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8

近代天津典当研究图书

Study on Pawn of Modern Tianjin

SSAPID:101-9155-8026-17
ISBN:978-7-5201-0038-0
DOI:
ISSN:
关键词:

天津 典权 典当业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工具,利用近代天津典当档案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近代天津城市的典当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性,对近代天津城市史和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拓展了典当内容,不仅包括当铺等以动产典当为主的典当行为,还包括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典当的行为。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 者: 冯剑
编 辑:李丽丽;智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内容提要

 附录

 索引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一 近代天津城市发展变迁与典当

  二 近代天津典当研究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第一章 近代天津的典权

  第一节 出典

  第二节 典后出典人和承典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典权的消灭

  第四节 典权与其他民间交易形式

  第五节 近代国家对典权的管理和规范

  小结

 第二章 近代天津典当业的类型

  第一节 典当业的沿革与性质

  第二节 当业的类型和帮派

   一 典、质、小押与代当

   二 官营与私营

   三 典当业的帮派

  小结

 第三章 近代天津典当业的组织与运作

  第一节 典当业建立的程序

  第二节 典当业的运作

  小结

 第四章 近代天津典当业当息的博弈史

  第一节 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关于当息的博弈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关于当息的博弈

  第三节 日伪时期关于当息的博弈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关于当息的博弈

  小结

 第五章 近代天津典当业资本的变迁

  第一节 近代中国典当业资本概要

  第二节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及其比率的变迁

   一 近代天津典当业固定资本的变迁

   二 近代天津典当业流动资本的变迁

   三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及营业收入比率的变迁

  小结

 第六章 近代天津典当业的衰落与应对

  第一节 战乱与天津当业的衰落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变迁与天津典当业的衰落

  第三节 政府管制与天津当业衰落

  第四节 天津典当业形象的变迁

  第五节 天津典当业人士的危机应对

   一 依赖政府保护和援助,同时与政府博弈,力争维持自己的利益

   二 办学

   三 改善形象

   四 抑制同业竞争

  小结

 结语

 后记

典当是民间融资的重要方式,也是民间借贷的一种常见形式,在民间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界对近代乡村典当的研究较为关注,但对近代城市典当的研究有所不足。本书从博弈论等理论视角,对近代天津的典当交易进行了探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天津社会经济的变迁。典当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典当和流动资产典当。近代固定资产的典当在民间已经形成了一套交易制度,并在清末民国时期民法上有所规定,确立为典权制度。在近代天津民间典权的交易中,典权随着近代市场的扩大和变迁,其传统的济弱和孝道等文化内涵遭到了削弱,家族对典权的束缚也有减弱的趋势。在近代天津民间交易市场中,典权制度为预防风险而日益明晰,与买卖和租借等交易形式一起构成了固定资产典当的内容。到了近代,国家对民间典权的管理也日渐规范和加强。近代天津流动资产的典当主要在典当业中进行。典当业是一种以抵押借贷为主的兼具多种功能的金融、商业、保险行业。从不同的角度看,近代天津的典当业有多种形态与类别,地方帮派林立,帮派之间矛盾重重,对近代天津典当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典当业的当息既关系到典当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民间社会的利益,在近代为国家、社会高度关注。近代天津的当息一直在国家、社会与典当业间进行博弈。近代天津的典当业资本在全国典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近代天津社会经济的变迁中,典当业的资本逐渐枯竭,典当业的利润减少,这成为近代天津典当业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天津近代典当业衰落的原因还有战乱、社会经济变迁、政府管制、自身形象的变化、当息不断调整、同业恶性竞争、典当业内部组织保守和落后等。同时,典当业人士面对典当业危机应对不力也是其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海岩主编《清代以来天津土地契证档案选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天津档案馆藏典当案卷、典权案卷、典业公会案卷、民间诉讼卷等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28)》(1~4),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37~1945)》,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天津市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东方杂志》

《东亚晨报》

《工商半月刊》

《海光》

《河北银行经济半月刊》

《河北月刊》

《经济汇刊》

《铃铛》

《农行月刊》

《钱业月报》

《商学杂志》

《社会月刊》

《实业部月刊》

天津《大公报》

《天津商报》

《天津市》

《天津市政公报》

天津《益世报》

《天津中南报》

《新报》

《银钱月报》

《银行月刊》

《银行杂志》

《银行周报》

《庸报》

《直报》

《中国经济》

《中外经济周刊》

《中行月刊》

来新夏主编《天津风土丛书》,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天津地方志》

《天津府志》

《天津通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天津县志》

《续天津县志》

《近代史资料》

《天津和平文史资料选集》

《天津历史资料》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文海出版社,1982年。

常梦渠、钱椿涛主编《近代中国典当业》,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

常明明:《中国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研究——以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南区为中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陈卫民编著《天津的人口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崔之元:《博弈论与社会科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大清民律草案·民国民律草案》,杨立新点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德〕马克斯·韦伯:《文明的历史脚步——韦伯文集》,黄宪起、张晓玲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卷,群言出版社,1999。

付海晏:《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龚关:《近代天津金融业研究(1861~1936)》,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关文斌:《文明初曙——近代天津盐商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郭凤岐总编纂《天津通志·金融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黄鉴晖:《中国典当业史》,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

江沛、王先明主编《近代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来新夏编《天津近代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李金铮:《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人民出版社,2004。

李金铮:《民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

李竞能主编《天津人口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联合征信所平津分所编《平津金融业概览》,1947。

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林和成编《中国农业金融》,中华书局,1936。

刘海岩:《空间与社会——近代天津城市的演变》,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刘建生等:《山西典商研究》,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

刘秋根:《明清高利贷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马俊亚:《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美〕道格拉瑟·诺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钟正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美〕菲歇尔:《利息理论》,陈彪如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李宛蓉译,远方出版社,1998。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版。

〔美〕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美〕肯·宾默尔:《自然正义》,李晋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美〕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午晴、唐军译,时事出版社,1998。

〔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

〔美〕悉尼·霍默、理查德·西勒:《利率史》,肖新明、曹建海译,中信出版社,2010。

〔美〕休谟:《论利息》,《休谟经济论文选》,陈玮译,商务印书馆,1984。

〔美〕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87。

〔美〕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宓公干:《典当论》,商务印书馆,1936。

前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编《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胡旭晟、夏新华、李交发点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区季鸾编《广东典当业》,国立中山大学经济调查处,1934。

曲彦斌:《中国典当史》,沈阳出版社,2007。

曲彦斌:《中国民间秘密语》,上海三联书店,1990。

任云兰:《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陶百川编《最新六法全书》,三民书局,1981。

《天津特别市社会局一周年工作总报告》,天津特别市社会局,1929。

王翁如编著《天津地方杂谈及其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魏晓明:《积沙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吴志铎:《北通县第一区平民借贷状况之研究》,燕京大学经济学系,1935。

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徐洁:《担保物权功能论》,法律出版社,2006。

徐士銮:《敬乡笔述》,张守谦点校,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

杨荫溥:《中国金融论》,商务印书馆,1930。

杨肇遇:《中国典当业》,商务印书馆,1933。

俞如先:《清至民国闽西乡村民间借贷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张焘:《津门杂记》,丁绵孙、王黎雅校,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张利民主编《解读天津六百年》,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张仁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张生:《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1901~1949)》,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张中龠:《天津典当业》,万里书店,1935。

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论(1840~1949)》,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郑晓娟、周宇:《15~18世纪的徽州典当商人》,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郑也夫:《城市社会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郑也夫:《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周俊旗主编《民国天津社会生活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周秋光:《熊希龄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邹亚莎:《清末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

潘敏德:《中国近代典当业之研究(1644~1937)》,《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6。

鲍正熙:《二十世纪上半叶苏州典当业述论》,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1。

曹树基、李霏霁:《清中后期浙南山区的土地典当——基于松阳县石仓村“当田契”的考察》,《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

曹笑辉:《重建典权制度刍议》,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5。

陈东红:《清代典权制度初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1。

陈鸿铭:《急需借贷、交易成本与管制成本:以台湾当铺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台湾中华大学,2000。

陈振江:《通商口岸与近代文明的传播》,《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陈峥:《民国时期广西农村高利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6。

杜恂诚:《道契制度: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1期。

范金民、夏维中:《明清徽州典商述略》,朱万曙主编《徽学》第2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方行:《清代前期农村的高利贷资本》,《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

傅为群:《晚清上海典当忆旧》,《中国金融》2008年第4期。

洪士峰:《因物称信:典当业存在的基础》,硕士学位论文,新竹清华大学,1999。

孔祥毅:《1883年金融危机中的票号与钱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3、4期。

赖慧敏:《乾隆朝内务府的当铺与发商生息(1736~179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8期,1997年。

李道永:《民国时期民间借贷习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2。

李金铮:《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学海》2005年第5期。

李金铮、冯剑:《在国家、社会与当铺之间:近代天津当息的博弈史》,《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2期。

李金铮、邹晓昇:《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李维庆:《中国近现代典当业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9。

李兴平:《略述清末民初的兰州典当业》,《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林益弘:《抵押品、利率与借贷市场——以台湾地区当铺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台湾中正大学,1995。

刘鸿:《明末清初北京市的典当业》,《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刘建生、王瑞芬:《浅析明清以来山西典商的特点》,《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刘建生、王瑞芬:《清代以来山西典商的发展及原因》,《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1期。

刘建生、王瑞芬:《试论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2期。

刘鹏生、王瑞芬、刘建生:《试析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对国家财政金融的历史作用》,《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2期。

刘秋根:《清代城市高利贷资本》,《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

刘秋根:《中国典当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8期。

刘秋根、阴若天:《晚清典当业的几个问题》,《文化学刊》2011年第4期。

刘征:《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问题探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第1期。

龙登高、温方方:《论中国传统典权交易的回赎机制——基于清华馆藏山西契约的研究》,《经济科学》2014年第5期。

陆雷:《不完全产权的经济分析——应用于农村高息借贷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罗炳锦:《近代中国典当业的分布趋势和同业组织》,《食货》复刊第8卷第2~3期。

罗炳锦:《清代以来典当业的管制及其衰落》,《食货》复刊第7卷第5~6期。

马俊亚:《典当业与江南近代农村社会经济关系辨析》,《中国农史》2002年第4期。

潘连贵:《近代社会的典当业》,《上海金融》1989年第1期。

彭凯翔、陈志武、袁为鹏:《近代中国农村借贷市场的机制——基于民间文书的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博士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10。

钱浩、蒋映铁:《民国时期的浙江典当业》,《浙江学刊》1997年第2期。

秦晖:《汉代的古典借贷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

秦素碧:《民国时期四川典当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3。

王凯旋:《中国典当史研究论略》,《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王绍惠:《沦陷前天津的典当业》,《天津档案史料》1996年创刊号。

王世华:《明清徽州典商的盛衰》,《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

王书华、孔祥毅:《信誉博弈与山西票号身股制度变迁分析》,《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2期。

王天奖:《近代河南农村的高利贷》,《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

王廷元:《徽州典商述论》,《安徽史学》1986年第1期。

王曾瑜:《从市易法看中国古代的官府商业和借贷资本》,《大陆杂志》第85卷第1期,1992。

王子寿:《天津典当业四十年的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53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

韦庆远:《清代典当业的社会功能》,韦庆远:《明清史新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魏清:《浅驳典权制度的建立》,《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9期。

温锐:《民国传统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以20世纪初期(1900~1930)赣闽边区为例》,《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

吴向红:《典之风俗与典之法律》,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8。

武丹丹:《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9。

徐畅:《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典当三题》,《安徽史学》2005年第3期。

徐玲:《明清以来徽州典当业的地理分布及其社会影响——以长江三角洲的苏州等地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4。

燕晓:《房地产契税沿革》,《北京房地产》1995年第2期。

杨熠:《〈中华民国民法〉典权法律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5。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的社会转型》,《史学月刊》2005年第5期。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5。

杨元华、赵伟:《解放初期上海典当业的管理与改造》,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编《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张利民、任吉东:《近代天津城市史研究综述》,《史林》2011年第2期。

张忠民:《前近代中国社会的高利贷与社会再生产》,《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3期。

赵文娟:《从“典”到“典权”——习惯、立法、实践及其体现的若干问题》,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9。

赵晓耕、刘涛:《中国古代的“典”、“典当”、“倚当”与“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赵毅:《明代豪民私债论纲》,《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

郑佳宁:《论清代的典权制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周翔鹤:《清代台湾民间抵押借贷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

子珍、朱继珊:《天津典当业及其同业公会》,常梦渠、钱椿涛主编《近代中国典当业》,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

邹亚莎:《从典制到典权的基本定型——民初大理院对传统典制的近代化改造》,《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8期。

邹亚莎:《典权近代化变革的历史评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Gail Hershatter,The Workers of Tianjin,1900-1949,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