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

非战略管理的战略思想图书

Non-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he strategic thought

SSAPID:101-8802-0310-70
ISBN:978-7-5097-0638-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企业家自身的经营实践,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为战略出发点和基础,从而探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和谐、股东之间的和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生成、政府制度的安排和社会舆论的引导等完善企业制度、建构企业文化的实践与理论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蒋东良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专家推荐(四)

 序 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专家推荐(二)

 专家推荐(一)

 第一章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演进与实践

  第一节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

   一 大工业出现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特点与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二 大工业时代的社会特点与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中的社会责任

   三 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四 其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一)乔治·斯蒂纳和约翰的观点

    (二)企业公民观点

    (三)阿基·B. 卡罗的观点

     1.经济责任

     2.法律责任

     3.伦理责任

     4.公益责任

    (四)伦理学派的观点

  第二节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和问题

   一 制度实践

    (一)SA8000标准

    (二)PUMA公司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 战略实践

   三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第二章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两种态度

   一 否定态度

   二 肯定态度

    (一)伦理学角度

    (二)法学角度

    (三)政治学角度

    (四)社会学角度

    (五)经济学角度

     1.成本效益角度

     2.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角度

     3.权利与义务角度

  第二节 四种企业社会责任和以此为基础的理论

   一 基于企业利益的社会责任理论(经济责任)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

     1.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2.社会责任与股票市场表现

   二 法律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学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观点

   三 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文化(慈善责任)

   四 绿色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节 不同性质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 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对股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的根本责任

    (二)对员工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的基本责任

     1.民营企业对核心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

     2.民营企业对一般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

     3.民营企业对供应商承担的社会责任

     4.民营企业对客户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5.民营企业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6.民营企业对政府、环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税收观

  第一节 对纳税内涵的理解

   一 我国现有税种

   二 税收——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要素

    (一)税收的职能与作用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工具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二)税收在企业社会责任中占有重要地位

     1.积极纳税是回馈社会最直接的方式

     2.纳税额是体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

     3.一些误区

    (三)纳税现状及现存问题

     1.现状

     2.现存的主要问题

   三 纳税行为分析

    (一)纳税行为的形成

     1.纳税意识与纳税态度

     2.纳税态度形成过程

    (二)正确的纳税行为内涵层次

     1.依法纳税

     2.避税虽然合法却会本末倒置

     3.积极主动纳税

  第二节 对所得税的理解

   一 所得税的特点以及对现状的总体判断

   二 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现状

     1.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现状的积极方面

     3.现状的消极方面

    (二)影响我国企业纳税行为的因素

    (三)治理企业所得税流失的措施

     1.完善政策与征管措施

     2.提升企业纳税意识,培养主动纳税态度,加强学习培训和更新学习

     3.严格会计核算,奠定纳税基础

   三 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及优点

     1.个人所得税的税源充裕,收入固定,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可靠

     2.个人所得税较能符合税收公平原则

     3.个人所得税有弹性和自动稳定机能

     4.个人所得税可以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二)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1.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积极的方面

     3.消极的方面

    (三)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

     1.法律制度原因

     2.征管执行原因

     3.意识态度原因

    (四)公民对个人所得税的态度的中外比较

     1.美国

     2.澳大利亚

     3.日本

     4.中国

    (五)通过成都的一份调查问卷看纳税行为及其意识

  第三节 宜安公司实践企业纳税责任

   一 宜安公司的认识

   二 宜安公司的做法

   三 宜安公司的效果

 第四章 企业社会责任就业观

  第一节 就业的内涵

   一 就业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

   二 就业质量与就业数量的关系

    (一)就业数量问题是我国就业工作的主线

    (二)就业质量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三)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相互影响

   三 就业质量的概念、要素及内涵

    (一)就业质量的产生及含义

    (二)就业质量的要素

    (三)就业质量与“体面劳动”

  第二节 讨论就业问题的必要性及中国的就业现状

   一 就业是中国的大问题

   二 就业在企业社会责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从企业角度出发看就业问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维度

   三 关于就业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的矛盾的误区

   四 我国就业情况的现状及问题

    (一)就业数量的现状

     1.供大于求的现状及预测

     2.近五年全国就业人数稳中有升,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

     3.从长期看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趋势

    (二)就业质量的现状

     1.聘用条件

     2.工作环境

     3.劳动关系

     4.社会保障

    (三)受就业影响的城市贫困问题

    (四)企业在就业问题中的责任缺失

     1.就业岗位供给不足

     2.就业的非市场化现象仍然存在

     3.就业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4.以损害劳动者权益为代价换取低成本

     5.对在职人员缺乏必要培训

  第三节 就业质量保障的措施

   一 以就业为视角看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为社会劳动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

    (二)有效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作用

    (三)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四)促进素质匹配就业

   二 从企业之外的角度出发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

    1.教育体制及法律法规

    2.政府的作用

    3.个人能力及意识

   三 运用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讨论企业保障就业的措施

    (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双因素理论简介

     2.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对双因素理论的争议

     4.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二)就业工作中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划分

     1.保健因素

     2.激励因素

    (三)我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维度中没有“晋升”、“满意度”

     2.劳动报酬、工作稳定性等有重叠

    (四)根据双因素理论的就业保障措施

  第四节 《劳动合同法》与企业实践就业责任

   一 《劳动合同法》的十大亮点

   二 《劳动合同法》在企业中的执行现状及相关误读事件

   三 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

    (一)误区解析

     1.《劳动合同法》会增加企业以后的用工成本

     2.《劳动合同法》偏向于保护劳动者,使劳资关系中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3.关于企业的用工灵活度

     4.《劳动合同法》太过严格

    (二)企业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

     1.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不同社会阶层的权益都需要保护

     2.能否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是对企业的新考验

     3.贯彻《劳动合同法》有利于企业解决目前发展中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问题

   四 企业应根据《劳动合同法》开展就业工作

    1.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

    2.从规避《劳动合同法》到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的转变

    3.正确运用外部压力,保障并提升就业质量

  第五节 宜安公司在就业工作中的实践

   一 宜安公司的认识

   二 宜安公司的做法

   三 宜安公司的效果

 第五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质量观

  第一节 讨论质量问题的必要性及中国企业质量问题现状

   一 质量的重要性

    (一)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

     1.质量问题是企业自身的事情

     2.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3.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4.服务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质量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地位

    (三)中西方企业社会责任中质量维度的不同表现

   二 质量的内涵

    (一)质量内涵的演变

    (二)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的内涵

     2.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服务质量

     1.服务质量的内涵

     2.服务质量的特征

    (四)诚信

     1.诚信的内涵

     2.诚信与质量的联系

   三 我国企业产品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引子:投诉调研

    (二)总体特点及现存问题

    (三)质量问题的影响

    (四)建筑行业产品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从汶川地震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及现状

     2.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现状

     3.建筑工程通常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二节 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

    (一)质量意识

     1.企业主的质量意识

     2.员工的质量意识

    (二)企业的生产技术

     1.企业资金

     2.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研发实力

     3.企业的生产设备

    (三)企业人力资源

    (四)技术创新能力

    (五)质量过程控制

    (六)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二 建筑行业质量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1.人的因素

     2.材料因素

     3.机械因素

     4.方法因素

     5.环境因素

    (二)从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来看质量影响因素

     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2.项目决策阶段

     3.工程勘察、设计阶段

     4.工程施工阶段

     5.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三)影响施工项目质量变异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1.偶然性因素

     2.系统性因素

     3.对影响项目质量变异因素的控制

  第三节 企业提高质量的措施

   一 对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认识

    (一)优质产品需具备的条件

    (二)服务质量的要素

     1.可靠性

     2.互动性

     3.保证性

     4.移情性

     5.有形性

   二 保障并提高质量的措施

    (一)意识——提高质量的前提

     1.在整个企业营造质量文化

     2.员工的质量意识

     3.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

     4.摒弃对优质产品的误区

    (二)人才——提高质量的保证

    (三)设备——提高质量的关键

    (四)管理——提高质量的基础

    (五)认证——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

    (六)危机管理工作小组——预防和应对质量问题的系统

    (七)提高服务质量

   三 质量危机的处理

    (一)要快速启动危机处理机制,查清事故全貌

    (二)制定应对产品质量危机的对策

    (三)与媒体合作,利用高效的信息平台,主动及时地与公众进行沟通

    (四)及时对危机事件的受害者进行安抚和赔偿

    (五)要妥善处理与各方危机当事人的关系

    (六)要进行总结

   四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保障工程质量措施的原则

     1.质量第一原则

     2.以“人”为控制核心原则

     3.以预防为主原则

     4.坚持质量标准原则

     5.贯彻职业规范原则

    (二)工程质量控制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三)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四)工程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

    (五)工程工序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宜安公司的质量管理实践

   一 宜安公司的“生命质量”观

   二 宜安公司以激励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 宜安公司创出质量品牌

 第六章 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观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联系

   一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及发展

   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代内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代际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三 可持续发展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联系

    (一)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

     1.把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是共识

     2.企业社会责任维度

    (二)企业社会责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1.市场或政府都不能完全解决外部性问题

     2.企业社会责任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分析可持续发展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

   四 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与资源的概念

    (二)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1.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发展是对环境的最好保护

  第二节 企业的环境责任

   一 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 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

    (二)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要性

    (三)知名企业的例子

   三 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现状

    (一)我国环境现状

     1.自然资源的破坏

     2.环境污染严重

     3.环境投入

    (二)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现状及不足

     1.企业环境意识淡薄

     2.企业危害环境行为严重

     3.企业环境保护措施缺乏

     4.对环境标准的贯彻不力

   四 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目标定位的短视性

    (二)粗放型的企业经营模式

    (三)工业化的起点低

    (四)政府对企业监管的不到位

   五 企业实现环境责任有效途径的探讨

    (一)循环经济是企业实现环境责任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企业要对产品实行全程控制

     2.企业生产责任延伸

     3.废弃物综合利用

     4.由资源消耗型转为资源节约型

     5.企业内部生态文化建设

     6.建立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三)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2.生产者责任的延伸制度

     3.企业的绿色采购制度

     4.推进环境准入制度

     5.废物循环利用制度

  第三节 能耗问题研究

   一 能源的重要性

   二 我国能源供需现状

   三 我国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的原因

    (一)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三)能源结构不合理,严重依赖煤炭等能源

    (四)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中国正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之一

    (五)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对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短期内难以改变

   四 解决能源问题的基本战略

    (一)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需求总量

    (二)多元发展,改善能源结构

    (三)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利用国外资源作补充

    (四)大力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减少污染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四个转变

   五 关于建筑节能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二)建筑节能的含义及评定标准

     1.建筑节能的含义

     2.建筑节能的标准

    (三)中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1.现阶段国内建筑能耗

     2.能源使用受到限制

     3.北方城市采暖污染严重

     4.温室气体排放量大

     5.建筑节能的相应法规政策

    (四)我国现行建筑节能的先进技术及关键问题

  第四节 “和谐宜安”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一 宜安公司对生态环境负有责任

   二 从保护到建设——宜安公司和环境的关系

   三 和谐宜安,和谐发展

 第七章 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公益观

  第一节 社会公益与企业社会责任

   一 公益事业的内涵

   二 公益理念

    (一)中国明清商人的社会公益捐赠理念

    (二)现代公益理念的转变

     1.企业发展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追求利益与社会公益的转变

     2.企业慈善理念从做好事不留名到把公益慈善作为营销策略的转变

     3.企业慈善行为从盲目性、随机性到计划性和长期性转变

     4.企业财富观从守财发展为散财的转变

   三 企业公益行为的动因分析

    (一)动因分类

     1.自利性动因

     2.互利性动因

     3.他利性动因

    (二)我国企业慈善行为动因的统计分析

     1.对企业慈善行为动因的问卷调查

     2.企业慈善行为动因分析

   四 公益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节 企业社会公益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 重要性

    (一)企业公益事业的社会价值

     1.企业公益事业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2.企业的公益活动可以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

     3.企业的公益活动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了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

    (二)企业公益活动的企业回报

     1.企业的公益活动对企业外部形象的作用

     2.企业的公益活动对企业内部的作用

   二 我国企业履行公益责任的现状

    (一)乐观的方面

    (二)我国企业公益活动不足的表现

     1.慈善捐赠的力度小

     2.缺乏计划性

     3.缺乏组织与管理

   三 我国企业慈善水平低下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公益理念的缺失

     2.公众对企业公益行为缺乏信任

     3.理论研究不够

    (二)政府管理因素

     1.政府对社会职能包办过多

     2.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三)企业自身因素

     1.观念因素

     2.经济因素

     3.内部管理不到位

  第三节 促进企业公益事业的措施和实践

   一 促进我国企业公益事业的措施

    (一)培育利善的社会文化环境

     1.营造社会公益价值观氛围

     2.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三)加强企业自身的公益建设

     1.强化企业公民理念,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增强企业战略性慈善活动

     3.培育企业公益文化,弘扬公益精神,扩大公益宣传

     4.加强企业内部捐赠管理,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式管理”

   二 公益活动的开展

    (一)开展公益活动的步骤

     1.企业应通过对内外状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所期望树立的形象

     2.选择公益活动开展的方式和活动的内容

     3.做好内部宣传和管理工作

     4.事先联系有关组织

     5.公众宣传

     6.中期监督和检查

     7.后期总结

    (二)企业开展的公益活动可供选择的形式和主题

     1.公益活动可供选择的形式

     2.公益活动可供选择的主题

    (三)企业开展公益活动的进一步思考

  第四节 宜安公司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实践

   一 宜安公司的“为富之仁”

   二 宜安公司的“道德人格”

   三 “身边人,眼前事,现在做”

   四 宜安公司的仁义效应

 第八章 企业社会责任之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与企业社会责任

   一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企业社会责任应包含新农村建设的原因

    (一)我国农村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

     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对比

     3.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情况对比

    (二)企业社会责任应包含新农村建设

   二 企业社会责任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填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缺口

    2.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3.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基本人权,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 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对农民工的责任

     1.为农民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2.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奖金

     3.法律规定的休息权(包括带薪假)必须给予保证

     4.缴纳社保金

     5.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和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对农民消费者的责任

     1.保障农民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责任

     2.尊重农民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保障农民消费者的求偿权

    (三)对企业所在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责任

    (四)对农村(企业所在地以及其他农村地区)公益事业的责任

   四 企业承担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责任的现状及误区

   五 落实新农村建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

    (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提高农民素质

  第二节 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 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民营企业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二)民营企业家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二 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形式

   三 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误区及相应举措

    (一)增加农村的“造血”功能

    (二)倡导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节 宜安公司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一 宜安公司对社会负有责任

   二 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管理体系

   三 从支持到建设

 附录

  一 近几年企业部分获奖工程情况

  二 近几年企业所获荣誉

  三 关于黄家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1.坚持以发展经济和富裕农民为根本,做大做强建筑安装业

   2.坚持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为重点,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3.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抓手,着力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

   4.以培育农村的“造血”功能为根基,提高农村自主发展和自觉发展的能力,增加农村建设的活力

  四 共建“和谐家园”

  五 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倡议书

   1.提高认识,积极行动

   2.形式多样,广泛参与

   3.互利共赢,务求长效

  六 企业文化创新与社会责任

   1.以建精品工程多为快乐

   2.以依法纳税多为快乐

   3.以培育新型农民多为快乐

   4.以回馈社会多为快乐

 结束语

 后记

 专家推荐(三)

 前言

本书根据企业家自身的经营实践,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为战略出发点和基础,从而探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和谐、股东之间的和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生成、政府制度的安排和社会舆论的引导等完善企业制度、建构企业文化的实践与理论问题。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在综合古今中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意义作出全面阐释,并以所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有力地诠释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王方华、陈继祥、徐飞:《战略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王建军:《战略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彼得·德鲁克:《巨变时代的管理》,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杨杜:《企业成长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项保华、李庆华:《企业战略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7期。

谢文哲:《论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制研究》2008年第1期。

王玉生、张超兵:《德鲁克论组织的社会责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

王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我国企业的积极影响》,《财会研究》2008年第3期。

范世乾:《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的哲学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界》2008年第2期。

李占祥:《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1993年第2期。

李宏岳、和泉珍:《企业社会责任应视其为长线投资》,《商业现代化》2008年第8期。

李兰芬:《企业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海》2008年第1期。

Roger Shroeder,Operations Management,New York:Mcgraw Hill Book Co,1981,(12).

Anders Drejer,Jens Ove Riis,“Competenc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How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can be Meaningfully Integrated”,Technovation,1999,(19).

Banerjee,P.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Core Competence:Insights from Indian Software Firms”,Technovation,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