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妇女绿皮书)图书

Annual Report on Gender Equality and Women's Development in China(2008-2012)

SSAPID:101-8863-9876-76
ISBN:978-7-5097-5447-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展现和评估了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反映了各有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妇女/性别研究专家学者对于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主要进展、面临挑战及促进策略的主要观点和看法,梳理了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事件、出台的重要法律、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2010年中国相继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为描述和分析这一时期的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为各级决策者、国内外研究者和社会公众客观、清楚、及时地了解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形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妇女绿皮书
编 辑:李兰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妇女绿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中国皮书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Abstract

 GⅠ 总报告

  G.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一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议程进一步纳入顶层政策设计

     1.党的纲领性文件和战略部署中明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2.国家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和强调促进妇女发展

     3.新10年的妇女发展纲要更为全面系统地部署妇女发展事业

     4.国家其他专项发展计划体现出对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议题的关注

    (二)在法治建设中不断加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力度

     1.在相关法律制定和修改中进一步体现性别平等原则

     2.在制定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中重视以更加具体和更具操作性的规定表述性别平等内容

    (三)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动性别平等的实践经验

     1.深圳市出台专门促进性别平等的条例

     2.河南焦作等地开展社会性别预算的实验

     3.许多地方制定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在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等更宽广的领域有所探索

     4.许多地方出台维护妇女土地权益的规定和措施,使男女不平等的村规民约得以纠正

    (四)全国妇联带动各级妇联组织打造“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1.巩固坚强阵地,加强源头参与

     2.建设温暖之家,服务妇女群众

     3.坚持服务基层,争取发展资源

    (五)妇女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关注和解决

     1.小额贷款财政贴息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2.“两癌”筛查造福农村妇女

     3.多措并举推动妇女参政

     4.多部门联合共促女性高层人才成长

     5.社会各界联手开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行动

    (六)妇女社会组织转型发展,社会公众性别意识日益增强

   二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男女参与经济活动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差距在拉大

     1.就业机会不平等问题仍然严峻

     2.男女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拉大

     3.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仍然突出

    (二)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仍然偏低,侵害妇女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仍面临挑战

     1.女性担任各级各类负责人的比例仍然偏低

     2.严重侵犯妇女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

     3.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和女童暴力的立法和修法亟待加强

    (三)男女不平等的文化偏见仍根深蒂固,影响着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1.“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性别分工规范仍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

     2.“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说法引人深思

     3.与“傍大款”“包二奶”及“卖淫嫖娼”等现象有关的落后腐朽文化观念值得重视

    (四)一些女性群体的生存发展处于不利境地

     1.女婴和女童的生存发展状况有待改善

     2.女性劳动者群体的弱势境地明显

     3.老年妇女群体值得关注

   三 展望及建议

    (一)充分保障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分享发展成果的平等机会

    (二)积极推动妇女参政,增强妇女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中的影响力,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三)大力宣传先进性别文化,营造有利于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四)关心弱势妇女群体的生存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平等和谐发展

    (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关注性别平等议题

 GⅡ 发展状况分析篇

  G.2 中国女性人口总体状况*

   一 女性人口的总量和比重

   二 女性人口的空间分布

    (一)女性人口的城乡分布

    (二)女性人口的区域分布

    (三)女性人口的户口类型分布

   三 女性人口的年龄结构

    (一)女性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与变化

    (二)女性人口年龄结构的城乡差异

    (三)各年龄组女性人口的分布

   四 女性人口的户籍状况

   五 女性人口的民族结构

   六 小结与讨论

  G.3 中国女性受教育状况*

   一 文盲率

    (一)文盲率及性别差异

    (二)分年龄的文盲率

    (三)分地区的文盲率

    (四)分城乡的文盲率

   二 平均受教育年限

    (一)平均受教育年限及性别差异

    (二)分年龄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分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四)分城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五)分民族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 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水平及性别差异

    (二)分年龄的高等教育水平

    (三)分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

   四 学业完成情况

    (一)在校情况

    (二)辍学情况

    (三)肄业情况

   五 小结与讨论

  G.4 中国女性就业状况*

   一 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状况

     1.就业率总体状况

     2.城镇女性就业率

     3.农村女性就业率

    (二)失业状况

     1.女性失业率

     2.分地区女性失业率

   二 就业人员行业分布

    (一)女性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二)分行业性别构成

   三 就业人员职业分布

    (一)职业性别构成

    (二)女性职业构成

    (三)女性非农就业

   四 不在业人口状况

    (一)不在业状况

    (二)失业人口的未工作原因

   五 结论与建议

  G.5 中国女性的婚姻与生育状况*

   一 婚姻状况的总体特征

    (一)2010年女性婚姻状况及历史比较

    (二)城乡比较

    (三)地区比较

   二 早婚状况

    (一)女性早婚状况及变化

    (二)女性早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三 女性初婚与初育年龄的现状及变化

    (一)平均初婚年龄及其变化

     1.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的现状及变化

     2.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的城乡差异

     3.不同受教育程度女性的初婚年龄

    (二)生育年龄的现状及变化

     1.平均初育年龄

     2.早育和晚育状况

   四 大龄未婚状况

    (一)大龄未婚人口的性别年龄特征

    (二)大龄未婚人口的城乡分布

    (三)大龄未婚人口的受教育状况

    (四)大龄未婚人口的职业特征

   五 离婚状况

    (一)离婚者的年龄及城乡分布

    (二)离婚者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特点

   六 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婚姻挤压对女性产生不利后果

    (二)乡村女性早婚现象回潮

    (三)城市女性晚育问题突出

    (四)城市和西部女性离婚率偏高

  G.6 中国女性人口流动状况与变化*

   一 女性流动人口概况

    (一)人口规模

    (二)年龄结构

    (三)受教育程度

    (四)流动原因

    (五)就业特征

   二 流动中的变化与比较

   三 小结与讨论

  G.7 中国女童生存发展状况*

   一 女童的基本状况及特征

    (一)总体规模、年龄结构及性别比

    (二)城乡分布

    (三)受教育状况

     1.在校状况

     2.在校人口在不同受教育阶段的比例

     3.未上过学及文盲情况

   二 值得关注的3个女童群体

    (一)流动女童

     1.基本状况

     2.流动原因的城乡、年龄差异明显

     3.大龄女童迁移流动原因

    (二)农村女童

     1.基本状况

     2.不在校比例高于城镇女童

     3.义务教育完成率偏低

    (三)大龄女童

     1.基本状况

     2.大龄女童特别是农村大龄女童在校率较低

     3.大龄女童就业率低于大龄男童

     4.大龄女童早婚早育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童

   三 小结与讨论

  G.8 中国老年妇女状况*

   一 老年妇女人口基本状况

   二 老年妇女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

    (一)婚姻状况

     1.有偶率提高,丧偶率下降,性别差异缩小,城乡差异显著

     2.丧偶老年妇女群体值得关注

    (二)受教育状况

     1.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性别差异缩小

     2.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城乡和性别差异显著

    (三)健康状况

     1.八成以上老年妇女基本健康,但城乡、性别差异显著

     2.失能老年妇女值得关注

    (四)劳动参与状况

     1.劳动参与率性别差异缩小

     2.劳动参与率城乡差异扩大

    (五)主要生活来源

     1.独立性增强,与老年男性差异缩小

     2.城市老年妇女以养老金为主要生活来源,镇和乡村以家庭成员供养为主,城乡差异明显

   三 需要特别关注的4个老年妇女群体

    (一)农村老年妇女

     1.自身养老资源不足,家庭和社会养老支持欠缺

     2.劳动参与率高,但社会认可程度低

    (二)丧偶老年妇女:照料资源、经济支持欠缺,更容易陷入不利境况

    (三)高龄老年妇女:长期照料需求突出,经济安全有待加强

    (四)失能老年妇女:家庭照料资源欠缺,自身社会经济水平偏低

   四 小结与讨论

 GⅢ 法律政策分析篇

  G.9 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的政策研究与推动*

   一 项目背景与意义

   二 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法

     1.现状调研

     2.文献研究

     3.政策论证

     4.宣传倡导

     5.政策推动

   三 主要研究发现

    (一)定性研究的主要发现

     1.科技领域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状况与发展对策

     2.女性高层次人才参政状况与发展对策

    (二)定量研究的主要发现

     1.高层女性的基本状况与特点

     2.高层女性发展的主要规律

     3.高层女性成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三)政策国际比较的主要发现

     1.促进女性科技人才成长方面的国际政策

     2.促进妇女参政方面的国际政策

   四 政策研究和推动的主要进展

    (一)重点政策论证和推动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政策推动的可喜进展

    (四)政策推动的体会

     1.国家重视人才开发的战略决策和坚决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成功推进相关政策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2.领导对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为成功推动相关政策提供了强大动力

     3.基于需求的科学调研和针对政策措施的务实论证,为成功推进相关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

     4.协作单位的思想共识与鼎力支持,为成功推进相关政策提供了工作合力

   五 进一步促进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的对策建议

  G.10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特征与意义

   一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历史演进

    (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作为首个推动中国性别平等和促进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纲领,开辟了妇女发展的新里程

    (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作为21世纪第一个10年推动中国性别平等和促进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纲领,开启了新时期妇女发展的新征程

    (三)《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二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时代特征

    (一)新纲要增加了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新纲要指导思想旗帜鲜明提出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2.新纲要四项基本原则准确把握了未来10年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的时代脉搏

    (二)新纲要通篇贯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推进中国的性别平等进程

     1.新纲要开宗明义提出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新纲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3.新纲要在基本原则中坚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4.新纲要七大发展领域坚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三)新纲要顺应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妇女发展新期待,统筹规划了未来10年妇女的全面发展

    (四)新纲要主张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与落实妇女现实权利协同推进

    (五)新纲要增设妇女与社会保障领域,凸显了中国政府对妇女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与具体关怀

    (六)新纲要各领域丰富了为妇女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内容,以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可持续发展

   三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制定的意义

    (一)制定和实施新纲要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二)制定和实施新纲要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制定和实施新纲要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制定和实施新纲要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五)制定和实施新纲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六)制定和实施新纲要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需要

    (七)制定和实施新纲要是解决当前妇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必要举措

    (八)制定和实施新纲要是契合世界妇女发展潮流、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时代要求

  G.11 对《婚姻法解释(三)》几个重点问题的分析

   一 关于亲子关系的认定与亲子鉴定

   二 关于妻子擅自中止妊娠的处理

   三 关于婚姻家庭财产的归属、分割与流转

    (一)关于夫妻一方财产婚后产生的收益的处理

    (二)关于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的认定

    (三)关于一方婚前按揭贷款所购不动产的处理

    (四)关于夫妻一方擅自出卖共同共有房屋的处理

  G.12 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政策及执行过程和效果分析

   一 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政策出台背景及特色

   二 政策执行部门职责、贷款产品及流程分析

    (一)政策执行部门及其职责

     1.妇联组织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3.金融机构

     4.财政部门

     5.担保机构

    (二)妇女小额贷款产品分析

    (三)妇女小额贷款流程分析

   三 政策实施中各地的探索与创新

    (一)扩大担保机构范围,创新担保方式

    (二)拓展贷款服务,延长贷款年限

    (三)创新工作机制,严格风险防控

   四 政策实施的主要成效、意义及启示

    (一)政策实施成效评估

    (二)政策实施的意义

    (三)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政策实施的启示

   五 思考与建议

  G.13 中国社会性别预算改革的现实、挑战与策略选择*

   一 社会性别预算的理念界定

   二 焦作试验:财政主导型性别预算模式的经验与挑战

    (一)焦作性别预算改革的基本经验

     1.开拓性地连续编制社会性别预算,初步完成了文本设计的总体框架

     2.聚焦6类较具性别敏感性的公共支出项目,施行结果导向的深入调研,进一步揭示性别影响差异,以期推进预算支出的性别平等

     3.积极推进预算政策调整,致力于促进性别平等长效机制的建设

    (二)焦作性别预算改革的主要挑战

     1.长期性制度建设与短期改革成效之间的协调和冲突

     2.相关公共政策与性别预算协调配合的挑战

     3.妇联组织项目执行力所面临的挑战

     4.性别预算试点横向推广所面临的挑战

   三 中国社会性别预算改革的动力机制与路径差异

    (一)中国社会性别预算改革的动力机制

    (二)社会性别预算的路径差异:财政部门主导型与妇联组织推动型

   四 中国社会性别预算改革的策略选择

    (一)双轮驱动的实施策略:基于预算实体和预算程序的均衡推进

    (二)推广社会性别预算的关键节点:从“干中学”到“顶层设计”

     1.构建性别统计—性别预算—性别审计(绩效评估)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强化性别统计制度的基础性支撑和性别审计的追踪问效机制

     2.在社会性别预算的实施路径上,寻求同参与式预算的契合点,强化性别预算的公民基础,编撰本土化的“性别预算应用指南”

     3.就路径选择而言,可以采用具体支出项目边际改进和公共政策增量调整的“双元推进策略”,逐步推动性别预算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最终完成其制度规则与运行模式的“顶层设计”

 GⅣ 专题调查研究篇

  G.14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一 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组织领导与调查实施

    (三)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四)调查对象与调查问卷

    (五)抽样方案及实施结果

    (六)调查质量控制

    (七)统计推断和评估

   二 当前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基本状况

    (一)健康状况

    (二)受教育状况

    (三)经济状况

    (四)社会保障状况

    (五)政治状况

    (六)婚姻家庭状况

    (七)生活方式

    (八)法律权益和认知

    (九)性别观念和态度

    (十)典型群体的主要状况

   三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主要进步

    (一)女性健康及保健状况明显改善

    (二)农村产前检查比例和住院分娩比例大幅提高

    (三)女性教育结构明显改善,男女两性受教育差距显著缩小

    (四)农村妇女非农就业比重提高

    (五)城镇单位女性社会保障状况明显改善,性别差距缩小

    (六)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七)女性决定个人事务的自主性提高,两性在家庭重大事务决策上更为平等

    (八)男女共同分担家务的观念得到更多认同,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缩小

   四 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一)中西部农村妇女的教育和健康状况有待改善

    (二)女性劳动收入相对较低,两性劳动收入差距较大

    (三)农村妇女失地和土地收益问题突出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仍面临障碍

    (五)女性家务劳动负担较重,平衡工作和家庭需要社会支持

    (六)性别歧视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亟待改善

   五 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将妇女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二)重视妇女社会地位的监测评估,推动社会各领域的性别平等

    (三)要针对主要矛盾,切实解决影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问题

    (四)要着力促进中西部农村妇女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妇女的发展能力

    (五)要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价值观,积极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文化环境

  G.15 中国公民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

   三 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

    (一)健康自评

    (二)心理健康

    (三)生理健康

   四 结论与讨论

  G.16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认知与态度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 数据来源与衡量指标

   二 妇女社会地位认知与态度的基本状况

    (一)个人自信心与发展意愿

    (二)性别关系及分工观念

    (三)对男女社会地位差异、性别歧视的敏感状况

   三 影响性别认知与态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对性别认知与态度的影响

    (二)受教育程度对性别认知与态度的影响

    (三)城乡差异对性别认知与态度的影响

    (四)年龄对性别认知与态度的影响

    (五)职业对性别认知与态度的影响

   四 对策建议

  G.17 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实证研究

   一 调查背景

   二 妇女在人大和村委会参政情况

    (一)妇女在人大中的参与和影响

     1.三省人大女代表比例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不同

     2.妇女在各级人大中的比例偏低

     3.人大女代表群体呈现出明显的集女性、少数民族、无党派于一身的特点

     4.人大女代表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

     5.人大女代表对性别议题的敏感高于男代表

     6.虽然有些人大女代表缺乏自信,但大部分都通过担任或参选人大代表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

     7.部分人大女代表缺乏性别敏感

    (二)农村妇女在村委会中的参与和影响

     1.三省妇女在村委会中任职比例在全国所处的地位不同

     2.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的比例偏低

     3.农村妇女在村务管理中被边缘化

     4.农村妇女参与村社活动比较活跃

     5.受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影响,农村妇女对男女平等的认识有待提高

   三 妇女参政政策及社会环境

    (一)促进妇女参政政策

     1.规定人大代表中女候选人的比例

     2.细化有关村民委员会女性成员比例,建立综合的比例指标

    (二)决策者对妇女参政的认识和支持程度

     1.决策者和人大代表对妇女参政的认识与态度

     2.决策者和人大代表倡导参政领域性别平等的行为

    (三)村民意识与村规民约

     1.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文本中有新增的关于男女平等的内容,但仍存在明显带有性别歧视的相关条款

     2.村民鉴别村规民约中性别歧视的意识不强

     3.约定俗成的从夫居模式影响了女性参政的意愿和现实

   四 结论与建议

  G.18 中国残障妇女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利益需求分析

   一 残障妇女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残障妇女和妇女整体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城乡残障妇女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三)残障妇女和残障男性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四)残障妇女在就业、参政及婚姻家庭领域存在发展的瓶颈问题

    (五)残障人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亟待改善

   二 中国残障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

    (一)基本生活保障与救助层面的需求

    (二)社会融入与社会支持层面的需求

    (三)参与发展和决策层面的需求

    (四)政策需求

   三 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念,加大对残障妇女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加强农村残障人工作力度,缩小残障人发展的城乡差距

    (三)制定以保障为基础、以发展为前瞻的残障事业发展战略,满足不同层面残障人的需求

    (四)加大残障人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残障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消除对残障人的歧视观念,为残障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G.19 关于反家庭暴力立法态度的千人电话调查

   一 调查背景

    (一)调查方法

    (二)被调查者状况

    (三)调查内容

   二 调查结果

    (一)“家庭暴力”一词的公众知晓率达到87.3%

    (二)86.0%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

    (三)84.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针对家庭暴力立法

    (四)93.5%的被调查者支持全国妇联和有关部门推动《反家庭暴力法》立法

   三 主要结论

  G.20 婚姻家庭观念的性别差异*

   一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二 婚姻家庭观念的性别差异

    (一)婚姻观念的性别差异

     1.男性比女性更认同“婚姻永远是必要的”

     2.男性择偶更关注感情因素,女性更看重人品和责任心

     3.女性认为经济基础对于结婚很重要的比例高于男性

     4.女性选择裸婚*的比例小于男性,更倾向于男女双方共同承担购房费用

    (二)家庭观念上的性别差异

     1.男性更重视家庭的传宗接代功能,女性更看重家庭的和谐与快乐

     2.女性对传统大家庭向夫妻核心家庭转变的评价更积极

     3.女性比男性更认同“夫妻和子女”的核心家庭模式

     4.女性更赞同“双方都工作,共同承担家务”的性别分工

     5.男性对夫妻财产法律规定的了解程度高于女性,两性对AA制*的看法有所不同

    (三)对“司法解释三”关注度和看法的性别差异

     1.男性对“司法解释三”的了解程度高于女性

     2.男性赞同“婚前个人按揭买房,离婚时房屋归买房个人所有”的比例高于女性

     3.男性比女性更赞成“父母出资买房离婚时应归其子女所有”

   三 小结与建议

    1.广大民众婚姻家庭观念蕴涵传统和现代的多样元素,其价值取向由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移动

    2.传统性别分工对女性的束缚大于男性,女性比男性更向往婚姻家庭生活的平等与和谐

    3.在传统性别观念和社会结构合力作用下,女性在家庭中仍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

  G.21 中国农村流动妇女土地权益状况调查

   一 农村流动妇女土地权益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调查方法

   二 农村流动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基本状况

    (一)农村流动妇女失地的总体状况

    (二)因婚姻变迁而导致的失地情况

    (三)因女性/性别身份导致的失地情况

    (四)“多女户”和“城边女”的土地权益问题

   三 农村流动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政策不完善对妇女土地权益的隐性侵害

    (二)村规民约中的性别歧视性条款对妇女土地权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三)“从夫居”的婚居模式对妇女土地权益的超文化强制

   四 保障农村流动妇女土地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和维护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土地制度的长期稳定,逐步推进农村土地的市场化改革和土地股权化改革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规范包括流动妇女在内的公民土地权益

    (三)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实施,努力构建立法、行政、司法和基层自治组织之间的协同机制

    (四)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高度重视流动妇女的土地维权工作,大力拓展针对流动人口土地权益的行政司法救济途径

    (六)积极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加快实现土地权益领域的男女平等

    (七)在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活动

   五 结语

 GⅤ 社会行动篇

  G.22 惠及千万农村妇女的“两癌”免费检查试点项目

   一 项目背景

   二 项目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二)抓好项目试点

    (三)深入开展宣传

    (四)创新工作方式

    (五)加强督导检查

    (六)实施患病妇女救助

   三 项目成效

    (一)提高了农村妇女健康水平

    (二)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三)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建立了社会化工作机制

   四 项目的创新发展

  G.23 全国妇联推动反家庭暴力国家立法的行动

   一 行动背景

    (一)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各界要求制定反家庭暴力专门立法的呼声不断高涨

   二 行动内容

    (一)坚持法律政策推动,从源头上保护妇女儿童权利

    (二)进行实践探索,建立健全反家庭暴力工作机制

     1.联合发文,明确规范相关部门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的职责

     2.推动各相关部门强化职能意识,形成工作机制

    (三)开展理论研究,为反家庭暴力立法和工作实践提供决策依据及理论指导

    (四)坚持宣传倡导,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营造有利环境

   三 行动效果

  G.24 组织优质培训资源 提升村“两委”女干部履职能力

   一 项目背景与目标

   二 做法和经验

    (一)以参训学员为本,培育发展能力

    (二)用培训效益撬动社会效益,探索创新

    (三)重系统设计和科学管理,求实务实

    (四)领导重视,坚持配合协作,实现共赢

   三 项目的主要成效

   四 思考和建议

    (一)思考

     1.开展针对农村基层女干部的专门培训有其必要性

     2.切实遵循培训规律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因素

     3.参与式培训方法是培训受到女村官欢迎的重要元素

     4.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整体设计、建立健全制度是培训项目成功的基本保证

    (二)建议

  G.25 蓬勃发展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

   一 活动背景

   二 活动目标

   三 活动内容及效果

    (一)建立工作制度

    (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开展巾帼志愿服务

     2.开展巾帼志愿服务主题示范活动

     3.开展常态化巾帼志愿服务活动

    (三)扩大社会影响

    (四)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

   四 活动特点

    (一)群众基础广泛

    (二)品牌优势独特

    (三)服务特色鲜明

   五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加强活动资源和保障

    (二)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

    (三)扩大品牌影响力

  G.26 修订村规民约 推进性别平等

   一 项目背景与目标

   二 行动内容与特点

    (一)致力于民众观念的变革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三)走好程序——保证社区民众特别是妇女的参与

    (四)政府领导、多方合作——找好“多赢共赢”的结合点

   三 行动效果

   四 主要经验

    (一)性别平等,贯穿始终

    (二)文化制度,双轮驱动

    (三)三种合力,良性互动

   五 存在的不足

   六 思考和建议

  G.27 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创新尝试

   一 项目背景与目标

   二 行动内容

    (一)设立实验区,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反对对妇女暴力的运行机制

    (二)以研究为基础,宣传倡导为手段,推进项目的深入发展

     1.研究

     2.宣传倡导

    (三)建立以热线为载体的转介服务体系,为受暴妇女提供综合性维权保障

    (四)开发实用教材,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水平

   三 行动效果

    (一)促进了反对针对妇女暴力法律政策的出台和妇女权益的维护

    (二)探索建立了以热线平台为转介载体、以首问负责制为原则的、多部门合作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服务体系,为两个实验地区的近千名妇女提供了符合其需求的、便捷的综合性服务

    (三)加强对实验地区的技术指导,注意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

    (四)充分发挥各级妇联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高度重视男性在反对针对妇女暴力中的作用

    (六)注意将研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

    (七)降低了实验地区妇女遭受暴力侵害的比例

   四 思考与建议

  G.28 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 我们在行动*

   一 行动背景与目标

   二 行动内容与特点

   三 行动效果

   四 挑战与不足

   五 思考和建议

  G.29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新进展

   一 实施背景

   二 具体措施

    (一)加强产科管理,规范妇幼保健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

    (三)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政策

    (四)建立促进孕产妇住院分娩的长效机制

    (五)实行驻县专家蹲点,指导项目实施

    (六)推行健康教育,普及妇幼保健知识

   三 项目成效

    (一)项目地区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

    (二)孕产妇死亡率快速下降

    (三)新生儿死亡率快速下降

    (四)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快速下降

   四 困难与建议

    (一)提高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产科能力建设

    (二)将项目干预重点前移,做好贫困地区孕产妇系统保健

    (三)继续加大对项目的投入,以促进关键指标的实现

  G.30 妈妈环保

   一 行动背景

   二 行动内容及效果

    (一)开展“百万家庭义务植树绿染三秦”活动

    (二)推广节能低碳生活方式

    (三)开展农村沼气生态能源示范活动

    (四)大力推广节水农业

    (五)开展“换树1+1”活动

    (六)增强妇女环保能力建设工作

    (七)加强与国(境)内外的环境文化交流

   三 未来行动

    (一)美丽秦岭妈妈环保行动

    (二)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社区工作

    (三)抓好乡村低碳生态家园建设

  G.31 性别平等和非歧视要求法律化的中国实践

   一 项目背景与目标

   二 项目活动与效果

    (一)培训交流

    (二)专题研讨与写作

     1.文献分析

     2.调研与座谈

   三 经验与不足

   四 思考和建议

    (一)加大对《消歧公约》和相关人权知识的宣传倡导力度

    (二)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可持续的伙伴关系

    (三)广泛利用国际经验和资源,推进《消歧公约》在中国的执行

 GⅥ 评估报告篇

  G.32 2005~2010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综合评估报告

   一 全国总体状况评估

   二 分地区综合指数评估

    (一)省级综合指数总体变化情况

    (二)各省区市综合指数得分及排名情况

   三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分领域综合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的关系

  G.33 2005~2010年健康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一 健康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评估指标框架

   二 健康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一)健康水平方面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1.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

     2.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成效开始显现,城乡差距缩小,但一孩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情况趋于严重

     3.婴儿和儿童死亡率持续显著降低,女婴死亡率偏高现象得到遏制;婴儿和儿童死亡率区域差异明显

     4.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显著降低,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波动

    (二)妇女保健服务领域的发展状况

     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城乡、地区差距基本消除

     2.妇女病检查率不断提高,但地区差距巨大且不断出现波动情况

   三 健康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综合评估

   四 结论

  G.34 2005~2010年教育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一 教育领域评估指标及数据状况

    (一)教育领域评估的指标选择

    (二)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数分配

    (三)数据计算处理

    (四)对缺失数据的处理

   二 全国整体状况分析

    (一)各级教育的情况评估

     1.学前教育

     2.义务教育

     3.高中阶段教育

     4.高等教育

     5.职业培训

     6.教育成果

    (二)综合指数及各领域指数的变动概况

   三 省级比较

    (一)综合指数

    (二)各子领域情况

   四 结论

  G.35 2005~2010年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一 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数据状况

   二 2005~2010年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分析

    (一)经济参与和资源分享

     1.女性15岁/16岁及以上人口从业率及与男性的比较

     2.城镇单位就业中的女性

     3.女性失业及其与男性的比较

     4.拥有自己名下土地的农村女性与男性

     5.经济参与和资源分享指数

    (二)收入和社会保障

     1.男女两性收入的性别差异

     2.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与享有

     3.生育社会保险的覆盖与享有

     4.性别与贫困

     5.收入和社会保障指数

    (三)就业结构与职业地位

     1.在业女性非农从业及性别差异

     2.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

     3.参与经济决策的女性

     4.就业结构与职业地位指数

   三 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综合评估

    (一)全国总体状况概述

    (二)各地区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比较

  G.36 2005~2010年政治与决策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一 政治与决策参与指标体系、权重及计算方法

   二 政治与决策领域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情况

    (一)女性参与党政部门管理

     1.女性参与党政部门管理

     2.女性参与党政部门管理指数

    (二)女性参与立法机构管理

     1.女性参与立法机构状况

     2.女性参与立法机构指数

    (三)女性参与政治协商

     1.女性参与政治协商状况

     2.女性参与政治协商指数

    (四)参与基层管理

     1.女性参与基层管理的情况

     2.女性参与基层管理指数

   三 政治与决策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情况综合评价

    (一)全国女性政治与决策参与指数评估

    (二)省级女性政治与决策参与指数评估结果

    (三)小结与讨论

  G.37 2005~2010年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一 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数据状况

   二 2005~2010年中国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分析

    (一)婚姻关系状况

     1.女性早婚率

     2.男女再婚率之比(女/男)

     3. 65~74岁男女人口寡居率之比(男/女)

     4.已婚女性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比例

     5.婚姻关系指数

    (二)家庭责任分担状况

     1. 25~34岁城镇男女劳动力参与率之比(女/男)

     2.计划生育主要承担者的女性比例

     3.已婚男女家务劳动时间之比

     4.家庭责任分担指数

    (三)家庭资源分配状况

     1.已婚男女闲暇时间之比(女/男)

     2.自己名下有房产的已婚女性比例

     3.家庭资源分配指数

   三 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综合评估

  G.38 2005~2010年环境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一 环境领域评估指标体系及数据状况

    (一)评估指标的选择及相关数据状况

    (二)评估方法及数据处理

   二 环境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分析

    (一)生活环境

     1.城乡基本生活设施

     2.住房条件与女性生活环境

    (二)社会安全环境

    (三)社会文化环境

     1.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的比例

     2.性别观念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

    (四)资金支持环境

     1.人均妇幼保健经费投入

     2.人均妇幼保健经费的年增长率

    (五)环境建设参与

     1.司法环境参与

     2.传媒环境参与

     3.女性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三 环境领域指标数据的综合分析

    (一)全国总体状况概述

    (二)各地区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环境比较

   四 简单的结论

 GⅦ 附录: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大事记

  G.39 2008~2012年相关法律与政策的修改和制定

  G.40 2008~2012年中国妇女发展重大事件

  G.41 2008~2012年主要学术活动

  G.42 后记

 摘要

 法律声明

本书由总报告、发展状况分析、法律政策分析、专题调查研究、社会行动、评估报告和附录七部分内容组成。总报告全面回顾了2008~2012年中国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取得的积极进展。中国推进性别平等的顶层政策设计明显加强,党的施政纲领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国家的发展规划中列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新1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颁布实施。全国妇联带领各级妇联组织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回应党和政府的新要求及妇女群众的新期待,“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加强源头参与和基层服务使广大妇女群众长受惠、普受惠、得实惠。总报告也充分展示了各类妇女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积极发挥作用,为不同妇女群体的生存发展提供的多样化服务,还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涉及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总报告也客观分析了中国发展过程中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发展状况分析篇共包含7篇文章,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全面描述了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法律政策分析篇包含5篇文章,首先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新纲要的特征和意义,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女性高层人才成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及社会性别预算方面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政策创新和试验,并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进行了性别分析。专题调查研究篇共8篇文章,首先以主要数据报告的形式概要介绍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发现,然后,从妇女参政、婚姻家庭、公民健康、残障妇女、流动妇女及认知态度等方面反映了相关专题调查及分析结果。社会行动篇共10篇文章,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有关政府部门、妇联组织及其他非政府组织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的项目和行动。评估报告篇共7篇文章,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全国城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健康、教育、经济、政治和决策参与、家庭及环境6个方面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本书以附录的形式梳理了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事件、出台的重要法律、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