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 (2016)No.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Industrial Compeitiveness of China (2016) No.6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七部分,总报告分析了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变化,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的贸易结合度、竞争与互补关系,探讨了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时,与美国、欧盟15国及日本合作的可能性、面临的挑战;其余六大部分分别探讨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亚地区、俄罗斯和蒙古、西亚和中东地区及中东欧地区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提出了中国在这些地区进行贸易拓展的空间和方向。
中国皮书网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No.6》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拓展潜力与方向
一 外贸发展动能的分解
二 “一带一路”建设在外贸发展新动能培育中的作用
1.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结合度
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
三 外贸新动能培育中的第三方合作
1.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2.美国、欧盟15国、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竞争与互补关系
四 政策建议
1.坚持一个“中心”,就是要坚持把“蛋糕”做大这个中心
2.统筹“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坚持“硬实力”与“软实力”并举
3.统筹长板和短板建设,坚持发挥传统优势和培育新的优势并举
4.统筹产业间分工和产业链分工,坚持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举
5.统筹国内和国际两种优势,发挥“自身优势”和“第三方优势”并举
Ⅱ 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B.2 中国与越南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越南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3 中国与老挝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老挝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老挝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4 中国与柬埔寨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柬埔寨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柬埔寨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 中国与泰国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泰国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泰国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6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7 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8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三 结论
B.9 中国与文莱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文莱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文莱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三 结论
B.10 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三 结论
B.11 中国与缅甸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缅甸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缅甸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三 结论
B.12 中国与东帝汶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东帝汶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东帝汶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三 结论
Ⅲ 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贸易拓展潜力
B.13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印度与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的贸易强度
1.印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整体贸易结合度
2.印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分产品贸易结合度
二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印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竞争程度
2.印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互补程度
3.印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B.14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强度
1.巴基斯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整体贸易结合度
2.巴基斯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分产品贸易结合度
二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巴基斯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竞争程度
2.巴基斯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互补程度
3.巴基斯坦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B.15 中国与孟加拉国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孟加拉国的贸易强度分析
1.整体贸易结合度分析
2.分产品种类的贸易结合度分析
二 中国与孟加拉国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孟加拉国与中、美、欧、日的贸易竞争程度
2.孟加拉国与中、美、欧、日的贸易互补程度
3.孟加拉国与中、美、欧、日的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B.16 中国与阿富汗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阿富汗的贸易强度
1.整体贸易结合度分析
2.分产品种类的贸易结合度分析
二 中国与阿富汗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阿富汗与中、美、欧、日的贸易竞争程度
2.阿富汗与中、美、欧、日的贸易互补程度
3.阿富汗与中、美、欧、日的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B.17 中国与尼泊尔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尼泊尔的贸易强度
1.整体贸易结合度分析
2.分产品种类的贸易结合度分析
二 中国与尼泊尔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尼泊尔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竞争程度
2.尼泊尔与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互补程度
3.尼泊尔与中、美、欧、日的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B.18 中国与马尔代夫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马尔代夫的贸易强度
1.整体贸易结合度分析
2.分产品种类的贸易结合度分析
二 中国与马尔代夫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马尔代夫与中、美、欧、日的贸易竞争程度
2.马尔代夫与中、美、欧、日的贸易互补程度
3.马尔代夫与中、美、欧、日的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Ⅳ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拓展潜力
B.19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强度
1.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行业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B.20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竞争强度
1.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竞争强度
二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结合与互补关系
1.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2.贸易结合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21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贸易竞争强度
1.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整体贸易竞争强度
2.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分产业贸易竞争强度
二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贸易结合与互补关系
1.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2.贸易结合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22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竞争强度
1.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整体贸易竞争强度
2.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分产业贸易竞争强度
二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结合与互补关系
1.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2.贸易结合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23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强度
1.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行业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Ⅴ 中国与俄罗斯和蒙古的贸易拓展潜力
B.24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强度
1.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行业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B.25 中国与蒙古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蒙古的贸易竞争强度
1.中国与蒙古的整体贸易竞争强度
2.中国与蒙古分产业贸易竞争强度
二 中国与蒙古的贸易结合与互补关系
1.贸易竞争和互补强度指数
2.贸易结合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Ⅵ 中国与西亚、中东地区的贸易拓展潜力
B.26 中国与土耳其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土耳其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土耳其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贸易竞争强度指数
2.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27 中国与伊朗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伊朗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28 中国与叙利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叙利亚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叙利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29 中国与伊拉克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伊拉克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伊拉克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30 中国与阿联酋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阿联酋的贸易强度
1.整体
2.分产品
二 中国与阿联酋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31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三 结论
B.32 中国与卡塔尔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卡塔尔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卡塔尔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三 结论
B.33 中国与巴林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巴林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巴林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三 结论
B.34 中国与科威特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科威特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科威特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三 结论
B.35 中国与黎巴嫩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黎巴嫩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黎巴嫩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36 中国与阿曼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阿曼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阿曼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37 中国与也门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也门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也门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38 中国与约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约旦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约旦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39 中国与以色列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以色列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以色列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贸易竞争强度指数
2.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40 中国与巴勒斯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巴勒斯坦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巴勒斯坦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贸易竞争强度指数
2.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41 中国与亚美尼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亚美尼亚的贸易强度
1.亚美尼亚与中国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亚美尼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中国与亚美尼亚的贸易竞争关系
2.中国与亚美尼亚的贸易互补关系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42 中国与格鲁吉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格鲁吉亚的贸易强度
1.格鲁吉亚与中国的整体贸易强度
2.格鲁吉亚与中国分产业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格鲁吉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中国与格鲁吉亚贸易竞争关系
2.中国与格鲁吉亚贸易互补关系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43 中国与阿塞拜疆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阿塞拜疆的贸易强度
1.阿塞拜疆与中国的贸易强度整体水平
2.阿塞拜疆与中国分产业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阿塞拜疆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中国与阿塞拜疆的贸易竞争关系
2.中国与阿塞拜疆的贸易互补关系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44 中国与埃及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埃及的贸易强度
1.整体贸易强度
2.分产业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埃及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中国与埃及的贸易竞争关系
2.中国与埃及的贸易互补关系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Ⅶ 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贸易拓展潜力
B.45 中国与波兰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波兰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波兰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46 中国与捷克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捷克的贸易强度
二 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47 中国与斯洛伐克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斯洛伐克的贸易强度
二 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48 中国与匈牙利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匈牙利的贸易强度
1.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行业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匈牙利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贸易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
三 结论
B.49 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互补强度指数
2.贸易结合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0 中国与克罗地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克罗地亚的贸易互补关系
1.互补强度指数
二 中国与克罗地亚的贸易强度和贸易方式
1.贸易结合度指数
2.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1 中国与罗马尼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罗马尼亚的贸易互补关系
二 中国与罗马尼亚的贸易强度和贸易方式
1.贸易结合度指数
2.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2 中国与保加利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保加利亚的贸易强度
二 中国与保加利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互补强度指数
2.贸易结合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3 中国与塞尔维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塞尔维亚的贸易强度
二 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4 中国与黑山共和国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黑山共和国的贸易强度
二 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5 中国与马其顿共和国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马其顿共和国的贸易强度
二 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6 中国与波黑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波黑的贸易强度
三 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7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贸易强度
1.整体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产业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8 中国与爱沙尼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爱沙尼亚的贸易强度
1.整体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产业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爱沙尼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59 中国与立陶宛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立陶宛的贸易强度
1.整体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产业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立陶宛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60 中国与拉脱维亚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拉脱维亚的贸易强度
1.整体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产业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拉脱维亚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61 中国与乌克兰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乌克兰的贸易强度
1.整体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乌克兰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62 中国与白俄罗斯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白俄罗斯的贸易强度
1.整体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白俄罗斯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B.63 中国与摩尔多瓦的贸易拓展潜力
一 中国与摩尔多瓦的贸易强度
1.整体贸易结合度指数
2.分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
二 中国与摩尔多瓦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1.竞争强度指数
2.互补强度指数
3.产业内贸易指数
三 结论
前言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刘磊:《中日与中美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亚太经济》2013年第2期,第92~97页。
刘志雄、王新哲:《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商业研究》2013年第2期,第33~38页。
石静、王鹏:《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特征的视角》,《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第39~43页。
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0期,第5~14页。
李雪东:《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30期,第20~23页。
赵东麒、桑百川:《“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10期,第3~14页。
赵放、李季:《中日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第35~40页。
李钢、刘吉超:《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12年第8期,第88~96页。
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0期,第5~14页。
夏先良:《构筑“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中国经贸》2015年第11期,第26~33页。
刘璐:《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桑百川、杨立卓:《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关系——基于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经济问题》2015年第8期,第1~5页。
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0期,第5~14页。
关雪凌、肖平:《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第5期,第34~39页。
刘雪娇:《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12期,第87~95页。
赵放、李季:《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第4期,第15~20页。
王云飞:《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第47~55页。
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0期,第5~14页。
赵志刚:《中国制造业对不同类型经济体的行业贸易》,《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3期,第45~50页。
陈广汉、朱荃:《两岸产业比较优势及互补性的动态研究:1995~2011》,《亚太经济》2013年第3期,第137~142页。
周松兰:《从产业内贸易指数看中韩日制造业分工变化》,《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8~11页。
周茂荣、杜莉:《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第45~52页。
肖宪:《构建中国与土耳其新型战略合作关系》,《西亚非洲》2011年第9期,第14~28页。
中国驻土耳其使馆经商参处:《中土双边经贸合作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中国经贸》2012年第3期,第89页。
詹姆斯·温布兰特:《沙特阿拉伯史》,韩志斌、王泽壮、尹斌译,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9。
李丽编著《沙特阿拉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陈广汉、朱荃:《两岸产业比较优势及互补性的动态研究:1995~2011》,《亚太经济》2013年第3期,第137~142页。
周松兰:《从产业内贸易指数看中韩日制造业分工变化》,《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8~11页。
周茂荣、杜莉:《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第45~52页。
陈广汉、朱荃:《两岸产业比较优势及互补性的动态研究:1995~2011》,《亚太经济》2013年第3期,第137~142页。
周松兰:《从产业内贸易指数看中韩日制造业分工变化》,《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8~11页。
周茂荣、杜莉:《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第45~52页。
张晓东、辛本健、张蓓:《我们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民日报》2016年6月29日,第3版。
秦建莉:《融入“一带一路”扩大交流合作》,《徐州日报》2015年5月9日,第2版。
《2015年中国与亚美尼亚双边贸易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511/20151101155749.shtml。
倪涛、辛本健、李霞:《建设“一带一路”挖掘合作潜力》,《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3版。
杨金祥、王林峰:《格鲁吉亚能源投资正当时》,《中国能源报》2015年8月3日,第6版。
《2015年中国和格鲁吉亚双边贸易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512/20151201210652.shtml。
史洺宇、易成高:《阿塞拜疆油气输出线路之争》,《油气储运》2016年第9期,第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关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2日,第3版。
白洁、李铭:《张高丽访问阿塞拜疆》,《人民日报》2016年6月3日,第1版。
白联磊:《阿塞拜疆的“大丝绸之路”计划》,《世界知识》2016年第3期,第42~44页。
解亚娜、高照:《阿塞拜疆:打造欧亚能源枢纽》,《中国石油报》2015年8月20日,第1版。
《2015年中国和阿塞拜疆双边贸易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dxfw/ae/201602/20160201263857.shtml。
刘睿、辛本健、焦翔、侯云晨:《“一带一路”将结出更多硕果》,《人民日报》2016年4月24日,第2版。
于杰飞:《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发展福祉》,《光明日报》2016年8月5日,第12版。
马霞、宋彩岑:《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上的新绿洲》,《西亚非洲》2016年第2期,第109~126页。
赵军:《埃及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年第3期,第75~89、119~120页。
段铸晟:《“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的中国—埃及经贸合作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6期,第92~96页。
《2015年中国与埃及双边贸易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k/201602/20160201253545.shtml。
张其仔主编《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郭朝先、刘芳、皮思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展望》2016年第3期,第17~36页。
郭朝先、邓雪莹、皮思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6期,第44~47页。
张其仔主编《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郭朝先、刘芳、皮思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展望》2016年第3期。
龙海雯、施本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潜力研究——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张其仔主编《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43卷第5期。
尚宇红、高运盛:《中国与中东欧10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及结构效应研究:2002~2011年》,《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郭朝先、刘芳、皮思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展望》2016年第3期。
金瑞庭:《立陶宛经济形势研判及推进中立双边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26期。
孔庆峰、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12期。
郭朝先、刘芳、皮思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展望》2016年第3期。
苑生龙:《拉脱维亚总体形势及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与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18期。
姚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国际贸易》2016年第3期。
龙海雯、施本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潜力研究——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张其仔主编《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郭朝先、刘芳、皮思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展望》2016年第3期,第17~36页。
郭朝先、邓雪莹、皮思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6期,第44~47页。
张其仔主编《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郭朝先、刘芳、皮思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展望》2016年第3期,第17~36页。
郭朝先、邓雪莹、皮思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6期,第44~47页。
张其仔主编《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郭朝先、刘芳、皮思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展望》2016年第3期,第17~36页。
郭朝先、邓雪莹、皮思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6期,第44~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