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3

反思慈善改革:慈善的政治属性图书

Reflection on Charity Reform: Its Political Nature

SSAPID:101-8838-8892-69
ISBN:978-7-5201-234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慈善皆政治。要确定慈善事业的改革方向,需先探讨下述这一问题,即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本书作者基于十多个案例调研,逐项整理、总结了诸多学者提出的改革主张在实践中的效果,发现它们都遭遇了滑铁卢。通过总结、分析,作者提出,这些改革主张都是基于“欧化的中国”的社会理想所提出来的,与中国社会的现实相脱节,是很难转化为现实的。基于此,作者总结了一套安置中国的各类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勾勒了自己的宏观改革蓝图。

相关信息

丛书名:南山慈善论丛
作 者: 褚蓥
编 辑:吕霞云;王京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后记

 前言

 南山慈善论丛编委会

 总序

 第一卷 引论

  第一章 引论: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社会?

   第一节 神之共同体

    一 慈善的根基

    二 百年前的动议

    三 神之共同体

    四 西教在中国的失败

   第二节 自由之家

    一 传统的“国家”

    二 宗族到家庭

    三 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一)家社会的稳定

     (二)家社会的发展

    四 慈善的政治属性

 第一卷 慈善价值:家中之爱

  第二章 家父之爱

   第一节 被遗忘的慈善价值

    一 第一个疑惑

    二 公共利益

    三 尴尬的“公共利益”

     (一)“广州妈妈爱心互助计划”

     (二)属性讨论

    四 家人福利

    五 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 庸俗的功利慈善

    一 第二个疑惑

    二 庸俗的“公共利益”

    三 价值教育型组织

    四 中国的慈善文化

    五 中国的价值教育型组织

     (一)慈善会部分

     (二)学校部分

     (三)运作机制

    六 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 家人之爱

   第一节 伦理体

    一 第三个疑惑

    二 “新乡贤”的辉煌

    三 慈善的伦理性

    四 环保组织困境的根源

    五 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 伦理的地域性

    一 第四个疑惑

    二 东莞社工服务的成败

    三 伦理体的地域性

    四 东莞难题的根源

    五 结论与建议

  本卷结论:欧化的中国?

 第二卷 家:临场之父

  第四章 反思官办慈善组织改革

   第一节 去体制化的反例

    一 第一个疑惑

    二 传统观点

    三 政府的差序格局

     (一)两种关系

     (二)初步结论

     (三)差序格局

    四 妇女基金会的反例

   第二节 去体制化的尴尬

    一 第二个疑惑

    二 慈监委的困境

    三 困境的根源

    四 慈监委的勃发

    五 制约因素

   第三节 改革中的平衡状态

    一 平衡状态

    二 改革举措

     (一)确保内心认同

     (二)构建外部制度

    三 改革成效的评测

    四 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 去行政化改革的定义

    一 什么是去行政化改革

    二 实质要件

    三 形式要件

    四 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反思民办慈善组织改革

   第一节 民办组织独立化的反例

    一 第三个疑惑

    二 主流观点

    三 反扒队的困境

    四 社会治理同心圆

    五 对比分析

    六 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 民办组织的归附

    一 第四个疑惑

    二 反扒队的复苏

    三 双面的雅努斯神

    四 身份vs.契约

    五 归附的意义

    六 结论和建议

  本卷结论:临场之父

 第三卷 家人:平衡的两端

  第六章 反思民间慈善

   第一节 慈善创新的深意

    一 慈善创新的“春天”?

    二 社会公益基金会的价值链延伸

    三 市场的慈善

    四 市民社会理论的偏颇

   第二节 慈善创新的正确方式

    一 两难的问题

    二 洋城特惠店的创新

    三 新与旧的相同与差别

    四 结论与建议

   第三节 社群慈善的转向

    一 社群慈善的“冬天”?

    二 顺风车协会的成功

    三 顺风车协会成功的秘诀

    四 结论与建议

  本卷结论:平衡的两端

 第四卷 自由之家:慈爱之父

  第七章 情感与理性

   第一节 互适结构

    一 归附的机制

    二 麻涌镇的幸福

    三 “四不像”的麻涌模式

     (一)与西方对比

     (二)与中国对比

     (三)小结

    四 互适结构

   第二节 运作机理

    一 互适的机理

    二 T社工的昌盛

    三 情感培育

    四 理性节制

  第八章 互适的毁坏

   第一节 引论

    一 总论

    二 伦理与礼教

    三 我们的方向

   第二节 情感的极化

    一 社工的行政化

    二 心之光的困局

    三 归附的退化

    四 不独立的成功者

   第三节 理性的极化

    一 混同的逻辑

    二 H基金会的曲折

    三 僵化与压制

    四 平安广州的难题

    五 放纵与压制

    六 结论

   第四节 本性的极化

    一 被忽视的本性

    二 R基金会的困局

    三 私欲与压制

    四 结论

  本卷结论:慈爱之父

 文前辅文

 最终结论:中国慈善该向何处去

〔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丁仕原编校:《章士钊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丁轶:《成员身份与政治义务:西方团体性政治义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方东美:《中国大乘佛学》,中华书局,2012。

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傅乐成:《中国通史》,中信出版社,2014。

甘阳:《通三统》,三联书店,2014。

韩非:《韩非子》,海潮出版社,2012。

胡适:《容忍与自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桓宽:《盐铁论》,中华书局,2015。

黄克武编《严复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97。

黄仁宇:《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中华书局,2015。

贾谊:《新书》,中华书局,2012。

金观涛、刘青峰:《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11。

金观涛:《历史的巨镜》,法律出版社,2015。

李耳:《老子》,中华书局,2014。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

李志茗:《湘军:成就书生勋业的“民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辽宁大学哲学系编著《蔡孑民先生关于宗教问题之谈话》,《中国现代哲学史汇编》第1集,1981。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经典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岳麓书社,2013。

潘桂明:《中国佛学思想史稿》,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

钱玄同:《钱玄同随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任智勇、戴圆编《郑观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商鞅:《商君书》,中华书局,2011。

司马迁:《史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孙中山:《三民主义》,东方出版社,2014。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吴稚晖:《吴稚晖文存》,东方出版社,2015。

夏春涛:《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晏子春秋》,中华书局,2011。

杨剑龙:《“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

扬雄:《法言》,中华书局,2012。

张之洞:《劝学篇》,中华书局,2016。

赵明:《文人政治的一曲悲歌:王安石变法启示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

周伟驰:《太平天国与启示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周勇主编《邹容集》,重庆出版集团,2011。

朱友渔:《中国慈善事业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英〕阿利斯特·麦格拉思:《加尔文传:现代西方文化的塑造者》,甘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英〕埃德蒙·柏克:《自由与传统》,译林出版社,2012。

〔英〕埃德蒙·伯克:《伯克文集》,廖红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英〕埃德蒙·伯克:《反思法国大革命》,张雅楠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敬东译,三联书店,2017。

〔古〕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6。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红译,商务印书馆,2015。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美〕凡勃仑:《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法〕冯玮编译《科学·爱·秩序·进步——孔德〈实证主义理论〉精粹》,冯玮编译,湖北人民出版社。

〔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16。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

〔美〕汉密尔顿、麦迪逊、杰伊:《论联邦》,谢叔斐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美〕赫伯特·斯宾塞:《社会静力学》,张雄武译,商务印书馆,2012。

〔法〕约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银曜诚译,三联书店,2009。

〔美〕杰西·诺曼:《埃德蒙·伯克:现代保守政治教父》,田飞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法〕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何兆武、何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田凯译,商务印书馆,2008。

〔美〕利奥·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16。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16。

〔英〕洛克:《人类理解论(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2015。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2005。

〔德〕马丁·路德:《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李勇译,世纪出版集团,2010。

〔美〕裴士锋:《天国之秋》,黄中宪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荷〕斯宾诺莎:《斯宾诺莎文集》第1卷,顾寿观译,商务印书馆,2014。

〔意〕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第2卷,段德智译,商务印书馆,2013。

〔美〕托马斯·杰斐逊:《杰斐逊选集》,朱曾文译,商务印书馆,2012。

〔美〕韦恩·A.米克斯:《基督教道德的起源》,吴芬译,商务印书馆,2012。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古〕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07。

〔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包钢等译,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2015。

〔英〕约翰·穆勒:《论自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

〔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图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陈天祥、徐于琳:《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以广州启智队为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程立涛,乔荣生:《现代性与“陌生人伦理”》,《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1期。

何艳玲、周晓锋、张鹏举:《边缘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及其解释》,《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第1期。

何芸:《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性问题》,《理论探索》2011年第4期。

贾西津:《公共治理中的伙伴关系:英国COMPACT的实例》,《社团管理研究》2007年第1期。

李石:《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基于人类欲求之等级结构的分析》,《世界哲学》2010年第1期。

李招忠:《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思想启示》,《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刘连泰:《“公共利益”的解释困境及其突围》,《文史哲》2006年第2期。

罗文恩、周延风:《中国慈善组织市场化研究——背景、模式与路径》,《管理世界》2010年第12期。

汪习根、武小川:《权力与权利的界分方式新探——对“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反思》,《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4期。

王名、朱晓红:《社会企业论纲》,《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年第2期。

王云:《论非政府组织的去行政化》,《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吴根友:《自由意志与现代中国伦理学、政治哲学、法哲学的人性论基础》,《文史哲》2010年第4期。

吴潇:《美国里根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探究》,硕士论文,2012。

谢莒莎:《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方式》,《社会工作》2009年第6期。

杨团:《一场新的慈善革命:“慈善资本主义”与公益伙伴关系》,《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3期。

易军:《“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私法精义》,《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岳经纶、郭英慧:《社会服务购买中政府与NGO关系研究——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东岳论丛》2013年第7期。

张奇林、李君辉:《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环境及其与政府的关系:回顾与展望》,《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第6期。

赵立波:《关于政事关系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2期。

张亦镜:《驳蔡元培在非宗教大同盟的演说词》,《真光》第21卷第10、11合册。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年9月15日。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1916年2月25日。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新青年》第2卷第4号,1916年12月1日。

傅斯年:《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新青年》第4卷第4号,1918年4月15日。

唐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新青年》第6卷第6号,1919年11月1日。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新青年》第7卷第5号,1920年4月1日。

陈独秀:《基督教育基督教会》,《先驱》第4号,1922年3月15日。

浭生:《浅陋的话》,《晨报副刊》1924年5月20日。

王向前:《武汉反扒志愿者被关200多天 获赔2.2万元》,《河南商报》2008年5月5日。

谢颖:《东莞禁毒社工助“瘾君子”重生》,《羊城晚报》2014年4月8日。

周义兴:《政府购买服务面临新腐败》,《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7月7日。

袁微:《让妇女群众的评价进入评价体系》,《中国妇女报》2015年8月24日。

周如南:《购买服务,关键在“向谁购买”》,《人民日报》2016年7月26日。

Adrian Sargeant,Marketing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Jacques Defourny,Marthe Nyssens,etc.,Beyond Philanthropy:When Philanthropy Become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http://labos.ulg.ac.be/,2015.2.19.

Jonathan Garton,Public Benefit in Charity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ster M.Salamon,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A Primer,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Lester M.Salamon,“The Marketization of Welfare:Changing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Roles in the American Welfare State,”Social Service Review,1993(67).

Paola Grenier,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UK:From Rhetoric to Reality?,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Entrepreneurship:Voices,Preconditions,Contexts,Rafael Ziegler(ed.),Edward Elgar,2009.

Patricia M.Nickel,Angela M.Eikenberry,“A Critique of the Discourse of Marketized Philanthropy,”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9(52).

R.George Wright,“Free Speech and the Mandated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University of Richmond Law Review,19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