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阿拉伯研究论丛2016年第1期(总第3期)图书

Arab Studies

SSAPID:101-9129-0091-86
ISBN:978-7-5097-9626-9
DOI:
ISSN:

[内容简介]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的研究。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周烈 肖凌 侯宇翔
编 辑:许玉燕;肖世伟;李仁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8 外交、国际关系

 《阿拉伯研究论丛》注释规范

 《阿拉伯研究论丛》征稿启事

 国别与区域聚焦:叙利亚危机与大国博弈

  叙利亚危机中的大国博弈

   一 叙利亚危机的成因

    (一)叙利亚危机产生的国内因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宗教因素

    (二)叙利亚危机产生的国际因素

     1.“阿拉伯之春”的影响

     2.周边国家的介入

     3.大国的博弈

   二 美国和俄罗斯在叙利亚危机中的博弈

    (一)美国是倒巴沙尔政权的总后台

     1.美国倒巴沙尔政权的原因

     2.美国倒巴沙尔政权的行动

     3.美国倒巴沙尔政权的成效与前景

    (二)俄罗斯是保巴沙尔政权的坚强后盾

     1.俄罗斯保巴沙尔政权的原因

     2.俄罗斯保巴沙尔政权的行动

     3.俄罗斯保巴沙尔政权的成效与前景

   三 沙特和伊朗在叙利亚危机中的博弈

    (一)沙特是倒巴沙尔政权的急先锋

     1.沙特倒巴沙尔政权的原因

     2.沙特倒巴沙尔的行动

     3.沙特倒巴沙尔的成效与前景

    (二)伊朗是保巴沙尔政权的生力军

     1.伊朗保巴沙尔政权的原因

     2.伊朗保巴沙尔政权的行动

     3.伊朗保巴沙尔政权的成效与前景

   四 叙利亚危机的解决之道与前景展望

    (一)政治解决是必经之路

    (二)荆棘密布,路途漫漫

  叙利亚问题大国博弈图景及其展望*

   一 剧变初期的政治对立期(2011.3~2013.7)

   二 “化武换和平”时期(2013.8~2013.9)

   三 “伊斯兰国”攻城略地时期(2014.1~2014.12)

   四 叙利亚危机外溢时期(2015.1~ )

   五 大国在叙利亚博弈中的逻辑与手段

    1.叙利亚博弈中的大国及其关系

    2.大国在叙利亚博弈的目的

    3.大国在博弈中所使用的方式与手段

   六 大国博弈结果评估与叙利亚危机前景预测

    1.大国在叙利亚博弈中的得失

    2.叙利亚危机发展趋势预测

  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上的战略布局及其角色定位*

   一 美国的中东政策及美叙关系

    1.美国的中东政策及其变化

    2.美叙关系及其特点

    3.叙利亚危机及美国面临的压力

   二 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上的战略布局

    1.叙利亚危机以来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

    2.美国针对冲突各方的主要立场

     (1)积极打压巴沙尔政权

     (2)支持反对派以实现叙利亚政府重组

     (3)对极端主义“又打又拉”

   三 美国对叙政策的出发点和特点

    1.美国对叙政策的出发点

    2.美国对叙政策的特点

   四 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与其他各方的互动过程

    1.利用多边会谈,充当“真心的唯一斡旋者”

    2.利用海合会,坐实“中东问题的总盟主”

    3.利用联合国,扮演“规矩合法的全球霸主”

   五 结语

  2011年以来俄罗斯围绕叙利亚问题进行的博弈及其对中东形势的影响研究*

   一 2011年以来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利益诉求

   二 2011年以来俄罗斯与叙利亚的关系

    (一)基于地缘政治角度构想中的中东

    (二)与中东传统盟友恢复友好关系,加强军事合作

    (三)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东石油

    (四)普京的中东政策有更多的经济因素考虑

   三 2011年以来俄罗斯与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争夺与博弈

    (一)美俄围绕各自利益对叙利亚的争夺,短期内利益一致

    (二)美俄围绕叙利亚危机博弈的长远利益有别

   四 结语

  叙利亚难民潮对欧洲的影响及其治理前景*

   一 叙利亚难民潮特点

   二 叙利亚难民潮对欧洲的影响

    (一)欧洲的社会稳定状况受到影响

    (二)欧盟政治生态发生重大改变

     1.德国“拥抱难民”占据人道主义制高点,进一步确立了其在欧盟的领导地位

     2.英国的观望与避让态度大大影响了其国际声誉

     3.法国甘愿充当“配角”

     4.中东欧国家的抵制态度延缓了欧盟在移民与难民政策上的一体化进程

     5.政治右转

   三 欧洲治理叙利亚难民问题的前景

    (一)消除叙利亚内战,从源头解决问题

    (二)多国协同治理

     1.分散消化:实行统一的难民补助、难民基金

     2.中东就地安置与保障海上安全

    (三)重点在社会融入

  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其国内形势及走向分析*

   一 叙利亚危机的爆发

    (一)叙利亚危机

    (二)叙利亚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三)叙利亚危机爆发的背景

   二 叙利亚局势持续动荡

    (一)国内层面

    (二)地区层面

    (三)国际层面

   三 叙利亚国内局势

    (一)叙利亚国内政治局势

    (二)叙利亚国内的经济状况

    (三)叙利亚国内的宗教矛盾

    (四)叙利亚国内各国(派)的军事行动

   四 叙利亚危机的解决

    (一)叙利亚危机的走向

     1.“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扩张受到抑制

     2.西方推翻巴沙尔政权的企图短期内很难实现

     3.俄罗斯逐渐掌控中东局势的主动权

     4.叙利亚难以摆脱被安排的命运

    (二)叙利亚危机的根本出路

   五 结语

  中国在联合国多边外交平台下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与政策*

   一 引言

   二 中国在叙利亚的利益诉求

    (一)政治诉求:践行中国一贯外交政策

    (二)经济利益:稳中求发展

     1.能源合作:石油

     2.其他经济利益

    (三)安全考虑:积极应对地区安全威胁

   三 中国与叙利亚的外交关系

    (一)政治外交关系稳步发展

     1.2011年高层互访*:理解与支持

     2.2012年高层互访*:停火止暴,开启政治对话

     3.2013年高层互访*:销毁化武,推进政治对话

     4.2014年高层互访*:循序渐进,劝和促谈

     5.2015年至今高层互访:推进叙利亚内部和解对话,缓解人道危机

    (二)经济、文化合作减少

     1.经济往来虽有减少,但双方有信心恢复

     2.文化、教育交流受影响,情谊未断

   四 中国在叙利亚危机上的立场

    (一)国际表态:立场坚定

     1.就联合国有关叙利亚问题决议表态

     2.在其他国际会议上的表态

    (二)国际行动:担当责任

     1.化武护航: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

     2.人道援助:体现中国的义利观

    (三)中国的立场

  大国在“伊斯兰国”问题上的博弈研究

   一 “伊斯兰国”概况

    (一)“伊斯兰国”产生背景

    (二)“伊斯兰国”的发展壮大及其原因分析

   二 地区大国在“伊斯兰国”问题上的博弈

    (一)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是打击“伊斯兰国”的关键力量

    (二)伊拉克:国内不同政治力量对“伊斯兰国”有不同应对

    (三)沙特阿拉伯:率领阿拉伯国家坚决打击“伊斯兰国”

    (四)伊朗:打击“伊斯兰国”的同时坚定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现政权

    (五)土耳其:在打击“伊斯兰国”过程中态度摇摆

   三 世界大国在“伊斯兰国”问题上的博弈

    (一)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主导者

     1.“伊斯兰国”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产物

     2.奥巴马最初的躲闪政策

     3.美国正式介入后的态度

    (二)法国:打击“伊斯兰国”的急先锋

    (三)俄罗斯:打击“伊斯兰国”不可忽视的力量

    (四)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四 结语

 阿拉伯语言、文学与文化

  非阿拉伯人对阿拉伯语法的贡献

   一 西伯威——巴士拉学派的中流砥柱

    (一)西伯威及其代表作《书》

    (二)《书》的研究特点

   二 艾合法什——库法派的启蒙者

   三 凯撒仪——库法派的开创者

   四 艾里·凡扎——库法派的中坚人物

   五 塞阿莱比——库法派的中坚人物

   六 艾布·阿里·法尔斯——巴格达派的开拓者

   七 伊本·晋尼——词法学的奠基者

   八 结语

  浅谈阿拉伯大众文化与抵抗歌曲

   一 大众文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 阿拉伯民族主义与抵抗歌曲

   三 拉哈巴尼大众文化作品与抵抗歌曲

   四 结语

  中闪语支文字综论

   一 闪语族概述

   二 中闪语支文字

    (一)辅音文字系统

     1.乌加里特文字

     2.原始西奈文字

     3.腓尼基文字

     4.希伯来文字

     5.阿拉姆文字

     6.叙利亚文字

     7.阿拉伯文字

    (二)中闪语支的音素文字

     1.曼达文字

     2.两种现代亚述文字

     3.马耳他文字

   三 中闪语支文字的特点

    (一)中闪语支多数采用辅音文字的原因

    (二)中闪语支辅音文字的特点

    (三)中闪语支的元音标符系统

    (四)中闪语支文字字形特点

    (五)中闪语支的数字标记

   四 中闪语支文字系统的文化内涵

    (一)中闪语支字母与文字游戏

    (二)中闪语支文字与宗教

    (三)中闪语支字母与神秘主义

   五 结语

  阿拉伯社会父权制解析

   一 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简介

   二 《泽赫拉的故事》中的男性形象

    1.父亲易卜拉欣

    2.丈夫马吉德

    3.哥哥艾哈迈德

    4.情人马立克

    5.狙击手萨米

    6.表哥加西姆

   三 阿拉伯社会父权制解析

   四 阿拉伯女性解放道路的漫长性和曲折性

  文学文化学视阈下《迁徙北方的季节》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认同*

   一 文学文化学的研究视阈

    1.文学文化学的人文主义理念

    2.文学文化学的开放性与实践性

   二 文化身份

   三 《迁徙北方的季节》的文化阐释

    1.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主人公文化身份认同困境与解决路径

     (1)殖民问题

     (2)种族问题

     (3)情感问题

     (4)身份问题

     (5)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路径

   四 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进一步思考

  伊斯兰初期阿拉伯征战诗研究

   一 阿拉伯征战诗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阿拉伯征战诗诗歌主题

    1.战斗诗

    2.哀悼诗

    3.思亲诗

    4.宗教诗

   三 阿拉伯征战诗的特点

    1.主题鲜明,结构紧凑

    2.诗歌的韵律

    3.语言平实,情感质朴

    4.史诗性与文献性相结合

   四 结语

  “内容依托式教学”在阿拉伯政治外交笔译课程中的实践*

   一 “内容依托式教学”(CBI)概况

   二 阿拉伯政治外交笔译课程的困境及原因

   三 “内容依托式教学”在阿拉伯政治外交笔译课程中的应用

    1.日志与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内容依托式教学”在教学目标中的应用

    3.“内容依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4.“内容依托式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的应用

    5.“内容依托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四 结语

  阿拉伯语人才培养趋势分析

   一 阿拉伯语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二 阿拉伯语人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手握国家政策的“红利”

    2.国际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3.阿拉伯语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三 影响阿拉伯语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专业能力是关键

    2.从业范围较为狭窄

    3.性别问题成为就业难点

   四 新形势下阿拉伯语教育的转变

    1.阿拉伯语专业“遍地开花”,成长仍需时间

    2.培养模式由单一型人才向专门型人才转变

    3.按专业构建就业指导模式

   五 结语

  《伊本·马立克千行诗》对阿拉伯语状态语的描述

   一 前言

   二 状态语的定义和形态

    2.1 定义

    2.2 词型

    2.3 泛指

   三 状态语的状主

    3.1 泛指的情况

    3.2 属格的情况

    3.3 状主的句法功能

    3.4 状主与状态语的关系

   四 状态语的分类

    4.1 单词、类句作状态语

    4.2 句子作状态语

    4.3 强调状态语的功能

    4.4 基本状态语的功能

   五 状态语同作用词的位置关系、作用词省略

    5.1 可然性规则

    5.2 应然性规则

    5.3 作用词省略

   六 结语

 阿拉伯地区政治经济与外交

  难民危机背景下德国“伊斯兰恐惧症”升级现象分析

   一 德国“伊斯兰恐惧症”升级现象

   二 德国“伊斯兰恐惧症”升级原因

    1.德国社会的“外来人”

    2.德国社会的“内部敌人”

    3.德国公共话语中的“他者”

   三 结语

  阿拉伯社交媒体中的极端化现象分析

   一 阿拉伯社交媒体中的极端化表现

   二 阿拉伯社交媒体中的极端化现象原因探析

   三 阿拉伯社交媒体中的极端化现象:威胁与应对

   四 结语

  沙特外交大臣第70届联合国大会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一 引言

   二 理论概述

   三 词语选择

   四 情态词汇

   五 名物化

   六 结语

  穆兄会施政实践述评

   一 穆兄会的发展历程

   二 穆兄会的政治主张及行动策略

   三 “1·25”剧变后埃及穆兄会的政治发展

    (一)“1·25”剧变后穆兄会取得的政治成就

    (二)穆兄会取得政治成就的原因

   四 穆尔西政府的对内政策及实践

    (一)对内政策及实践

    (二)穆尔西政府对外政策及实践

   五 对穆兄会施政实践的评价

    (一)埃及国内对穆兄会施政实践的评价

    (二)埃及以外世界对穆兄会施政实践的评价

    (三)穆兄会政权失败的原因分析

   六 结语

  定叛观念与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

   一 《古兰经》中的“不信道”概念及定叛观念的起源

   二 伊斯兰教法传统与伊本·泰米叶的定叛思想

   三 瓦哈比主义思想遗产中的激进定叛思想

   四 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中的极端定叛思想

    (一)赛义德·库特卜的极端定叛思想

    (二)麦格迪西的极端定叛思想

    (三)扎卡维的极端定叛思想

   五 结语

 《阿拉伯研究论丛》编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