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8

社会经济在中国图书

Social Economy in China : Beyond the Imagination of Capitalism

SSAPID:101-9022-8157-93
ISBN:978-7-5097-4909-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探索社会经济的理论问题,并扎根在中国社会的本土实践上,摸索一种有别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作者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经济不是服务于资本积累的,而是重新将经济发展嵌入社会关系中的一种新型模式。社会经济的实践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非垄断的,真正回归社区和人的发展需求的。例如,合作社(生产者合作社,消费者合作社)、社会企业、公平贸易、社区内生性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等等都是社会经济的具体实践。在走过三十年的计划经济,又接着走过了三十年的市场经济的当下,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双重压力,正在实践和探索中的社会经济,或许正是我们改革的新出路。我们希望通过此本书,推动社会团结经济在中国的落根,也尽一点绵薄之力。因此,该书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新颖性,观点上也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值得研究社会经济的专家学者借鉴思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经济研究丛书
编 辑:王玉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总序

 第一部分 重思社会经济——理论篇

  第一章 指南针:指向社会主义的替代性选择New Left Review 41,September-0ctober 2006,pp.93-124。(译/闻翔)">*

   一 解放社会科学的任务

    (一)诊断和批判

    (二)发展各种替代可能

    (三)变迁理论

   二 对资本主义的核心批判

   三 对替代性选择的思考

    (一)马克思的路径

    (二)追求替代性方案的另一种途径

    (三)社会主义的概念

   四 通往社会赋权的不同途径

    (一)国家主义的社会主义(statist socialism)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管制(social democratic regulation)

    (三)结社民主

    (四)社会资本主义(social capitalism)

    (五)社会经济(the social economy)

    (六)社会权力的问题

   五 变迁

  第二章 团结经济:主要概念和问题*

   一 概念的由来

   二 作为一种过程的团结经济

   三 反思经济,探寻可能性

   四 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为我们的行动命名

   五 建立连接

   六 通过集体行动向上扩展

    (一)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共享

    (二)团结市场

    (三)融资

    (四)提供共享服务

    (五)政策宣传和管理转换

   七 团结经济运动的一些重要问题和争论

   八 结束语

  第三章 公共资源的未来Radical History Review,Iss.109(Winter 2011)。(译/刘亚)">*

 第二部分 当代中国的合作经济实践

  第四章 周家庄:人民公社遗产的新启示*

   一 改革与中国农村

   二 小农经济的弊端

   三 人民公社效率低?

    (一)监督、激励与合作社效率

     1.农业生产监督的困难

     2.产权残缺与合作社激励

     3.工分制与平均主义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

   四 周家庄合作社的实证研究

   五 周家庄合作社简介*

   六 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一)定额管理与工分制

     1.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定额

     2.生产队果园的劳动定额管理

     3.集体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

    (二)劳动过程的监督

    (三)劳动定额制度的影响因素

   七 “三包一奖”合作社的分配制度

    (一)周家庄合作社统一核算、“三包一奖”与分配制度的内容

     1.合作社与生产队之间的分配

     2.合作社与集体企业之间的分配

     3.按劳分配

    (二)合作社分配制度分析

   八 合作社的规模优势分析

    (一)多业并举,合作社的产业结构

     1.集体企业的发展

     2.独具特色的农业规模化

    (二)工农互补的分配格局

    (三)合作社的公共福利事业

   九 规模优势与有效监督之间的平衡

   十 总结:周家庄合作社对社会经济的启示

  第五章 崖口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危机

   一 崖口村的“一村两制”

   二 解体危机

   三 应对策略

  第六章 山西永济市蒲州果品协会社会经济案例

   一 前言

   二 合作的萌生

    (一)初期的合作经济

    (二)反思与调整

   三 社区经济发展

    (一)农资店

    (二)红娘手工艺合作社

    (三)有机联合社

    (四)城乡互动部

    (五)本土概念:内外循环的社区经济

   四 社区服务和培育

    (一)儿童教育

    (二)生态家园

   五 团队成长

    (一)每天的开场舞

    (二)到群众中去

    (三)公共食堂

   六 实践的理念,理念的实践

  第七章 农户融资:山西蒲韩乡村合作与台湾农会比较研究

   一 背景与问题

   二 蒲韩乡村社区

   三 综合性合作社与金融对接

   四 比较案例

   五 台湾农会的内置金融分析

   六 结论

  第八章 妇女、手艺与合作经济

   一 引言

   二 传统手艺和妇女发展:能力建设和赋权的行动

   三 口述见证(oral testimony)与手工艺文化含义的发掘

   四 妇女手工艺小组的发育

   五 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能力建设

   六 消费者教育和公平贸易的推动

   七 小组的巩固与发展

   八 我们的行动成果

    (一)从消极接受者到积极行动者

    (二)推动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

    (三)发展了妇女关于管理和销售的知识和能力

    (四)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保护意识

    (五)经济赋权与性别赋权

   九 结语

  第九章 流走边缘 团结创业

   一 背景

   二 社区经济在流动人口社区的可能性

   三 从社区服务到社区经济

   四 社区经济的实践反思

   五 结语

  第十章 社区妇女有力量:农民工社区的“同心希望家园”

   一 前言

   二 “个体”到“群体”的组建历程

    (一)爱心超市(二手生活用品商店)

    (二)儿童中心:师资来自小区

    (三)图书角

    (四)三点半学校

    (五)系列讲座和艺文活动

   三 “分散”到“凝聚”的困境应对

    (一)拆迁

    (二)基层主体的模糊

    (三)与小区的关系

   四 “反思”到“再前进”的未来规划

本书探索社会经济的理论问题,并扎根在中国社会的本土实践上,摸索一种有别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经济不是服务于资本积累的,而是重新将经济发展嵌入社会关系中的一种新型模式。社会经济的实践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非垄断的,真正回归社区和人的发展需求的。例如,合作社(生产者合作社,消费者合作社)、社会企业、公平贸易、社区内生性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等等都是社会经济的具体实践。在走过三十年的计划经济,又接着走过了三十年的市场经济的当下,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双重压力,正在实践和探索中的社会经济,或许正是我们改革的新出路。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推动社会经济在中国的落根,也尽一点绵力。

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杜鹏、丁志宏、李全棉、桂江丰:《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人口研究》2004年第6期。

郭红东:《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黄胜忠:《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研究——基于成员异质性视角》,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姜军松、谢宗藩、桂兹军:《人民公社时期劳动力产权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林子力:《论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经济的新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

刘庆乐:《权力、利益与信念: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人民公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刘文革:《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方式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陆云航:《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一个贡献——统购统销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1953—1982》,《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王永作:《农业与农村制度创新》,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辛逸:《农村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叶敬钟、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张江华:《工分制下的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5期。

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张晓山、李周:《新中国农村60年的发展与变迁》,人民出版社,2009。

郑有贵:《比较视角的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5期。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Erik Olin Wright,2006,“Compass Points:Towards a Socialist Alternative”,New Left Review,41.

Zeng Yi,2007,“Fertility Policy Transition in China”,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33(June).

曹正汉:《伶仃洋畔的村庄公社——崖口村的公社制度及其变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郭亮:《集体所有制的主体为什么是模糊的?》,《开放时代》2011年第7期。

潘毅:《走向以社会经济为目标的城镇化》,《南方都市报》2011年4月3日。

崖口村档案室:《崖口村资料汇编》,2007年10月。

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崖口村档案室:《崖口村资料续编》,2010年4月。

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崖口村资料三编》,2011。

《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http://doc.mbalib.com/view/eca056a75717ac6e9fe461d495 d09dfc.html。

Wen T.J. 2007. Deconstructing modernization. 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39(4):10-25.

蒲州果品协会:《蒲韩乡村社区简介》,蒲州果品协会内部资料,2012。

任小平:《永济市蒲州镇果品协会调研报告》,《综合农协》,2012。

田原史起:《日本视野中的中国农村精英:关系、团结、三农政治》,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佚名,2010-09-12,《郑冰:三千农民办农会》,http://wiki.ngocn.net/index.php?doc-view-105。

Collier,Ken (2006). Social Work With Rural Peoples. Vancouver:New Star Books.

Ginsberg,Leon H. (2005)Social Work in Rural Communities. Virginia,U.S.A:CSWE Press.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2006). Facts on Promoting Gender Equality in the World of Work. Geneva: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Ku,Hok Bun (2003). Moral Politics in a South Chinese Village:Responsibility,Reciprocity and Resistance. Lanham,Md.,U.S.A.: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Lohmann,Nancy and Roger A. Lohmann (2005). Rural Social Work Practic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un,Ngai (2003). “Subsumption or Consumption?:The Phantom of Consumer Revolution in Globalizing China”,Cultural Anthropology,18(4),November,pp.469-492.

Pun,Ngai (2005). Making in China:Women Factory Workers in a Global Workplace. 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

Saleebey,D. (1997)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New York:Longman.

Scales,T. Laine and Calvin L. Streeter(2003)Rural Social Work:Building and Sustaining Community Assets. Belmont,CA: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Sherraden,M. (1991)Assets and the Poor:A new American welfare policy. Armonk,NY:M. E. Sharpe.

Templeman,Sharon B. “Building Assets in Rural Communities through Service Learning.” In Leon H. Ginsberg edited,Social Work in Rural Communities. Virginia,U.S.A:CSWE Press.

Tice,Carolyn J. (2005) “Celebrating Rural Communities:a strengths assessment.” In Leon H. Ginsberg edited,Social Work in Rural Communities. Virginia,U.S.A:CSWE Press.

古学斌、张和清、杨锡聪:《地方国家、经济干预和农村贫困: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的个案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

严海蓉:《现代化的幻影:消费和生产的双人舞》,《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0年第48期。

周昭德:《社区经济发展:失业者及边缘劳工的出路》,香港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2003。

吴明儒、刘宏钰:《社区经济与社区发展关系之初探——以台湾三个乡村社区经验为例》,《社区工作理论与实务》,2011。

黄洪:《社区经济是什么?》,http://www.iri.org.hk/article_1.html。

Trevor Hancock(2010),“建立社区资本”,www.healthycities. ncku.edu.tw/。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历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http://www.bjdch.gov.cn/n5687274/n5723271/n5736318/n5736858/n5737008/7340175.html,2012.11.21。

武洪敬:《从数据看一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口变迁》,《数据》2012年第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20427_402801903.htm,2012.6.21。

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地区分布》,http://www.bjstats.gov.cn/lhzl/rkpc/201201/t20120109_218566,2012.11.21。

周忆如:《南洋姊妹要说戏:当组织工作搭载文化行动》,http://web.bp.ntu. edu.tw/WebUsers/taishe/assembly/A4-1.pdf,2011.12.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十二五时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要点》,《中国经济报告》2011年第3期。1,3-69,71,73-2218,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