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7

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loss adjust in China

SSAPID:101-8760-0196-03
ISBN:978-7-5097-0227-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保险公估概述、保险公估的法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保险公估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分析、保险公估业发展状况与问题分析、境外保险公估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保险公估业政府监管与行业协会自律的建议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博士后文库·经济系列
作 者:郭清
编 辑:陈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中国博士后社会科学研究报告编委会名单

 Abstract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保险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

   (二)公众保险索赔意识不断增强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交强险的实施

  二 保险公估业的相关研究现状

  三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保险公估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缺乏完整的保险公估的法学和经济学分析

   (三)需要完善保险公估业的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

   (四)需要促进保险公估公司及公估业区域的协调发展

  四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1.实现保险市场公平的迫切需要

    2.有助于解决理赔难的问题

    3.有助于提高保险市场的整体效率

    4.有助于实现保险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二)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2.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比较借鉴法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跨学科分析法

  五 本书结构

 第二章 保险公估概述

  一 保险公估人的概念

   (一)定义

   (二)分类

    1.根据执业顺序的分类

    2.根据执业性质分类

    3.根据执业内容分类

    4.根据委托方的关系分类

   (三)产生背景

   (四)主要功能

    1.评估功能

    2.技术咨询功能

    3.信息交流功能

    4.公正功能

  二 保险公估人与相关主体的关系

   (一)与代理人、经纪人的区别

    1.法律地位不同

    2.法律后果不同

    3.组织形式不同

   (二)与保险人的区别

    1.立场不同

    2.方法不同

   (三)与公证人的关系

   (四)与资产评估的关系

  三 保险公估的价值判断与产品属性

   (一)保险公估的社会价值

   (二)保险公估的经济价值

   (三)保险公估的产品属性

    1.公估的公共产品特性

    2.排他性特性

    3.外溢性特征

 第三章 保险公估的法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 保险公估制度的法学分析

   (一)公估制度的法理基础

   (二)公估制度的法律保障

   (三)保险市场主体的平等

  二 保险公估行为的法学分析

   (一)公估行为的法律特征

    1.保险公估行为具有居间性

    2.保险公估行为具有营利性

    3.保险公估行为具有专业性、技术性

    4.保险公估行为具有调解性

    5.保险公估行为具有咨询性

    6.保险公估行为具有公正性

   (二)公估委托合同的性质

   (三)公估报告的法律性质

  三 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定位分析

   (一)组织形式与经营范围

    1.保险公估人的组织形式

    2.保险公估人的经营范围

   (二)公估人权利与义务

    1.保险公估人的权利

    2.保险公估人的义务

   (三)公估结论的公正

   (四)保险专业化的效率

  四 保险公估人的法律责任分析

   (一)赔偿责任的种类

    1.超越委托授权范围的法律责任

    2.不能正确主张权利的法律责任

    3.与第三人串通,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民事赔偿责任

    4.泄露商业秘密的民事赔偿责任

    5.无故拖延或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赔偿责任

    6.其他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

   (二)赔偿责任的性质

    1.保险公估人对委托人的责任性质

    2.保险公估人对第三人的责任性质

   (三)赔偿责任的认定

   (四)执业责任赔偿制度

  五 保险公估制度的经济学理论

   (一)诚信理论

    1.契约性诚信

    2.真实性诚信

    3.互利性诚信

   (二)经典的分工理论

    1.马克思分工理论

    2.斯密和杨格分工理论

   (三)信息经济学理论

  六 保险公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理论概述

   (二)制度的构成及其功能

   (三)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1.制度变迁的概念

    2.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3.诱导性制度变迁

    4.强制性制度变迁

   (四)理赔制度变迁的动态

   (五)中国理赔制度的变迁

 第四章 保险公估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分析

  一 保险公估业生存环境分析

   (一)保险业社会化分工的要求

   (二)保险市场公正的客观需求

   (三)保险公估制度完善的机遇

  二 保险公估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务院发布“国十条”

   (二)保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三)保险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

  三 保险公估业发展经济环境分析

   (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

  四 保险公估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市场的总需求

   (二)市场的实际规模

   (三)保险公估业的后发优势

    1.对货物的监卸

    2.参与防灾防损

    3.残值处理

   (四)市场的发展潜力测算

    1.保费收入—赔款测算法

    2.2008年公估市场趋势预测

     (1)趋势外推法——线性趋势

     (2)趋势外推法——指数曲线

     (3)结论

    3.2010年公估市场趋势预测

    4.公估公司数量测算

    5.回归分析验证

 第五章 保险公估业发展状况与问题分析

  一 保险公估业的发展状况

   (一)发展背景

   (二)发展历史

    1.初级萌芽发展阶段(1990~1994年)

    2.逐渐完善发展阶段(1994~1998年)

    3.高速协调发展阶段(1998~2006年)

   (三)发展现状

  二 保险公估业发展的特点

   (一)历史短、速度快

    1.机构数量方面

    2.从业人员数量方面

   (二)覆盖面显著提高

   (三)规模相对较小

   (四)集中度较高

   (五)人力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六)整体持证率不高

   (七)机构平均资产额迅速上升

  三 保险公估业发展问题的分析

   (一)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二)存在结构性失衡

   (三)供求双方地位不平等

   (四)专业性不强与人才缺乏

   (五)诚信不高

    1.企业内部的诚信机制

    2.企业与客户的诚信机制

    3.企业与企业的诚信机制

   (六)公估不公

  四 保险公估区域发展问题的分析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政策环境与市场条件

 第六章 境外保险公估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 英国的保险公估制度

   1.保险公估制度的建立

   2.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

   3.资格的认证

  二 美国的保险公估制度

   1.基本情况

   2.保险公估人的类型

   3.监管政策

  三 日本的保险公估制度

   1.公估人的资格认证及职责

   2.监管政策

  四 韩国的保险公估制度

   1.理赔公估人的分类

   2.理赔公估人的业务范围

   3.公估人的资格认证及职责

  五 香港的保险公估制度

  六 与其他国家、地区保险公估制度的比较

   (一)监管方面

   (二)组织形式方面

   (三)经营范围方面

   (四)法律责任方面

   (五)资格认定方面

  七 对中国保险公估制度的启示

   1.法律环境

   2.监管制度

   3.保险公估人协会

   4.完善资格审查与培训制度

   5.建立合理的保险公估人报酬制度

   6.促进国内公共公估人发展

   7.制定严格的保险公估公司工作内容

 第七章 保险公估业政府监管与行业协会自律的建议

  一 保险公估业监管的总体建议

   (一)监管的体系

    1.政府监管

    2.行业自律

    3.社会监督

   (二)监管的目标

    1.建立主体多样、地区分布合理的市场体系

    2.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发展

   (三)监管的原则

    1.监管适度原则

    2.促进良性竞争原则

    3.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原则

   (四)监管的重点

  二 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修改的建议

   (一)保险法

   (二)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

    1.组织形式与注册资本

    2.缴存保证金与投保责任保险

    3.机构运营管理

    4.从业人员资质管理

    5.个人法律责任

   (三)资产评估法

  三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的建议

   1.保险公估员

   2.保险公估师

   3.高级公估师

   (一)从业人员准入与退出监管

   (二)从业人员执业责任赔偿制度

    1.明确规定对保险公估机构实行推定过错的损害赔偿责任机制

    2.确定保险公估机构对损害赔偿的检索杭辩权

    3.明确规定公估机构可以免责的法定条件

    4.明确规定从业人员的赔偿责任

  四 保险公估机构准入与退出监管的建议

   (一)保险公估机构准入的监管

   (二)保险公估机构退出的监管

  五 保险公估机构运行监管的建议

   (一)保险公估机构的资信评级制度

   (二)现场与非现场的监管制度

  六 保险公估行业协会自律的建议

   (一)全国保险公估人协会

    1.成立协会组织

    2.发挥协会作用

   (二)规范自律内容

    1.制订行业自律守则,保证自律制度的实施

    2.制定、颁布行业性的技术标准,为会员提供指导

    3.促进保险公估教育培训

    4.提高整个保险公估行业的供给能力

   (三)统一公估价格指引

    1.索赔金额或定损金额

    2.保险标的公估技术要求

    3.保险公估师的技术水平

    4.公估时间长短

   (四)完善职业道德建设

  七 强化社会监管的建议

 第八章 保险公估公司与公估业区域发展的建议

  一 保险公估公司发展的建议

   (一)弱势竞争中的发展战略

    1.市场战略定位

    2.集团化发展

    3.专业特色经营

    4.车险公估经营

   (二)诚信建设与品牌提升

    1.诚信建设

    2.品牌提升

   (三)分支机构建设与市场开拓

    1.分支机构建设

    2.市场开拓

   (四)人才培养与公估专家网络建设

    1.人才培养

    2.公估专家网络建设

   (五)业务系统配套与操作流程规范

  二 保险公估业区域发展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二)部分区域取得突破

   (三)几个成功经验范例

    1.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公司成长历程

    2.民太安与太保深分车险公估的案例

    3.深圳同益保险公估公司

    4.服务理念的创新

    5.保险欺诈的调查

    6.差异化的专业服务

    7.人才培育的创新

   (四)经验的全面推广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

  二 研究的主要贡献

  三 研究工作的局限

  四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附录一 保险公估实务操作流程

  一 接受委托书(Receiving Consignment Document)

  二 登记立案(Registering and Establishing Cases)

  三 指派公估师(Assigning Surveyors)

  四 公估前准备工作(Preparatory Operation before Surveying)

  五 现场查勘(On-the-spot Surveying)

  六 责任分析及处理意见(Liability Analysis & Suggestion for Settlement)

  七 撰写初期公估报告(Writing Surveyor’s First Report)

  八 进一步询价和财务审核(Inquiry and Bookkeeping Verification)

  九 进行理算(Process of Claim)

  十 首席公估师审查(Examination)

  十一 出具公估报告(Issuance of Survey’s Report)

  十二 结案、存档(Ending Cases and Placing on File)

 附录二 保险公估报告

  一 《保险公估报告》的制作

  二 《保险公估报告》的格式

  三 《保险公估报告》的出具

 附录三 关于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 发展保险中介市场的意义

  二 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 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 完善保险营销体制,提升保险营销市场信用

  五 规范发展保险兼业代理,充分发挥相关行业资源优势

  六 推进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增强行业市场竞争力

  七 加强诚信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行业社会信誉

  八 加强合作,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

  九 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附录四 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修订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管理

   第一节 设立

   第二节 变更和终止

  第三章 资格管理

   第一节 保险公估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管理

   第二节 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

  第四章 经营规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附表(略)

 附录五 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 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二 积极拓展行业协会的职能

  三 大力推进行业协会的体制机制改革

  四 加强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

  五 完善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措施

 附录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 机动车、非机动车

   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三节 非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四节 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

   第五节 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致谢

 内容摘要

 中国博士后社会科学研究报告

 服务经济社会和保险业发展大局构建专业诚信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险中介市场*

 序一

 序二

 总序

中国保险公估业发展历史短、规模小、速度快,亦无完整的法学、经济学研究,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失衡、供求地位不平等、专业人才缺乏、诚信不高及公估不公问题。本书基于法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在广泛调研和大量史料基础上,从行业的发展政策、经济环境出发,分析了中国保险公估业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创造性提出保费收入-赔款测算法,并运用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对行业发展潜力进行了测算,在公估费计算标准、机构分类审批、全国公估人协会建立、现场与非现场监管、区域协调发展、公司弱势竞争战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1.吴小平:《保险中介制度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陈依维:《WTO与保险公估理论与实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3.陈朝先:《保险公估》,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丁凤楚:《保险中介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5.何自力等著《比较制度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6.江平:《保险法实务与案例分析》,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

7.江生忠:《中国保险产业组织优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李恒光、王雁:《制度创新与中介组织培育》,石油出版社,2002。

9.李琼、刘伟红等著《保险公估原理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0.王利明、杨立新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2005。

11.刘冬姣:《保险中介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2.卢现祥:《西方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

14.马永伟主编《各国保险法规制度对比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5.孟昭亿:《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6.沈健:《保险中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7.唐运祥主编《保险中介概论》,商务印书馆,2000。

18.汪洪涛著《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9.陈文雨、印海声:《保险公估人是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上海投资》2001年第4期。

20.陈功:《保险公估公司分支机构发展思路》,《保险研究》2006年第2期。

21.陈风:《保险中介监管重在制度建设》,《保险研究》2004年第1期。

22.黄庆盟:《WTO与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保险研究》2002年第6期。

23.邓成明、廖仲梅:《中外保险公估人制度之比较》,《华南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24.杜家廷:《国外保险公估业监管制度》,《经贸论坛》2003年第5期。

25.杜家廷:《保险公估监管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保险世界》2002年第9期。

26.何惠珍:《保险公估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与保险》2005年第1期。

27.葛联迎:《对中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思考》,《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8.管志文:《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2002年中国保险中介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29.周长青:《论建立中国保险公估人制度的必要性》,《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4期。

30.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

31.李利新:《信息不对称与中国保险中介制度的完善》,《经济界》2002年第5期。

32.刘京生:《论区域经济与区域保险》,《保险研究》2002年第6期。

33.刘亮:《保险公估业的发展瓶颈及出路》,《上海保险》2005年第5期。

34.卢爱珍:《信息不对称下的保险中介制度分析》,《新疆财经》2004年第5期。

35.孟龙:《保险中介的发展方向与监管目标》,《保险研究》2001年第3期。

36.孟龙:《论新兴市场国家保险监管制度的国际接轨》,《保险研究》2002年第9期。

37.秦蓉蓉:《中国保险公估业发展问题之我见》,《上海保险》2005年第1期。

38.施锦美:《保险公估人的威力显示于技术性》,《上海保险》2002年第10期。

39.史钧:《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0.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41.魏华林、李琼:《论中国保险公估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特征》,《上海保险》1999年第12期。

42.魏华林、李琼等:《试论保险公估人的市场定位》,《内蒙古保险》1999年第6期。

43.魏华林、李琼等:《建立中国保险公估制度问题研究》,《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44.魏华林:《中国保险公估业发展问题研究》,《金融研究》1999年第11期。

45.魏华林:《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保险研究》2000年第5期。

46.魏华林:《中国保险中介市场问题研究》,《保险研究》2002年第6期。

47.吴德华:《保险公估人:走集团发展之路》,《保险研究》2005年第4期。

48.夏彤:《发展保险公估业迎接新挑战》,《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5期。

49.杨波:《中国保险公估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改革与战略》2005年第1期。

50.杨波:《浅议中国保险公估人的地位与作用》,《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报》2001年第3期。

51.杨文明:《论建立中国保险公估人制度》,《保险研究》2002年第12期。

52.叶成薇、黄凤:《浅议发展中国保险公估业的策略》,《黑龙江经贸》2003年第4期。

53.易志斌:《对建立保险公估机构执业赔偿机制的探讨》,《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54.张晓玲、周晓媛等:《论中国保险公估业的拓展》,《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16期。

55.张晓宇:《保险公估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贸论坛》2002年第5期。

56.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7.科克雷尔、埃德温格林:《英国保险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58.道格拉斯·C.诺思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新1版。

59.D.诺思:《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0。

60.C.V.布朗、P.M.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1.C.V.Brown & P.M.Jackson. 2000(4). Public Department Econom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62.Chen Chaoxian. 2001(3). Insurance Assessment. Southwest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pp.69-70.

63.Hou Deguang. 2002. “The Market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hina’s Insurance Assessment Companies.” China’s Insurance Assessment Development Conference Handout Collection.

64.Li Qiong,Wu Xinggang,Li Jinhui & Liu Weihong.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Insurance Assessment. Wuhan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August,2000.

65.Wang Lizhi. 2000(1). “Guangzhou Insures Male Estimating Industry Report of investigation.” China Insurance Management Cadres’ College Journal. pp.50-51.

66.Wei Hualin,Li Qiong,Liu Wei,et al. 2000(1). “Research into Problems of Establishing an Insurance Assessor System in China.” Economical Commentary. pp.91-92.

67.Yang Wenming. 2002.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Insurance Assessor System in China.” Handouts at the China’s Insurance Intermediary Conference(2). pp.346-347.

68.Zhou Changqing. 2001(4).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n Insurance Assessor System in China.” China Insurance Management Cadres’ College Journal. pp.9-11.

69.白洁:《构建中国保险公估人法律制度的思考》,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

70.曹颖:《中国保险行业组织初探》,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硕士论文,2004。

71.崔惠贤:《对中国保险中介制度的探讨》,天津财经学院硕士论文,2000。

72.崔泽明:《保险代理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73.陈荣鑫:《保险中介法律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1。

74.程海峰:《论完善中国保险公估人制度》,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75.宫梅:《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及民事法律责任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

76.郭晓勋:《保险公估人法律制度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4。

77.何绍慰:《中国保险公估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

78.何小伟:《中国保险公估人发展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5。

79.李鹏:《浅议完善和发展中国保险公估制度》,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

80.陆海空:《英美日保险中介制度及其借鉴》,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

81.秦晓东:《论中国保险中介运行模式的选择》,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

82.唐强:《论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4。

83.王磊:《保险公估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

84.赵欣:《中国保险监管模式定位及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85.王娟:《论中国保险中介人制度的构建与监管》,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0。

86.王铃:《中外保险中介市场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

87.吴九红:《中国商业保险监管研究》,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5。

88.吴德华:《中国保险公估有效供给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89.肖枫:《保险公估行业中业务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90.徐晖:《论中国保险公估制度的构建》,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1。

91.叶安照:《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的构建及监管制度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3。

92.杨光:《中国保险竞争法律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93.杨力:《中国保险公估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4。

94.杨泽云:《构建中国保险公估制度》,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

95.张琼:《所有权保险制度的立法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96.邹平云:《保险公估人法律制度研究》,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

97.张树功:《完善中国保险中介制度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4。

98.张倩:《中国保险公估人法律制度初探》,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99.张箐:《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5。

100.中国保险网:www.china-insurance.com。

10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www.drcnet.com.cn。

10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www.circ.gov.cn。

103.中国保险报网站:www.zgbxb.com.cn。

104.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库。

105.《2006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内部资料)。

106.《资产评估法起草工作组资料汇编》(内部资料)。

107.《2003~2006年全国保险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