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08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URBAN DEVELOPMENT OF CHINA No.4—— Focus on people's livelihood

SSAPID:101-9067-0596-76
ISBN:978-7-5097-2497-2
DOI:
ISSN:

[内容简介] 1. 本报告聚焦民生,对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各种民生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生优先的城市发展思路,以及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对策建议。2. 本报告均是对目前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如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城市居家养老的模式、小产权房的成因与出路、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看病难产生的根源与解决办法、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城市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完善等。3. 本报告作者均是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以最新的实证数据,深入思考,直言进谏,给读者展示了中国城市发展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最真实现状与可能的改善方向。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市蓝皮书
编 辑:陈颖;吴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摘要

 民生:从中等收入国家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客观标准(代序)

 城市蓝皮书编委会

 BⅠ 总报告

  B.1 关注新时期城市发展中的民生问题

   一 新时期城市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一)民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二)城市发展中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三)高度关注城市民生的重要性

   二 中国城市民生改善的主要成效

    (一)城市就业与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二)树立共享式发展理念,城市民生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三)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城市民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四)社保跨越式发展,城市居民参保水平大幅提升

    (五)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均衡教育改革初见成效

    (六)新医改不断深化,城镇居民医疗支出负担下降

    (七)居住环境日益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 中国城市民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

    (二)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问题

    (三)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峻

    (四)城市社会养老准备不足

    (五)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六)城市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

    (七)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滞后

    (八)城市人居环境面临重大挑战

   四 新时期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战略思路

    (一)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面临的形势

    (二)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基本思路

    (三)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重点领域

   五 新时期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构建有利于改善民生的公共财政体制

    (三)着力解决城市民生中的关键问题

 BⅡ 综合篇

  B.2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评价

   一 2010年城市科学发展回眸:现状及特点

    (一)总体格局:三大城市群包揽前十,东部城市独领风骚

    (二)分组评价:大中城市东部发展较好,小城市西部一枝独秀

    (三)分项比较:各类城市百花齐放,资源型城市异军突起

   二 国盛在于民生:从“富国”向“贵民”转身

    (一)总体格局:中间大、两头小,中低水平占主体

    (二)分项评价:安居乐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

    (三)研究发现: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经济繁荣不等于民生幸福

   三 让城市健康幸福地成长:趋势与挑战

    (一)发展趋势:整体水平提升,发展差距缩小

    (二)面临挑战:增长失衡严重,民生建设滞后

  B.3 中国民生型城镇化道路探索

   一 中国传统城镇化模式及其弊端

    1.农民工融入问题

    2.失地农民问题

    3.拆迁问题

    4.城镇体系不合理问题

   二 民生型城镇化道路的初步探索

    1.民生型城镇化道路的政策机制创新

    2.民生型城镇化道路的实践探索

   三 加快推进民生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1.正确处理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不断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力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4.创新征地拆迁模式

    5.将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BⅢ 居民收入篇

  B.4 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

   一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变动特征

    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城镇居民带来持续的收入增加,但居民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率逐步下降

    2.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而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4.中国经济结构在不断转型升级,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也在发生转变

   二 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及发展趋势

    1.中国城镇消费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2.当前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三 提高城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1.优化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确立均衡共享模式

    2.构建中国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

    3.创新城镇化机制,调整城乡结构,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

    4.加强消费环境监管和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5.创新金融服务,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型消费文化,完善消费引导机制

  B.5 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作用与培育途径

   一 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及度量标准

    (一)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

    (二)中等收入阶层的度量标准

   二 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测度与发展趋势

    (一)城市中等收入阶层阈值的确定

    (二)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测度

    (三)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的发展趋势

    (四)部分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及特点

   三 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支出及消费特点

    (一)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特点

    (二)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支出与消费特点

   四 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与作用

    (一)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二)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贡献与作用

     1.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是中国城市消费的主力军和社会消费的风向标

     2.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创新动力和“助推器”

     3.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是先进文化的消费者和文化多元化的积极推动者

     4.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推动者和参与者,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

    (三)当前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具有共同利益、统一社会行动的社会力量

     2.规模仍偏小,成员数量不稳定

     3.收入结构单一,消费受限

     4.来自职业和家庭的压力较大

   五 培育城市中产阶层的战略思路和有效途径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为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经济动力

    (二)加大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力度,为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提供制度保障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大力缩小城市低收入阶层的规模

    (四)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大学生步入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进程

    (五)提高城镇化水平,使更多进城农民步入城市中等收入阶层

    (六)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居民步入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能力

    (七)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B.6 中国城市贫困状况及反贫困战略

   一 城市贫困与中国城市贫困状况估算

    (一)城市贫困的概念界定

    (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由来

    (三)中国城市贫困状况估算

   二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

    (一)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1.制度与政策方面

     2.教育方面

     3.就业方面

     4.医疗方面

    (二)中国城市贫困产生的社会影响

   三 城市反贫困的做法和经验

    (一)发达国家反城市贫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二)中国城市反贫困的做法、经验和不足

     1.中国城市反贫困的主要措施

     2.中国城市反贫困的成就与不足

   四 中国城市反贫困战略选择

    (一)城市反贫困战略的演变

    (二)中国城市反贫困的战略选择与对策

     1.建立一套城市贫困标准的监测指标体系及贫困线的测算方法

     2.发展城市经济,合理推动城镇化进程

     3.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增加城市贫困人口的收入

     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低保覆盖面

     5.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打破城市贫困家庭人力资本的恶性循环,促进就业

     6.多渠道地治理和遏制贫困,为民间资本进入城市贫困治理创造条件

 BⅣ 公共服务篇

  B.7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市经验

   一 区域内公共服务一体化:广东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案例

    (一)珠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内涵和目标

    (二)珠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具体途径

    (三)珠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机制措施

   二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都重庆案例

    (一)成都案例

    (二)重庆案例

   三 常住人口公共服务一体化:北京案例

   四 低收入和弱势人群的公共服务保障:东北老工业城市案例

    (一)沈阳案例

    (二)长春案例

    (三)哈尔滨案例

   五 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建立中央与地方合理分工的服务体制

    (二)打破城乡二元公共服务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三)继续推进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全国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四)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鼓励人口合理迁移

    (五)扩展公共服务范围,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B.8 城镇就业状况及促进城镇就业政策

   一 城镇失业的基本状况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

    (二)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变化

   二 城镇就业的基本状况

    (一)城镇就业总量稳步增长

    (二)城镇就业结构变化较大

     1.国有和集体就业比重迅速下降

     2.其他就业迅速增长

     3.统计“差额”规模较大

   三 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

    (一)应对体制转轨的就业政策

     1.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2.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

     3.实施再就业扶持和援助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就业政策

     1.扶持中小企业的就业政策

     2.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

   四 促进城镇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建设

    (二)建立系统的劳动力培训体系

    (三)对困难群体就业给予特别关注

    (四)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障碍

  B.9 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战略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 “十一五”期间城镇养老保险的主要成就

    1.覆盖范围逐年扩大

    2.基金收入连年增加

    3.实行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

    4.全面建立省级统筹制度

    5.较大幅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6.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续办法

    7.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8.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

   三 “十二五”期间城镇养老保险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城镇化快速推进,养老保险制度选择问题日益突出

    2.市场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难以适应

    3.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受到影响

    4.养老保障需求日益提高,养老保障制度转换和体制转轨面临压力增大

   四 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基本思路

    (四)主要任务

   五 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重点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含已退休人员)以及原“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问题

    (二)尽快出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办法

    (三)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实行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2.改革计发办法

     3.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四)研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五)稳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六)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

    (七)完善补充养老保险政策

     1.关于企业年金

     2.关于职业年金

    (八)研究规范退休年龄问题

    (九)规范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

    (十)推动社保基金投资运营

    (十一)统筹做好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十二)规范企业参保人员非因工或因病死亡后遗属待遇政策

  B.10 “看病难”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一 “看病难”的内涵、类型与影响

    (一)“看病难”的概念界定

    (二)“看病难”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1.“看病难”的表现形式

     2.“看病难”产生的社会影响

   二 “看病难”产生的根源分析

    (一)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失衡

    (二)优质医疗资源分布行政层级化

     1.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

     2.优质医疗资源向省会城市集中

    (三)优质医疗资源行政层级化趋势难以改变

     1.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改变了医疗机构的经营方式

     2.医疗机构通过承包责任制获得高额收入

     3.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供给诱导需求行为不断被强化

     4.提高装备水平和增加医疗机构收入促使优质医疗资源更加集中在大城市

   三 解决办法

    1.适度均衡优质医疗资源配置

    2.加大政府投入

    3.强化资源流动机制建设

 BⅤ 人居环境篇

  B.11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状况与改善途径

   一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状况

    (一)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1.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增多

     2.可吸入颗粒物仍为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3.半数以上的城市出现酸雨

    (二)城市水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1.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基本稳定

     2.城市内湖水环境呈现富营养化趋势

     3.多数城市地下水水位、水质均稳中有升

    (三)城市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辐射环境

    (五)城市绿化水平逐年提高

   二 城市污染控制进展

    (一)环境治理投资逐年递增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

    (三)水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废水排放量增加

    (四)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

   三 人居环境质量面临的挑战

    (一)两成多的城市空气质量仍不达标

    (二)城市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亟待提高

    (三)城市声环境质量满意度低

    (四)近三成生活垃圾未得到无害化处理

    (五)部分城市存在“大树古树进城”问题

   四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途径

    (一)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

    (二)以“减量”为先,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三)营造宁静城市

    (四)科学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B.12 城中村改造中的民生问题

   一 城中村问题的现状

    (一)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城中村问题的现状特征

     1.城中村在城市中仍然普遍存在

     2.城市政府普遍具有改造城中村的积极意愿,但改造工作十分困难

     3.城中村出租屋社会需求旺盛

   二 城中村改造中的民生问题

    (一)城中村改造的主要内容

     1.农转非

     2.村改居

     3.集体经济组织的转变

     4.土地性质的转变

     5.物质空间的改造

    (二)城中村改造中的民生问题

     1.补偿标准的法律依据与现实脱节

     2.暴力强拆事件多发

     3.城中村民就业适应能力普遍较差

     4.城中村民社会保障参保率较低

     5.城中村集体资产难以担当社会转型重任

   三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城中村人口与土地协同城镇化机制

    (二)进一步规范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土地与房产征收

    (三)借鉴台湾市地重划经验

    (四)加强对城中村的社会管理和环境整治

    (五)淡化集体资产安置方式

    (六)对城中村民实行就业扶持

    (七)为城中村民提供与市民平等的社会保障

  B.13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一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历程

    (一)1998~2003年: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阶段

    (二)2004~2006年:住房保障发展滞后于住房市场阶段

    (三)2007~2010年:住房保障较快发展阶段

     1.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较快

     2.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

    (四)2011~2015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高速发展阶段

   二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萎缩

     1.经济适用住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增长率及占住房投资比重呈双降态势

     2.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占住房比重双降

    (二)公共租赁住房推出

    (三)房价过快上涨,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凸显

     1. 2004年以来房价快速上涨

     2.低收入家庭购房困难

    (四)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够广泛,使用效率较低

     1.覆盖人群不够广泛

     2.使用效率较低

    (五)管理落后于建设

     1.管理人员相对缺乏

     2.准入甄别与退出机制管理力度需要加强

    (六)经济欠发达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相对短缺

    (七)法律法规滞后,制度建设不完善

   三 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制度安排及对策

    (一)政府应当成为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主体

    (二)尽快出台住房保障法,完善住房保障的配套法规

    (三)多渠道、多元化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四)有效甄别,加强动态管理

    (五)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

     1.逐步取消经济适用住房

     2.分类确定保障水平,逐步扩大范围

     3.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中

  B.14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与治理对策

   一 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一)拥堵范围不断扩大

    (二)拥堵时间趋于增加

    (三)拥堵造成损失加大

    (四)导致城市污染加重

   二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

    (一)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加大了城市交通供需矛盾

    (二)私家车拥有量的增速超过了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的增速

    (三)缺乏前瞻性与约束力的城市规划加剧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

    (四)不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设计直接造成交通拥堵

    (五)缺乏分离的多样化出行方式加大了城市交通拥堵

    (六)相对滞后的城市轨道交通未能有效分流城市地面交通

   三 国外经验借鉴及其对策建议

    (一)国外城市“治堵”的经验借鉴

    (二)中国城市“治堵”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城市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路网设计

     2.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提高运输能力

     3.适当实施价格手段,分时分段收取拥堵费和停车费

     4.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市民交通行为,并适时实施管制措施

     5.实施各种激励措施,倡导并鼓励绿色出行

     6.加快发展智能化交通系统(ITS),强化交通规划与管理

     7.建立优质公共服务连锁经营的多中心城市,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B.15 小产权房成因与出路

   一 小产权房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 小产权房快速扩张的基本动因

    (一)基础动因:快速膨胀的城市住房需求

    (二)直接动因:各方对利益的追求

    (三)最大诱因:飙升的房价

    (四)地方政府的责权利

    (五)管理体制的缺陷

   三 小产权房的功过是非

    (一)引起的是非

    (二)带来的危害

    (三)发挥的作用

   四 小产权房的出路

   五 妥善处理小产权房的思路与对策

    1.转变思想

    2.制度创新

    3.目标定位

    4.制度设计

    5.基本原则

    6.妥善处理现有的小产权房

   六 结束语

  B.16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一 健康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

    (一)当前城市面临的健康挑战

     1.拥挤的健康损害

     2.住宅与建筑

     3.城市交通的影响

     4.代谢与开放性

     5.生态的影响

    (二)从干预到融入

   二 中国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历程

    (一)进展与特点

    (二)主要存在问题

     1.软体项目多,硬件建设少

     2.公共卫生思维,不是城市建设思维

     3.需要科技支撑

     4.发展中的新问题多

   三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一)提升理念、突破瓶颈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

    (三)探索推进体制

    (四)城市的开放合作

    (五)跨越式发展

    (六)最大程度的公众参与

     1.消费模式的变革

     2.健康的生活方式

 BⅥ 城市治理篇

  B.17 城市拆迁中的居民权益保障

   一 中国城市房地产拆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拆迁规模的增长

    (二)城市房地产拆迁量历史变化

    (三)拆迁条例的演变

     1.拆迁方式变化

     2.拆迁原则变化

     3.补偿标准变化

    (四)房地产拆迁存在的问题

     1.政府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现象

     2.拆迁评估问题

     3.拆迁补偿问题

     4.历史遗留问题

     5.恶性拆迁事件

   二 主要国家和地区拆迁制度的特点

    (一)美国

     1.严格限制政府组织的拆迁

     2.赔多少法院裁定

    (二)法国

     1.公共征收程序

     2.争议解决

    (三)英国

    (四)香港

   三 完善城市房地产拆迁的对策建议

    1.改革土地制度和财税制度,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2.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政策

    3.建立健全房屋拆迁听证制度

    4.建立协调机制,充分沟通拆迁户与政府的诉求

    5.提高补偿标准,丰富拆迁安置手段

  B.18 城管执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中国城管制度的形成背景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管理

    (二)过渡时期的城市管理

    (三)相对集中的城市管理

   二 城管执法现状

    (一)城市管理法制体系“自下而上”逐渐建立

    (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得到广泛认可

    (三)文明执法模式得到推广,个别暴力执法现象仍然存在

    (四)柔性执法遇到瓶颈,法律强制性需要维系

    (五)暴力抗法与游击式抗法展露苗头

    (六)市场化城市管理手段值得推广

   三 城管执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部分城市管理制度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城市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迫切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二)城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需要严格执行上岗考核标准,加强城管人员素质培养

    (三)城市管理缺乏监督机制,客观上纵容了公权滥用

   四 城管执法改进的思路和对策

    (一)完善市场化管理手段,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完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

    (三)构建城管执法监督机制

  B.19 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状况

   一 农民工基本概况及权益保护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工作成效

     1.政策法规逐步建立

     2.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

     3.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

     4.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工资保障机制逐步建立

     5.工伤保险、医疗和养老保障等建设不断增强

     6.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步得以解决

   二 农民工权益维护中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权益方面的问题

     2.社会权益方面的问题

     3.教育文化与政治权益方面的问题

    (二)问题成因

     1.传统理念的误区

     2.现行体制与制度的缺陷

     3.法制建设滞后和执法力度的不足

     4.农民工自身的因素

   三 逐步解决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推进措施

    (一)在管理理念上纠正对农民工的排斥与歧视

     1.转变管理者的观念

     2.转变市民和用人单位的观念

    (二)创新与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1.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

     2.废除有歧视性的法规和文件

     3.创新教育培训制度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救助制度

     6.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力度

     7.其他配套制度的建设

    (三)建设新型社会管理模式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维权意识

     2.大力吸纳农民工加入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维权优势

     3.发展第三部门,培育新型社会管理模式

  B.20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

   一 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一)老年人口总量大

    (二)老龄化速度快

    (三)未富先老

    (四)高龄化明显

    (五)大城市老龄化比较严重

    (六)空巢家庭多

   二 中国目前城市居民的主要养老方式

    (一)家庭养老

     1.传统的家庭养老

     2.居家养老

    (二)机构养老

     1.传统福利型的机构养老

     2.新型社会化的机构养老

    (三)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

   三 中国城市居民养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服务难以满足需求

    (二)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三)养老利益导向机制缺乏

    (四)养老资源配置不合理

    (五)养老观念有待转变

   四 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养老的对策

    (一)推进养老方式多样化

    (二)加强制度建设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四)积极培育养老服务人力资源

    (五)深入挖掘社区资源

    (六)利用建筑设计促进家庭养老

    (七)加强宣传工作

  B.21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及完善途径

   一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现代城市慈善事业发展历程

    (二)全国慈善事业发展规模与水平

   二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中国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的进展

    (二)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体制、制度特征述评

    (三)中国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模式与特色

     1.上海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法制环境日渐完善

     2.北京市慈善组织发达,经常性、法制化局面逐步形成

     3.青岛市大力打造“慈善青岛”

     4.遂宁市——城市慈善发展调查评估试点城市

   三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慈善事业的高成本与低公信力并存

    (二)慈善机构力量不足

    (三)慈善事业的公众缺位现象突出

    (四)慈善事业法制化建设滞后

    (五)城市慈善事业信息建设亟待加强

   四 发展城市慈善事业的主要思路

    (一)由政府财政援助及管理向社会捐献、民营机构自组织转型

    (二)由基本救助向社会服务升级

    (三)改革慈善事业的双重管理体制

   五 发展城市慈善事业的对策措施

    (一)弘扬慈善理念,培育慈善资源

    (二)完善慈善事业的法制和道德环境,提高公信度

    (三)加快设立遗产税和资产捐赠激励政策

    (四)发展壮大非公募基金会,创新基金会管理制度

    (五)创新公募基金和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模式

    (六)构建慈善信息统计、披露和慈善问责长效机制

 BⅦ 地方实践篇

  B.22 深圳市民生幸福城市建设

   一 深圳城市社会初步形成

   二 城市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一)借助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城市管理制度上不断创新

    (二)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三)公民社会建设有所突破

   三 深圳面临的城市社会问题与民生幸福城市建设

    (一)作为经济特区起步的产业型城市造成人口结构畸形

    (二)移民社会的高流动性加大了城市风险

    (三)城市社会资本严重贫乏

    (四)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能力尚待提高

    (五)公民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四 深圳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新战略

  B.23 民生保障根本在于制度创新

   一 建立完善“三位一体”的就业保障制度

   二 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障制度

   三 建立“城乡互动”的医疗保障制度

   四 建立“货币直补、租购联动”的住房保障制度

   五 建立“政府引导、投入多元”的社会救助制度

   六 建立“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公共服务保障制度

  B.24 改善民生民利 构建和谐安宁

   一 主要工作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三)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四)健全完善社会安全稳定体系

   二 主要经验

    (一)必须突出经济建设这个“第一中心”

    (二)必须突出深化改革这个“第一动力”

    (三)必须突出加大投入这个“第一支撑”

   三 主要方向

  B.25 创新管理求实效 关注民生促和谐

   一 以创新管理为核心,全力推进民生持续改善

   二 以热点问题为突破,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一)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学有所教

    (二)强化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努力实现病有所医

    (三)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就业有保障

    (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五)重视为老服务工作,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法律声明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Abstract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民生问题,紧密联系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十二五”规划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回顾总结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民生改善的主要成效,并对新时期城市发展中的各种民生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生优先的城市发展思路,以及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对策建议。本书还选取了部分在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的代表城市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共同分享各地在推进城市科学发展中的经验和体会。本书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发展中的民生问题正日益凸显,存在着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住房价格上涨过快、大城市交通拥堵、社会养老准备不足、城市贫困、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滞后、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新时期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走民生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应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行政管理制度,构建有利于改善民生的公共财政体制,着力解决城市民生中的关键问题,切实把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要通过促进城镇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减少城市贫困,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及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等措施,推动实现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打造民生幸福城市的目标。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年3月19日国家统计局网站。

汝信等:《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王莉丽:《城市贫困:现状及对策》,《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1期。

〔美〕查尔斯·P. 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美〕布鲁斯·赫里克(Bruce Herrick):《经济发展》,张欣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蔡昉:《“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新特征》,《新华文摘》2011年第3期。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

刘志迎、饶梅先、李静、章江丽:《中国省区科学发展评价研究》,《科学发展》2009年第3期。

彭非、袁卫、惠争勤:《对综合评价方法中指数功效函数的一种改进探讨》,《中国公共服务评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

汪克夷、栾金昶:《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商业研究》2010年第3期。

魏贵祥、王有娟:《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统计方略》2008年第9期。

严卫华:《关于建立民生指数推进科学发展的探讨》,《中国公共服务评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中国公共服务评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

Noorbakhsh,Farhand,“Human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Iran:A Policy Mode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4(2002).

李学锋、张燕:《我国“十二五”民生城市建构的主题与引领机制》,《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第1期。

毛丽芹、韩国栋:《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经济问题》2011年第2期。

孟繁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4期。

肖文、王平:《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与城市化效率比较分析》,《城市问题》2011年第2期。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李实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李晓西:《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史正富:《30年与60年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魏贵祥等:《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统计研究》2009年第2期。

臧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6期。

朱国林、范建勇、严燕:《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周晓虹:《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蔡昉、都阳、王美艳:《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商务印书馆,2005。

蔡昉、王美艳:《非正规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发育——读解中国城镇就业增长》,《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2期。

郭飞:《我国失业的五大特征与对策》,《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1期。

李实、邓曲恒:《中国城镇失业率的重新估计》,《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4期。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UNDP),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1999:Transition and the State(New York,1999).

卢海元:《和谐社会的基石——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群众出版社,2009。

毛阿燕、雷海潮:《北京市医疗服务市场“医疗装备竞赛”现象验证》,《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第11期。

王绍光:《分权的底线》,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卫生部:2010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于广军、刘宝、黄丞:《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基于医生角度的实证分析》,《中国医院》2007年第12期。

Arrow K. J.,“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1963):941-973.

Fuchs Victor R.,“The supply of surgeons and the demand for operations,”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3(1978):35-361.

Gaynor M.,“Issues in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the market for physician services,”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3(3)(1994):211-255.

Roemer,M.I.,“Bed supply and hospital utilization:a natural experiment,”Hospitals 35(1961):36-4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5~2009》,国家环保部网站。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0》,国家统计局网站。

国土资源部:《全国地下水监测信息》,2008,国土资源部网站。

国土资源部:《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二零零九年度)》,2010年5月,国土资源部网站。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公报2006~2007》,国土资源部网站。

环保部:《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2005~2009》,环保部网站。

李宇军:《城市发展亟须向生态化转型》,2010年8月17日《中国环境报》。

世博网:《“五水共导·品质杭州”——解读杭州案例特色与亮点》,2010年3月1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陈佩虹:《综合交通规划: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探索前沿》2010年第12期。

戴东昌:《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求是》2004年第23期。

刘晓:《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4期。

刘治彦:《城市“治堵”国际经验》,《人民论坛》2011年第1期。

牛文元:《15座城市因交通拥堵每天损失近10亿》,http://news.163.com,2010-10-27。

徐东云、张雷、蒋晓旭:《大城市中心效应地位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初探》,《综合运输》2007年第10期。

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理论的新进展》,《综合运输》2007年第5期。

蔡永飞:《小产权房问题不能再拖了》,2011年1月24日《学习时报》第4版。

程浩:《小产权房发展现状及其成因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2期。

韩立达、朱代军:《对我国小产权房问题的认识——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8期。

黄顺江、海倩倩:《小产权房的发展动因与解决途径》,见潘家华、李景国:《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任洪英:《小产权房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1期。

王静:《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第4期。

王晓慧:《小产权房问题解析》,《国土资源通讯》2007年第21期。

王彦:《小产权房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河北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朱健、郭松海:《论小产权房的产生原因及其规制》,《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8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论小产权房与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2009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报》第5版。

周达:《论小产权房与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2009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报》第5版。

P.罗杰斯等:《可持续发展导论》,郝吉明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杰拉尔德·迈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发展经济学前沿:未来展望》,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李忠阳等:《健康城市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罗勇:《城市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惠吉华、李志岩:《让强制拆迁血案不再发生》,《中国质量万里行》2010年第2期。

李松:《拆迁富翁,博弈胜利者的远虑近忧》,2010年6月11日《中华工商时报》。

彭小兵、范美:《城市拆迁中被拆迁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2期。

申琳:《拆迁失范滋生“拆托”职务犯罪后果加剧》,2010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王清:《国外城市房屋拆迁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周智坚、彭晓云:《论政府征地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1期。

高军、杜学文:《城管公务活动暴力化现象的体制性省思》,《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季英伟:《城管违法行政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2期。

马怀德、车克欣:《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

杨临宏、刘国乾:《寻求政府严管与民生保障之间的平衡——对我国现行城管执法的反思》,《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张耘:《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博弈》,《城乡建设》,2006年第10期。

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尚新宪:《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与管理创新》,《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12期。

张车伟、王智勇:《全球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4期。

《国外都有哪些养老模式》,2010年3月8日《北京日报》。

《上海老龄化远远超出发展预期》,2004年4月30日《东方早报》。

李小珍:《我国高龄老人养老问题探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第2期。

沈瑞英、胡晓林:《浅析中国城镇养老模式》,《前沿》2009年第1期。

宋言奇:《关于中国老年公寓养老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发展》2007年第1期。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成都电视台:《中国慈善事业如何与国际慈善事业接轨系列报道》,《中国西部》2010年第1~12期。

国家民政部:《2009年慈善捐赠统计分析报告》。

郝海燕:《进一步加快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思考》,《社会福利》2010年第5期。

李坚等:《政府主导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及其转型》,《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第2期。

卢德之:《试论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1期。

罗坚梅:《国外对慈善事业的监管》,2010年9月30日《上海法制报》。

徐永光:《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需要一场产业变革》,《博览群书》2010年第1期。

乐正、黄发玉编《深圳之路》,人民出版社,2010。

乐正、邱展开主编:《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编:《深圳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肖意、郑向鹏:《深圳欲2015年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2010年12月22日《深圳特区报》。

徐景安:《创建幸福中国》,2010年11月5日《经济观察报》。

简 介:本书围绕深化改革的方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收入分配改革、所有制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等亟待破题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书中集结了国内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 王振中 胡家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简 介:本书围绕深化改革的方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收入分配改革、所有制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等亟待破题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书中集结了国内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 王振中 胡家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