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8

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历史考察图书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of the Law of "Disobeident Deccendents" in Traditional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legal History

SSAPID:101-8930-2068-18
ISBN:978-7-5097-4406-2
DOI:
ISSN:

[内容简介] 在晚清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华法律艰难开启了法律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法律改革逐渐深入,在起草制定新刑律过程中,围绕“子孙违犯教令”等条款的存废问题,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法律讨论。百余年后,回眸视之,其间成败利钝,颇值玩味。本书尝试以“微观法史学”的崭新视角,围绕“子孙违犯教令”条款及其所涉权利义务关系、立法司法实践,进行全方位解读,追溯其文本沿革,探究其司法观念,深度分析该条款在中华旧律体系下的丰富表现,希望能对传统中华法系多一份同情之理解,为未来中国相关法律问题之解决提供 历史鉴戒,并从学科方法论上进行反省,但愿能为中国法史学研究开辟一条蹊径。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 者: 孙家红
编 辑:陈金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东风吹梦到长安

  绪论 东风吹梦到长安

   一

   二

 上篇 “子孙违犯教令”:思想和制度之间

  第一章 从家庭伦理到“子孙违犯教令”

   第一节 先秦诸子有关家庭伦理(孝道)思想的趋同与异致

    一 儒家

    二 法家

    三 其他诸子

   第二节 “教令”入律

    一 先秦至秦汉时期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章 唐律中的“子孙违犯教令”

   第一节 “子孙违犯教令”与不孝罪的区别和联系

    一 不孝

     1.告言祖父母父母

     2.为求爱媚厌祝祖父母父母

     3.詈祖父母父母

     4.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

     5.供养有阙

     6.居父母丧身自嫁娶

     7.居父母丧作乐及释服从吉

     8.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

     9.诈称祖父母父母死

    二 子孙违犯教令

     1.违犯教令与供养有阙

     2.教令的法律后果

     3.子孙违犯教令的法律后果

    三 区别与联系

    四 案例举隅

   第二节 “教令权”与罗马法中家父权的比较

    一 权利内容与实质

    二 权利生成与演变

     1.权利之源

     2.国家制约

     3.实际解放

     4.存亡变迁

 下篇 “子孙违犯教令”:立法与司法之维

  第三章 立法扩张

   第一节 明律对唐律的继承和改易

    一 子孙尽孝义务

    二 家庭户籍财产权

    三 主婚权

    四 教诫权

    五 告诉权

    六 纵容、教令和强制子孙犯罪

   第二节 清律“子孙违犯教令”条款的扩张

    一 清律“子孙违犯教令”条款及沿革

    二 相关法律条款

     1.一家共犯

     2.子孙别籍异财

     3.离合婚姻

     4.殴骂祖父母、父母

     5.父祖被殴情急,教令子孙殴打

    三 律学家的批评

     1.表述不够准确

     2.量刑存在参差

     3.律例分布不当

  第四章 司法之境

   第一节 先教后诛:地方自理“子孙违犯教令”案件

    一 教化教令

     1.俗讲孝道

     2.劝孝告示

     3.旌表孝行

    二 案件措置

   第二节 情罪允协:“刑案汇编”中的“子孙违犯教令”案件

    一 教令权的主体和客体

    二 教令正当与非正当

    三 四点补充

   第三节 秋审衡情:“秋审汇案”中的“子孙违犯教令”案件

    一 秋审司法

    二 教令案件

 结论

  结论

 附论 微观法史学刍议:一项主要针对中国法史学的思考和讨论

  附论 微观法史学刍议:一项主要针对中国法史学的思考和讨论

   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史学?

   二 “微观法史学”如何可能?

 征引刑案

  征引刑案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案例5

   案例6

   案例7

   案例8

   案例9

   案例10

   案例11

   案例12

   案例13

   案例14

   案例15

   案例16

   案例17

   案例18

   案例19

   案例20

 文前辅文

在晚清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华法律艰难开启了法律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法律改革逐渐深入,在起草制定新刑律过程中,围绕“子孙违犯教令”等条款的存废问题,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法律讨论。百余年后,回眸视之,其间成败利钝,颇值玩味。本书尝试以“微观法史学”的崭新视角,围绕“子孙违犯教令”条款及其所涉权利义务关系、立法司法实践,进行全方位解读,追溯其文本沿革,探究其司法观念,深度分析该条款在中华旧律体系下的丰富表现,希望能对传统中华法系多一份同情之理解,为未来中国相关法律问题之解决提供历史鉴戒,并从学科方法论上进行反省,但愿能为中国法史学研究开辟一条蹊径。

《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57,十三经注疏本。

《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957,十三经注疏本。

《仪礼注疏》,中华书局,1957,十三经注疏本。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1957,十三经注疏本。

《礼记正义》,中华书局,1957,十三经注疏本。

《论语注疏》,中华书局,1957,十三经注疏本。

《孟子注疏》,中华书局,1957,十三经注疏本。

《孔子家语》,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王先谦:《荀子集解》,上海书店,1986,诸子集成本。

商鞅:《商君书》,上海书店,1986,诸子集成本。

慎到:《慎子》,上海书店,1986,诸子集成本。

韩非:《韩非子》,上海书店,1986,诸子集成本。

管仲:《管子》,上海书店,1986,诸子集成本。

晏子:《晏子春秋》,上海书店,1986,诸子集成本。

墨翟:《墨子》,上海书店,1986,诸子集成本。

李耳:《老子》,上海书店,1986,诸子集成本。

庄周:《庄子》,上海书店,1986,诸子集成本。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7,二十四史本。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7,二十四史本。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97,二十四史本。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97,二十四史本。

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97,二十四史本。

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97,二十四史本。

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97,二十四史本。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97,二十四史本。

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97,二十四史本。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

杜贵墀:《汉律辑证》,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59。

干宝:《搜神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曹操:《曹操集》,中华书局,1974。

檀道鸾:《续晋阳秋》,光绪十九年刻本。

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

王钦若:《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

郑克:《折狱龟鉴》,丛书集成初编本。

吴讷:《棠阴比事续编》,丛书集成初编本。

桂万荣、吴讷:《棠阴比事原编》,丛书集成初编本。

杜佑:《通典》,中华书局,2003。

李林甫等:《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

张 :《朝野佥载》,中华书局,2005。

白居易:《白居易判》,民国十一年刻本。

李隆基:《唐开元御注孝经》,丛书集成初编本。

白居易、孔传:《唐宋白孔六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法律出版社,1999。

朱元璋:《御制大诰续编》,续修四库全书本。

官修《大明律》(附:《大明令》《问刑条例》),法律出版社,1999。

王肯堂:《王仪部先生笺释》,康熙三十年刻本。

朱棣:《圣学心法》,续修四库全书本。

朱瞻基:《五伦书》,续修四库全书本。

应 :《大明律释义》,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1998。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中华书局,1985。

沈家本:《沈家本未刻书集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薛允升:《读例存疑》,光绪三十一年北平律例馆刻本。

汪辉祖:《双节堂庸训》,光绪十二年山东书局刻本。

官修《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

官修《大清律集解附例》,雍正朝刻本。

沈之奇:《大清律辑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

吉同钧:《大清律讲义》,宣统元年刻本。

刑部《大清律例批评集解》,康熙朝刻本。

吴坛:《大清律例通考》,光绪十二年刻本。

万维翰:《大清律例集注》,乾隆三十四年刻本。

刑部《大清律例全纂集成汇注》,嘉庆六年刻本。

官修《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

刑部《大清律纂修条例按语册稿》,嘉庆七年刻本。

蔡云峰、蔡研农:《律例便览》,同治八年刻本。

杨荣绪:《读律提纲》,光绪三年刻本。

佚名:《大清律例汇编》,乾隆年间刻本。

官修《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

江来青:《律例略记》,光绪十年刻本。

袁守定:《图民录》,同治十二年刻本。

严作霖:《圣谕广训(衍歌代遒录)》,光绪十九年刻本。

李方赤:《视已成事斋官书》,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志和:《大清刑律摘要浅说》,同治三年会文山房藏版。

许三礼:《天中许子政学合一集》,康熙十五年刻本。

李铎:《越州临民录》,康熙二十九年刻本。

张五纬:《讲求共济录》,嘉庆十七年刻本。

佚名:《重刻律条告示活套》,明代刻本。

黄庆澜:《瓯海观政录》,民国十年铅印本。

谭钧培:《谭中丞奏稿》,光绪二十八年湖北粮署刻本。

俞汝楫:《礼部志稿》,四库全书本。

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

钟体志:《柴桑佣录》,光绪十六年刻本。

凌 :《西江视臬纪事(续补)》,续修四库全书本。

小桃源觉非山人:《珥笔肯綮》,明代抄本。

刘增 :《梦园公牍文集》,光绪十七年刻本。

孙鼎烈:《四西斋决事》,光绪三十年刻本。

牟述之:《牟公案牍存稿》,咸丰二年刻本。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华书局,1982。

李梦韶:《判语录存》,道光十三年刻本。

沈衍庆:《槐卿政绩》,同治元年刻本。

祝庆祺、鲍书芸:《刑案汇览》,道光十四年刻本。

官修《清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刑部《说帖》,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抄本。

宋谦:《说帖辑要》,嘉庆年间抄本。

清年:《说帖辑要抄存》,道光十一年刻本。

汪进之:《说帖辨例新编》,道光十七年刻本。

许梿、熊莪:《刑部比照加减成案》,道光十四年刻本。

许梿:《刑部比照加减成案续编》,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佚名:《比照案》,道光年间抄本。

玉德:《条例约编》,乾隆五十八年刻本。

马世璘:《新增成案所见集》,乾隆五十八年刻本。

佚名:《两歧案牍》,道光二十年刻本。

邵绳清:《两歧成案新编》,道光十三年刻本。

佚名:《成案备考》,嘉庆年间抄本。

吴光华:《谋邑备考》,清代抄本。

刑部《条例(附成案)》,清代抄本。

杨士骧:《大清律例新编》,光绪三十二年石印本。

佚名:《新辑刑案汇编》,清末刻本。

钱之清、陆凤来:《大清律笺释合钞》,康熙四十四年刻本。

徐元瑞:《吏学指南》,清代抄本。

徐乾学:《读礼通考》,光绪七年江苏书局刻本。

祝庆祺:《续增刑案汇览》,续修四库全书本。

沈家本:《刑案汇览三编》,清末稿本。

全士潮:《驳案新编》,续修四库全书本。

沈衣德:《叙雪堂集》,清代抄本。

许伸望:《秋谳志》,光绪六年刻本。

刑部《秋审实缓比较汇案》,清末抄本。

刑部《秋审实缓比较成案续编》,清末刻本。

刚毅:《秋谳辑要》,光绪十二年刻本。

刑部《部拟秋审实缓》,清代抄本。

颜俊彦:《盟水斋存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孔延禧:《乡约全书》,乡约引,顺治十八年刻本。

襟霞阁:《清代名吏判牍七种汇编》,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

王元亮:《唐律释文》,《中国律学文献》第二辑第一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2002。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编《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章太炎:《太炎文录初编》,上海右文社,民国八年刻本。

梁启超:《梁启超史学论著四种》,岳麓书社,1998。

谭嗣同:《仁学》,华夏出版社,2002。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1996。

李贵连:《沈家本传》,法律出版社,1999。

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周振鹤:《圣谕广训:集解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陈鼓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商务印书馆,2007。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

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

柳诒徵:《柳诒徵说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3。

戴炎辉:《唐律通论》,正中书局,1977。

那思陆:《中国审判制度史》,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4。

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

刘俊文:《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中华书局,1989。

孙家红:《视野放宽:有关清代秋审结果的新考察》,《清史研究》2007年第4期。

孙家红:《清代的死刑监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曹旅宁:《秦律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曹旅宁:《张家山汉律研究》,中华书局,2005。

阎爱民:《汉晋家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蔡万进:《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瞿同祖:《清律的继承和变化》,《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

陈顾远:《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陈顾远法律史论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王跃生:《十八世纪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建立在1781—1791年个案基础上的分析》,法律出版社,2000。

黄右昌:《罗马法与现代》,京华印书局,民国十九年。

江平主编《十二表法》,法律出版社,2000。

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2005。

〔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5。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96。

〔英〕罗素:《真与爱——罗素散文集》(江燕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英〕戴维·肖特:《罗马共和的衰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美〕约翰·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顾培东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

〔美〕R.H.巴洛:《罗马人》(黄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德〕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李稼年译),商务印书馆,2004。

〔古罗马〕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徐国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姚玲译),商务印书馆,2005。

〔法〕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费安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奥〕迈克尔·米特罗尔、雷音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中世纪至今的父权制到伙伴关系》(赵世玲等译),华夏出版社,1991。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

〔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

〔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