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8

东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Tech Innovation in Dongguan (2020-2021)

SSAPID:101-8721-1676-78
ISBN:978-7-5201-8785-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湾区都市建设、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培育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创新维度和崭新视角出发,展现东莞科技创新发展全景,全方位回顾和梳理东莞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过程中的改革举措与创新经验,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体现东莞新担当和新作为。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东莞蓝皮书
作 者: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
编 辑:吴敏;吴云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摘要

 编委会名单

 主编简介

 法律声明

 皮书

 基本子库

 中国皮书网

 Ⅰ 总报告

  B.1 东莞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1)

   一 东莞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主要做法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战略平台

    (二)强化科技“顶天”“立地”,构筑全链条创新体系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筑梯队培育体系

    (四)构筑以重大平台和企业为主的引才聚才体系

    (五)多措并举,构筑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二 东莞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评价

    (一)东莞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基本思路

     2.评价指标体系

     3.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二)评价结果

     1.东莞创新综合实力位列第三梯队

     2.创新投入不平衡,转化产出依然不足

     3.源头创新基础薄弱,差距明显

     4.技术创新平台覆盖面广,经费投入偏低

     5.成果转化水平与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不匹配

     6.科技企业培育质量有待提升

   三 新阶段东莞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大有可为

     1.松山湖科学城引领东莞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2.高端人才培育与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科技产业补短与赶超窗口开启

     1.新一代信息技术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2.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爆发增长期

     3.新材料产业将迎来国际产业转移机遇

     4.人工智能加速向其他行业全面渗透

    (三)国际形势变化深刻影响东莞产业格局

   四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一)全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

     1.建设国际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2.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

     3.布局面向产业的前沿基础研究平台

    (二)优化创新结构,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

    (三)融入国内大循环,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

     1.大力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发展价值链高端产业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Ⅱ 区域发展篇

  B.2 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路径研究

   一 基本情况

    (一)高位统筹,举全市之力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

    (二)高点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集中度显示度已初步形成

    (三)高效运营,在信息、生命、新材料等领域的战略必争方向初步形成独特优势

    (四)高颜值规划,未来范式的科学家园已具雏形

   二 存在问题

    (一)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协同联动不够,缺乏高层级的议事协调机构

    (二)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仍比较缺乏

    (三)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强

    (五)产业集聚特色不明显

   三 路径探讨

    (一)牢牢抓住“双区驱动效应”不断增强的机遇,推动与广深港澳的协同联动

    (二)充分用好国家级战略伙伴的科技力量提升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

    (三)以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关键环节的攻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五)打造与世界级称谓相匹配的科学人文宜居地

  B.3 东莞市加速创新强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 东莞市创新强镇建设基本情况

    (一)工作基础

     1.形成了创新推动机制

     2.构建了创新政策体系

    (二)资源优势

     1.人才科研优势

     2.区位比较优势

     3.产业基础优势*

     4.创新环境优势

   二 创新强镇建设目标

    (一)建设创新示范引领高地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三)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

    (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五)完善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机制

   三 加速创新强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用新技术、新业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二)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创新集聚高地效应

    (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速科技成果项目转化

    (四)推动创新强镇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

    (五)优化产业空间,提供产业集聚条件

    (六)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人才集聚

  B.4 建设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东莞探索

   一 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三)科技创新情况

    (四)穗莞深港合作情况

     1.莞穗合作——全面深度合作

     2.莞深合作——共建国家科学中心和承接资源外溢

     3.莞港合作——科研与创新创业合作纵深发展

   二 存在短板

    (一)原始创新能级有待提升

    (二)产业链条有待优化

    (三)湾区协同合作有待深化

    (四)高端科技服务有待培育

   三 建设路径

    (一)广深高速沿线——高科技产业廊道

     1.数字技术融合发展聚集区——水乡片区

     2.现代科技服务支撑区——城区片区

     3.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滨海湾片区

    (二)莞深高速沿线——原始创新策源廊道

     1.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片区

     2.莞深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临深片区

 Ⅲ 科技创新篇

  B.5 先进制造业城市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与发展

   一 东莞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现状

    (一)大科学装置夯实基础研究硬实力

    (二)广东省实验室提升基础研究软实力

    (三)高水平大学提升高校基础科研能力

   二 基础研究平台对东莞制造业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一)大科学装置引领产业前沿科技

     1.大科研装置产业化模式

     2.大科学装置技术的产业应用

    (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渐成创新策源地

    (三)高水平理工大学服务产业一线

   三 其他城市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经验

    (一)布局大科学装置

    (二)争取国家实验室

    (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四 东莞市基础研究平台建设路径

   五 东莞市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建议

    (一)推进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主体多元化

    (二)加快建设人才培养体系

    (三)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B.6 突破产业关键技术

   一 东莞市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情况

    (一)发展历程

     1.2009~2010年:实施东莞市重大科技专项,以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为主

      (1)总体情况

      (2)组织管理

      (3)主要特点

     2.2014~2017年:实施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以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为主

      (1)总体情况

      (2)组织管理

      (3)主要特点

     3.2018年:实施东莞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聚焦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1)总体情况

      (2)组织管理

      (3)主要特点

     4.2020年起:实施东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聚焦国家、省、市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技术领域

      (1)总体情况

      (2)主要特点

      (3)主要工作

    (二)东莞市重大科技专项产出绩效*

     1.资金引导效果明显

     2.科研创新成果显著

     3.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项目扶持重点有待聚焦

    (二)项目管理方式有待优化

    (三)项目支持方式有待深化

    (四)项目验收率有待提高

   三 关于继续实施东莞市重大科技专项的主要思考

    (一)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二)充分拓宽产业界参与项目的渠道

    (三)研究制定项目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四)继续强化项目的全方位跟踪服务

    (五)研究完善项目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六)努力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源落地

  B.7 东莞市全方位孵化育成体系构建与发展

   一 加快建设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一)在项目来源上,加强与东莞重大科研力量的对接

    (二)在运作保障上,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

    (三)在硬件配套上,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社区环境

    (四)在软件服务上,完善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配套

    (五)在专项政策上,建立全流程的配套政策

   二 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和建设

    (二)摸索综合孵化器向专业孵化器的转型方法

    (三)推动孵化器园区的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 打造高水平技术转移中心

  B.8 东莞市立体式产学研合作深化与融合

   一 概述

   二 产学研合作目的与意义

   三 发展方向

    (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1.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

     2.建立服务大湾区的应用研究及转化平台

     3.鼓励设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估值公司、从事知识产权投资的创投公司

     4.鼓励“产学旋转门”文化,让教授们多“下海”

     5.鼓励国际产学研交流

     6.深化联合培养工作机制,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向纵深发展,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二)共担科技计划项目

     1.科技计划体系

     2.科技项目新支点

     3.科研项目联合实践

    (三)共创科研成果

    (四)共育科技创新人才

     1.人才培育方向

     2.政策体系建构

     3.政策实施推进

      (1)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推进基础研究

      (2)以企业需求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

     4.联合培养实践

   四 展望未来

    (一)做到“四个坚持”,打造人才培育高地

    (二)构建“二三四”产教协同育人模式

    (三)探索“四加强”强化模式,促进产教融合良性发展

  B.9 东莞市多层次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

   一 研究综述

    (一)科技金融的概念

    (二)科技金融相关主体研究

     1.科技金融相关主体

     2.运行保障机制

    (三)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1.科技创新理论认知

     2.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四)融资理论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阐述

      (1)资金需求量较大

      (2)缺少抵押物

      (3)外部融资的依赖大、潜在投资收益高

     2.融资困境剖析

      (1)国内银行对信贷配给持保守态度

      (2)产业集聚程度低

      (3)金融机构对新兴产业融资缺乏保障措施

    (五)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下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1.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定义

     2.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划分及其对应的融资方式

      (1)种子期企业及其融资方式

      (2)初创期企业及其融资方式

      (3)成长期企业及其融资方式

      (4)成熟期企业及其融资方式

    (六)国内外典型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经验借鉴

     1.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巨大

     2.更多的传统型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是科技金融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3.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二 东莞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概述及其优化建议

    (一)东莞市科技金融体系概述

     1.通过政策手段,逐步引导构建了立体的科技金融信贷服务体系

      (1)设立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分中心,并建设覆盖全市的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网络体系

      (2)依托银行网络,设置科技支行

      (3)结合莞企特点,对科技信贷新模式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2.积极探索建立创业投资发展基金模式

     3.鼓励科技型企业融入科技板块资本市场

    (二)东莞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方案

     1.“三平台一网络”体系搭建

     2.科技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1)依托东莞庞大的孵化器载体,探讨完善“孵化器+天使投资”模式

      (2)进一步强化制度改革,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3)借鉴国内外科技金融先行地区经验,扶持发展政策性科技金融机构

      (4)引导科技信贷体系实现多层级配置发展

     3.优质科技项目和科技企业培育

      (1)差异性举办市级和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活动,遴选优质项目落户

      (2)营造适合于东莞本土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

   三 壮大资本市场的“东莞板块”

    (一)东莞推动企业上市发展的扶持办法成效显著

    (二)东莞企业上市后备力量较强

 Ⅳ 新动能培育篇

  B.10 东莞构建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的实践与发展

   一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一)“育苗造林”计划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式增长(2015~2017年)

    (二)“树标提质”计划助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2018~2020年)

    (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工作总结及分析

     1.聚焦顶层设计,强化工作体系

     2.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培育环境

     3.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培育计划

   二 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实践发展

    (一)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构建

    (二)创新型企业培育实践

     1.宣讲培训

     2.组织申报

     3.属地推荐

     4.行业提名

     5.专家评审

     6.培育遴选

    (三)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

     1.创新创业创富支持经济增长培育新动能

     2.培育发展目标助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 促进创新型企业融通发展

    (一)加大创新型企业财政资助力度

    (二)强化创新型企业要素供给

    (三)营造科技创新创业氛围

    (四)推进创新型企业资本融合

  B.11 东莞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一 发展情况及对应措施研究

    (一)东莞产业发展情况

     1.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

     2.支柱产业支撑“东莞智造”快速发展

     3.新兴产业成为夯实产业基础的重要抓手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研究情况

   二 东莞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做法

    (一)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梯队

     1.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2.创新型企业培育引领高质量发展

     3.民营企业进一步多元化发展

    (二)加强企业研发队伍建设

     1.人才队伍扩充的基本途径

     2.企业研发机构成为发展助推器

   三 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模式的分析

    (一)产业体系的创新

    (二)研发合作的推动*

   四 知识产权应用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分析

    (一)知识产权应用为企业创新的赋能

    (二)知识产权强企是产业发展的引领

    (三)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安全的屏障

  B.12 东莞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研究及建议

   一 东莞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基础

    (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1.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积极布局细分产业

     2.创新体系构筑新局面,科技引领孕育新动能

     3.半导体和5G带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4.产业细分领域突出,核心领域仍有差距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1.企业培育效果明显,高企规上量质提升

     2.研发创新持续不断,成果专利稳步产出

     3.产业门类较完整,细分领域较集中

     4.企业集聚布局发展,重点镇街优势明显

     5.技术积累与沉淀较弱,产业创新发展不足

    (三)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情况

     1.产业发展迅猛,细分领域突出

     2.创新资源持续流入,科研力量积蓄潜能

     3.集中医药、医疗器械领域,生物技术发展较弱

     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集中布局松山湖片区

     5.基础优势不明显,核心竞争特色弱

    (四)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

     1.新材料快速发展,高企数量五年增长了7倍

     2.新材料有较完整的科研体系

     3.前沿新材料正谋求突破,积极攻关“卡脖子”新材料

     4.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临深与临广镇街

     5.关键材料受制于人,技术积累与国际差距巨大

   二 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一)产业发展的优势

     1.产业基础优势

     2.产业配套优势

     3.区域协同优势

    (二)产业发展的挑战

     1.产业梯次结构失衡

     2.高端要素集聚不足

     3.产业空间约束趋紧

   三 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建议

    (一)谋划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体系

    (二)加强基础科研体系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研发突破

    (三)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创新平台优化产业结构

    (四)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引领产业集聚

  B.13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研究

   一 实施背景及意义

    (一)实施总体背景

    (二)政策基础

    (三)实施意义

   二 相关概念内涵与外延

    1.科技创新与科技产业

    2.产业集群与产业基地

   三 东莞市七大战略性产业基地实施进展情况

    (一)形成了系列上下贯通的创新政策措施

    (二)形成了市镇联动的“七个一”工作机制

    (三)提出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线

    (四)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思路

     1.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2.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定位依据

     3.基地五年的发展计划和实施进度

    (五)近期重点任务

    (六)需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实施难点

     1.处理好“管多”与“管少”的关系

     2.处理好基地行业领域方向定位中“大”与“小”的关系

     3.处理好创新链条上“远”与“近”的关系

     4.处理好基础设施安排上的合理布局关系

     5.把握好低成本空间的重点支持方向

     6.处理好基金规模和投融资效率的关系

   四 其他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启示

   五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路径探索

    (一)突出规划引领、政府引导、创新先导

     1.形成科技产业联动领导机制

     2.形成科技创新发展的分类评价体系

     3.形成创新先导服务联合体

    (二)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机制

     1.推动创新链成为价值链的重要力量

     2.推动创新生态体系成为现代产业生态体系的轴心

     3.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龙头带动效应

     4.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与科技孵化载体的衔接流动机制

    (三)持续推进,总结反馈,递进发展,形成闭环

     1.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机制稳步持续推进的长期效应

     2.发挥考核指标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指导作用

     3.建立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政策的动态调节机制

     4.推动科技服务业与产业服务业全链条全流程导入机制

   六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前景展望

    (一)科技创新对科技产业支撑能力增强

    (二)政策措施的支撑作用日益体现

    (三)产业链稳定性增强,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Ⅴ 创新治理篇

  B.14 东莞市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一 科技创新政策概述

    (一)科技创新政策的必要性

     1.科技创新的特征需要政策进行引导规范

     2.科技创新战略落实需要科技创新政策作为实施路径

    (二)科技创新政策的分类

     1.创新要素政策

     2.创新主体政策

     3.产业创新政策

     4.区域创新政策

     5.创新环境政策

   二 先进城市科技创新政策演进历程

    (一)深圳

    (二)上海

    (三)广州

   三 东莞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

    (一)东莞科技创新政策历程

     1.“科技东莞”工程“1+N”政策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N”政策

     3.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1+1+N”

    (二)东莞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

     1.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迈入新台阶

     2.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3.全链条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4.区域创新格局进一步提升

    (三)东莞科技创新政策的不足

     1.东莞源头创新政策相对薄弱

     2.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亟须完善

     3.镇街科技政策创新不足

   四 东莞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方向

    (一)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二)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

    (三)强化政策协同联动机制

  B.15 东莞市科技人才集聚效应与对策研究

   引言

   一 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与特色人才,补强东莞新兴产业机构短板

    (一)创新团队(人才)引进与东莞产业发展

     1.设立东莞配套资金资助入选的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

     2.设立市级创新科研团队引进专项

     3.引进创新团队改良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结构

    (二)引进特色人才*

     1.特殊政策助力东莞引才

     2.配套出台人才优惠实施细则及办理规程

     3.动态调整特色人才目录

     4.十年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百人

     5.搭建创赛平台撬动社会力量,助力国内外创业团队驻足东莞

   二 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助力解决研发和生产难题

    (一)科技特派员人才计划概况

     1.早期公益性科技特派员制度

     2.广东科技特派员制度

     3.东莞市科技特派员制度

    (二)东莞科技特派员项目的主要措施

    (三)东莞科技特派员项目的不足及建议

   三 东莞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

    (一)东莞校企联合式研究生培养现状

    (二)校企联合式研究生培养(实践)主要做法

     1.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设立专项财政资金

     3.项目人才需求库

     4.实行“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制培育模式

     5.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工作站,提升培养质量

     6.助力企业构建研发人才梯队

     7.深化高校联合培养合作,设立“东莞专项”计划

     8.扩大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围

     9.打造科研人员供给新渠道,有力支撑东莞源头创新

     10.构建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深化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

     11.促进研究生留莞创新创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存在问题

     1.培养规模相对较小,企业覆盖面较小

     2.联合培养领域不够丰富

    (四)研究生人才培育的建议

     1.加强培养政策宣讲

     2.扩大研究生联合培养规模

     3.拓宽研究生联合培养领域

     4.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培育本土研究生

  B.16 东莞市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对策研究

   一 东莞创新创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环境情况

    (二)产业情况

    (三)招商情况

   二 东莞相应政策分析和研究

    (一)构建双创平台,打造创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1.各类双创大赛成为招才引智的重要抓手

     2.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等平台的助推力量

     3.创业服务平台要素的形成

    (二)汇聚科技力量,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三)出台系列政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东莞市科技成果双转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东莞市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办法》

     3.《东莞市深入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

     4.东莞市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三 国内外双创城市活力打造模式及借鉴

    (一)国内双创城市基本建设情况

     1.国内各地政府科技创新工作举例

      (1)广东省

      (2)浙江省

      (3)北京市

      (4)南京市

      (5)东莞市

     2.国内各地政府科技创新工作的趋势

    (二)国外双创举措分析

     1.德、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创新举措

     2.西方国家促进创新的举措特点

   四 东莞双创活力展望及建设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力量

    (二)优化创新创业政策服务体系

    (三)激发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活力

    (四)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五)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

  B.17 东莞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一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简述

   二 东莞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要素的基础

    (一)参与主体要素情况

     1.企业

     2.政府

     3.高校及科研机构

     4.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5.科技金融机构

    (二)环境要素情况

     1.经济环境*

     2.产业环境

     3.科创环境

   三 东莞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基础及应用研究环节薄弱

    (二)高端人才短缺

    (三)政策难以跟上新形势

    (四)成果转化率低

   四 优化东莞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实践

    (一)围绕源头创新,补齐技术短板

    (二)做好人才引培,推进人才建设

    (三)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

    (四)凝聚多方合力,促进成果转化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编撰机构简介

《东莞组织工作会议暨老干部工作会议召开》,东莞时间网,2021年3月4日,http://news.timedg.com/2021-03/04/21180790.shtml。

《拓展发展空间 推动产业集发展》,东方财富网,2019年8月30日,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8301222913850.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政府网,2021年3月13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2021年4月25日,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f/content/post_3268751.html。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莞市委员会:《东莞超高产业链配套率成“留企”法宝 多家企业坚定留莞发展决心》,东莞市人民政府网,2021年3月15日,http://www.dg.gov.cn/dgsmch/gkmlpt/content/3/3479/post_3479523.html#1540。

张玲玲、赵道真、张秋柳:《依托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化模式及其对策研究——以散裂中子源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第19期。

陈馨旖、黄振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参与主体演化》,《中国科学论坛》2019年第12期。

何利松、杨渭蔚:《国内城市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经验及对杭州的启示》,《杭州学刊》2018年第2期。

《国家实验室大PK,广东胜算几何?》,GBA湾区资讯站,2020年9月4日,https://mp.weixin.qq.com/s/5Tcp00WWwyNae4RjcPpXXA。

束国刚:《凝集重燃力量 推进重大专项》,《国家治理》2020年第47期。

徐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研究》,《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20年第6期。

原诗萌:《全力破解“卡脖子”问题》,《国资报告》2019年第3期。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国政府网,2011年7月4日,http://www.gov.cn/zwgk/2011-07/04/content_1898747.htm。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2017年5月3日,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7/201705/t20170510_132709.htm。

张江清:《S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优化策略研究》,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东莞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实施办法〉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配套政策的通知》,《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2020年7月28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8年9月25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2015-2017)〉的通知》,《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年8月11日。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发布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全国居首》,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d.gov.cn/gdywdt/bmdt/content/post_3127012.html。

《核心技术攻关“攀登计划”出台》,南方日报数字报_南方网,2017年11月17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11/17/content_7682973.htm。

《权威发布|2020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莞时间网,http://www.timedg.com/2021-03/31/21185566.shtml。

《东莞食品饮料加工业:高端产业集群造“美食之都”》,东莞阳光网,http://news.sun0769.com/dg/headnews/201508/t20150804_5675538.shtml。

《〈东莞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方案〉解读》,东莞市科学技术局网站,http://dgstb.dg.gov.cn/zcjdpt?id=4187。

《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的建议》,东莞阳光网,http://ta.sun0769.com/tacontent/?id=1508。

《未来3年预计投入6亿元,东莞打造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9/20/c2640110.html?group_id=1。

《东莞:培育新兴产业 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东莞时间网,2021年3月1日,http://www.dg.gov.cn/jjdz/dzyw/content/post_3469304.html。

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东莞市5G产业调研分析报告(2019)》,2020。

《2021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东莞市人民政府网站,2021年3月1日,http://www.dg.gov.cn/gkmlpt/content/3/3469/post_3469380.html#69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2021。

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东莞市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报告》,2021。

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东莞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调研报告》,2021。

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东莞市前沿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2021。

史琳、张舒逸等:《新技术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效应及启示》,《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2期。

任志宽:《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支部建设》2020年第23期。

李春成:《我国科技经济迎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科技中国》2021年第3期。

王仲智、王富喜:《增长极理论的困境与产业集群战略的重新审视》,《人文地理》2005年第6期。

公丕国、林木西:《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的理论、路径及优化策略》,《经济研究参考》2018年第61期。

邹坦永:《新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演化视角》,《企业经济》2021年第5期。

赵修卫:《现代科技创新政策发展的四个特点》,《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6期。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8/04/content_5532370.htm。

《东莞全市人才总量已超235.2万人,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南方都市报》2020年12月11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FTIDOQD705129QAF.html。

《关于印发〈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东莞市财政配套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2014年4月30日,http://www.dg.gov.cn/zwgk/zfgb/szfbgswj/content/post_343200.html。

《助企业科技创新,这所高校将派出千名“科技特派员”》,广东教育头条,2019年12月26日,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2/26/c2932943.html?group_id=1。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特派员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2020年9月14日,http://www.dg.gov.cn/zwgk/zfgb/szfbmgfxwj/content/post_3330642.html。

《权威发布|2021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dg.gov.cn/jjdz/dzyw/content/post_3465691.html。

《东莞去年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4093宗实际投资1197亿元》,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dg.gov.cn/jjdz/dzyw/content/post_2773575.html。

张玉婷、史浩:《借鉴发达国家创新举措推动天津市“双创”工作》,《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年第1期。

张洁:《发达国家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开发的政策与启示》,《科教文汇》2018年第33期。

张春凤:《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比较及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6期。

吴作义:《发达国家促进制造业创新的最新举措》,《宁波通讯》2016年第17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

王志刚:《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旗帜》2020年第12期。

查晶晶、赵可、陈井、张春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7年第19期。

冯志军:《东莞先进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商业经济》2019年第9期。

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主编《东莞科技金融发展报告(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东莞市科技成果双转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2020年7月1日,http://ssl.dg.gov.cn/dgssh/tzpd/fwzx/zzc/kjzc/content/post_3195108.html。

《打造全新创新体系,东莞扎实走好产业转型升级之路》,i东莞,2020年7月16日,http://news. timedg.com/2020-07/16/21136419.shtml。

《东莞科技创新放大招!“1+1+N”政策体系发布》,i东莞,2020年7月8日,http://news.timedg.com/2020-07/08/21134710.shtml。