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No.6)图书

Academic Reports on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No.6

SSAPID:101-9165-6682-28
ISBN:978-7-5097-5509-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组织编撰的学科集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第6辑。本书收录“第四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研讨会论文40余篇,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从经济、政沿、文化、社会、党的建设、外交等多个方面,评说毛泽东的贡献与失误,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深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认识,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陈荻;祝得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一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坐标来审视

   二 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坐标来审视

   三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的坐标来审视

   四 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坐标来审视

   五 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坐标来审视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新贡献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新贡献*

   第一,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的重点任务

   第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充分肯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做出的创造性、奠基性的伟大贡献

   第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全面继承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创性贡献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创性贡献*

   一 培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层次思想主体

   二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框架

   三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和方法

   四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五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之路

   六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毛泽东晚年失误

   一 毛泽东晚年存在严重失误,是一个客观事实

   二 全面客观地分析毛泽东晚年失误的原因

   三 辩证地看待毛泽东晚年失误

  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一

   二

   三

   四

  关于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再思考

   一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 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一)率先提出要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奠定了我党对待毛泽东思想科学态度的基础

    (二)主持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核心就是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三)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三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对毛泽东国家利益观评价的若干思考

   一 研究毛泽东国家利益观不能以假设作为基本思维和判断依据

   二 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国家利益观要实事求是

   三 评价毛泽东国家利益观要以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为主要目的

  毛泽东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

   一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重返大国行列

   二 解放战争胜利,中国成为真正主权独立的国家

   三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打出新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

   一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党的指导思想

   二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理论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创新

  日本学者的毛泽东研究:与村田忠禧教授对话

   一 日本的毛泽东研究概况

   二 与村田忠禧教授对话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论

   一

   二

   三

  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的基本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的基本特征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的对策建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探析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实质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长点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中国化

   一 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是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需要

   二 毛泽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为中国人民所掌握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一 正确而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二 准确把握中国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需要

   三 深入调查、深度实践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要求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新探

   阶级分析标志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应用

   调查研究标志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掌握

   实事求是开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的价值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一

    1.在理想观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2.在爱国观上,以追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为己任

    3.在群众观上,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4.在道德观上,提出“五个一”的做人目标

    5.在生死观上,以人民利益作为判断标准

   二

    1.阶级性

    2.民族性

    3.实践性

    4.人民性

    5.时代性

   三

  毛泽东的区域政权建设战略思想:历程、特点及启示

   一 毛泽东的区域政权建设战略思想的演进历程及主体内容

   二 毛泽东的区域政权建设战略思想的主要特点

   三 毛泽东的区域政权建设战略思想的经验启示

  历史与意志: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特点探析

   一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生成的历史背景

   二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能动性

   三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现实性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毛泽东的民族理论遗产

   一 毛泽东民族观的形成

   二 毛泽东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及其实践

   三 毛泽东民族理论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内在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探索

    2.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奠定了基础

    3.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4.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内在逻辑

    1.发展观的一脉相承

    2.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辩证发展

    3.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

  毛泽东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四大贡献

   贡献之一:毛泽东的探索很好地解答了“为什么发展”的疑问——“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贡献之二:毛泽东的探索鲜明地回答了“为谁发展”的猜测——“一切为了人民利益”*

   贡献之三:毛泽东的探索成功地破解了“发展什么”的难题——“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贡献之四:毛泽东的探索系统地阐述了“怎样发展”的选择——“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分配正义

   一 权利分配的正义

   二 物质分配的正义

   三 纵向分配的正义

   结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比较分析

   一

   二

   三

   四

  毛泽东的产业结构思想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破解

   一 毛泽东产业结构思想

   二 毛泽东产业结构思想的实践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实践

    (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

   三 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是破解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其对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启示*

   一 毛泽东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存在,这就启示我们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正视利益和矛盾冲突

   二 毛泽东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这就启示我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也是非对抗性矛盾

   三 毛泽东提出人民内部矛盾需要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这就启示我们处理群体性事件也需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

   四 毛泽东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可能发生对抗,这就启示我们要正确把握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态度

   五 毛泽东综合分析了少数人闹事的原因,这就启示我们通过处理群体性事件既要克服官僚主义又要教育干部群众

  重温毛泽东文化思想 实现文化强国梦

   一 把握文化性质和立场,坚定文化发展方向

   二 坚持实践和群众的原则,实现文化强民

   三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建设文化强国

  话语权视角下的电影《武训传》批判

   一 建构马克思主义优势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戏曲改革

   二 围绕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

   三 电影《武训传》批判的历史启示

    (一)既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又要防止意识形态批判的泛化

    (二)既要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权,又要处理好多样包容的关系

    (三)既要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又要尊重文艺自身的发展规律

  论毛泽东的科技观

   一 科学技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 在发展科学技术上,中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同时也要争取一切可能的外援和学习外国的经验

   三 要加快我国科技发展进程,就必须着力使用和培养我国自己的科技队伍

   四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科学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试论毛泽东与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一 强调“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

   二 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阐明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

   三 认为“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制定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四 要求“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开辟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的国民素质现代化思想初探

   一 国民素质决定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二 经济独立是实现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基础

   三 个性解放是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前提

   四 “又红又专”是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基本方向

   五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国民素质现代化的目标

    1.国民应该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

    2.国民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

    3.国民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

  从“一条线”到“三个世界”

   一 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构想

   二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提出

   三 世界多极化趋势下中国外交战略的演进

 毛泽东党建思想和政治思想

  重温毛泽东关于党群关系的论述及启示*

   一 党群关系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党要植根于群众

   二 党群关系是鱼水关系——党不能脱离群众

   三 党群关系是朋友关系——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

   四 党群关系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党要向群众学习

   五 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党要依靠群众

   六 党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党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毛泽东的权力观及防治权力腐败的探索

   一 坚持人民主权,跳出“历史周期律”

   二 从“三三制”到“三结合”:权力民主的探索

   三 权力腐败的根源和治理

   四 经验与教训

  论毛泽东的“人赋人权”思想

   一 “人赋人权”表明,人权的取得在人不在“天”

   二 “人赋人权”表明,在阶级社会人权只能靠斗争获取

   三 “人赋人权”表明,首先需要捍卫的是人民大众的集体人权

   四 “人赋人权”表明,必须追求人的个性解放与全面发展

   五 “人赋人权”表明,执政党要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

  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一 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为了人民,是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

   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本质体现

   三 团结和动员人民,依靠和发动人民,是党取得胜利的政治基础和可靠保证

   四 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负责,必须代表好人民,是共产党的基本态度和根本使命

   五 接受人民监督,实行人民民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是共产党的根本原则

   六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思想的要义和精髓

  试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

   二

   三

   四

  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制度反腐思想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制度防腐反腐必要性的思想

   二 毛泽东关于防腐反腐的基本制度的思想

   三 毛泽东关于防腐反腐的具体制度的思想

   四 毛泽东关于反腐运动制度化、法制化的思想

  毛泽东反对干部特权思想及其实践

   一 理论基础:毛泽东从干群关系视角反对干部特权

   二 以法律和纪律手段从严整治干部特权行为

   三 毛泽东抵制干部特权化的实践路径

    (一)以身作则,反对特殊化

    (二)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

    (三)作风建设和塑造公仆意识

  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 把干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二 干部教育要同中国革命相结合,为革命事业服务,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

   三 干部教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

  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的思考和启示

   一

   二

   三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