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20-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 (2020-2021)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结构、社会建设、养老专题、社区治理和公共卫生等几个方面入手,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北京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需求、农村留守儿童、职工工作和家庭责任平衡、疫情背景下社区工作者的压力与支持、健康脆弱群体的健康安全保障、居民收入与消费、党员捐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博物馆社区服务、邮政报刊亭建设、养老服务、涉老法律服务、“托底型”社区自治、居民提案推进社区建设、小区物业治理、智慧社区建设、社区疫情防控实践等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梳理,以期为实务界和理论界提供参考与借鉴。
朱志强:《社会工作的本质:道德实践与政治实践》,载何国良、王思斌编《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的初探》,2000。
〔美〕阿尔弗雷多·卡杜山、丹尼尔·哈克尼斯:《社会工作督导》(第四版),郭名倞、寇浩宁、汪蓓蕾、高云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H.Itzhaky,A.Aviad-Hiebloom,“How Supervision and Role Stress in Social Work Affect Burnout”,
〔美〕弗吉尼亚·萨提亚:《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聂晶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0。
李培林、陈光金、王春光主编《202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李晓壮:《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毕向阳、晋军、马明洁等:《单位动员的效力与限度——对我国城市居民“希望工程”捐款行为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6期。
金晓彤、黄二帅、徐俊昌:《营销学视阈下的个体慈善捐赠研究:述评与展望》,《消费经济》2019年第6期。
南方、罗微:《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居民捐款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朱健刚、刘艺非:《中国家庭捐赠规模及影响因素探析》,《中国人口科学》2017年第1期。
陈伟东:《社区行动者逻辑: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1期。
冯仕政:《中国道路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李友梅、肖瑛、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加〕梁鹤年:《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丁进锋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沈原、刘世定、李伟东等:《社区治理:价值匹配(NGT)分析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吴晓林:《治权统合、服务下沉与选择性参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城市社区治理的“复合结构”》,《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7期。
徐勇:《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国务院新闻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2020年6月7日发布。
党生翠:《新冠疫情防控中应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北京实践》,《中国民政》2020年第23期。
龚维斌:《应急状态下的社会协同治理问题研究报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2020。
吕德文:《社区疫情防控模式及其运作机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1期。
杨艳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效能研究——以北京社区疫情防控为例》,《中国应急救援》2020年第3期。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新华社,2019年1月21日。
《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
袁振龙:《社区安全治理格局与应急管理思路探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张桂华、彭韦华、陶利杰:《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广州市公安局2016年度问卷调查为样本》,《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张学阳、郭飞、郑威:《应急状态下的新技术应用实践与信息安全保障》,《保密科学技术》2020年第4期。
林文棋等:《以智慧社区治理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光明网,2020年2月3日。
北京市西城区:《借助“智能科技”推进社区疫情防控》,《经济日报》2020年7月19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新技术如何助力疫情防控》,《检察风云》2020年第5期。
吴莹、葛道顺:《特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与基层治理应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北京、上海、武汉的社区防疫经验》,《学习与实践》2020年第9期。
陈秋圆:《北京抗疫: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堡垒》,《小康》2020年第21期。
杨艳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效能研究——以北京社区疫情防控为例》,《中国应急救援》2020年第3期。
赵杨、曹文航:《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与思考》,《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0年第6期。
郭英才、张志军:《重大疫情下的舆情应对与信息治理——以2020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14期。
吴晨、杨蕾、郑天、李婧、施媛:《疫情过后的城市智慧治理》,《北京规划建设》2020年第5期。
常健、王雪:《疫情下生命权保障的冲突及其解决路径》,《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沈永东:《将社会治理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效能——浙江省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的政社共治经验》,《中国非营利评论》2020年第1期。
魏民:《北京·凝聚社会组织力量 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中国民政》2020年第7期。
徐家良:《疫情防控中社会组织的优势与作用——以北京市社会组织为例》,《人民论坛》2020年第23期。
张军、刘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模式服务效力及其反思》,《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