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拉萨十年变迁(1994~2004)图书

The changes of Lhasa

SSAPID:101-8818-1697-00
ISBN:978-7-5097-0618-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拉萨市300多居民的入户调查和对拉萨市各层面的深入调查,客观,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0年来拉萨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好地宣传了西藏,让世人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西藏。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拉萨卷
作 者: 雷桂龙
编 辑:李长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拉萨卷》编辑委员会

 引言:从圣地拉萨到阳光拉萨

 《拉萨卷》工作领导小组

 总序

 第一章 近代时期拉萨社会经济的历史变迁

  第一章 近代时期拉萨社会经济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近代时期社会基本形态

    一 三大领主占有几乎全部生产资料,广大农奴深受压迫

    二 三大领主对广大农奴实行超经济剥削

   第二节 近代时期经济概况

    一 农牧业

    二 手工业

    三 商业与贸易

    四 交通与邮政

    五 金融与财政

    六 近代新式工业之萌芽

   第三节 近代经济社会新事物的出现

 经济篇

  第二章 十年来拉萨市经济社会概况

   第一节 自然及人文概况

   第二节 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明方向

    一 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二 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第三节 明确“九五”、“十五”规划目标

    一 “九五”规划及其成就

     1.“九五”规划梗概

     2.“九五”期间的主要成就

    二 “十五”规划及其成就

     1.“十五”规划梗概

     2.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节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 拉萨市区域经济的现状

     1.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结构调整明显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3.工业结构仍在调整过程中

     4.市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 拉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中心逐步形成,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2.区域产业布局逐步合理

     3.产业组织能力不断增强

     4.特色经济优势明显

     5.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

    三 拉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1.建设区域环境,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2.促进知识、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3.以增强创新能力、实现社会福利均等化为核心调整区域政策

     4.发挥政府在培植区域创新能力上的作用

   第五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

    一 对外开放的全面发展

     1.招商引资见成效,资本流量加大,流速加快

     2.对外贸易逐步发展

     3.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二 对外开放的成就评价

    三 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仍然不足

      2.招商引资质量亟待提高

      3.对外贸易发展不稳定

     (二)扩大对外开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2.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外贸出口

      3.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窗口,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建立和改革

    一 国有企业的建立和特点

    二 国有企业的改革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

     (二)改革的第一阶段(1994~1997年)

     (三)改革的第二阶段(1997~2004年)

      1.制定政策,指导改革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安置下岗职工

      3.“抓大放小、强大活小”,改革产权制度

      4.全面推进,“毕其功于一役”

   第二节 农村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和调整

    一 农村公有制经济的确立

    二 “两个不变”与所有制的调整

    三 发展经济联合体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 个体经济的发展

    二 私营经济及混合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 农牧业的发展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种植业的发展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二 调整结构,建设现代农业

    三 多种经营与劳力输出

   第三节 畜牧业的发展

   第四节 农业综合开发硕果累累

    一 “3357项目”成效明显

    二 “一江两河”工程成绩显著

    三 综合开发硕果累累

     1.步步推进,成绩显著

     2.发展特色农业,增大开发效果

     3.根据需要,围绕调整搞开发

     4.加强培训,提高农牧民素质

   第五节 农村的扶贫开发

    一 开发式扶贫,形式多样

     1.对口扶贫,加强联系

     2.项目扶贫,注重开发

     3.教育扶贫,改变观念

    二 扶贫工作的拓展及完善

     1.以增收为中心,以异地搬迁为重点

     2.继续坚持定点扶贫,扩大规模

     3.加大力度,继续项目扶贫

     4.有的放矢,开展“定单式”培训

     5.实践“三个代表”,搞好异地搬迁

     6.改造危房,解决疾苦

   第六节 林业的发展

    一 发展的原则

    二 采用科技,加强管理,提高成活率

    三 十年成效

   第七节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一 依法加强管理

    二 饮水工程建设

    三 整治河道,保持水土

  第五章 工业及乡镇企业

   第一节 工业的创建及调整

    一 工业的创建及演变

    二 发展工业的构想

     1.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实施“龙头”带动的开发战略

     2.加大改革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 工业现状

     1.当前工业的概况

     2.几个典型企业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

    一 采取措施,积极扶植

    二 优化乡镇企业结构

     1.以多种形式联合,扩大规模

     2.投资力度持续增强,投资集中重点产业

     3.地域扩大,拓展至全市

    三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四 当前乡镇企业的概况

    五 实践新思维,再上新台阶

  第六章 交通邮电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

    一 天堑变通途,交通更畅通

     1.公路网络通达能力大幅度提高

     2.空中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

     3.铁路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二 积极改革,转变职能

    三 城市公交发展迅速,满足居民出行需要

    四 新建客运站,拓展县区公交网

   第二节 邮政电信业

    一 十年巨变,不同寻常

     1.量变到质变

     2.改革拉动与国家扶植的成就

    二 电信业的腾飞

     1.建设卫星通信系统,铺设光缆电缆,通信方便快捷

     2.无线通信“异军突起”,手机进入了寻常农牧民的家

     3.网络通信“梦想成真”,高原与内地不再遥远

     4.服务网点分布城乡,各类服务周到方便

    三 邮政业的调整

  第七章 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节 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

    一 旅游业发展迅速

    二 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加快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一 社会稳定,规划科学,基础设施良好

    二 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三 国内游客持续增加,客源市场稳步扩大

     1.入境旅游人数稳步增长

     2.国内旅游持续升温

   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前景光明

  第八章 财政税收

   第一节 财政收支概况

    一 市级财政收支状况

     1.收入支出均快速增长,但支出增长幅度超过收入

     2.财政收入持续递增,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3.财政支出持续扩大,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 县区财政收支状况

    三 财政体制的改革

     1.推行分税制,实施目标责任制,促进县(区)财政增长

     2.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实施“准零基预算”

     3.狠抓“收支两条线”,加强资金管理

     4.工资集中支付,减少中间环节

     5.推行政府采购制,建立会计核算中心

   第二节 税收概况

    一 税收状况

     1.税制改革与税种变化

     2.税收征收情况

    二 征管制度改革

     1.积极改革,建立新的征管模式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征管质量及效率

     3.采取多项措施,组织税收收入

 社会篇

  第九章 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

   第一节 人口数量

    一 人口总量及其变动

    二 自然变动

    三 人口数量的有序增长

   第二节 人口素质与结构

    一 人口的自然结构

     1.年龄构成

     2.性别构成

     3.家庭构成

     4.平均寿命

    二 人口的社会结构

     1.拉萨市人口文化素质

     2.民族构成

     3.职业构成

   第三节 婚姻、家庭和生育

    一 婚姻

    二 家庭

    三 生育

  第十章 劳动就业

   第一节 城乡劳动力状况

    一 从业人员状况

    二 失业人员情况

    三 农牧区劳动力情况

   第二节 劳动就业工作

    一 法制建设

    二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 就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

     1.职业培训

     2.职业技能鉴定

    四 劳动监察

    五 劳动仲裁

    六 劳动力市场管理

   第三节 劳动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一 拉萨市劳动就业问题

     1.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纳就业能力有限

     2.旧的就业体制使隐性失业矛盾逐步加深

     3.职业教育滞后,就业观念落后和就业人员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就业率的增长

     4.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制约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5.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

     6.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 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1.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改善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发展和培育劳动力要素市场

     3.注重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劳动者实现就业的关键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劳动者合理流动的体制障碍

     5.完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贯彻落实优惠政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6.实行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制度,缓减就业压力

     7.增加财政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投入

  第十一章 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社会保险

    一 养老保险

    二 医疗保险

   第二节 社会救助

    一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二 社会救助

     1.多种方式,积极扶贫

     2.老有所靠,五保供养

     3.多项措施,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4.接受捐赠,解决疾苦

   第三节 社会福利

    一 残疾人事业

     1.开展残疾人三项康复

     2.进行助残工作

     3.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残疾人教育工作

     4.多项措施,帮助残疾人就业

     5.应保尽保,供养残疾人

    二 社会福利院

    三 SOS儿童村

   第四节 自然灾害的救助及防治

    一 自然灾害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2.对牧区的影响

    二 自然灾害的救助

    三 自然灾害的防治

  第十二章 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水平

   第一节 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一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

     1.城市居民人均收入

     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状况

     1.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

     2.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

     3.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差距

   第二节 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一 城市居民消费发生明显变化

     1.食品消费质量达到小康水平

     2.衣着类消费跃上新台阶

     3.家庭耐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较快

     4.医疗保健类费用支出增长迅猛

     5.交通和通信消费异军突起

     6.文化教育与娱乐性消费支出增长强劲

     7.住房消费增长显著,家居装修成为潮流

    二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1.食品消费结构优化,消费支出迅猛增长

     2.衣着消费质量提高

     3.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4.耐用消费品消费支出有所增长

    三 居民生活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2.城乡居民支出差距问题

     3.收入支出的阶层差距问题

     4.贫困和返贫问题

   第三节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二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三 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

    四 始终抓好扶贫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五 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三章 拉萨居民的宗教生活

   第一节 拉萨地区的藏传佛教教派和寺院分布情况

   第二节 拉萨藏传佛教寺院变迁

    一 寺院组织管理变迁

    二 寺院学经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三 寺院经济变化

    四 寺院僧尼生活

   第三节 拉萨的伊斯兰教

    一 伊斯兰在拉萨的传播

    二 拉萨穆斯林信徒的日常宗教生活

     1.礼拜

     2.斋功

     3.课功

     4.朝功

     5.丧葬

    三 拉萨穆斯林的宗教节日活动*

     1.开斋节

     2.古尔邦节

     3.圣纪节及阿舒拉节

     4.抓饭节

   第四节 宗教政策与宗教事务的管理

    一 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二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第五节 民间宗教信仰活动

    1.磕头

    2.诵经祈祷

    3.煨桑

    4.朝圣拜佛

    5.供奉诸佛

    6.转经

    7.围绕人生周期的宗教仪式

  第十四章 城市建设与环境卫生

   第一节 以生态、和谐、发展为指导思想的城市规划

    一 从雏形阶段(1961~1983年)到改进阶段(1983~1993年)

    二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城市规划(1993~2005年)

     1.较好地处理了民族风格与现代化的关系

     2.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3.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4.保持拉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5.转变工作方法,强化城市规划管理

   第二节 跨越式发展的城市建设

    一 1994年前城市建设的四次高潮

    二 跨越式发展的第五次高潮

    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 优化市区环境、加强城市管理

    五 城市绿化跃上新台阶

   第三节 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与运用

    一 夯实基础,完善功能

    二 严格规划,用活土地

    三 激活资本,大兴产业

    四 落实先进文化要求,丰富和发展城市文化

    五 强化管理,提升品位

    六 扩大影响,辐射带动

   第四节 老城区维修、改造和保护

    一 危房改造和维修

    二 道路建设及给排水基础设施改造

    三 制度的建立与相关法规的制定

    四 问题与对策

   第五节 对口支援加快了城市建设

    一 拉萨市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分片负责、对口支援”方针

    二 “三个为主”援助思路的制定

    三 援助项目增强了“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

   第六节 环境卫生常年整洁,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一 发展中的环保问题

    二 环境卫生常年整洁

     1.抓好中心环节,确保常年整洁

     2.抓好门前“三包”,落实责任

     3.搬迁近郊垃圾填埋场,避免污染城市

     4.采取措施,综合治理,创建清洁小区

     5.增加公厕修建,满足群众需要

    三 保护环境成效显著

     1.设立机构,领导环保

     2.多管齐下,积极保护

     3.禁用塑料袋,消除“白色污染”

     4.保护拉鲁湿地等水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政治篇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机构及其建设

   第一节 党的组织机构

    一 中共拉萨市委员会

     1.中国共产党拉萨市委员会的历史沿革

     2.中共拉萨市委员会的工作部门

     3.中共拉萨市委的派出机构和党组的设置

    二 中共拉萨市属县(区)委员会

    三 拉萨市的基层党组织

   第二节 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规则及运行状况

    一 中共拉萨市委员会的工作规则及工作制度

    二 中共拉萨市属县(区)委员会的工作规则及制度

    三 乡镇委员会的工作制度

    四 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规范图

   第三节 党员队伍的建设

   第四节 干部队伍的建设

   第五节 基层党组织的整顿

   第六节 拉萨市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七节 群众团体组织

    一 拉萨市工会联合会(拉萨市总工会)

    二 共青团拉萨市委员会

    三 拉萨市妇女联合会

    四 拉萨市工商业联合会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

    一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建设

    二 加强地方立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制体系

     1.制定地方性公共事务管理法规

     2.制定地方性国家机关工作法规

     3.清理和废止不合时宜的地方法规

    三 充分发挥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作用

    四 努力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第二节 人民政协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一 围绕团结主题,维护社会稳定

     1.积极参与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2.抓好政治学习,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

     3.搞好人民政协组织内部的团结,形成团结和睦的领导集体

    二 抓住民主主题,积极履行职能

    三 注重建章立制,加强自身建设

     1.政协党组建设

     2.常委班子建设

     3.专门委员会建设

     4.机关支部建设

     5.干部队伍建设

     6.规章制度建设

   第三节 依法行政与司法文明建设

    一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

     1.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3.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二 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能力的提高

     1.法院组织体系

     2.法官队伍情况

     3.审判工作情况

    三 人民检察院司法监督作用的增强

     1.检察院组织体系

     2.检察官队伍情况

     3.检察院的工作情况

    四 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和仲裁委员会的发展

     1.拉萨市公证处的建立

     2.律师事务所和执业律师的兴起

     3.拉萨仲裁委员会的建立

    五 抓好普法教育,树立法治观念

     1.建立普法教育网络体系

     2.普法教育的基本内容

     3.普法教育的主要形式

  第十七章 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

   第一节 乡镇政权建设

    一 乡镇政权组织概况

    二 乡镇机构设置与人员规模

    三 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职能

   第二节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一 村民自治法制建设

     1.村民自治地方立法的逐步完善

     2.规范村民自治工作评价标准

    二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1.民主选举:农牧民群众的盛大节日

     2.能人崛起:致富奔小康大有作为

     3.协调配合: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

     4.治村规则: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三 村民自治实践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城市社区建设

    一 社区组织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功能

     1.自然型社区

     2.单位型社区

     3.开发型社区

    二 社区建设的基本构想

     1.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2.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3.社区组织的建制

    三 社区建设试点的基本经验

     1.雪社区居民委员会

     2.当巴社区居民委员会

     3.值得借鉴的几点经验

    四 完善社区建设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文教科卫篇

  第十八章 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

    一 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

    二 教育资源配置

   第二节 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 教育行政管理现状

    二 教师队伍建设

    三 校长队伍建设

    四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第三节 教育投入与教育设施

    一 “九五”、“十五”期间拉萨市的教育经费投入

    二 教育设施配备状况

    三 拉萨市的电化教育

   第四节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一 “普六”和“普九”成效显著

    二 扫除青壮年文盲

    三 “三包”*政策的实施

   第五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第六节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 学前教育

    二 特殊教育

    三 成人教育

   第七节 民办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

  第十九章 科学技术进步

   第一节 科技机构和人才队伍

    一 科技管理机构和科技推广机构

     1.科技管理机构

     2.科技推广机构及科普工作

     3.科技中介机构

     4.科普工作

    二 科研机构的变化

     1.市直属科研机构

     2.西藏自治区在拉萨市的科研院所

     3.科技队伍建设

   第二节 科技管理

    一 概况

    二 项目管理

    三 经费管理

   第三节 科技成果及其应用

    1.农林牧副项目成果及应用

    2.工业项目成果及应用

    3.医药卫生项目成果及应用

    4.社会科学项目成果及应用

  第二十章 飞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

   第一节 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一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二 从全民免费医疗到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

     1.合作医疗实施的背景

     2.政策与措施

    三 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

    四 藏医藏药事业稳步发展

    五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2.地方病防治

    六 人口流动与新疾病的产生及传播

    七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及机构的完善

    八 积极争取兄弟省市的支持和国际援助

     1.卫生援藏

     2.国际援助

   第二节 取得的成就、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 深化改革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 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牧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2.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业务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过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尚须提高

    三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对策建议

     1.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2.进一步加大对农牧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倾斜

     3.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预防保健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4.继续抓好对口援藏和卫生外援项目

     5.发展和提高藏医药事业

     6.规范医疗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卫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7.进一步提高卫生执法水平,制定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十一章 文化、传媒和体育

   第一节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一 文化事业现状

     1.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图书馆、书店及博物馆逐年扩大

    二 文化产业化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1.文化产业化的困难

     2.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各种传媒发展迅猛,网吧遍布大街小巷

    一 报纸杂志增长迅速

    二 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

    三 拉萨市广播电台别开生面

    四 娱乐方式多样化,网吧“异军突起”

   第三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 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1.传统体育

     2.竞技体育*

    二 发展体育事业的对策建议

 户情调查篇

  户情调查一 拉萨市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报告*

   一 被访者家庭、人口基本情况

    1.家庭规模

    2.家庭代数

    3.夫妻对数

    4.家庭类型

    5.被访人口性别构成

    6.年龄构成

    7.文化程度

    8.政治面貌

    9.民族和宗教

    10.婚姻状况

    11.人口流动

    12.居民户口类型

   二 职业状况

    1.被访家庭成员就业状况

    2.在业人员工作的具体情况

   三 物质生活条件

    1.家庭全年收入状况

    2.住房情况

    3.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4.全家财产拥有量

   四 个人日常生活、社会活动

    1.对各级领导人的了解程度

    2.政治活动的参与情况

    3.社交情况

    4.外出情况

    5.日常问题和解决方式

    6.闲暇时间的生活安排

   五 对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感受和期望

    1.社会大环境中的自我认识

    2.生活状况的评价和预测

    3.对个人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感受

    4.对居住环境的感受

   六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拉萨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人民各方面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人民群众对发展成果和生活环境总体来说比较满意

    4.拉萨市居民人口的变化

  户情调查二 拉萨老城区居民的消费描述

   一 受访家庭人口结构,收入水平及收入来源

    二 消费地点和消费频率

    三 耐用品的拥有情况

    四 服装消费行为

  户情调查三 调查结果

   一 城市调查

    二 凸显出来的问题

  户情调查四 拉萨城乡居民生活统计图表

 文前彩插

 中国百县市调查丛书总编辑委员会

 后记

《拉萨十年变迁(1994-2004)》是2005年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承担国家重点课题下完成的一本书。本书系1995年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拉萨卷》的延续和衔接。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994~2004年10年间拉萨市委、市政府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带领着拉萨人民走向解放思想、摆脱困境、富裕生活的历程。本书通过对拉萨市300多居民的入户调查和对拉萨市各层面的深入调查,客观、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0年来拉萨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好地宣传了西藏、让世人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西藏。本书的写作,运用了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全面、系统地反映这10年来拉萨市各方面的巨大成就,还从多层面、多角度地说明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其中原因、后果及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对研究拉萨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决策部门和实际工作者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