控重点人群
2.规范管理卡口点
3.全面恢复政务服务
4.有序开放公共场所
(三)科学设置、规范管理,严格进行集中留观,有序推进检测救治工作
1.完善功能布置
2.充实基础配备
3.强化人员管理
4.强化后勤保障
(四)强化物资保障,全力做好医疗物资储备调拨
(五)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有序恢复社会秩序
1.精准制定措施
2.精细实施管理
3.精心做好服务
(六)重点关注、加大救助力度,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1.全面排摸
2.及时开展救助
(七)积极宣传引导,切实维护良好网络舆情环境
(八)严格督查督办,确保防控责任措施落实到位
二 A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一)党政一体的决策执行体制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体制优势
(二)整体动员模式和社会管控机制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制度基础
(三)技术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社会基础
三 关于基层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情报工作
(二)加强应急治理的公共性和专业性融合
(三)加强“平战结合”的应急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四)加强社会参与和协同治理
(五)加强必要的应急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B.13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研究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理论
(一)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及其性质
1.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
2.公共卫生的性质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1.威胁生命安全
2.危及社会稳定
3.影响经济发展
二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必须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四)提升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必须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构建
(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协调能力
1.应对突发事件基础制度的完善性
2.政府合作协议框架的完备性
3.应急制度更新能力
(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人员协调能力
1.应急组织体系的完整性与协调性
2.应急协调主体响应水平
3.政府激励约束能力
(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信息协调能力
1.政府信息协调获取能力
2.政府信息协调决策能力
3.政府信息协调供给能力
(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资源协调能力
1.应急资源储备能力
2.应急资源汲取与调度能力
3.应急资源分配能力
B.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一 概念界定
(一)流动人口
(二)流动人口管理
二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城关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评价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域下健康教育调查及路径选择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1.抽样方法
2.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
(四)流动人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教育路径选择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站点
2.通过新闻媒介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
3.如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各阶段的教育融合
(1)快速准确的信息传播
(2)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3)心理危机干预
四 L市城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流动人口应对管理策略
(一)健全政府和社会、企业协同管理的治理机制
1.健全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责任机制
2.健全社会协同治理机制
3.建立企业参与治理机制
(二)监测、预警和精准服务电子化的治理机制
1.搭建流动人口数据信息平台
2.统一标准科学采集数据
3.实现流动人口大数据价值
(三)建立分类施策、分层构筑和分片落实制度
1.建筑业从业人口
2.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口
3.制造业从业人口
B.15 甘肃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培育研究
一 健康生活方式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有效策略和基础
(二)培育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健康发展最经济有效的策略
(三)培育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甘肃建设的终极目标
二 甘肃省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
1.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有一定迫切的需要
2.居民不良饮食习惯有所改善
3.城乡居民生活习惯有所改善
4.城乡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
三 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培育的因素
(一)年龄、性别因素
(二)区域差异
(三)自身素养的差异
(四)经济发展水平
四 加快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健康教育,进行深入宣传
(二)加快乡村振兴建设,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三)注重青少年健康方式培育,发挥家庭医生作用
(四)加强生态环境绿色建设工程,实施“心理健康”专项行动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健康服务提供人力资源基础保障
摘要
主要编撰者简介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18年4月25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8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19年3月19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9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20年3月20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20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甘肃省统计局网站,2020年7月21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甘肃省统计局网站,2020年10月22日。
风笑天:《生活质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6期。
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王武龙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3期。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18年4月25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8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19年3月19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9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20年3月20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20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甘肃省统计局网站,2020年7月21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甘肃省统计局网站,2020年10月22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9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20年3月20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5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16年2月25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17年4月5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18年4月25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8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19年3月19日。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9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20年3月20日。
徐绍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人民日报》2014年3月17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甘肃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若干措施》(甘政办发〔2020〕61号),2020年6月28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甘政发〔2019〕16号),2019年3月25日。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甘办发〔2017〕14号),2017年3月14日。
王云祥:《激发内生动力,确保脱贫不返贫》,《甘肃经济日报》2020年1月3日。
马健、东乡县:《强化督促指导,保障脱贫成效》,《民族日报》2020年10月14日。
钟声宏:《社会治理的分形学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韩淑华:《社会治理视野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再造》,《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张慧:《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刘威:《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智能化实现路径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1.田珍:《我国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观点综述》,《经济纵横》2006年第4期。
2.杨华云:《国务院提出将在全国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新京报》2010年6月1日。
3.宋红梅:《浅谈农民市民化研究的现实意义》,《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第12期。
4.钱文荣、张忠明:《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度问题》,《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5.许传新:《落地未生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南方人口》2007年第4期。
6.何香利:《从贫困户到“新市民”》,《甘肃农民报》2020年5月12日。
杨日星、马晓霞:《基于电商平台的返乡大学生农业创业路径研究——以广西生鲜农产品产地供应链电商创业为例》,《科技创业月报》2020年第10期。
涂淑芬:《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困境与政策建议》,《现代农业研究》2019年第9期。
余喜文:《新时代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素质要求与政策支持研究》,《农业经济》2019年第7期。
倪睿思:《大数据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中原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
朱兴:《探究大数据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行业发展》2016年第8期。
邬晓燕:《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环境决策能力建设》,《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9期。
徐彬:《浅析大数据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信息技术》2017年第6期。
赵肖瑞:《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审计研究》,《营销界》2019年第8期。
刘达、郭炎、祝莹等:《集体行动视角下的社区规划辨析与实践》,《规划师》2018年第2期。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基于宁波市社区案例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1期。
周弦:《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视角的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估——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行政院卫生署:《健康国民白皮书》,2009。
胡国清:《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陆勇:《论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及对策—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对象的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林凡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李孝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高志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卫生部门的作用探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年第6期。
庞连智、蔡静芳、施永兴:《社区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职能及对策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第5期。
李惠:《试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制建设》,《法律与医学》2004年第2期。
花菊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探讨——多部门合作模式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学术论坛》2004年第4期。
徐鹏、罗力、郝模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及预警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第3期。
谭晓东、陈小青、王凤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概述》,《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第8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甲型 H1N1 流感疫情信息通报》,2009。
毋谦、王济源、李长清:《健康教育及健康传播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健康教育》2012年第3期。
刘宏:《广告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中国健康教育》2010年第26期。
宋迪文:《互联网在健康传播中的特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年第4期。
张俊青、李晓铷、孙锋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危机干预现状及需求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0年第26期。
张丽萍:《当代中国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吕资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张向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策略》,《慢性病学》2013年第14期。
邵鹏、王齐、单英骥:《基于文本分析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11期。
王宏炜、许英:《居民收入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统计与管理》2020年第10期。
陈华:《关于示范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思考》,《银川日报》2020年9月24日。
田文富:《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的绿色经济文化带》,《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年第9版。
张贡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路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刘昌明、刘小莽、田巍、谢佳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缺水问题》,《人民黄河》2020年第9期。
查雨欣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对四川农村人群的不同血压水平的影响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20年第17期。
王燕:《“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对体检血脂异常人群院外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年第8期。
尹作亮、陈家起:《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体医融合的路径研究》,《内江科技》2020年第8期。
栾晶等:《互联网互动健康教育下的居民健康素养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年第4期。
陈娜、郑蔚、张丽、郭学娜:《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进展》,《河南医学研究》2020年第22期。
陈旭鹏、赵金慧、杨菲菲、姬尔高、石呈、汪娜:《2019年东西部两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况与促进策略》,《中国健康教育》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