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0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Sichuan

SSAPID:101-9102-8300-81
ISBN:978-7-80230-996-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四川省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分析,力图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社会的同步发展,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到更广阔的视野,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四川蓝皮书
编 辑:曹义恒;于智明;董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主要编撰者简介

 导论

  和谐四川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

   一 对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的理论认识

   二 四川省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发展缺乏全省统筹

     2.公共服务对部分公民的制度性排斥引发社会矛盾

     3.社会事业提供的服务缺乏公共性

    (二)社会制度建设

     1.利益分享机制缺乏

     2.缺乏诉求表达机制

     3.社会管理制度改革滞后,社会管理新格局还有待建立

    (三)社会组织建设

     1.社会组织数量多,但发育不健全

     2.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有限

     3.社会组织的凝聚力不足

     4.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缺乏制度安排

   三 四川省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1.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普适、公平的公共服务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是四川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

    2.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体制创新,完善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行机制,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通过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营造和谐四川的社会环境

   四 对推进四川省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四川省和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变管理模式为四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3.以村(组)社(区)为“十一五”期间的社会建设重点

    4.以稳妥发展社会组织为突破口,完善社会沟通协调机制

 社会发展篇 变迁中的社会结构

  四川省社会发展结构研究

   一 四川社会阶层结构发展

    1.四川城镇的社会人口结构正在从体制内两大阶层走向多种阶层

    2.四川城镇劳动者阶层内部在加速分化,新生阶层不断产生,知识分子阶层正在成长壮大

   二 四川的产业结构发展

    1.产业结构变化与四川社会经济性质发展

    2.农村产值结构变化与农村生产性质发展

    3.轻、重工业产值结构变化与四川工业化、商品化发展

    4.第三产业产值结构变化与四川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5.非农产值结构变化与四川社会现代化、工业化发展

   三 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变化与四川经济的积累与消费结构发展

    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变化特征

    2.消费与积累结构中的问题

   四 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与四川外向型经济发展

    1.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

    2.商品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五 投资结构变化与四川多种经济发展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四川经济发展速度

    2.基本建设投资结构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3.投资来源结构变化与四川多种经济发展速度

   六 教育结构变化与四川知识经济社会发展

    1.学校与学生结构呈从低到高发展趋势

    2.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投资比重低速增长,人均教育经费较低

    3.社会教育投资比重增大

   七 四川社会结构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经济结构发展与功能不相协调的问题及对策

    2.农业内部结构中的问题与对策

    3.城市化协调发展与“三农”问题的对策

    4.学校结构与投资结构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川民生状况

   一 五十多年来四川人民的物质生活快速发展

    1.居民收入快速增加

    2.居民消费能力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居民物质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4.居民物质生活发展潜力大大提高

    5.四川居民的物质生活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 四川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

    1.青少年入学率显著提高

    2.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3.文教经费快速增长,文教事业飞速发展

    4.公共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大大改善

   三 四川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

    1.居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2.家庭消费品质量提高

    3.重享受消费

    4.生活服务网络不断发展与完善

   四 四川居民的生活环境发展

    1.四川居民的自然环境概况

    2.四川自然环境条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3.环境污染与破坏给四川居民造成的损失

    4.四川经济与环境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四川社会信任结构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一 社会信任结构的基本构架及其分层结构

   二 社会整体及分层组织体系的信用和被信任现状

    (一)关于被调查者

     1.年龄构成

     2.性别构成

     3.文化构成

     4.职业/身份构成

     5.政治面貌构成

    (二)关于调查问卷

     1.个人基本情况

     2.对社会信用的评价

     3.对政府部门的信用评价

     4.对工商企业及其他机构信用的评价

     5.对人际信用的评价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被调查者对社会整体信用的评价

     2.被调查者对政府信用的评价

     3.被调查者对工商企业及其他机构信用的评价

     4.被调查者对人际信用的评价

   三 形成四川社会信用和信任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信用和信任缺失的宏观原因

     1.社会变迁带来的暂时制度缺陷

     2.社会转型导致的价值多元

     3.经济转轨中的趋利行为

     4.社会流动加剧的负面效应

    (二)社会信用和信任缺失的微观原因

     1.个人利益受损

     2.个人情感受伤

     3.个人的不安全心理

   四 关于四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

    (一)四川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二)四川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1.完善政府的信用机制

     2.强化企业及其他机构的信用建设

     3.加强个人的信用教化

  四川省职工队伍的内部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一 职工数量持续增加,就业结构发生转变

   二 职工行业分布呈现“两降一升”

   三 职工分层和收入差距明显

    (一)地区差异

    (二)行业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同一部门中收入差距在拉大

   四 职工整体素质在提高

   五 下岗、失业现象值得关注

   六 农民工已成为四川职工队伍的重要成分

   七 结语

 社会建设篇 发展中的公共事业

  四川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研究

   引言

   一 社会事业发展研究的社会背景及研究框架

    (一)社会背景

    (二)研究框架

   二 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看四川省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政府职责

    (一)儿童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人口构成的变化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四川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社会需求,编制今后的中期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二)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新格局

     1.根据公共服务项目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确定不同的服务提供者,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是形成公共服务格局的第一步

     2.从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3.通过公共服务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

    (三)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社会事业就是公共服务”的理念,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1.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政府观念的转变

     2.公共服务的提供必须与“政府治理”结合

     3.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必须建立问责制,并以是否能够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最重要的绩效考核标准

     4.促进四川省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创建“产业化”的公共服务生产提供体系

     5.促进四川省社会事业的发展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社区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社会保障研究

   一 引言

   二 思路决定出路(决策篇)

   三 机制构成执行力(政策篇)

   四 方向与道路的统一性(成效篇)

   五 突破与跨越(探索篇)

   附件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模式有无借鉴意义(以成都市锦江区为例)

    (一)锦江区2003~2005年财政支出特征

     1.2003年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2004年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2005年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转型中的锦江区财政支出

    (二)锦江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效

    (三)建立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全局性问题

  四川流动人口政策研究*

   一 前言

   二 概述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理论框架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

   三 对四川大中城市流动人口流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四川流动人口的沿革

     1.1980年以前四川大中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很少

     2.改革开放后,城市流动人口快速大量增加

    (二)四川大中城市流动人口现状

     1.流动人口规模

     2.四川城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析

   四 人口流动对四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引发的问题

    (一)人口流动促进了四川的城乡发展

     1.人口流动促进了四川城市工业化的发展

     2.人口流动促进了四川城市化的发展

     3.流动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竞争推动了社会劳动效率的提高

     4.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劳动力成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5.流动人口是参与城市发展的劳动者和城市财富的创造者

     6.农民进城务工对城乡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四川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引发的问题

     1.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

     2.流动人口引发的城市管理问题

     3.流动人口社会安全网的缺失

     4.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问题

     5.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问题

   五 对四川城市流动人口法律政策的回顾

    (一)国家政策的演变

    (二)有关流动人口权益方面的政策分析

     1.消除就业中的政策歧视

     2.劳动准入制度对流动劳动力设置的门槛

     3.农民工培训政策对已经进城农民工的忽视

     4.有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地方政策的分析

    (三)有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政策分析

    (四)有关流动人口的司法政策分析

    (五)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分析

     1.治安管理方面

     2.计划生育管理方面

    (六)四川户籍改革的政策分析

   六 四川省城市流动人口政策建议

    (一)四川省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必要性

    (二)流动人口政策的价值取向

     1.流动人口政策是公共政策

     2.流动人口政策是城市社会管理政策

     3.流动人口政策是公民权益保护政策

    (三)流动人口政策中的若干问题

     1.关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2.流动人口政策的目标群体

     3.重视发挥城市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作用

     4.“流动人口公民待遇政策”和“流动人口市民化政策”

   七 结束语

 社会生活篇 关注青年、家庭和性别

  四川青年调查

   一 本次调查的特点

    1.调查样本量大、分布广

    2.调查问卷题目涵盖团员青年的方方面面

    3.严格控制过程,确保调查数据公正科学

   二 调查结果之“十大现象”

    1.青年的个人理想更加务实

    2.父母对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最大

    3.男女青年择偶更加注重对方的人品、能力,家庭背景、对方财产不再是主要考虑因素

    4.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青年判断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

    5.当代青年与父母在消费观念上的分歧最大

    6.当代青年的个人关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7.当代青年诚信状况良好

    8.当代青年法制意识普遍增强

    9.当代青年最需要的幸福生活——能获得展现自我才能与社会价值的活动舞台

    10.当代青年所受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条件和就业压力

   三 调查结果之“三大隐忧”

    1.部分青年出现“信仰迷茫”

    2.一些青年的入党意识有所淡化

    3.超过50%的青年对性持开放态度

   四 结束语

  四川社会闲散青少年调查

   一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情况

     1.231个社区闲散青少年总体情况

     2.问卷调查对象情况

    (二)闲散青少年生活情况

     1.近一半闲散青少年家庭存在“不和谐”现象或情况

     2.多数闲散青少年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靠父母或他人接济生活

     3.闲散青少年生活内容以打零工、玩耍为主

     4.闲散青少年中相当部分有不良行为或记录

     5.闲散青少年失学大多源于自身原因,部分源于家庭困难

    (三)闲散青少年工作经历

     1.大部分闲散青少年具有工作经历,但以文化知识或技能要求不高的行业为主,且工作持续时间大多不长

     2.闲散青少年失业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毕业后未能就业”和“辍学或退学未能就业”,主观原因主要是因收入期望过高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3.闲散青少年今后就业打算以“工作稳定”为主要目标,对获得“学习培训机会”、“经济支持”和“人才市场”帮助的期望提高,并在积极寻求就业

    (四)闲散青少年受社会关怀情况

   二 问卷统计结论

    1.社会闲散青少年主要组成人群

    2.社会闲散青少年主要特征

    3.社会闲散青少年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 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1.改变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弱势地位

    2.帮助社会闲散青少年正确择友

    3.促进社会闲散青少年和谐家庭的建立

    4.努力提高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附件 四川省社会闲散青少年调查问卷

    1.基本情况

    2.生活情况

    3.工作经历

    4.以后打算

    5.失学情况

    6.社区生活

  四川青年与网络调查报告*

   一 调查概况

   二 青年上网的基本情况

    1.青年上网地点

    2.青年上网的目的

    3.网络交友

    4.网络游戏

   三 网络对青年的影响情况

    1.网络对青年事业心的影响严重

    2.使用虚假的成功满足自己的需要

    3.上网影响不同的人际关系

    4.网络虚拟性的认识与行为

   四 结论

  四川农村移民子女初始社会化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和深入

   二 关于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

   三 关于农村移民子女初始社会化的研究

   四 农村移民子女城市生存现状的描述与分析

    (一)生活状况的不确定性

     1.农村青壮年家庭移民呈长期化趋势

     2.职业素质低下,缺少发展机会

     3.家庭收入低下,缺乏稳定性

     4.家庭开支与生活状况

     5.居无定所

    (二)受教育状况的不确定性

     1.本地学校发展滞后与民办学校的困境

     2.频繁的流动性,加大了不确定性

     3.校园周边环境

     4.家庭教育支出情况与子女学习条件

    (三)家庭教育的不确定性

     1.家庭期望

     2.迫于生存压力,没有时间精力对孩子进行教育

     3.家长素质能力有限,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4.家庭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五 社会性歧视对农村移民子女初始社会化的影响

    1.就业的制度性歧视

    2.教育的制度性歧视

    3.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歧视

    4.文化歧视

    5.自我歧视

   六 对农村移民子女初始社会化的预测性结论——新城市贫困

   七 与农村移民子女初始社会化相关的政策建议

    1.实行城市暂住人口16岁以下儿童少年的登记制度

    2.城市政府应赋权并配置相应的资源给社区,将本辖区内所有儿童纳入服务范围,而不是仅仅为属于本辖区户籍的孩子提供服务

    3.城市教育部门应根据农村移民子女的分布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划,让适龄的农村移民子女能够就近入学

    4.尽快出台“四川城市流动儿童少年简易学校管理办法”

    5.通过全省通用的“教育券”调节教育资金配置

    6.创造条件,实行学籍管理信息化,建立全省义务教育学生IC卡

  成都市离婚调查

   一 调查概况

    1.离婚调查的基本思路

    2.样本概况

   二 离婚的社会背景

    1.经济体制的变革

    2.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3.法律的婚姻评判

   三 感情婚姻与利益婚姻

    1.从离婚原因看感情与利益

    2.从夫妻地位看离婚

    3.从经济利益看离婚

   四 离婚家庭的亲子关系

    1.离婚家庭的子女情况

    2.抚养费与抚养权

   五 结论

    1.农村的离婚呈现出较大比例的上升趋势

    2.年青一代夫妻出现了追求利益目标的倾向

    3.社会转型带来的个人地位变化,从而导致的离婚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4.离婚并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

  四川农村女性劳务输出形势报告

   一 四川农村女性自发参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劳务输出

    (一)以劳务输出为载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解了四川农村土地与人口的沉重压力

    (二)四川农村女性的劳务输出规模巨大

    (三)川籍女性农民工不但创造了社会财富,还为农村增加了收入

   二 四川女性劳务输出者的主要流入地、就业方式、进入的行业和职业岗位特点

    (一)珠江三角洲是川籍女性农民工在省外的主要流入地

    (二)四川的女性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女性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以“粗”、“脏”、“累”、“苦”为特点的劳动力市场低端

    (三)由于体制和政策的缺陷,四川女性农民工大多均尽了其能却未能获得其所

   三 四川女性劳务输出者在流入地的生存现状

    (一)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半数为非正规就业,工作的稳定性差,失业已成为她们的共同忧虑

    (二)除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外,她们大多数仍在劳动合同的保障之外

    (三)一些已婚女性缺少正常的“家庭生活”

    (四)17~30岁年龄段的女性农民工正在成为“问题”人群

    (五)由于超时超量的工作,她们均缺少“个人发展”的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条件

    (六)“子女教育”成为一些已婚女性最为忧虑的问题

    (七)外出务工女性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半数的人有病不去就诊,也不做任何健康检查

    (八)她们大多仍在社会支持网络之外,遇到伤害,大多不了了之

   四 近年来四川省的女性劳务输出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

    (一)外出女性农民工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各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

    (二)为使四川农村女性劳务输出者能够顺利就业,并在流入地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四川省各级政府、各群众组织,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在输出地进行了大量的“能力建设”活动

   五 女性劳务输出中需要注意的制约女性发展的因素

 专题研究篇 地方产业与社会

  四川入境旅游发展研究

   一 四川入境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入境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

     1.入境旅游发展速度快

     2.入境旅游总收入少

     3.生态旅游增长迅猛

    (二)旅游产业规模基本确立

     1.产品开发初步形成体系

     2.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旅游可进入性明显增强

     3.产业要素协调发展,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4.政府主导旅游业格局定型

     5.旅游法制建设正在完善,旅游市场秩序初步规范

    (三)入境旅游者的消费特征

     1.入境旅游者在川的停留时间缩短

     2.入境旅游者的人均消费及结构

     3.入境旅游者的消费意向

     4.入境旅游者对旅游接待设施、服务质量和旅游价格的评价

    (四)入境旅游客源地特征

     1.客源市场地区分布及结构

     2.入境旅游者的结构特征

   二 四川入境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和国际适应性

     1.旅游产品开发缺乏个性特色

     2.产品单一、老化

     3.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缺乏针对性

    (二)入境旅游宣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1.入境旅游宣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宣传资料缺乏特色和针对性

     3.未设专门机构,宣传组织不力

    (三)入境旅游接待和经营问题

     1.入境旅游接待的基础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2.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3.旅行社入境旅游经营积极性有待挖掘

     4.入境旅游经营人才问题突出

   三 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及特征

    (一)国际旅游需求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1.旅游目的地重心东移

     2.旅游目的地市场选择趋向多元化

     3.旅游市场需求多样化

     4.生态休闲旅游消费成为主旋律

     5.健康旅游成为日益增长的旅游新需品

     6.单次出游时间缩短,出游次数增加

     7.商务及自助旅游增长迅猛

    (二)主要客源地市场的特征

     1.港澳台市场

     2.日本市场

     3.东南亚市场

     4.韩国市场

     5.北美市场

     6.欧洲市场

   四 四川境外旅游市场开拓战略

    (一)四川境外旅游市场开拓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

     2.文化先行原则

     3.市场导向原则

     4.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原则

    (二)目标市场

    (三)重点促销市场

    (四)市场形象定位

    (五)旅游产品配套

    (六)市场开发目标

    (七)近中期宣传促销战略措施

    (八)近中期宣传促销工具

     1.促销宣传资料

     2.广告宣传

     3.发放优惠券

     4.开展竞赛、抽奖和游戏活动

    (九)销售渠道

    (十)宣传促销方式

   五 加快四川入境旅游发展步伐的建议

    (一)推行入境旅游目标责任制,深入落实省政府关于发展入境旅游的两个重要文件

    (二)依据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精品

     1.国际精品建设

     2.多层次特色产品开发

     3.开展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节事系列活动

    (三)着力营造浓烈的旅游氛围,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吸引力

     1.广设旅游宣传资料的发放点

     2.强化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

     3.持久开展多样化的地方特色文娱活动

     4.积极倡导旅游从业人员着民族服装,充分展示地方民族特色

    (四)完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准

    (五)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入境旅游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1.建立旅游价格协调机制

     2.加强旅游经营活动监管

     3.加强旅游外语人才培训、稳定导游人才队伍

     4.强化联合执法力度

     5.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诚信建设

    (六)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和国际旅游批发商

     1.建立现代旅行社企业制度

     2.扩大旅行社行业的对外开放

     3.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和国际旅游批发商

    (七)成立四川旅游专门宣传促销机构

    (八)尽快出台四川入境旅游宣传促销管理办法

    (九)尽快制定入境旅游宣传促销经营奖励办法

    (十)建立入境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筹集机制

    (十一)完善旅游宣传促销网络

    (十二)抓紧制作影视戏剧故事片和旅游主题宣传片

    (十三)编排大型文化艺术宣传节目

    (十四)大力开发旅游游戏软件

    (十五)组建境外“四川旅游宣传志愿队”

    (十六)组建“四川旅游办事处”

  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与战略选择

   一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概述

    (一)2006年成都文化产业巡览

     1.传媒业

     2.文化旅游业

     3.演艺及娱乐业

     4.数字娱乐业

     5.会展业

     6.体育休闲业

     7.广告业

     8.创意设计业

    (二)规划实施“3211”工程

     1.大熊猫文化品牌

     2.金沙文化品牌

     3.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品牌

     4.三国文化资源

     5.诗歌文化资源

     6.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聚集区

     7.一系列重大文化节庆活动

    (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启动

     1.“城东文化新城”

     2.“中华熊猫世界”

     3.“金沙”古蜀文明文化产业系列项目

     4.青城山—都江堰文化旅游系列项目

     5.三国文化产业系列项目

     6.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建设

     7.西部印务基地

     8.数字娱乐软件园

     9.红星创意传媒广场

     10.天府华侨城

     11.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

     12.文化再现工程

     13.郊野公园文化主题打造

     14.文化创意产业园

   二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元投融资格局有待于形成

    2.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3.文化产业规模总体偏小

   三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

    专栏1 “大熊猫”文化旅游

    专栏2 “金沙”文化旅游

    专栏3 “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旅游

    专栏4 “三国文化”旅游

    专栏5 “诗歌文化”旅游

    专栏6 古城古镇文化旅游

  后记

 四川蓝皮书·社会编辑委员会

 法律声明

为了回顾和总结“十一五”规划之前的几年中四川省在各个方面的经验、成就和教训,把握社会发展态势,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十一五”期间推进四川省社会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院重大课题“四川社会发展研究”,就全省社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集成《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07)》。本书围绕四川省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分析,力图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的同步发展,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形成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