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3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 (202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ichuan (2020)

SSAPID:101-8875-0375-92
ISBN:978-7-5201-6994-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对四川生态建设的主要行动、成效和挑战等进行系统评估与总结;自然保护体系篇对集体林流转、社区能力建设包括典型经验总结等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生态扶贫篇从生态建设的视角探寻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篇从流域水环境治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维度进行研究;自然资源管理篇从乡镇层面深入研究水资源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附录全面呈现四川生态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历程与重要成果。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四川蓝皮书
作 者: 李晟之 骆希 杜婵
编 辑:宋静;柯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2016年四川草原监测报告:生态状况逐渐向好》,人民网,2017年5月28日。

《2018年度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网站,2019年10月16日。

《2018年前三季度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2018年10月23日。

《70年来我省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四川经济日报》2019年9月20日。

《四川常住人口居全国第四 大数据揭秘人口发展的这些特点》,四川新闻网,2019年3月19日。

《四川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2018年7月20日。

达捷主编《2019年四川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董鹏、汪志辉:《生态产品的市场化供给机制研究》,《中国畜牧业》2014年第21期。

奉晓政:《资源利用冲突解决机制研究》,《资源科学》2008年第4期。

何盛明主编《财经大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李晟之主编《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编《四川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编《四川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胡艳华:《浙江岩溶碳汇估算》,《浙江国土资源》2010年第6期。

曾贤刚、虞慧怡、谢芳:《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其市场化供给机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7期。

周咏馨、苏瑛、黄国华、田鹏许:《人工生态系统垃圾分解能力研究》,《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第3期。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成立》,中国日报网,2018年10月30日。

罗亚文、魏民:《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社区规划初探》,《中国城市林业》2018年第2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的意见》,《当代农村财经》2018年第8期。

胡秦尉、周伯煌:《基于农地“三权分置”法实现为视角的集体林权流转法律制度完善》,《法制博览》2019年第20期。

谭宏利、温亚利、徐钰、秦青:《四川省栖息地周边社区对大熊猫保护的响应及影响因素——基于农户行为视角》,《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年第5期。

杨志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回顾、思考、出路》,《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许纯纯、陈洁、徐芳:《自然保护小区管理法制研究》,《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36期。

张国锋:《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自主治理问题研究——以四川关坝流域自然保护小区为例》,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师范大学,2018。

《2020年迎来脱贫攻坚“大考” 四川扶贫资金、项目、政策将进一步向凉山倾斜》,人民网,2020年1月18日。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的通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17年8月14日。

仇晓璐、陈绍志、赵荣:《精准扶贫研究综述》,《林业经济》2017年第10期。

甘庭宇:《精准扶贫战略下的生态扶贫研究——以川西高原地区为例》,《农村经济》2018年第5期。

胡钰、付饶、金书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的生态环境关切》,《改革》2019年第10期。

黄承伟、周晶:《减贫与生态耦合目标下的产业扶贫模式探索——贵州省石漠化片区草场畜牧业案例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刘慧、叶尔肯·吾扎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扶贫策略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0期。

罗明新:《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年6月15日。

欧阳祎兰:《探索生态扶贫的实现路径》,《人民论坛》2019年第21期。

沈茂英、杨萍:《生态扶贫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16年第7期。

陶泽良:《西部贫困地区生态扶贫机制研究》,《中国物价》2018年第12期。

吴欣颀:《生态经济视域下农村金融扶贫障碍及对策研究》,《农业经济》2019年第5期。

杨文举:《西部农村脱贫新思路——生态扶贫》,《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张永利:《强化“四精准、三巩固”大力推进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2016年6月13日。

张院萍:《草牧业扶贫的“凉山战略”》,《中国畜牧业》2018年第23期。

章力建、吕开宇、朱立志:《实施生态扶贫战略提高生态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整体效果》,《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年第1期。

郑瑞强:《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工作方式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双重目标的移民政策与实践》,《人民长江》2011年第5期。

朱冬亮、殷文梅:《贫困山区林业生态扶贫实践模式及比较评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Cohen,A.,and C. A. Sullivan,“Water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Developing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Water and Poverty,” Ecological Economics 69 (2010).

Liang,J.,“The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8 (2010).

Liu,L.,“Environmental Poverty,A Decomposed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and Alternatives:Sustainability Lessons from China,” Ecological Economics 73 (2012).

Tittonell,P.,and K. E. Giller,“When Yield Gaps are Poverty Traps:The Paradigm of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in Africa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Field Crops Research 143 (2013).

Whitley,Elise,David Gunnell,and Daniel Dorling,“Ecological Study of Social Fragmentation,Poverty,and Suicide,”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19 (1999).

《电商专家谈阿里脱贫优势:普惠、生态、精准和市场化》,《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1月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6年11月23日。

《回望2018年,若尔盖县生态扶贫成效显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网站,2018年12月29日。

《精准推进产业扶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中国农业信息》2017年第12期。

《落实生态补贴:绿了草原富了百姓》,《阿坝日报》2014年5月14日。

艾诗颖、朱国龙:《四川藏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四川劳动保障》2017年第S1期。

安文静:《我国光伏产业扶贫机制与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财经大学,2018。

耿宝江、庄天慧、彭良琴:《四川藏区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与微观机理》,《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

李斌、董锁成、薛梅:《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生态旅游模式与效益分析——以四川省若尔盖县为例》,《农村经济》2008年第3期。

李星星、冯敏、李锦等:《长江上游四川横渡山区生态移民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

秦国伟、董玮:《绿色减贫的理论内涵与路径创新》,《东岳论丛》2019年第2期。

桑晚晴:《四川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区搬迁扶贫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沈茂英:《川西北藏区碳汇与碳汇扶贫相关问题探究》,《四川林勘设计》2017年第2期。

四川省红原县志编纂委员会:《红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王建平:《建立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核心要素和政策建议——以四川藏区为例》,《决策咨询》2018年第1期。

袁晓文、陈东:《辨证施治:四川藏区农牧民致贫原因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中国藏学》2017年第2期。

张丽君:《中国牧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实践及对策研究》,《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

钟水映、冯英杰:《生态移民工程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11期。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旅游学刊》2002年第1期。

陈雨艳、罗彬、何吉明、俸强、易丹:《四川省“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浅析》,《四川环境》2018年第5期。

余恒、陈雨艳、李纳、杨坪:《岷、沱江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断面水质监测与资金扣缴情况分析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年第5期。

段娟:《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中州学刊》2017年第4期。

解振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变革——从“三废”治理走向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环境管理》2019年第4期。

潘理权、赵良庆:《政府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第5期。

宋秀杰、王绍堂、张漫:《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环境保护》2002年第2期。

宋秀杰等:《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环境保护》2002年第2期。

宋豫秦、叶文虎:《第三次文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4期。

徐嵩龄:《世界环保产业发展透视》,《中国环保产业》1997年第3期。

杨丽、付伟:《国外环保产业的发展概况及启示》,《中国环保产业》2018年第10期。

〔奥地利〕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蔡守秋:《论公众共用物的法律保护》,《河北法学》2012年第4期。

陈海嵩:《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溯源与展开》,《法学研究》2014年第3期。

程雨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构想》,《北方法学》2017年第5期。

侯韦锋:《我国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9。

黄大芬、张辉:《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和解的衔接》,《环境保护》2018年第21期。

柯坚:《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难题——以生态法益为进路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清华法治论衡》2012第2期。

冷罗生,李树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基于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衡量》,《法学杂志》2019年第11期。

李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本质及相关问题研究——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视角的分析》,《行政法学研究》2019年第4期。

林莉红、邓嘉咏:《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关系定位》,《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卢瑶:《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视域下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8。

罗丽、王浴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诉讼衔接关键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马中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梅宏、胡勇:《论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正当性与可行性》,《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彭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下的磋商行为性质研究》,《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史玉成:《环境法的法权结构理论》,商务印书馆,2018。

史玉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学理反思与法律建构》,《中州学刊》2019年第10期。

王树义、李华琪:《论我国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11期。

王小钢:《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利益和权利基础》,《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吴惟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利益代表机制研究——以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为分析工具》,《河北法学》2019年第3期。

肖建国:《利益交错中的环境公益诉讼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肖建国、宋春龙:《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问题研究:以不同环境利益的交织与协调为切入点》,《法律适用》2016年第7期。

张继钢:《环境法益之独立、内涵及贯彻》,《南海法学》2019年第4期。

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张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问题研究》,《法制博览》2019年第36期。

章剑生:《现代行政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年12月3日。

杜威漩:《科学发展观下的水资源利用问题研究》,《水利发展研究》2007年第2期。

马志敏、李强、陈秀凤:《浅谈安阳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年第7期。

叶培英、周渝:《四川省水库工程数量及分布简介》,《四川水利》2013年第Z1期。

孙振刚、张岗、段中德:《我国水库工程数量及分布》,《中国水利》2013年第7期。

姚鹏举:《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科技传播》2013年第15期。

李雪菲:《四川省水资源分布及承载力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交通大学,2012。

安徽省审计厅课题组:《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几点认识》,《审计研究》2014年第6期。

蔡春、毕铭悦:《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审计研究》2014年第5期。

蔡华浩:《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困难及解决思路》,《现代审计与经济》2019年第2期。

顾奋玲、吴佳琪:《乡镇领导干部土地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与实践——以北京某乡镇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为例》,《审计研究》2017年第6期。

黄溶冰:《基于PSR模型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会计研究》2016第7期。

翁俊涵:《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中国经贸》2017年第7期。

徐泓、曲婧:《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初探》,《审计研究》2012年第2期。

张宏亮、刘长翠、曹丽娟:《地方领导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讨——框架构建及案例运用》,《审计研究》2015年第2期。

何兵、崔莉、宋丽娟、罗新、马丹炜:《成都园林入侵植物的调查及区系分析》,《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第5期。

黄义雄、查轩:《福建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其生物安全问题》,《生态学杂志》2003年第6期。

类延宝、肖海峰、冯玉龙:《外来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本地生物的进化响应》,《生物多样性》2010年第6期。

李德刚、霍娅敏、罗霞:《成都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后评价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第9期。

李永慧、李钧敏、闫明:《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12年第6期。

林金成、强胜:《空心莲子草对南京春季杂草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第4期。

吕玉峰、付岚、张劲林、边勇、刘若思:《苋属入侵植物在北京的分布状况及风险评估》,《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马金双主编《中国入侵植物名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彭宗波、蒋英、蒋菊生:《海南岛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生态学杂志》2013年第8期。

全威、王明、桑卫国:《外来入侵植物风传扩散过程模拟模型选择》,《生态学杂志》2018年第9期。

王济宪:《阿合奇县毒麦发生的生态特点及生态防除》,《生态学杂志》1983年第3期。

王坤、周伟奇、李伟峰:《城市化过程中北京市人口时空演变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第7期。

徐海根、强胜、韩正敏、郭建英、黄宗国、孙红英、何舜平、丁晖、吴海荣、万方浩:《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生物多样性》2004年第6期。

许桂芳、刘明久、李雨雷:《紫茉莉入侵特性及其入侵风险评估》,《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第4期。

闫小玲、刘全儒、寿海洋、曾宪锋、张勇、陈丽、刘演、马海英、齐淑艳、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等级划分与地理分布格局分析》,《生物多样性》2014年第5期。

曾珍香、李艳双:《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朱栩、钱毅、罗杰:《成都市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四川环境》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