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08

中介组织研究――制度变迁中产权交易机构的案例分析图书

Research on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The Case Study on Equity Exchange Agency in Institutional Changes

SSAPID:101-8975-3835-35
ISBN:978-7-80230-673-8
DOI:
ISSN:
关键词:

中介组织 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对中介组织的专题、个案研究,突破了以往中介组织研究领域缺乏理论整合,对中介组织的产生、成长和运作机制给予了充分的描述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基础调查资料和相关的文献综述,对后来的研究者们也是很有价值的。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学人类学论丛
作 者:方卫华
编 辑:杨桂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序言

 后记

 《社会学人类学论丛》出版说明

 导言

  一 产权改革的重要性

  二 中介组织的普遍性

  三 社会转型中的秩序

  四 小组织的综合案例分析

  五 本书的结构

 第1章 三重视野:中介组织研究综述

  一 组织研究中的中介组织概念

  二 西方中介组织研究的三个案例

   案例1 硅谷的劳动力市场中介

   案例2 加拿大的经济中介群体研究

   案例3 经纪人和顾问:律师事务所作为硅谷发展中的中介

  三 我国学术界对中介组织的研究

  四 分析中介组织的理论视野

   (一)中介组织研究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视野

   (二)中介组织的三维分析框架

  五 中介组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产权交易与中介组织:历史、现状和经验问题

  一 企业产权交易与中介组织的历史简述

   (一)国外企业产权交易的历史和中介机构

   (二)我国历史上的企业产权交易和交易机构

   (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企业的产权“交易”

  二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企业产权交易和交易机构

   (一)产权交易的兴起与发展阶段

   (二)中国特色的产权交易机构兴起

   (三)产权交易机构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三 产权理论与产权交易的必然性

  四 为什么需要产权交易中心?

   (一)如何解释产权交易中心的产生?

   (二)产权交易中心如何演变?

 第3章 产权交易机构的分析框架

  一 区域性产权交易机构概况

  二 产权交易机构的功能分析

   1.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分权;二是下放国有企业的权力,实行政企分离,精简政府机构

   2.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同样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多种经济成分,二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实现和运营机制

   3.产权交易机构所发挥的功能

  三 产权交易机构的变迁分析:作为法人行动者的中介组织

   (一)法人行动者:社会结构中的产权交易中心

   (二)产权交易中心的组织结构、行动类型和利益

    1.产权交易中心的组织结构

    2.产权交易中心的行动类型

    3.产权交易中心的利益

  四 产权交易中心的组织行为与特征

   (一)产权交易中心主要负责人积极游说产权交易的立法

   (二)产权交易中心在市场交换手段上创新交易方式

    (1)准备阶段

    (2)公告撮合阶段

    (3)会议召开阶段

    (4)产权交接

    (1)清产核资工作与制度安排

    (2)利用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政策

    (3)盘活信贷资产

   (三)产权交易中心旨在从事建立网络关系的沟通行动

 第4章 市场交易关系与产权交易中心

  一 产权交易关系的形式

   (一)产权交易的典型形式

   (二)产权交易的具体形式

   (三)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

  二 河南省产权交易中心的交易模式:案例分析*

   (一)产权交易——A股份有限公司兼并B厂*

    1.企业概况

    2.兼并过程

    3.中心参与

    4.小结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C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兼并D厂

    1.企业概况

    2.兼并过程

    3.纠纷

    4.小结

  三 T市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模式:案例分析*

   (一)T市产权交易市场操作的一个典型案例——E有限责任公司(简称E公司)兼并F厂

    1.兼并企业概况

    2.交易市场意见

    3.召开论证会

    4.资产评估

    5.提出报告

    6.小结

   (二)河南省产权交易中心与T市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模式比较

  四 产权交易机构的功能分析:各有侧重的功能

   1.兼并过程

   2.联合兼并

 第5章 国家与社会:权证交易机构的建立

  一 政府与企业:渐进改革的背景

   (一)渐进改革含有“试错”的特点

   (二)资本市场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工具

   (三)企业为摆脱困境迫切需要新的产权交易形式

  二 产权拆细:部分产权交易

   (一)案例:T市M有限公司的产权拆细

   (二)部分产权交易的问题

  三 权证交易的建制过程

   (一)权证交易的模仿创新过程

   (二)话语:专家、地方政府和企业

   (三)产权交易中心的利益驱动

  四 权证交易所的结构

  五 地方利益与产权交易机构的角色

 第6章 权证交易的市场运作

  一 企业上柜程序:以P公司为例

   (一)P公司的股份制改制过程

   (二)P公司在权证交易所的上柜程序

   (三)权证交易的运作过程

    1.委托

    2.撮合成交

    3.行情揭示

    4.清算交割

  二 上柜企业与上市企业的比较

   (一)上柜企业与上市企业的条件限制

   (二)权证与大市股票的收益比较*

   (三)河南权证指数的变化

  三 股权交易和产权交易:企业股份制的社会涵义

   (一)证券的社会化期望效果:公平、公正、公开

   (二)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的社会性比较

  四 市场中介组织的组织种群及其规制

   (一)权证交易中的其他中介组织

    1.律师事务所

    2.会计师事务所

    3.资产评估事务所

    4.审计师事务所

   (二)以权证交易所为核心的对中介组织的规制

    1.中介组织入场管理

    2.中介组织资格

    3.中介组织收费

    4.中介组织处罚

 第7章 国家与社会:权证交易所被关闭过程中的政府、企业和股民

  一 政府整顿金融秩序与取缔权证交易

   (一)中央政府整顿金融秩序

   (二)地方政府关闭权证交易所

  二 权证交易所的关闭过程

   (一)权证交易所对取缔权证交易的反应

   (二)权证交易所寻找出路

   (三)权证交易所的最终关闭

  三 权证交易所被关闭过程中的股民

   (一)股民和对股民的访谈情况

   (二)股民的疑问:政府行为与权证交易的合法性

   (三)股民的反应与希望

  四 企业的出路

   (一)权证交易所被关闭后企业可选择的出路

   (二)筹划合并上市:一个案例

    1.协商过程

    2.上市策划

     (1)企业重组方案

     (2)拟上市公司的股权设置

     (3)上市发行

  五 利益冲突与中介组织失灵

 第8章 社会网络关系与产权交易市场

  一 社会网络理论:结构洞与社会网络建构

   (一)社会网络理论与结构洞

   (二)结构洞与产权交易网络的兴起

    1.会员制度

    2.信息网络

    3.经纪人制度

  二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进场交易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进展

   (二)产权交易机构的变化

   (三)构想产权交易区域市场:进场交易

   (四)股权登记托管转让业务

  三 技术产权与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一)有形市场模式:房地产交易中心模式

   (二)产权交易中心与技术产权交易

  四 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的网络治理

   (一)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的出现

    1.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2.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3.黄河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二)作为治理形式的产权交易网络

 第9章 中介领域的制度结构:关系与身份

  一 演进中的产权交易机构

  二 社会解构与中介组织的功能

   (一)中介组织与权力平衡功能

   (二)中介组织与交易协作功能

   (三)中介组织与信任沟通功能

  三 法人行动者:中介组织的身份问题

  四 公共领域中的中介组织

  五 社会转型与中介组织

 第10章 结语

 《社会学人类学论丛》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柏良泽、何凤秋:《社会中介组织角色定位的理论探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包亚钧:《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一体化构建与发展对策》,《经济纵横》2005年第3期。

毕肖辉:《企业兼并与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培育》,《人文杂志》1997年第6期。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曹凤歧:《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规范》,《现代企业导刊》1997年第1期。

曹凤歧:《股份经济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曹永胜:《论我国政府在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的作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常修泽主编《资产重组:中国企业兼并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常修泽等:《产权交易:理论与运作》,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陈洪波、唐兴霖:《论中国非营利组织合法性危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陈天祥:《产权、制度化和范式选择》,《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陈午晴:《公私格局的变化》,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论文,1997。

陈兴祖、李好好、邵中坚等:《现代经济社会的中介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陈周旺:《从放权到分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求索》2000年第5期。

程恩富:《西方产权理论评析》,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迟福林主编《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外文出版社,1998。

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顾昕、朱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邓伟根:《产权改革》,广东经济出版社,1996。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邓正来、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杨祖功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丁俊发:《对社会中介组织有关问题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1998年第3期。

董辅礽:《集权与分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董雪梅:《我国企业兼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经济问题》2002年第2期。

董志凯:《1978年以来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成长》,《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4期。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法博齐等:《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唐旭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冯凌、柯永果:《企业产权交易的理论和实践分析》,《生产力研究》1997年第5期。

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高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龚维敬:《企业兼并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郭振英主编《证券市场及其交易所》,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7。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何坪华、沈建中:《中介组织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理论与案例分析》,《农业经济》2000年第6期。

何增科:《市民社会:民主化的希望还是偶像》,《社会科学季刊》1998年春季卷。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译,华夏出版社,1989。

胡建绩:《产权重组》,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胡仙芝:《论社会中介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0期。

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

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邓正来、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李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江春:《产权制度与金融市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金晓彤、李金荣:《关于我国市场中介组织发展问题的讨论综述》,《税务与经济》1992年第7期。

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孔经纬:《新编中国经济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

李军:《市场中介组织的规范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第5期。

李恒光:《我国主要中介组织发展现状分析》,《东方论坛》2000年第2期。

李恒光:《我国市场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8期。

李恒光:《中介组织发展思考》,《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第6期。

李培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李培林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李普塞特:《政治人》,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李学峰:《产权交易与制度创新》,《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第11期。

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同心出版社,1996。

利奥塔尔:《后现代现状——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林凌、刘世庆:《恢复、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改革》2001年第5期。

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王逸舟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林毅夫等:《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刘峰:《我国产权交易机构的历史局限与未来发展》,《特区经济》1997年第5期。

刘洪编著《中介机构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刘伟、李凤圣:《产权通论》,北京出版社,1998。

刘伟、高明华:《转型期的国有企业重组》,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刘星、皮星:《现代企业兼并及兼并理论述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刘佛丁:《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的工业化》,《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

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刘军宁等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刘茂松:《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攻坚的理论与对策》,《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刘石慧、刘石泳:《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6期。

刘世定:《科斯悖论和当事者对产权的认知》,《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

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刘文通:《公司兼并收购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刘先明:《我国企业兼并重组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5期。

刘友芝:《传统交易费用兼并理论的演进及其评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刘智峰主编《第七次革命》,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刘助仁:《企业产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综述》,《中国物资》1994年第5期。

吕凤太主编《社会中介组织》,学林出版社,1998。

鲁彬:《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1998。

马洪主编《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马兰:《论我国柜台交易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经济评论》1997年第5期。

马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结构变迁》,《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马超群、薄湘平、陈牡妙:《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制度创新研究》,《湖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倪志伟:《国家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市场过渡与社会转型》,《国外社会学》1998年第5~6期。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诺思、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1999。

帕森斯、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刘进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潘席龙:《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新构想:权证制》,《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钱德勒:《看得见的手》,重武译,商务印书馆,1997。

沈立人:《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盛洪:《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斯科特:《组织理论》,黄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斯梅尔瑟:《经济社会学》,方明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宋光华主编《市场中介组织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孙黎主编《公司购并与产权交易》,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5。

孙立平:《传统与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孙尚清主编《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唐兴霖等:《试论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状况、问题和对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吴曲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童颖:《产权市场欲筑更大平台对接资本》,《上海证券报·资本周刊》,2002年12月6日。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3。

汪先进:《西方国家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成因分析》,《上海管理科学》2000年第3期。

王辉:《渐进革命》,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王颍等:《社会中间层》,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

王道云、武冰:《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历史实践与思考》,《中国证券业通讯》2002年8月。

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财贸经济》1996年第4期。

王健刚:《论社会中介组织》,《浦东开发》1994年第1期。

王庆洲、潘伟杰:《中介组织和社会结构变革:意义、问题与对策》,《理论学习月刊》1997年第2期。

王学英、蓝发钦编《资产经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王勋铭:《发达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完善的市场中介组织》,《兰州商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卫志民:《制度变迁与国企改革》,《财经研究》2002年第5期。

魏杰:《资本经营论纲》,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魏杰:《中国经济的盛世危言》,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魏后凯等:《中国地区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文宗瑜:《证券场外交易的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1998。

邬义钧:《企业兼并及美国企业五次兼并浪潮的启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吴甘霖、邓小兰:《产权交易:超级投资与超级商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吴文延:《中介组织的崛起与发展:问题与对策》,《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1期。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向明、宗超:《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研究综述》,《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肖耿:《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谢保嵩:《转轨期中介组织改革轨迹》,《经济论坛》2003年第6期。

谢保嵩、付战兵:《转轨期中介组织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观察》,《天府新论》2003年第2期。

熊映梧:《跨世纪难题:中国国企改革》,湖南出版社,1996。

新约:《对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理论思考》,《济宁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亚历山大:《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和其他非市民领域》,方卫华译,《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和跨文化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严启发:《产权问题研究综述》,《经济评论》1996年第1期。

杨来上等:《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产权制度约束及其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杨培新:《企业改革的新发展》,《经济纵横》1993年第6期。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杨树琪:《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3期。

张静:《法团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张富生:《河南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的问题与建议》,《经济经纬》1997年第6期。

张冀湘:《加强国有产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1994年第9期。

张曙光主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张云德编著《社会中介组织的理论与运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张志元:《西方投资银行模式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9期。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赵守国:《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方式及其效率比较》,《学术研究》1996年第6期。

郑厚斌:《收购与合并——企业产权交易及其市场组织》,商务印书馆,1998。

周立群:《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演进与发展》,《南开学报》1999年第2期。

周伟林:《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周耀虹:《略论发展中介组织与转变政府职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周翼虎、杨晓民:《中国单位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朱英:《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中国国有资产年鉴》编委会:《中国国有资产年鉴》,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Achrol,Ravi S. 1997. “Changes in the Theory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in Marketing Paradigm,”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Vol.25,Issue 1.

Adaman,Fikret and Madra,Yahya M. 2002. “Theorizing the ‘Third Sphere’:A Critique of the Persistence of the ‘Economistic Fallacy’,”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Vol.36,Issue 4.

Anheier,Helmut K. 1996. “Organizational Failures and Bankru-ptcies:What are the Issues?” 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Vol.39,Issue 8.

Barber,Benjamin R. 1996. “An American Civic Forum:Civil Society Between Market Individuals and the Political Community,”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y,Vol.13(winter).

Beckert,Jens. 2003. “Economic Sociology and Embeddedness:How Shall We Conceptualize Economic A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Vol.37,Issue 3.

Benner,Christopher Chatham. 2000. Navigating Flexibility:Labor Markets and Intermediaries in Silicon Valley,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Bhere,Horold and Desaulniers,Luc. 1998. “New Trend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The Emerging Role of Not-for-Profit Intermediary Groups,” Canada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Quebec Regions.

Blau,Peter M. and Scott,W.Richard. 1963. Formal Organizations. Routledge & Kegan Paul.

Bogason,Peter and Toonen,Theo A.J. 1998. “Introduction:Network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76,Issue 2.

Borzel,Tanja A. 1998. “Organizing Babylon on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Policy Networks,”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76,Issue 2.

Brinkerhoff,Jennifer M. 2002. “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A Defining Frame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Vol.22,Issue 1.

Brinkerhoff,Jennifer M. and Brinkerhoff,Derick W. 2002.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Evolution,Themes and New Direc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Vol.22,Issue 1.

Burrel,Gibson and Morgan,Gareth. 1979. Sociological Paradigms and Organisational Analysis. Heinemann.

Burt,R.S. 1992. Structure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rt,R.S. 1999. “The Social Capital of Opinion Leader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566(Nov.).

Burt,R.S. 2001. “Structual Holes versus Network Closure as Soci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Theory and Research,edited by Nan Lin,Karen S.Cook and R.S.Burt.Aldine de Cruyter.

Burt,R.S. 2002. “Bridge Decay,” Social Networks,Vol.24,No.4.

Campbell,John L. 1997. “Recent Trends in I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Vol.7/8.

Davern,Michael. 1997. “Social Networks and Economic Sociology:A Proposed Research Agenda for a More Complete Social Sci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Vol.56,Issue 3.

Dequech,David. 2003. “Uncertainty and Economic Soci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Vol.62,Issue 3.

Douma,Sytse and Schreuder,Hein. 1992. Economic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s. Prentice Hall.

Edwards,Bob and Foley,Michael W. 1998. “Civil Society and Social Capital Beyond Putnam,”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Vol.42,Issue 1.

Foley,Michael W. and Edwards,Bob. 1998. “Beyond Tocque-ville:Civil Society and Social Capital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Vol.42,Issue 1.

Giddens,Anthony and Turner,Jonathan H. 1987. Social Theory Toda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oldthorpe,John H. 1998. “Rational Action Theory for Sociolog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Vol.49,Issue 2.

Huang,Philip C.C. 1993. “Between Informal Mediation and Formal Adjudication:The Third Realm of Qing Civil Justice,” Modern China,Vol.19,Issue 3.

Kakabades,Andrew and Parker,Christopher. 1984. Power,Politics,and Organizations. John Wiley & Sons Ltd.

Leeuw,Frans L. 1997. “Solidarity Between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The Problem of Social Cohesion in the Asymmetric Society,” Rationality and Society,Vol.9,Issue 4.

Lowndes,Vivien and Skelcher,Chris. 1998. “The Dynamics of Multi-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An Analysis of Changing Models of Governa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76,Issue 2.

Martin,Kenney(ed.).2000. Understanding Silicon Valley:The Anatomy of an Entrepreneurial Reg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orrill,Calvin and Fine,Gary Alan. 1997. “Ethnographic Co-ntributions to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Vol.25,Issue 4.

Nee,Victor and Matthews,Robecca. 1996. “Market Transition and Societal Transformation in Reforming State Socialism,”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Vol.22,Issue 1.

Powell,Walter W. 1990. “Neither Market Nor Hierarchy:Network Forms of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Vol.12.

Powell,Walter W. and Smith-Doerr,Laurel. 1994. “Networks and Economic Life,”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cott,Richard W. 1992. Organizations(third edition).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Skocpol,T. 1979.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melser,Neil J. and Swedberg,Richard. 1994.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tanfield,James Ronald and Carroll,Michael C. 2004. “Gove-rnance and the Legitimacy of Corporate Power:A Path for Conve-rgence of Heterodox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Vol.38,Issue 2.

Stolle,Dietlind and Rochon,Thomas R. 1998. “Are All Associa-tions Alike?” American Behavior Scientist,Vol.42,Issue 1.

Suchman,Mark C. 2000. “Law Firms as Intermedia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licon Valley,” Understanding Silicon Valley:The Anatomy of an Entrepreneurial Region. Edited by Martin Kenne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Toonen,Theo A.J. 1998. “Networks,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s: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Normal Sc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76,Issue 2.

Unger,Jonathan. 1996 “‘Bridges’:Private Business—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Rise of New Associa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Sep.).

Vira,Bhaskar. 1997. “The Political Coase Theorem:Identifying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lassical and Critical Institutionalism,”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Vol.3,Issue 3.

Williamson,Oliver E.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 The Free Press.

Wolf,Jr.Charles. 1993. Markets or Governments—Choosing Between Imperfect Alternatives(second edition). The MIT Press.

Zucker,Lynne G. 1983. “Organizations as Institutions,”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Vol.2.

Zucker,Lynne G.(ed.)1988. Institutional Patterns and Organizations. 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