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2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Anhui (2021)

SSAPID:101-9205-6388-63
ISBN:978-7-5201-8712-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国家及安徽省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和相关社会调查,围绕“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城乡融合发展、社会治理、专题报告”五大主题,探析安徽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安徽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文献。本书客观反映了2020~2021年安徽社会的发展脉络,剖析了安徽社会发展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促进2021年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了安徽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向。

相关信息

丛书名:安徽蓝皮书
作 者: 范和生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李国英:《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8日。

范和生主编《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编《安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张学良、林永然:《都市圈建设: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改革》2019年第2期。

王兴平、朱凯:《都市圈创新空间:类型、格局与演化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第7期。

张学良:《以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城市管理》2018年第5期。

陈友华、苗国:《隔离的城市际性与都市圈一体化》,《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5期。

张磊:《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制度逻辑与启示:以东京都市圈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19年第1期。

宋准、孙久文、夏添:《城市群战略下都市圈的尺度、机制与制度》,《学术研究》2020年第9期。

孟可强、陆铭:《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南方经济》2011年第2期。

唐亚林:《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空间布局战略体系——基于城市化发展的考察》,《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施仲衡:《努力开创都市圈轨道交通协同创新发展新局面》,《都市快轨交通》2021年第1期。

徐瑛、郭瑞军、虞明远、王笑京:《国家首都圈下的京津冀快速交通网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人口与发展》2015年第5期。

王振坡、翟婧彤、王丽艳:《区域协同下城市交通优势度与产业对接耦合关系——基于天津市的实证分析》,《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10期。

刘亮:《区域协同背景下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思路研究》,《上海经济》2017年第4期。

锁利铭、张朱峰:《科技创新、府际协议与合作区地方政府间合作——基于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案例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陈诗波、王书华、冶小梅、唐文豪:《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第7期。

王树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制造业转移的行业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19年第12期。

江小国、周海炜、贾兴梅:《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产业联动性研究——基于空间引力模型》,《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年第1期。

谢呈阳、胡汉辉、周海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财经研究》2016年第1期。

刘志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对内开放与功能定位》,《现代经济探讨》2019年第6期。

刘丹鹭:《长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原倩:《建设包容性发展城市群——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行政管理改革》2020年第8期。

席恺媛、朱虹:《长三角区域生态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与困境摆脱》,《改革》2019年第3期。

陈建军、陈菁菁、黄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发展研究》,《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冯奎:《以重大改革推动“十四五”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5期。

卢弘旻、朱丽芳、闫岩、朱碧瑶、蒋成钢:《基于政策设计视角的新型产业用地规划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20年第5期。

张鑫、杨兰品:《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20年第4期。

胡艳等:《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与绿色开发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胡艳、时浩楠:《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的空间关联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第4期。

马斌:《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经济前沿》2004年第10期。

仲晓东:《淮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淮阴工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蔡月祥、王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条件分析——以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1期。

华小全:《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趋势与安徽的发展契机》,《滁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

刘志彪:《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三个基本策略问题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杨玲丽:《政府导向、市场化运作、共建产业园——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经验借鉴》,《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5期。

金兴、高瑛:《江苏省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实证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任君、黄明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述评》,《经济问题》2021年第4期。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

贾康:《“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认识框架》,《金融经济》2020年第12期。

蒲清平、杨聪林:《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实施路径与时代价值》,《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郑明月、肖劲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新经济导刊》2020年第3期。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周勇、张小路、刘志迎:《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以安徽工业为例》,《创新科技》2021年第1期。

杨新铭:《数字经济: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经济学逻辑》,《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块数据2.0:大数据时代的范式革命》,中信出版社,2016。

郑小碧、庞春、刘俊哲:《数字经济时代的外包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工演进的超边际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7期。

陈蓉、梁昌勇、叶春森:《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系统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7期。

张鸿、刘中、王舒萱:《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商业经济研究》2019年第23期。

陶长琪、周璇:《产业融合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联的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李捷、余东华、张明志:《信息技术、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基于“两部门”论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9期。

魏艳秋、和淑萍、高寿华:《“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效率研究:基于DEA-BCC模型的实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17期。

沈运红、黄桁:《数字经济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2008~2017年面板数据》,《科技管理研究》2020年第3期。

范庆泉、储成君、高佳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6期。

徐伟呈、范爱军:《互联网技术驱动下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7期。

唐艳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发展路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杨艳:《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路径研究》,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张宇婷、王一鸣、李贻学:《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江西农业学报》2019年第2期。

王翠云、陈丽丽、尚雪英、宋蕾、郭睿:《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甘肃科技》2019年第14期。

张宇飞:《陕西十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曹潇雷、董燕:《基于因子分析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研究——以河南省为例》,《软件》2018年第12期。

吴艳民:《蚌埠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与实现路径》,《经贸实践》2018年第16期。

岳璐琪、曹大宇:《江西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算及提升路径研究》,《天津农业科学》2018年第7期。

方美芳、孙旭凡、宗绿萍、高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安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分析》,《农家参谋》2018年第10期。

卢小龙:《基于生态环境视野的农业现代化研究》,《时代农机》2019年第7期。

孙正东:《安徽省以生态农业为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考》,《种子科技》2016年第10期。

聂媛媛、曲泽静、杨善啸、陈浩:《安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探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张艺博:《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舒晓晓、齐丽:《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浅议》,《农技服务》2020年第2期。

谭明交、冯伟林:《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探析与启示》,《区域经济评论》2019年第1期。

郭高、张长青、吴斌、任登之:《发展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日科苑》2018年第4期。

陆新瑜:《“互联网+农业”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南方农机》2020年第8期。

王睿、周应恒:《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扶持研究》,《经济问题》2019年第3期。

敬雨浩:《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广东蚕业》2019年第9期。

王芳:《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蔡云辉:《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刘俊杰:《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从分割走向融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吴丰华、韩文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城乡关系:历史脉络、阶段特征和未来展望》,《学术月刊》2018年第4期。

岳志鹏:《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下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青岛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黄渊基、蔡保忠、郑毅:《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城市发展研究》2019年第6期。

王桂芹、郑颜悦:《我国城乡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淮论坛》2020年第5期。

陈潭:《数字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点与新路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2期。

周佳宁、秦富仓、刘佳、朱高立、邹伟:《多维视域下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测度、时空演变与影响机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9期。

谢守红、周芳冰、吴天灵、傅春梅:《长江三角洲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空间格局演化》,《城市发展研究》2020年第3期。

郭海红、刘新民、刘录敬:《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差距及动态演化》,《经济问题探索》2020年第10期。

杨阿维:《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商业经济研究》2021年第2期。

窦旺胜、王成新、蒋旭、刘曰庆:《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年第6期。

项松林、孙悦:《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关键在“融合”》,《学习时报》2020年11月11日,第6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办发〔2019〕8号)。

《安徽省促进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方案》(皖农工办〔2019〕12号)。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省统计局编《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

〔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瑞典〕乔恩·皮埃尔、〔美〕B.盖伊·彼得斯:《治理、政治与国家》,唐贤兴、马婷译,格致出版社,2019。

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郑杭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与中国社会学使命》,《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4期。

陈家刚:《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学习时报》2012年10月22日,第6版。

周晓丽、党秀云:《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机制、理念及其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刘旭:《社会治理构成及法治保障》,《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李斌、王镱霏:《走向协同型的社会治理》,《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年第1期。

徐汉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理论探索》2020年第1期。

陈成文、张江龙、陈宇舟:《市域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成伯清:《市域社会治理:取向与路径》,《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

俞可平:《社会自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政策研究》2016年第1期。

向恒:《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同行》2016年第15期。

陈一新:《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七个现代化》,《人民日报》2019年5月27日,第13版。

陈成文、赵杏梓:《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5期。

田玉麟:《制度形式、关系结构与决策过程:协调治理的本质属性论析》,《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1期。

陈一新:《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制日报》2018年7月18日,第1版。

陈一新:《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理念体系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2018年第8期。

车建军:《风好扬帆正当时——安徽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步入快车道》,《江淮》2020年第6期。

汪国梁、李晓群:《安徽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安徽日报》2020年10月10日,第1版。

刘军、卫雨婷:《社会治理创新中安徽省社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胡启生:《2020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

铜陵市发展改革委:《铜陵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送审稿)》,2021年1月。

昌红梅:《持续深化社区改革 创新社区治理体系》,2018年12月21日。

铜陵市民政局:《铜陵大社区体制下多方参与的制度创新》,2020年12月。

胡长清:《建设生态廊道 打造美丽湖南》,《林业与生态》2019年第3期。

任志安、苗宇、徐碧莹:《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效率评价研究》,《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单楠、周可新、潘扬、唐夫凯:《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构建方法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9年第2期。

郭瑞、王亮:《长江绿色廊道: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绿色发展概说》,《铜陵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宋磊:《龚胜生:湖北应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湖北政协》2018年第3期。

刘世庆、巨栋:《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总体战略与实现路径研究》,《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年第5期。

杨桂山:《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的思考》,《人民长江报》2016年3月12日,第005版。

杨桂山、徐昔保、李平星:《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11期。

致公党中央调研组:《加快推进淮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国发展》2015年第5期。

左莉娜、毕凌岚:《国内外生态廊道的理论发展动态及建设实践探讨》,《四川建筑》2012年第5期。

汪志国、谈家胜:《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研究述评》,《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燕乃玲、虞孝感:《淮河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与综合治理》,《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第10期。

李晓萍、张亿军、江飞涛:《绿色产业政策:理论演进与中国实践》,《财经研究》2019年第8期。

王玲:《浅谈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第4期。

李万莲、鲁峰:《安徽沿淮区生态廊道系统建设探析》,《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第1期。

贾洪文、谢卓军、高一公:《甘肃省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西北人口》2018年第3期。

江三良、纪苗:《合肥城市竞争力评价——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分析》,《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年第6期。

曾刚:《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力评估》,《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1日。

刘鑫:《合肥都市圈功能定位构建初探——基于德国都市圈发展经验》,《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年第3期。

宋宏:《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效与思考》,《安徽科技》2018年第5期。

蒋晓岚:《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布局策略、产业链分析及推进对策》,《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5期。

徐晓红、黄成学:《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竞争力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傅为忠、卢军、侯静怡:《基于场强模型的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市融入长三角的现状与对策》,《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11期。

施建刚、张永刚、吴光东:《基于生命特征的城市竞争生态位评价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1期。

徐晓红、王家卉:《竞合视角下的合肥城市竞争力分析——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年第5期。

储金龙、王志强:《合肥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

丁仁船、骆克任:《人口结构变动对城市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以合肥为例》,《统计教育》2007年第2期。

马芒、吴石英、江胜名:《合肥经济圈人口功能区分区研究》,《开发研究》2016年第5期。

王智勇:《合肥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措施》,《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程业琳:《合肥人才高地建设研究》,《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6期。

彭庆超:《“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决策》2012年第4期。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年第6期。

蔡迎旗、陈志其:《家庭视域下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脉络及其政策重构》,《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2期。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合肥市人民政府公报》2018年第11期。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日报》2016年5月12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年第5期。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20》,安徽统计局网站,http://tjj.ah.gov.cn/ssah/qwfbjd/tjnj/index.html,2021年2月15日。

周长城:《生活质量的指标构建及其现状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章友德:《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