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2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报告 (2016-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Hefei, Wuhu & Bengbu (2016-2017)

SSAPID:101-9178-5793-27
ISBN:978-7-5201-0980-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合芜蚌示范区的发展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分析了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三个城市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示范区的自主创新;分析了示范区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文化产业三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个主体出发分析了其在体制机制、政策、平台建设方面的经验;从示范区在安徽区域内的融合发展以及国内外自主创新发展两个方面,揭示出合芜蚌示范区建设的经验。

相关信息

丛书名:安徽经济蓝皮书
编 辑:陈雪;丁阿丽;白云;解书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

 子库介绍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Ⅰ 总报告

  B.1 2016~2017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报告*

   一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背景

    (一)第一阶段(2008~2013年):以自主创新为中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初具规模

    (二)第二阶段(2014~2015年):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推动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高地

    (三)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起点,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成为徽皖创新龙头

   二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优势

    (一)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创新“先手棋”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创新“皖字标”

    (三)双创联动产业化,成为创新“徽文化”

   三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

    (一)区域创新布局层次完备,打造“合芜蚌式”创新螺旋

     1.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效应

     2.创新型城市建设先行先试

     3.创新型产业基地及园区建设优势明显

     4.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稳步进行

    (二)创新沃土与福地环境优良,打造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

     1.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的先行区基础稳固

     2.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区高速发展

    (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态势良好,打造产业创新转型引领区

     1.产业结构向“倒金字塔”转变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呈现阶梯式增长

     3.传统产业转型步向“安徽创造”

     4.“引进来—走出去”产业开放发展层级明晰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1.规模以上及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微企业创新培育稳步推进

   四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难点分析

    (一)战略性新型产业“规模小、龙头弱、链条短”

    (二)科技成果转化系统链作用仍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微企业成长仍有难度

    (四)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仍需完善

    (五)示范区内部发展协调能力不足

   五 加快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安徽新动能”内生力

    (二)推进科技成果实体化,创新“安徽新动能”竞争力

    (三)强势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创新“安徽新动能”向心力

    (四)着力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创新“安徽新动能”原动力

    (五)构建大众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安徽新动能”外源力

    (六)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安徽新动能”延展力

    (七)融入国家战略部署大格局,创新“安徽新动能”合作力

 Ⅱ 分报告

  B.2 合肥市自主创新发展报告

   一 合芜蚌示范区中的合肥市创新发展

    1.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突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3.突出重大平台前瞻布局

    4.突出“双创”示范引领

    5.突出创新成果应用转化

    6.突出创新环境优化

   二 合肥市自主创新的主要成效

    1.综合实力迈上更高台阶

    2.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3.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5.创新主体更加凸显

   三 合肥市自主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适应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

    2.科技资源整合运用能力不够强

    3.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仍待提高

    4.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

    5.创新服务需进一步优化提升

   四 合肥市在合芜蚌示范区中的定位

    1.聚力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

    2.聚力打造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

    3.聚力打造产业创新转型引领区

    4.聚力打造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

    5.聚力打造创新发展核心区

   五 合肥市自主创新发展的趋势和目标

    (一)面临形势

    (二)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2.产业创新目标

     3.创新能力目标

     4.创新平台目标

     5.创新人才目标

     6.体制创新目标

    (三)重点任务

     1.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建设新型创新平台体系

     3.构建现代产业创新体系

     4.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6.推进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

     7.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六 合肥市自主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理念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在破除传统路径依赖中推进创新转型升级

     1.创新发展思路

     2.创新思维观念

     3.创新战略举措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2.加快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3.创新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4.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5.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三)推进政策创新、充分激发要素,打通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1.用好“先行先试”政策

     2.创新政府投入方式

     3.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四)推进产业创新、强化市场导向,努力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强化产业战略选择

     2.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3.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4.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

     5.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五)推进环境创新、加快集聚人才,构筑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1.创新人才政策机制

     2.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

     3.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4.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六)推进开放创新、促进融合互动,培育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1.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协作和研发分工

     2.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

     3.推动科技资源开放流动

     4.着力培育创新文化

  B.3 芜湖市自主创新发展报告

   一 自主创新奠定了芜湖发展的坚实基础

    1.突出政策引导

    2.突出产业升级

    3.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4.突出载体建设和平台支撑

    5.突出协同创新

    6.突出科技人才团队招引

   二 系统谋划芜湖市“十三五”创新发展

    1.进一步找准创新发展定位

    2.进一步明确创新发展目标

    3.进一步厘清创新发展思路

   三 全面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大力推进五大行动计划

    3.加快集聚创新资源

    4.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5.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6.不断完善创新机制

    7.完善示范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B.4 蚌埠市自主创新发展报告

   一 自主创新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1.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2.创新基础得以夯实

     3.创新活力得以激发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发展

     2.不断增强企业主体地位

     3.倾力打造人才创新基地

     4.努力夯实产业发展载体

     5.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二 存在主要问题

    1.科技创新增速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2.企业创新实力不强

    3.支撑发展后劲不足

   三 全力推进蚌埠市自主创新建设

    (一)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1.建设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创新供给

     1.加大科技成果供给

     2.加强科技成果转移机构建设

     3.发挥驻蚌单位优势

     4.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领创新发展

     1.推动创新型企业集群化发展

     2.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加强产学研用等环节的合作

     4.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5.完善鼓励企业创新政策

    (四)建设多层次双创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1.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2.营造人人创新氛围

     3.发扬光大创新创业理念

    (五)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筑牢创新根基

     1.加大高端人才引进

     2.强化创新人才培育

     3.优化人才激励评价

     4.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5.完善人才服务环境

    (六)加速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增添创新后劲

     1.强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2.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3.加快发展各类投资基金

     4.促进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

    (七)完善市外科技合作机制,加大创新合作

     1.支持创新主体参与国内外科技合作

     2.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3.推进跨区域间合作

    (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1.完善政府权力运行机制

     2.完善自主创新考核体系

     3.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4.加快全市征信体系建设

     5.深化干部用人制度改革

 Ⅲ 产业篇

  B.5 合芜蚌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芜蚌示范区发展中的地位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合芜蚌示范区的必然选择

    2.合芜蚌示范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是自主创新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芜蚌示范区的分布

    1.合肥市

    2.芜湖市

    3.蚌埠市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芜蚌示范区的发展

    1.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2.一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初显成效

    4.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显现

   四 合芜蚌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外借鉴及影响因素

    1.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经验

    2.合芜蚌示范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

    3.合芜蚌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五 合芜蚌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议

    1.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自主创新

    2.用好政策杠杆,引领企业创新

    3.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4.合理布局产业,实现利益共享

    5.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配置资源

    6.推进双创行动,强化创新能力

  B.6 合芜蚌示范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一 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安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及特色

    (二)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 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探索

    (一)江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发展成果

     2.政府支持

    (二)安凯新能源客车发展情况

   三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核心优势

    (一)江淮新能源汽车

     1.核心技术

     2.技术优势

     3.研发队伍

     4.研发成果

     5.未来产品规划

    (二)安凯新能源客车

     1.核心技术

     2.技术优势

     3.研发成果

     4.未来产品规划

   四 江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及规划

    (一)依托国家产业政策前景无限

    (二)江淮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1.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布局

     2.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

     3.募集产业发展资金

     4.加快合资合作步伐

    (三)江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五 江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困境和难点

    (一)江淮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

    (二)江淮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

   六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电池管理系统

    2.电机电驱控制技术

    3.充电设施建设

    4.能量回收技术

    5.底盘(车身)设计轻量化

    6.续航技术

    7.基于纯电驱动智能化

  B.7 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报告

   一 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一)安徽省文化产业资源丰富

    (二)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二 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合肥市文化产业概况

     2.芜湖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概况

     3.蚌埠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现状

    (二)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1.产业资本逐步壮大,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2.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规模经济效应凸显

     3.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

     4.技术创新贡献力度逐渐加大

     5.产业链不断延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三)合芜蚌示范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规模偏小

     2.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3.合芜蚌三地文化产业特色不够,联动性不强

     4.合芜蚌三地文化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5.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金融结合不够

     6.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

     7.创新型人才缺乏

     8.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三 案例:时光流影的成长与创新

    (一)时光流影是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缩影

    (二)时光流影成长历程

     1.时光流影的1.0时代

     2.时光流影的2.0时代

     3.时光流影的3.0时代

    (三)时光流影的创新

     1.精准定向文化消费需求,实现人人都可出书的梦想

     2.利用新技术,联结和融合更多的创新产品及服务模式

     3.精心策划包装明星类活动,进军粉丝经济

     4.积极走出去,推动全球产业布局

    (四)时光流影及示范区文化产业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找准消费痛点,激发消费需求

     2.网站风格需要进一步清晰,用户体验有待进一步加强

     3.人才流动频繁

    (五)时光流影自主创新发展的目标和趋势

     1.时光流影的发展目标

     2.时光流影的发展趋势

   四 加快合芜蚌示范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基本原则

    (二)主要任务

     1.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注重差异化发展

     2.搭建全方位的发展平台

     3.改革文化产品外贸体制,借鉴并引进先进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保障措施

     1.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3.强化人才支撑

     4.完善交流合作机制

     5.建立重点项目库

 Ⅳ 创新主体篇

  B.8 合芜蚌示范区企业创新机制、政策研究

   一 发展现状

    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创新驱动作用初显

    2.企业创新中产学研结合紧密,科教资源优势得到较好挖掘

    3.自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外向性特点日益明显

    4.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二 存在的问题

    1.企业创新特色和专长不明显,突破竞争重围还需要合理定位,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2.人才政策不够完善,人才保障是影响企业创新的瓶颈

    3.吸引外资力度较弱,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手段

    4.有关企业创新的政策与法律不够完善

   三 未来趋势与要求

    1.聚集与融合发展

    2.绿色与高端发展

    3.差异与动态发展

   四 对策建议

    1.创新企业合理定位,在区域经济产业链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2.积极探索人才培训、引进和使用机制,以人才战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3.在产品创新的同时注重企业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提升企业竞争的软实力

    4.培育可流动的企业家队伍,为企业创新提供管理人才保障

    5.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逐步完善企业创新的政策网络

  B.9 合芜蚌示范区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报告

   一 合芜蚌示范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二)安徽省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三)示范区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机遇

   二 合芜蚌示范区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路径

    (一)企业孵化器

    (二)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

    (三)协同创新平台

    (四)中小企业自身构筑研发平台

    (五)创新创业平台

   三 影响合芜蚌示范区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政策环境

    (二)合芜蚌示范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三)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完善

    (四)缺少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四 合芜蚌示范区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强化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二)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三)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水平

    (四)建立合芜蚌三市协调机制,强化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五)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创新平台建设

  B.10 合芜蚌示范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建设报告

   一 合芜蚌示范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概述

    (一)基本情况

    (二)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概述

     1.合肥市

      (1)人才队伍情况

      (2)重点科研创新设备情况

      (3)重点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4)创新政策支持情况

     2.芜湖市

      (1)人才队伍情况

      (2)重点科研创新设备情况

      (3)重点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4)创新政策支持情况

     3.蚌埠市

      (1)人才队伍情况

      (2)重点科研创新设备情况

      (3)重点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4)创新政策支持情况

   二 合芜蚌示范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发展

    1.产学研结合

    2.科研人才的孵化

    3.区域间协同创新

     (1)与发达地区及机构的合作

     (2)对落后地区的资源输出

   三 合芜蚌示范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资源发展不均衡

    (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足

    (三)产学研协同程度有待提升

    (四)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

   四 推动合芜蚌示范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发展的措施

    (一)缩小地区差距,合理布局创新资源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科研机构创新项目管理体制

    (三)完善产学研协同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

    (四)建立完善的资源配置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分工

 Ⅴ 专题篇

  B.11 合芜蚌示范区在安徽区域内融合发展报告

   一 国家赋予合芜蚌示范区加快推广实施先行先试政策的使命

   二 合芜蚌示范区建设成果纷呈

    (一)合肥市打造创新高地,领衔发展呈现新活力

    (二)芜湖市打造核心产业链,不断蓄积创新动力

    (三)蚌埠市加速构建多点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四)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

   三 合芜蚌示范区在安徽省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园区合作共建体制机制不完善

    (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竞争

    (三)高新技术型特色产业创新集群不明显

   四 加快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定自主创新,推进示范区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切实处理好自主创新推进示范区内融合发展的关系

    (三)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支持示范区内三市之间合作共建

    (四)推动示范区的创新发展重在落实

  B.12 国内外自主创新的经验及对合芜蚌示范区的启示

   一 美国自主创新政策及对合芜蚌示范区的启示

    1.创新政策的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2.初级阶段的创新政策以重点领域创新为抓手

    3.新兴产业创新政策重视组织创新环节

    4.美国自主创新政策对合芜蚌示范区的启示

   二 德国多元主体参与的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1.国家创新环境为德国自主创新提供强大支持

    2.高校与科研机构是德国自主创新的丰富源泉

    3.企业是德国自主创新的行为主体

    4.德国自主创新模式对合芜蚌示范区的启示

   三 中国台湾地区创新型人才战略

    1.政府创新体制持续保障中国台湾地区创新型人才开发的顺利实施

    2.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台湾当局创建研发园区,聚集创新型人才

    4.依靠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5.人才引进是台湾当局人才战略的重要部分

    6.中国台湾地区创新型人才战略对合芜蚌示范区的启示

   四 大陆其他地区自主创新的经验借鉴

    1.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初期的经验借鉴

    2.上海张江自主创新的经验借鉴

    3.国内自主创新对合芜蚌示范区的启示

  B.13 后记

 摘要

 序言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报告(2016~2017)》编委会名单

根据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2008年,安徽省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同意推进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16〕107号)。《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报告(2016~2017)》是安徽经济蓝皮书的新品牌,是关于合芜蚌示范区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全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产业篇、创新主体篇、专题篇五部分。总报告分析了合芜蚌示范区的发展成就、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示范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规划布局,提出了示范区未来发展的对策。分报告为示范区的三个核心城市——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的自主创新发展报告,三个报告分析了三个城市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示范区的自主创新。产业篇则分析了示范区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文化产业三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创新主体篇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个主体出发分析了其在体制机制、政策、平台建设方面的经验。专题篇从示范区在安徽区域内的融合发展以及示范区与国内外自主创新发展比较两个方面,揭示出合芜蚌示范区建设的经验。

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

李锦斌:《在安徽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李国英:《安徽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月16日。

张韶春:《关于安徽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6年2月17日。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方案的批复》(国函〔2016〕111号),2016年6月24日。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皖发〔2014〕4号),2014年2月23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印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文件的通知》(皖政办〔2015〕40号),2015年7月20日。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科技厅:《2015年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2015年12月1日。

安徽省财政厅:《合肥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方案》,2015年5月21日。

课题组长黄家海、王开玉、蔡宪,总报告执笔王开玉、方金友、周艳:《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研究》,安徽省2009年软课题(项目编号09030503058)。

课题组长黄家海、王开玉、蔡宪,总报告执笔王开玉、方金友、吴翠萍、周艳:《提升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创新能力建设服务功能的路径研究》,安徽省2012年软课题(项目编号12020503065)。

安徽省市场经济研究会课题组,总报告执笔王开玉、吴翠萍、王方霞、曹姗姗、张倩倩、马宏宇、陈丽雯:《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芜湖市2013年软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3rkx01)。

“培植创新沃土,打造创业福地”课题组:《培植创新沃土,打造创业福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高地》,载于黄家海、王开玉、蔡宪主编《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载于张志宏主编《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R. E. 帕克、E. N. 伯吉斯、R. D. 麦肯齐著《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宋俊岭、郑也夫译,商务印书馆,2012。

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张亨明:《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理论探讨》2016年第2期。

李岱、岳意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投资时机研究——基于非完全信息的期权博弈分析》,《江淮论坛》2013年第6期。

合肥市科技局:《合肥高新区:打造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7年1月25日。

安徽省科技厅:《2016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2017年1月24日。

安徽省科技厅:《2016年1~11月份安徽省专利申请授权情况》,2016年12月2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发〔2016〕4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43号)。

国务院:《关于同意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16〕107号)。

国务院:《关于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国函〔2016〕111号)。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35号)。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合办〔2016〕5号)。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合政〔2015〕127号)。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的通知》(合政〔2016〕35号)。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合政〔2016〕53号)。

方创琳、刘毅、林跃然等:《中国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13。

屠启宇、陈雅薇:《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思考》,《上海城市规划》2014年第1期。

肖林、马海倩:《国家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倪鹏飞等:《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韩枫:《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问题及战略路径》,《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

芜湖市统计局:《芜湖统计年鉴2016》,2017年3月。

芜湖市科技局:《芜湖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6年7月。

国务院:《关于同意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16〕107号),2016年6月。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芜政〔2016〕88号),2016年7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中发〔2016〕4号),2016年5月1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2015年3月13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6〕104号),2016年12月3日。

《关于印发蚌埠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全创改〔2016〕4号),2016年10月7日。

李扬:《创新因子激活发展引擎》,《蚌埠日报》2015年11月11日,http://ah. people.com.cn/n2/2016/0906/c377777-28955486.html。

江春晖:《蚌埠市科技创新能力探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年第12期。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年12月3日,http://www. ahzwgk. gov. cn/xxgkweb/blue/showView. jsp?newid=225273。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2016年9月13日,http://xxgk. ah. gov. cn/UserData/DocHtml/731/2016/10/19/856844875323. html。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谢春芳:《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24期。

王明、吴幸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创新——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视角》,《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第9期。

赵双琳、朱道才、张秀荣:《合芜蚌自主创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5〕16号),2015年3月27日。

汪世福:《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商界论坛》2013年第2期。

赵韩、徐国胜、张炳力、窦聪:《安徽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王刚、荆旭龙:《新能源汽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罗毅、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14。

陈力田、赵晓庆、魏致善:《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一个系统化的文献综述》,《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14期。

苏涛:《企业文化在发展变迁中创新的“绿色”飞跃》,《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汪锦、孙玉涛、刘凤朝:《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9期。

李建民:《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形成的对策分析》,《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张云霞:《企业自主创新主体论》,《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宋培林:《论企业创新文化——兼析我国企业创新文化的营造》,《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5期。

杨鲲鹏、梁磊:《企业创新的文化影响模式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4期。

吴金和、范人伟:《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张亨明:《国家级实验区创新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为例》,《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合肥市统计局:《合肥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3月22日。

芜湖市统计局:《芜湖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3月29日。

蚌埠市统计局:《蚌埠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4月5日。

刘诗瑶:《中科大实验室“长出”珍珠母》,《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0日。

汪永安:《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获重大突破》,《安徽日报》2016年2月4日。

岳瑾、王永亮:《政府与高校主动牵手 企业与人才积极对接》,《合肥日报》2015年12月14日。

陈婉婉:《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出炉》,《安徽日报》2015年5月10日。

周鸣、郭耀华:《蚌埠成功拉引0.15毫米“极薄”玻璃》,《安徽日报》2016年5月14日。

桂运安:《中科大创客中心揭牌》,《安徽日报》2016年5月16日。

合肥市科学技术局网站:http://www. hfst. gov. cn。

芜湖市科学技术局网站:http://www. whinfo. gov. cn。

蚌埠市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zwgk. bengbu. gov. cn。

安徽省科技厅网站:http://www. ahkjt. gov. cn/technologi/index. htm。

王惜梦:《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参考消息网,2016年8月16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60816/1269298.shtml。

潘玉香:《美国创业风险投资税收政策演变及其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第7期。

赫德森:《保护主义: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1815~191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陈昭峰:《美国科技投入社会化的制度创新途径分析》,《科技与经济》2003年第6期。

赵沁平:《加强高校技术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年第3期。

侯高岚:《台湾地区科技创新的“制度陷阱”》,《亚太经济》2011年第4期。

银丽萍、张向前:《中国台湾地区创新型人才开发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10期。

张克俊:《国家高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3期。

牛冲槐、江海洋:《硅谷与中关村人才聚集效应及环境比较研究》,《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

龚静、王春:《大张江崛起 昂首创新最前沿》,《中国高新区》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