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6

政府服务保障机制图书

A Study on Government Service Guaranteen Mechanism

SSAPID:101-8783-2886-20
ISBN:978-7-5201-1923-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贫困山区坡地农业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保障机制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建构入手,进行抽样调查,运用多种方法,对坡地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然后,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农村精英的合作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协同治理理论,构建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公共服务的多元协同供给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理论内涵、实践内容、治理价值和治理绩效等关键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归纳坡地经济振兴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关信息

丛书名:格致丛书
作 者: 靳永翥
编 辑:岳梦夏;孙燕生;冯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总序

 后记

 文前辅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坡地经济振兴的重要性分析

    1.人才保障机制

    2.财政保障机制

    3.制度保障机制

   二 政府提供坡地经济发展服务保障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关于坡(山)地以及坡地农业开发重要性的研究

   2.关于(坡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的研究

   3.关于坡地经济发展的技术或模式的研究

   4.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价值和目标

   一 理论价值

   二 应用价值

   三 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坡地经济振兴中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比较

   一 坡地与坡地经济的概念

    (一)坡地

    (二)坡地经济

   二 坡地经济的物品属性分析

    (一)公共物品属性

    (二)生态产品属性

    (三)坡地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第二节 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服务型政府理论溯源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的纵向溯源

     1.古典公共行政理论

     2.民主行政理论

     3.新公共行政理论

     4.新公共管理运动

     5.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三种政府形态的横向比较

     1.统治型政府

     2.治理型政府

     3.服务型政府

   二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理论内涵

    1.政府代理机制

    2.市场化机制

    3.自愿机制

  第三节 坡地经济振兴中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 政府服务保障机制要素的理论分析

    (一)决策保障机制

    (二)项目生产保障机制

    (三)财政保障机制

    (四)绩效评价保障机制

   二 地方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类型化构建

    (一)协同治理理论与治理主体锚定

     1.协同治理理论

     2.治理主体锚定

    (二)“多中心”体制下的协同内容

     1.政治与行政的协同

     2.结构与功能的协同

     3.战略协同

     4.公私协同

    (三)地方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理想模式

     1.政府与市场合作的理想模式

     2.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理想模式

     3.政府与分散农户合作的理想模式

   三 要素论:地方政府在坡地经济振兴中的作用

    (一)公共政策视角:从政策议程到坡地战略规划

     1.坡地经济建设进入政策议程的多维透视

     2.坡地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公共服务视角:产业项目的全域服务

     1.产业规划服务

     2.扶持资金服务

     3.产品供销服务

     4.项目后续支持

 第三章 坡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践与整体性绩效

  第一节 坡地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实践

   一 国家促进坡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内涵解读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二)结构调整

    (三)生态保护

    (四)民生建设

   二 国家促进坡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

   三 国家促进坡地经济发展的典型试验

    (一)农村改革试验区

    (二)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

    (四)生态畜牧业国家级实验区

    (五)河南林州的“坡地经济”

  第二节 贵州省坡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践

   一 贵州省坡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解码

    (一)贵州省坡地经济政策的演变趋势分析

    (二)贵州省坡地经济政策演化的文本研究

     1.文本形式与政策年度

     2.政策主体与内容

     3.政策工具

   二 贵州省坡地经济政策实践的典型样本

    (一)晴隆草地畜牧业模式

    (二)麻江蓝莓产业示范园区

    (三)毕节试验区生态经济建设

  第三节 坡地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绩效

   一 坡地经济发展整体性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一)政策支持

    (二)资金支持

    (三)项目支持

    (四)坡地农民经济收入增长

    (五)群众对于不同坡地经济经营模式的评价

   二 评价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一)评价数据来源

    (二)评价方法

   三 坡地经济发展整体性绩效评价——以贵州省为样本

    (一)政策支持

    (二)资金支持

    (三)项目支持

    (四)坡地农民经济收入

    (五)群众对于不同坡地经济经营模式的评价

 第四章 政府服务保障机制何以可能

  第一节 与企业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案例研究

   一 禽畜养殖项目背景介绍

    1.案例选取

    2.资料来源

   二 与企业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

    1.政府坡地经济项目与企业的双向考察与选择

    2.项目资金来源与资金管理

    3.具体服务内容与管理机制或制度

    4.实施模式

    5.与企业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

    6.与企业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运行过程中相关行动者的利益博弈与策略选择

   三 与企业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绩效观察

    1.相关概念界定

    2.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

    3.指标体系构建

    4.绩效观察

    5.主要成效

    6.发现的问题

  第二节 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案例研究

   一 IDRC项目背景介绍

   二 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

    (一)项目立项——社会组织主导,村民决定,政府予以协助

    (二)项目实施

    1.资金筹集——社会组织主导,政府参与,群众筹资

    2.具体实施——社会组织向政府转移“实施权”

    (三)项目监管——群众主导全程参与,社会组织协助

   三 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绩效观察

    1.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第三部门理论

    2.指标体系构建

    3.绩效观察

    4.主要成效

    5.发现的问题

  第三节 与农村精英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案例研究

   一 项目背景介绍

    (一)农村精英概述

     1.农村精英的含义

     2.农村精英的类型

    (二)案例选择与资料来源

     1.案例选择

     2.资料来源

   二 与农村精英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

   三 与农村精英合作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的绩效观察

    1.指标体系构建

    2.绩效观察

    3.主要成效

    4.发现的问题

  小结

 第五章 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公共服务的多元协同供给

  第一节 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问题

   一 服务供给模式:理论阐释

    (一)政府主导型供给模式

     1.政府主导型供给模式的论断及相关依据

     2.政府领导下公共物品及外加服务的供给模式

     3.政府主导型供给模式的优势和缺陷

    (二)政府为主导的外部企业供应形式

     1.政府为主导的外部企业供应形式的相关依据

     2.政府引导下的企业供给模式的优势和缺陷

    (三)多元主体供给模式

     1.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公共服务供应形式

     3.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优势和缺陷

   二 基础条件与服务供给实践

    (一)贵州省发展坡地经济的基础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

     2.社会经济条件

    (二)贵州省坡地经济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及后期维护

     2.融资机制与资金供应

     3.技术推广与教育培训

     4.农产品交易平台

     5.生态保护与灾害预防

   三 坡地经济发展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一)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滞后,供应总量不足

    (二)农村经济活力不足导致投入渠道单一

    (三)后续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民主管理程度不高

    (四)坡地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后续技术支持乏力

    (五)农民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导致参与度和积极性下降

  第二节 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经验观察

   一 专业合作社联合多元主体供给及运作路径: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萌芽

    (一)案例选择——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

     1.五德镇合作社成立背景

     2.五德镇农业合作社组成情况

     3.石阡县五德镇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特征

    (二)专业合作社联合多元主体供给运作路径: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模式萌芽

     1.石阡县五德镇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多元主体参与供给模式调查结果的审视和分析

     2.理论提炼:多元参与协同供给路径

   二 坡地经济发展中公共服务多元协同供给的模式构建

    (一)以公平和效率为价值导向

    (二)以政府主导为前提

    (三)以市场运作为基础

    (四)以多元协同为依托

  小结

 第六章 要素视角的政府服务保障绩效研究

  第一节 产业规划服务的政策产出及绩效表现

   一 公共政策、绩效和政策绩效

    1.公共政策

    2.绩效和政策绩效

   二 产业规划服务的政策过程

    (一)问题建构过程:从社会问题到公共政策问题

    (二)政策议程建立:政府主导地位的确定

    (三)坡地农业产业的政策规划及执行

     1.农业恢复和发展时期的政策规划及执行

     2.农业剧烈波动和缓慢增长时期的政策规划及执行

     3.农业高速增长时期的政策规划及执行

     4.21世纪农业平稳发展时期的政策规划及执行

   三 产业规划服务的政策绩效分析

    (一)政策制定成本

    (二)政策效能

    (三)政策执行的效率

    (四)社会公平

  第二节 扶持资金服务及满意度调查

   一 坡地经济发展中扶持资金服务满意度调查的理论分析

   二 服务满意度调查过程及研究结论

  第三节 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多元参与及绩效表现

   一 坡地经济发展中多元参与模式的基本要素

    (一)公平和效率是价值要素

    (二)以政府为主导是关键要素

    (三)以多元协同为核心要素

   二 贵州省坡地经济发展中公共服务典型供给模式分析

    (一)单一的政府主导供给模式

    (二)村民自主供给的服务模式

    (三)多元参与供给模式

   三 坡地经济发展中多元参与的完善途径

    (一)健全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多元参与的制度体系

    (二)完善坡地经济发展中多元参与的信息沟通机制

    (三)完善多元参与主体的协作治理机制的方法

  第四节 坡地经济发展中的服务监管及绩效改进

   一 服务监管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二 坡地经济发展中的服务监管绩效改进

    (一)塑造多元主体参与的监管体系

    (二)提高监管过程透明度

    (三)构建监管信息互通的共享平台

 第七章 坡地经济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自身资源禀赋约束和外部支持不足:问题及根源

   一 自身资源禀赋约束

    (一)坡地经济发展的自我封闭性

    (二)山地区域内基础条件和技术的滞后性

    (三)劳动力素质低下

    (四)山地区域生态的脆弱性

    (五)坡地经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二 外部支持不足

    (一)制度供给不足

     1.坡地产权制度不明晰导致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弱化

     2.山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规范导致农户权益得不到保障

     3.山地市场制度不健全使得山地市场范围受限

    (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1.政府缺位造成服务提供严重不足

     2.服务提供的低效导致坡地经济发展的“负效应”

     3.“一刀切”式服务与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国外农业扶持政策与服务保障机制: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 瑞士与贵州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产业发展条件比较

    (一)瑞士与贵州第一产业的发展条件比较

    (二)瑞士与贵州第二产业的发展条件比较

    (三)瑞士与贵州第三产业的发展条件比较

   二 瑞士“绿色山地经济模式”的经验

    (一)坡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扶持

     1.地方合作发展政策

     2.政府科学规划产业结构

    (二)坡地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保障机制

     1.坡地经济发展中服务提供的基础设施保障

     2.坡地经济发展中服务提供的人力保障

     3.坡地经济发展中服务提供的生态保障

   三 瑞士模式对贵州坡地经济“绿色赶超”的启示

    (一)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二)设置统一开发机构实现区域战略统筹协同

    (三)绿色开发山地产业中的农业旅游产业结合

    (四)坡地经济开发的专业研究人才培养

    (五)绿色经济与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的平衡

  第三节 基础条件改善与服务保障机制创新:对策分析

   一 基础条件改善

    (一)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并拓宽融资渠道

    (二)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

    (三)立足实际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后期管理与维护

   二 创新坡地经济发展中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

    (一)创新坡地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的决策保障机制

    (二)创新坡地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的人才保障机制

    (三)创新坡地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的生态保障机制

坡地是贵州绝大多数农民的基本生存空间,也是贵州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作业空间。坡地经济的振兴必须以地方政府服务保障机制作为前提。只有合理有效的政府服务保障机制,才能为贵州省坡地经济的振兴指明出路。本书从贫困山区坡地农业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保障机制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建构入手,进行抽样调查,运用多种方法,对坡地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然后,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农村精英的合作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协同治理理论,构建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公共服务的多元协同供给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理论内涵、实践内容、治理价值和治理绩效等关键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归纳坡地经济振兴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相应对策。

〔美〕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的制度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

白南生等:《制度建设促进山地开发:怀化地区的山地制度建设试验》,《管理世界》2001年第1期。

〔美〕保罗·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彭宗超、钟开斌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

卜璟:《农村精英回流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以欧江岔镇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14。

曹世雄:《论山区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山地农业复合生态技术》,《生态经济》1995年第4期。

陈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2期。

陈朋、陈荣荣:《协商民主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陈振明:《公共服务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陈晓春、张彪:《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初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陈治谏、廖晓勇、刘邵权:《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第4期。

崔照忠、刘仁忠:《三类农业产业化模式经营主体间博弈分析及最优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8期。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董磊明:《传统与嬗变——集体企业改制后的苏南农村村级治理》,《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董明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1。

杜润生:《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

范鹏辉:《瑞士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4期。

方建中、邹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结构与行为优化》,《江海学刊》2006年第5期。

〔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公共行政学新论:行动过程中的政治》,陈振明、朱芳芳等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丰凤、廖小东:《贵州省山地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12期。

冯家亮:《构建和谐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民主路径》,《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冯佺光:《地缘经济区域视角下的行政区边缘山地经济协同发展——以渝黔湘鄂结合部的武陵山区为例》,《山地学报》2009年第2期。

冯灼锋:《发展山地农业的几点思考》,《南方农村》1997年第3期。〔美〕盖尔·约翰逊:《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林毅夫、赵耀辉编译,商务印书馆,2004。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促进青岛市新农村建设》,http://www.stats-qd.gov.cn/statsqd/news/200892316150323825.asp?typeid=1078&videos,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美〕B.盖伊·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王向民、段红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高树军:《瑞士科研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http://www.njliaohua.com/lhd_89vbj3r2dv1emx02t1ms_1.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6年12月31日。

《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1161.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关于促进草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532750,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http://www.gzzy.gov.cn/zwgk_27235/jcgk_27278/zcwj_27279/zfwj/201607/t20160701_85960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的通知》,http://www.lawxp.com/statute/s809114.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http://www.wafp.gov.cn/doc/2015/11/04/90584.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贵州将借鉴瑞士经验寻求环保绿色发展之路》,http://news.163.com/13/0608/08/90R6SDAP00014JB5.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贵州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州日报》2016年3月23日。

《贵州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贵州日报》2011年3月9日。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zwgk/2007-09/29/content_764942.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几个问题请示的通知》,http://china.findlaw.cn/fagui/p_1/37935.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美〕豪利特等:《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庞诗等译,三联书店,2006。

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4期。

胡国成:《沽源县坡地利用与治理》,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5。

胡熳华、王瑞波、周连第等:《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示范建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胡霞:《中国农业成长阶段论——成长过程、前沿问题及国际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胡艺:《农村中介组织网络构建中的乡村精英作用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

黄秉维:《再论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地理研究》1989年第4期。

黄恒学、张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黄娟:《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思考》,《创新》2016年第1期。

黄兆康:《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导向》,《哲学视界》2003年第1期。

〔英〕克里斯托弗·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彭勃、邵春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美〕科斯等主编《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

李纲、蓝石:《公共政策内容分析方法:理论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李慧:《如何破解我国乡村道路供给中的“奥尔森困境”——一个自治范例及其启示》,《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李良成:《政策工具维度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分析框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11期。

黎民:《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李伟:《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李先琨、何成新、蒋忠诚:《岩溶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原理与方法》,《中国岩溶》2003年第4期。

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李允杰、丘昌泰:《政策执行与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林州因地制宜用“坡地经济”养山富民》,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6-01/8305525.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刘磊:《关于贵州古代山地农业的思考》,《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

刘素华:《完善宪政制度下的民意表达与利益实现机制》,《改革纵横》2007年第6期。

刘卓珺、于长革:《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其最优规模分析》,《经济科学》2006年第1期。

栾晓平:《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的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农业大学,2009。

〔英〕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美〕罗纳德·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万鹏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吕世辰、胡宇霞:《农村精英及其社会影响初探》,《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何丛丛译,西苑出版社,2009。

〔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毛寿龙:《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宁秀兰:《山青水秀 国富民强——从瑞士的变化看发展林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林业》1998年第4期。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意见》,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NZB201005005.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彭代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解困》,《经济学家》2002年第5期。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秦成逊、王杰:《西部地区基于生态文明的山地经济发展研究》,《生态经济》2012年第10期。

秦如培、张吉勇:《在跨越发展中谱写华章——毕节试验区建立22周年回顾与展望》,《当代贵州》2010年第16期。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申琪:《林州市坡地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南方农业》2016年第18期。

沈荣华:《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增加投入、扩大参与和改善过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沈荣华、魏刚:《公共行政学世界百年经典原著导读》,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申元村:《资源工程体系建设探讨——以三峡库区坡地资源开发保护体系建设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第2期。

盛红生、贺兵:《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三者”——非政府组织问题研究》,时事出版社,2004。

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孙选中:《服务型政府及其服务行政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意见》,http://www.zunyi.gov.cn/sy/szfgzhzc/qff/201601/t20160107_380013.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2/c1001-27616151.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苏宝玉:《瑞士考察见闻》,《南方金融》2006年第10期。

〔美〕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谢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万伟:《多元协同视角下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大学,2015。

王爱冬:《政府绩效评估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汪锦军:《农村公共服务提供:超越“碎片化”的协同供给之道——成都市公共服务的统筹改革及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启示》,《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3期。

王澜凯:《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日本地区探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14。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王磊、胡鞍钢:《结构、能力与机制:中国决策模式变化的实证分析》,《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6期。

王娜、盛剑、张磊:《山地经济系统的变迁》,《山西科技》2006年第2期。

王儒国:《论我国山地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科学管理》2011年第7期。

王思斌:《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4期。

王天维:《市场导向下的山地农业区产业扶贫研究》,《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5期。

王小青:《乡村政治精英与公共服务供给——基于山西村的调查》,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农业大学,2010。

王雍君:《公共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美〕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伏燕、朱雪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

《我国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项目》,http://news.163.com/09/0915/18/5J970N2K000120GU.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我国唯一生态畜牧业国家级实验区实现产值20亿元》,http://news.hexun.com/2013-08-24/157402284.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吴大华、李洁、潘善斌等:《贵州与瑞士发展比较研究》,《理论与当代》2014年第8期。

吴天波:《瑞士经济的长处与弱点》,《世界经济》1982年第11期。

吴业苗:《“一主多元”: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与治理机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6期。

席恒:《利益、权力与责任: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习近平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18/c_116597655.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向富:《旅游业对贵州省国民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项辉、周俊麟:《乡村精英格局的历史演变及现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

向司生、李先琨、何成新等:《桂西南岩溶生态脆弱区生态承载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中国岩溶》2008年第1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1/31/c_124307774_4.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许金标、毕云山、赵跃成:《山地农业综合综合开发新路子的探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8年第2期。

徐莉、王红岩:《项目评估与决策》,科学出版社,2006。

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薛福连:《瑞士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6年第7期。

〔英〕亚瑟·赛斯尔·庇古:《福利经济学》,何玉长、丁晓钦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阎京华:《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9期。

杨瑞珍:《我国坡耕地资源及其利用模式》,《自然资源》1994年第1期。

尹鸿雁:《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政府的责任、优势与局限》,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0。

尤晓云:《绩效优异评估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曾福生、匡远配、王玥:《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研究》,《兰州学刊》2007年第11期。

曾露、俞力佳:《农户收入来源多样化及增收途径》,《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第8期。

翟学伟:《是“关系”,还是社会资本》,《社会》2009年第1期。

〔美〕詹姆斯·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王晓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美〕詹姆斯·罗西瑙:《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谢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张俊飚:《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构建原理与运行机制》,《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第2期。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张立胜:《山地经济的封闭性特征及其影响分析》,《山西科技》2006年第1期。

张丽琴、陈荣卓:《〈村组法〉实施办法中的村委会职能规定比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张明喜、陈志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财贸经济》2005年第10期。

张雅勤、陈秀峰:《非营利组织的公平物品供给优势及路径——以“春蕾计划”为例的分析》,《学习与实践》2010年第10期。

张宜松:《重庆山地经济现状分析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

张宇、谢春芳:《瑞士“绿色山地经济模式”对贵州发展的启示》,《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张占录、张正峰:《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张忠根:《农业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赵成福:《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赵克志:《遵循山地经济规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4/0522/c58278-2505028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赵立雨、师萍:《多中心治理理论: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模式分析》,《未来与发展》2008年第8期。

赵普:《贵州立足山地经济发展工业的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学术论坛》2012年第9期。

赵启、肖竞:《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理论导刊》2006年第7期。

赵伟:《重提贵州“瑞士梦”》,《浙江经济》2013年第19期。

赵小兵:《树立决策主体多元化思想提高领导决策科学化水平》,《决策探索》2002年第5期。

赵泽洪、刘利:《政府生态服务职能及其实现路径》,《唯实》2007年第2期。

赵振平:《永续坡地开发管理策略——华梵大仑山经验例》,《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第1期。

〔美〕珍妮特·登哈特、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http://www.zgqxn.com/detail/1257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http://fpb.zunyi.gov.cn/zcwj/201507/t20150716_320135.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9日。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周跃:《植被与侵蚀控制:坡面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探索》,《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第2期。

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卓越、杨道田:《基于战略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模式构建》,《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Beryl A. R.,New Governance for Rural America:Creating Intergovernmental Partnership (Lawrence: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1996).

Chen Yan,Liu Zhiyong,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Study on Plural Subject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in China,ICPA 8th,2012.

Lester M.Saramon,Tools of Governmentz: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 (Oxfor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Michael Howlett,M.Rarnlesh,Studying Public Policy,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Perri 6,“The Governance of Technology,” in C. Lyall and J.Tait,eds.,New Modes of Governance: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Policy Approach to Science,Technology,Risk and the Environment (Ashgate Publishing,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