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Law-Based Government (2021-202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2021~2022年地方法治政府评估的最终成果,是2013年启动的地方法治政府评估工作的延续。本次评估主要依据100个城市2021~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数据。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网络检索、实践体验、司法大数据的适用。2021~2022年的评估报告建立在更加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基础上,继续深入评估、考察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在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相关信息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项目组
基本子库
摘要
皮书数据库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撰写分工
Ⅰ 总报告
B.1 2021~2022年度全国100个城市法治政府建设总体情况分析*
一 评估指标体系
二 评分标准及方式
三 评估对象及过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二)地方党委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强化
(三)地方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的主动性、创新性进一步显现
(四)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
(五)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
(六)统筹突发事件应对和法治政府建设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数字技术赋能依法行政的实践稳步推进,但基础制度框架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Ⅱ 指标分报告
B.2 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估标准
1.证明事项规范化
2.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情况
3.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4.养老服务
5.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
6.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7.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证明事项规范化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二)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三)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养老服务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五)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六)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七)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证明事项目录公开制度仍需完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应加强落实
2.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情况落实效果欠佳,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下放存在滞后性
3.政务便民服务热线供需不平衡,回访机制仍需完善
4.公共服务提供存在资源投入不平衡问题,养老公共服务供给明显滞后
5.重大突发事件依法预防处置能力仍需提高
6.空气质量亟待改善,实现生态环境工作目标任重道远
(二)完善的建议
1.严格证明事项目录规范化工作,加快落实证明事项承诺制推行
2.加强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的常态化管理,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权力下放进程
3.优化政务服务热线资源配置,建立政务服务回访机制
4.补齐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短板,全面优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5.坚持防治结合,提升突发事件依法预防与应急处置能力
6.加大整治力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B.3 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估标准
1.法治政府建设领导作用发挥情况
2.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3.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
4.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培养情况
5.执法人员及公务员接受法律培训情况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法治政府建设领导作用发挥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二)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三)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案例
(四)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培养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五)执法人员及公务员接受法律培训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方党委对法治政府的领导还存在“浮于表面不下深水”的现象
2.法治政府考核督察的公开透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3.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报公开制度尚存差距
4.法治培训与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完善的建议
1.以机制创新引领地方党委对法治政府的常态化领导
2.进一步健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估实施方案,保证考核内容及时公开
3.按时发布法治政府建设年报,优化法治政府建设年报公开路径
4.压实培训主体责任,实现法治培训入耳入脑入心
B.4 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善*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估标准
1.地方政府规章草案及其说明是否一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切实公开听取意见
3.地方政府规章的实体合法性
4.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实体合法性
5.地方政府规章平台信息化水平
6.行政规范性文件平台智能化水平落实情况
7.地方政府规章清理及后评估制度落实情况
8.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后评估制度落实情况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地方政府规章草案及其说明是否一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切实公开听取意见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三)地方政府规章的实体合法性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实体合法性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五)地方政府规章平台信息化水平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六)行政规范性文件平台智能化水平落实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七)地方政府规章清理及后评估制度落实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八)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后评估制度落实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公开听取意见制度落实不到位
2.个别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存在实体违法
3.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4.地方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监督制度没有得到严格落实
(二)完善的建议
1.地方政府应当切实落实公开听取意见制度
2.地方政府应当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实体合法性
3.加强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4.强化地方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监督制度的严格实施
B.5 行政决策*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估标准
1.重大决策目录制定公开情况
2.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情况
3.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包括社会稳定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经济风险)情况
4.重大决策专家论证情况
5.公众参与重大决策情况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重大决策目录制定公开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三)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包括社会稳定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经济风险)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重大决策专家论证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五)公众参与重大决策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存在短板,决策公开仍有进步空间
2.合法性审查程度不充分,部分地区和领域囿于形式化
3.科学决策的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部分薄弱领域问题突出
4.民主决策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意见反馈机制尚未完善
(二)完善的建议
1.持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切实提升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工作水平
2.提高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视程度,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结果披露机制
3.建立系统全面且公开透明的风险评估制度及专家论证制度,加强对薄弱领域的风险评估
4.丰富公众参与形式,畅通意见结果反馈渠道
B.6 行政执法*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估标准
1.综合执法深化改革落实情况(10分)
2.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情况(10分)
3.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以教育培训领域为考察对象)(10分)
4.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以食品药品领域为考察对象)(10分)
5.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10分)
6.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和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建设情况(10分)
7.行政执法具体开展情况(10分)
8.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情况(10分)
9.违法行为投诉体验情况(10分)
10.市政设施损坏投诉情况(10分)
11.非诉执行申请被否定情况(10分)
12.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情况(10分)
13.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为违法情况(10分)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综合执法深化改革落实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案例
(二)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案例
(三)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以教育培训领域为考察对象)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案例
(四)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以食品药品领域为考察对象)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案例
(五)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六)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设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七)行政执法具体开展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八)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案例
(九)违法行为投诉体验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案例
(十)市政设施损坏投诉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案例
(十一)非诉执行申请被否定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十二)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十三)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为违法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多种衔接不畅,执法协调协作机制效果不彰
2.重点领域执法体制机制建设缺乏针对性部署和细致化规定
3.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范围不清
4.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制度缺位
5.“首违不罚”等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应用不足,未有效建立健全“首违不罚”“轻微违法不罚”机制
6.政务热线接线存在推诿情况,处理投诉缺乏反馈
7.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执法决定存在较多错误
8.行政处罚程序合法意识仍需提升
9.行政机关作为履职的区域不平衡情况突出
(二)完善的建议
1.加强“两法衔接”与审管罚衔接,完善县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
2.打通规范性文件制定与执法之间的壁垒,细化地方执法制度
3.强化事项评估与清单管理,全面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4.补齐制度短板,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
5.全面推行“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制度,让执法兼有力度与温度
6.优化政务热线职能运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7.增强程序合法意识,引导执法人员履行程序规定
8.完善不作为认定规则,着力清除行政不作为顽疾
B.7 政务公开*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估标准
1.重点领域信息主动公开
2.政府门户网站的咨询服务功能
3.政府提供所申请信息的情况
4.答复文书格式的规范性
5.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胜诉率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重点领域信息主动公开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二)政府门户网站的咨询服务功能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三)政府提供所申请信息的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答复文书格式的规范性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五)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胜诉率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2021~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政府网站咨询服务的答复质量不高,回复不够及时
(1)对咨询事项的答复内容不够全面、直接
(2)对咨询事项的答复不够及时,各地政府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差异巨大
(3)咨询服务事项的办理进度不够清晰
2.依申请公开的答复合法性不足、规范性欠缺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部分行政机关未在法定期限内进行答复
(2)部分行政机关不予提供所申请信息的理由不合法
(3)部分行政机关对依申请公开的答复文书格式不规范
3.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设计不尽合理,仍存在优化的空间
(1)部分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分类方式不合理
(2)部分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存储位置不合理
(三)完善的建议
1.进一步增强政府网站的咨询服务功能*,减轻政府的信息公开负担
(1)提升对咨询事项回复的全面性和直接性
(2)提升对咨询事项回复的及时性和事项办理的透明度
2.进一步提高依申请公开答复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3.进一步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布局的合理性和设计的科学性
B.8 监督与问责*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分标准
1.是否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决定;对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是否认真及时答复;是否及时办理政协建议案、提案;是否公开办理情况报告
2.是否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是否及时履行法院生效裁判
3.对公众的举报投诉、新闻媒体曝光的违法行政问题是否及时调查、说明、处理和反馈
4.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机制
5.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是否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决定;对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是否认真及时答复;是否及时办理政协建议案、提案;是否公开办理情况报告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二)是否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是否及时履行法院生效裁判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1)行政机关败诉率(3分)
(2)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7分)
(3)是否及时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支持配合检察院开展行政诉讼监督、行政公益诉讼,积极主动履行职责或纠正违法行为,及时落实、反馈司法建议、检察建议(10分)
(三)对公众的举报投诉、新闻媒体曝光的违法行政问题是否及时调查、说明、处理和反馈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机制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五)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趋势和主要成就
1.人大和政协监督更为有效、稳定,相关工作机制不断改进
2.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增强,行政机关败诉率降低
3.公众和媒体监督举报的渠道普遍畅通、举报投诉处理较为及时
4.强化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人大代表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公开程度仍需提高
2.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有待进一步压茬落实
3.法院与检察院对行政权力进行司法监督的公开程度较低
4.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的落实亟待加强,职责任务亟待细化
(三)完善的建议
1.及时充分地公开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
2.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长效机制,全面提高行政机关应诉能力
3.积极公示接受司法监督的情况报告,提高信息透明度
4.细化政务诚信建设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结合实际的政务诚信实施方案
B.9 法治政府对法治社会的带动*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估标准
1.调解组织建设
2.推进行政裁决
3.健全行政复议机制
4.增强行政复议效果
5.在全社会开展普法活动
6.落实“谁执法谁普法”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调解组织建设情况分析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二)推进行政裁决情况分析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三)健全行政复议机制情况分析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增强行政复议效果情况分析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五)在全社会开展普法活动情况分析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情况分析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行政裁决制度建设还有较大空间
2.行政复议在行政争议解决中的主导作用尚不理想
3.“普法责任清单”公布情况有待改进
(二)完善的建议
1.完善行政裁决制度建设,推动行政裁决在多元纠纷解决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推进行政争端实质性化解
3.抓好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的落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监督
B.10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估标准
1.市场准入服务优化(15分)
2.行政许可、行政登记违法情况(15分)
3.政府合同履约情况(15分)
4.政企沟通制度建立与落实(15分)
5.完善公平竞争保障机制(15分)
6.获取公共资源的平等性(15分)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市场准入服务优化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二)行政许可、行政登记违法情况(15分)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三)政府合同履约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政企沟通制度建立与落实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五)完善公平竞争保障机制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六)获取公共资源的平等性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行政许可、行政登记审查不全面与不作为现象突出
2.各地政府合同履约水平不均衡
3.政企沟通联系专门渠道或途径落实不到位
4.各地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事件时有发生
5.部分城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
(二)完善的建议
1.放宽束缚企业发展的行政性限制
2.转变思维方式,按时履行合同协议
3.加强对政企沟通联系专门渠道的建设
4.切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发挥实效
5.全面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
B.11 数字法治政府*
一 指标设置及评估标准
(一)指标体系
(二)设置依据和评估标准
1.数字政府建设规划
2.政府工作报告
3.行政执法平台建设
4.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5.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查询平台
6.门户网站检索便利性
7.政府数据开放情况
8.个人信息保护情况
9.网络问政情况
二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
三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一)数字政府建设规划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二)政府工作报告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三)行政执法平台建设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五)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查询平台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六)门户网站检索便利性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七)政府数据开放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八)个人信息保护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九)网络问政情况
1.总体表现分析
2.分差说明及典型事例
四 评估结论与建议
(一)评估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
1.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仍有一定的完善空间
2.政府平台建设集约化、规范化和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
3.政府数据开放有待全面推进
4.个人信息安全缺乏制度保障
(三)完善的建议
1.平衡系统性与特殊性,加强不同层次统筹规划
2.整合与联通相关平台,推动平台相关制度完善
3.提升政府数据开放程度
4.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国家数据安全
B.12 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
一 指标设置
二 调查方法
三 样本量及信度分析
四 调查结果
(一)总体情况
(二)具体分析
1.普通市民问卷
2.法律专家问卷
五 相关建议
Ⅲ 城市分报告
一 鞍山市人民政府
二 包头市人民政府
三 保定市人民政府
四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五 本溪市人民政府
六 毕节市人民政府
七 沧州市人民政府
八 长春市人民政府
九 常德市人民政府
十 长沙市人民政府
十一 成都市人民政府
十二 重庆市人民政府
十三 达州市人民政府
十四 大连市人民政府
十五 大同市人民政府
十六 德州市人民政府
十七 东莞市人民政府
十八 佛山市人民政府
十九 福州市人民政府
二十 抚顺市人民政府
二十一 阜阳市人民政府
二十二 赣州市人民政府
二十三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十四 贵阳市人民政府
二十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十六 海口市人民政府
二十七 邯郸市人民政府
二十八 杭州市人民政府
二十九 合肥市人民政府
三十 菏泽市人民政府
三十一 衡阳市人民政府
三十二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三十三 淮南市人民政府
三十四 黄冈市人民政府
三十五 吉林市人民政府
三十六 济南市人民政府
三十七 济宁市人民政府
三十八 揭阳市人民政府
三十九 荆州市人民政府
四十 喀什地区行政公署
四十一 昆明市人民政府
四十二 拉萨市人民政府
四十三 兰州市人民政府
四十四 聊城市人民政府
四十五 临沂市人民政府
四十六 六安市人民政府
四十七 洛阳市人民政府
四十八 茂名市人民政府
四十九 南昌市人民政府
五十 南充市人民政府
五十一 南京市人民政府
五十二 南宁市人民政府
五十三 南通市人民政府
五十四 南阳市人民政府
五十五 宁波市人民政府
五十六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五十七 青岛市人民政府
五十八 曲靖市人民政府
五十九 泉州市人民政府
六十 汕头市人民政府
六十一 商丘市人民政府
六十二 上海市人民政府
六十三 上饶市人民政府
六十四 邵阳市人民政府
六十五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六十六 沈阳市人民政府
六十七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六十八 苏州市人民政府
六十九 绥化市人民政府
七十 台州市人民政府
七十一 太原市人民政府
七十二 泰安市人民政府
七十三 唐山市人民政府
七十四 天津市人民政府
七十五 潍坊市人民政府
七十六 温州市人民政府
七十七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
七十八 无锡市人民政府
七十九 武汉市人民政府
八十 西安市人民政府
八十一 厦门市人民政府
八十二 西宁市人民政府
八十三 襄阳市人民政府
八十四 新乡市人民政府
八十五 信阳市人民政府
八十六 邢台市人民政府
八十七 徐州市人民政府
八十八 烟台市人民政府
八十九 盐城市人民政府
九十 宜春市人民政府
九十一 银川市人民政府
九十二 玉林市人民政府
九十三 岳阳市人民政府
九十四 湛江市人民政府
九十五 郑州市人民政府
九十六 周口市人民政府
九十七 珠海市人民政府
九十八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九十九 淄博市人民政府
一百 遵义市人民政府
Ⅳ 附录
附录一 2021~2022年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标得分率
附录二 2021~2022年中国法治政府评估一级指标得分率较高的前30个城市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