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4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ghai(2014)

SSAPID:101-9218-9331-31
ISBN:978-7-5097-5477-1
DOI:
ISSN:

[内容简介] 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不应只是抱怨和对抗的“邻避运动”,需要各种不同意见表达的渠道和方式,同时更需要以“自为”的方式加入环保行列。本书建立了包括公众参与保障体系、公众参与促进措施、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公众参与内容、公众参与效果5个主题、12个要素、24个指标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对上海环保公众参与绩效进行了评价。上海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宣传教育得分远远超过其他指数。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上海蓝皮书
编 辑:吴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Contents

 上海蓝皮书编委会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BⅠ 总报告

  B.1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及创新

   一 资源环境发展基本状况及挑战

    (一)生态环境安全状况较上年有所改善

    (二)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控制,但排放压力依然较大

     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趋减

     2.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下降

     3.污染物排放行业分布集中

     4.污染物排放区域分布集中

    (三)加强环境科学治理能力建设

     1.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2.环境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3.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

     4.土壤污染排摸工作

     5.加大环境监察执法信息公开力度

    (四)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挑战

     1.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减排难度高

     2.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面临瓶颈

     3.传统环境治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环保新形势

   二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绩效总体评价

    (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内涵

    (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指标体系的框架

     3.指标体系计算方法

    (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绩效评价

     1.综合绩效指数评价

     2.主题层指数评价结果

     3.要素层指数评价结果

   三 创新环境治理,鼓励公众参与

    (一)转变环境管理理念,向多元参与式环境治理转型

    (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相关法规,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

    (三)规范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行为,推动公众依法参与

    (四)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互信,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效率

    (五)丰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内容,合理定位公众角色

 BⅡ 综合篇

  B.2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一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内涵

   二 上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状

    (一)国家及上海相关法规政策的发展

     1.国家法律法规

     2.上海法规政策

    (二)实施情况评价

    (三)案例剖析

     1.沪杭磁悬浮案例

     2.虹杨变电站案例

    (四)存在问题

   三 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美国经验

     1.政府决策可能造成环境影响时先广征民意

     2.环评信息的充分公示

     3.对公众参与环评给予充分保障

     4.对环保组织参与环评给予明确支持

     5.对环保组织提起环评相关诉讼给予法律保障

    (二)德国经验

    (三)法国经验

    (四)日本经验

    (五)韩国经验

    (六)中国台湾经验

   四 改进与创新建议

    (一)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

     1.延长信息公示和公众参与时间

     2.对特定项目强制要求拓展公示方式,扩大公众参与范围

     3.提升公众调查相关规定的科学性

     4.加强环评公众参与理念和知识的宣传

    (二)深层次制度保障

     1.为环保组织或专家协助公众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2.提升法治水平,强化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

     3.探索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及其公众参与可行性

  B.3 环境信息公开与环保公众参与

   一 上海环境信息公开现状

    (一)法律法规

     1.国家法律法规

     2.上海地方性规章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实践

     1.加强了政府信息的主动与依申请公开

     2.加强了环境质量信息的多渠道发布

     3.推进电子政务网上办事

     4.受理市民环境咨询

     5.加强新媒体公开渠道建设

     6.政府信息公开复议与诉讼

     7.相关费用支出

    (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实践

     1.重点行业环境信息公开

     2.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

     3.环境信用信息

     4.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

     5.行政许可审批动态信息发布

    (四)存在问题

     1.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体仅限于环保部门,信息整合度不高

     2.“上海环境”网站信息公开栏目结构不尽合理

     3.信息公开程度及速度与社会需求尚有差距,公众仍以被动接受信息为主

     4.信息公开规范性缺乏监督

     5.环境信息公开救济途径缺乏

     6.环境信息公开与环保公众参与衔接不紧密

   二 国际经验借鉴

    (一)美国经验

    (二)德国经验

    (三)英国经验

    (四)日本经验

   三 改进与创新建议

    (一)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完善

     1.进一步完善“上海环境”网站信息公开

     2.加大环境信息公开的宣传力度,增强与环保公众参与的衔接

     3.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提升环境信息公开速度与效果

     4.加强企业环境信息的多渠道公开

    (二)深层次制度保障

     1.扩展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体

     2.加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民主协商和规范执行

     3.通过激励和约束并举的机制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B.4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一 环境教育内涵

   二 上海环境教育现状

    (一)国家政策

    (二)上海实践

     1.上海环境教育基地建设

     2.上海学校环境教育

     3.上海社区环境教育

     4.通过环境教育推动自然保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自然学校项目

     5.其他形式环境宣传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1.对象和形式存在局限性

     2.环境教育感召力不足,易陷入知易行难困境

     3.环境教育与其他层面教育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4.政府环境宣传教育经费和人才缺乏

     5.系统建设上重硬件、轻软件,缺乏有效评估体系

     6.缺乏强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三 国内外经验

    (一)美国经验

    (二)英国经验

    (三)日本经验

    (四)菲律宾经验

    (五)香港经验

    (六)台湾经验

   四 改进与创新建议

    (一)加强跨领域联合,提升环境教育感召力

    (二)增加环境教育经费与人员投入,鼓励社会各界支持

    (三)继续扩展户外环境教育场所,创新教育模式

    (四)加强跨媒体合作,扩大环境教育影响力

  B.5 环境公益诉讼与公众参与

   一 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与作用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述

     1.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

     2.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

    (二)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1.环境公益诉讼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2.环境公益诉讼能够弥补政府监督的有限性

     3.环境公益诉讼有助于震慑环境违法行为

     4.环境公益诉讼具有显著的预防功能

   二 国外主要环境公益诉讼模式及发展历程

    (一)美国环境公民诉讼

     1.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发展历程

     2.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启示

    (二)日本环境权诉讼

     1.日本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历程

     2.日本环境公益诉讼的启示

    (三)德国环境团体诉讼

     1.德国环境团体诉讼的发展历程

     2.德国环境团体诉讼的启示

   三 上海市环境公益诉讼现状评价

    (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现状

     1.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现状

     2.我国地方环境公益诉讼实践状况

    (二)上海市环境诉讼现状

     1.上海市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2.上海市环境污染案件总体特征

     3.探索开展环境民事督促起诉

    (三)上海市环境公益诉讼评价

     1.环境公益诉讼开展存在局限性

     2.面临缺乏适格原告的挑战

     3.尚未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庭

   四 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逐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1.渐进式调整诉讼主体范围

     2.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前置程序

     3.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二)上海市层面:探索制度和实践创新

     1.重点区县试点成立环保法庭

     2.设立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

     3.拓宽环境公益诉讼替代性途径

     4.成立环境公益法律服务机构

  B.6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

   一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基础

    (一)环境保护基本法

    (二)环境保护单行法

    (三)规范性文件及部门规章

     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2.环境信息公开

     3.环境立法中的公众参与

     4.环境行政中的公众参与

    (四)上海地方法规

    (五)地方省市相关法规

   二 上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评价及分析

    (一)上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实施

     1.上海环境信息知情制度实施

     2.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的实施

     3.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的实施

     4.环境司法参与制度的实施

    (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评价体系

    (三)上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1.上海地方立法未能细化和补充国家立法的规定

     2.上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缺乏系统性

     3.上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缺乏对环境行政部门的约束

     4.环境立法参与程序需完善

     5.环境行政参与制度需拓展

   三 完善上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环境程序立法

    (二)拓展公众参与环境行政的范围

    (三)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

    (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环境司法救济

 BⅢ 专题篇

  B.7 大气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

   一 上海大气环境污染及公众的参与责任

    (一)大气环境治理成就:传统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二)大气环境治理的新挑战:新型污染凸显,公众诉求增加

     1.新型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凸显

     2.公众诉求增加且通过自媒体发声

    (三)公众的双重身份:受害者与污染者

    (四)公众应承担参与的责任

   二 上海大气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

    (一)分主体评价

     1.民众个体:表达意见,践行低碳生活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政府积极互动

     3.社会组织:为民众提供专业支持,促进理性参与和培育责任意识

     4.媒体:监督和教育作用

    (二)政府:积极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

     1.公开信息:让民众及时知晓大气环境重要信息和重要事件

     2.开放投诉举报通道:方便民众表达意见建议

     3.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实行公众参与制度

     4.在立法阶段征求公众意见

    (三)总体评价

     1.评价标准的选取

     2.总体评价的结果及其分析

   三 完善上海大气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

    (一)细化规则以保障公众参与的代表性、独立性和影响力

    (二)培育社会组织为公众参与提供必要资源

    (三)更多利用政策激励民众承担环境责任

  B.8 水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一 上海水环境保护的现状与趋势

    (一)水环境的内涵界定

    (二)上海水环境的现状

     1.上海水资源状况

     2.上海水质状况

     3.上海水源地状况

    (三)社会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是大势所趋

     1.社会公众参与有利于以最低的成本推动水环境保护

     2.社会公众负有水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

   二 上海水环境保护社会参与的现状

    (一)水环境信息公开

     1.水环境信息公开的现状

     2.水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3.上海水环境信息公开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相关规定

     2.上海水环境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评价

    (三)水听证会

     1.听证代表选择缺乏透明度

     2.听证双方获取信息不对称

     3.听证意见对价格决策的约束力不足

    (四)公众参与水保护公益活动

   三 完善上海水环境保护社会参与的建议

    (一)研究发布水源地水质指数

    (二)落实水污染源实时监测信息公开

    (三)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设计

    (四)优化水听证会程序

    (五)社会公众严格履行水环境保护法定义务

    (六)社会公众践行水保护行动

  B.9 土壤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

   一 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现状及公众参与的意义

    (一)上海土壤污染防治的发展现状

     1.工业污染带来的土壤污染的防治现状

     2.农业土壤污染防治现状

    (二)上海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的意义

     1.国内外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的案例

     2.上海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的意义

   二 上海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问题

    (一)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框架

     1.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框架构建

     2.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二)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中公共参与的现状及问题

     1.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评价

     2.土壤污染信息公开

     3.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的发展

     4.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的两个案例

    (三)上海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的问题

     1.土壤污染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2.公众环境维权难,且公众很难参与到环境监管中来

     3.土壤保护的环境意识仍很薄弱,仍需进一步加强

     4.尚未形成公众参与的地方法律法规

   三 完善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适度公开土壤污染信息,促进公众参与

     1.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2.建立土壤污染信息适度公开制度

    (二)建立环境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

     1.美国环境公众参与立法的借鉴

     2.构建环境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

    (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公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四)完善公众参与形式,保障公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

  B.10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参与

   一 上海市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公众参与保护的意义

    (一)上海市生物多样性构成及保护价值

     1.上海市生物多样性构成

     2.上海市生物多样性演化趋势

     3.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二)国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状况

     1.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

     2.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3.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的作用和意义

     1.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的内涵

     2.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的作用

   二 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评价

    (一)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的演化历程

     1.参与形式单一化阶段(1981~1991年)

     2.参与形式多样化阶段(1992~2009年)

     3.制度保障阶段(2010年至今)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评价框架构建

     1.宣传参与环节

     2.实践参与环节

     3.监督参与环节

    (三)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评价结果及分析

     1.以宣传参与和实践参与为主,监督参与较少

     2.以物种多样性建设为主,生态整体性关注较少

     3.以团体集中参与为主,个体分散参与较少

     4.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面较窄

     5.传统公众参与方式面临新的挑战

   三 完善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宣传教育活动的生物多样性主题

     1.拓展宣传教育形式

     2.突出生物多样性主题

    (二)增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针对性

     1.构建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宣传平台

     2.增强公众防范生物入侵的能力

     3.引导公众日常生活行为

    (三)创新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

     1.鼓励公众和环保组织的主动参与

     2.丰富现有的参与形式和内容

    (四)鼓励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

     1.依法规范公众参与程序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公开

     3.参与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

     4.建立公众举报投诉机制

 BⅣ 管理篇

  B.11 多元参与式环境治理*

   一 环境多元治理

    (一)环境治理的内涵

    (二)多元环境治理模式

     1.多元环境治理中的行动者

     2.公私伙伴关系

     3.多层治理

     4.参与式环境治理

   二 我国环境治理制度

    (一)环境治理政府机构及职能

    (二)环境法律法规和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排污许可证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

     4.环境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5.环境监测制度

     6.环境标准制度

   三 上海市环境多元治理现状

    (一)环境治理主体

    (二)在沪环境非政府组织

   四 上海城市多元环境治理案例

    (一)长三角大气污染治理——地方政府间平行合作

    (二)世界自然基金会——政府与社会的良好互动

    (三)上海通用绿色供应链项目——企业环境管理

   五 上海多元治理障碍

    (一)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制度

    (二)公众参与环境评估缺乏可操作性

    (三)国企环保理念落后

    (四)跨地域的治理机构缺乏

    (五)政府与企业、社会团体及公民的合作关系有待加强

  B.12 非政府组织在环保中的作用

   一 上海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

    (一)数据来源

    (二)增长趋势

    (三)地域分布

    (四)类别分布

    (五)关注领域分布

    (六)上海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全国比重

   二 环境非政府组织在上海发挥的作用

    (一)提供交流与合作平台

    (二)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传播先进理念,支持能力建设

    (四)引导理性参与和培育责任意识

    (五)小结:要重视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中间层作用

   三 促进上海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建议:鼓励与规范

    (一)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成长需要更好的外部环境

    (二)近中期宜采取的几项措施

     1.建立一套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事务的程序性规则:听证与诉讼

     2.试点建立“政府—环保组织—社区组织”三位一体合作体系

     3.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环境非政府组织处理部分环境事务

     4.试点建立环境非政府组织孵化器

  B.13 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 参与环境保护是新时期现代媒体的重要社会责任

    (一)媒体及其社会责任

    (二)环境保护中的媒体角色

   二 国内外媒体参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案例和经验

    (一)国内外媒体参与环境保护的典型模式与案例分析

     1.突发环境事件集中报道型参与:日本核泄漏事件、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

     2.舆论推动政府行政型参与:“圆明园防渗事件”“怒江水坝事件”等

     3.倡导生态文明的公益型参与:环境公益人物评选、垃圾分类、世界无车日等

     4.构建政社对话平台型参与:上海的“高端对话、情系民生”2013年民生访谈

    (二)国内外媒体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

     1.创设全绿色媒体,作为环境保护的直接倡导者

     2.综合类媒体开设环境保护专栏或绿色类节目,构筑环保新平台

     3.媒体记者联合专题采访政府高官或节能设施负责人,求解环境问题解决之道

     4.举办环境保护论坛,搭建跨界交流平台

   三 我国媒体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一)法律性问题:媒体参与环境保护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

    (二)程序性问题:环境公共事务决策中缺乏媒体的事前参与

    (三)持续性问题:媒体的市场运作能力导致短期化倾向突出

    (四)内容性问题:环境报道内容本身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新意

    (五)科学性问题:新媒体宣传报道的理性化程度有待加强

   四 强化媒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思路转型和战略选择

    (一)思路转型

     1.参与环节:从事后参与向全过程参与转变

     2.参与时间:从集中性参与向持续性参与转变

     3.参与方式:从各自为政的独立参与向跨界协同参与转变

     4.参与内容:从描述报道型向深度创作型转变

    (二)战略选择

     1.民生民意战略

     2.跨界合作战略

     3.创新创意战略

     4.人才团队战略

 BⅤ 案例篇

  B.14 国外公众参与环保案例

   一 案例剖析

    (一)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水电站案例——公众环保运动的开山之作

    (二)美国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系列诉讼案例——“胆大较真”的NGO促成环评制度的完善

    (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欣克利水污染诉讼案例——“永不妥协”的较量

    (四)美国环保协会案例——多方合作、争取共赢

    (五)澳大利亚悉尼海滩污染案例——公众感受至上

    (六)马来西亚生物安全案例——公众意见征询不足的教训

   二 启示借鉴

    (一)充分尊重和依法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对话权、申诉权等环境权利

    (二)提升制度包容性,鼓励支持专业、负责、独立的环保组织或机构

    (三)环保公众参与制度与其他制度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B.15 资源环境发展报告年度指标

   环保概况

    (一)环保投入

    (二)环境空气质量

    (三)水环境

    (四)固体废弃物

    (五)声环境

    (六)绿化

   资源

    (一)水资源

    (二)能源

  B.16 大事记(2013年2月~2013年11月)

 序言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4)》编委会

 摘要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有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不应只是抱怨和对抗的“邻避运动”,需要各种不同意见表达的渠道和方式,同时更需要以“自为”的方式加入到环保行列中来。不同的社会责任主体,其环保责任、义务实现的方式、途径、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能弥补市场和政府调节的缺陷,在许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分为制度内和制度外两种方式。制度外的参与主要是环境抗议活动,制度内的参与就是人们日常所言的公众参与制度。其中,制度内公众参与是主流。如何引导公众参与制度内环境保护?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尽管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已有长足发展,但目前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方法来评价个体参与程序和参与途径的好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什么样的公众参与算是完整的、有效的,仍没有达成共识。鼓励公众参与某一环境项目,究竟是为了保障公众的权益还是为了政府更容易来实施这一项目?公众参与成功与否,是取决于参与公众的数量还是取决于因公众参与而形成了更好的决策呢?公众参与的概念较为复杂、价值负载,没有广泛统一的标准用于评价成功与失败,学术界没有达成一致的评价方法,也少有可靠的度量工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绩效究竟该如何衡量,首先要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目标来加以剖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一个假定前提,那就是目前的环境监管制度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而公众参与至少可以在局部地区解决这些不足。如大家比较有共识的,目前的环境监管制度存在着以下问题:公众仍缺乏渠道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决策者往往不能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和选择偏好、没有纠错或者发现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机制、公众对政府致力于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心缺少信任、与政府对抗和冲突的文化盛行。因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目标至少表现在:通过公众环境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将公众的选择意愿纳入决策,改善决策的质量,增加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减少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涉及多领域多方面的内容,既要求政府出台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给予保障,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信息公开等相应的促进措施,同时还要拓展公众参与的内容和渠道,通过增加政府与公众的互信,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提高公众参与的程度。而现有的对公众参与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和内容虽然对定量反映公众参与的效果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引导和加强环境公众参与工作意义不大。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也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绩效评价体系,应针对当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开展过程中在制度保障、促进措施、参与内容、实践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评价,这比仅仅评价公众参与效果更有意义。本报告建立了包括公众参与保障体系、公众参与促进措施、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公众参与内容、公众参与效果5个主题、12个要素、24个指标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对上海环保公众参与绩效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上海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绩效指数为60,处于一般偏好水平,上海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在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促进措施两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在公众参与的规划法律保障、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信、公众参与的能力建设、公众参与的内容和渠道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视角下,进一步推动上海市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深入开展,除了继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转变环境管理理念,从法律程序保障视角审视公众的参与行为,确保公众在制度框架下依法参与。同时也需要从公众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视角提高双方互信,进而促进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目前上海市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实践表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偏重于事后参与。事后监督固然重要,但鉴于环境危害后果的严重性以及恢复工作难度大,公众参与环保决策及事前预防更为重要。

张镝:《公民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辨析》,《学术交流》2013年第2期。

吴新芝:《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成依怡:《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多元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李静云:《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2013年7月4日《中国环境报》。

崔华平:《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环境保护》2008年第24期。

裴建芳:《日本环境诉讼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消费导刊》2009年第16期。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谢伟:《德国环境团体诉讼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

陶建国:《德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德国研究》2013年第2期。

李燕、顾文剑:《环境污染案数量大增量刑从严》,2013年10月10日《东方早报》。

蔡新华、刘静:《判了刑还要清污吗?》,2012年5月4日《中国环境报》。

刘栋:《用经济追偿遏制环境污染事件》,2013年1月15日《文汇报》。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2010年1月29日《人民法院报》。

冯永锋:《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究竟放宽了多少》,2013年10月22日《新京报》。

胡中华:《论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基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Gene Rowe,Lynn J.Frewer.“Public Participation Methods:A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Science,Technology,& Human Values.2000.25(1).

张小曳等:《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科学通报》2013年第58卷第13期。

伏晴艳、王茜:《上海灰霾污染与PM2.5监测现状》,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2012。

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多联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调整报告》,2013年9月。

《201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强排行榜》,《财富》2013年3月。

《宝钢集团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上海石化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上海市统计局:2013年和2003年《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2003。

历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

蔡新华、刘静:《上海土壤治理实施意见年内出台 污染场地未明修复主体前禁流转》,2013年5月14日《中国环境报》。

袁大伟、柯福源:《2002年上海市基本农田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2004年第1期。

孟飞、刘敏、史同广:《上海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科学》2008年第2期。

赵沁娜、杨凯、徐启新:《中美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土壤》,2006年第1期。

史冀:《日本“痛痛”县33年大换土》,201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

常杪、杨亮、李冬溦:《环境公众参与发展体系研究》,《环境保护》2011年Z1期。

世界银行:《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2010年9月。

汤蕴懿:《上海环境NGO现状调查》,《绿叶》2007年Z1期。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2009年7月。

陈婧:《多利农庄 守得云开见月明管理》,《中国新时代》2011年第8期。

周莹:《浅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期。

申进忠:《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论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Ran B.“Evalua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olicy-Making”.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2.Vol.9(4).

陈波:《国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种途径》,《广东园林》,2005年第6期。

陈抒怡:《上海290种原生植物或已消失》,2012年7月10日《新闻晨报》。

崔艳辉:《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2009年12月3日《吉林日报》。

解众、李振宇、汪松:《中国入侵物种综述》,《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李菁、骆有庆、石娟:《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与保护》,《世界林业研究》2011年第3期。

刘桂环、孟蕊、张惠远:《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解析》,《环境保护》2009年第13期。

吕迎春:《公众参与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人民论坛》2011年第6期。

马克平、钱迎倩、王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科技导报》1995年第1期。

孟蕊、陈世军、张忠潮:《对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的反思》,《环境保护》2007年第9期。

万本太、徐海根、丁晖、刘志磊、王捷:《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生物多样性》2007年第1期。

汪天雄:《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探讨》,《中国建设信息》2006年第8期。

王卿、阮俊杰、沙晨燕、黄沈发、王敏:《人类活动对上海市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第2期。

薛达元:《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的国外经验及启示》,《环境保护》2012年第17期。

杨帆:《社区参与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重要内容》,《青海环境》2000年第3期。

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网站(“上海社会组织”网站)。

民政部:《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

刘新宇:《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深化社会组织环保参与的研究》,《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