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3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1 椿树篇图书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Sub-District Offices No.1: Chunshu Chapter

SSAPID:101-9085-3223-32
ISBN:978-7-5097-9202-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就椿树街道辖区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教育功能实现途径、本土文化价值回归与社区认同的实现等主题展开讨论。书中对“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体系、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分级分类、分区分片”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琉璃厂南侧文化产业辐射带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梳理和总结了“乐龄幸福吧”养老服务新模式、“手拉手”信访工作法、失独家庭社会化帮扶模式、廉政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区化模式等先进经验和做法。

相关信息

丛书名:街道蓝皮书
作 者: 连玉明 朱颖慧
编 辑:张媛;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1椿树篇》编写组

 Abstract

 主编简介

 摘要

 街道蓝皮书编委会

 Ⅰ 总报告

  B.1 椿树:探索“小”街道的精准治理模式

   一 椿树地区的历史沿革

    (一)明清时的重要居住区

    (二)清末民初时的名伶聚集地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调整与确立

   二 椿树街道地区治理新进展

    (一)区域优势有效发挥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为椿树地区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

     2.完备的市政设施为椿树地区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

     3.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椿树地区发展提供了后发动力

    (二)城市管理不断优化

     1.完善城市管理分级分区机制

     2.完善公共设施资源整合机制

     3.完善地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

     4.完善安全工作群策群防机制

    (三)文化建设不断推进

     1.大力弘扬会馆传统品牌

     2.发挥群众文化品牌效应

     3.打造旅游文化体验品牌

    (四)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1.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2.开展“五零服务”活动

     3.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4.有效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

     5.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

    (五)基层党建全面推进

    (六)社区工作有序开展

   三 关于椿树地区治理中重点问题的思考

    (一)城市精细化管理

    (二)棚户区改造

    (三)城市病治理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四 关于椿树街道提升治理水平的若干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

    (五)进一步加强平安建设

 Ⅱ 数据报告

  B.2 椿树街道基于工作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问卷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二 社区服务机构认知度

    (一)街道办事处认知度:65.9%的人表示“知道”

    (二)社区居委会认知度:65.0%的人表示“知道办公地点”

    (三)社区认同度:62.3%的人表示会以社区为荣

   三 社区服务参与度

    (一)社区服务项目参与度:法律服务参与度最高

    (二)社区文化活动参与度:44.2%的人曾参与

    (三)社区公益事业参与度:公益培训、助老助残、绿化居前三位

   四 地区生活便利度

    (一)停车资源情况:25.0%的受访者认为停车条件很不好,影响工作

    (二)交通便利度:52.6%的受访者从公交车或地铁下车后走到单位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三)早餐便利度:26.1%的受访者能较方便地找到正规早餐点

   五 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

    (一)社会保障服务:医疗保险满意度最高

    (二)医疗卫生服务:43.9%的受访者表示“就医方便”

    (三)公共安全:69.6%的受访者对社会治安表示满意

    (四)城市管理:59.6%的受访者认为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章停车

    (五)市政公用事业:仅14.6%的受访者对城市规划布局满意

    (六)消防安全:39.1%的受访者认为“防火设施很好,会安全逃生”

   六 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度

    (一)硬件设施需求:61.6%的受访者需要体育健身点

    (二)服务项目需求:便民利民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位列前三

    (三)服务缺口情况:绿化面积不足、人口密度大是存在的最大问题

   七 基本数据结论

   八 政策建议:加强街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众参与度

  B.3 椿树街道基于社区居民的地区公共服务问卷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特定群体分析——空巢或独居老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560~3400元的比例较高

   二 社区服务满意度:总体满意度超过七成

    (一)社区服务的总体满意度:74.2%的社区居民表示满意

    (二)各社区服务满意度:红线社区、宣武门外东大街社区满意度最高

    (三)社区居民对居委会服务最满意

   三 社区存在的问题:停车不方便、吃早点地方少、长期患病无力医治位列前三

   四 受访者家庭问题:住房紧张最为严重

   五 社区服务匹配度分析:物业服务缺口最大

   六 社区养老:紧急救护呼叫系统需求高

    (一)居家养老仍是社区养老模式的主导

    (二)养老服务项目需求最多的是紧急救助呼叫系统

    (三)重点群体养老项目需求分布

   七 基本数据结论

   八 数据分析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完善社区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三)推动社区各类资源整合

 Ⅲ 理论报告

  B.4 街道层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

   一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政府包办包管的管控阶段(1949~1977年)

    (二)改革开放的放开阶段(1978~1998年)

    (三)制度规范的监管阶段(1999~2008年)

    (四)体系建立的标准阶段(2009年至今)

   二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偏差

    (二)社区养老服务种类单一

    (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供需不平衡

    (四)城市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

    (五)布局不合理

    (六)政策落实不到位

   三 椿树街道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

    (一)明确科室责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制机制

    (二)搭建尊老敬老活动平台,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三)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挥品牌示范作用

   四 街道层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二)明确社会养老各方职责

    (三)完善社会养老服务配套措施

  B.5 关于社区教育功能实现途径的研究

   一 各国的社区教育理念及社区教育功能

    (一)北欧的人文主义理念

    (二)美国的实用主义理念

    (三)日本的民众教化理念

    (四)新加坡的社区文明理念

    (五)我国的社区教育概念

   二 从西城区社区教育实践看社区教育的功能实现途径

    (一)实施“区、街、居”三级管理体制是推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

    (二)多种模式整合教育资源是推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三)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四)社区学院是引领全区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龙头

    (五)打造学习品牌是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六)项目化运行是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 关于实现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政府在实现社区教育功能中的主导作用

    (二)充分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打造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塑造浓郁的城市学习文化

    (四)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国内外交流

  B.6 本土文化价值回归与社区认同的实现

   一 社区居民认同的缺失是我国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居民对社区的知晓度低

    (二)社区邻里之间互助不强

    (三)居民的社区参与度低

   二 促进社区认同的关键在于强化社区文化建设,培育社区文化价值认同

    (一)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交流

    (三)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四)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社区居民的归属意识

   三 推动本土文化价值回归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兰里社区:传承传统文化,打造本土特色

    (二)金秋社区:本土文化让数千市民沉醉

    (三)林荫街道:突出本土民俗文化特色,树立社区文化品牌

    (四)坛山街道:狠抓文化建设,传播传统文化

   四 椿树街道实践:保育活化历史文化

    (一)强化对安徽会馆的保护和利用

    (二)连续举办十二届“椿树杯”京剧票友大赛

    (三)以春晖紫曦少儿京剧苑为平台传承传统文化

    (四)举办“梨园春 中国梦”主题书画笔会

    (五)开展“椿树梨园文化季”京剧文化系列活动

    (六)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体验区

   五 从各地实践看本土文化价值回归与社区认同的实现

    (一)要认清本土文化价值

    (二)要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要整合区域文化资源

    (四)要加大居民参与力度

    (五)要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

 Ⅳ 调研报告

  B.7 关于椿树街道“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

   一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历程

   二 建立“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体系的现实背景

    (一)椿树街道社区工作者基本情况

    (二)椿树街道社区工作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2.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的原因

      (2)体制的原因

   三 椿树街道“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体系直指社区管理症结

    (一)“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体系的内涵

     1.双核

     2.双向

     3.360度

    (二)五步构建“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体系

    (三)“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考核内容

     1.KPI客观量化考核(40%)

     2.群众评议(40%)

     3.360度主观考核(20%)

   四 椿树街道实行“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体系所取得的成效

    (一)梳理岗位职责,形成《岗位说明书》和《考核关系表》

    (二)细化到个人,签订《社区个人工作说明》和社区个人考核指标

    (三)IT平台建设,绩效考核平台测试及试运行

    (四)激励规范行为,促进社区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

   五 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改革社区工作者招聘制度,为社区提供合适人才

    (二)给予一定编制名额,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三)根据社区工作者所需知识与技能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

  B.8 椿树街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二 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还不到位

    (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三)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阵地建设还不够完善

   三 椿树街道建设“六好”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

    (一)育好专业化队伍,形成先进的骨干力量

    (二)抓好组织体系,构建“大工委”服务格局

    (三)办好服务载体,搭建服务平台

    (四)搞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创设多种类、多层次的服务内容

    (五)建好制度机制,确保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

    (六)树好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群众认可的特色服务品牌

   四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提认识、强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二)抓典型、重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作用

    (三)建机制、促长效,夯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基础

    (四)抓考核、促评估,提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效能

  B.9 椿树街道“分级分类、分区分片”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 城市治理困境催生椿树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椿树街道城市治理的现状

    (二)椿树街道城市治理面临的困境

    (三)推行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二 椿树街道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三大探索

    (一)环境建设事项分级分类进行处置

    (二)城市管理侧重分区分片开展工作

    (三)分点分项利用闲置资源建设民生设施

   三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确立精细化标准

    (二)建立试点,交流学习

    (三)扩大精细化管理参与范围

    (四)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拆迁停滞区

  B.10 椿树街道建设琉璃厂南侧文化产业辐射带的探索与思考

   一 建设琉璃厂南侧文化产业辐射带的现实背景

    (一)两大规划助推文化产业带建设

    (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文化产业带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优秀的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主体

   二 椿树街道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强基础,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二)树品牌,促进文化活动常态化

    (三)搭平台,促进社会协同参与

   三 多举措推动琉璃厂南侧文化产业辐射带发展

    (一)投入542万元资金建设文化产业带

    (二)加大力度改造琉璃厂西街环境

    (三)建设安徽会馆文化旅游体验区

    (四)仿古修缮南柳巷、西南园胡同、琉璃巷、万源夹道四条胡同

   四 琉璃厂南侧文化产业辐射带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参与度过低

    (二)文化底蕴浓厚,但开发相对滞后

    (三)产业特色不足,消费市场有局限

   五 由琉璃厂南侧文化产业辐射带建设引发的思考

    (一)引入人才和科技,力推文创项目

    (二)重视营销战略,打造节日品牌

    (三)创新名人故居开发方式,增加特色旅游项目

 Ⅴ 案例报告

  B.11 椿树街道探索“乐龄幸福吧”养老服务新模式

   一 社区养老服务创新已成为公共服务的迫切需要

   二 椿树街道社区养老服务面临“两难”问题

   三 “乐龄幸福吧”的运作模式

    (一)开展需求调研,制订可行性运作方案

    (二)加强社区硬件软件建设,夯实社区养老服务基础

    (三)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

    (四)以“牵手吧”“快乐吧”“联心吧”为活动载体,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自我运行和管理

     1.以“牵手吧”活动为依托,形成专业护理、志愿助老、老人互助的养老服务模式

     2.以“快乐吧”活动为依托,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3.以“联心吧”活动为纽带,增进老年人的心灵陪伴感

   四 椿树街道养老服务创新的成效与启示

    (一)注重发挥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二)注重将专业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三)注重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并发挥力量,形成“自助、互助、他助”的平台

    (四)注重开展“兴趣+互助型”社区活动,使居民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

  B.12 椿树街道探索“手拉手”信访工作法

   一 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窗口

    (一)基层信访工作的主要特点

    (二)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椿树街道信访工作“手拉手”三部曲

    (一)建立预防机制,发挥“事前”防范作用

    (二)建立长效机制,解决“事中”化解问题

    (三)建立联动机制,解决“事后”遗留问题

   三 “手拉手”信访工作法带来的启示

    (一)坚持信访工作人本化理念

    (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

    (三)健全信访工作流程化解决机制

    (四)构建信访工作立体化处理体系

  B.13 椿树街道探索失独家庭社会化帮扶新模式

   一 当前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失独家庭面临子女赡养功能缺失的问题,导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二)失独家庭面临家庭经济功能丧失的问题,导致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增多

    (三)失独家庭存在崩溃瓦解的隐患,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 椿树街道探索失独家庭综合性帮扶新模式

    (一)以需定供、系统推进,确立具体化、人性化、主体性的失独家庭帮扶原则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开展有主题、有特色、有收效的失独家庭帮扶活动

    (三)整合资源、购买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的失独家庭帮扶格局

   三 椿树街道失独家庭综合性帮扶的经验启示

    (一)注重整合帮扶资源,创新帮扶模式

    (二)建立健全与物价水平、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救助机制

    (三)创新养老方式,发展多元化城乡养老模式

    (四)关注失独群体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B.14 椿树街道探索廉政文化建设新模式

   一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日益深入人心

    (一)腐败问题的严峻程度和形式复杂程度大大提高

    (二)纪律不严导致作风问题逐渐凸显

   二 椿树街道实行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

    (一)积极谋划,明确廉政宣传月的教育目标

    (二)强调“四风”建设在教育宣传中的地位作用

    (三)确定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原则

   三 椿树街道廉政宣传教育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两个责任”的落实取得新进展

    (二)坚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动态调整,加大监管力度

    (三)以抓创新促发展,不断提升党廉政文化水平

   四 椿树街道廉政文化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构建有效的教育机制,提高防腐的工作能力

    (二)完善制度、规范机制,用制度管理党员干部行为

    (三)健全监督制衡机制,实现权力的规范使用

    (四)完善对党风廉政工作的考核机制

  B.15 基于社区党建的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一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初探

    (一)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党建的协同发展关系

   二 将社区党建与社区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翰墨艺苑”社区文化乐园

    (一)“翰墨艺苑”社区文化乐园的成立背景

    (二)“翰墨艺苑”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措施

     1.创新性的社区文化工作理念——共同的利益

     2.创新性的文化活动内容——共同的需求

     3.创新性的文化服务机制——共同的目标

     4.创新性的文化活动方式——共同的提升

    (三)“翰墨艺苑”所获荣誉

   三 “翰墨艺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以社区党建为引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二)根据社区自身特色,打造社区文化特色

    (三)保持创新性思维,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B.16 关于椿树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五个覆盖”活力工程的研究

   一 椿树街道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力工程”的背景

   二 非公党建:推动“五个覆盖”提升“五个能力”

    (一)“一库一网”实现信息覆盖,提升非公党建的影响力

    (二)“三级联动”实现组织覆盖,提高非公党建的执行力

    (三)“两个作用”实现服务覆盖,筑牢非公党建的凝聚力

    (四)“两个精品”实现品牌覆盖,扩大非公党建的号召力

    (五)“多重措施”实现保障覆盖,夯实非公党建的战斗力

   三 椿树街道实施非公党建活力工程的借鉴启示

    (一)信息覆盖解决了非公党建信息封闭的障碍问题

    (二)组织覆盖解决了非公党建人员流动性强的问题

    (三)服务覆盖解决了非公党建党组织作用有限的问题

    (四)品牌覆盖解决了非公党建影响力弱的问题

    (五)保障覆盖解决了非公党建基础条件差的问题

  B.17 关于椿树街道创新“访听解”长效工作机制的研究

   一 椿树街道创新“访听解”长效工作机制的背景和意义

    (一)新时期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是“访听解”长效工作机制的重要背景

    (二)“访听解”长效工作机制是西城区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

    (三)椿树街道创新“访听解”长效工作机制是统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 椿树街道探索闭环式工作法推动“访听解”工作落到实处

    (一)固化工作制度,实现问题收集范围“广”

    (二)搭平台、传民意,实现问题反映渠道“顺”

    (三)定主责、排民忧,实现问题解决速度“快”

   三 关于椿树街道创新“访听解”长效工作机制的思考和启示

    (一)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如何实现服务供给更加精准化

    (二)在社会治理中如何引入流程把控的理念,实现工作的闭环管理

    (三)在社会治理中如何把社会治理的信息平台与工作机制有效结合

  B.18 椿树街道完善环境卫生督查长效机制的探索

   一 环境卫生是城市的第一名片

   二 椿树街道环境卫生督查机制

    (一)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二)打造惠民工程

    (三)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四)建立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机制

   三 椿树街道环境卫生督查长效机制的经验借鉴

    (一)建立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提升环境层次感

    (二)创新“自治+共治”新模式,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效率

    (三)坚持“六大战役”行动,促使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

  B.19 椿树街道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区化模式

   一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传统文化重要途径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传声筒

   二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

    (一)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

    (二)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较高、特色鲜明

   三 以“翔翎杯”花毽邀请赛为例看椿树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区化模式

    (一)“三个着力”为“翔翎杯”连续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制定规则,有序开展“翔翎杯”花毽邀请赛

   四 “翔翎杯”花毽邀请赛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启示

    (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常态化

    (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

    (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化

  B.20 椿树街道探索一体化楼宇服务新模式

   一 商务楼宇工作站的形成背景

    (一)楼宇社区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商务楼宇工作站是公共服务与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探索楼宇服务模式是椿树街道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椿树街道探索一体化楼宇服务新模式

    (一)推动“三个创新”,形成楼宇服务新思路

    (二)实施“五站合一”,形成楼宇服务大平台

    (三)开展“七大服务”,形成楼宇服务新模式

   三 椿树街道一体化楼宇服务的经验启示

    (一)注重政府在楼宇工作站建设中的规范引导作用

    (二)注重对楼宇内的党组织做好分类指导,发挥党建统领的作用

    (三)注重结合信息化手段强化阵地建设

 代前言 公共治理能力核心是公共服务能力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基层治则国家治。街道在城市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在北京市落实首都新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历史进程中,西城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近年来,西城区围绕做好“四个服务”,坚持“抓街道、街道抓”,深入推进区域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不断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街道加强区域党建、统筹辖区治理、组织综合执法、指导社区建设等职能;15个街道立足自身优势,融入发展大局,积极探索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其丰富实践为首都城市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1椿树篇》立足椿树街道辖区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的特点,围绕构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建设区这一主题,贯穿“提升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水平”“服务保障首都职能履行和提升服务品质”两大主线,对椿树街道的发展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重点就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教育功能实现途径、本土文化价值回归与社区认同的实现等主题展开讨论。同时,立足椿树街道发展实际,对“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体系、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分级分类、分区分片”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琉璃厂南侧文化产业辐射带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梳理和总结了“乐龄幸福吧”养老服务新模式、“手拉手”信访工作法、失独家庭社会化帮扶模式、廉政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区化模式等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椿树街道行政区划管理幅度小的实际情况,以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小而精、小而美”的精准治理模式,明确“创新、平安、靓丽、文化、活力、温馨”六大椿树品牌战略目标,建议椿树街道整合区域化资源,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消失的椿树胡同地区》,新浪博客,2015年12月31日。

椿树街道:《椿树概况》,椿树街道办事处网站,2014年7月1日。

椿树街道:《椿树街道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重点》,椿树街道办事处网站,2015年1月9日。

椿树街道:《椿树街道工委办事处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2016年4月。

刘高:《贵州省的行政区划:变化、格局与趋势》,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陈琳:《北京不会撤销街道办》,《北京晨报》2012年3月11日。

张再云:《从管控到规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老机构监管政策的历史脉络》,《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

窦玉沛:《四大问题制约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新华网,2014年5月。

马光明:《加快建立街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探索》,2014年11月13日。

椿树街道办事处:《西城区椿树街道养老服务工作汇报》,2014年5月14日。

张建国:《大城市中心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北京市西城区的实践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吴慧涵:《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郝美英:《北欧、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社区教育理念探析》,《成人教育》2010年第12期。

杨荣:《北京市社区教育功能定位分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沈光辉、陈晓蔚:《内涵本质、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基于学习型社会视野的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热点问题探讨》,《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年第2期。

王兴中、王非:《国外城市社会居住区域划分模式》,《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第3期。

袁振龙:《社区认同与社会治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邹辉明:《城市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调查与思考——以镇江市部分社区为例》,《学理论》2009年第7期。

刘嘉麟:《居民对社工站知晓率不足一半》,《南方日报》2013年3月22日。

陈惠敏:《对实现“村改社区”居民参与的思考》,人民论坛网,2014年1月27日。

程玮:《社区自治居民参与度调查与心理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城市社区为例》,《湖北经济学院报》2010年第3期。

张碧含:《本土文化认同与回归的价值思考》,《卷宗》2013年第12期。

王平:《社区文化建设的多维度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7期。

崔凤生:《新市民社区状况认同的实证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李东雷:《试论和谐视域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河北企业》2014年第5期。

李嬴:《基于社区认同的地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林区教学》2014年第5期。

景天魁:《社区文化与社区发育的逻辑》,《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椿树街道:《关于加强社区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分析》,2011。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办发〔2008〕19号),2008年9月22日。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办发〔2008〕20号),2008年9月22日。

椿树街道:《西城区椿树街道建立“双核双向360度”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体系方案》,2014。

椿树街道:《社区工作者绩效考评思路》,2014。

温婷:《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研究述评》,《社会福利》2007年第10期。

马丽、刘伟姣:《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研究》,《民管科技》2014年第9期。

马光明、陈鹏程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研究》,2014。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新华网,2014年5月28日。

《西城区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北京西城文明网,2015年1月27日。

邢洪儒、张微:《石家庄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27期。

西城区委组织部:《西城区采取六项措施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北京组工网,2015年8月5日。

椿树街道办事处:《黄立新:“分级分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社区建设与城市精细化管理论坛。

椿树街道:《“分级分类、分区分片”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张宝秀、成志芬:《国外经验与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当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3期。

椿树街道:《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补贴申请报告》,2013年9月20日。

椿树街道:《琉璃厂西街综合管理工作实施办法》,2014年3月5日。

椿树街道红线社区:《“乐龄幸福吧”红线社区为老服务》。

椿树街道:《乐龄幸福吧》,2013年12月。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

李景鹏:《中国现阶段社会团体状况分析》,《唯实》1999年第21期。

强世功:《法制与治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郑碧筠:《信访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及路径选择》,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徐少辉:《信访制度的法理探析》,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郝建臻:《我国信访制度的宪法思考》,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孙晓梅:《中国“失独家庭”现状与困境》,《中国妇女报》2013年3月18日。

椿树街道:《椿树街道2013年春晖家园活动计划》,2013。

椿树街道:《春晖暖心计划——椿树街道2014年计生特色工作方案》。

中共西城区委椿树街道工委:《2014年椿树街道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2014年11月13日。

椿树街道:《椿树街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宣传材料》,2014。

椿树街道:《椿树街道多措并举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宣传活动》,2014。

《马光明在2014年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3日。

管莹莹、姜岩:《浅谈社区文化的建设》,《现代交际》2015年第12期。

王鹏燕、刘冠华:《社区文化建设遭遇的误区解读》,《学周刊》2015年第11期。

王俊骏:《当前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途径分析》,《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

虞重干、张基振:《当代民间体育的价值重构与城市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承兴小区体育特色社区文化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证》,《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徐业华、何振鹏:《社区文化建设创新探究》,《人民论坛》2011年第23期。

刘跃平:《西城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新思考》,《前线》2009年第24期。

王华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困局问题研究》,《理论建设》2014年第5期。

文静:《商务楼宇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2012年5月4日。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办公室:《关于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力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012年10月30日。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办公室、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长效机制的通知》,2013年6月9日。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的实施意见》,2012年5月6日。

椿树街道:《椿树街道关于贯彻落实“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椿树街道:《椿树街道2014年“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总结》。

椿树街道:《椿树街道“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信息系统使用说明》。

艾丽:《“全响应”:北京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西城实践》,《中国社会报》2015年1月23日。

李霞:《加强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监督机制》,《华章》2012年第8期。

董志强:《烟台城乡一体化评价系统研究》,《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马骏:《论城市环境安全治理公众协调机制的构建》,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李杉:《海口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于艳:《我国城市环境的合作治理模式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李超华、孙德朝:《我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动态趋势》,《四川体育科学》2015年第1期。

徐艳文:《简便易行的花毽运动》,《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年第17期。

椿树街道工委、办事处:《椿树花毽挑战赛秩序册》,2014年9月18日。

第四届“翔翎杯”花毽邀请赛组委会:《椿树街道“翔翎杯”花毽邀请赛工作方案》,2014年8月。

方李莉:《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人民政协报》2014年10月20日。

咸跃、方昌飞:《如何发展楼宇经济》,《上海企业》2009年第2期。

张国龙:《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年第12期。

郑长忠:《基层党组织转型:走出“边缘化”处境的根本出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5期。

吴绵超:《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制度安排》,《经济师》2004年第1期。

共青团北京市西城区委椿树街道工作委员会:《借力“五站合一”大平台 探索楼宇团建新格局》,2012年4月12日。

椿树街道工委组织部:《创新设计新理念 探索打造“一体化”楼宇服务新模式》,2012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