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68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Urban-rural Integration(2012)

SSAPID:101-8977-8301-15
ISBN:978-7-5097-4145-0
DOI:
ISSN: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内容简介] 在新形势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是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改革和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这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本书在总报告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社会调查、各地案例,分别编撰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并编写了2011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大事记。本书依次分析了2011年全国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态势,总结了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效;研究了资本城镇化对城乡一体化模式产生影响等新情况,探索转型环境下新现象、新问题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土地、户籍、农民工、社保改革的政策体系等角度,集各地创新经验,分析新问题。本书对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编 辑:陈凤玲;张景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Abstract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丛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BⅠ 总报告

  B.1 十年磨一剑——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伟大成就

   第一部分 农业

    ——粮食产量八连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正在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转型

    ——农民增收“八连快”:从收入结构来看,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增长格局

    ——政策与机制共发力:九个“一号文件”,使“三农”发展在“黄金期”奋进

   第二部分 林业

    ——生态建设发展战略,铸就林业发展新辉煌

    ——转型跨越升级发展,特色林业探索新路

   第三部分 国土资源

    ——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地肥粮丰功在整治

    ——依托整治坚守“红线”

    ——土地利用重在变革

    ——保障发展保护资源

   第四部分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重要变化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第五部分 工业

    辉煌成绩——重返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

   第六部分 能源

    ——能源发展成就斐然

    ——科学发展创新推动

   第七部分 科技

    ——科技事业跨越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抓住六个“坚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第八部分 水利

    ——保发展

    ——惠民生

    ——谋长远

    ——亮点纷呈

   第九部分 旅游

    ——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

    ——转变经济方式,凸显旅游业的战略地位

    ——开拓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B.2 探索“四化同步”发展与城镇化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政策、新模式

   一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1.城乡社会结构显著变化

    2.农村公路交通和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 城镇化发展趋势深刻变化的理论思考

    1.我国政府和人民对发展绩效的评价观念和标准变化深刻

    2.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东中西部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任重而道远

    3.我国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不平衡和中心城市、新城发展趋势

    4.新城

   三 面临的现实问题

    1.城市化水平不是越高越好

    2.城市化进程不是越快越好

   四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国家的特色

   五 城市郊区应该是城乡聚集体

   六 从《中原经济区规划》看未来10年的城市化战略新动向

    1.研究和提出问题

    2.要突出国家对跨省经济区的开发与管理的权益

    3.待《中原经济区规划》颁布后,企业应该做的事

     (1)首先要对中原地区进行扎实的调研,并编制和选择合理的战略

     (2)中原经济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分析

     (3)河南省农业大县的农业产业化与中小城镇发展实例

     (4)河南省建设生态大县和文化大县实例

     (5)山东省东平县建设生态大县、文化大县实例

     (6)以上地区发展趋势的特点

   七 城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化问题

   附文:中国农村学校每天消失63所

    农村校10年减少一半

    农村校问题已获重视

  B.3 “十二五”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 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

    1.粮食生产成就斐然

    2.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3.解决促进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

   二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1.近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2.农民增收问题依然突出

    3.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三 并行不悖地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1.我国城镇化水平近年快速提高

    2.我国城镇化仍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3.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4.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并行不悖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

 BⅡ 理论篇

  B.4 城乡一体化视角的中国粮食安全难题

   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只能立足国内,不可能寄望于国际市场

   二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正在逐渐增加、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

   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内粮食消费面临新的复杂形势,迫切需要强化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粮食安全观

  B.5 城乡统筹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实践和经验总结

   一 当前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村庄规划基础薄弱

    (二)农民住宅建设无序,土地浪费严重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利用效益不高

   二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量力而行,突出重点

    (二)规划先行,分类指导

    (三)技术指引,打造特色

    (四)集约用地,统筹城乡

   三 城乡统筹新农村规划建设案例

    (一)成都市金堂县广兴镇九龙村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案例

     1.村庄基本情况

     2.农村社区规划

     3.九龙村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二)天津东丽区华明镇城乡统筹规划案例

     1.华明镇基本情况

     2.规划建设基本情况和创新特点

     3.规划实施效果

 BⅢ 实践篇

  B.6 浙江省丽水市统筹城乡发展报告

   一 丽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城乡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四)城乡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五)农村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六)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二 今后五年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主要路径是推进“四大融合”

    (二)具体目标是实现“一翻、两化、三新”

    (三)重点任务是实施“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

     1.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2.实施生态农业推进计划

     3.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

     4.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5.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计划

     6.实施农村体制创新计划

  B.7 青海省西宁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工作经验

   一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产业分工一体化

    (一)明确定位,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二)依托优势,县域经济特色进一步凸显

    (三)突出重点,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显现

   二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推进规划布局一体化

    (一)明确分区功能定位

    (二)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三)强化城镇体系建设

   三 统筹城乡社会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 统筹城乡发展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一)城乡交通四通八达

    (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三)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五 统筹城乡发展基础,强化农村基层建设

    (一)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提高城乡统筹水平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

  B.8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的探索

   一 规划研究的基本依据

    (一)我国目前社会发展阶段的需要

    (二)青海省现阶段发展的需求

    (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二 规划编制的理论方法

    (一)抓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二)注重工业化、城镇化的宏观社会背景,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三)尊重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工和自然差异,实现城乡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四)尊重青海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

   三 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一)规划定位

    (二)规划原则

     1.集中与分散建设相结合

     2.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原则

     4.坚持公平公正、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原则

     5.尊重居民意愿

    (三)规划的系统评估

   四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领域的制度安排

     1.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

     2.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及保障机制,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制度

     3.改革户籍制度

    (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三)建立国家相关的长效政策扶持、补偿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

     2.完善一体化评价考核制度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4.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

  B.9 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总结

   一 主要工作

    (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着力激活生产要素

     1.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2.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3.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以推进“三个集中”为抓手,着力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1.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

     2.推动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3.推动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

    (三)以促进权益平等为基本取向,着力推进“三化”进程

     1.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2.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3.推进经济社会权利平等化

    (四)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

     1.明确要求确保质量

     2.强化措施快速推进

    (五)以落实责任为基础,着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1.建立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

     2.制定年度行动计划

     3.建立目标考核体系

     4.建立共推共建机制

   二 取得成效

    (一)城乡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局面基本形成

    (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三)统筹城乡改革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 几点体会

    (一)要始终坚持把构建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战略

    (二)要始终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

    (三)要始终坚持把着力改善民生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最终目标

    (四)要始终坚持把尊重群众意愿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原则

  B.10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幸福乐至”

   一 以科学规划为龙头,统筹点、面合理布局,规划是纲,纲举目张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

    (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

    (三)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二 以“两化”互动为引擎,力求产、城一体发展

    (一)着力做强工业

    (二)着力做优城市

   三 以三种经济为支撑,推进量、质跨越提升

    (一)大力发展通道经济

    (二)大力发展城郊经济

    (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四 以交通水利为重点,构建内、外基础体系

    (一)统筹交通路网建设

    (二)统筹水利设施建设

    (三)统筹城乡公用设施建设

   五 以均等服务为目标,加速城、乡资源共享

    (一)优先发展民生社会事业

    (二)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六 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实现时、空同步演进

    (一)健全城乡统筹机制

    (二)健全要素保障机制

    (三)健全社会治理机制

  B.11 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中农户对土地流转创新模式的认知及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一)政府政策文献

    (二)相关学者的研究综述

   三 调研设计及说明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

    (二)调查研究的思路框架

    (三)调查地点的选取

    (四)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1.有效样本的年龄结构分析

     2.有效样本的性别比例分析

     3.有效样本的婚姻状况分析

     4.有效样本的受教育程度分析

   四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分析

     1.政策的宣传状况分析

     2.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

     3.政策的接受状况分析

     4.政策的未来预期分析

    (二)影响政策意愿的因素分析

     1.影响吴中区政策接受意愿的因素分析

      (1)人口社会特征变量的影响

       ①年龄结构对接受意愿的影响

       ②职业状态对接受意愿的影响

      (2)经济因素变量(经济收入状况)对接受意愿的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变量的影响

     2.影响高新区政策接受意愿的因素分析

      (1)人口社会特征变量的影响

       ①年龄结构对接受意愿的影响

       ②教育程度对接受意愿的影响

      (2)经济因素变量(经济收入状况)对接受意愿的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变量的影响

   五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土地承包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可以提高社会总体收益

     2.政府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许多民众没有真正了解政策的含义

     3.政府在推行新政策的时候更多地还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措施,并没有真正地考虑下层群众的意愿

     4.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状态等因素对接受意愿的影响比较明显

     5.低收入或高收入人群都更愿意接受土地流转的政策

    (二)政策建议

     1.土地承包权置换股权的方式应该在全市进行推广

     2.政府在新政策实施前、实施时、实施后都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确保政策普及之处人人知晓

     3.政府在政策制定之时,要更多地考虑从基层出发,接受基层的合理利益诉求

     4.完善整个政策操作流程的透明化和标准化,尽量减小民众心理预期的不确定性,提高政府政策实施的公信度和信心

   六 具体案例分析

    (一)基本信息

    (二)家庭情况

    (三)关于此次苏州市“三置换三集中”土地流转创新模式的意愿调查

  B.12 苏州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 苏州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1.残疾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形成全方位

      (1)城乡低保和低保边缘残疾人生活救助实现普惠加特惠

      (2)无业重残人员生活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3)城乡残疾人医疗救助全面实施

      (4)城乡残疾人教育救助与奖励制度日趋完善

      (5)残疾人住房救助政策不断完善

     2.残疾人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1)困难残疾人家庭参加社会保险优惠补贴政策普遍落实

      (2)部分县市已率先实现了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体化

      (3)残疾人的医疗保障网络体系日趋健全

     3.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形成多元化

      (1)城乡残疾人一体化社会福利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2)残疾人社会慈善事业多元化、常态化、项目化

     4.残疾人城乡就业政策形成一体化

    (二)残疾人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基本具备

     1.城乡残疾人康复服务形成同步发展基础

      (1)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进展顺利

      (2)残疾人“三助一给”康复重点项目成效显著

      (3)残疾人康复服务基本实现“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2.城乡残疾人托养服务形成统筹发展基础

      (1)托养服务工作品牌化

      (2)托养服务体系多元化、社会化

      (3)托养服务形式多层次、多样化

     3.城乡残疾人就业服务形成均等发展基础

      (1)培训服务全方位、多途径

      (2)残疾人就业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3)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4.城乡残疾人教育服务形成同质发展基础

      (1)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2)加快发展残疾学生高中段以上教育

      (3)完善各类助学补助及奖励制度

   二 苏州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纳入发展大局

    (二)确立发展理念

     1.率先发展理念

     2.现代化发展理念

     3.国际化发展理念

     4.统筹发展理念

     5.社会参与发展理念

    (三)明确发展策略

     1.政策一体、服务统筹

     2.明确目标、落实抓手

     3.突出重点、兼顾均衡

     4.先易后难、逐步接轨

    (四)提供发展保障

     1.组织保障

     2.投入保障

     3.政策保障

   三 苏州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城市和农村发展差别的客观存在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起步较晚的现实

    (三)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的不相对称

   四 苏州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发展农村残疾人事业,消除城乡发展差别

    (二)狠抓制度形成、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三大发展重点

    (三)进一步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

  B.13 江苏苏州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一 苏州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及创新举措

    (一)积极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基本实现

    (二)积极推进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趋向统一

    (三)积极推进社会失业、工伤、生育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二 深化苏州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

    (二)不可预测因素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潜在压力增加

    (三)地方财政资金偏紧使社会保险支撑能力面临新挑战

   三 完善苏州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元化框架,全面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并轨运行

     1.进一步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2.全面完成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并轨

     3.完善养老待遇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

    (二)构建完善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一元化框架,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

     1.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设计

     2.合理提高各类人群医疗保障水平

     3.加大对困难人群社会医疗救助的倾斜度

    (三)构建完善社会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水平提升

     1.巩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提升失业保险功能作用

     2.调整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证工伤保险基金安全运行

     3.巩固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体现妇女生育的社会价值

    (四)构建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机制,全面增强社会保险抗风险能力

     1.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2.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

     3.研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机制

    (五)构建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基层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巩固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

     3.加快推进“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设步伐

  B.14 苏州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面临形势与发展路径

   一 苏州农村社会管理的新变化

    (一)“三大”合作: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新突破

     1.探索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2.拓展了农民增收新途径

     3.健全了农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4.开创了农村基层民主治理新模式

    (二)多元融合:农村社会管理主体新格局

     1.坚持基层党建引领

     2.强化基层自治

     3.打造公益组织品牌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新目标

    (四)精神文明:农村社会管理新价值

     1.坚持典型引导,发挥文明村镇示范作用

     2.深化主题教育,塑造新型价值观念

     3.加强环境建设,提升农村文明水平

     4.打造文化载体,构建标志性文化设施

    (五)现代社区:农村社会管理新平台

     1.健全农村社区组织机制

     2.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二 苏州农村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增收面临新挑战

    (二)合作组织水平亟待提升

    (三)条块分割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效率

    (四)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五)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三 苏州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扩展社会管理主体,健全融合格局

     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2.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3.提高村民组织管理能力

    (二)深化新经济组织建设,重塑农村社会管理微观机制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社会管理经济基础

     2.完善提升“三大合作”,优化组织结构

     3.加强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农村新型金融制度

    (三)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提升社会事务管理能力

     1.制定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2.加快城乡社保并轨步伐

     3.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的力度

    (四)强化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文化引领能力

     1.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文化凝聚引领能力

     2.构筑文化设施网络,提升文化惠民能力

     3.加强法治文化工作,提高文化维稳能力

     4.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文化育人能力

    (五)推进新型社区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管理平台

     1.科学规划社区建设

     2.推进城乡社区联动

     3.改善社区居住环境

   四 苏州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二)资金保证

    (三)典型引领

    (四)工程驱动

  B.15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研究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界定

   二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和转移特点

   三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四 湖南省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

    (一)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概况

    (二)对城乡一体化相关区域的实地考察

     1.普满——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示范区

     2.行廊镇——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3.塘村——装备制造工业产业板块

    (三)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经验

     1.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创业

     2.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城镇化进程

     3.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有效利用民营资本

     4.政府强力推动

    (四)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1.能源及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2.产业链不完整

     3.小城镇规模问题

    (五)在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建议

     1.积极发展产业集群

     2.“跳跃式成组团”是加快嘉禾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五 小结

  B.16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一元户籍制度改革调查研究

   一 荆门市掇刀区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一)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含义

    (二)选择掇刀区作为一元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的原因

     1.现实条件

     2.城乡一体化与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双向互动

   二 荆门市掇刀区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改革的几个维度

     1.户籍改革

     2.土地流转

     3.就业与安置

     4.教育

     5.社会保障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1.城乡差距缩小,城乡界限逐渐模糊,人口实现自由流动

     2.就业机会增多,公共服务体系趋于完善,经济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局面

    (三)居民对改革的态度和评价

   三 全国各地户籍制度改革的比较研究

    (一)先改内容、后改形式

    (二)先改形式、后改内容

   四 关于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有层次、分步走,进行渐进式改革

    (二)繁荣经济,加快与户籍改革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三)完善户籍立法,进行平等法制观念教育

  B.17 江西“三化同步”发展研究

   一 江西“三化”的发展成就

    (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三)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增强

    (五)“三化”合力促经济发展上台阶

   二 江西“三化同步”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化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不强

    (二)半城镇化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家庭和谐稳定

    (三)农业现代化滞后有可能拖累工业化和城镇化

   三 当前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我国进入城镇化全面加速发展时期

    (二)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科技进步及其广泛应用将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四 推进江西“三化同步”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二)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三)有利于实现江西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稳定

   五 推进江西“三化同步”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构建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制度

     1.促进农民就业非农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同推进

     2.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3.改革土地使用制度,保障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者的权益,健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4.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

     5.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的顶层设计

    (二)构建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向“三农”倾斜的长效机制

    (三)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稳步推进农业组织创新,引导农民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3.着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4.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5.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6.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新型农民

   六 推进江西“三化同步”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确立“三化同步”的战略地位

    (二)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三)整合城乡资源,构建“三化同步先行区”

  B.18 福建省晋江市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

    (一)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

    (二)“城乡关系”历史演变进程下的城乡一体化

    (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二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晋江模式”新发展

   三 晋江城乡一体化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基础条件

    (一)自然、人口与行政区划

    (二)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地位不断提升

    (三)工业化进程迅速,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四)城乡差距小,成功破解城乡二元格局

    (五)晋江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四 晋江市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剖析

    (一)产业联动的集聚扩散机制

    (二)政府主导与市场互动有机结合的机制

    (三)均衡决策与统筹发展有机结合的机制

   五 晋江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

    (一)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的城乡一体化

    (二)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体化

    (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

    (四)城乡医疗与社会保障体制的一体化

     1.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

     3.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4.城乡一体化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五)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

    (六)城乡产业与劳动就业的一体化

    (七)城乡生态保护一体化

    (八)城乡规划的一体化

   六 晋江市城乡一体化的经验总结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公共财政的三个倾斜

    (二)真抓实干、不搞“一阵风”,也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

    (三)城乡一体化必须跳出“三农”看三农,建立城乡统一市场

    (四)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更不是要消灭“三农”

    (五)县域经济水平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

    (六)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区域城乡一体化的两大推动力

    (七)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七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二)城乡差距虽小但存在扩大的趋势

    (三)社会救助资源分散、救助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社会保障及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保障滞后

    (五)农业是“三农”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短板”,农业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传统建筑与文化有待进一步保护

  B.19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李家上流社区安置房建设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一 基本做法

    (一)坚持“三个原则”,实现旧村拆迁阳光化

     1.坚持公开原则

     2.坚持公平原则

     3.坚持公正原则

    (二)坚持“四个注重”,实现回迁安置精细化

     1.注重高点规划

     2.注重品牌建设

     3.注重完善配套

     4.注重优化环境

    (三)坚持“四个强化”,实现社区管理规范化

     1.强化人文管理,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2.强化物业管理,打造品质服务品牌

     3.强化保障意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四)坚持“一条主线”,实现社区发展持续化

     1.坚持打基础谋长远

     2.坚持抓改革图跨越

     3.坚持重节流抓开源

   二 取得成果

    (一)重建了“形”,破旧村庄变身英伦风情小镇

    (二)重塑了“神”,和谐健康的社区文化蓬勃兴起

    (三)新造了“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凝聚了“心”,改善了干群关系

   三 几点启示

    (一)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区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做大做强社区集体经济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区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

    (三)科学化的社区管理模式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区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区持续稳定发展的灵魂

  B.20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一 胶州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一)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二)统筹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三)统筹城乡发展,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建设

    (四)统筹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二 胶州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效

    (一)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加快了村集体增收,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能力

    (三)有效地转移了农民,促进了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

   三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制订科学统一的规划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求出路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始终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题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以政府为主导,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B.21 山东省青岛市全域统筹视角下扩大消费需求问题研究

   一 青岛市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一)消费总量持续增加

    (二)消费率持续走低

    (三)城乡消费差距拉大

    (四)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

   二 青岛市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投资与消费长期失衡的恶性循环

    (二)城乡差距的长期存在

    (三)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下降

    (四)分配政策不合理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三 全域统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一)一如既往地发展经济

     1.扩大城市规模,构建现代化国际城市框架

     2.调整产业结构

     3.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聚集和辐射力度更强的城市群

    (二)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扭转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观念

     2.合理确定投资率

     3.加快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注重投资质量和方向

    (三)合理调整分配制度

     1.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2.加快形成“纺锤形”收入分配格局

     3.进一步发挥结构调整在促进居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四)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1.解决农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问题

     2.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3.搞好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养老保障”

     2.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全民“病有所医”

     3.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六)积极培育城乡居民消费环境

     1.继续实施鼓励消费的相关政策

     2.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3.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4.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B.22 提升山东省青岛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报告

   一 青岛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差距分析

    (一)经济总量上的差距

    (二)园区建设上的差距

    (三)产业集群上的差距

    (四)骨干企业上的差距

    (五)城镇功能上的差距

    (六)新农村建设上的差距

    (七)现代农业上的差距

    (八)体制创新上的差距

   二 青岛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国际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崛起扩张势不可当,同时金融危机影响犹在,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从国内来看,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全面实施,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被全面打破,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合作与竞争互依

    (三)从青岛市自身来看,随着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力度的加大,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与约束同在

     1.优势主要体现在

     2.约束主要体现在

   三 协调推进县域“三化”,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增长极

     1.打造战略性发展平台,在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2.发展千亿元级经济板块,在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

     3.培育百亿元级骨干企业,在大企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

    (二)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大青岛战略支撑区

     1.做大五市城区,在多源辐射上实现新突破

     2.做强十个中心镇,在人口集聚上实现新突破

     3.做好大批农村新社区,在村庄集聚上实现新突破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创建强农富民示范市

     1.构建发展载体,在建设“四大基地”上实现新突破

     2.培育经营主体,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上实现新突破

     3.拓展多种功能,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四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坚持统一思想,强化指导理念上的支持

    (二)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布局上的支持

    (三)坚持基础先行,强化对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四)坚持要素支撑,强化对土地和资金等要素方面的支持

    (五)坚持改革推动,强化对基层机制创新的支持

    (六)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上的支持

  B.23 “3+1”联手共建:烟台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探索

   一 基本做法及经验

    (一)机关事业单位注重政策信息服务,体现公仆意识

    (二)企业注重感恩回报服务,体现反哺意识

    (三)小康村注重引领示范服务,体现融合意识

   二 “3+1”联手共建的特点及实践意义

    (一)联手共建的特点

     1.“3+1”联手共建不同于以往的贫困村帮扶

     2.“3+1”联手共建是一项互利双赢的新举措

    (二)联手共建的实践意义

     1.“3+1”联手共建把全社会的关注点引向“三农”

     2.“3+1”联手共建使共建单位“各得其所”

     3.“3+1”联手共建调动了农民主体的积极性

   三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联手共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联手共建新农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二)必须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

    (三)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四)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B.24 统筹城乡视域下沿海乡村旅游发展的“崂山模式”

   一 崂山区推动乡村旅游的实践

    (一)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推动城乡旅游和谐发展

    (二)加强统一规划,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

    (三)加强旅游通道建设,促进城乡旅游便利沟通

    (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内涵

    (五)举办策划特色节(会),助推乡村旅游的组团统筹发展

    (六)深挖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特色线路

   二 崂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探索了四种发展模式

    (一)“街道、社区、农户混合”发展模式

    (二)“公司+农户”发展模式

    (三)“社区集体投资”发展模式

    (四)“公司独立运作”发展模式

   三 崂山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

    (一)有效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有力促进了城乡互动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扩大了土地经营组织化、集约化规模效益

   四 崂山区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启示

    (一)政府主导是实现城乡旅游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特色模式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因素

    (三)品牌战略是保持乡村旅游持久吸引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强大内动力

  B.25 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特征与犯罪问题

   一 流动人口众多

   二 产业结构调整

   三 多元文化碰撞

   四 城市空间环境

   五 交通物流通达

   六 城镇一体化

  B.26 重视乡土文化对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

   一 认识和把握乡土文化的生态意义

   二 乡土文化:二十四节气主导的天人合一的生产与生活

    (一)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

    (二)二十四节气相应的民俗节庆

    (三)与二十四节气相配套的养生

    (四)传统节气与民俗体育

     春节——舞龙舞狮

     元宵节——“元宵争看采莲船”

     清明节——“忙趁东风放纸莺”

     端午节——龙舟竞渡

     中秋节——“中秋赏月舞气柑”

     重阳节——九九登高

   三 正确处理乡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城镇化与乡土文化传承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乡土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

    (三)借助乡土文化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

    (四)中国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也可转化为GDP

   四 我国目前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若干措施

    (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

    (三)节庆活动中的乡土文化创新

   五 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若干问题

     1.对乡土文化重视程度不足

     2.配套条件差,难以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

     3.传承及管理人才缺乏,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二)促进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几条建议

     1.建立正确的乡土文化观,编制国家级乡土文化保护规划

     2.加强全民乡土文化传承意识,激发城乡居民对乡土文化的审美需求

     3.以保护和传承为前提,加强乡土文化产业化运作

   结论

 BⅣ 大事记

  B.27 中国城乡一体化2011年大事记

 摘要

 法律声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主编,旨在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律。在新形势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是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改革和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这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中国城乡发展和建设,年年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本书分析了2011年全国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和态势,从理论和实践上,依次分析和认识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效,从土地、户籍、农民工、社保改革的政策体系等各个角度,集各地创新经验,分析新问题。关注城镇化对城乡一体化模式产生影响等新情况,探索转型环境下新现象、新问题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本书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社会调查、各地案例,依次编辑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并编写了2011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大事记。本书对政府部门、学界和广大读者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仇保兴:《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辩——“C模式”超越“A模式”的诱惑和“B模式”的泥淖》,《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16(1)期,第1~7页。

沈清基、吴斐琼:《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研究》,《城市规划》2008年第4期,第60~70页。

宋永昌等:《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第5期,第16~19页。

http://www.gzwd.gov.cn/wd/576460752303423488/index.html

邓毛颖:《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的探讨与实践》,《中华建设》2008年第5期,第39~41页。

杨子江、李兵:《孝感地区新农村住宅建设调查》,《住宅科技》2007年第5期,第37~42页。

陈安生:《新农村住宅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山西建筑》2008年第5期,第13~14页。

邓毛颖、蒋万芳:《城乡统筹下的村庄布局规划研究》,《小城镇建设》2007年第12期,第48~51页。

杨忠伟、臧慧怡:《苏州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新模式》,《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

谢思全、郭金兴:《天津市宅基地换房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李行、温铁军:《中国60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年第3期。

孔祥智、伍振军、张云华:《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征、模式及经验——浙、皖、川三省调研报告》,《江海学刊》2010年第2期。

孔祥智:《孔祥智解读:一号文件的重点以及完善土地流转的四项建议》,《理论导报》2010年第2期。

周加来:《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5期。

杨培峰:《城乡一体化系统初探》,《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2期。

李同升、库向阳:《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以宝鸡市为例》,《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1期。

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城市规划》1997年第5期。

吕萍:《城乡经济一体化中集体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年第24(2)期。

杨伟洪、吴群:《我国城乡土地流转模式及其一体化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第25(3)期。

景普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城市规划》2003年第27(6)期。

万厦、海平、利痕:《城市扩展中失地农民的困境与出路——以成都市武侯区为样板的典型研究》,《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

邓丽君:《城乡一体化之我见》,《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2期。

田美荣、高吉喜:《城乡统筹发展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中国发展》2009年第4期。

陈学华、赵洪江:《城乡一体化动因及结果: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农村经济》2007年第8期。

孔祥智、王志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

温铁军:《关于征地与农村治理问题的几个观点》,《乡村中国观察周刊》,2009。

林巍、张云军:《基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程度评析》,《农业经济》2008年第8期。

温铁军、温历:《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7期。

费孝通:《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中国社会学》1993年第1期。

洪银兴、王荣:《改革开放三十年:苏州经验》,古吴轩出版社,2008。

梁君林、郭志辉:《江苏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和发展研究》,《西北人口》2009年第3期。

苏州残联政策法规汇编,苏州市残联网,http://www.cl.suzhou.gov.cn。

苏州、昆山、张家港、吴江、吴中、沧浪等市、区相关残疾人政策法规。

周立:《极化的发展》,海南出版社,2010,第85~92页。

李仙娥、王春艳:《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04年第4期,第60~63页。

张磊:《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经济纵横》2007年第2期,第56~58页。

刘洪银:《技术进步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和机理》,《软科学》2011年第25(7)期,第87~91页。

丁守海:《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与工资上涨——基于家庭分工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第4~21页。

丁守海:《反哺农业的新视角:促进隐蔽性失业向剩余劳动力转化》,《宏观经济》2005年第8期,第15~18页。

丁守海:《城市部门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比较》,《经济科学》2006年第2期,第34~42页。

梁雄军、林云、刘平青、丁守海:《工业化进程中的“民工荒”形成机理实证研究——以浙闽津1550位农民工“二次流动”为例》,《产经评论》2010年第3期,第101~116页。

胡枫:《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估计》,《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8(2)期,第14~18页。

黄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第32(10)期,第46~49页。

危丽、杨先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博弈分析——对托达罗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经济问题》2005年第9期,第34~37页。

简新华、张建伟:《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市民——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和特点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6)期,第12~18页。

于文静、付佳迪、艾靓:《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研究——以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为例》,《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8期。

陆益龙:《户口一元化改革:问题与对策——对四省市试点改革经验的调查》,《江海学刊》2009年第1期。

董少平:《论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向》,《行政与法》2003年第3期。

王振亮:《城乡空间融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陆学艺、王春光等:《县域现代化:破解中国城乡二元格局的关键》,载《2008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刘福刚:《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5~201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010。

新华社:《福建省晋江实行低保城乡一体化》,http://www.sdkjb.com/news/guonei/20061011/10015.html。

新华社:《福建晋江:“新农合”实现城乡一体化》,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10-12/03/content_1759014.htm。

王建新:《晋江实行低保城乡一体化十万人次受惠》,2006年10月14日《泉州晚报》。

李霞:《城乡一体化的成功范例》,2008年12月29日《学习时报》。

杨益民:《统筹兼顾:晋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新华网,http://www.fj.xinhuanet.com/nzw/2008-12/16/content_15194385.htm。

晋江市民政局:《我市调整2012年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2011年11月24日。

《新农合“晋江模式”特色明显》,晋江政务网,http://app.jinjiang.gov.cn/catalog/NewsText.asp?id=440345&stat=1。

陈泉源:《我市调整2012年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晋江民政》第147期。

高卫红:《统筹城乡发展要做到“四个防止”》,《党政干部文摘》2009年10期。

庄毅:《关于创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以晋江市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10期。

青岛市统计局:《青岛统计年鉴》(历年),http://www.stats-qd.gov.cn/。

赵振华:《构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良性互动机制问题研究》,《理论学刊》2011年第10期。

陈少强:《构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王威:《我国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对扩大消费需求的影响》,《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徐福英、马波:《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林兢:《看崂山区如何打造“山东省最具吸引力的乡村游目的地”》,《青岛日报》2007年第3期。

简 介:本书从理论研究、政策实践、实际成效等方面对北京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在借鉴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狭义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2年北京狭义城乡一体化进程做了动态监测与评价。同时,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了北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

作者: 张英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