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5 !

参考文献

38

2005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图书

Guang Zhou Econcmy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

SSAPID:101-9025-2367-08
ISBN:7-80190-412-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研究报告对广州市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分设“经济综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经济热点”、“汽车产业”等专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附录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记录城市经济发展的轨迹(代序)

 相关链接

 后记

 经济综论篇

  2004~2005年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04年广州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国民经济实现高速、均衡、优质发展

    (二)工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三)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四)招商引资保持较快增长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

    (六)市场销售增长态势良好

    (七)价格水平总体呈现涨势

    (八)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

    (九)城乡居民就业得到改善

   二 2004年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产品销售率有所下降

    (二)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三)更新改造投资出现回落

    (四)利用外资规模相比落后

   三 2005年广州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

    (一)2005年广州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为广州经济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2.我国宏观经济态势良好,为广州经济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

     3.泛珠三角经济圈逐步形成,为广州经济扩大了发展腹地

     4.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为广州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重化工业基础明显增强,为广州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需求结构不断优化,为广州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7.申办亚运成功,为广州经济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二)2005年广州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世界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2.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3.工业发展受到土地、能源、运力等制约

     4.企业运营成本压力加大

     5.经济发展面临更剧烈的竞争

    (三)2005年广州经济形势基本判断

   四 促进广州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力促工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二)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三)着力推动外经贸取得新的突破

    (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

    (五)注重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六)利用筹办亚运会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七)加强人才资源供给保障

    (八)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合作

  2004~2005年广州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分析与预测

   一 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4年世界经济继续回升

     1.美国经济继续较快增长

     2.欧洲经济有望好转

     3.日本经济进一步复苏

     4.亚洲经济增长最为活跃

    (二)2004年世界贸易增速加快,国际资本流动趋于活跃

     1.主要贸易体呈加速增长态势

     2.国际投资情况重新趋于活跃

     3.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

    (三)2005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预计放缓

     1.财政赤字的影响

     2.油价上升的影响

     3.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

   二 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4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1.2004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2004年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1.国内宏观环境分析

     2.国家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3.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三 国内外经济环境对广州的影响分析

    (一)广州经济发展面临国内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

     1.宏观经济政策在总体上“进中求稳”

     2.宏观调控效应显现

     3.初步实现利率市场化

    (二)外部环境对广州外贸出口的影响

    (三)外部环境对广州利用外资的影响

    (四)价格方面的影响

  2004~2005年广州投资环境评估与建议

   一 广州投资环境综述

    1.地理环境与区位优势

    2.经济发展态势

    3.对外贸易

    4.城市基础设施

    5.外商投资政策

    6.科学技术创新

    7.金融

    8.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9.教育

   二 2004年投资环境建设的主要特点

    1.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为标志的重点工程建设提升了广州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2.市场经营环境改善

    3.“申亚”成功为广州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契机

   三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建议

    1.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2.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的法制环境

    3.大力发展高级生产服务业,将广州的投资环境提升到更高的台阶

    4.建立人才开发体系,争创广州人才环境优势

  广州新时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研究

   一 广州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积累与制约因素

    (一)广州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积累

     1.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产业结构快速优化

     3.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5.生态环境逐步平衡

     6.微观基础日趋坚实

     7.政府能力不断提高

     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二)广州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内源性经济发展不足,对国内资源和市场没有能够充分有效利用

     2.区域产业协作度不高,没有形成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3.资源和能源紧缺趋势明显,将可能对经济发展形成长期的约束

     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不够强大

     5.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象仍然存在,“三农”问题较为突出

     6.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不快,跟不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二 新时期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广州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来自国际和平与国内稳定发展大环境的机遇

     2.来自国际间投资与贸易日益活跃的机遇

     3.来自亚洲崛起的机遇

     4.来自建设泛珠三角的机遇

     5.来自大珠三角资源整合的机遇

     6.来自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机遇

     7.来自CEPA的机遇

     8.来自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机遇

    (二)广州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来自世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挑战

     2.来自亚洲国家同构竞争的挑战

     3.来自城际竞争的挑战

     4.来自激烈产业竞争的挑战

     5.来自城市管理的挑战

   三 新时期广州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与实施重点

    (一)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

     1.以农村“三化”战略为核心统筹广州城乡协调发展

     2.以“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战略为核心统筹广州区域协调发展

     3.以“三个文明”建设并举战略为核心统筹广州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4.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统筹广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以“双源并进”战略为核心统筹广州依托本土资源与扩大对外开放

    (二)实施重点

     1.推进以中心镇(卫星城)建设为重点的城市新体系建设

     2.完善以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强化建设以南沙、东部、花都汽车城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园区

     4.提升以汽车等产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和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5.大力拓展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内源性经济

     6.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 实现广州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战略保障措施

    (一)城市腹地保障——积极参与推进大珠三角资源整合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大力拓展广州中心城市腹地

     1.以大珠三角资源整合为契机,将广州拓展成为“大广州都市圈”

     2.以建设泛珠三角为契机,加强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合作,建设泛珠三角城市圈,将广州建设成为泛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

    (二)优势区域保障——继续调整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区域

     1.进一步深化区域发展规划

     2.进一步调整行政区划

     3.注重区域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三)基础设施保障——结合2010年亚运会,继续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进一步深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2.进一步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四)城市管理保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和美化“两个适宜”的人居环境

     1.在继续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同时,重点进行城市管理手段的探索和创新

     2.因地制宜,分类对待,建立和完善居住区管理模式

     3.加强对城市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管理

     4.加强对应急事件的管理能力建设

     5.利用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6.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提高依法管理城市的水平

    (五)城乡协调保障——大力推进中心镇(卫星城)建设,有效加快农村“三化”进程

     1.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定位

     2.利用行政区划的力量推动中心镇发展

     3.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和规范中心镇的建设

     4.灵活运用与中心镇建设相关的各种政策

     5.充实管理权限与理顺利益关系

    (六)发展动力保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产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强中心城市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

     1.提高支柱产业骨干项目的规模竞争力

     2.加强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

     3.重视逐步培育支柱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

     4.将逐步培育更多本土企业进入支柱产业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抓

     5.利用CEPA,加强同香港服务业的合作

    (七)对外开放保障——提升外源性经济水平,加快广州经济国际化进程

    (八)本土资源保障——进一步拓展内源性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九)制度创新保障——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十)人力资源保障——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广州人才高地

    (十一)文化品位保障——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岭南文化特色,推进文化经济融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十二)社会安全保障——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形成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安全网络

  广州与东盟发展经济关系的评估和对策

   一 广州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二 广州进军东盟10国经贸的商机良多

    1.马来西亚

    2.新加坡

    3.泰国

    4.印度尼西亚

    5.越南

    6.菲律宾

    7.缅甸

    8.柬埔寨

    9.文莱

    10.老挝

   三 广州企业进军东盟当前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要制定一个广州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南拓”发展战略

    2.加强对东南亚各国国情、商情、风土民情和市场运作机制的调研

    3.要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我国有关鼓励“走出去”的政策

    4.要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进入东盟市场

    5.要注意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

    6.要充分运用和发挥华侨在广州进军东盟市场中的作用

  关于广州城市未来定位的战略研究

   一 城市定位的理论与方法

   二 广州的城市竞争力分析

    1.广州的竞争力比较

    2.广州“十一五”宏观经济绩效预测

   三 广州的城市战略定位

   四 广州的定位战略措施

    1.“科技优先”竞争战略

    2.“品牌化”竞争战略

    3.“城市联盟”竞争战略

    4.“双城三极”的空间发展战略

    5.“数字化优势”竞争战略

    6.“生态城市”竞争战略

    7.“创新型文化”竞争战略

 产业经济篇

  关于提升广州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思路及对策

   一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广州工业产业竞争力迈上了新台阶

   二 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1.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3.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

   三 提升广州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分工合作,提升产业软环境竞争力

    2.开展对标工作,提升产业整合竞争力

    3.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产业结构竞争力

    4.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聚集竞争力

    5.加大工业投入,提升产业规模竞争力

    6.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7.培育壮大名牌,提升产业品牌竞争力

    8.推进企业信息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9.发展流量经济,提升产业服务竞争力

    10.实施人才战略,提升产业持续竞争力

  广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机遇和对策

   一 广州进入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阶段

    (一)广州现正处于传统工业化的后期,新型工业化的初期

     1.广州现正处于传统工业化的后期

     2.广州处于新型工业化初期

    (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 广州已具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条件

     1.需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2.需要丰富的资金资源

    (二)广州已具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条件

     1.具有相对丰富的人才资源,并具有吸引人才的条件

     2.具有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中介网络

     3.具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

     4.具有较发达的经济和充足的资金

     5.具有较适合创新的文化氛围

    (三)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都偏小

     2.金融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不够

   三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与发展对策

    (一)重点发展领域

     1.选择标准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

    (二)发展对策

     1.制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系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和融资机制,确保发展资金来源

     3.“引进创新”之路,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发展广州高新技术产业

     4.构建三大平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全面提升广州科技开发能力

     5.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和运用

     6.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关于加快构建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

   一 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优势条件

     1.雄厚的综合实力

     2.巨大的产业需求

     3.相对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4.相对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

     5.相对完善的投融资环境

     6.独特的区位优势

     7.较高的城市开放度

     8.较适宜创新的文化氛围

    (二)广州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制约因素

     1.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不突出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3.对国际资源的利用仍显不够

     4.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仍不够理想

     5.高级尖端人才相对不足

   二 加快建设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

    (二)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1.为产业化服务的原则

     2.按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3.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

     4.注重宏观调控的原则

     5.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

    (三)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点战略

     1.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

     2.高尖端科技突破战略

     3.外向型资源拓展战略

     4.官产学研一体联动战略

     5.金融—科技嫁接共赢战略

    (四)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

     1.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形成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

     3.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

     4.形成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5.形成以创新资金与创新人才为重点的创新资源体系

    (五)加快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 加快建设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政策和措施的建议

    (一)尽快出台关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政府条例

    (二)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与投资力度

    (三)继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活动

    (五)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

    (六)全面实施和推动“人才高地”建设工程

    (七)加强科技创新的其他基础条件建设

  从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看2010年广州亚运会

   一 从美国看世界体育产业

    (一)美国体育产业的定义和结构

    (二)美国体育产业对经济的影响

    (三)美国体育产业运作概要

    (四)影响美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因素的分析

   二 广州体育产业情况

    (一)广州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结构分析

     2.规模与效益分析

     3.地区分布分析

     4.经营项目分析

    (二)广州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

     1.门类齐全的体育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

     2.体育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办体育的良好局面

     3.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零售业和体育用品批发业已形成一定的优势,并成为广州市体育产业的支柱

     4.体育健身娱乐业迅速发展

     5.体育媒介市场与职业体育俱乐部初具规模

     6.体育信息公开化和政府管理法律化

    (三)广州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三 体育龙头产业暨2010年亚运会

    (一)体育竞赛表演业是广州体育的龙头产业

    (二)承办亚运会对广州市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

    (三)广州2010年亚运会市场开发初步设想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

   一 积极影响

    1.2010年亚运会将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不断完善广州各项社会事业

    2.2010年亚运会将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改善广州人居环境

    3.2010年亚运会将催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广州经济发展

    4.2010年亚运会将增强城市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力促进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二 面临挑战

    1.如何成功举办既有巨大影响,又能最终盈利的亚运会

    2.如何将举办亚运会与广州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如何将举办亚运会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发展相结合

   三 对策建议

    1.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强化组织领导

    2.坚持开放兼容的原则,众志成城办好亚运

    3.实施市场化运作,加强资金的筹措、使用与管理

    4.以亚运促发展,以发展助亚运,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5.促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发展,完善广州发展软环境

  我国“入世”承诺对广州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与政策走势

   一 我国商品流通业的“入世”承诺是什么

   二 兑现承诺后的影响是什么

    1.零销业所面临的挑战相对会小一些

    2.批发业务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会较大

    3.外资进入的未来影响将会加大

   三 今后的政策走势是什么

    1.各级政府应把重心从规范市场秩序转移到组建大型商贸企业集团,以与外商抗衡

    2.健全、完善与发展流通业相关的规制,利用规制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3.尽快壮大行业协会的力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组织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广州现代服务业现状与趋势评估

   一 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背景

    (一)全球服务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二)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二 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广州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1.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已稳步超越工业而居主体地位

     2.国内比较:已处于“第一集团”和国内领先地位

     3.国际比较:与国际大都市存在较大差距,但基本符合国际标准产业结构水平

     4.从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看:传统服务业下降,现代服务业上升

     5.就业效应:广州服务业的吸纳能力远超工业,而现代服务业则是就业贡献的主要增长点

     6.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物流业、商贸业和社会服务业

    (二)广州现代服务业分行业简况

     1.现代商贸业

     2.现代金融业

     3.现代会展业

     4.现代物流业

     5.信息服务业

     6.专业服务业

     7.文化服务业

     8.旅游业

     9.房地产业

    (三)对广州现代服务业的简单总结

   三 对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评估

    (一)阶段界定:广州服务业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广州现代服务业在国内的地位:处于领先水平,基本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

    (三)广州现代服务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在国际大都市体系中处于偏后地位

    (四)广州现代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尚不足以有效支撑国民经济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五)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四大优势

    (六)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四 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展望

  广州咨询业市场研究报告

   一 广州市咨询业的发展过程

   二 广州市咨询业服务种类

   三 广州市咨询类企业的规模与知名度

    1.广州市咨询类企业的规模

    2.广州市专业咨询机构的知名度

   四 广州市外资咨询企业状况及与本土咨询企业的比较

   五 咨询业的市场需求

    1.企业管理者的咨询意识

    2.企业接受咨询服务的情况

    3.对咨询效果及广州市咨询业总体水平的评价

    4.近期咨询需求的种类

    5.选择咨询机构的依据

 区域经济篇

  2004~2005年广州区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04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2.工业生产增幅有所回落,但仍保持生产与效益稳步增长

    3.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二、三产业平稳发展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但仍然保持适度增长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增长,部分区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6.财政税收快速增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7.城市管理力度加大,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 各区、县级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弱

    2.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结构有待调整

    3.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4.征用土地成为区、县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瓶颈”

   三 2005年经济形势预测及对策

    1.各种经济环境分析

    2.区、县级市经济发展对策

  广州经济开发区:从经济功能区迈向新城区

   一 广州开发区从经济功能区向新城区转变的历史选择

   二 广州开发区建设新城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三 广州开发区建设新城区的战略举措

    (一)修编并实施新城区规划

    (二)加快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四)稳步推进农村地区城市化进程

    (五)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六)逐步加强社会管理

    (七)持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广州经济开发区集约化发展模式研究

   一 开发区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是形势所迫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广州开发区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

    1.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合理规划,严格按园区功能发展工业

    3.加强土地管理,集约利用土地

    4.整合经济功能区资源

   三 广州开发区下一步集约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关于广州南沙现代港口城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一 南沙现代港口经济建设的现状

    1.南沙建设现代港口经济的优势

    2.南沙建设高速发展

    3.八大产业基地已具雏形

    4.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二 南沙现代港口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制定引导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2.突出港口经济在产业布局中的优势

    3.完善产业园区的建设

    4.结合产业发展的要求,建设适宜居住的滨海新城

    5.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经济热点篇

  “入世”后广州产业变动与人才需求研究

   一 广州产业发展的特点、趋势与WTO

    (一)广州市产业结构特点

     1.第一产业结构特点

     2.第二产业结构特点

     3.第三产业结构特点

    (二)“入世”对广州市产业的影响

     1.加入WTO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2.加入WTO对广州第二产业的影响

     3.加入WTO对第三产业中影响较大产业分析

    (三)“入世”后广州市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二 “入世”后广州产业发展变化对人才资源的影响

    (一)广州产业人才发展的现状特点

     1.广州市产业人才总量、结构及特征

     2.广州市产业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入WTO对广州人才流动的影响

     1.对广州第一产业人才流动的影响

     2.对广州第二产业人才流动的影响

     3.对广州第三产业人才流动的影响

    (三)对人才引进的影响

     1.人才引进的选择范围将扩大

     2.人才引进方式更为多样化

     3.用人单位对人才吸引力转向单位的综合比较优势

     4.人才引进、使用及流动的成本提高

     5.人才稳定性将降低

    (四)对现行人才制度的影响

   三 加入WTO后广州人才需求的趋势和特点

    (一)“入世”后广州重点行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1.广州市政府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

     2.广州市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3.“入世”后广州受影响较大的行业

    (二)“入世”后广州市产业人才类型需求分析

     1.专业技能型人才

     2.国际经营管理人才

     3.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

     4.政府高级公务员人才

     5.中介咨询人才

     6.综合型人才

     7.创业型人才

    (三)“入世”后广州市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1.要求知识技能状况持续改善

     2.“入世”后人才身体素质要求更高

     3.要求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职业道德

    (四)“入世”后广州市人才空间容量与配置

     1.“入世”后广州人才空间容量的需求分析

     2.“入世”后广州人才空间配置的趋势分析

   四 “入世”后广州市人才需求预测

    (一)需求预测体系

    (二)人才需求预测的方法及依据

     1.本文采用的人才需求预测方法

     2.预测方法的依据

    (三)人才需求预测的结果

   五 国内外人才发展对策的比较与启示

    (一)成功的经验

     1.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

     2.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

     3.新加坡、韩国的人才开发

     4.上海人才发展对策的比较借鉴

    (二)失败的教训

     1.伊朗的经验

     2.韩国的例子

    (三)经验启示

   六 “入世”后广州人才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人才资源

     1.价格机制

     2.竞争机制

     3.激励机制

     4.流动机制

     5.保障机制

    (二)完善市场服务功能,重构政府在人才市场机制建设中的角色

    (三)完善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力度

    (四)完善人才能力建设,加大人力资本公共投资的力度,培养实用型人才

     1.加大基础性投资

     2.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蓝领人才证”制度

     3.着重培养重点产业业务骨干

    (五)人才资源柔性化管理

     1.推行《广州人才居住证制度》(又称人才绿卡)

     2.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入方式

     3.探索政府雇员制度

    (六)创造条件,形成广州科学技术人才体系

    (七)强化人才载体建设

    (八)重视人才发展“软环境”的建设

    (九)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资源开发

  关于广州新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的若干研究

   一 新的经济形态:临空经济

   二 新的产业选择:临空产业

   三 新的城市功能:“区域经济发动机”

    1.临空经济在国内主要城市中的兴起

    2.新机场对广州发展临空经济的刺激

    3.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广州市民营企业集群发展问题和对策

   一 广州市民营企业集群的现状

    1.天河区的软件企业集群

    2.流花地区的服装企业集群

    3.花都区狮岭镇的皮革皮具制造业集群

   二 广州市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特征

    1.由市场引发和政策驱动,发展迅速

    2.彼此在能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形成共同体

    3.集群内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水平方向上

    4.企业集群呈现动态化和速度经济性

    5.地方政府对集群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 广州市民营企业集群产生的效应

    1.提升了区域产业和经济竞争力

    2.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

    3.产生了学习与创新效应

    4.形成了市场营销的优势

    5.产生了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四 广州市民营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集群总体发育程度不高

    2.产业组织状况不合理,缺少大型龙头企业

    3.存在同业无序竞争和投机经营的问题

    4.集群的内生增长性不强

    5.尚未形成著名的区位品牌

    6.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仍较缺乏,研发力量不足

   五 进一步提高广州市民营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1.加快有利于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软环境建设

    2.合理规划,正确引导,提高集群的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

    3.营造企业集群的创新环境,提高集群组织的合作创新能力

    4.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区位品牌的形象

    5.加强集群文化建设,提高集群的文化根植性

    6.进一步健全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

 汽车产业篇

  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广州汽车工业的现状

   二 广州市汽车产业区域格局

   三 广州汽车产业优劣势分析

    (一)广州已具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发展的良好条件

     1.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2.具有较好的市场环境

     3.拥有一批作为汽车产业发展载体的成熟的工业园区

    (二)广州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

     2.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3.自主开发能力弱、缺少自主品牌

     4.汽车消费环境仍有待改善

   四 广州市发展汽车产业的建议

    (一)加大技术研究开发(R&D)投入

    (二)完善汽车产业链

    (三)重点发展中高档轿车

    (四)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五)加强区域合作

    (六)建设汽车营销体系

    (七)改善汽车消费环境

  广州白云区汽车销售市场发展研究

   一 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1.以“广物汽贸”为龙头,汽车销售规模增长迅速

     2.汽车销售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3.汽车市场规模大,销售企业及商铺多

     4.市场集聚趋势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汽车交易市场发育不良

     2.汽车营销模式落后

     3.营销队伍素质较低

     4.汽车销售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二 发展环境和优势

    (一)发展环境

     1.汽车已成为广州的支柱产业

     2.鼓励汽车消费的产业政策和消费环境的改善

     3.汽车消费增长迅速,私人购车成为主流

    (二)发展优势

     1.基础优势

     2.区位和交通优势

     3.城郊结合部及发展空间广阔

     4.依托广州中心城市,市场辐射面广阔

   三 汽车消费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

    (二)珠三角及广州消费市场

   四 发展目标

    (一)发展汽车销售市场的必要性

     1.促进广州市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2.拉动汽车相关服务业发展

     3.促进白云区经济发展

     4.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

     1.指导思想

     2.战略目标

     3.发展思路

   五 推动白云区汽车销售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扩大规模,形成综合性汽车贸易服务园区

    (二)大力发展二手车市场和租赁市场,完善汽车销售市场体系

    (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转变政府职能

     2.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四)加强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发展大S营销模式

    (五)大力引进、培养汽车服务与营销人才

  广州花都汽车城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 从全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看广州花都汽车产业现状

    1.全国正在形成三个汽车产业集群

    2.广州、花都汽车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广州花都汽车城建设与城市发展

    1.花都汽车城的定位与城市功能的完善

    2.花都汽车城建设与区域资源整合

    3.花都汽车城建设的几点建议

   三 花都汽车城文化内涵与开发思路和建议

    1.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角度来认识、开发花都汽车城文化

    2.花都汽车城文化由四大元素构成:汽车文化、岭南文化、城市文化与企业文化

    3.花都汽车城的文化整体结构与特征

    4.花都汽车城的文化汽车城形象设计指导思想

    5.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与利用建议

   四 花都汽车城建设之策略性建议

    1.认识清晰

    2.定位明确

    3.规划可行

    4.政府主导

    5.突出主机

    6.强化配套

    7.积极招商

    8.优化服务

    9.市场运作

    10.滚动发展

   五 产业集聚、城市扩张、文化融合之下的城市化策略建议

    1.产业集聚使花都汽车城占尽先机

    2.建设花都汽车城是广州城市扩张和城市化的明智选择

    3.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六 汽车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花都地区的对策

   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充裕且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供给

    2.不断成长且规模较大的汽车市场需求

    3.健全的相关和支持产业

    4.良性的企业结构与产业竞争

    5.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机遇

    6.通过政策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关于花都汽车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一 花都汽车城的形成和发展

   二 花都汽车城发展的优势和意义

    1.花都汽车城发展的优势

    2.建设花都汽车城的意义

   三 当前花都汽车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四 对策和建议

 经济个案篇

  广州南沙港区以及相关产业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一 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1.南沙港区及其关联产业区开发的自然条件、交通状况与社会经济条件

    2.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与类型

    3.现状产业与港区关联产业衔接的主要问题

   二 南沙港区及其关联产业区产业发展重要意义及竞争优势

    1.南沙港区及其关联产业区在广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南沙港区在南沙地区的地位

    3.珠江三角洲类似港区的竞争

   三 南沙港区及其关联产业区产业发展环境容量研究

    1.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下,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2.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下,产业的空间布局

    3.南沙港区及其关联产业区产业发展宏观控制标准

   四 南沙港区及其关联产业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产业发展定位

    2.阶段性发展目标

   五 南沙港区及其关联产业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

    2.产业滚动发展的对策

    3.政府产业政策建议

  广州市某(甲)公司重组改制实施方案

   一 甲公司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结构调整

    (二)安置员工

    (三)处置资产

    (四)清偿债务

   二 操作办法

    (一)总体思路

    (二)具体操作办法与步骤

     1.保留企业:甲公司(本部)

     2.整体/部分出让企业:E单位、F公司

     3.重组/清算企业:D公司

     4.转让企业:K单位

     5.关闭清算企业:G公司、J公司、I公司、H公司

   三 资产变现方式

    1.准协议转让

    2.拍卖

    3.以物抵债

    4.债权转为股权

   四 操作步骤

    1.确定方案

    2.清产核实

    3.处置资产、安置员工

    4.注销企业

    5.筛选改制

   五 方案效果评估

    (一)员工安置

    (二)债务清偿

    (三)剩余资产及预计变现

   六 未来发展

 广州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李久文、王琳晶:《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7期。

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课题组:《2004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态势》,《国际贸易》2004年第7期。

美国《财富》半月刊,《台湾成功之道》1998年8月17日。

仇向洋:《硅谷成功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吕津、刘晓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技术经济》2003年第6期。

韩霞:《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沈爱华:《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第2期。

杨淑鹏、周庆行、蓝宝江:《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冷处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区域发展》2003年第5期。

杨公仆、夏大慰:《上海工业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汪斌:《全球化浪潮中当代产业结构的国际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中国科学院:《2004高新技术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

蔡齐祥、邓树增:《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潘晨光、王力:《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马颂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科技与经济》2003年第5期。

张立春:《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采取的对策》,《山西科技》2003年第6期。

蒋年云、刘有贵、朱名宏、张强、柳立子:《广州新型工业化模式研究》(打印稿)2004年6月。

2003年广州统计年鉴及2003年广州统计公报。

肖海坤等:《20道难题考不倒亚申委》,《南方都市报》2004年5月8日。

梁燕等:《广州申亚陈述报告要点》,《南方日报》2004年7月1日。

陈浩、陆林:《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旅游业效应及对比分析》,《经济地理》2003年第6期。

朱名宏:《人才激变——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文汇出版社,2001。

西奥多·W.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广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何问陶、王金全:《珠江三角洲各市产业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南方经济》2002年第1期。

陈甲优、林识见:《WTO与广东经济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陈宇、王忠厚、陈健、吴珠华:《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分析》,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

赵率宽、杨体仁、姚先国、王建新:《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李建钟:《世界范围的人才流动现象及发展趋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11期。

武志鸿:《新加坡、韩国人力资源开发及对广东的启示》,《南方经济》2002年第5期。

田玉敏、张雅光:《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4期。

上海证大研究所:《“入世”后上海的战略地位》,人民出版社,2002。

蔡哲人、沈荣华、金利萍:《上海构筑国际人才高地对策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9期。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约翰·W.纽斯特罗姆、基斯·戴维斯:《组织行为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加里·贝克、吉蒂·贝克:《生活中的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3。

《广州统计年鉴》(1996~2002年)。

张建武:《劳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Rousseau.D.M.,New hire perceptions of their own and their employer’s obligation,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0.11.

简 介:本书从多方面综述了2007年以前及2007年广州科技发展的沿革、 发展、 成就及现状,论述了广州科技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促进广州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 舒扬 涂成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9月

简 介:本书汇集了广州和国内研究汽车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由经济综论篇、产业经济篇、专题研究篇、区域经济篇、热点经济篇、汽车产业篇、经济个案篇等七篇组成,约42万字,他们通过对广州、全国汽车发展形势及国际环境的回顾、分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3月

简 介:全书分为八篇,内容包括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中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大西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大西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7月

简 介:全书从产业、区域、个案的角度对2005年1~9月的广州市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做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省、全国状况对2005年第四季度和2006年的经济前景做出了预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2月

简 介: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专题报告、比较与分析。包括了上海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服务功能、上海经济发展与能源弹性系数变动研究、城市转型中的上海房地产市场等内容。

作者: 周振华 陈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