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69 !

参考文献

61

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图书

Urban Migrant Worker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hina

SSAPID:101-8867-3867-97
ISBN:7-80190-350-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全面透视了城市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理性分析了中国社会经济分层现象,深入剖析了户籍制度的推拉作用,科学探讨了城市化道路发展前景。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世纪群学文库
作 者: 李强
编 辑:李建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前言

 第一章 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概述

  一 关于社会分层

  二 农民工在中国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位置

  三 关于社会公平问题

 第二章 我国城市外来人口之现状

  一 城市地区吸收了超过一半的全国外来人口

  二 城市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性别差别不大

  三 城市外来人口学历高于全国水平

  四 行业分布与职业状况

  五 外来人口以跨省、跨市外来为主

  六 寻求经济改善是流动的最大动因

  七 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情况

 第三章 户籍分层与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一 我国的户籍制度与城市农民工的低下社会地位

  二 城市农民工地位变迁中的户籍阻碍

  三 中国户籍制度变革前景及其对于农民工地位的影响

 第四章 影响我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一 推拉理论与影响中国农民工流动的推拉因素

   (一)推拉理论

   (二)农民工外出的经济驱动力

   (三)影响农民工“流动距离”的因素分析

   (四)对于推力、拉力分析的国际比较

  二 户籍制度对于推拉的影响

   (一)对于我国户籍屏蔽现状的分析

   (二)户籍制度塑造了多数农民工的生活预期,锁定了他们的生活目标

   (三)在锁定生活目标的情况下,传统推拉失效

   (四)对于推拉失效的分析

  三 推拉因素对于农民工两种不同生存策略的影响

   (一)两种生存策略及其相互关系

   (二)两种生存策略影响下的生活模式、行为模式

   (三)影响农民工形成两种生活目标的因素

  结论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与城市农民工的就业

  一 我国城市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

   (一)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二)我国城市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二 中国城市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三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机制分析

   (一)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构成

   (二)农民工是怎样进入劳动力市场的

   (三)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机制

 第六章 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

  一 非正规就业是中国城市农民工的就业主渠道

  二 非正规就业的正功能

   (一)非正规就业在解决中国大量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功能

   (二)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是“岗位成本”最为节省的城市就业

   (三)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效率

   (四)非正规就业民工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贡献

  三 关于非正规就业的“非正规性”与“违规”问题

  四 非正规就业的劳动保障、社会保障问题

  结论

 第七章 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底层精英

  一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与中国的城市农民工

  二 城市农民工是农村中的精英群体

  三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底层地位

   (一)次属劳动力市场的低价格

   (二)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中的非规范现象

   (三)城市农民工被排斥在主流社会关系网络之外

   (四)农民工与非正规或违规职业者

  四 结论与对策

 第八章 农民工的初次与再次职业流动

  一 农民工的初次职业流动

   (一)中国农民工的职业流动

   (二)农民工的第一个职业

   (三)初次流动后职业地位之变迁

  二 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

   (一)再次职业流动概述

   (二)农民工再次职业流动后的地位变迁

  三 关于城市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分析

   (一)农民工频繁更换工作之原因

   (二)再次职业流动地位变化甚微之原因

   (三)城市居民与农民工职业流动之比较。

 第九章 农民工的家庭模式

  一 我国农民工的家庭模式

   (一)单身子女外出型

   (二)兄弟姊妹外出型

   (三)夫妻分居型

   (四)夫妻子女分居型

   (五)全家外出型

  二 农民工特殊家庭模式的影响

   (一)分居的家庭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分居的家庭模式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三 关于农民工家庭模式的理论思考

   (一)农民工分居的家庭模式与社会学的家庭理论

   (二)分居的家庭模式给社会学研究带来的困难

   (三)分居的家庭模式与未来的选择

 第十章 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

  一 外出农民工汇款研究的理论背景

  二 中国外出农民工汇款比例高于其他国家

  三 对于农民工高比例汇款现象之分析

  四 农民工汇款的“边际效益心理”

  五 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的负面影响

  五 结束语

 第十一章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 流入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无保障现状

  二 农民工的违规活动与社会保障、社会稳定问题

  三 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十二章 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关系

  一 1949年以来,农民与市民社会交往的历史变迁

   (一)建立实行严格户籍制度以前,农民与市民的交往(1949~1958年)

   (二)建立严格户籍制度以后,农民与市民的交往(1959~1967年)

   (三)“文化大革命”下放、下乡时期农民与市民的交往(1968~1979年)

   (四)改革开放以后农民与市民的交往(1980年至今)

  二 流入城市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一)市民对流入城市农民工的态度

   (二)流入城市农民对城市居民的不满情绪

   (三)流入城市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冲突

  三 正确处理流入城市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关系

   (一)关于流入城市农民与城市居民发生矛盾原因的分析

   (二)协调流入城市农民与城市居民关系的若干对策

 第十三章 城市农民工的被剥夺问题

  一 社会学的剥夺理论

  二 中国城市农民工的绝对剥夺现象

   (一)收容

   (二)超长的劳动时间

   (三)关于拖欠工资

   (四)为什么违法的绝对剥夺成为常规行为

  三 中国城市农民工的“多阶剥夺”及其他剥夺现象

   (一)“多阶剥夺”或“剥夺链”

   (二)社会上对于农民工形形色色的剥夺

   (三)怎样看待相对剥夺问题

  四 剥夺的社会后果:剥夺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第十四章 农民工的两种分化模式

  一 两种分化模式

  二 农民工的循环流动分化模式

   (一)影响农民工循环流动的因素

   (二)农民工回流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三 农民工迁居式分化模式

   (一)打破城乡群体界线的农民工

   (二)农民工定居城市与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十五章 城市外来人口两大社会群体的差别及其管理对策

  一 两大社会群体不一致的户籍需求

  二 对城市两大外来人群的对比分析

   (一)年龄与教育水平差异

   (二)迁移原因差异

   (三)行业、职业特征差异

  三 针对有重大差异的两个群体,应采取有区别的户籍对策

 第十六章 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城市化的困境

  二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战略问题

  三 如何看待我国的户籍制度及其变革前景

  四 关于人力资源配置的分析

  五 关于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

 第十七章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一 城市化趋势的国际比较

   (一)世界城市化的趋向

   (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

    1.城市演进的集中化阶段

    2.城市演进的分散化阶段

    3.绅士阶级回流阶段

   (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

  二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小城镇模式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小城镇发展的原因

   (三)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

  三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大城市模式与城市群

   (一)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大城市模式

   (二)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群(Conurbation)与城市带

  四 多元化的城市发展道路

 第十八章 我国城市布局与人口高密度社会

  一 中国人口高密度居住的难以避免性

  二 流动人口与东南沿海城市带

   (一)我国城市外来人口分布的特征

   (二)外来人口城市分布特征

   (三)关于流动人口与我国城市布局的结论

  三 如何防范人口高度密集的居住方式带来的社会高风险

 第十九章 三元社会结构与城市农民工

  一 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

   (一)什么是社会结构

   (二)传统的社会结构理论

   (三)当代社会结构理论

  二 怎样理解中国的社会结构

  三 中国的三元社会结构分析

   (一)三元社会结构的提出

   (二)三元社会结构的本质及其多重表现

   (三)三元社会结构的未来

 第二十章 关于流入城市农民研究的一些理论

  一 关于人口流动的理论*

   (一)关于人口流动规律的研究

   (二)关于人口流动原因与动机的研究

   (三)关于人口流动差异因素的研究

   (四)关于人口流动结果的研究

   (五)关于人口流动类型的研究

  二 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

  三 地区发展差异与农民工的流动

   (一)传统的平衡理论

   (二)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三)赫什曼等人的“核心与边缘区理论”

   (四)“发展极”理论

   (五)威廉森的区域不平衡理论

   (六)梯度理论和反梯度理论

杜鹰、白南生:《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黄平:《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李强:《关于国外人口流动研究文献的回顾》,《国外社会学》1996年6月,第3期。

李强:《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之研究》,《社会学研究》2001年7月,第4期,第64~76页。

柯兰君、李汉林:《城市里的村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编《有关农民工法规政策资料选编》,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印,2001年6月9日。

谭深:《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论文,北京,1996年6月。

威廉·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Bogue,DonaldJ.. 1969. Principles of Demography.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Inc..

Doshchitsin,-Yu.-P. & Lapin,-N.-N. 1995. “Forced Migration in a Large Industrial City of Siberia”. Sotsiologicheskie-Issledovaniya9 (Total Volume 22),pp.96~99.

Hamilton,Gary G.. 1985. “Temporary Migr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trategy”. 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ercultural-Relations4(Total Volume 9),pp.405~425.

Jenkins,J.Craig. 1977. “Push/Pull in Recent Mexican Migration to the U.S.”.

Kusuda,Kyu. 1971. “Surplus Population and Mobility of Labor”. Devel-oping-Economies2,Jun(Total Volume 9),Japan,pp.154~173.

Lee,Everett S.. “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1966(3),Pp.54,pp.47~57.

Myrdal,Gunnar. 1968. Asian drama:An Inquiry into the Poverty of Nations,Volume Ⅲ.New York:Pantheon.

Narasimhan,S.. 1995. “Labour Out-Migration to Cities:Search for an Appropriate Theory”. Man-and-Development1,Mar(Total Volume 17),pp.78~88.

Portes,Alejandro;Borocz,Jozsef. 1989. “Contemporary Immigration:TheoreticalPerspectives on Its Determinants and Modes of In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Migration-Review3,fall(Total Volume 11),pp.606~630.

Trewartha,T.J.. 1969. “Mobility and Migration”. A Geography of Population:Word Patterns. New York:John Willey.

Wu,T.S.. 1971. “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Urban Adap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Migration”. National-Taiwan-University-Journal-of-Sociology7,Apr,pp.43~53.

陈淮:《非正规就业:战略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非正规部门就业研讨会”,北京,2000年10月14日。

国际劳工局:《第十五届国际劳动统计学家大会报告III:非正规部门的就业统计》,日内瓦,国际劳工局,1993年1月。

胡鞍钢:《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特点、障碍及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非正规部门就业研讨会”,北京,2000年10月14日。

金一虹:“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海》2000年第4期,第93页。

努罗· 阿明 (A.T.M.Nurul Amin):《亚洲城市非正规部门:政策和战略》,日内瓦,国际劳工局,1994年11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中国的城市扶贫与非正规部门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非正规部门就业研讨会”,北京,2000年10月14日。

刘燕斌主编《面向新世纪的全球就业》,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塞缪尔· 普雷斯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增长:从人口学角度的再思考”,约瑟夫·古格勒主编《第三世界的城市化》,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8,第24~25页(Samuel Preston.1988. “Urban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Demographic Reappraisal”.pp.24~25 in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Third World,edited by Josef Gugler.the Oxford Press)。

S.V.塞瑟拉曼:《城市贫困与非正规部门:对当前战略的批判性评价》,日内瓦,国际劳工局,1997年8月。

薛昭鋆:《对我国发展非正规部门和鼓励非正规就业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非正规部门就业研讨会”,北京,2000年10月14日。

Carton-de-Grammont,Hubert. 1992.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Labor Market in the Latin American Countryside”. Revista-Mexicana-de-Sociologia54,1,Jan-Mar,pp.49~58.

Hallgren,O.,et al.. 1990. “The Effect of Policy and Policy Reforms on Non-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Employ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review of past experiences”.In Stewart,F.et al.,the Other Policy,ITDG Publications.London.

Harper,-Malcolm. 1996. “Urban Planning and the Informal Sector”. Regional-Development-Dialogue17,1,spring,pp.97~112.

Hernando De Soto. 1990. The Other Path:the invisible revolution in the third world.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

Romanos,-Michael;Chifos,-Carla. 1996. “Contributions of the Urban Informal Sector 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gional-Development-Dialogue17,1,spring,pp.122~155.

Sanyal,-Bishwapriya. 1998. “The Urban Informal Sector Revisited:Some Notes on the Relevance of the Concept in the 1980s”. Third-World-Planning-Review10,1,Feb,pp.65~83.

Wilson,-Tamar-Diana. 1998. Introduction,Latin-American-Perspectives25,2(99),Mar,pp.3~17.

陈德美:“潮起潮落:看民工返乡创业”,《中国农民》1997年第3期。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Santos,T.Dos,“依赖结构的分析”,载于萧新煌编《低度发展与发展》,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印行,1985。

冯桂林、李淋:“我国当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论文,北京,1996年6月。

冯仕政:“城乡人口流动对其农村来源地的影响”,《国外社会学》1996第3期。

Frank,A.G.:“低度发展的发展: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载于萧新煌编《低度发展与发展》,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印行,1985。

洪大用:“关于家庭与农民迁移进城之关系的研究”,《国外社会学》1996第3期。

康内尔,T.:《来自农村地区的移民:村庄研究之证据》,伦敦,牛津出版社,1976。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外出者与输出地”,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论文,北京,1996年6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课题组:“转轨变型期的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劳动者收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论文,北京,1996年6月。

周红云:“贫穷国家人口迁移对农村来源地的影响”,《国外社会学》1996第3期。

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Adams,Richard H.. 1989. “Worker Remittances and Inequality in Rural Egyp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38,pp.45~71.

Ahlburg,Dennis A.. 1996. “Remittances and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Tonga”.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15,pp.391~400.

Crenshaw,Edward and Ameen,Ansari. 1994.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cross National Populations:Testing Multiple Paradigms”. Social-Science-Re-search 23:pp.1~22.

Kandil,M. And Metwally,M.F.. 1990. “The Impact of Migrants’ Remittances on the Egyptian Economy”. International Migration28,pp.159~180.

Parish,William-L.. 1973. “Internal Migration and Modernization:The European Case”. 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21,pp.591~609.

Poirine,-Bernard. 1997. “A Theory of Remittances as an Implicit Family Loan Arrangement”. World Development 25,pp.589~611.

Solinger,Dorothy J.. 1999. Contesting Citizenship in Urban China.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tark,Oded and Lucas,Robert E.B.. 1988. “Migration,Remittances,and the Famil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36,pp.465~481.

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田凯:“关于农民工的基本现状和城市社会适应性分析”,《社会学导报》1994年10月,总第13期。

徐仁杰:“北京通过促进私企发展条例,外地私企进京可办户口”,载于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2001年8月3日。

俞得鹏:《浙江省城市外来民工犯罪问题研究》,宁波,宁波大学法律系,1998。

简 介:本书的基本内容是从大扶贫的角度来看待特殊人群的贫困,从而探讨相关群体制度上扶贫的可能路径。全文共分七章,除序言作总括性讨论外,其他六章分别指涉六个特殊群体的贫困问题。这六个特殊群体包括:非志愿移民、艾滋病人群、残疾人群体、少数民族群体、妇女、流动人口。各章作者对相关领域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对策。

作者: 朱晓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3月

简 介:本书着眼于乡村传播学的视角,借鉴发展学与现代化的基本理念,以如何建构良好的城乡互动关系为主要研究主题,采用参与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及深度访谈的方法,结合相关部门的内部资料,对城乡一体化关系之良性构建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基础,对流动人口与市民、流动人口与管理组织、流动人口与大众媒介的功能三个层面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 李红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简 介:本书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对我国城镇中产阶层的经济状态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实证分析,揭示了中产阶层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的变化及其特征,验证了中产阶层的消费函数。

作者: 刘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

简 介:本书是清华大学李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我国多元城镇化战略模式研究的主要成果。从题目来看,本书包括两重含义,第一重是研究我国多元的城镇化战略,第二重是探索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模式”。本书认为,中国城镇化的第一目标或核心任务是如何实现农民、农民工的城镇化。本书提出解决的出路是大力推进以县城为中心的中等城...

作者: 李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简 介:本书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为依据、以珠江三角洲为对象,分析了该地区的城市化特点及其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从市场、制度与网络三个方面讨论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企业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以日常生活领域为主的农民工的消费、居住、闲暇和社会支持,以城市化为主要领域的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和户籍迁移意愿,以农民工的利益表达和地方政府治...

作者: 蔡禾 刘林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简 介:关于建国初期户籍制度的建立,以及上世纪80-90年代国家关于农民工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种种限制,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但是对于近些年,主要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于农民工政策向更加包容性方向转变的最新趋势,系统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书的目的之一便在于对于新世纪以来出现的国家农民工政策转变进行考察,探索其背后原因,以及实施...

作者: 李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简 介:中国农民工的流动包括在流入地定居、循环流动和向流出地回流三种态势。然而,长期以来,如何促使农民工城市化和市民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返乡农民工群体却被忽视了。本书通过深入调查湖南省沅江镇80余位农民工的“打工-返乡”生活史为依据,开辟了农民工研究的新视域,呈现给读者的是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徘徊与挣扎的生命历程。

作者: 张世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简 介:本书在社会融入理论与指标体系的指导下,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数据,采用实证研究视角,区分不同身份的流动人口,从多个层面系统地比较、分析、探讨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现况、特点及影响因素。本书的分析结果将为进一步推动、促进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提供实证依据,为政府制定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政策提...

作者: 杨菊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简 介:全书以实证调查为分析的基础,全景式中展示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了农民工改变了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伟大意义。作者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分为三类:雇工式、自主创业式、自我雇用式,与此相对应的流出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为:依附式、内生式与激发式,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另外,作者还注意到福建沿海地区农村...

作者: 甘满堂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简 介: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作者: 周晓虹 谢曙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简 介:农民工现象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书认为,机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问题,也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正义的目标是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不断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书中从制度正义切入,探讨农民工的生存机会、发展机会的公平问题,指出要从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机会和公共服务分享机会等方面为农...

作者: 虞新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简 介: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据。本书考察和讨论了个人及由个人结成的团体的行动及其对制度框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及个人、团体、国家行动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对中国户籍制度中变迁的解释,检验...

作者: 林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简 介:本书建构了一个“从社区看城市”的研究思路:以城市中的流动人口聚集社区为一个基本调查点,获取流动人口个人样本,形成定性和定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描述、分析和比较研究。社区视角的城市流动人口研究是一个新尝试,致力于开辟新的观察窗口和新的分析路径,深化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及其社会经济地位的认识,拓宽相关政策设计和...

作者: 张展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简 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文化多样性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影响,探寻在文化多样性的环境下,如何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辨识力,以使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格局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全书从历史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走向与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进行了回顾,也...

作者: 谢宏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简 介: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作者: 周晓虹 谢曙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简 介:作者系国内著名的分层研究学者,此书不进对国外分层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而且还结合中国分层实际进行了分析,对于分层研究的学者以及希望了解中国社会分层状况的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 李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简 介:作者系国内著名的分层研究学者,此书不进对国外分层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而且还结合中国分层实际进行了分析,对于分层研究的学者以及希望了解中国社会分层状况的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 李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简 介:本书是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历届毕业生的优秀论文选集。作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国内现今各类不同的社会问题、处遇方式,以及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些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本土气息,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各种转型问题,以及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冲击、疏离、贫穷和苦难;与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工作者如何将人本主义的关怀带给人们,...

作者: 张和清 许怡 徐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简 介:《甘肃省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3)以专家视野分析了本年度甘肃文化发展与改革亮点以及全省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文化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且直接推动民生幸福;甘肃省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2012年甘肃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作者: 刘进军 周小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简 介:《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2》是我社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系列的第12本,今年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的主题是:“十二五”时期挑战: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本书认为,十二五时期,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是中国经济学家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政策挑战。主要论述了以下两点:第一,如何从经济增长方式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出发,准确...

作者: 蔡昉 都阳 张展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8月

简 介:利用深圳调查数据,本书重点分析了农民工社会网络的一般特征和复杂网络特征,揭示了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婚姻、生育和养老观念与行为,以及未来发展意愿的影响,在梳理国家宏观政策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政策建议。本书可使读者深入认识农民工的观念与行为,了解他们的社会融合意愿,为制定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城乡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简 介: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人口迁移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大量城际迁移者的出现,本书从这一新的移民现象入手,将该群体与城-乡迁移者(农民工)进行比较分析,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关系”研究,对城际移民迁移与创业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城际迁移群体在迁移创业过程中的“关系”分解、传递与重构,从个体,群体以及社会三个层...

作者: 姜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简 介:本书是在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们都是研究“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问题的专家。他们广泛调查了广东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改造“城中村”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益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对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简 介: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伴随着进一步增长的城乡流动人口,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此问题的研究大多基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但对相关制度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都不够充分,本书正是基于川黔渝地区的社会调查,对新阶...

作者: 申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简 介:权利保障是农民工问题的核心,农民工的权利保障实质上就是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根本,所以,农民工的权利保障应该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利、生命健康权利,还包括政治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社会发展权利等。有鉴于此,本书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社会学与法学的视角,分别就农民工...

作者: 谢建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2月

简 介:2012年由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城市与犯罪研究所共同举办了犯罪与公共治理的专题论坛,本书《城市犯罪、社会秩序与公共治理》是该论坛的研究成果汇总,由吴鹏森(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城市与犯罪研究所教授)、章友德(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主编。本书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对犯罪进行的专题研究,下...

作者: 章友德 吴鹏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简 介:本书由既独立成篇,又具有逻辑联系的十余篇论文组成。第一辑侧重于分析官方的公共政策的演变,流动人口参与公共政策的经验事实。第二辑从思想、观念、文化、风俗、信仰的角度,来分析流动人口的社会行动,解释官方的政策。第三辑从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史的角度,来研究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分析他们的行动与经历如何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过...

作者: 王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简 介:本书以中国农民工政策及其调整为主线,全面梳理了农民工政策调整的过程与变迁,系统分析了农民工政策调整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与生活状况、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作者: 金维刚 石秀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简 介:本书首先分析了贵州省城镇化的进程,贵州省农民工的数量、规模、流动特点、经济状况、文化需求等基本情况;其次详细阐释了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贵州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贵州省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再次分析了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功能;最后回顾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

作者: 康红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简 介: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入城市,在城市、农村两种文化、价值观间双重拉力的作用下可能导致其产生自卑以及“同一性混乱”等心理危机。本书从文化、结构、心理三重融合框架入手,将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危机与其媒介接触特征综合起来考量,提出了社会融合视角下探讨流动儿童媒介使用行为的三个维度,即流动儿童媒介使用中的涵化效...

作者: 庄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简 介:本书立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从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和农民土地权益演变入手梳理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主要内容。书中在研究相关理论和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保障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机制:确认自由、平等、效率、秩序之法律价值目标是完善、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法律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前提;提出完善土地相关立法、确保农民主体地位、改变城...

作者: 柴荣 王小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简 介:本书从城市化、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和城市管理角度,分30个专题对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30年来的路径与现状、成就与经验、问题与困难、前景与对策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简 介:作为“中国经验”的渐进式改革是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逻辑。它避免了改革过程中的整体性震荡,但改革的结果是在改变城市住房基本属性、改变城市居民公平观念的同时,逐步积累和强化了不同社会空间位置的个体所获得的住房利益差异,它使居民的市场能力具有更大的社会分化功能。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速度加快,城市低保户以及农民工的住房保障...

作者: 李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简 介: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步入现代社会的最大难题。在中国,由于计划经济造成的城乡人口户籍分割加大了二元结构化解的难度,其中,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更成为历史性难题。本报告便是针对这一根本性问题,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和2013年经济工作要求,结合国际有关经验和国内相关案例,对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变市民的有益探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简 介:本书参考了国家及安徽省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并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反映了2012~2013年安徽社会的发展脉络,剖析了安徽社会发展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了2014年安徽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向。本书对安徽在新时期面对的主要困难和瓶颈做出预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简 介:本书以合肥市为调查地点,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定居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定居过程中的适应问题。调查显示:农民工理性地选择走进城市,在流动过程中,他们受到城市制度的限制与排斥,但是他们策略地适应城市社会,主动地寻找与城市社会之间的有机契合。作者提出定居农民工的有限共生型适应形态,指出这...

作者: 罗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简 介:本书探讨了在我国城市化迅速推进的条件下,我国飞速发展的大城市,特别是那些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卫星城的开发机制、建设模式、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发展理论、人口城市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有机更新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公共行政理论的指导下,将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交通学、人居环境学、房地产经济学和建筑学...

作者: 王圣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简 介: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农民与养老保障、农民家庭养老保障及其保障功能弱化、农民养老保障社会化的实践、政府责任缺失与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困境等。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8月

简 介:本书是清华大学李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我国多元城镇化战略模式研究的主要成果。从题目来看,本书包括两重含义,第一重是研究我国多元的城镇化战略,第二重是探索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模式”。本书认为,中国城镇化的第一目标或核心任务是如何实现农民、农民工的城镇化。本书提出解决的出路是大力推进以县城为中心的中等城...

作者: 李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简 介:本书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为依据、以珠江三角洲为对象,分析了该地区的城市化特点及其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从市场、制度与网络三个方面讨论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企业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以日常生活领域为主的农民工的消费、居住、闲暇和社会支持,以城市化为主要领域的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和户籍迁移意愿,以农民工的利益表达和地方政府治...

作者: 蔡禾 刘林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简 介:一百多年前,李鸿章感言:中国正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但真正引起社会基础层面和内在结构迅速变化的,仅仅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发生的事情。本书把传统农耕文明延续最久、积淀最深的黄河下游农区作为对象,多角度研究了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为观察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基础层面和内在结构的演化轨迹打开了一扇窗...

作者: 耿明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简 介:安徽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农村的改革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本书精选了安徽省社会学学会主办的五次学术论坛的优秀论文,从中国乡村经济改革、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国乡村社会建设、中国乡村家庭与生态建设,以及民生时代农民工新观察五个方面,对民生时代中国乡村社会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为关注中国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简 介:劳动力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观察我国三十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转移能力不足、转移速度放缓、转移就业不稳定和务工收入增长呆滞等问题日益凸显,所有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书在研究集聚经济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的内在机制,并结合我国典型案例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其绩效...

作者: 彭文慧 李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简 介: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作者: 周晓虹 谢曙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简 介:当前我国传统乡土社会的价值坚守逐渐走向边缘化甚至瓦解,现代社会的价值逐渐被生活在乡土中的人们接受。本书以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黄村为田野地点,以“离农”这一在乡土社会普遍发生的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在现代性拓殖背景下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生成与发展问题。书中主要尝试解答两个问题:一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是如何产生并发展...

作者: 赵忠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简 介: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审视女性农民工的劳动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为分析框架,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库为样本,结合社会性别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境遇、劳动权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完善劳动保障制度、特殊劳动保护、法律规制的性别意识等...

作者: 苏映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简 介:社会流动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席卷全国的迁移浪潮中,女性农民工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她们的城市适应性是政策制定者及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书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女性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状况,利用多项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其居留城市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并将女性农民工同男性农民工进行对比,寻找两者间的差异。本书不仅有...

作者: 李艳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简 介:本书力图打破学科壁垒,结合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转型期的族群分层问题做整合研究。在深入剖析分层结构及其社会机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一项好的民族政策,既要降低不平等,还应促进族际交往、交流和交融。为此,政府应微调政策,稀释少数族群阶层地位的同质性,优化族群与阶层的交互结构,推动建立嵌入式的社会结构。

作者: 马忠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简 介:本书作者在深入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地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科学提出了完善分配制度、创新分配政策、转换分配理念、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地一套对策措施体系,为理论界和决策层解开了这一难题。

作者: 杨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8月

简 介:视劳动政策为重要的政策次系统,本书的目的主要不是对中国的各项具体劳动政策进行条分缕析,而是重点分析中国劳动政策次系统中的众多的行动者及其相互关系,突出政策行动者在劳动政策制定过程的角色和地位。

作者: 岳经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4月

简 介:作者系国内著名的分层研究学者,此书不进对国外分层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而且还结合中国分层实际进行了分析,对于分层研究的学者以及希望了解中国社会分层状况的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 李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简 介:本书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难点热点问题、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从社会学角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海浦东新区农民市民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等30多篇获奖论文。

作者: 黄家海 王开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简 介:本书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管理等各个层面回顾了2007~2008年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与主要特点,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解读,对城市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应用价值和权威性。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简 介:2012年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重要的一年。面对快速的人口转变、人口红利式微、劳动力市场压力和制造业转移,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第六次人口普查与联合国人口预测都表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极有可能掉入“低生育水平的陷阱”。中国人口转变的形势意味着到了需要对人口政...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简 介:本书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社会变迁的历程进行了剖析,以社会学的整体视角探讨了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社会制度、城乡区域等的变化,分析了这个宏大过程对中国社会分层、农村社会、城市化、城市治理结构等的影响。

作者: 李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

简 介:本书是作者在复杂性科学与人口、社会复杂系统领域研究部分成果的总结。利用深圳实际调查数据,本书着重分析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成因、及其后果,揭示了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现状,从社会网络视角深入探讨了农民工问题,对制定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公共管理政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书把社会网络分析,尤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4月

简 介:本书通过对农民工的实证分析和基于农民工现实语境的“中国经验”,试图完成一种“社会空间”的理论转向,直指农民工的“主体性”存在,即社会对主体进行塑造的力量以及农民工作为主体与种力量相抗衡的过程,包括农民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所嵌入的“在场”或“缺场”的各种重大社会事件、结构性的排斥事实、作为“主体”的行动逻辑、日常生活阈限、...

作者: 潘泽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0月

简 介: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城乡社会保障覆盖和福利享有水平的差距不仅损害了公平原则,也最终会损害经济发展的效率。城乡社会福利体系的分割,已成为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构建民生为先的中等收入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挑战。因此,本书讨论的主题是如何推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城乡的一体化进程,着重分析和总结中国社会福利体...

作者: 都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简 介:这是一部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学者首次多学科合作的劳工研究成果。 劳工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国际关系、产业关系等多种学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之国际性金融危机袭来,劳工状况与劳工研究出现了重要的变化,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2010年秋,两岸多学科学者聚首台北,审视两岸劳动制度的变迁,对劳动制度的...

作者: 黄德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3月

简 介:本书是一本阐述中国农利社会福利体系的书。它的论述从古代中国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建立,再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给农村社会福利带来的变化,最后到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重建与探索。本书论证了中国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要素:家庭、社会、国家和传统福利思想等历史遗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宝...

作者: 潘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简 介:2012年由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城市与犯罪研究所共同举办了犯罪与公共治理的专题论坛,本书《城市犯罪、社会秩序与公共治理》是该论坛的研究成果汇总,由吴鹏森(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城市与犯罪研究所教授)、章友德(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主编。本书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对犯罪进行的专题研究,下...

作者: 章友德 吴鹏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简 介:本书在描述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状况的基础上,考察了制度环境、迁移意愿及方式与乡城移民家庭城市融入的关联;提出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水平相对较高,且呈现进城时间的阶段性差异和进城地点的区域性差异,土地、城市住房等制度性因素,及家庭迁移意愿、迁移方式等主体性因素影响了移民家庭的城市融入状态。

作者: 胡书芝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简 介:本书从宽广的传播社会学角度,深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如何在社会边缘与人际网络、组织系统、传统媒介以及新媒体互动,从而建构、更新并维系他们的“意义之网”——包括身份认同、对城市的想象、人生和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就业资本等等,乃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消费形态和闲暇活动。作者的研究扎根于中国的本土社会实践,在长三角八个城市做了5...

作者: 郑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简 介:本书以社会转型期的农民工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运用关系取向的社会交换视角,就农民工夫妻外出流动对性别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研究发现,无论是夫妻一方流动还是夫妻共同流动,两性之间的性别关系都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具体而言,无论是平等的夫妻关系还是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流动后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作者: 罗小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简 介:本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进行了重新界定,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就业歧视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更全面、准确地揭示了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的现实,并深入剖析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指出其根源是户籍制度,其直接表现为劳动力市场的区别对待。同时,创新性地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路径进行了全面解析,建立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

作者: 冯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简 介:权利保障是农民工问题的核心,农民工的权利保障实质上就是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根本,所以,农民工的权利保障应该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利、生命健康权利,还包括政治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社会发展权利等。有鉴于此,本书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社会学与法学的视角,分别就农民工...

作者: 谢建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简 介:本书所涉及的学科及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发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科的科学研究实践与相关领域发展的互动关系,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相促进的特点。本书力图希望能够对我国政治学、法学(含国际法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提供一份有所启示、可供参考的...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简 介: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回顾了中国工会法和劳动法形成的历史过程,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对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职工合法利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当然文章也阐述了在“两法”形成的过程中,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对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完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的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可谓是回顾有新的发现,评...

作者: 赵明华 赵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简 介:本书由湖南省各行政机关、法律部门和社会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湖南近年推进社会建设的情况作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并前瞻性展望了2014年湖南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对进一步推进湖南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发展对策。

作者: 梁志峰 唐宇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