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9

经济动态与评论(2018年第1期总第5期)图书

Review of Economic Trends(No.1 2018)

SSAPID:101-8891-2528-05
ISBN:978-7-5201-2762-2
DOI:
ISSN:

[内容简介] 《经济动态与评论》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登经济发展动态研究和经济学各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评等,致力于反映经济发展和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本辑收录论文15篇,分为经济动态、农村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研究、学术争鸣等5个栏目,所收论文的研究内容均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清津
编 辑:韩莹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编委会

 经济动态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动态

  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 引领作用全面凸显

    (一)经济发展主引擎

    (二)投资创业主阵地

    (三)税收增长主渠道

   二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一)传统服务业调整优化

    (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

    (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四)企业效益显著改善

   三 主要问题

    (一)总量差距扩大、占比偏低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四)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五)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不足

   四 2018年服务业形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一)全面提升服务业领域供给质量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三)加快培育山东省服务业领军企业

  交通运输邮电业持续向好

   一 交通运输邮电业运行特点

    (一)铁路运输保障能力提升

    (二)公路客货运输一冷一热

    (三)水路客货运输增长平稳

    (四)港口生产保持低速增长

    (五)航空客运实现较快增长

    (六)邮电新兴业态充满活力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支撑力度不足

    (二)企业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三)绿色航运增加运输成本

    (四)快递业务收入增幅放缓

    (五)传统行业经受转型压力

   三 展望及建议

    (一)完善运输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二)提升发展环境,推进精准施策

    (三)创新快递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四)加大港航投入,优化口岸布局

  经济绿色转型成效初现

   一 市场关系深度调整,供需两端质量明显提升

   二 产业层次加速优化,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三 绿色动能快速涌现,高质高效产业加速形成

   四 实体经济效益改善,金融风险压力接近拐点

   五 市场预期稳步趋好,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增强

   六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改善

 农村经济

  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设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假设

     1.家庭农场主个体特征

     2.家庭农场资源禀赋

     3.外部生产环境

     4.政府扶持政策

   三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一)家庭农场主个体特征的影响

    (二)家庭农场资源禀赋的影响

    (三)外部生产环境的影响

    (四)政府扶持政策的影响

   四 结论与建议

  新农保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影响的再考察*

   一 引言

   二 分析框架与实证模型

    (一)“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影响的理论思考

    (二)实证模型

    (三)稳健性检验

   三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

     1.受访者的工作天数

     2.受访者是否参与“新农保”

     3.控制变量

   四 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的总体影响

    (一)简单均值比较

    (二)实证回归

    (三)PSM估计

   五 新农保对不同类型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的影响

    (一)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影响的性别差异

    (二)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影响的年龄差异

   六 结论

  农地确权视域中土地流转与三农发展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一)土地规模经营和生产效率

    (二)三权分置与农地产权确定

    (三)土地流转形势下农户的选择

   三 相关政策简介及确权现状简述

    (一)政策简介

     1.“确权”所确立的权利

     2.“三权分置”政策简介

    (二)不同层次上农地确权现状及问题

     1.土地确权在中国的实施现状

     2.土地确权在山东省的实施情况

   四 研究假设

   五 模型、数据与指标说明

    (一)模型设计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六 计量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1.确权对人们外出务工的影响

     2.确权对人们创业活动的影响

     3.确权对收入的影响

   七 汶上县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如何推动“三农”发展

    1.促进了农民非农业活动发展

    2.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农村小城镇化建设

    4.当前土地确权存在的问题

   八 结论及建议

    1.政府应进行有效的土地流转引导

    2.进一步强化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程度

    3.乡镇应认真落实政府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

 国际经济

  行业内交互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动因:基于美国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二 行业内交互直接投资的行业特征与区域特征

   三 行业内交互直接投资的动机:技术利用与技术获取

    1.交互投资

    2.美国为投资国

    3.美国为接受投资国

    4.子样本的针对性分析

   四 结论与启示

  中国OFDI点亮“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基于制度质量研究视角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理论分析与相关假设

   三 制度测度方法与实证模型建立

    (一)制度测度方法

    (二)模型建立与统计描述

     1.模型与变量测度

     2.统计性描述

   四 实证结果分析

   五 稳健性检验

   六 结论与相关建议

  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一 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一)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在提升山东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实现新进展

    (二)突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在提升国际竞争力上达到新水平

    (三)加强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在利用外资推动产业升级上迈出新步伐

    (四)适应对外合作新形势、新要求,在务实有序走出去上积累了新经验

   二 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 进一步提升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思路措施

    (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不断完善扩大开放新格局

    (三)着力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

    (四)大力发展外贸新模式

    (五)积极拓展双向开放新领域

    (六)强化开放发展新支撑

 金融研究

  农业投资热点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 农业投资“风从何来”:主体及来源

    (一)持续稳定的“三农”扶持政策和政府投入是坚实基础

    (二)急需寻找投资效益新突破的大量社会资本是潜在主力

    (三)已成功“试水”农业农村市场的雄厚金融资金是带动样板

   二 农业投资“风吹何处”:当前热点领域

    (一)行业结构相对稳定,种植、畜牧和渔业均在增长

    (二)领域范围逐步拓宽,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普惠金融和服务业正在突起

     1.特色农业及休闲观光农业逐渐升温

     2.电子商务和普惠金融的农村布局战已经打响

     3.农业服务业渐近“风口”

    (三)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稳定

    (四)农业“走出去”深入推进,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取得突破

   三 保持和加大农业投资“风力”:政策建议

  担保品处置成本与中国农地金融模式选择*

   一 国外典型农地金融模式介绍

   二 担保品处置成本与担保方式的选择

   三 担保品处置成本与国内多种农地金融模式并存

   四 启示

  绿色发展视角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一 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一)防范和抵御环境风险的内在要求

    (二)促进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推动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概况

    (一)绿色信贷

    (二)绿色债券

    (三)绿色投资基金

    (四)绿色保险

   三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金融服务国际化程度低

    (二)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服务领域的参与率低

    (三)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单调、发展不均衡

    (四)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四 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鼓励与财政支持

    (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市场

    (三)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四)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

 学术争鸣

  2015~2017年陈云经济思想和实践研究进展综述*

   一 引言

   二 最近一次的综述、总结情况

   三 新研究成果的分类情况及内容简介

    (一)求真

    (二)求解

    (三)求用

   四 述评与结语

  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智慧政务建设研究

   一 智慧政务的演化发展及其内涵

   二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的主要特征

    (一)智慧政务建设不断积极推进,但在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并不均衡

    (二)大范围的业务协同整合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智慧政务朝着泛在化的智慧服务发展,但仍需要克服“数字鸿沟”等问题

    (四)信息化给智慧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也带来信息安全的威胁

   三 加快我国智慧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与市场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智慧政务的深度融合

    (三)构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更加包容的智慧政务

    (四)通过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和政府职能的转换

 征稿启事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Editorial Committee

《经济动态与评论》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登经济发展动态研究和经济学各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评等。本刊致力于反映经济发展和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优先刊登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论文。欢迎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经济学科的研究生、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等各界人士不吝赐稿。

[1]杜志雄、王新志:《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变革的理论思考》,《理论探讨》2013年第4期。

[2]A.K.Sen,“Peasants and Dualism with or without Surplus Labor,”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1966):425-450.

[3]G.Dyer,Class,Stat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Egypt:Study of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Land Productivity(London:Frank Cass,1997).

[4]P. Barbier,“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Land Productivity:A Product of Science or Imaginati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19(1984):A189-A191,A193-A198.

[5]陈永富、曾铮、王玲娜:《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13 个县、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农业经济》2014年第1期。

[6]高雪萍、檀竹平:《基于DEA-Tobit模型粮食主产区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经济》2015年第6期。

[7]郭翔宇、房沫含:《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北地区124户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农业经济》2016年第3期。

[1]杨礼琼:《从老农保的制度缺陷看新农保实施的必要性》,《求实》2011年第5期。

[2]黄宏伟、展进涛、陈超:《“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第2期。

[3]V. Ranchhod,“The Effect of the South African Old Age Pension on Labour Supply of the Elderly,”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74(2006):725-744.

[4]李旻、赵连阁:《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5期。

[5]李琴、孙良媛:《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的影响——基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学术研究》2011年第4期。

[6]刘妮娜、孙裴佩:《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地区差异研究》,《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第10期。

[7]庞丽华:《中国农村老人的劳动时间研究》,《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期。

[8]吴海盛:《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5期。

[9]张文娟:《中国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人口与经济》2010年第1期。

[10]李琴、雷晓燕、赵耀辉:《健康对中国中老年人劳动时间的影响》,《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3期。

[11]杨志海、麦尔旦·吐尔孙、王雅鹏:《健康冲击对农村中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5年第3期。

[12]张川川、John Giles、赵耀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评估——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时间》,《经济学(季刊)》2015年第1期。

[13]解垩:《“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及福利的影响》,《财经研究》2015年第8期。

[14]程杰:《养老保障的劳动时间效应》,《经济研究》2014年第10期。

[15]刘亚洲、钟甫宁、王亚楠:《新农保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16年第5期。

[16]J. E. Taylor,A. De Brauw,“Migration and Incomes in Source Communities:A New Economics of Migration Perspective from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52(2003):75-101.

[17]钟甫宁、陆五一、徐志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对农户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约束条件的解析》,《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第7期。

[18]乐君杰、叶晗:《农民信仰宗教是价值需求还是工具需求?——基于CHIPs数据的实证检验》,《管理世界》2012年第11期。

[19]孙文凯、王乙杰:《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再考察》,《经济学(季刊)》2016年第2期。

[20]P.R.Rosenbaum,D. B. Rubin,“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 Biometrika 70(1983):41-55.

[21]S. O. Becker,A. Ichino,“Estimation of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s,” Stata Journal 4(2002):358-377.

[22]刘苓玲、王克:《子女数量对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研究——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23]赵晶晶、李放:《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3期。

[24]林本喜、邓衡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4期。

[25]周来友、仇童伟、周冬等:《丘陵山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识别》,《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第10期。

[1]林善浪:《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率评价》,《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2]孔祥智、周振:《“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江汉论坛》2014年第7期。

[3]黄季焜:《新时期的中国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和战略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第3期。

[4]姜松、曹峥林、刘晗:《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及比较研究——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第11期。

[5]陈欣欣、史清华、蒋伟峰:《不同经营规模农地效益的比较及其演变趋势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12期。

[6]姚洋:《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6期。

[7]楼建波:《农户承包经营的农地流转的三权分置——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8]孙宪忠:《推进农地三权分置经营模式的立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9]钱忠好:《非农就业是否必然导致农地流转——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农户兼业化的解释》,《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10期。

[10]冒佩华、徐骥:《农地制度、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收入增长》,《管理世界》2015年第5期。

[11]叶剑平、丰雷、蒋妍、罗伊·普罗斯特曼、朱可亮:《2008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份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管理世界》2010年第1期。

[12]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3]罗必良、何应龙、汪沙、尤娜莉:《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农户问卷》,《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6期。

[1]夏申、陈洁:《试论产业内国际直接投资》,《世界经济》1990年第12期。

[2]G.Norman,J.H.Dunning,“Intra-industr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ts Rationale and Trade Effects,”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3(1984):522-540.

[3]A.M.Rugman,“The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Multinationals as Mutual Invaders:Intra-industry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edited by A. Erdilek(New York:St. Martin Press,1985).

[4]E.M.Graham,“Intra-industry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Market Structure,Firm Rivalry and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in Multinational as Mutual Invaders:Intra-industry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edited by A. Erdile(New York,St. Martin Press,1985).

[5]毛蕴诗:《论跨国公司交叉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与动因》,《南方经济》1998年第2期。

[6]J.H.Dunning,“The Eclectic(OLI)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Past,Present and Fu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of Business 8(2001):173-190.

[7]邱立成:《技术垄断与西方跨国公司的发展》,《南开经济研究》1994年第1期。

[8]E. A. Helpman,“Simpl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3(1984):451-471.

[9]L. Alfaro,A. Charlton,“Intra-industr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2(2009):2096-2119.

[10]R. Narula,J.H. Dunning,“Industrial Development,Globalization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New Realit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2000):141-167.

[11]A. Fosfuri,M. Motta,“Multinational without Advantag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 101(1999):617-630.

[12]J. H. Love,“Technology Sourcing Versus Technology Exploitation:An Analysis of 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lows,” Applied Economic 32(1999):1667-1678.

[13]W. Kuemmerle,“The Driver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0(1999):1-24.

[14]N. Driffield,J.H. Love,“Intra-industr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Uneven Development and Globalisation:the Legacy of Stephen Hymer,” Contributions to Political Economy 24(2005):55-78.

[15]毛蕴诗:《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16]N. Driffield,J.H. Love,“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echnology Sourcing and Reverse Spillovers,” Manchester School 71(2003):659-672.

[17]N. Driffield,J.H. Love,K. Taylor,“Productivity and Labour Demand Effect of Inward and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UK Industry,” Manchester School 77(2009):171-203.

[1]方慧、赵胜立:《跨国并购还是绿地投资?——对“一带一路”国家OFDI模式的考察》,《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2]刘淑春、林汉川:《标准化对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影响——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实证》,《国际贸易问题》2017年第11期。

[3]王培志、潘辛毅、张舒悦:《制度因素、双边投资协定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年第1期。

[4]张瑞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研究——基于制度距离视角》,《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5]魏昀妍、樊秀峰:《双边政治关系与中国对亚欧国家出口贸易增长分析——基于三元边际视角》,《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第7期。

[6]许陈生、陈荣:《东道国领导人任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直接投资》,《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第11期。

[7]G. M. Grossman,E. Helpman,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IT Press,1993).

[8]Z. Liu,“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5(2008):176-193.

[9]D. Herzer,S. Klasen,“In search of FDI-le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way forward,” Economic Modelling 25(2008):793-810.

[10]C. K. Choong,A. Z. Baharumshah,Z. Yusop,et al.,“Private capital flows,stock marke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a comparative analysis,”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2(2010):107-117.

[11]S. L. Gui-Diby,“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on economic growth in Africa:evidence from three decades of panel data analyses,” Research in Economics 68(2014):248-256.

[12]J.E.M.Irandoust,“On the causality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output:a comparative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15(2001):1-26.

[13]R. L. Bruno,N. F. Campos,“Reexamining the conditional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 4(2013):931-935.

[14]R. E. Lipsey,F. Sj?holm,“The impact of inward FDI on host countries:why such different answers?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omote development,” Institute for Interation Econovnics 2(2005):23-43.

[15]Z. Abida,“Institution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economic growth in North African countries,” Business and Mangement Conferences 3(2016):102-114.

[16]A. Mody,A. P. Murshid,“Growing up with capital flow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65(2005):249-266。

[17]葛顺奇、罗伟郾:《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基于模仿与创新的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18]V.N.Balasubramanyam,M.Salisu,D.Sapsfor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rowth in EP and IS countries,” The Economic Journal 106(1996):92-105.

[19]E. Borensztein,J. De Gregorio,J. W. Lee,“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5(1998):115-135.

[20]L. Alfaro,A. Chanda,S. Kalemli-Ozcan,et al.,“FDI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local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64(2004):89-112.

[21]M. Busse,J. L.Groizar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regulations and growth,” The World Economy 31(2008):861-886.

[22]B. S. Javorcik,S. J. Wei,“Corruption and cross-border investment in emerging markets:firm-level evide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8(2009):605-624.

[23]F. A. Ali,N. Fiess,R. MacDonald,“Do institutions matter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pen Economies Review 21(2010):201-219.

[24]B. G. Buchanan,Q. V. Le,M. Rish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some empirical eviden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1(2012):81-89.

[25]方颖、赵扬:《寻找制度的工具变量:估计产权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26]刘勇政、冯海波:《腐败、公共支出效率与长期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

[27]C. Jude,G. Levieuge,“Growth effect of FDI in developing economies: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Mpra Paper 5(2013):2127-2131.

[28]M. Brahim,H. Rach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the MENA region,” Journal of Reviews on Global Economics 3(2014):328.

[29]邵军、徐康宁:《制度质量、外资进入与增长效应:一个跨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8年第7期。

[30]潘雄锋、闫窈博、王冠:《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研究》,《统计研究》2016年第8期。

[31]郭熙保、罗知:《外资特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32]谢孟军:《政府清廉度、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5期。

[33]李俊青、李鑫:《市场组织、制度质量和经济增长之谜》,《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4期。

[34]D. Acemoglu,S. Johnson,J. Robinson,“An African success story:Botswana,”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4(2001):561-562.

[35]D.C.North,D.C.North,R.P.Thomas,et al.,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36]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第2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7]埃里克·弗鲁博顿:《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8]Williamson,The economic intstitutions of capitalism(Simon and Schuster,1985).

[39]R. La Porta,F. Lopez-de-Silanes,“Capital markets and legal institutions,” Beyond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Institutions matter,1998:73-92.

[1]金京、张二震、戴翔:《论新形势下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经济管理》2015年第6期。

[2]张玉、任建兰:《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1期。

[3]洪俊杰:《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双环流理论初探》,《国际贸易问题》2018年第1期。

[4]毕吉耀、李慰:《创新完善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

[5]戴翔:《新阶段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困局及破题之策》,《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6]李光辉:《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国际贸易》2018年第1期。

[7]盛斌、黎峰:《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在哪里?》,《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1期。

[8]肖鹞飞:《认清世界经济大势,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国际贸易问题》2018年第1期。

[9]史欣向、郑蕴:《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广东经济》2018年第1期。

[10]郭锐、王亚飞、陈东:《“双向开放”战略实施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第1期。

[11]刘再起、张元:《“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再平衡》,《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12]姜巍、陈万灵:《广州: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开放导报》2017年第4期。

[1]韩长赋:《“十二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农村工作通讯》2015年第21期。

[2]李勇坚、王弢主编《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农业部:《201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增速高于二三产业10个百分点以上》,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xw/bmdt/201703/t20170301_5498799.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12月20日。

[4]张桃林:《财税金融产业政策“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农村工作通讯》2015年第6期。

[5]谭智心:《农业投资的“风口”,哪些“猪”在飞?》,《金融世界》2016年第12期。

[6]曹成毅:《互联网+农业品牌:下一个投资热土》,中国网,http://finance. china.com.cn/roll/20140315/2260029.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3月15日。

[7]李艳君:《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0期。

[8]曹安:《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天津农业科学》2016年第11期。

[9]毕美家:《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高峰论坛发言》,环球网,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6-11/9620469. 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3月15日。

[10]刘志颐、王琦、马志刚等:《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农业投资的特征分析》,《世界农业》2016年第5期。

[11]《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发布答记者问》,《农村工作通讯》2016年第21期。

[1]高海:《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王选庆:《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3]罗剑朝等:《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惠献波:《美国、德国、日本农地金融制度及经验借鉴》,《南方金融》2013年第12期。

[5]金德尔格:《西欧金融史》,徐子健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6]高新才、陶君道:《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6期。

[7]高阳:《我国农地金融制度中的政策性担保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6。

[8]刘欣欣:《中国农地金融的实践探索与启示》,《南方金融》2012年第5期。

[9]高阳:《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目标实现路径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10]罗剑朝、聂强、张颖慧:《博弈与均衡:农地金融制度绩效分析——贵州省湄潭县农地金融制度个案研究与一般政策结论》,《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3期。

[1]华清君:《近十年来陈云财经思想研究的新进展》,《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年第4期。

[2]陈松友、吕路军:《近十年来陈云生平思想研究述评》,《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

[3]陶季邑:《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陈云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3期。

[4]董志凯:《三治通胀——陈云在共和国经济的关键时刻》,《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

[5]周红:《陈云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封锁、反禁运”斗争》,《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5期。

[6]董志凯:《从应对封锁禁运到建设“一带一路”》,《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2期。

[7]左腾飞:《陈云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的历史贡献》,《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

[8]杨帆:《从两币流通看陈云经济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

[9]姜长青:《1973年陈云对美元的三个判断》,《党史博览》2016年第8期。

[10]荣文丽:《陈云关于农轻重关系的思想与实践》,《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1期。

[11]葛丽君、魏晓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陈云经济思想特点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2期。

[12]王蕾:《陈云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贸易的贡献》,《上海陈云研究》2016年第1辑。

[13]邱霞:《论陈云的计划经济思想》,《上海陈云研究》2016年第1辑。

[14]邹力行:《陈云综合平衡思想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15]迟爱萍:《陈云对国家资本主义问题的理论认识和解决方案》,《党的文献》2015年第3期。

[16]郑有贵:《陈云对中国经济飞跃发展路径探索的贡献及其现实价值》,《上海陈云研究》2016年第1辑。

[17]戚义明:《陈云关于经济建设的几个重要理论观点及其现实启示述论》,《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

[18]姚东:《探寻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功能与政府作用——重温陈云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19]毕雁:《论陈云对新中国积累与消费关系的认识及其贡献》,《党的文献》2015年第3期。

[20]武力:《论陈云对新中国积累与消费关系的认识与贡献》,《上海陈云研究》2016年第1辑。

[21]钟瑛:《陈云财政金融思想与实践及其现实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6期。

[22]黄兴海、陈鹏:《陈云经济思想中的唯物辩证法及历史启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8期。

[23]张新华:《PPP视角下的陈云“公私合营”思想——基于〈陈云年谱〉的历史考察》,《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年第6期。

[24]段娟:《陈云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开发研究》2015年第6期。

[1]UN&ASPA,Benchmarking E-government:a global perspective-assessing the progress of the UN member states,2002,pp.15-21.

[2]赵玎、陈贵梧:《从电子政务到智慧政务:范式转变、关键问题及政府应对策略》,《情报杂志》2013年第1期。

[3]J.Ramon Gil-Garcia,Natalie Helbig,Adegboyega Ojo.,“Being smart: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31)2014:11-18.

[4]石怀成:《国外推行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理念》,《信息化建设》2007年第7期。

[5]吴昊、孙宝文:《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实证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6]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2011。

[7]董建伟:《网络信息技术再造政府业务流程》,《浙江经济》2004年第1期。

[8]国务院办公厅:《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2017。

[9]《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组:《〈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电子政务》2014年第4期。

[10]徐晓林、朱国伟:《智慧政务:信息社会电子治理的生活化路径》,《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第5期。

[11]多淑金、郭梅:《我国智慧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保定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