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7

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0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in China

SSAPID:101-8937-7370-80
ISBN:978-7-5097-0868-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李江涛研究员、副院长朱名宏研究员联袂担任主编,由政府部门、科研团体、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权威著作。书中在对2008年广州经济研判的基础上,从宏观及微观的经济层面,对2009年广州经济形势走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广州蓝皮书系列编辑委员会

 《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09)》编辑部

 中文摘要

 经济综论

  2008~2009年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总体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二)工业生产基本实现平稳增长

    (三)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四)对外经济贸易实现较快发展

     1.外贸进出口有所回升,但总体走势不容乐观

     2.利用外资增速放慢

    (五)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

    (七)价格涨幅从高位回落

     1.居民消费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得到缓解

     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下调

    (八)民生福利持续改善

     1.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2.就业形势面临压力,促进就业工作稳步开展

     3.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网已覆盖全市城乡

    (九)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1.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2.社会治安环境继续好转

     3.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二 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广州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容低估

     1.影响路径从外经贸开始,到就业、居民收入和财政税收,再到消费、投资和价格,对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2.广州与周边外向型经济紧密相关,受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不容低估

    (二)作为商贸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发挥不够

     1.广州在构建覆盖面广、城乡一体化和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流通网络上仍有待加强

     2.没有很好把握金融危机带来外销转内销的机遇

     3.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三)作为科技资源中心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不够强

     1.广州科技资源不少,但其效用发挥不够

     2.没有很好地抓住金融危机的机遇承接海外的研究开发环节为企业提供产业链的前端服务

    (四)关系民生的政策在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方面仍需加强

     1.一些部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支持仍需进一步加强

     3.对污染控制、食品药品安全和交通等薄弱环节的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应对危机的监测预警、整体协调和综合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更新改造投资和工业投资不理想,房地产企业面临困境

     1.更新改造投资比重下降,工业投资比重相对较低

     2.资金压力使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3.商品房销售后市不容乐观

   三 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简析

    (一)国际经济环境

    (二)国内经济环境

    (三)对广州经济的影响分析

   四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五 对策建议

    (一)积极扩大内需,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1.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

     2.努力确保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稳定居民收入预期

     3.重点加强可以增加内需和有效供给的投资,努力增加有效内需

     4.促进消费观念转变,试行周工资发放制度

     5.降低与消费相关的各项成本

    (二)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地区竞争实力

     1.提高对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积极举办专项科技大赛

     2.发挥广州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

     3.大力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三)尽快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力

     1.增强中心城市金融功能,提升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2.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满足各层次的需求

    (四)努力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亲民政府

     1.加强政府与市民和企业的沟通联系

     2.增强广州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

 产业经济研究

  广州与国内先进城市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

   一 广州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呈现服务化特征

     2.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3.第三产业竞争力较强

    (二)第一产业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三)工业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1.工业结构呈现“重型化”趋势

     2.传统工业比重有所下降,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加快

     3.支柱产业发挥重要引擎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四)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及特点

     1.新兴服务业占据优势,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2.第三产业中的支柱行业稳步发展

   二 广州与国内主要先进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一)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仅次于北京,产业结构与上海最为相似

    (二)从业人员集中在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均衡度不如深圳、北京、苏州

    (三)社会劳动生产率低于上海和苏州,三次产业比较效益均高于八个主要城市平均水平

    (四)工业“重型化”程度相对不重,在八个主要城市中倒数第二

    (五)传统服务业仍具一定优势,新兴服务业在八个主要城市中居第六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最具比较优势,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 广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层次仍不算高

    (二)产业技术研发水平亟待提高

    (三)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

    (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五)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低于国内主要发达城市,特别是金融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增长速度偏低

   四 广州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导向作用的影响

    (二)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和价格变动因素

    (三)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的影响

     1.广州市三次产业投资形成“退二进三”格局

     2.第二产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能耗工业企业投资比重下降

     3.第三产业投资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四)市场竞争的影响

    (五)城市发展的影响

    (六)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

   五 优化广州产业结构的建议

    (一)广州三次产业发展定位的建议

    (二)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建议

     1.确保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多元化,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2.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品质高效农产品

     3.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

     4.处理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流通服务的关系

    (三)进一步优化广州工业产业结构的建议

     1.继续解放思想,以全球眼光谋划工业发展

     2.增强产业发展协调性,促进工业协调发展

     3.以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为重点,实现工业生产与消费需求协调增长

     4.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进一步优化广州第三产业结构的建议

     1.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和技术服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2.改造提升商贸、旅游、餐饮等传统优势服务业,提高广州“千年商都”的美誉度

     3.稳步发展房地产、文化娱乐、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兴服务业,积极构建广州和谐社会

  节能减排背景下构建广州市新型产业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一 广州市产业发展现状与评价

    (一)广州市产业发展现状

     1.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

     2.经济发展基础较好

     3.发展成为城市的一种集体性自觉

    (二)广州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态势良好

     3.产业的外向度高

     4.基于大项目带动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5.产业空间结构日趋完善

    (三)广州市产业发展评价

     1.产业发展方式整体粗放

     2.产业发展依赖的资源供给紧张

     3.产业发展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4.成熟的产业系统尚未形成

   二 节能减排背景下发展广州市新型产业体系的思路

    (一)转变产业的发展思路

     1.资源型向资本型转变

     2.实体经济向真空经济转变

     3.断裂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

     4.产业分割向产业整合转变

     5.产业分散向产业集聚

    (二)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

     1.第一产业生态化策略

     2.第二产业生态化策略

     3.第三产业生态化策略

     4.产业系统生态化策略

   三 节能减排背景下发展广州市新型产业体系的对策

    (一)机构建设是先导

    (二)法规体系是保障

    (三)制度建设是根本

    (四)技术支撑是关键

    (五)理念根植是长远之策

  基于就业结构协调视角的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一 就业结构协调视角的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1.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

    2.广州市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3.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二 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对第一产业,要进一步拓展延伸涉农产业经营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对第二产业,要侧重完善现代重化工业体系,以产业结构调整促就业渠道拓展

    (三)对第三产业,要兼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的协调促进就业的提升

    (四)优化各项政策,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广州市工业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工业企业创新活动情况分析

    (一)工业企业创新基本情况

     1.调查样本概况

     2.企业创新活跃程度

    (二)企业创新的主体、类型和结构

     1.从企业创新的主体来看,主要为企业自主研发和企业集团研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2.从创新类型上看,企业开展产品创新略多于工艺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创新平分秋色

     3.从创新活动结构来看,主要为内部研究与试验发展、获取机器设备和软件、培训活动

    (三)国有企业创新情况

     1.国有控股企业创新较活跃

     2.国有控股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3.国有控股企业产出成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4.国有控股企业较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四)创新活动中止的障碍因素

     1.一成企业中止了创新活动

     2.创新中止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变化和出现新的更好的技术或产品

    (五)创新费用情况

     1.创新费用概况

     2.从经费支出构成情况看,主要为购买机器和内部研发经费

     3.从创新费用来源看,企业自有资金超过八成,创新主体地位明显

    (六)创新产出情况

     1.技术创新产出成效显著

     2.新产品销售中六成以上为企业新产品

    (七)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1.二成以上企业申请了专利,近五成企业拥有自主品牌

     2.平均每个企业专利维护费达6.22万元

   二 企业家调查结果分析

    (一)企业家基本信息

     1.从性别看,广州市女性企业家比重小

     2.从年龄看,中青年企业家占主导

     3.从文化程度看,广州市企业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

    (二)企业家对创新作用的认识及企业未来战略

     1.企业家创新意识增强,七成企业家肯定创新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2.近九成企业将采取技术战略促进企业发展

    (三)创新活动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1.产品创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品性能质量,增加了产品品种功能

     2.工艺创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灵活性

    (四)创新构思的来源及其影响程度

     1.客户与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和本行业其他企业信息对企业创新来源的影响程度最高

     2.高校信息、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和研究机构的信息被认为是创新来源中影响程度最低或没有影响

    (五)创新成功的因素、激励创新的措施及其影响

     1.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创新成功最重要因素

     2.企业家认为优惠政策扶持、可靠的创新合作伙伴、畅通的信息渠道对创新成功影响程度较低

     3.采取奖金或提成激励、增加岗位工资是广州市企业主要的激励创新措施,效果良好

    (六)创新政策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与原因

     1.技术开发费用计入成本的政策、鼓励企业培养和吸引人才的相关政策、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程度较高

     2.政府采购政策、企业科研相关设备加快折旧的政策和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科技项目对企业开展创新的影响程度较低

     3.各项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吸引力不强和其他原因

   三 广州市工业企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办科技机构少

    (二)研发投入强度比例偏低

    (三)产学研合作与沟通程度较低

    (四)创新科技含量较低

    (五)政策支持力度较弱

    (六)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发展较为滞后

   四 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创新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推动企业开展创新

    (二)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完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

     1.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2.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主体地位

     3.积极扶持风险投资和创投业发展

     4.逐步健全金融环境

    (三)整合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开发战略

    (四)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搭建信息平台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创新科技含量

    (六)切实增强国有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国有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现代服务业研究

  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与建设研究

   一 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特点

     1.现代服务业分类集聚态势日益显现

     2.现代服务业逐步呈现圈层分布特征

     3.国际服务贸易及外包业务稳步发展

     4.商贸旅游及商务会展功能区日趋成熟

     5.物流、金融、创意、科教功能区方兴未艾

    (二)存在问题

   二 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规划原则

    (四)空间布局

     1.总体战略布局

     2.构建八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

   三 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建设实施步骤与促进政策

    (一)工作机制

    (二)实施步骤及要点

    (三)保障措施及政策

     1.建立工作体系

     2.强化规划引导

     3.完善基础设施

     4.建立考核机制

     5.制定促进政策

  以国际视野谋划广州服务业新一轮发展

   一 广州与国际先进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及差距

    (一)服务经济总量小,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低

    (二)服务结构层次低,生产性服务业欠发达

    (三)吸引高能机构较少,产业高端控制力不足

    (四)经济国际化水平低,企业“走出去”能力弱

    (五)服务管理水平低,服务产业“软实力”不足

   二 国际视野下广州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广州服务业发展的阶段界定与背景分析

     1.一个阶段——广州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界定

     2.背景之一:全球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

     3.背景之二:国际大都市服务业空间集聚新模式

     4.背景之三:基于比较优势的穗深港产业分工与定位

    (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2.功能定位——亚太地区具有岭南风韵、创新活力和国际化亲和力的“现代服务之都”

     3.路径选择

   三 推动广州服务业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二)积极扶持国际服务外包

    (三)稳妥推动企业跨国经营

    (四)深化推进穗港澳服务业合作

    (五)以空(海)港经济区为载体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六)高水平建设城市CBD

    (七)优化调整服务功能空间布局

    (八)加快构筑开放安全机制

  深化穗港澳服务业合作研究

   一 深化穗港澳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动穗港澳全面深度合作的需要

    (二)促进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三)加速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四)加速推进广州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需要

    (五)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

    (六)国际、城市群间的竞争压力要求深化穗港澳合作,建立大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二 穗港澳合作回顾及现状分析

    (一)“前店后厂”的自发式合作

    (二)经贸领域合作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

    (三)目前合作存在的问题

     1.体制和政策存在障碍

     2.投资软环境存在问题

     3.合作规模小范围窄

   三 三地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将来合作领域分析

    (一)香港的优劣势分析

     1.三地合作中香港的优势

     2.三地合作中香港的劣势

    (二)澳门的优劣势分析

     1.三地合作中澳门的优势

     2.三地合作中澳门的劣势

    (三)广州的优劣势分析

     1.三地合作中广州的优势

     2.三地合作中广州的劣势

   四 穗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的目标和内容

    (一)三地现代服务业合作目标

     1.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合作的园区化、特区化、自由化

    (二)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内容

     1.金融业

     2.物流业

     3.会展业

     4.服务外包

     5.旅游业

     6.中介服务业

   五 深化三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主要思路与对策

    (一)主要思路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

     2.实现从以“制造业”领域合作为主向以“服务业”领域合作为主转变

     3.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二)深化三地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的对策措施

     1.继续解放思想,深化穗港澳合作

     2.建立协调组织机构平台

     3.建立和完善制度政策平台

     4.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

     5.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平台建设

  广州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

   一 广州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特征分析

    (一)广州产业结构呈现软化趋势

    (二)广州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性日益显著

    (三)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关度高于消费性服务业

   二 广州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广州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总量检验

     1.平稳性检验

     2.协整检验

     3.VAR模型以及脉冲函数响应路径

    (二)广州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结构分析

     1.服务业部门结构与制造业的相关分析

     2.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结构与制造业的相关分析

   三 结论与政策建议

  广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 广州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服务外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广州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加快广州与国际经济接轨

   二 广州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广州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

    (二)广州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

     1.信息技术外包(ITO)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总部经济战略带动业务流程外包(BPO)企业发展

     3.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等新兴行业形成服务外包的新增长点

     4.港资、外资的带动作用显著

   三 广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广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广州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2.广州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劣势

    (二)广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机会与挑战分析

     1.广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机会

     2.广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挑战分析

   四 广州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与重点领域

    (一)发展思路

    (二)目标定位

    (三)市场选择

    (四)重点领域

     1.信息技术外包(ITO)领域

     2.业务流程外包(BPO)领域

     3.动漫创意外包领域

   五 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服务外包政策体系,为服务外包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全力打造企业集聚发展的服务外包特色示范区

    (三)开展人才培育和引进工程,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服务外包团队

    (四)加大服务外包产业招引力度,实施“双重点领域”招商战略

    (五)加快服务外包企业的整合,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

    (六)进一步规范服务外包市场秩序,优化商业环境

    (七)建立健全服务外包统计制度,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八)重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发包商和承包商的“双赢”

 城乡一体化研究

  广州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现实路径研究

   一 广州城乡发展差距的对比分析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三)城乡居民支出和消费水平差距也有扩大之势

   二 广州市与国内主要城市城乡发展的对比分析

    (一)国内主要城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比较

    (二)国内主要城市城乡居民支出和消费情况比较

    (三)国内主要城市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水平比较

    (四)广州与珠三角主要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情况

   二 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对策

    (一)促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二)促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三)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四)促进城乡环境建设一体化

    (五)促进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

    (六)促进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

    (七)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广州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 广州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

    (一)问题分析

     1.农村土地制度存在问题

     2.征地制度的缺陷

     3.留用土地问题

     4.土地流转问题

    (二)其他因素分析

     1.金融制度的抽血式机制

     2.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

     3.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失效

     4.防止污染转移形成对农村的致命伤害

     5.农民利益组织的缺失

     6.偏向城市、工业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7.注意解决农村政策执行中的遗留问题

   二 加快广州城乡协助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总体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重农强农原则

     2.坚持制度改革原则

     3.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原则

     4.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原则

     5.坚持讲求最佳效益的投入产出原则

     6.坚持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原则

    (三)基本思路

     1.建立激励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2.大力发展农村社会服务业

     3.缩小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

     4.降低农村以及农民负担

     5.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6.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发掘利用

    (四)对策措施

     1.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商活农,全民支农,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

     2.发展“大农业”,加速农村经济结构转变

     3.确立农村发展方向,科学编制农村发展规划

     4.继续发展都市农业,提高主要农产品保障能力

     5.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步伐,鼓励土地市场化经营

     6.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就业率

     7.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合作

     8.建设学习型农村,扩大城乡区域合作

     9.强化农村基础设施

     10.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服务经济,开拓农村就业门路

     11.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力军作用

     12.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切实改善民生

     13.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改造利用宗族文化

     14.完善法制,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 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机械状况

    (二)农业产业结构状况

    (三)农业规模化经营状况

    (四)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

    (五)农业市场体系与流通状况

   二 广州市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支农投入、投资长期不足

    (二)农业技术水平不高

    (三)农业规模化程度总体不高

    (四)农业产业化组织有待加强

    (五)农业生产要素流出较为严重

    (六)农业生态环境较差

   三 推动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都市农业的大局意识

    (二)完善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

    (三)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推进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

    (五)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六)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港口经济研究

  世界先进港口城市发展经验对广州南沙开发区的启示

   一 世界港口城市的发展现状

    (一)港口城市发展的基础理论

     1.港口城市与港口经济

     2.港口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世界港口城市的发展阶段

     1.港口物流阶段

     2.临港工业发展阶段

     3.临港工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阶段

    (三)世界典型港口城市发展现状

     1.东京湾模式:横滨重化工业高密度发展

     2.鹿特丹模式:海港与内河港的多式联运

     3.旧金山湾模式:成立湾区政府协会

   二 世界先进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

    (一)重视海湾港口地区的功能建设

     1.海湾港口区域是世界性或区域性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

     2.海湾港口区域是世界性重化工业基地及经济重心地带

     3.海湾港口区域是产业链完善、产业集群(聚)最为典型的区域

    (二)重视发挥海湾港口区域对腹地的服务与辐射作用

    (三)重视海湾港口地区信息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重视海湾港口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化

    (五)重视海湾港口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联动发展

    (六)重视海湾港口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三 世界先进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对广州南沙开发区的启示

    (一)南沙与国际海湾港口地区发展环境的比较

     1.港口条件的比较

     2.经济腹地的比较

     3.发展阶段的比较

     4.竞争环境的比较

    (二)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珠三角产业升级引擎,华南临港经济中心,粤港澳合作试验区

     2.功能定位:物流中心、制造基地,南部硅谷、滨海新城

    (三)规划原则

     1.国际化原则

     2.区域协调原则

     3.港城一体原则

     4.产业高级化原则

     5.宜居创业原则

     6.生态可持续原则

    (四)空间布局

     1.核心圈层:港口直接产业——龙穴岛国际集装箱转运业与国际物流中心

     2.重心圈层:港口依存产业——由龙穴岛北部、万顷沙、黄阁等区域构成以发展临港大工业为主的重心圈

     3.动力圈层:港口派生产业——由资讯科技园等高新园区构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设计与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动力圈

     4.基础圈层:由南沙岛北部、横沥等区域构成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居住、海滨休闲旅游业为主的基础配套圈

    (五)制度创新

    (六)规划引导

    (七)基础设施建设

    (八)制度保障

  广州黄埔区临港CBD专题调研报告

   一 概念、定位及目标

    (一)临港CBD的概念

    (二)世界港口及港口经济的发展趋势

    (三)区域内港口的定位与协调发展

    (四)黄埔临港CBD建设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五)黄埔临港CBD的定位与目标关系

   二 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1.港口经济形态逐步完善和提升

     2.促进广州东部城市功能提升

     3.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三 功能设计及空间布局

    (一)功能设计

    (二)空间布局

   四 临港CBD核心功能区的规划建设

    (一)构建临港现代服务区、区域性企业总部区

    (二)构建现代信息服务中心

    (三)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四)构建数字港城

    (五)构建公共服务中心

    (六)力争国家、省、市重大项目落户

   五 临港CBD功能延伸区的规划建设

    (一)临港城市游憩商业区(RBD)

    (二)临港CBD产业支撑区

     1.配合黄埔港升级改造工程,强化“中转”、“喂给”功能港区

     2.依托大港口和大工业基础优势,打造专业市场带

    (三)临港CBD服务配套区

   六 发展规划

    (一)近期(2008~2009年):重点发展启动项目

    (二)中期(2009~2012年):重点打造核心功能区

    (三)远期(2012~2015年):重点扩大辐射半径

   七 管理体制

    (一)2008年,成立建设指挥部或领导小组

    (二)2010年,设立临港CBD管委会

   八 政策措施

    (一)土地管理

    (二)人才激励

    (三)体制创新

    (四)形象宣传

    (五)招商政策

 经济热点研究

  加快实施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战略研究

   一 我国各地争相要建金融中心既是产业升级的要求,也体现了各地对金融资源的争夺

   二 广州深圳争做区域性金融中心成为我国“金融中心争夺战”的一个缩影

   三 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条件

   四 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

   五 金融中心建设要有自身特色

   六 促进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集聚

   七 建立金融中心不可贪大求全和冒进

   八 加快实施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战略

    1.尽快调研、制定和完善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要

    2.力争将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

    3.广州组建市级金融发展委员会统筹金融发展促进工作

    4.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地区金融联动发展探索穗深港澳台金融合作的双赢方案

    5.加快搭建广州区域金融中心框架

    6.建设广州国际级金融城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打造国际品牌

    7.创办广州金融论坛,促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关于广州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 广州市民营企业融资基本状况

    (一)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二)广州民营企业融资状况概述

   二 广州市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渠道少、方式单一

    (二)担保机构少、有效信贷能力薄弱

    (三)民间资本难以通过正常渠道发挥作用

    (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综合性、共享性的企业信用信息尤为缺乏

    (五)地方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功能不足

    (六)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三 广州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Abstract

《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09)》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李江涛研究员、副院长朱名宏研究员联袂担任主编,由政府部门、科研团体、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权威著作。2008年,面对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巨幅波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等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广州市沉着应对,积极采取措施,克服重重困难,在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改善民生福利,使全年的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发展态势。对于2009年广州经济的发展趋势,参与《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09)》的专家、学者们作出了权威的分析。本书分为经济综论、产业经济研究、现代服务业研究、城乡一体化研究、港口经济研究以及经济热点研究等篇,从宏观及微观经济层面,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广州经济形势走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专家们预计,2009年广州经济虽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但仍可以达到10.9%左右的增长率,同时,专家们相信,只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就能使广州经济在2009年继续保持总量较快增长、结构有所改善、通胀压力趋缓的良好态势。

谭根林:《循环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严行方:《循环经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

赵涛、徐凤君:《循环经济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08)》。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08。

广州年鉴编纂委员会:《广州年鉴(2007)》,广州年鉴社,2008。

深圳市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年3月29日。

李洁:《如何构建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余励斯、黄石鼎:《广州市就业结构及扩大就业的对策研究》,《珠江经济》2006年第10期。

陈凯服:《服务业对广州就业吸纳作用的实证分析》,《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第5期。

林战平:《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就业》,《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梁向东、殷允杰:《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之就业效应的分析》,《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9期。

梁育民:《粤港澳合作的新思维》,《大经贸》2007年第1期。

陈恩:《CEPA下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合作的问题与对策》,《国际经贸探索》2006年第1期。

左连村:《CEPA条件下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学术研究》2006年第2期。

王荣华:《推进沪港经济合作的三大举措》,《沪港经济》2007年第7期。

唐翔千:《沪港合作还有好大的空间》,《沪港经济》2007年第7期。

张颢瀚、张超:《沪港合作的新阶段与上海国际地位的提升》,《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刘江华:《CEPA对穗港关系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广东经济》2004年第1期。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市统计年鉴2007》。

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广州外经贸白皮书(2008)》,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经济社会形势与展望(2007~2008)》,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1]顾乃华、毕斗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经济学家》2006年第6期。

[2]王玉玲:《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

[3]邱灵、申玉铭:《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第3期。

[4]张强:《“十一五”期间加快广州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与战略着力点》,《2007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广州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1997~200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天津、苏州、杭州各市统计局主编的2007年各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各城市统计网和2007年各城市统计公报。

〔印〕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商务印书馆,2001。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

张占斌主编《重农时代——新农村建设机遇》,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中国农村财政研究会编《全国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汇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韩〕金振兟:《韩国农渔村的希望——第三条道路,新农渔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聚集“三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綦好东:《制度与发展——中国三农问题的经济思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