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17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对策研究图书

Study on Countermeasure of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SSAPID:101-8789-3887-99
ISBN:978-7-5097-4679-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能源地缘政治、能源经济理论发展及能源合作的一般理论出发,以世界能源市场的特点和现状以及中亚国家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变化为基础,梳理了中亚国家能源经济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能源战略和主要能源政策变化及趋势,阐述了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伊朗等主要经济体在不同历史阶段制订出不同的中亚国家能源战略及其微妙立场,就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性提出了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新机制、战略步骤及对策体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新疆财经大学中亚经贸研究院丛书
作 者:柴利
编 辑:王晓卿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索引

 图表目录

 致谢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1.能源在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中亚国家*具有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而且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3.中亚国家实施“资源立国”战略且能源政策新动向不断变化,使得主要经济体对中亚国家的能源策略随之调整

     4.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不断推进,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对策的制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5.清洁能源的合作、开发与利用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出路之一

    (二)国内背景

     1.中国国内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矛盾日益突出

     2.中国“十二五”能源发展要点中指出,要继续开展国际能源合作

     3.目前中国能源进口的海路风险较大,有必要积极开拓建设陆路能源通道

     4.中亚国家与中国西北接壤,其地缘战略地位尤为重要

     5.中国能源生产的比较成本比毗邻的中亚国家偏高

     6.中国与中亚国家悠久的经贸合作关系为双方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1.力图使中国在中亚国家获得最大限度的能源利益

     2.为未来中国能源安全及陆路通道建设提供思路

     3.探寻科学发展观下中国西部(尤其是新疆)能源经济增长点

    (二)理论及现实意义

     1.对科学发展观下能源安全及能源供应地缘多元化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从实现“边疆的稳定”角度讲,具有政治安全意义

     3.对构建世界能源市场格局多极化具有积极意义

     4.从丰富国际关系学外延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内容上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概述

   一 关于国际能源合作的研究

    (一)基本观点

    (二)关于实现国际能源合作的方式

    (三)关于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二 关于中亚国家的能源战略及主要经济体的中亚能源策略研究

   三 关于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相关研究

   四 现有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角度和分析方法概述

   五 现有研究文献的局限

  第三节 分析框架、基本内容及主要观点

   一 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

   二 基本内容及主要观点

    (一)基本内容

    (二)主要观点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主要研究方法

    (一)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三)实证分析法

    (四)文献分析法

   二 创新之处

    (一)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战略步骤“点—线—面—区”观点

    (二)构建了基于共赢的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对策体系

    (三)建议能源合作范畴应扩大到除油气、煤炭以外的核能及电力

    (四)尝试了国际能源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方法

    (五)设想了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远景

    (六)探索了中国在中亚国家能源博弈格局中的博弈对策

   三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关于国际能源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理论

  第一节 国际政治视角下的能源地缘政治理论

   一 新地缘政治理论

    (一)新地缘政治理论的特点

    (二)中亚国家的新地缘政治

   二 能源地缘政治理论

    (一)能源地缘政治的基本含义及研究内容

     1.能源在各国之间的分布及对比

     2.基于能源的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协调

     3.国际政治格局对能源的影响和重新配置

    (二)中亚的能源地缘政治

  第二节 经济学视角下能源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 关于能源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

    (二)形成阶段

    (三)发展阶段

    (四)深化阶段

   二 中国能源经济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能源安全观

    (二)能源消费量的预测方法

    (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中国能源经济理论研究趋势

  第三节 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能源合作的一般理论

   一 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

   二 国际能源合作的基本内涵

   三 国际政治经济学界中关于国际合作的博弈模型

 第二章 世界主要能源供需分析

  第一节 化石能源

   一 石油

    (一)世界石油生产情况

    (二)世界石油消费情况

    (三)世界石油贸易情况

   二 天然气

    (一)世界天然气生产情况

    (二)世界天然气消费情况

    (三)世界天然气贸易情况

   三 煤炭

    (一)世界煤炭生产情况

    (二)世界煤炭消费情况

  第二节 非化石能源

   一 铀矿及核能

   二 电能

 第三章 21世纪中亚国家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分析

  第一节 21世纪中亚国家能源地位变化实证分析

   一 实证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法

    (一)聚类分析的思想

    (二)聚类分析的步骤

   二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指标的选取

     1.聚类样本(主要经济体)的选取

     2.分析角度及其指标的选取

    (二)数据来源

   三 聚类分析及其结论

    (一)中亚国家能源地位变化

     1.能源生产地位变化

     2.能源消费地位变化

     3.能源出口地位变化

     4.能源生产、消费和出口总体地位变化

    (二)中亚国家石油地位变化

     1.石油生产地位变化

     2.石油消费地位变化

     3.石油出口地位变化

     4.石油生产、消费和出口地位总体变化

    (三)一定经济发展速度下中亚国家能源地位变化

     1.一定经济发展速度下能源生产地位变化

     2.一定经济发展速度下中亚国家能源消费地位变化

     3.一定经济发展速度下中亚国家能源出口地位变化

     4.一定经济发展速度下中亚国家能源综合地位变化

  第二节 中亚国家油气能源通道建设新发展

   一 中亚国家石油管道建设及布局基本呈网络化

   二 中亚国家拥有目前世界最长的天然气管道

  第三节 中亚国家清洁能源亟待开发与利用

   一 中亚国家丰富的铀矿资源及亟待开发利用的核能

    (一)居世界前列的铀矿资源

    (二)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核能

   二 不断增长的水电生产与消费

  第四节 中亚里海油气区法律划分问题及其进展

   一 中亚里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二 中亚里海油气区法律划分问题的缘由

   三 中亚里海油气区法律划分问题的基本争议

    (一)里海是“海”的主张

    (二)里海是“湖”的主张

    (三)里海可“有限分割”的主张

 第四章 中亚国家能源政策新发展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能源战略及其能源政策新发展

   一 哈萨克斯坦丰富的油气资源及核能优势

    (一)丰富的石油资源

    (二)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二 哈萨克斯坦能源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能源经济在国内工业生产中的贡献最大

    (二)能源出口在出口贸易中居首位

   三 哈萨克斯坦“能源立国”战略要点

   四 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新发展

    (一)法律规定趋向最大限度保护国内利益和生态安全

    (二)国情咨文中强调能源利用效率与利益控制

    (三)调整能源税收政策以增加财政收入和优化能源结构

     1.调高油气开采税

     2.征收石油和凝析油出口收益税

     3.恢复征收石油及其产品的出口税

     4.取消石油进口税

    (四)提高石油过境运输费率

    (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第二节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战略及主要能源政策新发展

   一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优势与劣势

    (一)匮乏的油气、煤炭资源

    (二)尚待开发利用的丰富水电资源

    (三)铀矿资源蕴藏量丰富

   二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经济发展特点

    (一)能源领域中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

    (二)油气及煤炭开采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较小

    (三)铀尾矿的核污染问题尚待彻底解决

    (四)能源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三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战略目标及基本思想

   四 吉尔吉斯斯坦主要能源政策新发展

  第三节 塔吉克斯坦能源战略及主要能源政策

   一 塔吉克斯坦能源结构极其不均衡

   二 塔吉克斯坦能源经济较薄弱

   三 塔吉克斯坦能源战略目标

   四 塔吉克斯坦的主要能源政策及措施

  第四节 土库曼斯坦能源战略及其主要能源政策

   一 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优势

   二 土库曼斯坦能源经济在其出口贸易中的贡献较大

   三 土库曼斯坦能源战略要点

   四 土库曼斯坦主要能源政策与措施

  第五节 乌兹别克斯坦能源战略及其能源政策新发展

   一 乌兹别克斯坦具有油气、铀矿和可再生能源优势

    (一)属于中亚油气主要经济体之一

    (二)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

    (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二 能源行业属于乌兹别克斯坦重点发展产业

   三 乌兹别克斯坦能源战略要点

   四 乌兹别克斯坦能源政策新发展

 第五章 主要经济体的中亚能源战略及对策变化

  第一节 美国的中亚能源策略调整与演变

   一 美国能源战略的基本思路

    (一)能源自主开发

    (二)能源多元化

     1.供给多元化

     2.消费多元化

     3.目标多元化

    (三)着眼于未来的能源安全

    (四)国际能源合作

   二 美国应对中亚国家能源政策新发展的策略及措施

    (一)当前美国对中亚的能源策略

    (二)美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具体措施

     1.成立能源外交机构——“里海能源工作小组”

     2.投资并控制中亚油气管道建设

     3.鼓励开展一切能源投资合作项目

     4.限制中国在中亚国家中的影响力

     5.继续孤立伊朗

     6.博弈俄罗斯

     7.推动实现“大中亚”计划

     8.以军事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9.拓展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第二节 俄罗斯的中亚能源策略调整与演变

   一 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思路

    (一)能源大国意识

    (二)出口多元化

    (三)生态安全

    (四)国家控制

   二 俄罗斯应对中亚国家能源政策新动向的策略及措施

    (一)当前俄罗斯对中亚的能源策略

    (二)俄罗斯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具体措施

     1.注重中亚国家油气管线利益

     2.不断加大对中亚国家油气投资与合作力度

     3.继续联合中国和伊朗抵制美国

     4.与中亚国家联合争取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

     5.在国际组织框架下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对话机制

     6.加强与中亚的政治与文化交往和驻中亚的军事力量

  第三节 欧盟的中亚能源策略调整与演变

   一 欧盟能源战略的基本思路

    (一)建设区域内统一的能源市场

    (二)可持续性能源安全目标

    (三)能源安全系统工程

    (四)国际能源合作

   二 欧盟应对中亚国家能源政策新动向的策略及措施

    (一)欧盟在中亚国家的利益

     1.中亚国家的稳定与否对欧盟产生的影响巨大

     2.通过中亚国家可以实现东扩目标

     3.支持中亚国家的独立发展,为欧盟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4.能源安全利益

    (二)欧盟与中亚能源合作的策略及具体措施

     1.基本策略

     2.具体措施

  第四节 亚洲主要国家的中亚能源策略调整与演变

   一 日本

    (一)日本能源战略的基本思路

     1.国家综合安全

     2.“3E”目标

     3.降低过度依赖石油

     4.国际能源合作

    (二)日本应对中亚国家能源政策新动向的策略与措施

     1.努力以政治外交促进能源合作

     2.继续以贸易和投资方式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3.福岛核泄漏事件后的能源合作变化

   二 伊朗

    (一)伊朗能源及其能源战略的基本情况

    (二)伊朗应对中亚国家的能源政策新动向的策略与措施

     1.冲破美国的禁运和封锁

     2.努力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

     3.与中亚国家合作开发利用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

     4.以地区经济一体化推动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外交与合作

   三 印度

    (一)印度能源及其能源战略的基本情况

    (二)印度应对中亚国家能源政策新动向的策略与措施

     1.加强与伊朗的能源合作

     2.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3.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第五节 主要经济体的中亚国家能源策略基本特征

   一 主要经济体对中亚国家能源政策的演变

    (一)中亚国家的独立(1991~1996年)

    (二)美国宣布其中亚利益(1997~2000年)

    (三)“9·11”事件发生(2001~2004年)

    (四)吉国“颜色革命”(2005~2007年)

    (五)俄格冲突(2008~2009年)

    (六)吉国暴乱(2010年至今)

   二 主要经济体应对中亚能源政策变化的对策特征

 第六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出发点

    (一)历史经验——能源安全

     1.“自给自足”(the Energy Self-sufficiency)的能源安全观

     2.“保障供应”(the Energy Supply-oriented)的能源安全观

     3.“开源节流”的能源安全观

    (二)现实考虑——“十二五”能源规划目标

   二 在能源领域积极开展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合作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进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一)中国在中亚国家货物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进口贸易规模增长

   四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一)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变动过于频繁

    (二)在有主要经济体参与的中亚能源博弈格局中需让渡部分利益

    (三)从中亚国家进口的能源在中国能源进口中的比重不高且以油气为主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一 模型构建的基本方法

    (一)多元线性回归

    (二)主成分回归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又称主分量分析)

   二 模型的基本假设

    (一)国际能源市场处于较稳定的经济周期

    (二)主要经济体的中亚能源战略及对策相对稳定

    (三)能源进口总量仅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进口数量之和

    (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共赢基础上实现各自的能源利益最大化

    (五)假设所有能源价格变化趋势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趋势一致

   三 模型中变量的选取及其数据来源

    (一)变量的选取

    (二)数据来源

    (一)中亚国家能源政策稳定时期,中国从其进口石油的影响因素

     1.实证分析

     2.结果分析

    (二)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变动时期,中国从其进口石油的影响因素

     1.实证分析

     2.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亚国家能源政策是否稳定条件下的实证分析结果对比

   一 相同之处

    (一)大多数影响因素均呈正相关,且主要影响因素大致相同

    (二)“美国在欧洲的驻军数量”的负相关影响作用相同

    (三)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影响作用与供求规律不一致且作用不明显

   二 不同之处

    (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量”的影响作用截然相反

 第七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构建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框架

   一 基于共赢的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总体思路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构建思路与框架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构建思路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框架

  第二节 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的动因与基础

   一 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的基本动因

    (一)使中亚国家成为中国稳定的油气能源供应地之一

    (二)合理利用中亚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定价地位

    (三)维护中国西北边疆的稳定

    (四)带动中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新疆能源经济的发展

   二 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的基础

    (一)物质基础——跨境油气管道

     1.中哈石油管道建设与发展态势良好

     2.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顺利

    (二)法律基础——政府间协议

    (三)现实基础——共赢合作项目

     1.油气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

     2.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1)与哈萨克斯坦的清洁能源合作态势良好

      (2)与乌兹别克斯坦突破性的核能合作

  第三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模式选择

   一 目前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关于国际能源合作问题的主要观点

    (二)关于国际能源合作模式的种类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利益共赢与合作的模式选择

  第四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战略及策略

   一 建设重点能源基地

    (一)重点能源基地的数量选择及原因分析

     1.符合中亚国家的能源战略、政策目标及利益

     2.不会过度引致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关注

     3.同时兼顾“安全”“成本”“环境”三个目标

     4.中国能源建设资金预算的限制

    (二)重点能源基地的选址及原因分析

   二 构建西北能源安全通道网

   三 新欧亚能源联盟设想

 第八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第一节 关于能源投资合作的政策措施

   一 正确认识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环境

   二 给予赴中亚国家能源投资项目政府政策支持

   三 鼓励民间企业联合投资中亚国家能源项目

  第二节 关于能源贸易合作的政策措施

   一 探索和实践新的能源贸易方式

    (一)开展能源期货交易

    (二)开展能源易货贸易

    (三)开展能源产品的深加工技术贸易

   二 大力发展与能源勘探开发有关的技术贸易

   三 努力发掘能源合作中的服务贸易商机

  第三节 关于能源运输合作的政策措施

   一 运输网络对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意义

   二 扩建与改造能源运输网络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里海地区能源管线建设

    (二)积极推动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网络建设

  第四节 关于能源与环保合作的政策措施

   一 合作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

   二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合作

  第五节 关于非能源领域合作与能源合作的互动建议

   一 以非能源领域合作促进能源合作的对策

   二 注重能源安全防护合作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安全防护合作的必要性

     1.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协议的要求

     2.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签署系列军事援助与技术合作协议的示范效应

     3.防范中亚地区动荡不定的政局对中国产生不利影响

     4.有效遏制“三股势力”,维护中国西北边疆稳定的需要

     5.保障能源管道运输线路安全的需要

    (二)加强安全防护合作从而促进能源合作的几点建议

     1.联合和借鉴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军事合作的经验

     2.不排斥美国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

     3.继续履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协议中的军事合作义务

     4.继续加大力度签署更多的中亚军事援助、技术合作协议*

     5.加强以军队建设为内容的互访和交流

  第六节 中亚能源格局中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的博弈策略

   一 针对美国——智慧博弈

   二 针对俄罗斯——战略伙伴

   三 针对欧盟——对话与合作

   四 针对日本——合作不纷争

   五 针对印度——协调与合作

   六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中的博弈格局

 前言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消费格局给中国带来的是能源效率低下和巨大的环境生态压力。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国内能源供求短缺与经济增长矛盾更加突出,而与拥有丰富能源资源的中亚国家开展合作有利于解决中国能源短缺问题。本书基于中亚国家能源政策新变化,探究目前主要经济体参与中亚能源博弈的策略及具体措施,同时,结合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中国能源安全及西北能源陆路通道建设提供思路和对策,并探寻科学发展观下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的能源经济增长点。本书从丰富国际关系学的外延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内容上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实现科学发展观下能源安全及能源供应的地缘多元化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实现“边疆稳定”角度上讲,则具有政治安全意义。

[1]佚名:《英国独立评估机构称土天然气储量达26.2万亿立方米》,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商经处网站。

[2]于庚申:《冷战后美国的中亚里海能源战略与中国能源战略的选择》,《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3]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4]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策略》,新疆大学,2009。

[5]BP《统计年鉴》(2011年6月)。

[6]曾志强、刘定平:《从能源现状看中国能源的战略储备》,《广东电力》2006年第5期。

[7]吴吟:《中国能源战略思考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要点》,《中国煤炭》2010年第7期。

[8]刘雅馨、张用德、吕古贤:《后石油时代中国清洁能源战略的思考》,《当代世界》2010年第9期。

[9]罗晓云:《21世纪初中国的能源安全与中外能源合作》,暨南大学,2003。

[10]许勤华:《新地缘政治:中亚能源与中国》,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11]陆俊元:《地缘政治的本质与规律》,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12]李红强、王礼茂、郎一环:《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亚为例》,《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第4期。

[13]林伯强:《能源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4]谢树江、李雪、栗侨:《中国能源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评述》,《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8期。

[15]叶蓁蓁:《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外交学院,2005。

[16]〔美〕莉萨·马丁、贝思·西蒙斯编:《国际制度》,黄仁伟、蔡鹏鸿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7]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8]张宁:《中亚能源与主要经济体博弈》,吉林:长春出版社,2009。

[19]中国驻哈萨克斯坦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20]佚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百度文库,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9-12/15/content。

[21]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22]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23]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24]〔阿塞拜疆〕鲁斯塔姆·马麦多夫:《有关里海国际法地位的历史》,《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

[25]徐春明:《里海地区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现状》,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6]沈剑锋:《美俄在里海石油及管道问题上的博弈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27]陈桂英译:《哈萨克斯坦油气部长萨·门巴耶夫在2012年2月2日召开的本部门行业会议上的讲话》,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8]佚名:《至2015年哈萨克石油出口能力将达8400万吨》,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9]哈萨克斯坦国家能源矿产部网站。

[30]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1]佚名:《哈萨克斯坦〈2010~2014年加速工业创新发展国家纲要〉》,中俄贸易促进网。

[32]佚名:《一季度原油出口税为哈财政增收8.37亿美元》,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33]苏尔坦诺夫·卡米利(吉尔吉斯斯坦前驻华大使):《经济全球化下的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8期。

[34]佚名:《吉在美国支持下全面改革能源体系》,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35]何欢:《乌兹别克斯坦讨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亚心网。

[36]卡里莫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及乌兹别克斯坦战胜危机的道路和措施》,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37]佚名:《外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发铀资源新动向》,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38]靳晓明:《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9]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奥巴马一周年能源政策演变及影响》,《能源政策分析报告》2010年第1期。

[40]杨玉峰:《当前全球能源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41]孙霞:《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42]潜旭明:《美国对里海地区能源地缘战略及其走向——目标、战略、手段、展望》,《美国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

[43]罗振兴:《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评析》,《美国研究》2005年第2期。

[44]徐鹤鸣:《透视美国的“大中亚”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第1期。

[45]杨玉峰、韩文科、苗韧、安琪:《当前国际能源经济的新趋势》,《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

[46]陶海东:《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6期。

[47]孙永祥:《俄罗斯:2030年前的能源战略》,《中国石油石化杂志》2009年第9期。

[48]冯玉军:《俄罗斯与中亚的能源外交》,《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6期。

[49]佚名:《2010年哈萨克对欧盟贸易额380亿美元》,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50]佚名:《“哈原工”同法国原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51]邱林:《日本为能源向中亚示好》,《中亚信息》2011年第2期。

[52]佚名:《日哈铀矿开采合作项目启动》,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53]尹朝辉:《论中国在中亚的地缘利益、安全困境与战略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6期。

[54]聂锐、张炎治:《21世纪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选择》,《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第5期。

[55]佚名:《哈萨克斯坦—印度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合作》,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56]王海燕:《主要经济体对中亚能源政策变化和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应对策略》,中俄法律网。

[57]查道炯:《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58]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公司战略研究与规划部:《中国能源五十年》,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59]史丹:《我国能源政策回顾与未来的政策》,《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20期。

[60]《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2]中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63]中国能源编辑部:《2009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0年展望》,《中国能源》Vol.32 No.2卷首语。

[64]2011年第七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中国能源网)。

[65]《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我国的能源安全:前景,挑战和机遇》,中国能源局网站。

[66]石岚:《我国中亚能源通道与我国能源安全》,《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0期。

[67]佚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百度文库。

[68]佚名:《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华期间中哈签署系列经贸协议》,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2011年2月。

[69]邱林:《日本为能源向中亚示好》,《中亚信息》2010年第8期。

[70]何黎:《我国与哈萨克斯坦达成核能合作协议》,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71]佚名:《外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发铀资源新动向》,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72]《普京呼吁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建能源俱乐部》,http://news.sohu.com/20060615/n243752511.shtml。

[73]潘光:《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的海外能源发展战略》,《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74]张玉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建设:问题与前景》,《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3期。

[75]陈小沁:《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机制化问题初探》,《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9期。

[76]王海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合作:趋势与问题》,《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3期。

[7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

[78]海关总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2011),海关总署出版社。

[79]高志刚、柴利:《中国新疆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委托项目,2006年4月结项。

[80]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81]魏永佩:《中国西部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资源发展》2004年第3期。

[82]汤一溉:《关于构建中国中亚石油天然气国际安全通道的思考》,《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83]李琪:《“丝绸之路”的新使命:能源战略通道——我国西北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与安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84]张磊:《中国西部能源战略大通道构建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1期。

[85]佚名:《2010年哈自华引进直接投资12.22亿美元,增长72.4%》,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86]周浩:《民调显示哈萨克受投资者追捧》,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87]周浩、赵彦军:《2011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88]佚名:《俄白哈关税同盟委员会通过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进口商品征收保护性关税》,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89]佚名:《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谈哈中经贸关系发展前景》,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2011年2月。

[90]〔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91]杨建梅:《哈—美将制订新的五年军事合作计划》(译自哈萨克斯坦商业新闻通讯社2007年11月7日消息),《中亚信息》2008年第1期。

[92]王晓军:《俄罗斯中亚地区军事安全战略与军事政策解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1期。

[93]王东:《关于上合组织军事合作与“中国威胁论”的思考》,《学术界》2010年第10期。

[94]塞巴斯蒂安·佩鲁兹,诸宁译:《中国与中亚军事合作的前景》,《环球军事》2010年第4期。

[95]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10。

[96]柴利:《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中亚市场困境——以新疆为例》,《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2期。

[97]林伯强:《推进能源经济学研究》,《中国石油企业》2008年第1期。

[98]林伯强:《经济学中的“能源”》,《中国财经报》2007年11月20日。

[1]Gearoid ó Tuathail,Simon Dalby and Paul Routledge,eds.,The Geopolitics Reader,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p.5.

[2]Pierre Allan and Christian Schmidt,eds.,Game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reference,Information and Empirical Evidence,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4.

[3]Andreas Hasenclever,Peter Mayer and Volker Ritterberger,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gim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Andrew Hindmoor,Rational Choice,Palgrave Macmillan,2006.

[5]EIA,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11,Howard Gruenspecht,CSIS,September 19,2011.

[6]Jim Niehol,“Central Asia’s New State: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CRS Issue Brief for Congress,March 1,2001.

[7]Bulent Gokay,The Politics of Oil,Haines House,2006.

[8]Philippe Le Billon,The Geopolitics of Resource War:Resource Dependence Governance and Violence,Frank Cass,2005.

[9]Technical Aid to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TACIS,Council Regulation(EEC,Euratom) No.2157/91 of 15 July 1991,formally published in the Official Journal L187/1 of 24 July 1991.

[10]“The EU’s Relations with Eastern Europe & Central Asia,” http://ec.europa. eu/external_relations/ceeca/tacis/index.htm.

[11]Felix K. Chang,“Chinese Energy and Asian Security,” Orbis,2001:Vol.l45.No. 2.

[12]Caye Christoffersen,“The Dilemmas of China’s Energy Governance:Recentraliza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The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2005:Vol.l3.No.3.

[13]Christian Constantin,China’s Conception of Energy Security: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Impacts,WorkingPaper,No.43,March2005,http://www.Swp-berlin.org/common/get_document. php?asset_id = 3521.

[14]Mason Willrich,Energy and World Politics,New York:the Free Press,1975.

[15]Joseph S. Szyliowicz & Bard E. O’Neill,Energy Crisis and U.S. Foreign Policy,New York:prager Publisher Inc.,1975.

[16]Oystein Noreng,Oil Politics in the 1080’s: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8.

[17]Робинсон Б. В. Нефтепровод “Восточная Сибирь - Тихий океан”:взвешенный и реалистичный подход,Минеральные ресурсы России: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я,2009,(1) .

[18]Ананенков А.Г.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России в стратегии развития Газпрома,Газов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2009,(10).

[19]Коржубаев А.Г.,Филимонова В.В.,Эдер Л.В. Стратегия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осво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и запасов газаВосточной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Минеральные ресурсы России: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я,2009,(1).

简 介:本书在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能源状况和前景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下游领域合作方向和重点,认为应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多措并举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同时,认为中国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丝路能源合作机制,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并针对西半球和北极地区能源潜力和前景,基于构...

作者: 朱雄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