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ina (2019)

SSAPID:101-8887-2922-22
ISBN:978-7-5201-5551-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面向未来出行的汽车产业变革与协同发展”为主题,围绕未来出行的定义、现状及图景,出行场景优化、演化和典型场景,未来出行时代的汽车产业结构变革和市场展望,汽车与交通、城市协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面向未来出行的政策创新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系统论述。

相关信息

丛书名:汽车蓝皮书
作 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5 交通运输经济

 皮书数据库

 摘要

 汽车蓝皮书编委会

 基本子库

 Abstract

 序 迎接未来出行革命

 法律声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Ⅰ 总报告

  B.1 以未来出行国家战略引领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

   一 人类出行交通简史回顾及未来出行愿景展望

    (一)回顾人类出行交通简史

     1.出行革命与工业革命是高度关联的

     2.出行交通技术发展水平是决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

     3.出行方式的发展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深远影响

     4.出行革命同时带来了能源、环境等新的问题

    (二)未来出行愿景展望

     1.内在的驱动因素、外在的赋能因素和外在的约束因素是共同推动实现未来出行的三类因素

     2.部分国家、城市、企业、研究咨询机构等不同层面相继开展未来出行相关研究及实践

     3.出来出行愿景展望

   二 准确定义出行场景是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前提

    (一)出行场景的内涵、外延及演化

    (二)典型出行场景分析

   三 未来出行方式变革重塑汽车产业生态

    (一)未来出行具备“开源创新、平台聚合、服务共享、协同融合”四大典型特征

    (二)未来出行变革主要来自“需求拉动、技术驱动、外部约束”三大驱动力

    (三)面向未来出行的汽车产业变革整体图景

     1.未来出行影响产品定义和结构

     2.未来出行影响商业模式及产业价值链

     3.未来出行影响汽车市场销量和产业规模

     4.未来出行影响产业边界及产业组织结构

     5.未来出行影响企业战略及其组织架构

   四 面向未来出行的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

    (一)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是未来发展趋势

    (二)面向未来出行的协同发展框架体系

     1.未来出行背景下的人、车、路要素重构

     2.未来出行总体愿景——多产业深度融合的智慧出行生态

    (三)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1.协同发展的总体方向

     2.协同发展的路径与趋势

    (四)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技术演进图

     1.涉及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

     2.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的层级与路径

     3.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的总体技术演进图

   五 面向未来出行的政策体系构建

    (一)推进未来出行变革的政策框架:政策目标与政策平台

    (二)未来出行公共政策优化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三)若干重要政策措施

     1.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未来出行”国家战略

     2.整合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强化协同推进机制

     3.培育出行市场,引导市场需求

     4.规范行业发展,促进有序竞争

     5.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6.鼓励共享出行企业的投资、联盟与运营

  B.2 迈向产业深化调整、全面开放、加速变革的新征程

   一 产销结束多年连续增长,企业经营承压,但未来市场空间仍然可期

    (一)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明显下滑,短期可能进一步下降,长期平稳增长仍然可期

    (二)消费刺激政策已出台但提振效果有限,有待出台更具落地效果的配套措施

    (三)2018年商用车产销实现微增长,2019年全年预计将转入下跌

    (四)多家车企业绩低于预期,经营压力明显增大

   二 产业开放实现新突破,全球合作迈上新台阶

    (一)开放股比、取消合资企业数量限制、下调关税、投资项目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等成为年度标志性事件

    (二)全球投资与并购、产能布局等多维并举,“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融入国际化、全球化

    (三)汽车出口逆势而上,含金量不断提高

    (四)行业内车企打破竞争界限,共享研发资源,行业外企业跨界联姻,共建优势互补新生态

   三 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政策不断优化,产业顶层设计正在系统谋划

    (一)产销高速增长得到延续,但面临较大挑战,传统企业升级发展,少数新兴企业开启规模化交付

    (二)后补贴时代衔接政策正得到优化,双积分等相关政策为产业发展接力

    (三)面向未来的顶层设计正在系统谋划,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试运行带动产业链加速完善

    (五)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敲响发展警钟,安全问题凸显可持续发展底线

   四 自动驾驶落地仍待突破,智能网联标准法规密集出台,产业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一)受多因素影响,自动驾驶落地速度慢于预期,各大车企寻求稳步推进策略

    (二)智能网联标准法规密集出台,但有待加强系统前瞻的国家顶层设计

    (三)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的融合发展趋势初显

   五 电动化、智能化融入共享化,带来新增量,孕育新生态

    (一)针对网约车的监管措施陆续出台,行业迎来发展调整期

    (二)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发展迅猛,超出行业预期

    (三)智能共享出行前瞻示范开始起步,孕育出行新生态

 Ⅱ 主题研究——面向未来出行的汽车产业变革与协同发展

  B.3 出行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助推实现未来出行

   一 人类出行交通简史

    (一)从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到工业革命期间的人类出行:变化缓慢、方式单一,仅实现局部突破

     1.被驯化的动物是早期陆地上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之一

     2.建造和使用船只是出行方式拓展的重大事件

     3.车轮的发明和应用是陆路出行方式拓展的关键

    (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人类出行:“空间压缩”、日新月异,真正实现了“出行革命”

     1.火车和铁路的发明应用是陆路交通方式拓展的标志性事件

     2.汽车和公路的发展则是陆路交通方式拓展的另一标志性事件

     3.飞机、集装箱船等多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也带来重大改变

    (三)对出行革命的一些基本认识

     1.出行革命与工业革命是高度关联的

     2.出行交通技术发展水平是决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

     3.出行方式的发展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深远影响

     4.出行革命同时带来了能源、环境等新的问题

   二 未来出行愿景展望

    (一)一些国家、城市、企业、研究咨询机构等不同层面针对未来出行的认识和主要做法

     1.以德国、英国等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已从战略层面认识和推动未来出行的发展

     2.全球已有不少城市积极测试寻找适合自身的未来出行发展道路

     3.相关企业和咨询机构也在积极谋划推动未来出行愿景的实现

    (二)推动实现未来出行的三类因素:内在的驱动因素、外在的赋能因素和外在的约束因素

     1.内在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实现更高质量的交通出行和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

     2.外在的赋能因素主要是一系列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普及

     3.外在的约束因素主要是资源环境问题

    (三)我们对未来出行图景的基本认识

  B.4 场景篇——从场景到愿景:未来汽车出行场景的构建与演进

   一 出行场景的内涵和外延

   二 出行场景的定义和构建

    (一)出行场景的定义

     1.出行场景的基本要素

      (1)车辆(X)

      (2)设施(Y)

      (3)空间(Z)

     2.出行场景的三类基本要素

    (二)出行场景外延的需求拉动、技术驱动和外部约束

     1.需求拉动

      (1)车辆要素的需求拉动

      (2)设施要素的需求拉动

      (3)空间要素的需求拉动

      (4)需求函数

     2.技术驱动

      (1)技术驱动对出行场景中基本元素的影响

      (2)技术驱动对出行场景中运营主体的影响

      (3)技术驱动对出行场景中目标的影响

      (4)技术驱动对出行场景表达式的影响

     3.外部约束

    (三)优化目标

     1.单主体最优目标

     2.全局最优目标

   三 未来出行场景三大演化分析

    (一)需求演化

     1.消费者的出行需求演化

      (1)出行习惯的演化

      (2)出行群体的演化

      (3)出行方式的演化

      (4)出行体验的演化

     2.货运物流的需求演化

     3.城市建设的需求演化

    (二)技术演化

     1.车路协同技术的演化

     2.交通管控平台的演化

     3.车联网技术的演化

     4.智能道路技术的演化

    (三)约束演化

     1.资源约束的演化

     2.法律法规约束的演化

     3.环境约束的演化

    (四)基本场景分析

     1.出行场景分析步骤

     2.最小系统——十字路口

     3.最小系统——潮汐车道

      (1)潮汐车道增大了交通流量

      (2)潮汐车道提高了出行效率

      (3)潮汐车道提高了道路设施利用效率

   四 未来出行典型场景解析

    (一)密歇根州M-City无人驾驶虚拟之城出行场景分析

     1.M-city基本情况

     2.M-City的内涵和外延分析

      (1)M-City出行场景内涵

      (2)M-City出行场景外延

     3.案例小结

    (二)谷歌未来之城出行场景分析

     1.谷歌未来之城基本情况

     2.谷歌未来之城的内涵和外延分析

      (1)谷歌未来之城出行场景内涵

      (2)谷歌未来之城出行场景外延

     3.案例小结

    (三)日本高速公路无人驾驶卡车队列出行场景分析

     1.高速公路无人驾驶卡车队列出行基本情况

     2.高速公路无人驾驶卡车队列出行的内涵和外延

      (1)高速公路无人驾驶卡车队列出行场景的内涵

      (2)高速公路无人驾驶卡车队列出行场景的外延

     3.案例小结

    (四)雄安新区出行场景分析

     1.雄安新区出行场景基本情况

     2.雄安新区出行的内涵和外延*

      (1)京雄高速智能专用车道出行场景的内涵

      (2)京雄高速智能专用车道出行场景的外延

     3.案例小结

    (五)广州花都共享出行场景分析

     1.广州花都共享出行场景基本情况

     2.广州花都共享出行场景的内涵和外延

      (1)广州花都共享出行场景的内涵

      (2)广州花都共享出行场景的外延

     3.案例小结

    (六)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出行场景分析

     1.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基本情况

     2.无人公交出行场景的内涵和外延

      (1)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出行场景的内涵

      (2)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出行场景的外延

     3.案例小结

  B.5 变革篇——未来出行的蝴蝶效应带来汽车产业大变革

   一 未来出行的典型特征及其对汽车产业的深远影响

    (一)未来出行具备“开源创新、平台聚合、服务共享、协同融合”四大典型特征

     1.开源创新

     2.平台聚合

     3.服务共享

     4.协同融合

    (二)未来出行和汽车产业变革主要来自“需求拉动、技术驱动、外部约束”三大驱动力

     1.需求拉动

     2.技术驱动

      (1)新一代信息和数字化技术是引领未来出行和汽车产业变革的基础支撑

      (2)电动化是未来出行和汽车产业变革的长期趋势

      (3)智能化将贯穿未来出行和汽车产业变革重塑的始终

     3.外部约束

    (三)面向未来出行的汽车产业变革的整体图景

   二 未来出行带来汽车产业结构的全面变革

    (一)产品定义和结构

     1.标准化、定制化共享汽车成为新需求

     2.共享化对电动化、智能化具有拉动和彼此赋能效应

     3.未来汽车将成为低碳智能移动终端和第三空间

      (1)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软件和数据驱动

      (2)能源互联网革命背景下的大型分布式储能单元

      (3)智能社会背景下的大型的智能移动终端

    (二)商业模式及产业价值链

     1.硬件、软件和服务相结合的新商业模式

     2.价值增值及产业价值链重心进一步后移

    (三)产业边界及产业组织结构

     1.产业边界模糊及新进入者众多

     2.当前由整车制造商主导的汽车产业组织模式受到挑战

     3.产业生态金字塔重构,未来将向水平化、网络化、平台化的组织形态发展

   三 未来出行时代的汽车市场规模情景展望

    (一)相关机构对无人驾驶和共享出行的展望

     1.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前景

      (1)麦肯锡:展望2025,智能网联汽车是决定未来经济的十二大颠覆性技术之一

      (2)IHS: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年销量达1000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销量的9%

      (3)波士顿咨询:203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占25%~30%

      (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L4和L5)市场渗透率达到10%

     2.对共享出行及其影响的预测分析

      (1)普华永道:2030年全球共享出行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美元,共享出行里程渗透率达25%~37%

      (2)麦肯锡:2030年全球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销量年增长2%

      (3)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Tony Seba:2030年,美国私家车保有量将下降80%

      (4)波士顿咨询:2021年,共享出行将使全球汽车销量减少1%

    (二)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和情景设定

     1.概念界定

      (1)共享出行

      (2)汽车共享出行渗透率

     2.研究框架

     3.共享出行意愿调研

      (1)样本量及分布

      (2)相关结论

     4.情景设定

      (1)未考虑共享出行的基准情景

      (2)共享出行高发展情景

      (3)共享出行低、中发展情景设定

    (三)共享出行对未来汽车保有量和产销量的影响

     1.共享出行高发展情景的影响

      (1)共享出行高发展情景对保有量的影响

      (2)共享出行高发展情景对产销量的影响

     2.共享出行中发展情景的影响

      (1)共享出行中发展情景对保有量的影响

      (2)共享出行中发展情景对产销量的影响

     3.共享出行低发展情景的影响

      (1)共享出行低发展情景对保有量的影响

      (2)共享出行低发展情景对产销量的影响

   四 面向未来出行的汽车产业转型探索和实践

    (一)面向未来出行的汽车企业转型路径

     1.与新的出行平台公司及科技公司加强合作

     2.投资并购出行领域的相关科技初创公司

     3.独立或联合设立出行服务品牌

     4.加强对未来出行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和示范

     5.作为汽车产品或资产提供商

     6.承揽合作生产和代工业务

     7.提供相关的汽车金融服务

    (二)典型汽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战略最新实践和进展

     1.大众汽车

      (1)战略层面

      (2)业务层面

      (3)组织架构

     2.宝马和戴姆勒

      (1)战略层面

      (2)业务层面

      (3)组织架构

     3.丰田

      (1)战略层面

      (2)业务层面

      (3)组织架构

  B.6 协同篇——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支撑未来出行

   一 发展概述与研究背景

    (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二)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四)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现状

   二 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总体框架

    (一)车辆、设施、空间构成面向未来出行的基本场景

    (二)未来出行背景下的交通要素面临重构

     1.智慧城市视角下的交通变革趋势

     2.人、车、路内涵的重新定义

     3.人、车、路相互关系的重构——智能与网联

    (三)未来出行总体愿景——多产业深度融合的智慧出行生态

     1.汽车、交通、城市高度协同发展解决城市高效移动问题

     2.服务将成为未来出行业务的重点

     3.形成以汽车智能化为基础的未来智慧出行生态

   三 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一)以人为本的技术与环境融合是协同发展的总体方向

    (二)绿色、高效、安全是协同发展的路径与趋势

     1.绿色、高效、安全——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新出行模式

     2.美好愿景的实现路径——各类机构形成合力

     3.面临的挑战——从实验到示范,从需求到场景,从车辆到城市

    (三)以人为本、立足中国是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点

     1.SC-ST-SV的内在逻辑:“需求-场景-功能-技术”技术路线

     2.立足中国城市,坚定以绿色为导向,优先发展共享交通

     3.城市实体空间和数据系统协同

    (四)各交通要素的深度融合是协同发展的基础支撑

     1.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深度融合是实现未来出行的关键支撑

     2.基于共享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形成的服务是未来出行的主要发展方向

     3.法规、标准是贯穿汽车、交通、城市各领域,并保证其融合发展的必要保障和实现基础

   四 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

    (一)各领域关键技术概览

    (二)各领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

    (三)车路协同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1.跨域全时的路车融合感知技术

     2.支持车路协同的新一代通信技术

     3.汽车、交通、城市协同下的系统组织和运输管控

      (1)需要借助交通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决策,提升全局认知水平

      (2)需要基于协同计算的群体智能控制

      (3)需要基于协同计算的区域交通联动控制,实现区域协同

      (4)需要基于“端-边-云”计算架构的可信实时大数据处理平台技术

     4.汽车、交通、城市协同下的新型运输服务模式

      (1)运输网络耦合的多模式出行门到门服务

      (2)智能共享出行服务

      (3)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服务

      (4)智能网联汽车行驶过程化服务

     5.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四)协同发展技术演进图

     1.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的层级与路径

     2.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的总体技术演进图

   五 汽车、交通、城市协同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雄安智能出行实践

     1.依托空间规划,预留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的空间条件

     2.结合近期需求,构建真实场景,落脚公交服务

     3.对外公共交通:京雄高速的智能驾驶车道和新型城际公交服务

     4.社区公共交通:交叉口信号智能控制与需求响应型社区公交服务

     5.枢纽公共交通:地下独立环路与枢纽智能接驳公交服务

    (二)深圳智慧城市与智能出行实践

    (三)日本“城市—交通—智慧能源”协同发展实践*

    (四)面向未来出行的城市公交信息化

     1.我国APTS体系框架实践

      (1)国家ITS体系框架下的APTS

      (2)涵盖行业监管的APTS体系框架

     2.面向未来出行的APTS体系框架发展路线图

    (五)其他协同出行实践

     1.多元化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

     2.共享巴士与微公交网络服务

     3.MOIA共享出行实践

     4.自动驾驶BRT的服务改善

  B.7 政策篇——以优化公共政策来推动未来出行的全面变革

   一 找准未来出行领域政府与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

    (一)掀起一场针对未来出行变革的头脑风暴

    (二)全面把握公共政策在未来出行中的多重角色

     (1)顶层设计与规划蓝图的绘制者

     (2)法规、标准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3)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孵化者与应用者

     (4)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者

     (5)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维护者

     (6)市场秩序与市场行为的监管者

     (7)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与金融安全的守护者

     (8)出行交易系统与出行平台的监管者

     (9)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者

     (10)公共利益的守护者

     (11)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提供者

   二 明确政策目标,打造政策平台——塑造未来出行变革的政策框架

    (一)从六个维度来透视未来出行变革的政策目标

     (1)经济

     (2)高效

     (3)便捷

     (4)绿色

     (5)安全

     (6)公平

    (二)搭建多元化政策平台

     1.制度平台——完善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

     2.完善监管平台:完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的监管

     3.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

     4.搭建推进平台:聚焦各方力量,整合生产要素

   三 协调解决好政策优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一)协调好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二)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三)协调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四)协调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

   四 努力让积极乐观的政策情景变为现实

    (一)基准政策情景(Baseline Policy Scenario)

     (1)总体市场规模缓慢扩大

     (2)行业发展格局变化甚微

     (3)出于谨慎或其他考虑,出行政策的调整节奏比较缓慢

     (4)创新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性抑制

     (5)技术优先序选择

    (二)适度政策情景(Moderate Policy Scenario)

     (1)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2)行业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3)制度变迁的进程开始加快,产业政策也不断趋于完善

     (4)创新活动开始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5)技术优先序选择

    (三)积极政策情景(Proactive Policy Scenario)

     (1)市场规模显著扩大

     (2)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

     (3)产业政策优化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加有效适用

     (4)无所不包的创新活动成为未来出行政策的灵魂

     (5)技术优先序选择

   五 尽快完善未来出行领域若干重要政策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未来出行”国家战略

    (二)整合完善产业政策,强化协同推进机制

    (三)培育出行市场,引导市场需求

    (四)规范行业发展,促进有序竞争

    (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六)鼓励共享出行企业的投资、联盟与运营

 Ⅲ 附录

  B.8 附录一 汽车产业相关统计数据

   产销量及保有量

   经济效益

   进出口

   人员、研发及相关产业等

   世界汽车工业

  B.9 附录二 2018年度发布或开始实施的部分汽车政策法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册)》,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王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Ka-chai Tam,Transportation History,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Geography,2017.

吉恩-丹尼斯·瓦因、邓惠、乔治斯·梅泰里:《动物驯化及其饲养管理的起源:人类和生物圈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郭静云:《古代亚洲的驯马、乘马与游战族群》,《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Barat Ali Zarei Yam and Morteza Khomeiri,Introduction to Camel Origin,History,Raising,Characteristics,and Wool,Hair and Skin:A Review,Researc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5,Vol. 4(11).

Stine Rossel,Fiona Marshall,Joris Peters,Tom Pilgram,Matthew D.Adams,and David O’Connor,Domestication of the Donkey:Timing,Processes,and Indicators,PNAS,2008,Vol.105,No.10.

克里斯·弗里曼、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华宏勋、华宏慈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Industrie 4.0 Working Group,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INDUSTRIE 4.0,2013.

克里斯·弗里曼、弗朗西斯科·卢桑:《光阴似箭: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沈宏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乔纳森·休斯、路易斯·凯恩:《美国经济史(第8版)》,杨宇光、吴元忠、杨炯等译,格致出版社,2013。

瓦科拉夫·斯米尔:《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刘寅龙、李凤海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W. W. 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郭熙保、王松茂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刘卫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7。

Christopher S. Tang and Joshua D. Zimmerman,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Supply Chain Risks:The Boeing 787 Case,Supply Chain Forum,2009,Vol.10,No.2.

马克·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修订版)》,姜文波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格雷厄姆·郝吉思:《出租车!纽约市出租车司机社会史》,商务印书馆,2010。

宋紫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展如何?——以全球网约车市场发展为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106号(总5606号),2019。

UK Department of Transport,Future of Mobility:Urban Strategy,2019.

Mckinsey&Company and 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An Intergrated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of Molibity,2016.

Arthur D. Little & UITP,Future of Mobility 3.0,2018.

KPMG,Mobility 2030:Transforming the Mobility Landscap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